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第六章证明》教案及随堂练习_第1页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第六章证明》教案及随堂练习_第2页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第六章证明》教案及随堂练习_第3页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第六章证明》教案及随堂练习_第4页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第六章证明》教案及随堂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6.1.1主备人李兴冰上课教师课时教研组长签字主修人余法宗上课时间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通过观察、猜测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2.让学生初步了解,要判定一个数学结论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有根有据的推理.(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探索,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中推理的重要性.2.初步了解要判定一个数学结论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有根有据的推理.教学重点判定一个结论正确与否需进行推理..教学难点判定一个结论正确与否需进行推理.教法学法自学、讨论、引导法.教学流程(第1课时)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Ⅰ.巧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采用观察的方法来了解世界.在数学学习中,我们通过观察、度量、猜测来得到一些结论.那这样得到的结论都是正确的吗?如果不是,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说明它的正确性呢?教师点评需要推理证明.教师引出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第六章:证明(一).二、新课讲解教师提出问题下面我们来动手画一画,然后归纳、总结图6-1如图6-1,四边形ABCD四边的中点分别为E、F、G、H.度量四边形EFGH的边和角,你会发现什么结论?画出四边形ABCD,找到四边形的中点E、F、G、H后,量了量四边形EFGH的边发现:EF=GH,EH=GF.角∠EHG=∠EFG,∠HEF=∠HGF.教师总结;由此说明: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师]如果改变四边形ABCD的形状,你还能得到类似的结论吗?大家再来动手画一画、量一量.教师归纳;改变了四边形ABCD的形状后,它们四边的中点所围成的四边形EFGH仍然是对边相等、对角也相等.即: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教师提出问题:我看到周围同学画的四边形ABCD的形状都与其他的不一样,但连接这四条边的中点E、F、G、H所得到的四边形EFGH经测量知: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由此可得:任意四边形的四条边的中点所围成的四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师]丙同学的结论,你能肯定吗?同学们来讨论一下.[师生共析]好.在八年级上册我们已经知道:连接三角形的两边中点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由于E、F、G、H是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所以可把这个四边形变为两个三角形.即:可以连接AC,也可以连接BD.把四边形ABCD变为△ABC与△ADC或△ABD与△BDC.图6-2现在我们来连接AC.如图6-2.在△ABC中,EF是△ABC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得:EF平行于AC且等于AC的一半.同样,在△ADC中,GH是△ADC的中位线,则GH平行于AC且等于AC的一半.由“两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可知:EF∥GH.又因为:EF=AC,GH=AC,所以得EF=GH.这样由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以得到: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即:连接AC[师]刚才我们连接了四边形的对角线后,通过推理得证了:连接任意四边形四边的中点所组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注:本题连接BD与连接AC的推理过程一样.通过观察、猜测、度量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需要用推理过程得证.下面我们来做一做当n=0、1、2、3、4、5时,代数式n2-n+11的值是质数吗?你能否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n2-n+11的值都是质数?与同伴交流当n=0时,n2-n+11=11.当n=1时,n2-n+11=11.当n=2时,n2-n+11=13.当n=3时,n2-n+11=17.当n=4时,n2-n+11=23.当n=5时,n2-n+11=31.由此可知:当n=0、1、2、3、4、5时,代数式n2-n+11的值都是质数.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n2-n+11的值都是质数.[师]你一定能肯定吗?……[师]好,下面我们再来做一做图6-3如图6-3,假如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m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颗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与同伴进行交流.[生甲]能放进一颗红枣,也能放进一个拳头.不行.……[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精彩,但都不能肯定,那么怎样才能肯定呢?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经验、观察或实验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根有据地进行推理.那大家来想一想、议一议(1)在数学学习中,你用到过推理吗?举例说明.(2)在日常生活中,你用到过推理吗?举例说明.……[师]同学们举出了许多的例子,说明不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数学学习中,要判断一件事情或一个结论正确与否,必须进行一步一步有根有据地推论.下面我们来通过练习熟悉本节课的内容.Ⅲ.课堂练习(一)课本P174随堂练习.1、2、3.1.图6-4中两条线段a与b的长度相等吗?请你先观察,再度量一下.图6-4答案:a与b的长度相等.图6-52.图6-5中三条线段a、b、c,哪一条线段与线段d在同一直线上?请你先观察,再用三角尺验证一下.答案:线段b与线段d在同一直线上.3.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一定是质数吗?答案:经验证: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不一定是质数.(二)课本P175读一读:“费马的失误”.(三)看课本P173~175,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本节课主要研究了: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需要有根有据地进行推理.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176习题6.11、2、3.(二)1.预习内容P177~1802.预习提纲(1)定义的概念是什么?(2)命题的概念是什么?Ⅵ.活动与探究1.有没有这样的质数,当它加上10和14时仍为质数.若有,求出来;若没有,请证明.[过程]这是一个找符合条件的质数问题.由于质数分布无一定规律,因此从最小的质数试验起.希望能找到所求的质数,然后再加以逻辑的证明.[结果]因为2+10=12,2+14=16,所以质数2不适合.因为3+10=13,3+14=17,所以质数3符合要求.因为5+10=15,5+14=19,所以质数5不合要求.因为7+10=17,7+14=21,所以质数7不适合.因为11+10=21,11+14=25,所以质数11不适合.……从上面的观察,3合乎要求,但符合条件的质数是否只有3呢?这必须加以证明.证明除了3以外的所有正整数加上10和14均不能是质数.为此把正整数按模3同余分类.即:3k-1,3k+1(k为正整数).因为(3k-1)+10=3k+9=3(k+3)是合数,(3k+1)+14=3k+15=3(k+5)是合数,所以3k-1和3k+1这两类整数中的质数加上10和14后不能都是质数.因此,在3k-1和3k+1两类整数中的质数加上10和14后当然不能都是质数.对于3k这类整数,只有在k=1时,3k才是质数,其余均为整数.所以所求的质数只有3.作业布置习题6.1板书设计§6.1你能肯定吗一、画任意四边形二、做一做n2-n+11的值是质数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必须有根有据地推理.三、议一议四、课堂练习读一读五、课后作业教后反思作业问题探究6.1你能肯定吗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1、下列结论,你能肯定的是()A.今天天晴,明天必然还是晴天.B.三个连续整数的积一定能被6整除.C.小明的数学成绩一向很好,因而后天的竞赛考试中他必然能获得一等奖.D.