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低钠血症中的荷尔蒙调节第一部分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制 2第二部分血管加压素的释放刺激 4第三部分肾小管醛固酮作用机制 6第四部分皮质醇对肾脏钠重吸收的影响 8第五部分利尿肽在低钠血症中的作用 11第六部分甲状腺激素对肾脏钠重吸收的影响 13第七部分生长激素与钠平衡的关系 15第八部分胰腺素对肾小管钠重吸收的影响 17
第一部分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制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制在低钠血症中的调节
简介
抗利尿激素(ADH),又称精氨酸加压素(AVP),是一种由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合成的九肽激素。ADH主要调节肾脏水重吸收,在维持血浆渗透压稳态和体液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低钠血症中,ADH的作用机制受到干扰,导致水重吸收异常,从而加剧低钠血症。
作用机制
ADH通过以下机制发挥其抗利尿作用:
*血管加压素-2(V2)受体结合:ADH与肾小管集合管中的V2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产生。
*水通道蛋白-2(AQP2)易位:cAMP激活了蛋白激酶A,导致AQP2从细胞内小泡向集合管管腔侧的质膜易位。
*水重吸收:AQP2形成水通道,允许水分子从集合管腔通过细胞膜弥散到血浆中,从而增加水重吸收。
低钠血症中的异常调节
在低钠血症中,ADH的作用机制受到干扰,导致水重吸收异常:
*ADH分泌过多:低钠血症会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触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RAAS激活会刺激肾脏释放肾素,进而转化血管紧张素I,再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II是ADH分泌的强效刺激剂,导致ADH分泌过多。
*ADH作用增强:低钠血症还可增强ADH对V2受体的作用,导致AQP2易位和水重吸收增加。这是由于低钠血症会增加环磷酸腺苷(cAMP)的产生和蛋白质激酶A的活性。
*ADH抵抗:某些情况下,例如严重低钠血症、慢性肾功能衰竭或使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肾脏对ADH产生抵抗,导致AQP2易位受损和水重吸收减少。
临床意义
ADH的异常调节在低钠血症的评估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ADH分泌过多型低钠血症:这是一种常见类型的低钠血症,由ADH分泌过多引起。临床表现包括血钠下降、尿渗透压高和尿比重高。
*ADH作用增强型低钠血症:这是一种罕见的低钠血症类型,由ADH对V2受体的作用增强引起。临床表现与ADH分泌过多型低钠血症相似。
*ADH抵抗型低钠血症:这是一种罕见的低钠血症类型,由肾脏对ADH产生抵抗引起。临床表现包括血钠下降、尿渗透压低和尿比重低。
治疗
针对低钠血症中ADH作用机制的治疗措施包括:
*ADH分泌过多型:限制液体摄入、使用V2受体拮抗剂(如托伐普坦),必要时进行并发症管理。
*ADH作用增强型:与ADH分泌过多型类似,但V2受体拮抗剂可能无效。
*ADH抵抗型: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可能包括补液、利尿剂或肾脏替代治疗。
结论
抗利尿激素(ADH)在低钠血症中的作用机制受到干扰,导致水重吸收异常,从而加剧低钠血症。了解ADH作用机制的异常对于低钠血症的分型、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低钠血症,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可以纠正水重吸收异常和恢复血浆渗透压稳态。第二部分血管加压素的释放刺激血管加压素的释放刺激
低钠血症中血管加压素(AVP)的分泌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激素、神经和自身调节机制。
渗透压刺激
*低钠血症所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是刺激AVP释放的主要因素。
*低渗透压被前视区渗透压感受器监测,这些感受器与下丘脑室旁核(SON)内的AVP合成神经元连接。
*当血浆渗透压下降时,神经元活动增加,刺激AVP释放。
血容量减少
