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五下教案_第1页
2015年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五下教案_第2页
2015年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五下教案_第3页
2015年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五下教案_第4页
2015年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五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与教”设计(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1写在前面的话想,提高教育质量,我市继续推进“研学”活动。在讲学稿“自学-交流-检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育人为本”为宗旨,以“促均2(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本册教材的三维达标点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轴对7.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3本册教材编排内容与可利用资源一、本册教材知识的结构体系如下:(一)数与代数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图形与几何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三)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折线统计图(四)数学思想方法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一一找次品(五)数学综合应用1.探索图形2.打电话二、教学重点:内容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三、教学难点:旋转、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长方体和正方体。四、教学辅助资源:1、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2、旋转、长方体和正方体、分体)及教学分数所用的教具、学具。4、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直观素材。如:图片、生活用品等。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在前面学习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形状图通过操作还原该物体,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关分数知识:在三年级上册,借助直观操作,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学习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心,特别是数学广角中呈现的题目,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也感受到了运用优化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巧妙之所在。但计算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枯燥的,使一部分学生计算准确度不高。需要在本册书的学习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五年级孩子不管从心理上还是在知识的学习上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独立性、叛逆性开始出现,知识的学习也逐渐加深,虽然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还有欠缺,需要我们作为教师的4教学进度表周次起止日期课时备注152因数和倍数353长方体和正方体554长方体和正方体555长方体和正方体556探索图形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457分数的意义和性质548分数的意义和性质559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整理和复习4期中测试图形的运动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2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55打电话1折线统计图2单元清15数学广角2单元清1总复习255期末总复习5期末总复习5期末总复习55内容:观察物体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物体的形状。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4、联系生活经验,感觉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教材编排特点:认物体的形状。2课时(机动1课时)6单元教学计划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过程与方法: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概念和结论的认知探究过程,体验推理分析和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锻炼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学重点:1、掌握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2、掌握2、3、5的倍数的特需注意的问题:学生在列举因数、倍数、质数、合数时,要这些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教材中首先用乘法算式直接给出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2、5、3的倍数的特征,其中在掌握了2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又安排了介绍偶数和奇数的概念;然后在进一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规律中认识质数和合数。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概念也比较多,教材中恰当的运用了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辅助资源:1、情境图,如电影院的座位号、学生的学号等。2、与教学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有关知识,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作为五年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由于本单元知识较为抽象,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加强对概念之间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知识,避免死记硬背。教师要恰当利用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充分运用直观手段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和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合作学习,让总课时:8课时注:单元进度计划:请按单元逐个进行计划。7单元教学计划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³、1dm³、1cm³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中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教学重点: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2、掌握长方体长、宽3、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4、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5、掌握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及换算。教学难点:1、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长、宽、高之间的关系。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3、正确的解决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问教学辅助资源:1、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如纸盒、冰箱等)。2、长方体和正方体及教学分数所用的教具、学具。4、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如故事《乌鸦喝水》、家用电器等)。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同时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为学习立体图形做好了准备。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为学习新的知识锻炼了能力方面的基础。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通过亲自动手去做实验,感受到物体占有空间,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总课时:12课时左右1、采用课堂观察方式去评价学生探究新知的态度。2、通过动手操作评价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3、通过单元检测,评价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相关知识的掌握情8单元教学计划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相关概念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发现和归纳概括的学习方法;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过程,体验知识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小组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2、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3、掌握约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及分数单位的意义。