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地红霉素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第一部分发酵生产:原料筛选、发酵条件优化、发酵过程控制。 2第二部分分离提取:发酵液澄清、粗提、精制、干燥。 4第三部分质量控制:微生物限度、重金属限度、溶剂残留。 7第四部分纯化工艺:结晶、萃取、色谱。 10第五部分化学合成:关键中间体合成、环合反应、后处理。 13第六部分质量评价:含量测定、杂质控制、稳定性研究。 16第七部分包装储存:包装材料选择、储存条件控制。 18第八部分安全生产:工艺优化、设备维护、环境保护。 20
第一部分发酵生产:原料筛选、发酵条件优化、发酵过程控制。关键词关键要点【原料筛选】:
1.菌种的选择:选择具有高地红霉素产量、稳定性强、抗污染能力强的菌株,如红霉素菌株ATCC14069。
2.培养基的选择:优化培养基成分,以满足菌株的生长和地红霉素的产生需求。一般使用含有葡萄糖、玉米糟粕、豆粕、棉籽粉等成分的培养基。
3.发酵工艺优化:优化发酵工艺,如发酵温度、pH值、通气量等,以提高地红霉素的产量。
【发酵条件优化】:
地红霉素的生产工艺——发酵生产
#原料筛选
地红霉素生产中,原料筛选是关键环节之一。发酵菌株的选择直接影响地红霉素的产量和质量。地红霉素生产菌株主要有Streptomyceserythreus、Streptomycesvenezuelae、Streptomycesplatensis等。在筛选过程中,应考虑菌株的生长特性、地红霉素产量、地红霉素质量等因素。
#发酵条件优化
发酵条件的优化是地红霉素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发酵条件包括培养基成分、温度、pH值、通气量、搅拌速度等。培养基成分主要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及其他微量元素。温度通常控制在25-30℃。pH值一般控制在6.5-7.5。通气量和搅拌速度根据菌株的生长特性和地红霉素的产量进行调整。
#发酵过程控制
发酵过程控制是地红霉素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发酵过程主要包括菌种接种、发酵培养、发酵终止等步骤。菌种接种是指将发酵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以启动发酵过程。发酵培养是指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适宜的温度、pH值、通气量和搅拌速度下培养,以使菌株生长繁殖并产生地红霉素。发酵终止是指在发酵过程中,当地红霉素产量达到峰值时,停止发酵。
地红霉素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
地红霉素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地红霉素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料控制、发酵过程控制、成品控制等几个方面。原料控制是指对发酵原料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原料符合发酵生产的要求。发酵过程控制是指对发酵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发酵过程顺利进行。成品控制是指对发酵后的地红霉素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成品质量符合标准。
#发酵菌株质量控制
发酵菌株质量控制是地红霉素生产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发酵菌株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菌株的纯度、活力、地红霉素产量等指标的检测。菌株的纯度是指发酵菌株中杂菌的含量。菌株的活力是指发酵菌株的生长繁殖能力。地红霉素产量是指发酵菌株在一定条件下所能产生的地红霉素的量。
#发酵过程质量控制
发酵过程质量控制是地红霉素生产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发酵过程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培养基质量控制、发酵温度控制、发酵pH值控制、发酵通气量控制、发酵搅拌速度控制等。培养基质量控制是指对发酵培养基的成分、pH值等进行检测,以确保培养基质量符合发酵要求。发酵温度控制是指对发酵过程中的温度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发酵温度符合菌株生长繁殖的适宜范围。发酵pH值控制是指对发酵过程中的pH值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发酵pH值符合菌株生长繁殖的适宜范围。发酵通气量控制是指对发酵过程中的通气量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发酵通气量符合菌株生长繁殖的适宜范围。发酵搅拌速度控制是指对发酵过程中的搅拌速度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发酵搅拌速度符合菌株生长繁殖的适宜范围。
#地红霉素质量控制
地红霉素质量控制是地红霉素生产质量控制的最终环节。地红霉素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地红霉素含量测定、地红霉素纯度测定、地红霉素杂质测定等指标的检测。地红霉素含量测定是指测定地红霉素产品中地红霉素的含量。地红霉素纯度测定是指测定地红霉素产品中地红霉素的纯度。地红霉素杂质测定是指测定地红霉素产品中杂质的含量。第二部分分离提取:发酵液澄清、粗提、精制、干燥。关键词关键要点发酵液澄清
1.目的:去除发酵液中的细胞、菌丝体、蛋白质、核酸、脂类等杂质,获得澄清的发酵液。
2.方法:
-离心法:利用离心力将细胞、菌丝体等固体颗粒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
-微滤法:利用微滤膜将细胞、菌丝体等固体颗粒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
-超滤法:利用超滤膜将细胞、菌丝体等固体颗粒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
-过滤法:利用过滤介质将细胞、菌丝体等固体颗粒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
粗提
1.目的:从澄清的发酵液中提取地红霉素的粗品。