*低钠血症可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这也会触发AVP释放。
*血容量减少通过体循环容积感受器(如心房感受器)和低压感受器(如颈动脉窦)被检测到。
*激活这些感受器导致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从而促进AVP释放。
细胞外液容量减少
*细胞外液(ECF)容量减少,即使血浆渗透压正常,也能刺激AVP释放。
*ECF容量减少通过体循环容积感受器和周围毛细血管感受器被检测到。
*激活这些感受器导致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和RAAS激活,从而促进AVP释放。
应激状态
*急性应激状态,如疼痛、恶心或呕吐,可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释放儿茶酚胺来刺激AVP释放。
*儿茶酚胺直接作用于AVP合成神经元,促进AVP释放。
其他刺激
其他可能刺激AVP释放的因素包括:
*高钾血症
*低氧血症
*高血压
*尼古丁
*吗啡类药物
抑制因素
一些因素会抑制AVP释放,包括:
*酒精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呋塞米
*血管扩张剂
AVP的调节回路
AVP的释放受到自身调节回路的控制:
*正反馈回路:AVP促进血浆渗透压升高,进一步刺激AVP释放。
*负反馈回路:血浆渗透压升高会抑制AVP释放。
这些回路共同作用,以维持血浆渗透压和ECF容量的稳定。
临床意义
了解AVP在低钠血症中的调节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指导治疗。
*在低渗性低钠血症中,AVP抑制是治疗的关键。
*在高渗性低钠血症中,纠正潜在的ECF容量减少可能是必要的,以抑制AVP释放。第三部分肾小管醛固酮作用机制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肾小管醛固酮作用机制:致密斑
1.致密斑是肾脏远曲小管中的特殊细胞区域,负责感知肾脏灌注压。
2.当肾脏灌注压下降时,致密斑细胞释放前列腺素E2(PGE2),从而抑制肾素释放。
3.肾素抑制会减少血管紧张素II产生,从而导致醛固酮生成减少。
主题名称:肾小管醛固酮作用机制:远曲小管
肾小管醛固酮作用机制
醛固酮,一种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在低钠血症的荷尔蒙调节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促进钠重吸收
醛固酮通过与靶细胞质膜上的矿皮质激素受体(MR)结合,引发一系列细胞内信号转导事件,最终导致钠通道蛋白表达上调。主要机制如下:
*增加钠-钾交换泵(Na+/K+-ATP酶)表达:醛固酮通过激活转录因子NF-κB和Sp1促进Na+/K+-ATP酶α亚基基因的转录,增加泵的表达量。Na+/K+-ATP酶负责主动运输钠离子进入细胞,同时排出钾离子,促进肾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中的钠重吸收。
*增加表皮钠离子通道(ENaC)表达:醛固酮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和抑制MDCK肾细胞蛋白内吞,促进ENaC的表达。ENaC是一种位于肾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表膜上的跨膜蛋白,负责钠离子的被动运输。
2.减少钾排泄
除了促进钠重吸收外,醛固酮还通过以下机制减少钾排泄:
*抑制钠-钾-2氯离子共转运体(NKCC2)表达:醛固酮通过抑制NKCC2基因的转录减少NKCC2表达。NKCC2负责肾小管上升支中的钠和钾重吸收,其表达减少意味着钾排泄增加。
*刺激ENaC与ROMK钾离子通道共定位:醛固酮通过增加ENaC的ENaCα亚基与ROMK钾离子通道的共定位,促进钾离子的再吸收。ROMK是一种位于肾小管集合管表膜上的外向整流钾离子通道,负责钾离子的主动运输。
3.保留细胞内水
醛固酮的钠重吸收作用也会间接导致细胞内水的保留。通过增加胞内钠浓度,醛固酮激活钠-水交换体(NBC),促进水进入细胞。这有助于维持血容量和血压。
4.调节其他离子转运蛋白
除了直接影响钠和钾的转运外,醛固酮还可以调节其他离子转运蛋白,包括:
*增加H+-ATP酶表达:醛固酮通过激活转录因子NF-κB和Sp1促进H+-ATP酶α亚基基因的转录,增加泵的表达量。H+-ATP酶负责主动运输质子离子进入细胞,同时排出钾离子,促进肾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中的酸碱平衡。
*增加碳酸氢盐-氯离子交换体(AE1)表达:醛固酮通过激活转录因子Sp1促进AE1基因的转录,增加泵的表达量。AE1负责肾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中的碳酸氢盐和氯离子的交换,促进碳酸氢盐的重吸收和氯离子的排泄。