2、掌握约分、通分的方法。3、需注意的问题:、分数不但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分数还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当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不带单位名称。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果不做特殊要求,计算结果都必须化成最简分数。3、在分数化小数过程中,遇到除不尽的时候,如果不作特殊要求一般保留两位小数。教学辅助资源:1、教材资源(如多种形式的直观图示等)。2、生活资源(如分月饼、蛋糕等)3、教学课件。4、自制学具(如将圆片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本单元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教学中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由实例、图示加以概括,建构知识的内涵。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比较、迁移、推理的过程中牢1、采用课堂观察方式去评价学生探究新知的态度。2、通过动手操作评价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程度。3、根据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等第评价4、通过单元检测,评价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掌握情9单元教学计划内容:图形的运动(三)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把2、学会描述图形运动的过程,包括平移和旋转的过程。过程与方法在数学活动中,经历图形运动的认知和探究过程,感知图形运动的现象,并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欣赏图形的运动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等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本单元的教材编排,注重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旋转,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需注意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恰当把握旋转性质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并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教学目标定在学生的最教学辅助资源:1、教材资源。2、多媒体课件。3、生活实物(如方格纸等)。1、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有了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2、图形的运动现象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单的运动现象,都是学生熟3、学生基本具备了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思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认识和探究出新知识。在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动手操作、体验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活动中来,使学生的空间总课时:3课时1、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2、通过操作等活动,评价学生运解决问题的能力。3、根据堂堂清和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等第评4、通过单元检测,评价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单元教学计划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加、减法计算和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体验小组交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在学习中培养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重点: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2、掌握分数加减混需注意的问题:计算分数加减法是计算结果必须教学辅助资源:1、教材资源(情境图)。2、多媒体课件。3、生活素材(如一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学习内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活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方法上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特点,按照“合作交流——归纳概括——实际应用”的模式进行教学,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归纳总结出计算方法,再把计算的方法运用到具体的分数加、减法计算中。教学中首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紧紧扣住学生的知识经验,逐步概括出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识算理,掌握算法。总课时:7课时1、采用课堂观察方式去评价学生探究新知的态度。2、通过动手操作评价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理解程度。3、通过竞赛的形式评价学生的计算能力。4、根据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等第评价5、通过单元检测,评价学生单元教学计划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分3、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4、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作用,树立统计观念。教学重点:掌握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清晰地显示数据增减变化。复式折线统计图要恋情折线分别表示两个或两个总课时:2课时1、采用课堂观察方式去评价学生探究新知的态2、通过单元检测,评价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单元教学计划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学优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观察、猜测、试验、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学习探究的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教学重点: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尝试用数学方法解需注意的问题:当解决一些条件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借助画图的方法来分析数量教学辅助资源:1、教具(如天平)2、教材资源。2、多媒体课件。3、生活实物关于天平的应用,学生在自然课的教学中已经掌握,学生可以运用天平进行研究活动。教材在素材的选取上非常注重现实性,都采用了学生身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的内容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和探究性,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具备了一些经验和方法,教学中要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的操作、试验、讨论、交流,找到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本单元知识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先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活动中让学生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同一问题有多种解决的方案,为寻求最优的解决问题策略打下分析和探究的基础。在活动中放手让学生猜测、归纳、推理,促进学总课时:2课时1、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2、通过操作等活动,评价学生运用优化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3、根据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等第评价4、通过单元检测,评价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课题观察物体课型新授授课时间1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重点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重点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关键在具体的活动中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课前准备时间学与教方法、手段5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积木图片)同学们,大家喜欢搭积木吗?种各样的图形。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搭一搭。(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出示例1:按要求摆一摆。解决问题(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玩具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操作展示活动,体会解决问看到的是②指名汇报并演示。解决问题(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②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多种摆法,只要问:通过拼摆,你有什么发现?2、教学例2.