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学》考点精要
第一某些总论
考点一:中药来源和中药学发展
1时期著作及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作品,国内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详细药物书
西周•《诗经》
籍,收录100各种药用动、植物名称
史地书,其中关于补药和防止记载,反映了当时
夏商周先秦•《山海经》
公元前21世纪-国内古代防止医学思想萌芽
奠定四气五味学说理论基本;中药归经学说之先
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黄帝内经》
导;后世中药升降浮沉学说理论根据
先秦•《五十二病方》载药240种,医方280个
现存最早本草(药学)专著,被奉为四大典型之一,载药
秦汉
汉•《神农本草经》365种,按药物功能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公元前221年-
简称《本经》初次提出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初次记载“大黄、石膏”;
公元2
初步总结了:四气五味、配伍法度、服药办法
本草专著,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办法,
梁•陶弘景(456-536年)
首创“诸病通用药”,首将芍药分为赤芍、白芍两种;
两晋南北朝《本草经集注》
首见“服药食忌例”;初步确立古代综合本草模式
公元265-581年
国内第一部炮制专著,系统简介了300种中药炮制办法;
雷教《雷公炮炙论》
标志着本草新分支学科产生
《新修本草》载药844种,图文对照,国内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著作,
又称《唐本草》世界上最早一部药典学著作,首载“山楂”本草文献,记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载了用羊肝治夜盲症和改进视力经验
隋唐最早提出“十剂”分类法,中药按功能分类开始,
陈藏器《本草拾遗》
公元581-9记录了人胞作为强健剂妫
甄权《药性论》初次记载“神曲”功能医著
孟诜《食疗本草》
对某些食物药和外来药,均有了专门研究
李殉《海药本草》
唐慎微侬史证类备急本草》
载药1558种,附方3000余首,始载“苍术”之名
简称《证类本草》
宋金元元•忽思慧《饮膳正要》饮食疗法专门著作,初次记载了用蒸镭法工艺制酒
公元960-1368《开宝本草》、《嘉佑本草》宋代官修本草
年
《本草图经》所附药图官修本草,国内现存最早版刻本草图谱
最早提出要按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
寇宗爽(shi)《本草衍义》
决定药量,初次提出将“四气”改为“四性”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附图1160幅,附方11096首,新增药374
公元1578年种,本书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16部62类
时期著作及作者特点
明代《本草品汇精要》附图1300幅,我古代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
公元1368-1644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
年缪希雍《炮炙大法》明代影响最大炮制专著,“雷公炮制十七法”
《白猿经》国内最早记载提炼制成乌头碱结晶文献
兰茂《滇南本草》国内现存内容最丰富古代地方本草(云南)
载药921种,新增716种(增收新药最多本草文献),
清代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首载冬虫夏草、鸦胆子、太子参本草文献;
公元
1644-19出众地完毕了国内本草学第六次大总结
陈存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学
全书200万字,收录词目4300条
大辞典》
民国
浙江兰溪中医学校张山雷编撰《本草正2影响较大
公元1911-1949
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秦伯未《药物学》
年中药学讲义
浙江中医专门学校何廉臣《实验药物学》
天津国医函授学校胀锡纯《药物讲2
考点二:中药产地与采集
1、道地药材:历史悠久、产地适当、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
地区特点。
2、惯用道地药材产地:甘肃(当归)、宁夏(枸杞)、青海(大黄)、内蒙(黄黄)、东北
(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三七、茯
苓)、四川(黄连、川茸、贝母、乌头-川乌/附子)、山东(阿胶)、浙江(贝母)、江苏(薄荷、
苍术)、广东(陈皮、砂仁)。
3、中药采集
(1)药用部位:【全草】益母草、木贼草;【地上某些】益母草、猫荃草、灯芯草、泽兰、
荆芥、紫苏;【花粉】蒲黄;【果实】马兜铃、瓜萎、槟榔;【种子】决明子、白果;【带花果穗】
夏枯草;【根】大黄、生地黄、黄苔、紫草、茜草、龙胆草、天花粉(瓜萎根);【茎】天麻、
筵白
(2)采收季节
①全草类药材,如益母草、荆芥等,宜在植株成长充分或者开花时采收。
②叶类药材,如大青叶、艾叶等,宜在花蕾将放或者正开时采收。
③果实类药材,普通在果实成熟时采收,但有些种子成熟时易脱落,或果壳易裂开,种子
散失,如茴香、牵牛子、豆蔻、凤仙子,则应在刚成熟时采收。