综上所述,醛固酮通过靶向肾小管中的离子转运蛋白,促进钠重吸收、减少钾排泄、保留细胞内水并调节其他离子转运蛋白,在低钠血症的荷尔蒙调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四部分皮质醇对肾脏钠重吸收的影响关键词关键要点皮质醇对肾脏钠重吸收的直接影响
1.皮质醇通过结合位于肾小管收集管的矿皮质激素受体,直接刺激钠重吸收。
2.皮质醇激活矿皮质激素受体后,会诱导表达上皮钠通道(ENaC),从而增加钠重吸收。
3.皮质醇还会抑制Na+-K+-ATP酶的活性,进一步促进钠重吸收。
皮质醇对肾脏钠重吸收的间接影响
1.皮质醇促进肾素分泌,而肾素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II具有促钠重吸收作用。
2.皮质醇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从而增加到达肾小管的钠含量,并促进钠重吸收。
3.皮质醇与抗利尿激素协同作用,增强钠重吸收和水分保留。皮质醇对肾脏钠重吸收的影响
皮质醇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低钠血症的荷尔蒙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影响钠重吸收的主要机制如下:
1.促进小肠钠吸收:
*皮质醇增加小肠上皮细胞中的钠-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1)的丰度,从而增强钠的吸收。
*SGLT1在小肠上发明的增加导致钠和葡萄糖的协同转运增强,从而促进钠的肠道吸收。
2.抑制肾小管钠分泌:
*皮质醇抑制肾小管中的氢离子泵,导致髓质间的pH降低。
*低pH抑制钠-氢离子交换器(NHE3)的活性,从而减少了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钠的分泌。
3.促进皮质酮的生成:
*皮质醇刺激肾上腺释放皮质酮,一种强效盐皮质激素,它进一步促进钠重吸收。
作用机制:
皮质醇通过以下机制介导其作用:
*葡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皮质醇与肾脏中的葡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形成皮质醇-GR复合物。
*基因转录:皮质醇-GR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并促进靶基因的转录,包括SGLT1和皮质酮合酶。
*蛋白质合成:新合成的SGLT1蛋白插入小肠上皮细胞膜,而皮质酮促进肾小管钠重吸收。
临床意义:
皮质醇在低钠血症中的作用具有临床意义:
*低皮质醇血症:低皮质醇血症,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可导致钠丢失性低钠血症。
*皮质酮治疗:在严重的低钠血症中,皮质酮可用于促进钠重吸收,提高血钠水平。
数据支持:
*有研究发现,给予皮质醇可增加小肠中SGLT1的丰度并增强钠吸收。
*另一项研究表明,皮质醇抑制NHE3活性,从而减少肾小管钠分泌。
*皮质酮治疗已被证明可以改善低钠血症患者的血钠水平。
结论:
皮质醇通过促进小肠钠吸收、抑制肾小管钠分泌和促进皮质酮生成,对肾脏钠重吸收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在低钠血症中,了解皮质醇的作用对于优化治疗干预措施至关重要。第五部分利尿肽在低钠血症中的作用关键词关键要点【利尿肽在低钠血症中的作用】
1.血管扩张和利尿:利尿肽通过激活血管扩张素受体,促进血管舒张和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容量和血钠浓度。
2.抑制醛固酮分泌:利尿肽抑制醛固酮释放,从而减少钠重吸收,促进钠排泄。
3.减轻心血管负荷:利尿肽的血管扩张作用可以降低血压和心输出量,减轻心血管系统负荷。
【心房利尿肽(ANP)】
利尿肽在低钠血症中的作用
利尿肽是一组在心脏、肾脏和其他组织中产生的激素,在调节体液平衡和血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低钠血症中,利尿肽通过以下途径影响钠的稳态:
1.抑制肾脏对钠的再吸收
利尿肽通过抑制肾小管中的钠-钾-氯共同转运体(NKCC2)来抑制对钠的再吸收。NKCC2位于肾小管的升支,负责从管腔液中主动转运钠离子。利尿肽与NKCC2结合并阻断其活性,从而减少钠的重新吸收。
2.增加尿钾排泄
利尿肽还增加尿钾排泄。它通过增加连接段和集合管中外膜钾通道(ROMK)的活性来实现这一点。ROMK将钾离子从细胞内转运到管腔内,从而增加尿钾排泄。