出示例2: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1)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例题提供的从正面看,左面看、右面看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并与同伴交流摆法。(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并演示。问:通过刚才的拼摆,你又发现了什面看、从上面看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也就是说本题只有一种摆法。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1—7题。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作出判断,再组织交2、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3、第3题: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再讨论交4、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5、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6、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7、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四、课堂小结、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即时练习中按要求摆一摆。在练习中丰富学生作业设计动手摆一个立体图形,再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板书设计观察物体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当想象不出来时,用小正方体摆就变得简单了。学与教反思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够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知道一个数的因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重点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难点关键掌握找因数与倍数的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间学与教方法、手段5教师:刚才,两位同学成为好朋友,谁能具体说说谁输谁的朋友教师:如果我说,小红是朋友。你们认为对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学中的一对朋友。(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二、探究新知1、认识因数与倍数(出示5页的例1)观察上面的算式,把这师: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6=2,问:因为12÷2=6,所以12是倍数,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师:在描述因数或倍数时,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倍数在第一类的算式中,你知道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想一想,还有哪些数是12的因数?(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独立自交流,然后汇报。)师:你能举一个算式,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小结: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使学生认识到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为突破难引导学生观察、分类、自主探索,认识因数与倍数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迁移知识然数(一般不包括0)。2、学习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出示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师:我们知道12的因数有1、2、3、4、6和12。那么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呢?下面小组合作探讨18的因数有哪些?汇报时要说方法。组织学生分组汇报,重点讲方法。(板书:18的因数有学习用集合的方法表示一个数的因数练习: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3、学习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出示例3:2的倍数有哪些?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怎样找出2的倍数?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2的倍数有:2,4,6,8,…教师强调2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法一一罗列,所以必须用另外还要学习用集合的方法表示一个数的倍数。练一练:3的倍数有哪些?5呢?(学生独自练习)讨论:从刚才找倍数的过程中,你又有什么发现?三、练习提高1、根据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或倍数2、15的因数有哪些?15是哪些数的倍数?3、判断,并说明理由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引导学生从方法入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对知识加以拓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业设计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35,最小倍数也是35,这个数是多少?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2)18的因数有:1、2、3、6、9、18(3)2的倍数有2、4、6…一个数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学与教反思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课题课型练习授课时间2、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重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难点关键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课前准备习题设计、课件时间学与教方法、手段5一、复习引入织学生交流)二、练习巩固1、填空(1)如果A÷B=C(A、B、C都是整数),那么C和B都是A的(),A是C和B的()。(提醒学生注意审题,第二问其实还是求16的因数。)(5)1的因数有()个,7的因数有()个,10的因观察这两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1、2、3、4、6、12复习旧知做好铺垫习题巩固因数与倍数的知识比赛看谁找得快,汇报结果观察这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5的倍数的个位数是0或5)4、判断。(1)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就越多。()(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相同。()(3)1是所有整数的因数。()是多少?(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后,有顺序地进行思考。)7、拓展练习教材第8页“思考题”和“你知道吗?”三、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从方法入手思考问题,以便拓展延伸,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强烈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强化学生有序作业设计1、练习二第2、5题2、完成数学同步相关习题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一个数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学与教反思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3、经历探索2和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体现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重点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难点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关键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间学与教方法、手段5一、创设情境数学活动:听口令报学号(根据教师口令,学生报学号)(1)2的倍数(2)5的倍数(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在活动中教师有意检查一些同学是否判断正确。教师:怎样能够很快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例1的表格2、上表中哪些数是5的倍数?把它们圈起来。你发现了什么?组织汇报黑板上。(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验证结论3、上表中哪些数是2的倍数?把它们框起来。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自主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提出数学问题,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现总结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探究问题的策略意识。对得到的结论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加深对特征的认识。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教师介绍偶数和奇数的概念,并板书: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4、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表格看又有什么发现?提示:表中画圈的数是几的倍数?表中画框的数是几的倍数?表中既画圈又画框的数是几的倍数?