2.方法:
-溶剂萃取法:利用地红霉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其从发酵液中萃取出来。
-树脂吸附法:利用地红霉素与树脂之间的特异性吸附作用,将其从发酵液中吸附出来。
-沉淀法:利用地红霉素与某些试剂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将其从发酵液中沉淀出来。
精制
1.目的:去除地红霉素粗品中的杂质,获得纯度较高的地红霉素。
2.方法:
-重结晶法:利用地红霉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其从溶液中重结晶出来。
-色谱法:利用地红霉素与其他物质在色谱柱上的吸附和洗脱行为差异,将其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精馏法:利用地红霉素与其他物质的沸点差异,将其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干燥
1.目的:去除地红霉素精制品中的水分,获得干燥的地红霉素。
2.方法:
-热风干燥法:利用热风将地红霉素精制品中的水分蒸发除去。
-真空干燥法:利用真空将地红霉素精制品中的水分蒸发除去。
-喷雾干燥法:利用喷雾将地红霉素精制品分散成细小的液滴,然后利用热空气将液滴中的水分蒸发除去。一、发酵液澄清
1、目的:去除发酵液中的细胞、杂质和不溶物,提高粗提液的质量。
2、方法:
(1)离心分离:利用离心机将发酵液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
(2)过滤:使用滤膜或滤纸将发酵液中的固体颗粒过滤出来。
3、注意事项:
(1)离心分离时,应控制离心速度和时间,以免破坏地红霉素分子。
(2)过滤时,应选择合适的滤膜或滤纸,以免吸附地红霉素。
二、粗提
1、目的:从澄清的发酵液中提取地红霉素粗品。
2、方法:
(1)溶剂萃取:使用有机溶剂(如甲苯、乙醚等)将地红霉素从澄清的发酵液中萃取出来。
(2)离子交换色谱: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将地红霉素从澄清的发酵液中分离出来。
3、注意事项:
(1)溶剂萃取时,应选择合适的溶剂,以免影响地红霉素的质量。
(2)离子交换色谱时,应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树脂和洗脱液,以免影响地红霉素的纯度和收率。
三、精制
1、目的:去除粗提地红霉素中的杂质,提高地红霉素的纯度。
2、方法:
(1)结晶:将粗提地红霉素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然后冷却或加入抗溶剂使地红霉素结晶析出。
(2)重结晶:将结晶的地红霉素再次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然后冷却或加入抗溶剂使地红霉素重新结晶析出。
3、注意事项:
(1)结晶时,应控制结晶温度和速度,以免影响地红霉素的质量。
(2)重结晶时,应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抗溶剂,以免影响地红霉素的纯度和收率。
四、干燥
1、目的:去除地红霉素中的水分,提高地红霉素的稳定性。
2、方法:
(1)真空干燥:将地红霉素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真空条件下干燥。
(2)喷雾干燥:将地红霉素溶液或悬浮液喷雾到热空气中,使水分迅速蒸发,得到地红霉素粉末。
3、注意事项:
(1)真空干燥时,应控制干燥温度和真空度,以免影响地红霉素的质量。
(2)喷雾干燥时,应控制喷雾压力、雾滴大小和热空气温度,以免影响地红霉素的质量。第三部分质量控制:微生物限度、重金属限度、溶剂残留。关键词关键要点【微生物限度】:
1.微生物限度检测是地红霉素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的重要步骤,旨在确保产品符合药典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以防止微生物污染和确保产品安全。
2.微生物限度检测包括总需氧菌数、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需氧菌数检测是为了检测好氧条件下能够生长的细菌数量,而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是为了检测是否存在污染迹象。
3.地红霉素生产工艺中要严格控制生产环境的卫生条件,如定期对生产设备和环境进行消毒,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重金属限度】:
质量控制:微生物限度、重金属限度、溶剂残留
一、微生物限度
微生物限度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旨在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根据中国药典,地红霉素注射液的微生物限度应符合以下标准:
(1)每毫升不应含有细菌或霉菌;
(2)每克不应含有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
(3)每克不应含有沙门氏菌。
检测方法:
(1)细菌限度:将地红霉素注射液稀释至适当浓度,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下培养,观察有无细菌生长。
(2)霉菌限度:将地红霉素注射液稀释至适当浓度,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下培养,观察有无霉菌生长。
(3)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将地红霉素注射液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下培养,观察有无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4)沙门氏菌:将地红霉素注射液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下培养,观察有无沙门氏菌生长。
二、重金属限度
重金属限度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旨在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根据中国药典,地红霉素注射液的重金属限度应符合以下标准:
(1)铅:不超过2.0ppm;
(2)砷:不超过1.0ppm;
(3)汞:不超过0.1ppm;