3.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利尿肽通过抑制肾素的释放来抑制RAAS。肾素是一种由肾脏产生的酶,负责将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随后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II刺激醛固酮的释放,醛固酮是一种促进肾脏钠再吸收的激素。通过抑制肾素的释放,利尿肽抑制了RAAS的激活,从而减少了醛固酮的分泌和对钠的再吸收。
具体机制
利尿肽通过多种机制作用于肾脏以调节钠稳态:
*cGMP信号通路:利尿肽与肾小管细胞上称为鸟苷酸环化酶C(GCC)的受体结合。这导致cGMP的产生,cGMP是一种第二信使,可激活PKG(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G随后磷酸化NKCC2,导致其活性降低。
*PI3K信号通路:利尿肽还可以激活PI3K(磷酸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该通路导致PKC(蛋白激酶C)的激活。PKC磷酸化NKCC2,进一步抑制其活性。
*钙信号通路:利尿肽通过抑制细胞质钙的增加来抑制NKCC2。利尿肽通过抑制质膜钙通道或激活质膜钙泵来实现这一目标,从而降低细胞内钙水平。钙是NKCC2活性的重要调节剂,细胞内钙的降低导致NKCC2活性降低。
对低钠血症的影响
利尿肽在低钠血症中的作用是通过增加钠排泄来纠正低钠血症。通过抑制肾脏对钠的再吸收、增加尿钾排泄和抑制RAAS,利尿肽促进了体液平衡的恢复。
临床意义
了解利尿肽在低钠血症中的作用对于识别和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利尿肽水平升高可能是低钠血症的潜在原因,例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肾脏疾病。
利尿肽拮抗剂可用于治疗低钠血症。这些药物通过阻断利尿肽的作用来促进钠的再吸收并减少尿钾排泄。然而,利尿肽拮抗剂的使用需要谨慎,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高钠血症和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
利尿肽是一组重要的激素,在低钠血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抑制肾脏对钠的再吸收、增加尿钾排泄和抑制RAAS,利尿肽促进了钠稳态的恢复。了解利尿肽在低钠血症中的作用对于识别和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第六部分甲状腺激素对肾脏钠重吸收的影响甲状腺激素对肾脏钠重吸收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关键的激素,对多种生理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包括肾脏钠重吸收。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之一是通过调节钠-氯转运蛋白(NCC)和半胱氨酸蛋白酶10(CTHR10)的表达和活性来调节肾脏近端小管中的钠重吸收。
钠-氯转运蛋白(NCC)
NCC是肾脏近端小管中钠转运的主要机制。它是一种跨膜蛋白,介导钠和氯化物的共转运。甲状腺激素通过以下几种机制调节NCC的表达和活性:
*转录调节:甲状腺激素受体(TR)结合到NCC基因启动子上,促进NCCmRNA转录。
*翻译后调节:甲状腺激素通过磷酸化和泛素化途径调节NCC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影响其转运活性和内吞作用。
*膜转运:甲状腺激素促进NCC从内涵体向细胞膜的转运,增加其表面表达和活性。
半胱氨酸蛋白酶10(CTHR10)
CTHR10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NCC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它通过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15(CTHR15)来减少NCC的内吞作用和降解。甲状腺激素通过以下机制调节CTHR10的表达和活性:
*转录调节:甲状腺激素受体(TR)结合到CTHR10基因启动子上,抑制CTHR10mRNA转录。
*稳定性调节:甲状腺激素促进CTHR15对CTHR10的泛素化,促进CTHR10的降解。
*翻译后调节:甲状腺激素通过磷酸化途径调节CTHR10的翻译后修饰,影响其活性。
整体影响
甲状腺激素通过调控NCC和CTHR10的表达和活性,对近端小管钠重吸收产生以下整体影响:
*甲状腺激素增加NCC表达和活性,导致钠重吸收增加。