两张照片看起来完全一样,可以知道这两张必然是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2、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骑摩托车的速度每小时40千米,则下列结论中你能肯定的是()A.从A地到B地,骑摩托车的人比骑自行车的人一定先到达B.从A地到B地,骑自行车的人比骑摩托车的人后到达C.从A地到B地,骑自行车和骑摩托车的不可能同时到达D.从A地到B地,骑自行车的人有可能比骑摩托车的人先到达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弟弟今年13岁,哥哥比弟弟大6岁,到了明年,哥哥比弟弟只大5岁了,因为弟弟的明年比今年长大了1岁B.如果a>b,b>c,则a>cC.∠A与∠B相等,原因是它们看起来大小也差不多D.因为对顶角必然相等,所以相等角也必是对顶角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验、观察或实验完全可以判断一个数学结论的正确与否B.推理是科学家的事,与我们没有多大的关系C.对于自然数n,n2+n+37一定是质数D.有10个苹果,将它放进9个筐中,则至少有一个筐中的苹果不少于2个5、如图,∠1=60º,∠2=60º,∠3=57º,则∠4=57º,下面是A,B,C,D四个同学的推理过程,你认为推理正确的是()A.因为∠1=60º=∠2,所以a∥b,所以∠4=∠3=57ºB.因为∠4=57º=∠3,所以a∥b,故∠1=∠2=60ºC.因为∠2=∠5,又∠1=60º,∠2=60º,故∠1=∠5=60º,所以a∥b,所以∠4=∠3=57ºD.因为∠1=60º,∠2=60º,∠3=57º,所以∠1=∠3=∠2-∠4=60º-57º=3º,故∠4=57º二、解答题(每题10分,共70分)6、如图A、B、C、D、E、F六个人坐在圆桌的周围,已知E与C间间隔1人且此人在C的左边,D坐在A的对面,B与F相隔1人,且此人在F的左边,F与A不相邻。试问A、B、C、D、E、F各坐在什么位置?7、你写出两个判断,让其他同学判断一下是否正确.并且试着说明理由8、顺次连接等腰梯形四边中点,得到一个四边形。度量四边形的四条边,你能有什么结论?再换一个等腰梯形还有同样的结论吗?你能肯定这个结论对所有的等腰梯形都成立吗?9、小洁、琳琳、晓彤、奇奇和聪聪5位同学身体都不怎么舒服,他们分别在医院的牙科、眼科、皮肤科、外科、耳鼻喉科就诊。请根据他们的对话猜一猜,他们分别去了哪一科看病?小洁、琳琳、晓彤说:我们是在牙科、眼科和皮肤科各自接受治疗的。奇奇说:我没有去耳鼻喉科和皮肤科。晓彤说:我最近夜里牙老疼。小洁说:我的皮肤好得很,我没有必要去皮肤科。10、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连接AD,试问AD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11、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BC,AD中点,连接AE,CF,试问四边形AECF是什么四边形?你能肯定吗?请说明理由.12、观察下列各式,:×2=+2;×3=+3;×4=+4;×5=+5;……想一想:什么样的两个数之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和?设n表示正整数,用关于n的代数式表示这个规律为:×=+.你能说明吗?四、拓展探究(不计入总分)1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DF⊥AC于F,BE⊥AC于E,试问DF与BE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如何?你能肯定吗?请说明理由.课题:§6.2.1主备人李兴冰上课教师课时教研组长签字主修人余法宗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定义的意义2.命题的概念(二)能力训练要求1.从具体实例中,探索出定义,并了解定义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2.从具体实例中,了解命题的概念,并会区分命题.(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从具体例子中提炼数学概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践的联系.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教学难点命题的概念的理解教法学法引导发现法教学流程(第2课时)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上过网或懂电脑的同学都知道什么是“黑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对话(电脑演示P177)小亮和小刚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我们爱科学》.小亮说:……小刚说:“是的,现在因特网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小亮说:“……”小刚说:“……”小亮说:“哈!,这个黑客终于被逮住了.”……坐在旁边的两个人一边听着他们的谈话,一边也在悄悄议论着:一人说:“这黑客是个小偷吧?”另一人说:“可能是喜欢穿黑衣服的贼.”……一人说:“那因特网肯定是一张很大的网.”另一人说:“估计可能是英国造的特殊的网.”……(学生听后,大笑)[师]同学们为什么笑呢?[生甲]旁边那两个人的概念不清.[生乙]“黑客”“因特网”等都是电脑中的专用名词.……[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由此可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在对某些名称和术语有共同认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为此,我们需要给出它们的定义.这节课我们就要研究:定义与命题二、新课讲解[师]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交流方便,我们就要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他们下定义(definition).如:“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定义.大家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生甲]“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生乙]“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生丙]“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生丁]“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的定义.……[师]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例子.说明定义就是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接下来,我们来做一做(出示投影片§6.2.1A)如图,某地区境内有一条大河,大河的水流入许多小河中,图中A、B、C、D、E、F、G、H、I、J、K处均有一个化工厂,如果它们向河中排放污水,下游河流便会受到污染.图6-6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__________处便会受到污染;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__________处便受到污染;如果E处受到污染,那么__________处便受到污染;……如果环保人员在h处测得水质受到污染,那么你认为哪个工厂排放了污水?你是怎么想的?与同伴交流.[生甲]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a、b、c、d处便会受到污染.[生乙]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e、f、g处也会受到污染的.[生丙]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a、b、c处便受到污染.[生丁]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d处也会受到污染的.[生戊]如果E处受到污染,那么a、b处便会受到污染.[生己]如果h处受到污染,我认为是A处的那个工厂或B处的那个工厂排放了污水.因为A处工厂的水向下游排放,B处工厂的污水也向下游排放.……[师]很好.同学们在假设的前提条件下,对某一处受到污染作出了判断.像这样,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如:熊猫没有翅膀.对顶角相等.大家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生甲]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生乙]无论n为任意的自然数,式子n2-n+11的值都是质数.[生丙]内错角相等.[生丁]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一个直角.[生戊]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生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师]很好.大家举出许多例子,说明命题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不能同时既否定又肯定,如:你喜欢数学吗?作线段AB=a.平行用符号“∥”表示.这些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们就不是命题.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接下来我们做练习来熟悉掌握命题的概念.Ⅲ.课堂练习(一)课本P180随堂练习1、2.1.你能列举出一些命题吗?