④根和根茎类药材,如天麻、大黄等,宜在早春或晚秋(二、八月)采收。
⑤树皮类药材,如黄柏等,宜在春夏(清明至夏至间)植物生长时采收。
考点三:中药炮制
1、炮制目
(1)盐制:可引药下行、增强疗效、缓和药物辛燥之性。
★惯用药物:知母、黄柏;杜仲、补骨脂、沙苑子;泽泻、车前子;荔枝核、橘核、小茴香。
【盐制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清热凉血作用;盐制杜仲、补骨脂、沙苑子,可增
强补肝肾作用;盐制泽泻、车前子,可增强泻热利尿作用;盐制荔枝核、橘核、小茴香,可增
强疗疝止痛功能。】
(2)醋制:可引药入肝经,增强活血止痛作用&防腐。
★惯用药物:大戟、芫花、甘遂、商陆;柴胡、香附、青皮;五灵脂、延胡索、自然铜;
三棱、莪术、穿山甲、皂矶。
【醋制大戟、芫花、甘遂、商陆,可减少毒性;醋制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自然铜,
可增强活血功能;醋制三棱、莪术,可增强祛瘀止痛功能;醋制五灵脂,可矫味矫臭。】
(3)酒制:可引药上行、矫味矫臭,增强活血化瘀、止泻止血、清热消痰作用&防腐。
2、炮制办法
(1)修治①纯净药材;②粉碎药材【粉甘草是指:加工时去皮】;③切制药材。
(2)水制①漂洗;②浸泡;③闷润;④喷洒;⑤水飞:矿物类、甲壳类(朱砂、炉甘
石、滑石、蛤粉、雄黄)。
(3)火制①炒:(炒黄、炒焦、炒炭)焦白术、大黄炭、地榆炭、荆芥炭。炒黄、炒焦
使药材易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种子类药材炒后则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炒炭能增强
药物收敛止血、止泻作用;②炙:变化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毒副作用,如盐炙杜仲、黄柏;
③烫;④煨;⑤煨
(4)水火共制①煮法;②蒸法;③炖法;④淖法
(5)其她①制霜;②发酵:神曲、建曲、半夏曲;③精制;④药拌
考点四:药性理论
1、四气寒凉药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泄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
心开窍、凉肝熄风等功能;温热药有温经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
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功能。
2、五味(从药物疗效中推导为主,以口尝获得为辅)
(1)辛:“能散、能行”,即具备发散、行气、行血作用。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
备辛味。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
★辛能耗气伤阴,不适当用于气虚证或阴虚证。
(2)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备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作用。普通滋
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药物多具备甘味。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
解救等几种方面。
(3)酸:“能收、能涩”,即具备收敛、固涩作用。普通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
固精缩尿、固崩止带药物多具备酸味。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
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
(4)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备清泄火热、降泄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
火存阴)等作用。普通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
火存阴药物多具备苦味。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
(5)咸:“能下、能软”,即具备泻下通便、软坚散结、入肾补虚作用。泻下或润下通便
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痰核、瘦瘤、凛病、瘤瘦痞块)药物多具备咸味。多用治大便燥结、
痰核、瘦瘤、瘦痞块等证。
(6)淡:“能渗、能利”,即具备渗湿利小便作用。有些利水渗湿药具备淡味。多用治水
肿、脚气、小便不利之证。
(7)涩:“与酸味药作用相似“,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
3、升降浮沉
(1)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药物,大都是升浮药;凡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
药物,大都是沉降药。
(2)花、叶、皮、枝等质轻药物,大多为升浮药;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及质量重者,
大都是沉降药。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药物炮制可影响转变其升降浮沉性能。“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