*甲状腺激素抑制CTHR10表达和活性,进一步增加钠重吸收。
因此,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会导致肾脏钠重吸收的相应变化,从而影响全身钠稳态。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时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钠重吸收增加和血容量增加。相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时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导致钠重吸收减少和血容量减少。第七部分生长激素与钠平衡的关系关键词关键要点【生长激素与钠平衡的关系】:
1.生长激素(GH)促进肾脏对钠的重吸收,增加肾小管中的钠转运蛋白表达,包括钠离子-氢离子交换蛋白(NHE3)和钠离子-氯离子共转运蛋白(NCC)。
2.GH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动脉收缩和肾灌注压增加,进一步提高钠重吸收。
3.GH促进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导致更多的钠和水通过肾小球进入肾单位,从而增加可供重吸收的钠量。
【生长激素抵抗与低钠血症】:
生长激素与钠平衡的关系
生长激素(GH)对醛固酮分泌的影响
*生长激素可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
*GH通过增加肾小管细胞中环磷酸腺苷(cAMP)的生成来激活醛固酮合成酶基因的转录。
*GH还通过增加肾间质细胞中胞浆内钙的浓度来促进醛固酮的分泌。
*醛固酮是一种甾体激素,通过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来调节钠平衡。
生长激素对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
*生长激素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GH通过阻止血管紧张素II对传入细动脉的收缩作用来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
*GH还增加了肾血流量,从而促进肾小球滤过。
*GFR的增加可导致钠滤过的增加,从而增加钠排泄。
生长激素对水重吸收的影响
*生长激素可抑制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GH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ADH)的释放来实现这一作用。
*ADH是一种肽激素,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水重吸收的减少可导致尿渗透压的降低和尿量的增加,从而增加钠的排泄。
总的来说,生长激素对钠平衡的影响是复杂的。
*生长激素刺激醛固酮的分泌,促进钠的重吸收。
*生长激素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促进钠的滤过。
*生长激素抑制水重吸收,从而增加尿钠排泄。
这些作用的净效果取决于个体患者的生理状态和生长激素的分泌模式。
生长激素缺乏症(GHD)
*生长激素缺乏可导致钠平衡失调:
*醛固酮分泌减少,导致钠排泄增加。
*GFR降低,导致钠滤过减少。
*水重吸收增加,导致钠排泄减少。
*生长激素治疗可以纠正GHD患者的钠平衡失调。
生长激素过多症(GHA)
*生长激素过多可导致钠潴留:
*醛固酮分泌增加,导致钠重吸收增加。
*GFR增加,导致钠滤过增加。
*水重吸收减少,导致钠排泄增加。
*治疗GHA可以改善钠平衡。
临床意义
理解生长激素与钠平衡的关系在以下临床情况下至关重要:
*低钠血症:生长激素缺乏症是低钠血症的一个潜在原因。
*钠潴留:生长激素过多症可能是钠潴留的原因。
*生长激素治疗:在生长激素治疗患者时,监测钠平衡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生长激素在钠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取决于患者的生理状态和生长激素的分泌模式。了解生长激素与钠平衡的关系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钠平衡失调至关重要。第八部分胰腺素对肾小管钠重吸收的影响关键词关键要点【胰腺素对肾小管钠重吸收的影响】:
1.胰腺素促进肾小管上段钠重吸收。
胰腺素通过增加钠-葡萄糖协同转运体2(SGLT2)的活性,促进肾小管上段近曲小管和髓袢细段的钠重吸收。胰腺素与SGLT2结合,导致SGLT2向细胞膜转位并增加其运输能力。
2.胰腺素抑制肾小管肾脏髓质收集管钠重吸收。