答案:能.举例略.2.举出一些不是命题的语句.答案:如:①画线段AB=3cm.②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③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④在射线OA上,任取两点B、C.等等.(二)看课本P177~180,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定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具体实例中,了解了命题的概念.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180习题6.21、2(二)1.预习内容P181~1852.预习提纲(1)命题的组成是什么?(2)命题的分类.(3)公理、定理、证明的定义.作业布置习题4.21、2、3板书设计§6.2.1定义与命题一、定义二、做一做三、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四、课堂练习五、课时小结六、课后作业教后反思作业问题探究6.2定义与命题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不是命题的是()A.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B.对顶角相等;C.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下列句子中,是命题的是()A.今天的天气好吗B.作线段AB∥CD;C.连接A、B两点D.正数大于负数3.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B.两互补的角一定是邻补角C.如果a2=b2,那么a=b;D.如果两角是同位角,那么这两角一定相等4.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如果a∥b,b∥c,那么a∥c;B.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大于或等于60°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D.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所有的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B.所有的命题都是定理;C.所有的定理都是命题;D.所有的公理都是真命题.6.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有()①如果△A1B1C1∽△A2B2C2,△A2B2C2∽△A3B3C3,那么△A1B1C1∽△A3B3C3;②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③如果=0,那么x=±2;④如果a=b,A.1个B.2个C.3个D.4个二、计算题:1.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2)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对应边上的高也相等.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a│=│b│,那么a3=b3.3.举出反例说明“如果AB=BC,那么点C是AB的中点”是个假命题.三、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命题的真假,如果是假命题,请举出反例.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5和7,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四、在讨论“对顶角不相等”是不是命题的问题时,甲认为:这不是命题,因为这句话是错误的.乙认为:这是命题,因为它作出了判断,只不过这一判断是错误的,所以它是假命题,你认为谁的说法是正确的?五、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六、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如果我们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变结论,结论变条件,那么所得的是不是一个命题?试举例说明.课题§6.2.2定义与命题(二)主备人李兴冰上课教师课时教研组长签字主修人余法宗上课时间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命题的组成:条件和结论.2.命题的真假.3.了解数学史.(二)能力训练要求1.能够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能判断命题的真假.2.通过举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使学生学会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3.通过对欧几里得《原本》的介绍,感受几何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举反例的方法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正反两方面的对立统一体.2.通过了解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教学难点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教法学法讲练相结合法.教学流程(第3课时)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命题,那么什么叫命题呢?学生回答:[师]好.下面大家来想一想: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4)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矩形.(5)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四边形是菱形.[师]大家观察后,分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五个命题都是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叙述的.每个命题都是由已知得到结论.这五个命题的每个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师]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命题.二、讲授新课[师]大家刚才观察到上面的五个命题中,每个命题都有条件(condition)和结论(conclusion)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如:上面的命题(1)中,如果引出的部分“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是结论.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如:“同角的余角相等”,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析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同角的余角相等”可以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注意: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下面我们来做一做1.下列各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2)如果a>b,b>c,那么a=c;(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5)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学生回答,教师完善。[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能够经过分析,准确地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接下来我们来思考2.上述命题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你怎么知道它们是不正确的?[师]大家思考后,来分组讨论.[师]很好.同学们不仅能辨别命题的正确与否,还能举例说明命题的错误.真棒!我们把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truestatement),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falsestatement).由大家刚才分析可以知道:要说明一个命题是一个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counterexample).注意:对于假命题并不要求,在题设成立时,结论一定错误.事实上,只要你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个命题就是假命题了.因此,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了.那一个正确的命题如何证实呢?大家来想一想: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师]其实,在数学发展史上,数学家们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公元前3世纪,人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300前后)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原本》(Elements),为了说明每一结论的正确性,他在编写这本书时进行了大胆创造:挑选了一部分数学名词和一部分公认的真命题作为证实其他命题的起始依据.