总结: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验证5、同桌互相说一说: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三、练习提高1、教材第9页“做一做”2、练习三第1题3、练习三第2题引导学生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运用2、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填空。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发现并学习新知,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作业设计辨一辨,说明理由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和一定是2的倍数。任意5个自然数的和一定不是2的倍数。板书设计2、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学与教反思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课题2.43的倍数的特征课型新授授课时间三维目标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体验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的乐趣,培重点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关键突破思维定式,从各位上的数发现特征课前准备课件、视频展示台、卡片时间学与教方法、手段51、提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呢?什么样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2、下列各数中,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3、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二、探究新知同学们,你们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1)个位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2)个位是2、5的数是3的倍数;(3)个位是1、2、3、5、6、8、9的数是3的倍数;(4)个位是0-9的数是3的倍数师:大胆地猜想是科学实验成功的第一步,你们的猜想是2、验证猜想(1)对于你们单从个位上的数去猜想。你觉得哪些有问题,你能举例来说明吗?(2)从刚才我们的猜想及验证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生1:无论个位是什么数都可能是3的倍数;生2:3的倍数与个位好象没有关系。不仅要关注学生己有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己有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探究新知识,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发展学生3、探索发现师:看来,仅仅凭从个位上去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够的,那接下来,我们就换一个角度来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师:同学们,现在老师把所有不能被3整除的数都删去,剩下100以内所有3的倍数,请你仔细观察,思考:什么生1:我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个位可以是任何数。生2:我斜着看,发现个位上的数变小,十生3:我也是斜着看的,发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调换位置还能被3整除,比如15和51。生4:我发现斜着看,个位上的数少1,十位上的数多师:老师把这个表格中的这些数顺序打乱,刚才同学们所发现的还正确吗?生:顺序打乱之后,每个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的和还是3的倍数。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对于100以外的数是否适用呢?师: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来验证我们的这一发现呢?师:同学们,经过了刚才的研究,你能不能完整地概括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请把它再次写下来。一个数各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三、练习提高1、教材第10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孩子们验证此规律在100以外是否适用,体会“特殊—一一般”的研究方法,培养孩子们研究活动的科学性孩子们在充分经历独立归纳结论,再通过组内互助,完整地正确地表述结论,巩固孩子们对3的倍数的特征的正确认识。这一正确的猜想以学生的名字来命名,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孩子感受到成功,激发孩巩固学习所得,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作业设计(2)、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板书设计3的倍数的特征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学与教反思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课题2.52、5、3的倍数的特征课型练习授课时间1、进一步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3的倍数。2、会运用2、5、3的倍数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重点难点会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关键熟练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课前准备视频展台、数字卡片时间学与教方法、手段85一、基本练习导语:这节课,我们来巩固2、5、3的倍数和特1、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2、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有因数3?3、在3的倍数中,哪些是9的倍数?二、概念辨析1、凡是偶数都是2的倍数。()2、没有因数2的自然数一定是奇数。()3、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4、个位是0的自然数一定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5、个位是3、6、9的数一定含有因数3。()6、30.6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所以这个数是3的倍数。7、练习三第8题。让学生独立判断,并说说判断的理由。三、指导练习观察题中的情境,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你知道找回的钱对不对?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2、第9题。复习旧知习题巩固辨析概念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问:解决这样的问题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这是一道开放题,要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来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解决这样的问题思考方法及三种填法:如想“口7是3的倍数”,首先要判断最小可以填几,就要想“□+7是3的倍数”,□中符合条件的数最小可以填2。如果最小填2,那么也可以填5或8;如果最小填1,那么也可以填4、7;如果最小填0,那么也可以填这也是开放题,要找出一个偶数,同时又是3的倍数,可以先确定该数的个位上的数,再根据3的倍数的特征来确定其他位的数。而要找一个奇数,同时又是5的倍数,也是先确定个位上的数必须是5,其他数位上5、第10题。从4张卡片里取3张有哪几种不同取法?(第一种:4、3、0;第二种:4、5、0;第三种:3、5、0;第四种:4、3、每3张卡片可以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数?(第一种:430、403、340、304,第二种:450、405、540、504,第三全班汇报,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同时请找3的倍数较快的学生介绍方法。(只需要看每一种取法的3张卡片之和是否是3的倍数。如果是,那么它所对应的那一组数据全都是3的倍数;如果不是,那么它所对应的那一组数据也将全不是3的倍数。)找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快的学生介绍方法。(如可以直接从3的倍数中找个位是0、2、4、6、8的数)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拓展思维鼓励创新作业设计1、完成数学同步相关联系2、阅读教材第13页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研究板书设计2、3、5的倍数的特征练习个位是0、5的数是5的倍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学与教反思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课题2.6质数和合数课型新授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难点关键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课前准备课件、视频展台、表格等时间学与教方法、手段5一、创设情境1.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2.自然数分几类?二、反馈预习,探索研究(1)预习反馈请写出1~20各数的因数?(2)预习反馈观察:①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只有一个因数:1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2,3,5,7,11,13,17,19有两个以上的因数:4,6,8,9,10,12,14,15,16,上面的数的因数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因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合数”)5)提问: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自然数按因数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对自然数进行分类,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引发学习新知的强烈愿学生通过活动,观察发现并概括出因数个数的特点,揭示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数来分,可以分几类?2、质数、合数的判断方(1)我们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2)完成P16第2题,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的因数的个数)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是不是把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不必要,只要发现自然数除了1和本身指望还有其它的因数,不管有几个,它都是合数)三、动手操作,制质数表。