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
影响因素:性味、质地、炮制、配伍。
4、归经办法:①六经归经法;②卫气营血、三焦归经法;③脏腑经络归经法
★主归心肝经药物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补血药。
5、毒性
考点五:中药配伍
配伍内容(《神农本草经•序例》七情配伍)
(1)可用于临床:①单行:单用一味药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疾病;②相须:两种功能类似
药物配合应用,可增强原有药物疗效。如麻黄配桂枝、全蝎配娱蚣;③相使:以一种药为主,
一种药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功能。如石膏配牛膝、黄连配木香或小茴香、黄英配茯苓;④
相畏:一种药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所抑制。如天南星配生姜;⑤相杀:一种药物可以消除另
一种药物毒副作用。如绿豆配巴豆。
(2)尽量避免使用:⑥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功能。如人参恶莱瓶子、生姜
恶黄苓、吴茱萸恶甘草;⑦相反: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激烈毒副作用。
考点六:中药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
(1)“十八反歌”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本草明言十八反,半篓贝薮及攻乌,藻
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乌头反半夏、瓜萎、贝母、白薮、白及;甘草反甘遂、大
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神农本草经》记载反乌头药物是:瓜篓根(天花粉)。
(2)“十九畏”歌诀首见于明•刘纯《医经小学》:“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
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
修合看顺逆,炮爆炙燃莫相依”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
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2、妊娠用药禁忌
(1)慎用:涉及通经去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番
泻叶、枳实、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
(2)禁用:指毒性较强或药性剧烈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
术、水蛭、斑螯、雄黄、砒霜等。
3、服药饮食禁忌
(1)普通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食物。
(2)热性病: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凉爽饮料等。
(3)胸痹: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等。
(4)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黄
疸胁痛:忌食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刺激物品。
(5)脾胃虚弱:忌食油炸黏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食物;肾病水肿:忌食盐、碱过多
和酸辣太过刺激食品。
(6)疮疡、皮肤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考点七:中药剂量与用法
1、汤剂煎煮办法:
(1)先煎:有效成分难溶于水某些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如磁石、代赭石、生铁落、
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龙骨、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紫贝齿、龟甲、
鳖甲等,应打碎先煎。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药物应先煎。
(2)后下:气味芳香药物,如薄荷、青蒿、香藕、木香、砂仁、肉桂、沉香、白豆蔻、
草豆蔻等,宜后下。钩藤、大黄、鱼腥草、番泻叶等,为防止破坏其有效成分也不适当久煎,
应后下。
(3)包煎: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药物,如蛤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车前子、
蒲黄、灶心土、辛夷、五灵脂、亭茂子等。
(4)另煎:某些贵重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麝香、鹿茸等。
(5)溶化(洋化):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药物,可单用水或黄酒加热溶化后,用煎好