其中的数学名词称为原名,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axiom).除了公理外,其他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proof).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theorem),而证明所需的定义、公理和其他定理都编写在要证明的这个定理的前面.《原本》问世之前,世界上还没有一本数学书籍像《原本》这样编排.因此,《原本》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对,我们这套教材有如下命题作为公理: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3.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师]同学们来朗读一次.[师]好.除这些以外,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都可以看作公理.在等式或不等式中,一个量可以用它的等量来代替.如:如果a=b,b=c,那么,a=c,这一性质也看做公理,称为“等量代换”.注意:(1)公理是通过长期实践反复验证过的,不需要再进行推理论证而都承认的真命题.(2)公理可以作为判定其他命题真假的根据.好,下面我们通过“读一读”来进一步了解《原本》这套书,进而了解数学史.Ⅲ.课堂练习1.课本P185读一读2.看课本P181~185,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命题的组成及真假.知道任何一个命题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在辨别真假命题时.注意: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而真命题除公理和性质外,必须通过推理得证.大家要会灵活运用本节课谈到的公理来证明一些题.课后作业Ⅴ.(一)课本P187习题6.31、2(二)1.预习内容P188~1902.预习提纲(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证明(2)如何进行推理Ⅵ.活动与探究将一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交换得到一个新命题,我们称这个命题为原命题的逆命题,请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凡直角都相等.2.对顶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如果两数中有一个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之和是正数.[过程]让学生充分考虑,使他们能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逆命题的关键是分清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而判别真假则依赖于对知识的掌握.[结果]解:(1)凡相等的角都是直.假命题(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假命题(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真命题(4)如果两个数之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中必须有一个正数.真命题作业习题4.31、2板书设计§6.2.2定义与命题一、命题的组成条件:已知事项结论: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般地: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二、做一做三、命题的真假四、公理五、读一读六、课时小结七、课后作业教后反思作业问题探究6.2定义与命题同步练习基础巩固一、训练平台(每小题6分,共24分)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B.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C.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一定是对顶角;D.相等的两个角是平行线所得的内错角2.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A.延长线段AB;B.自然数也是整数C.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是直角;D.同角的余角相等3.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A.这个问题B.这只笔是黑色的C.一定相等D.画一条线段4.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互补的两个角不能都是锐角;B.若a⊥b,a⊥c,则b⊥c

C.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二、提高训练(第1~4小题各6分,第5~6小题各12分,共48分)1.(2003·上海)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有限小数是有理数;B.无限小数是无理数C.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D.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2.(2003·黑龙江)现有下列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①(-5)2的平方根是-5;②近似数3.14×103有3个有效数字;③单项式3x2y与单项式-2xy2是同类项;④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A.1B.2C.3D.43.(2003·四川)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有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B.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C.四个角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4.某工程队,在修建兰定高速公路时,有时需将弯曲的道路改直,根据什么公理可以说明这样做能缩短路程()A.直线的公理;B.直线的公理或线段最短公理C.线段最短公理;D.平行公理5.证明: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它们的一对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要求画图,写出已知、求证、证明)6.在一次数学竞赛中,A,B,C,D,E五位同学分别得到了前五名(没有并列同一名次的).关于各人的名次大家作出了下面的猜测:A说:“第二名是D,第三名是B”.B说:“第二名是C,第四名是E.”C说:“第一名是E,第五名是A.”D说:“第三名是C,第四名是A.”E说:“第二名是B,第五名是D.”结果每人都只猜对了一半,请判断他们的名次如何.三、探索发现(共14分)在四边形ABCD中,给出下列论断:①AB∥DC;②AD=BC;③∠A=∠C.以其中两个作为条件,另外一个作为结论,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写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命题.四、拓展创新(共14分)如图所示,ABCD中,AQ,BN,CN,DQ分别是∠DAB,∠ABC,∠BCD,∠CDA的平分线,AQ与BN交于P,CN与DQ交于M,在不添加其他条件的情况下,试写出一个由上述条件推出的结论,并给出证明过程.(推理过程中用到平行四边形和角平分线这两个条件)中考演练(2004·天津)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课题:§6.3为什么它们平行(总第11-036号)主备人李兴冰上课教师课时教研组长签字主修人余法宗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平行线的判定公理.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经历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3.掌握应用数学语言表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论证格式.(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画图、讨论、推理等活动,给学生渗透化归思想和分类思想.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公理.教学难点推理过程的规范化表达.教法学法尝试指导、引导发现与讨论相结合.教学流程(第4课时)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前面我们探索过直线平行的条件.大家来想一想: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呢?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这些判定方法都是我们经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得到的.上节课我们谈到了要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除公理、定义外,其他真命题都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我们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是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公理.