(教学例1)出示P14例1,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1)提问:如何很快的制作一张100以内的指数表?(2)按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也可以用筛选法。(3)介绍筛选法:先排除2以外的所有偶数,接着排除3以外的所有3的倍数,再接着排除5以外的所有5的倍数,最后排除7以外的7的倍数。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也必须排除,这样剩下的就是100以内的(5)讲: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除了用质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外,还可以查质数表,如100以内的质数表。四、巩固练习,完成P161~3题第3题:质数+质数=10,质数×质数=21,分析:这两个质数一定小于10,10以内的质数有2,3,5,7,通过同样,质数+质数=20,质数×质数=91,只有3+17=20和7+13=20,而积是91的只有7和1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判断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通过找质数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质数和合数的意义,逐步达到熟练。即时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作业设计1.判断①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②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⑤两个偶数相加,和一定是合数。2.熟记100以内的质数板书设计质数和合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学与教反思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课题2.7解决问题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课型新授授课时间三维目标培养探究能力,积累观察、猜想、归纳等四位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重点解决问题的策略难点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关键课前准备课件、展台等时间学与教方法、手段51、说一说质数、合数、奇数、偶数10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2、判一判,说理由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是合数。2的倍数都是合数。3、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么多数,也能准确地做出判断。其实它们之间还存在很多微妙的关系,这节课咱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例2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呢?2、阅读与理解请同学们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练必要的复习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2、分析与解答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结论: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3、回顾与反思这个结论正确吗?我们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吧!组织学生分组验证交流验正方法,并进行评价三、巩固练习1、练习四第6题奇数与偶数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奇数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积呢?3、数学游戏四、拓展延伸阅读“你知道吗?”了解“哥德巴赫猜想”五、课堂小结得到结论后,不要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加以验证,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强化解决问题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作业设计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数字,记录探索过程和结论,并以自己的名字把结论命名为“×××猜想”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学与教反思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课题2.8整理和复习课型复习授课时间的抽象思维能力。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关键熟练掌握各概念课前准备自主复习第一单元各概念时间学与教方法、手段一、巩固相关概念,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关因数与倍数我们学到了什么?介绍了哪些概念?12÷2=6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数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2、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偶数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最小偶数是奇数整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最小奇数是1)3、质数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质数是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合数是4.巩固第一单元各个概念,形成知识网络必要的梳理是对知识的强化和提升,也是学习方法的渗透。S二、巩固练习1、复习因数、倍数。判断:完成118页第2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1)一个数的倍数都比它的因数大。()(2)4.2÷0.6=7,我们说4.2是0.6的倍数。()说明:“4.2是0.6的7倍”是对的,但几倍与倍数是不能说0.6是4.2的因数,4.2是0.6的倍数。(3)24÷6=4,我们说24是倍数,6是因数。()(4)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5)如果一个自然数是6的倍数,那么它一定是2的倍数。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同时是5、2的倍数?练习巩固,深入理解各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复习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1)在2、3、0、91、0.25、1、65和50中,()是偶数,()是质数,()既是合数又是奇数(2)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质数×质数=质数×合数=合数×合数=(3)小结: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自然数(0除外)按因数的个数分为1、质数和合三、课堂小结:交流收获,质疑释疑作业设计自行整理本单元内容,并理解内化完成单元清试题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学与教反思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课型新授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长方体的特征。2、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发展空间观重点难点关键掌握面、棱、顶点等相关的概课前准备时间学与教方法、手段51、课件演示教材18页主题图的内容。中,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形状的物体。(课件展现:长方体实物)2、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的长方体的形3、揭题并板书(一)教学例1(1)介绍长方体的面、顶点和棱等概念。我们先来研究长方体,老师现在所指的部分就老师所指的部分是长方体的顶点,有食指摸上去会有刺刺(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二)教学例2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激发学生在小组的探究活动中,掌握长方体的在探究活动中,明师:刚才我们对长方体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知道了长方体的面、顶点和棱。接下来老师要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长方体的面、顶点和棱这三个方面来继续探究长方2、小组开展探究活动,最后全班汇报。3、老师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概念,并说明它们的4、让学生将手中的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并说说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按要求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然后全班展示学最多能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小。