(4)镉:不超过0.5ppm。
检测方法:
(1)铅:将地红霉素注射液取样,加水稀释,加入硫化氢溶液,生成黑色沉淀,过滤,用硝酸和过氧化氢溶液氧化,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含量。
(2)砷:将地红霉素注射液取样,加水稀释,加入硝酸和高氯酸,加热分解,冷却后,加入碘化钾和二氧化硫溶液,生成碘化砷沉淀,过滤,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含量。
(3)汞:将地红霉素注射液取样,加水稀释,加入硫酸和硫酸亚铁溶液,加热,生成汞蒸汽,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汞含量。
(4)镉:将地红霉素注射液取样,加水稀释,加入盐酸和二硫化碳,振荡,生成镉-二硫化碳络合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镉含量。
三、溶剂残留
溶剂残留是原料药生产过程中残留的溶剂,可能会影响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根据中国药典,地红霉素注射液的溶剂残留应符合以下标准:
(1)甲醇:不超过0.5%;
(2)乙醇:不超过1.0%;
(3)丙酮:不超过0.5%;
(4)二氯甲烷:不超过0.5%。
检测方法:
(1)甲醇:将地红霉素注射液取样,加水稀释,加入醋酐和吡啶,生成甲醇乙酰化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甲醇含量。
(2)乙醇:将地红霉素注射液取样,加水稀释,加入重铬酸钾和硫酸,加热,生成乙醛,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含量。
(3)丙酮:将地红霉素注射液取样,加水稀释,加入2,4-二硝基苯肼溶液,生成丙酮-2,4-二硝基苯肼沉淀,过滤,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酮含量。
(4)二氯甲烷:将地红霉素注射液取样,加水稀释,加入甲醇和二氧化钠溶液,加热,生成二氯甲烷甲酯,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二氯甲烷含量。第四部分纯化工艺:结晶、萃取、色谱。关键词关键要点【结晶】:
1.结晶是利用地红霉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结晶操作将地红霉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
2.常用的结晶溶剂有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
3.结晶条件包括温度、溶剂、搅拌速度、晶种等。
【萃取】:
地红霉素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部分)
#纯化工艺:结晶、萃取、色谱
地红霉素的生产工艺中,纯化工艺是关键步骤之一,其目的是去除杂质,提高产品质量。纯化工艺主要包括结晶、萃取和色谱等步骤。
1.结晶
结晶是地红霉素纯化工艺中的重要步骤,其目的是通过溶解、冷却、过滤等步骤将地红霉素从发酵液中结晶出来。结晶操作通常在低温下进行,以提高结晶效率和产品质量。
2.萃取
萃取是利用地红霉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其从杂质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常用的萃取溶剂包括乙醚、石油醚、氯仿等。萃取操作通常在搅拌或振荡条件下进行,以提高萃取效率。
3.色谱
色谱是一种分离和纯化物质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物质在不同介质中的吸附和解吸特性,使其在介质中移动并分离。地红霉素的纯化过程中,常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
#具体工艺流程
地红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发酵:将地红霉素菌株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pH值和通气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地红霉素。
2.提取: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进行提取,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萃取、膜分离等。
3.纯化:将提取液进行纯化,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结晶、萃取、色谱等。
4.干燥:将纯化的地红霉素进行干燥,常用的干燥方法包括真空干燥、喷雾干燥等。
5.包装:将干燥的地红霉素进行包装,常用的包装形式包括胶囊、片剂、注射剂等。
#质量控制
地红霉素的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包括原料控制、过程控制和成品控制等方面。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地红霉素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1.原料控制
原料控制包括对地红霉素菌株、发酵培养基、萃取溶剂等原料的质量控制。原料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标准,防止不合格原料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2.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包括对发酵过程、提取过程、纯化过程等生产过程的控制。过程控制的目的是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标准,防止生产过程中的偏差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3.成品控制
成品控制包括对地红霉素产品的质量控制。成品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地红霉素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地红霉素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理化检测、微生物检测、毒性检测等。理化检测包括对地红霉素产品的含量、纯度、pH值、水分含量等理化指标的检测。微生物检测包括对地红霉素产品中微生物污染情况的检测。毒性检测包括对地红霉素产品的毒性进行检测。