那其他的三个真命题如何证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第三节:为什么它们平行.二、新课讲解[师]看命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师]这是一个文字证明题,需要先把命题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图形和符号语言.所以根据题意,可以把这个文字证明题转化为下列形式:图6-12如图6-12,已知,∠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与∠2互补,求证:a∥b.那如何证明这个题呢?我们来分析分析.[师生共析]要证明直线a与b平行,可以想到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来证明.这时从图中可以知道:∠1与∠3是同位角,所以只需证明∠1=∠3,则a与b即平行.因为从图中可知∠2与∠3组成一个平角,即∠2+∠3=180°,所以:∠3=180°-∠2.又因为已知条件中有∠2与∠1互补,即:∠2+∠1=180°,所以∠1=180°-∠2,因此由等量代换可以知道:∠1=∠3.[师]好.下面我们来书写推理过程,大家口述,老师来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说明:符号“∵”读作“因为”,“∴”读作“所以”)证明:∵∠1与∠2互补(已知)∴∠1+∠2=180°(互补的定义)[∵∠1+∠2=180°]∴∠1=180°-∠2(等式的性质)∵∠3+∠2=180°(1平角=180°)∴∠3=180°-∠2(等式的性质)[∵∠1=180°-∠2,∠3=180°-∠2]∴∠1=∠3(等量代换)[∵∠1=∠3]∴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样我们经过推理的过程证明了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这个真命题称为: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这一定理可简单地写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注意:(1)已给的公理,定义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以后都可以作为依据.用来证明新定理.(2)方括号内的“∵∠1+∠2=180°”等,就是上面刚刚得到的“∴∠1+∠2=180°”,在这种情况下,方括号内的这一步可以省略.(3)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在初学证明时,要求把根据写在每一步推理后面的括号内.好,下面大家来议一议小明用下面的方法作出了平行线,你认为他的作法对吗?为什么?图6-13图6-14[师]从图中可知:∠CFE与∠FEB是内错角.因此可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下面我们来用规范的语言书写这个真命题的证明过程.图6-15[师生共析]已知,如图6-15,∠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且∠1=∠2.求证:a∥b证明:∵∠1=∠2(已知)∠1+∠3=180°(1平角=180°)∴∠2+∠3=180°(等量代换)∴∠2与∠3互补(互补的定义)∴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样我们就又得到了直线平行的另一个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一定理可以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师]刚才我们是应用判定定理“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来证明这一定理的.下面大家来想一想借助“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公理,你还能证明哪些熟悉的结论呢?已知,如图6-16,直线a⊥c,b⊥c.求证:a∥b.图6-16证明:∵a⊥c,b⊥c(已知)∴∠1=90°∠2=90°(垂直的定义)∴∠1=∠2(等量代换)∴b∥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此可以得到:“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师]同学们讨论得真棒.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熟悉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Ⅲ.课堂练习(一)课本P190随堂练习1.蜂房的底部由三个全等的四边形围成,每个四边形的形状如图6-17所示,其中∠α=109°28′,∠β=70°32′,试确定这三个四边形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图6-17解:这三个四边形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理由是:∵∠α=109°28′∠β=70°32′(已知)∴∠α+∠β=180°(等式的性质)∴AB∥CD,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二)看课本P188~190,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同学们来归纳一下完成下表由角的大小关系来证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再一次体现了“数”与“形”的关系;而应用这些公理、定理时,必须能在图形中准确地识别出有关的角.注意:1.证明语言的规范化.2.推理过程要有依据.3.“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个真命题以后证.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191习题6.41、2(二)1.预习内容P192~1942.预习提纲(1)直线平行的性质如何证明?(2)总结归纳证明的一般步骤.Ⅵ.活动与探究1.你能用圆规和直尺作出两条平行线吗?能证明你的作法吗?[过程]通过这个活动,一来复习用尺规作图,二来熟悉掌握证明的步骤.图6-18[结果]如图6-18所示.用圆规和直尺能作出两条平行线.因为在作图中,作∠β=∠α.而∠α与∠β是同位角.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a∥b.还可以作内错角,即: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α,使所作的角与∠α是内错角即可.作业习题4.42,3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作业问题探究6.3它们为什么平行同步练习总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1、如图,∠1=∠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D∥BCB、AB∥CDC、AD∥EFD、EF∥BCAEFBAEFBHGCD(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2、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2,∴∥B、∵∠3=∠4,∴∥C、∵∠1=∠3,∴∥D、∵∠2=∠3,∴∥3、如图所示,若∠1与∠2互补,∠2与∠4互补,则()A、∥B、∥C、∥D、∥4、如图,以下条件能判定GE∥CH的是()A、∠FEB=∠ECDB、∠AEG=∠DCHC、∠GEC=∠HCFD、∠HCE=∠AEG5、如图所示,已知直线BF、CD相交于点O,∠D=40°,下面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正确的是()A、当∠C=40°时,AB∥CDB、当∠A=40°时,AC∥DEC、当∠E=120°时,CD∥EFD、当∠BOC=140°时,BF∥DE(第5题)(第6题)(第7题)(第8题)6、已知: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的是()A、∠1=∠3B、∠2=∠3C、∠2=∠4D、∠4+∠5=180°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0分)7、(8分)如图(1)如果∠1=∠B,那么___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3=∠D,那么___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要使BE∥DF,必须∠1=∠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6分)如图,(1)如果AB∥CD,必须具备条件∠___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要使AD∥BC,必须具备条件∠___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9、(5分)一条公路两次转弯后又回到原来的方向(即AB∥CD,如图),如果第一次转弯时的∠B=140°,那么,∠C应是____________。ABCD140ABCD140°(第9题)(第10题)(第11题)10、(5分)如图,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其依据是____________。11、(6分)观察图形,回答问题:若使AD∥BC,需添加什么条件?(要求:至少找出4个条件)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已知直线a、b、c,若a∥b,b∥c,则a_____c,若a⊥b,b⊥c,则a_____c,若a∥b,b⊥c,则a______c。