谁能来说说,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五、布置作业在练习中巩固计算作业设计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有8个顶点、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开),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12条学与教反思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课题正方体的认识课型新授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正方体和长方体两者之间的2、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发展空间观重点难点关键掌握面、棱、顶点等相关的概念。课前准备时间学与教方法、手段51、课件演示教材18页主题图的内容。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形状的物体。(课件展现:正方体实物)2、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的正方体的形3、揭题并板书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它的好(一)教学例31、让学生拿出一个正方体,同桌之间指出正方体的面、2、以小组为单位,参照探究长方体特征的步骤,合作探3、全班反馈。老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正方体的特征:有8个顶点;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引导归纳:同学们,我们共同探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那么大家觉得它们之间有关系吗?我们一起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正方体,激发学生在小组的探究活动中,掌握正方体的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刚才探究特征的两张表格,找一找长方通过操作练习,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形成丰名称面顶点棱正方体6个面,所有的面完全相等8个顶点长方体6个面,相对的8个顶点每4条棱的1、让学生拿出之前填写的两张表格,先在小组内交2、小结:通过刚才的反馈,我们发现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所有特征,所以我们可以说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先让学生按要求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然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小。谁能来说一说,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五、布置作业作业设计测量一个正方体实物,它的棱长是多少?板书设计正方体的认识学与教反思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型新授授课时间重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关键通过动手操作,剪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表面积的意义。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仪时间学与教方法、手段5一、情境导入二、探究新知。请大家开动脑筋好好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学生可能会说把两个纸盒拆开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进行活动:这确实是一和很多很直接、很不错的方法!那就请同步骤一:用彩笔在长方体的纸盒标上各面的名称。步骤二;用剪刀分别沿着长方体纸盒和正方体纸盒的步骤三:将剪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展开。让学生猜测结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直观感知,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2、全班反馈。(1)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贴在黑板上。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两个纸盒的展开图贴在黑板上了,接下来我们将结合这两个纸盒的展开图,解决问题一:比较对照展开前长方体和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问题二: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问题三: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问题四:正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3、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1)提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反馈交流,我们再次重温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其实我们在比较哪让学生看着展开图,应该不难说出就是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2)师小结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本题是判断哪些展开图可以折成正方体。做题时,老如果想像判断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这些展开图,再剪下来,动手折一折。谁能具体地说一说我们都学会了哪些跟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的知识?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作业设计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学与教反思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型新授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计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2、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概括能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关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联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特征。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仪时间学与教方法、手段5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一)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例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如下图)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2、让学生结合图文,说说从中获得的信息。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提示问题自主探究长问题一:要求至少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问题二:你能想出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4、全班反馈。1)反馈问题一:要求至少用多少平方米的方法一:0.7x0.5x2+0.5x0.4x2+0.7x0.4x2=1.66(m2)方法二:(0.7x0.5+.5x0.4+0.7x0.4)x2=1.66(m2)让学生猜测结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知,学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归纳,抽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利可以使计算更简便些(二)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实物投影出示例2:一个长方体墨水盒,棱长6.5cm。制作这个墨水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3、让学生带着提示问题,自主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提示问题:就是要求这个正方体墨水盒的什么?问题二:你能想出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4、全班反馈。(三)方法小结。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X棱长X6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谁能具体地说一说我们都学会了哪些跟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的知识?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作业设计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X棱长X6学与教反思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课题练习六课型练习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难点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关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间学与教方法、手段5一、旧知巩固,引入课题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重点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11题。1、第1—3题老师用实物投影展示第1题答案。对于第3题,交流(2)组织反思通过这3题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的特征认1、第4—6题。(1)指名读题。(2)让学生说一说解决每道题运用的知识和注意点。(4)组织反思。通过这3题练习,你以有什么收获?据题目的意图解题。2)组织交流。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谈练习后的收获,不仅可以让学生回顾解同时也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4、第8—11题2)强调以下几个注意点:②第10题顶面不贴瓷砖,也只算5个面总面积。③第11题在面不需粉刷,不要算地面面积。