#结语
地红霉素的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发酵、提取、纯化、干燥等多个步骤。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以确保地红霉素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第五部分化学合成:关键中间体合成、环合反应、后处理。关键词关键要点化学合成:关键中间体合成
1.从原料开始,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关键中间体,如α-甲基-4-吡啶甲醛和乙酰丙酮。
2.关键中间体的合成涉及多种反应类型,包括醛缩反应、Knoevenagel缩合反应和环化反应。
3.反应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以确保关键中间体的高产率和纯度。
化学合成:环合反应
1.将关键中间体环合以形成地红霉素的母核结构。
2.环合反应通常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进行。
3.环合反应的产率和立体选择性是影响地红霉素质量的关键因素。
化学合成:后处理
1.将地红霉素母核结构转化为地红霉素成品的最后步骤。
2.后处理通常包括纯化、结晶和干燥步骤。
3.后处理条件的控制对于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化学合成:关键中间体合成、环合反应、后处理
关键中间体合成
*14-羟基-10-酮大环内酯
由12-酮大环内酯与异丙醇在硫酸催化下乙酰化反应制得,产率为80%左右。
*13-脱氧大环内酯
由烯胺反应、Hofmann降解、氧化反应等步骤制得,产率为60%左右。
*11,12-环氧大环内酯
由13-脱氧大环内酯与过氧苯甲酸反应制得,产率为70%左右。
环合反应
*地红霉素酮环的环合反应
由11,12-环氧大环内酯与甲醇钠反应制得,产率为80%左右。
*地红霉素糖环的环合反应
由地红霉素酮环与脱氧糖反应制得,产率为70%左右。
后处理
*结晶
由地红霉素糖环与甲醇结晶制得,产率为90%左右。
*干燥
由地红霉素结晶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制得,产率为95%左右。
*粉碎
由地红霉素干燥物粉碎制得,产率为90%左右。
*包装
由地红霉素粉末包装制得,产率为95%左右。
质量控制
*外观
地红霉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臭,味苦。
*溶解性
地红霉素在水中几乎不溶,在乙醇中微溶,在丙酮中溶解。
*熔点
地红霉素的熔点为180~185℃。
*比旋光度
地红霉素的比旋光度为-65°~-75°(1%,甲醇)。
*紫外吸收光谱
地红霉素在29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吸光度为0.5~0.6。
*红外吸收光谱
地红霉素在红外光谱中具有特征吸收峰,波数分别为3450cm-1,2930cm-1,1730cm-1,1630cm-1,1510cm-1,1450cm-1,1370cm-1,1250cm-1,1160cm-1,1070cm-1等。
*核磁共振氢谱
地红霉素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具有特征吸收峰,化学位移分别为1.18ppm,1.85ppm,2.20ppm,3.00ppm,3.60ppm,5.30ppm,6.00ppm,7.00ppm等。
*质谱
地红霉素的质谱中具有特征碎片离子峰,质量数分别为732,576,416,276,216,156等。
*含量测定
地红霉素的含量测定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方法。
*杂质测定
地红霉素的杂质测定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方法。
*细菌抑菌试验
地红霉素的细菌抑菌试验可采用琼脂扩散法、纸片法、稀释法等方法。第六部分质量评价:含量测定、杂质控制、稳定性研究。关键词关键要点【质量评价】:
1.含量的测定是质量评价的关键手段之一,常用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核磁共振氢谱法等。
2.杂质的控制,可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方法来检测地红霉素中是否含有杂质,并对其含量进行限量。
3.稳定性研究:地红霉素在不同的贮存条件下进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研究其含量、性质、稳定性等变化,评估其质量稳定性。
【含量测定】:
质量评价:含量测定、杂质控制、稳定性研究
一、含量测定
*方法学
含量测定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测定地红霉素样品中地红霉素的含量。常用的含量测定方法包括: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一种广泛用于地红霉素含量测定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
*紫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地红霉素在特定波长下具有特征性的紫外吸收光谱。
*微生物测定法:微生物测定法是一种传统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基于地红霉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其他方法:其他含量测定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质谱法等。这些方法也具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标准物质
含量测定需要使用标准物质作为参考。标准物质应具有高纯度和准确的含量值。标准物质的纯度和含量值应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进行验证。
*操作程序
含量测定的操作程序应详细描述样品制备、仪器条件、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过程。操作程序应经过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杂质控制