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3、如图,已知∠ADE=60°,DF平分∠ADE,∠1=30°,求证:DF∥BE证明:∵DF平分∠ADE(已知)∴__________=∠ADE()∵∠ADE=60°(已知)∴_________________=30°()∵∠1=30°(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如图,点B在DC上,BE平分∠ABD,∠DBE=∠A,则BE∥AC,请说明理由。15、如图,AB⊥EF于B,CD⊥EF于D,∠1=∠2(1)请说明AB∥CD的理由;(2)试问BM与DN是否平行?为什么?16、如图,已知∠1=30°,∠B=60°,AB⊥AC。(1)计算:∠DAB+∠B(2)AB与CD平行吗?AD与BC平行吗?四、拓展探究(不计入总分)17、如图,∠1与∠3互余,∠2与∠3的余角互补,判断直线、是否平行。6.3为什么它们平行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两直线平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同旁内角不互补,两直线不平行;D.如果a∥b,b⊥c,那么a∥c2.如图1,下列推论及所注理由正确的是()A.∵∠1=∠B,∴DE∥B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2=∠C,∴DE∥B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2+∠3+∠B=180°,∴DE∥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4=∠1,∴DE∥BC(对顶角相等)(1)(2)(3)3.如图2,当∠1等于()时,AB∥CDA.∠2B.∠3C.∠4D.∠54.如图3,当∠1等于()时,AB不平行于CD(∠1≠90°)A.∠2B.∠3C.∠4的同位角D.∠5.如图4,要使DE∥BC,可根据()对角的关系得出A.1B.2(4)(5)(6)6.如图5,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2,你有()种证明a∥b的方法A.3B.4C.二、填空题1._____________互补,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_________或同位角________,两直线平行.3.如图6,∠1=60°,当∠2=________时,直线a∥b.4.根据图7及上下文的含义推理并填空:(1)∵∠DAC=________(已知)∴AD∥BC()(2)∵∠B+_________=180°(已知)∴AD∥BC()(7)(8)(9)5.如图8,已知∠ABC=∠ADC,∠1=∠2,则AB与CD的关系是___________.6.如图9,∠1=∠2,∠3=120°,则∠4=_______.三、计算题:1.如图,AC平分∠BAD,∠1=∠2.求证:DC∥AB.2.如图,已知:AB⊥EF,垂足为E,CD⊥EF,垂足为F.求证:AB∥CD.3.已知:如图,∠3与∠1互余,∠3与∠2互余.求证:AB∥CD.四、如图,已知∠ECD=∠BDC,∠B+∠ECD=180°,求证:AB∥CD.五、如图,直线EF交AB于E,交CD于F,EG平分∠AEF,FG平分∠EFC,它们相交于G,若∠EGF=90°,求证:AB∥CD.六、小明创造了利用圆规和直尺作平行线的方法:①任意画一个∠AOB,②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C、D.③以O为圆心,取大于OC的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E、F,连接CD、EF.则CD∥EF.如图,你能解释为什么CD∥EF吗?七、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以O为圆心的圆分别交a,b于A、B和C、D,则AD和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课题:6.4如果两直线平行(总第11-037号)主备人李兴冰上课教师课时教研组长签字主修人余法宗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2.证明的一般步骤.(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2.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并能总结归纳出证明的一般步骤.(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熟悉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学重点证明的步骤和格式.教学难点理解命题、分清其条件和结论.正确对照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教法学法尝试指导、引导发现与讨论相结合.教学流程(第5课时)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Ⅰ.巧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推理得证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知道它们的条件是角的大小关系.其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如果我们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互换之后得到的命题是真命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果两条直线平行”.Ⅱ.讲授新课[师]在前一节课中,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这个真命题是公理,这一公理可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议一议:利用这个公理,你能证明哪些熟悉的结论?(1)根据“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你能作出相关的图形吗?(2)你能根据所作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3)你能说说证明的思路吗?已知,如图6-23,直线a∥b,∠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求证:∠1=∠2.(学生举手,请一位同学来)[师]同学们写得很好.通过证明证实了这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定理.即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这样就可以把它作为今后证明的依据.注意:(1)在课本P191中曾指出:随堂练习和习题中用黑体字给出的结论也可以作为今后证明的依据.所以像“对顶角相等”就可以直接应用.(2)这个性质定理的条件是:直线平行.结论是:角的关系.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接下来我们来做一做由判定公理可以证明的另一命题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师]来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给大家板演,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求证:∠1+∠2=180°.[师]这个命题“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是真命题.我们把它称为定理,即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以后可以直接应用它来证明其他的结论.到现在为止,我们通过推理得证了两个判定定理和两个性质定理,那么你能说说证明的一般步骤吗?大家分组讨论、归纳.[师生共析],我们来共同归纳一下证明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先根据命题的条件即已知事项,画出图形,再把命题的结论即求证的内容在图上标出符号,还要根据证明的需要在图上标出必要的字母或符号,以便于叙述或推理过程的表达.第二步: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把命题的条件化为几何符号的语言写在已知中,命题的结论转化为几何符号的语言写在求证中.第三步,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有些题目中,已经画出了图形,写好了已知、求证,这时只要写出“证明”一项就可以了.[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练习,以进一步巩固证明的过程.Ⅲ.课堂练习(一)补充练习图6-251.证明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已知:如图6-25,∠AOB、∠BOC互为邻补角,OE平分∠AOB,OF平分∠BOC.求证:OE⊥OF.证明:∵OE平分∠AOB.OF平分∠BOC(已知)∴∠EOB=∠AOB∠BOF=∠BOC(角平分线定义)∵∠AOB+∠BOC=180°(1平角=180°)∴∠EOB+∠BOF=(∠AOB+∠BOC)=90°(等式的性质)即∠EOF=90°∴OE⊥OF(垂直的定义)(二)看课本P192~194,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总结归纳了证明的一般步骤.1.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定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定理: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证明的一般步骤(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194习题6.51、2、3(二)1.预习内容P195~1972.