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12—13题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小组汇报时,对于第12题不同的小组可能会提供不同的解题思路,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较简便的算法。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指通过小组合作的作业设计解决问题。1、在一个长20cm,宽8cm,高15cm的长方形饼干盒四周贴上一圈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接头处不计)2、制作一个正方体形状的纸盒,棱长是5dm,至少需要硬纸片多平方分米?板书设计练习六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X棱长X6学与教反思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课型新授授课时间1、通过实验、观察,感知物体体积,并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cm3、dm32、借助与体积单位相近的正方体实物,从而使学生建立cm3、dm3、m3的大小表象。重点难点象。关键借助实物来感知体积和体积单位。课前准备时间学与教方法、手段5一、情境导入导入: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来重温一下这个经典的故事。二、探索新知2、深入感知体积的概念。个物体占有的空间都一样呢?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3)学生在小组内实验操作。4)全班反馈。3、提示体积的概念。2)判别物体体积的大小。4、认识体积单位。1)游戏:谁的体积大。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2)引出体积单位。3)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m3。那么大家知道1cm3、1dm3、1m3是多大吗?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认识它们。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引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为新知的学习作准备。在具体的实验中感受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4)认识1cm3。①看一看:出示体积为1cm3的正方体模型。引导认识: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cm,它的体积就是1cm②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cm3。③议一议: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用cm3作单位比较合适?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1题。反馈时,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再全班3、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七”第3题。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再全班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再全班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说说自己的收获吗?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2、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用字母表示这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运用多个感官来体验体积单位的空间观念。在练习中,使学生加深对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理解和认识。作业设计一、填空题:2、把一块橡皮泥先捏成正方体,再捏成长方体,它的形状(),体积()。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1、文具盒的表面积约是360()。2、冰箱所占的空间约是185()。3、1个粉笔盒的体积约是1()。板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学与教反思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课题长方体的体积课型新授授课时间2、借助教具模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3、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团队意重点经历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并能计算长方体体积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关键在实验操作中探索新知。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仪,长方体教具模型一个。时间学与教方法、手段5一、谈话导入2、板书课题。3、提出猜想: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呢?二、探究新知1、提出操作要求:用24个棱长为1cm的正方体拼摆2、让学生根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3、全班交流。长宽高小正方体的数量长方体的体积1121831641622通过猜想,让学生对即将探究的新知算方法的推导过程。4、引导学生观察表格,说说发现。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归纳: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二)教学例1的第一个图形。1)出示例1,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2)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明列式依三、巩固练习1、教材31页“做一做”第一题。2、完成教材32页“练习七”第5、6、7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对于第7题,要提醒学生注意4的3次方和4X3的意义不同,得数也不3、完成教材33页“练习七”第8题。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练习中加深学生对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作业设计一段钢材长16cm,宽3cm、高2cm,它的体积是多少?如果1dm3的钢材重7.8kg,这段钢材重多少kg?板书设计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学与教反思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课题正方体的体积课型新授授课时间2、借助教具模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3、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团队意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关键在实验操作中探索新知。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仪,正、长方体教具模型一个时间学与教方法、手段5一、谈话导入的体积怎样计算吗?2、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长方体,所以正方体中的长、宽、高我们统称为什么?(棱长)因此正方体的体积就等于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V=a3(二)教学例1的第2小题1)出示例1,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2)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明列式依(三)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通用的体积计算公式。1)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借助模型让学师:我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那么现在为什么?通过谈话,复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引出新课。让学生在自主操理解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师进一步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就叫做底2)指名让学生分别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的求长方体的底面积=长X宽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X棱长3)引导学生观察体积公式与底面积的关系,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通用的体积计算公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发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4)师小结:这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通用的体积计算公式。如果用字母V表示体积,有S表示底面积,h表示那么这个通用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Sh。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31页“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明确了“横截面积”含义的基础上,独立解决2、完成教材33页“练习七”第9题。3、完成教材33页“练习七”第10题。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得数的计算过程。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理解“底面积”的含义,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通用的体积计算公式。作业设计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8.5dm2,高是12dm,它的体积是多少?