药液冲服,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及蜂蜜、饴糖等。
(6)泡服: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药物,可泡入煎好药液中,加盖闷润,
减少挥发,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
(7)冲服:某些贵重药材,常研成细末,用温开水或其她煎液冲服,如麝香、牛黄、珍
珠、羚羊角、猴枣、马宝、西洋参、鹿茸、人参、蛤蛤等。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
成分难溶于水,也只能做散剂冲服,如雷丸、鹤草芽、鸡内金、甘遂、朱砂等。
(8)煎汤代水:防止某些药物与其她药物同煎使煎液混浊,难于服用,宜先煎后取其上
清液代水再煎煮其她药物,如灶心土等。此外,某些药物质轻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如
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也须煎汤代水用。
2、服药时间(取决于病情和药性,无论坂前饭后,都要在饭先后1-2小时服用,以免影
响疗效)
(1)饭前服:滋补药,或病位在胸腹如下,如胃、肝、肾等脏疾患。
(2)饭后服:健胃消食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或病位在胸膈以上,如眩晕、头痛、目
疾、咽痛等。
(3)空腹服:驱虫药,泻下药。
(4)睡前服:安神药,缓下药。
第二某些各论
第一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重要作用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刊登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多属辛温,主治风寒表证。
药名、部位性味、归经功能用量、用法应用、使用注意、鉴别
麻黄*麻黄科辛、微苦,发汗解表,煎服3-6g1.风寒表实证2.咳喘实证3.风水同:辛温解
*草质茎温。宣肺平喘,发汗解表-水肿4.风寒痹证,阴疽,痰核。表、发散风
生用、捣绒肺、膀胱经利水消肿生用;止咳肺气壅遏所致咳喘要药,常以杏仁寒惯用药,
用、蜜炙平喘-炙用为辅。*宣肺力强,表虚自汗、阴可治风寒感
虚盗汗、肺肾虚喘者慎用*冒。异:麻
桂枝*樟科辛、甘,温。发汗解肌,煎服3-9g1.风寒感冒2.寒凝血滞痹证,脱黄发汗较
*干燥嫩枝肺、心、膀温通经脉,腹冷痛,痛经,经闭等证3.痰饮、强,主治风
生用胱经助阳化气蓄水证4.心悸寒感冒重
*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外感热证;桂枝作
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当忌用;用较麻黄缓
孕妇及月通过多者慎用*和,无论有
细辛*马兜铃辛,温。解表散寒,煎服l-3g1.风寒感冒2.头痛,牙痛,风汗无汗均可
科*根及根茎*有小毒*祛风止痛,散剂每次湿痹痛3.鼻渊4.肺寒咳嗽用;细辛辛
生用肺、肾、心通窍,0.5-lg*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温走窜,达
经温肺化饮*细辛但是钱咳者忌用。不适当与藜芦同表入里,散
用*寒力胜。
紫苏*唇形科辛,温。解表散寒,煎服3-9g1.风寒感冒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3.解
*茎、叶生用肺、脾经行气宽中不适当久鱼蟹中毒(30g)
煎
生姜*姜科辛,温。解表散寒、煎服3-9g1.风寒感冒2.脾胃寒证3.胃寒呕吐4.肺
*新鲜根茎肺、脾、胃温中断呕,或捣汁服寒咳嗽5.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
生用经温肺止咳*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呕家圣药*
香稽*唇形科辛,微温。发汗解表,魂艮3胡;刊1风.寒感冒''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
*地上某些肺、胃、脾化湿和中,登•量少、不^2.水肿脚气
生用经利水消肿当久煎;利水*发汗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
3湖上量大、浓
煎
荆芥*唇形科辛,微温。祛风解表,煎服3~9g;1.外感表证*为发散风同:味辛性辛温,
*地上某些肺、肝经透疹消疮,不适当久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温而不燥,长于刊
生用或炒炭止血生用-刊登透品*2.麻疹不透,风疹瘙登幽,用于外感
疮;痒3.疮疡初起兼有表表证、风热感冒、
-止血;芥穗证4.吐J8.下血风疹瘙痒。异:荆
长于祛风芥质轻透散,发汗
防风*伞形科辛、甘,微祛风解表,煎服3%1.外感表证2.风疹瘙之力较强,又能透
*根温。膀胱、胜湿止痛,“风药之润痒3.风湿痹痛4.破伤疹、消疮、止血;
生用或炒炭肝、脾经止痉剂”“治风之风证防风质松而润,祛
研药”*药性偏温,阴血亏虚、风之力较强,又能
热病动风者不适当使用胜湿、止痛、止痉
*
羌活*伞形科辛、苦,温。解表散寒,煎服3-10gL风寒感冒2.风寒湿痹
*根茎及根膀胱、肾经祛风胜湿,*风药中之*辛香温燥之性较烈,阴血亏虚者慎用。
生用止痛燥剂*量多易呕吐,脾胃虚者不适当服*
白芷*伞形科辛,温。解表散寒,煎服3-9g1.风寒感冒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3.