预习提纲(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什么?(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Ⅵ.活动与探究图6-271.已知,如图6-27,AB∥CD,∠B=∠D,求证:AD∥BC.[过程]让学生在证明这个题时,可从多方面考虑,从而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要证:AD∥BC,可根据平行线的五种判定方法,结合图形,可证同旁内角互补,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结果]证法一:∵AB∥DC(已知)∴∠B+∠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D(已知)∴∠D+∠C=180°(等量代换)∴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图6-28证法二:如图6-28,延长BA(构造一组同位角)∵AB∥CD(已知)∴∠1=∠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D(已知)∴∠1=∠B(等量代换)∴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图6-29证法三:如图6-29,连接BD(构造一组内错角)∵AB∥CD(已知)∴∠1=∠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D(已知)∴∠B-∠1=∠D-∠4(等式的性质)∴∠2=∠3∴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板书设计§6.4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一、直线平行的性质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图6-30二、议一议1.定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已知,如图6-30,直线a∥b,∠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求证:∠1=∠2证明:∵a∥b()∴∠3=∠2()∵∠1=∠3()∴∠1=∠2()图6-312.定理: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已知,如图6-31,直线a∥b,∠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求证:∠1+∠2=180°三、议一议证明的一般步骤1.2.3.四、课堂练习”作业布置习题4.5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作业问题探究6.4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的是()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2.如图1,直线a∥b,∠1=60°,则∠2=()A.60°B.120°C.150°D.100°(1)(2)(3)(4)3.如图2,在△ABC中,DE∥BC,∠A=55°,∠B=70°,则∠AED=()A.55°B.70°C.125°D.50°4.如图3,已知AE∥BC,∠1=∠2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A.∠B=∠CB.∠1+∠2=∠B+∠C;C.∠1=∠BACD.∠1=∠2=∠B=∠C5.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不能确定6.如图4,AB∥CD,∠B=135°,∠D=150°,则∠P=()A.45°B.30°C.75°D.80°二、填空题:如图5所示,a∥b,截线c⊥a,则c与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5)(6)(7)(8)2.如图6,AB∥CD,AP、CP分别平分∠BAC和∠ACD,则∠1+∠2=________,AP和CP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3.如果直线a∥b,b∥c,那么直线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4.如图7,在△ABC中,DE∥BC,∠EDC=40°,∠ECD=45°,则∠ACB=________.5.如图8,直线a∥b,则∠1+∠2=________.6.如图,AD∥EF∥BC,∠BDC=∠DFE=75°,则∠DBC=_______.三、计算题: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D=120°,∠DCA=20°,求∠BCA和∠DAC的度数如图,已知∠1=∠2,求证:∠3+∠4=180°.如图,AD∥BC,∠A=135°,∠C=65°,求:∠B+∠D的度数.四、如图,一条公路经过两条拐变和原来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A=135°,那么第二拐的角∠B是多少度?请说明理由?五、如图,已知:AB∥CD,甲、乙两人分别沿着BC与AB、CD的夹角的平分线运动,小明认为甲、乙两人运动的路线BE、CF平行.你认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六、如图,小亮把两张三角形纸片按如图方式摆放,你能否帮助他找出∠B、∠F和∠BCE之间的关系来?七、如图,AB∥CE,并探寻∠A、∠B、∠ACB的和等于多少度?6.4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步练习总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1、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对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B、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C、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D、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2、如图1,直线AB∥CD,EF⊥AB于E,交CD于F,直线MN交AB于M,CD于N,EF于O,则直线AB和CD之间的距离是哪个线段的长()A、MNB、EFC、OED、OF(1)(2)(3)(4)3、如图2,AB∥CD,∠α=()A、50°B、80°C、85°D、95°4、已知∠A=50°,∠A的两边分别平行于∠B的两边,则∠B=()A、50°B、130°C、100°D、50°或130°5、如图3,AB∥CD,AD、BC相交于O,∠BAD=35°,∠BOD=76°,则∠C的度数是()A、31°B、35°C、41°D、76°6、如图,OP∥QR∥ST,则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A、∠1+∠2-∠3=90°B、∠2+∠3-∠1=180°C、∠1-∠2+∠3=180°D、∠1+∠2+∠3=180°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0分)7、如图5,AB∥CD,∠B=42°,∠2=35°,则∠1=_____,∠A=______,∠ACB=______,∠BCD=______8、如图6,AB∥CD,∠EGD=50°,∠AEM=30°,则∠1=_________°9、如图7,若AB∥DE,BC∥FE,∠E+∠B=__________(5)(6)(7)10、如图,DH∥EG∥BC,DC∥EF,那么与∠1相等的角共有______个.(8)(9)(10)11、如图,∠ABC和∠ACB的平分线BO与CO相交于点O,EF过点O,且EF∥BC,若∠BOC=130°,∠ABC∶∠ACB=3∶2,则∠AEF=_______,∠EFC=_______.12、如图,A、B之间是一座山,一条铁路要通过A、B两地,在A地测得铁路的走向是北偏东68°20′,如果A、B两地同时开工,那么在B地按_________方向施工,才能使铁路在山腹中准确接通.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3、如图,已知∠B=∠C,AE∥BC,说明AE平分∠CAD.14、如图,已知DE∥BC,CD是∠ACB的平分线,∠B=70°,∠ACB=50°,求∠EDC和∠BDC的度数.15、如图,直线AD与AB、CD相交于A、D两点,EC、BF与AB、CD相交于E、C、B、F,如果∠1=∠2,∠B=∠C.说明∠A=∠D16、如图,已知AB∥CD,分别探究下面四个图形中∠APC和∠PAB、∠PCD的关系,并从所得的四个关系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证明所探究的结论的正确性.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结论________,说明理由是什么.四、拓展探究(不计入总分)17、如图,AB∥CD,EF⊥AB于O,∠2=135°,求∠1的度数.下面提供三个思路:(1)过F作FH∥AB,(2)延长EF交CD于I;(3)延长GF交AB于K.请你利用三个思路中的两个思路,求∠1的度数.课题:§6.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总第11-038号)主备人李兴冰上课教师课时教研组长签字主修人余法宗上课时间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二)能力训练要求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初步学会利用辅助线证题,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论证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新颖、有趣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教法学法实验、讨论法.