杂质控制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测定地红霉素样品中杂质的含量。杂质包括地红霉素的降解产物、合成中间体、溶剂残留物等。杂质的含量应控制在规定的限度内,以确保地红霉素的质量和安全性。
*方法学
杂质控制常用的方法包括: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一种广泛用于杂质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
*薄层色谱法(TLC):TLC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杂质与地红霉素在薄层板上具有不同的迁移率。
*气相色谱法(GC):GC是一种用于挥发性杂质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
*质谱法(MS):MS是一种用于鉴定和定量杂质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
*其他方法:其他杂质控制方法包括毛细管电泳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这些方法也具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标准物质
杂质控制需要使用标准物质作为参考。标准物质应具有高纯度和准确的含量值。标准物质的纯度和含量值应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进行验证。
*操作程序
杂质控制的操作程序应详细描述样品制备、仪器条件、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过程。操作程序应经过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第七部分包装储存:包装材料选择、储存条件控制。关键词关键要点【包装材料选择】:
1.地红霉素应使用铝管或玻璃瓶进行包装,以保护其免受光线、空气和湿气的影响。
2.也可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氯乙烯(PVC)等非活性塑料容器进行包装,但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不影响地红霉素的稳定性。
3.包装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地红霉素的药学性质、剂型、规格、储存条件等因素,以保证地红霉素的质量和有效性。
【储存条件控制】:
包装材料选择
地红霉素的包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阻隔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有效地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常用的包装材料包括:
(1)玻璃瓶:
玻璃瓶是一种常用的包装材料,具有良好的阻隔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防止药物与外界环境的接触。玻璃瓶的缺点是重量大、易碎,运输过程中容易破损。
(2)塑料瓶:
塑料瓶是一种新型的包装材料,具有重量轻、不易破损、运输方便等优点。常用的塑料瓶材料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
(3)铝箔袋:
铝箔袋是一种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阻隔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防止药物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铝箔袋的缺点是成本较高,不易撕开。
储存条件控制
地红霉素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避光处,温度一般控制在15~25℃,相对湿度不超过65%。地红霉素不应与碱性药物或氧化剂一起存放,以防止发生化学反应。
地红霉素的储存条件应严格控制,以确保药物质量的稳定性。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要点:
(1)温度控制:
地红霉素应储存在阴凉处,温度一般控制在15~25℃。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地红霉素的稳定性。
(2)湿度控制:
地红霉素应储存在干燥处,相对湿度不超过65%。湿度过高会导致地红霉素吸潮,影响其稳定性。
(3)避光:
地红霉素应储存在避光处,以防止光照分解。光照会破坏地红霉素的结构,降低其活性。
(4)分开存放:
地红霉素不应与碱性药物或氧化剂一起存放,以防止发生化学反应。碱性药物或氧化剂会与地红霉素发生反应,生成不稳定的产物,降低地红霉素的活性。
(5)定期检查:
应定期检查地红霉素的质量,以确保其稳定性。检查内容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含量等。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第八部分安全生产:工艺优化、设备维护、环境保护。关键词关键要点过程优化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融资租赁合同书之公寓租赁合同
- 2024年度监理工程师职责履行合同
- 2024年中介参与下的二手房买卖定金合同
- 2024年度软件开发与维护技术服务合同
- 2024年建筑工地瓦工承包合同
- 商品房购房合同协议书
- 技术合同 技术许可合同样本
- 2024某大学人文社科科研项目合同书
- 2024借名购房合同协议范本
- 2024年离婚协议书格式要求
- 安保方案模板
- 体育室内课《篮球ppt课件》
- 安装培训方案
- 2023边缘物联代理技术要求
- 航空航天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餐厅小票打印模板
- 水稻栽培技术-水稻常规栽培技术
- 常见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营养指导
- 标准报价单模板(二)
- 《mc入门教程》课件
- 物理化学实验B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京科技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