*干燥根肺、胃。大祛风止痛,外用适量鼻渊4.带下证5.疮疡肿毒
生用肠经通鼻窍,*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用*
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
苍耳子*菊科辛、苦,温。发散风寒,煎服3-9g1.风寒感冒2.鼻渊3.风湿痹痛
*果实*有毒*通鼻窍,祛或入丸散。*血虚头痛不适当服用。过量易中毒*
炒去硬刺用肺经风湿,止痛
藁本*伞形科辛,温。祛风散寒,煎服3-9g1.外感风寒,颠顶头痛
*根茎及根膀胱经胜湿止痛2.风寒湿痹
葱白*百合科辛,温。发汗解表,煎服3-9g1.风寒感冒
*鳞茎肺、胃经散寒通阳外用适量2.阴盛格阳
辛夷*木兰科辛,温。发散风寒,煎服3-9g1.风寒感冒
*花蕾肺、胃经通鼻窍包煎2.鼻塞、鼻渊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多辛苦而偏寒凉,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
薄荷*唇形科辛,凉。疏散风热,煎服3-6g1.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2.同:疏散风热,透
*地上某些肺、肝经清利头目,宜后下;叶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疹、利咽,用于外
生用利咽透疹,-发汗解表肿痛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感风热或温病初
疏肝行气梗-行气和4.肝气郁滞,胸闷胁痛起;麻疹初起,透
中*芳香辛散,发汗耗气,体虚发不畅;风疹瘙
多汗者不适当使用*痒;咽喉肿痛。异:
辛
牛秀子*菊科:疏散风热,煎服3-9g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薄荷辛凉芳香,发
肺MO
W经
*果实宣肺祛痰,炒用可见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汗力较强;牛芽子
生用去炒用,
利咽透疹,其苦寒、滑3.痈肿疮毒,丹毒,蟀辛散苦泄,性寒滑
用时捣碎解毒消肿肠之性腮,喉痹*性寒,滑肠通利,兼宣肺祛痰,
便,气虚便滤者慎用有清热解毒散肿
蝉蜕*蝉科昆甘,寒。疏散风热,煎服3-10g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之功;蝉蜕甘寒质
虫肺、肝经利咽开音,或单味研痛喑哑2.麻疹不透,风疹瘙轻,颇热、利咽、
*羽化脱落皮透疹,末冲服;普痒3.目赤翳障4.急慢惊风,透疹止痒,又长于
壳明目退翳,通证量小;破伤风证“妇人生子不下”明目退翳,凉肝熄
生用熄风止痉止痉量大故孕妇慎用风it痉。
桑叶*桑科甘、苦,寒。疏散风热,煎服3-9g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证同:疏散风热,平
*干燥叶肺、肝经清肺润燥,或入丸散。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2.抑肝阳,清肝明
生用或蜜炙平抑肝阳,外用煎水肺热咳嗽、燥热咳嗽,症见目,风热感冒、温
清肝明目洗眼;蜜炙咳嗽痰少,鼻咽干燥等3.肝病初起,目赤肿
能润肺阳上亢眩晕4.目赤昏花痛,目暗昏花;异:
菊花*菊科辛、甘、苦,疏散风热,煎服5-9g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桑叶疏散风热力
*头状花序微寒。清肝明目,黄菊-疏散2.肝阳眩晕,肝风实证强,又能清肺润
生用肺、肝经平抑肝阳,风热;白菊3.目赤昏花肺,凉血止血;菊
清热解毒-平肝、清4.疮疡肿毒花平肝、清肝明目
肝明目力强,又能清热解
毒。
蔓荆子*马鞭辛、苦,微疏散风热,煎服5-9g1.风热感冒,头昏头痛
草科*果实寒。膀胱、清利头目2.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生用或炒用肝、胃经
柴胡*伞形科苦、辛,微解表退热,煎服3~9g生1.表证发热、少阳证2.同:刊登、升阳,
*根寒。疏肝解郁,-解表退热,肝郁气滞3.气虚下陷,用治风热感冒、
生用或醋炙肝、胆经升举阳气量大;醋炙-脏器脱垂发热、头痛,清
*治少阳证要疏肝解郁;酒*“柴胡劫肝阴”阴虚阳阳不升;柴胡、
药*炙-升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升麻均能升阳举
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陷;升麻、葛根