教学流程(第6课时)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大家来看一机器零件工人师傅将凹型零件(图6-34)加工成斜面EC与槽底CD成55°的燕尾槽(图6-35)的程序是:将垂直的铣刀倾斜偏转35°角(图6-5),就能得到55°的燕尾槽底角.图6-34图6-35图6-36为什么铣刀偏转35°角,就能得到55°的燕尾槽底角呢?.二、新课讲解[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先观察如下的实验(电脑实验,或实物实验)用橡皮筋构成△ABC,其中顶点B、C为定点,A为动点(如图6-37),放松橡皮筋后,点A自动收缩于BC上,请同学们考察点A变化时所形成的一系列的三角形:△A1BC、△A2BC、△A3BC……其内角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图6-37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师]很好.看实验:当点A远离BC时,∠A越来越趋近于0°,而AB与AC逐渐趋向平行,这时,∠B、∠C逐渐接近为互补的同旁内角.即∠B+∠C→180°.请同学们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师]180°,这一猜测是否准确呢?我们曾做过如下实验:实验1:先将纸片三角形一角折向其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折线与对边平行(图6-38(1))然后把另外两角相向对折,使其顶点与已折角的顶点相嵌合(图(2)、(3)),最后得图(4)所示的结果.(1)(2)(3)(4)图6-38实验2:将纸片三角形三顶角剪下,随意将它们拼凑在一起.[师]由实验可知:我们猜对了!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正好为一个平角.但观察与实验得到的结论,并不一定正确、可靠,这样就需要通过数学证明.那么怎样证明呢?请同学们再来看实验.图6-39这里有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我把它们重叠固定在黑板上,然后把三角形ABC的上层∠B剥下来,沿BC的方向平移到∠ECD处固定,再剥下上层的∠A,把它倒置于∠C与∠ECD之间的空隙∠ACE的上方.这时,∠A与∠ACE能重合吗?[师]为什么能重合呢?[师]很好,这样我们就可以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接下来同学们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真命题.这是一个文字命题,证明时需要先干什么呢?[师]对,下面大家来证明,哪位同学上黑板给大家板演呢?图6-40[师]同学们写得证明过程很好,在证明过程中,我们仅仅添画了一条射线CE,使处于原三角形中不同位置的三个角,巧妙地拼凑到一起来了.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助线.在平面几何里,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我们通过推理的过程,得证了命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真命题,这时称它为定理.即: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小明也在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他是这样想的.大家来议一议,他的想法可行吗?图6-41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小明的想法是把三个角“凑”到A处,他过点A作直线PQ∥BC.(如图6-41)他的想法可行吗?你有没有其他的证法.∵PQ∥BC(已作)∴∠PAB=∠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QA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PAB+∠BAC+∠QAC=180°(1平角=180°)∴∠B+∠BAC+∠C=180°(等量代换)图6-42图6-43即:如图6-43,在BC上任取一点D,过点D分别作DE∥AB交AC于E,DF∥AC交AB于F.∴四边形AFDE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BDF=∠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ED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EDF=∠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BDF+∠EDF+∠EDC=180°(1平角=180°)∴∠A+∠B+∠C=180°(等量代换)[师]同学们讨论得真棒.接下来我们做练习以巩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Ⅲ.课堂练习(一)课本P196随堂练习1、2.图6-441.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多少度?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多少度?请证明你的结论.图6-45如图6-45,△ABC是等边三角形,则:∠A=∠B=∠C.图6-462.如图6-46,已知,在△ABC中,DE∥BC,∠A=60°,∠C=70°,求证:∠ADE=50°.证明:∵DE∥BC(已知)∴∠AED=∠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70°(已知)∴∠AED=70°(等量代换)∵∠A+∠AED+∠ADE=180°(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ADE=180°-∠A-∠AED(等式的性质)∵∠A=60°(已知)∴∠ADE=180°-60°-70°=50°(等量代换)(二)读一读P197.(三)看课本P195~196,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这堂课,我们证明了一个很有用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的基本思想是:运用辅助线将原三角形中处于不同位置的三个内角集中在一起,拼成一个平角.辅助线是联系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今后我们还要学习它.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198习题6.61、2(二)1.预习内容P199~2002.预习提纲(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是什么?(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的应用.Ⅵ.活动与探究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是否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凑”到BC边上的一点P?(如图6-47(1)),如果把这三个角“凑”到三角形内一点呢?(如图6-47(2))“凑”到三角形外一点呢?(如图6-47(3)),你还能想出其他证法吗?(1)(2)(3)图6-47[过程]让学生在证明这个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思路,并且了解一题的多种证法,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结果]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既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凑”到BC边上的一点P,也可以把三个角“凑”到三角形内一点;还可以把这三个角“凑”到三角形外一点.证明略.作业习题4.61、2板书设计§6.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图6-48已知,如图6-48,△ABC.求证:∠A+∠B+∠C=180°证明: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射线CE∥BA,则:∠A=∠ACE()∠ECD=∠B()∵∠ECD+∠ACE+∠ACB=180°()∴∠A+∠B+∠ACB=180°()二、议一议三、课堂练习四、课时小结五、课后作业教学反思:教后反思作业问题探究6.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BC⊥AD,垂足是C,∠B=∠D,则∠AED与∠BED的关系是()A.∠AED>∠BEDB.∠AED<∠BED;C.∠AED=∠BEDD.无法确定2.关于三角形内角的叙述错误的是()A.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B.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一定大于60°C.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D.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所对的边最长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B.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一定大于第三个内角;C.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D.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

4.△ABC中,∠A+∠B=120°,∠C=∠A,则△ABC是()A.钝角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5.在△ABC中,∠A-∠B=35°,∠C=55°,则∠B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