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论述性文本(一)议论文的特征2024年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一本通_第1页
第五讲论述性文本(一)议论文的特征2024年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一本通_第2页
第五讲论述性文本(一)议论文的特征2024年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一本通_第3页
第五讲论述性文本(一)议论文的特征2024年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一本通_第4页
第五讲论述性文本(一)议论文的特征2024年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一本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论述性文本(一):议论文的特征高三一轮复习之信息类文本阅读一、议论文的特征议论文论证结构立论方式论证方法论证语言论证论据论点(一)议论文“三要素”

论述类文本是以论述、分析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事理、表明主张的文章,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三强”特点。论点、论据和论证是其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表述为一句话。

它出现的位置多变,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有的放在结尾,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一个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个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就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论点是议论的根本、灵魂,既是论证的出发点,也是论证的落脚点。2、论据论据是用来确定论题真实性的判断,它是使论题成立并使人信服的理由或根据。

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称为事实论据;一类是人们认为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称为理论论据。

论据要求真实、典型、充分、新颖,必须能够证明论点。3、论证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而言,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是联结论点和论据、将论据推导向论点的枢纽与关键。(二)论证结构议论文1、全文基本结构

论述文的基本结构一般遵循“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三段论”模式。引论就是开头,必须明确论题或提出论点;本论就是主体,应选用材料并分层次论证观点;结论就是结尾部分,归纳总结全文,重申观点。一般来说,大多数论述文的整体结构属于总—分—总结构,在分说部分,往往会采取或并列、或层进、或对比、或总分的结构模式。2、本轮部分的常见结构议论文本轮部分常见的结构模式主要有四种: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模式特点典例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先总后分再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主体部分(文章第二部分)

—人类认识过程第一阶段——由存在到思想

—人类认识过程第二阶段——由思想到存在

↓—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多

次反复才能完成并列式文本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或是分论点之间关系是并列表述的;或是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证同一观点。《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二部分(首先……其次……其次……)三大缺点层进式后面的论证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不能随意变动。这种布局的好处是能反映出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层递式有三种方式:①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②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③摆现象→说危害→析原因→给对策。例一:《修辞立其诚》主体部分(第2~10段)

例二:《反对党八股(节选)》主体部分八大罪状—

(即内容→形式→原因→危害)每条罪状—对照式正反对比: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往往一方面用墨较多,作为论证的重点;而另一方面着墨较少,只作陪衬。《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三部分两种对立的态度(三)立论方式从论证角度看,立论方式一般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先破后立)两大类型。1、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或主张的论证方式。立论时,必须围绕所论述的话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不能任意变换论题。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就要归结到这一问题上。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高考所选的论述类文本,基本上都是以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为主的立论文。但需要注意的是,“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在立论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辨析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2、驳论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的错误观点的论证方式。它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由于论述类文本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的效果。如《拿来主义》中,作者先提及“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几种取向,再一一辩驳,方才立起“拿来主义”的新观点。

需要指出的是,驳论是手段,立论才是目的。驳论是为了证明立论的正确性,是证明自己的立论的一种手段。作者在展开说理论证的时候,可以是立论,也可以是驳论,还可以是立论和驳论相结合,也就是有破有立、破立结合。(四)论证方法论证方法特点效果举例论证运用概述和具体(确凿、充分、有代表性)事例来论证。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可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权威性引用(道理)论证运用常理与哲理,包括名人名言、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论证。使论证有高度,有深度,有文采;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使论证更有力。论证方法特点效果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来证明观点化抽象为形象,化陌生为熟悉,化深奥为浅显。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对比论证通过对事物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正反对比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论证更有力。类比论证从已知的事物特点中推出同类事物的特点,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通过相同属性的类比,推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因果论证根据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这种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律性,通过揭示原因来论证结果。包括假设、条件、因果等论证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能有机地把论点与事例结合在一起。反证法又叫归谬法,即先假设对方的论断是正确的,然后从对方的论断中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来,从而证明对方的论断不能成立。特点是“以错攻错”。增强逻辑性,有幽默感,后发制人。(五)论证语言特点阐释准确概念使用准确,词语运用准确,感情色彩恰当,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严密判断和推理严密,逻辑性强;句式上多运用修饰成分多的长句,表达周密;结构严密,衔接过渡自然条理。鲜明表述明确,不可模棱两可,尤其是论点的表述;态度明确,爱憎分明,不可含糊不清。简练叙述事实时,不需要铺排渲染,因为议论文重在说理,以理服人,不宜细致地述说细节,否则喧宾夺主。形象生动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注意语气变换,灵活运用各种句式(设问、反问、祈使、肯定否定、陈述、双重否定等)。二、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随着中国的国家力量与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如何在谋求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将自身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惠及普通国民与全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已成为一项亟待取得突破的事业,而“讲好中国故事”就是推动这一事业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如何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实现有效的共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将对国家形象的构建以及对外宣传工作的开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近些年来,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东方卫视出品的节目《这就是中国》,紧扣时代脉搏,积极传达民族自信的精神。《上新了·故宫》以勃发创新的时代力量,让文物活起来。CGTN(中国环球电视网)已经建成多语种电视频道,在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实现了节目制作与播出。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弱化了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界限,打破了媒介的壁垒。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社交平台,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也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舞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也纷纷开通了视频号,利用网络的便捷,提高及时性。然而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讲好中国故事”也面临着被“污名化”“政治化”的挑战。同时,传播技术不断进步,媒体融合全面推进,也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多维叙事提供了可能性与挑战性。因此,提升媒体讲故事的能力,便被赋予了重要的价值甚至是历史意义。