升麻*毛葭科辛、微甘,解表透疹,煎服3-9g1.外感表证2.麻疹不透又能透疹;异:
*根茎微寒。肺、清热解毒,生用-刊登3.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柴胡主升肝胆之
生用或蜜炙脾、胃、大升举阳气透疹、清热温毒发斑4.气虚下陷,气,为少阳证之
肠经解毒;炙用脏器脱垂,崩漏带下要药;升麻主升
-升阳举陷*麻疹已透,阴虚火旺,脾胃清阳之气,
阴虚阳亢者忌用*升阳举陷较柴胡
凉
葛根*豆科解肌退热,煎服9-15g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强,又善清热解
经
*根透疹,生-解肌退2.麻疹不透3.热病口毒;葛根主升脾
生用生津止渴,热、透疹、生渴,阴虚消渴4.热泄热胃清阳之气,生
升阳止泻津;煨用-升痢,脾虚泄泻津止渴,止泻,
阳止泻解肌退热。
淡豆豉*豆科苦、辛,凉。解表,煎服6-12g1.外感表证
*成熟种子发肺、胃经除烦,2.热病烦闷
酵品*生用宣发郁热
浮萍*浮萍科辛,寒。发汗解表,煎服3-9g1.风热感冒2.麻疹不透
*全草肺、膀胱经透疹止痒,外用适量,3.风疹瘙痒
生用利尿消肿煎汤浸洗4.水肿尿少
第二章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重要作用,用治里热证药物,称为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多苦寒或甘寒,清热力强,以清气分热为主
辛
石膏*硫酸盐生-清热泻生-先煎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2.肺热喘同:清热泻
寒
*含水硫酸钠火,除烦止15-60g;煨咳证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火,用治气分
肺
生用或煨用渴;煨-敛-外用,研消渴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热盛及肺热
疮生肌,收末水火烫伤,外伤出血咳嗽;异:石
湿,止血*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膏泻火中长
知母*百合科苦、甘,寒。清热泻火,煎服6-12g1.热病烦渴2.肺热燥咳3.于清解,重在
*根茎肺、胃、肾滋阴润燥骨蒸潮热4.内热消渴5.肠清肺胃实火;
生用或盐水经燥便秘*性寒质润,滑肠,,E口母泻火中
炙用脾虚便清者不适当用*-长于清润
芦根*禾本科甘,寒。清热泻火,煎服干品1.热病烦渴2.胃热呕啰3.肺热咳嗽,肺
*根茎肺、胃经生津止渴,15-30g,鲜痈吐脓4.热淋涩痛
鲜用、晒干用除烦,止呕品加倍,或*脾胃虚寒者忌服*
利尿捣汁用
天花粉*葫芦甘、微苦,清热泻火,煎服1.热病烦渴2.肺热燥咳3.内排《消渴4.疮
科*根微寒。生津止渴,10-15g疡肿毒
鲜用或干燥肺、胃经消肿排脓*不适当与乌头类同用*
桅子*茜草科苦,寒。泻热除烦,煎服5-10g1.热病心烦2.湿热黄疸3.血淋涩痛4.血
*果实心、肺、三清热利湿,热吐蚂5.目赤肿痛6.火毒疮疡
生用、炒焦、焦经凉血解毒*苦寒伤胃,脾虚便澹者不适当用*
炒炭用热病、心胸烦闷之要药
夏枯草*唇形辛、苦,寒。清热泻火,煎服9-15g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疼痛2.痛
科*果穗肝、胆经明目,或熬膏服疡,瘦瘤3.乳痈肿痛
生用散结消肿*脾胃虚弱者慎用*
决明子*豆科甘、苦、咸,清热明目,煎服l(H5g;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种子微寒。润肠通便润肠通便,2.头痛眩晕
生用或炒用肝、大肠经不适当久3.肠燥便秘
煎
叶*禾本科甘、淡寒心、清热泻火,煎服6-9g1.热病烦渴
*茎口+*到?]胃、/除烦,利尿2.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密蒙花*马钱甘,微寒。清热泻火,煎服9-15g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眼生翳膜
科*花蕾或花肝、胆经养肝明目,2.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序生用退翳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苦寒,清热之中燥湿力强
黄苓*唇形科苦,寒。清热燥湿,煎服3T0g;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同:性味苦