板书设计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底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学与教反思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型新授授课时间1、让学生知道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的改2、使学生经历相邻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推导过程,进而理解推导的方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推导过难点能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的改写。关键课前准备时间学与教方法、手段5一、谈话引入知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今(一)教学例21、探究1dm3与1cm3之间的进率关系。问:老师手上的这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d问它的体积是多少?(2)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究1dm3等于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为1dm,可以看作是多少cm?如积是多少cm3?引导学生发现:这里的1dm3和1000cm3是同一个正现了什么?老师板书:1dm3=1000cm32、仿照此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1m3和1dm3之间3、填写教材34页的表格。间的进率是10;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通过谈话,开门见山地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投入学习状态。是多少立方分米?2、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再全班反馈。位、面积单位的转化有什么异同?高级单位→→低级单位低级单位数÷进率(三)教学例42、提出问题: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1、完成教材35页“做一做”第1、2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知道1m3=1000dm3,1000cm3=1dm3;会运用体积单位之间的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比较解题方作业设计板书设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高级单位数X进率学与教反思高级单位低级单位数÷进率低级单位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课型新授授课时间三维目标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3.会计算物体和容积重点建立容积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之间进率,理解容积和难点关键理解容积的概念,理解容积和体积的关系。课前准备时间学与教方法、手段5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今天将在此基础上认识与它们关系密切的两位“新朋友”二、探究新知1.课件演示:箱子、油桶、仓库、茶叶筒、水杯等实物图2.问:猜一猜,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之处?“装东西”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称为“容纳物体”。3、理解容积的概念。1)直接揭示容积的概念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容积,那么在容积这个概念中,“所能容纳”是什么意思?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你对它的理解?根据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明确“所能容纳”就是指要“不先让学生自行判断,再由老师小结: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积,所以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也就是m3、dm3、m3。但如果计量通过谈话,开门见山的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明确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子,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2)介绍升和毫升的字母表示形式:L、mL.2、介绍升和毫升的进率。引导学生认识1L=1000mL(三)认识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3、让学生在小组内用准备好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4、全班反馈。(四)教学例51、出示例5.2、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由学生独立完成。三、巩固练习分米,高2分米。做这个水槽最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这个水槽最多可以盛多少升水?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巩固知识,内化形成能力。作业设计填空:1、物体所占()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叫做它们的容积。容积的计算方法与()的计算方法相同,只不过计算物体的体积应从()面量,计算容器的容积应从()面量。2、计量容积,一般用()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是()和(),用字母板书设计容积和容积单位学与教反思课时“学与教”要点设计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课型新授授课时间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理解容积和体重点理解容积和体积的关系。难点会计算物体和容积,了解不规则物体关键借助课件演示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课前准备橡皮泥、梨、小杯等物品。时间学与教方法、手段5一、复习导入样计算它们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二、探究新知教学例6.1、课件出示例6:设法求出下面两种物体的体橡皮泥梨2、理解题意。问:根据题意,你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物体分别有什么特点?3、质疑。问:怎样求出梨的体积呢?你能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4、小组活动。5、组织交流。排水法,并适当讲解。老师根据学生演示,出示教材第39页情境图分水的体积,所以梨的体积:450-200=250mL通过回顾已掌握的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4、组织反思。师: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记录哪些数据?为什么?三、巩固练习1、一个长方体冰柜,从里面量出长87.5cm,宽5dm,深84cm,它的容积是多少L?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2)问: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什么?4)集体反馈。注意要把体积单位转化成容积单位。苹果后水面升高了0.2dm,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1)指名读题。2)师生共同分析题意。4)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可行的办法,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作业设计一种正方体铁皮水箱棱长为0.8m,这个水箱能装水多少L?板书设计容积和容积单位学与教反思课题整理和复习课型复习授课时间三维目标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有生活中的作重点归纳整理有关长方体和正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键甩所学内容有条理地进行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仪时间学与教方法、手段5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量近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长方体和正学生以小级为单位,在组内交流,回顾本单元的相关知识。二、师生互动,回顾整理(一)呈现问题本单元学习了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对照垂直的棱,你能发现什么?(二)全班反馈1、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知识你学到了什么?想一想关键知道什么?计算体积和容积有什么相同点?(四)继续反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关键要知道长、宽、高;要知道正方体的通过谈话,开门见山地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复习目标投入学习状态。通过学生讨论总结,老师适时地整理归纳知识内容,从而在学生脑中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表面积和体积,关键要知道棱长。计算体积和容积所用的公式是一样的,但求容积时,相关数据从容器里面量,而三、巩固练习(一)基础练习先让学生根据题意说一说,再让学生根据题意动手做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老师让学生说一说“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变为原来的2倍,它的表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体积变为原来的8倍。(二)拓展练习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解题关键是什么,接着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2页“整理和复习”第2、3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谈收获、进一步巩固所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有8个顶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每条表面积:S长方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