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诗词戏曲-唐诗_第1页
历史文化-诗词戏曲-唐诗_第2页
历史文化-诗词戏曲-唐诗_第3页
历史文化-诗词戏曲-唐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识专题】历史文化-诗词戏曲-唐诗唐诗的形式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诗人的称号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人称为“诗仙”。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被人称为“诗圣”。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被称为“诗魔”。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被称为“诗佛”’。贾岛,字阆仙,自号碣石山人,人称“诗奴”。孟郊,字东野,有“诗囚”的称号。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被称为“诗杰”。陈子昂,字伯玉,被称为“诗骨”。李贺,字长吉,有“诗鬼”之称。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有“诗狂”之称。刘长卿,字文房,中唐大历诗风的代表,自称“五言长城”。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边塞诗人,被后世誉为“七绝圣手”。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杨炯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从军行》代表作还有《出塞》《紫驹马》《战城南》等。卢照邻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送二兄入蜀》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代表作还有《长安古意》等。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易水送别》代表作还有《帝京篇》、《在狱咏蝉》。唐诗派别唐诗发展有山水田园派,边塞诗派,浪漫诗派,现实诗派。山水田园山水田园诗歌起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唐朝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边塞边塞诗又称出塞诗,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边塞诗人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主要描写戍边守战部队的艰苦环境以及报国思乡的情绪。浪漫浪漫主义“诗”的代表人物就是人们熟知的诗仙李白。现实“现实主义诗歌”比“浪漫主义诗歌”要更加久远,它应该是起源于《诗经》,是对人们真实生活的记录。“现实主义”唐诗的巅峰,是杜甫。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唐朝时的新乐府运动。这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这类诗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白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五首》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遣悲怀三首》晚唐时期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小李杜”。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杜牧《樊川文集》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部诗文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李商隐“无题诗”是李商隐的创造,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