*根肺、胆、脾、泻火解毒,生-清热;炒-满,黄疸泻痢2.肺热咳嗽,高热烦寒,黄连为
生用、酒炙或胃、大肠、止血,安胎;酒炙-渴3.血热吐蚂4.痈肿宛毒5.胎动苦寒之最。
炒炭小肠经安胎焦热;炭不安清热燥湿,
一止血*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适当使用泻火解毒
*为重要功
黄连*毛甚科苦,寒、清热燥湿,煎服3-6g;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2.湿热泻痢能;异:黄
*根茎心、脾、胃、泻火解毒外用适量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帆苓偏泄上
■、献、姜胆、大肠经4.痈肿汴疮,目赤牙痛5.消渴6.焦肺火;黄
汁炙、酒炙、吴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连偏泄中
茱萸水炙*大苦大寒易伤脾胃、阴津,故脾焦胃火,并
胃虚寒者忌用,阴虚津伤者慎用长于泄心
黄柏*芸香科苦,寒。清热燥湿,煎服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2.温火;黄柏偏
*树皮肾、膀胱、泻火解毒,3-12g;外热泻痢,黄疸3.湿热脚气,泄下焦相
生用、盐水大肠经除骨蒸用适量痿证4,骨蒸劳热,盗汗,遗火,除滕
炙、炒炭精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龙胆*龙胆科苦,寒。清热燥湿,煎服3-6g1.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2.
*根及根茎肝、胆经泻肝胆火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3.惊风抽搐
生用*脾胃虚寒患者不适当用,阴虚津伤者慎用*
苦参*豆科苦,寒。心清热燥湿,煎服1.湿热泻痢,便血黄疸2.湿热带下,阴肿阴痒,
*根肝、胃、大杀虫,利尿3-10g;外湿药显疮,间臆痒,疥W3.湿飒、便不利
生用肠、膀胱经用适量*脾胃虚寒#忌用*反藜芦*
白鲜皮*芸香苦,寒。脾、清热燥湿,煎服5-10g1.湿热疮毒,湿疹,疥癣
科*根皮胃膀胱经祛风解毒外用适量2.湿热黄疸,风湿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市皇姑区2025届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食品工程与机械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府新区航空职业学院《高级朝鲜语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信息学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各行各业职业探索家长进课堂五花八门的行业工作教育课件
- 皮鞋品牌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报告考核试卷
- 电动车维修与保养考核试卷
- 渔业资源保护与海洋资源恢复工程考核试卷
- 冷藏车运输与国际冷链标准对接考核试卷
- 畜牧兽医技术研究与推广考核试卷
- 2025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3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人工智能通识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一模物理、化学试卷-初中化学(原卷版)
- 专题01-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学生版)-2021年中考物理力学提优特训专题
- 数字孪生智能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管控平台规划建设方案
- 2024年煤矿安全规程(修订)
- 2025年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
- 2025年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汇编
- 护工合同协议书样本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电气设备维护与安全使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