尚克和艾贝尔森认为,故事解释着世界,人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的故事允许他们看到的世界。当下的中国不乏好的故事,关键在于如何讲。不同的媒体类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叙事资质,不同媒体对不同故事类型或者叙事性模式有着特别的适用关系。有的媒体强调“情境再现”,有的凸显“煽情陈述”,有的注重“理性分析”,有的体现“深度解剖”。讲好中国故事,就需要利用媒体的这些特质,在叙事话语、叙事符号、叙事关系和叙事主体等方面进行重新建构。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是稳固娴熟的政治、学术话语,还是鲜活灵动的网络、生活语言,都可以在多元话语的融通中为讲述中国故事贡献力量;传统的言语交流媒介已不再独享支配地位,图像、声音、音像、超文本等传播媒介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各类媒体应深挖故事内容的表达方式,以糅合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多模态叙事模式,呈现多姿多彩的画面,打造独特的感官盛宴;注重共情、共动、共享,让受众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者,还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体验者,这种参与、体验可以有效地增强他们对于中国故事的感性认识;在叙述的主体上,多元主体共同讲述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无论是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可以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主体,甚至也可以搭建与不同国别媒体的合作,借由外国人的声音来讲述中国的故事。(摘编自史卫文《讲好中国故事的媒介创新思考》)材料二:陈贝儿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由她主持的“扶贫攻坚”纪录片《无穷之路》在香港和内地广受好评,这部纪录片成本很低,摄制团队仅有5人,它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制作者在地域选择上很成功。他们从精准扶贫政策入手,挑选了最有特色、港人最少接触的主题,比如“易地搬迁”“产业带动”“教育扶贫”“企业帮扶”等,然后根据主题选择有代表性的脱贫地区,且尽量展现各地不同的地貌风光。观众看到的,不仅是国家的脱贫奇迹,更有各地令人惊叹的壮美山河。“大国崛起”与“小民尊严”密不可分。《无穷之路》的制作者说,脱贫最大的受益人是普通老百姓,因此他们尽量选择一线村民作为受访者,这些村民朴实的讲述是扶贫工作最有力的见证和回应。为了承诺坚守近40年的“溜索医生”邓前堆,《山海情》中“马得福”的原型谢兴昌,带领乡亲致富、为妇女争取权益的佤族咖啡农叶萍……他们的善良和奉献、勤劳和拼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构成这个时代最温暖的底色。主持人陈贝儿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她的采访像聊家常,她态度真诚,说话接地气,访谈有人情味儿,当地人很自然地向她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生活。而最打动受访者和观众的,是陈贝儿及摄制组脚踏实地的真实体验。《无穷之路》之所以能感动无数观众,包括部分过去对内地有偏见的港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是港人亲自去看、亲自去听、亲自见证的扶贫记录。在3个月的时间里,摄制组辗转数千里,跨越6个省份,深入探访了十几个曾深度贫困落后的地区。镜头真实地记录下了陈贝儿攀爬四川“悬崖村”1500米钢梯时的颤抖、在云南海索渡怒江时的惊惧、在宁夏荒漠戈壁上“吃沙”的狼狈……她真实自然的感受和反应会将观众瞬间“代入”,更体会到扶贫的艰难和意义。(摘编自流景《〈无穷之路〉:令港人重新认识祖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飞跃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推动中外文

化交流以及国家形象传播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B.新媒体让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中国故事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它弱化了传

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界限,让传播更加快捷、多样。C.不同媒体类型有不同的叙事资质,多模态叙事就是要充分利用不同模

态的不同资质,打破言语交流媒介的绝对支配地位。D.陈贝儿以平实的语言风格,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在与百姓的亲切交流

中表达最真实的感受,让《无穷之路》极具共情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媒体既给传统主流媒体带来了冲击,也丰富了它们的传播模式;既

给讲好中国故事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挑战。B.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