胰腺素抑制肾脏髓质收集管的钠重吸收,从而减少水的重吸收。胰腺素通过抑制上皮钠离子通道(ENaC)和钠-氯协同转运体(NCC)的活性来实现这一作用。
3.胰腺素水平升高导致natriuresis。
在高胰腺素血症的情况下,胰腺素抑制肾小管钠重吸收的作用占主导地位,导致钠离子排泄增加(natriuresis)。这有助于纠正高胰腺素血症引起的体液失衡。胰腺素对肾小管钠重吸收的影响
胰腺素是一种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包括影响肾小管钠重吸收。
近曲小管
*胰腺素直接抑制近曲小管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SGLT2),减少近曲小管的钠重吸收。
*具体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SGLT2转运蛋白的葡萄糖结合部位,从而降低钠的转运率。
髓袢升支
*胰腺素通过以下机制刺激髓袢升支的钠重吸收:
*激活钠-钾-2Cl共转运蛋白(NKCC2),该转运蛋白将钠转运出髓袢升支细胞。
*抑制钠-氯共转运蛋白(NCC),该转运蛋白将钠转运进髓袢升支细胞。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胰腺素对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钠重吸收的影响是双向的,取决于胰腺素浓度。
*在低浓度时,胰腺素通过激活钠-氯共转运蛋白(NCC)刺激钠重吸收。
*在高浓度时,胰腺素通过抑制NCC和增加钠-钾泵(Na+/K+-ATPase)活性,抑制钠重吸收。
调节机制
胰腺素对肾小管钠重吸收的影响受多种机制调节,包括:
*葡萄糖浓度:高葡萄糖浓度可刺激胰腺素分泌,从而抑制近曲小管钠重吸收并刺激髓袢升支钠重吸收。
*血管紧张素II(AngII):AngII可增强胰腺素对髓袢升支钠重吸收的刺激作用。
*钾离子浓度:高钾离子浓度可通过激活肾小管细胞内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促进胰腺素分泌,从而抑制近曲小管钠重吸收。
*营养状态:饥饿和低血糖可刺激胰腺素分泌,从而增加肾小管钠重吸收。
生理意义
胰腺素对肾小管钠重吸收的影响在调节体液平衡、血压和血糖稳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葡萄糖浓度时,胰腺素刺激髓袢升支钠重吸收,导致水重吸收,并增加血容量和血压。
*在低葡萄糖浓度时,胰腺素抑制髓袢升支钠重吸收,导致水排出,并降低血容量和血压。
*胰腺素对近曲小管钠重吸收的影响参与了血糖稳态的调节。通过抑制近曲小管钠重吸收,胰腺素可以增加葡萄糖的肾脏排泄,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临床意义
胰腺素对肾小管钠重吸收的影响紊乱与多种临床疾病有关,包括: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车辆液压制动管路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流体摄像三脚架云台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山东省临沂一中高三9月月考语文(文科)试题(含答案)
-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贮存与保管中药炮制技术讲解
- 房地产营销策划服务合同范本1
- 2025喷绘制作合同书(合同版本)
- 家庭装修监理合同范本
- 资料员劳动合同范文
- 单位员工劳动合同协议书范本
- 股权转让合同
- 2025年个人土地承包合同样本(2篇)
- 2024年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社会招聘笔试真题
- 网络货运行业研究报告
-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单元重难点易错题Unit 2 单元话题完形填空练习(含答案)
- 00015-英语二自学教程-unit1
- 新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解读
- 2024-2025年突发紧急事故(急救护理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左心耳封堵术护理
-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 合唱课程课件教学课件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大湾区40校高二上学期联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