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摘要]在21世纪,我国要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谁赢得了教育,谁就赢得了21世纪”。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本文将探究什么是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正文]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基础是育人,核心是创造,关键在思考,思考创造的前提条件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既是师德的集中反映,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创新教育所必须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社会体系的主要构成因素。师生关系的好坏影响着班级社会气氛,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其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人提出在新课标下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什么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呢?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具有其特有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它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构建师生间民主、平等、融洽、合作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核心,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师生在双边活动中能充分交流、默契的协调合作与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从而促使学生在身心、智力、非智力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因此,师生间如果没有民主、平等,“和谐”二字就成为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说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核心就是民主、平等。那么,为什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呢?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历史的召唤师生关系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一有师生出现,就出现了师生关系。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着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在中国师生关系有着几千年的奴隶和封建社会,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专制,形成一系列专制制度。教育上也是如此。不管是儒家的“仁”与“礼”还是后来的“三纲五常”,教师被赋予了很高的社会地位,师道尊严占据着重要地位。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在师生关系中处于特别明显的不平等的位置,教师是“道”的代表、“礼”的化身,对学生来说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对教师十分尊崇并无条件地服从,唯“师命”是听,不可以对教师的言行有任何的“不恭和异议”。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领导方式是典型的“专制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一切由教师决定,学生不参与并要绝对服从。教师以社会文化的代表的身份组织教学,因而教学中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而没有选择的余地;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强调奖惩方式的使用,采用强制性的教育方法来管教学生;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安分守已并具有健全品格的人,传统教育的另一内容是“拷贝”即一个教师可以培养出一打或更多的同样思维同样观念的学生。注重以统一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每一个学生,忽视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要,重群体秩序的维护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难有平等关系的机会,而那些具有“创造力的学生”会被视为异类加以扼杀。民主的、平等的关系没有自由的空间。二、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时代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育模式,转变教育观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民主的、平等的管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才能培育出创新型人才。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主体教育。社会的变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教育培养出的人材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而传统师生关系强调服从、强调同一的特性会从根本上扼杀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竞争意识。在社会的客观要求下,传统的师生关系类型必然要逐步被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发展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新型师生关系所代替。新的社会背景中学生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逐步增强也促进师生关系发生变化。在师生关系体系中,学生已不再是完全的被动者,不再心甘情愿地充当“绝对服从”的角色,他们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渴望对教育过程的积极参与。在这种情况下,专制型的领导方式则会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师生冲突。新世纪的师生关系也处在一个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传统的专制型、以教师为中心的特性在当今的师生关系中仍有着很大影响;师生关系中民主型、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特性在不断增加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更符合教育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三、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目前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本质要求目前,在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后对教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一书指出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大改变。由过去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关系、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为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当中的一员,当然你还是组织者。未来的课堂,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的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程的局面,教师不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师生交往,是对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你有观点可以提出,我有疑义可以反驳,师生畅所欲言,互动互感,形成一个真正民主的、平等的学习、讨论、互动的共同体。可以说,创设师生关系、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把课程改革任务落到实处的关键,是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内涵所在。四、用“心”教育学生,注意批评艺术用“爱”去教育学生就是要求我们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诚心、耐心和信心”。“爱心、诚心、耐心和信心”是师生成功关系的法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全心全意的去爱学生,才能博取学生的信赖、爱戴,爱的越深,教育的效果就越大。在教学活动中,难免碰到师生之间的磨擦,特别是发生在后进生身上。这时教师更要心平气和,真心相等,切忌动辄当众批评,挖苦,翻陈年老帐,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教师要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注意批评的艺术,使学生感到教师的诚心。对做学生思想工作要有耐心,切忌感情冲动,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同时要对待每个学生充满信心,让他们都有成就感。批评学生一要提炼批评语言,批评语言要以不伤害被批评者自尊心为前提,同时又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批评语言要有份量,有气势,切中要害,要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要考虑批评对象的承受能力,以不伤害感情为度。二要注意场合,宁小不大。三要含沙射影,以柔克刚。许多人不喜欢听直接的批评,带刺激性的批评就更不愿意接受。教师可以以开玩笑的形式或拐弯抹角的形式进行善意的批评使学生自行惭愧,自讨没趣,从而改正错误。四要作好善后工作,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浸润,以熨平批评可能产生的感情褶皱。总之,只有充分注意到批评的各个细节,才能既教育了学生,又不伤害师生感情,反而加深了师生关系,有利于发展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的开展。综上所述,建立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历史的召唤,是时代的要求,是目前课程改革成功关键,是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构建和谐社会,振兴中华民族的根本途径。要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和素质,我们这些“人类灵魂工程师”,就要尽快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充分认识新型的师生观,以优良的师德去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平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白酒销售培训
- 虚拟现实内容制作合同-合同范本
- 技术服务合同标准样本
- 肺大泡患者的护理
- 脊柱侧弯医疗体操
- 《声音和语音编码》课件
- 17跳水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龙脑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吹瓶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xx泡沫玻璃保温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
- 六年级上册书法《走之底》课件
- 中考体育设备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以内进位加法100题(精心整理6套-可打印A4)
- 医院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课件
- 年产xxx套棉花种植机械化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
- 消防水带的使用及管理
- 河道保洁服务投标方案
- 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3.0
- 加载减速法标准方法验证报告
- 法律文书校对规定
- 吉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