七年级《中秋咏月诗词三首》_第1页
七年级《中秋咏月诗词三首》_第2页
七年级《中秋咏月诗词三首》_第3页
七年级《中秋咏月诗词三首》_第4页
七年级《中秋咏月诗词三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咏月诗三首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局部,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中秋咏月

中秋佳节是中国合家团聚的日子,那是不是全中国的人都能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呢?

保家卫国的边防战士。

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刻苦求学的莘莘学子。

浪迹天涯的海外游子。

……

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中秋佳节不能与家人团聚,把酒言欢。自然,中秋之夜的月也就成了他们倾诉的对象。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不同年代的三位诗人在中秋之夜所作的咏月诗词。

十五夜望月作者简介: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参军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qī月光满地中秋的晚上大声齐读译: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似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译: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赏析

这两句写景,点明了望月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渲染了中秋望月凄清冷寂的特定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意深情长的意境,为后两句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止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单独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多少人在低徊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品析

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不用直接的方式,而用疑问的口吻,明明是自己在对月怀人,却偏说“秋思落谁家”,这样就把自己对月怀人的情思表达得蕴藉深沉。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动态的形象的感受,似乎看见了那恼人的秋思随着月的银辉一起洒落人间。1、“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2、“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3、“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答:指月光满地。由此想到了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答: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和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乘着想象的翅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一、二两句的画面内容。〔2分〕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3.《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写作“在”字,你认为是“落”好,还是“在”好,为什么?〔2分〕1.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似铺了一层霜。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消停下来,它们进入了梦乡。夜渐渐深了,秋露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2分)

2.全诗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身处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2分)3.“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赏析说说诗歌的大意: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一片洁白。萧森的树阴里,鸦鹊先后进入了睡乡。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的桂花。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单独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徊赏月、神驰意远呢?但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2024/5/217水调歌头苏轼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奉献:

苏轼学识广博,开豪放词风,在散文、诗歌、词、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很精工。民间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说。可见苏轼在当时影响极大。有《东坡乐府》流传于世。写作背景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这时他的弟弟苏辙在济南任职,兄弟二人已七年没见,中秋对月,难免有伤感的情绪。但他毕竟有着旷达的胸襟,在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中到达了自我解脱。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quèǐShèng(旧读shēng)chánmiánzhuǎnqǐ一起大声齐读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到天亮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作者此时在密州任太守。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没有见面。中秋对月,怎能不思绪万千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端起酒杯什么年月,什么日子。暗含多好的日子之意。经受得住月光下作者起舞的清朗身影哪里比得上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舞动,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开头四句借梦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月问年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月宫呢?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剧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抚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梦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何似在人间”,这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雕花的窗户不能入睡在只是希望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离人不能成眠。月亮啊,你不应该跟人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又亮又圆呢!人世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只希望我们都能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在下阕的开头,诗人的心情是有些消沉,但诗人在感知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诗人在体会人无完人之时,顿生感悟,以理遣情,最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豪迈之语。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中“何似”可理解为“怎比得上”,据此,你认为作者月下起舞是羡慕天上的生活,还是感慨清冷的月宫比不上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月宫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此时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人间现实,表现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2.作这首词时,苏轼正逢仕途失意,文中哪一句表达他消极遁世,梦想超脱尘世的念头?3.苏轼是个心胸豁达、积极乐观的人,文中哪里表达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上阕写月下饮酒。由梦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苏轼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而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同时,词里虽然也有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作结,并没有脱离现实,也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所称赞的名作。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实景虚景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联想想像旷达豪放对亲人的思念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胸襟之情。和感情变化:仕途失意—梦想超然物外—回到现实、自叹自慰—积极心态、发出祝福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6年在上海出版。《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1983年9月21日,是作者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冷淡的亲情变得浓郁起来。这首诗正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感触。第一节:思念圆——月亮圆——人不圆——何时圆

结构特点:第二节:思念圆——果瓜圆——家不圆——何时圆诗人由西瓜和苹果都是圆的而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别离的痛苦”,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有形的圆,运用了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惜和思念。1、请同学们谈谈你对本首诗语言的理解。

2.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请问,你会想起什么?3.“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透过这一句,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感情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应该由不圆而圆。渴望祖国统一、亲朋团聚之情。诗人将抽象的无形思念寄托于八月有形的中秋之月上,是诗人对幸福的期盼,对亲人团聚的希冀。因为只有此时此景在内心才会生发一种团圆之意,把思念化作一轮明月来传递。可说是见景生情、寄情于景。4.你认为“我的思念是圆的”这一句写得好吗?谈谈你的理解。

5、《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借中秋之月表现对祖国命运的关心,对人民幸福的期待,抒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这三首咏月的诗词,虽然写于不同的时代,但是,表达的主题却都相同,那是浓浓的思念之情。《十五夜望月》表达的是对朋友的思念,《水调歌头》表达的是对亲人的思念,《我的思念是圆的》表达的是对同胞的思念。你能说说这三首咏月的诗词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你积累了哪些咏月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历代咏月名句佳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唐〕李白《月下独酌》

秋空明月悬,荣耀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唐〕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现当代作家笔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