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岳阳楼记范仲淹“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不为久。”三大名楼
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yuè)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新课导入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
这三大名楼,吸引了古代无数文人骚客到此游访,登楼抒怀,留下动人的篇章。如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向往。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里的离愁别绪。而我们今天学习这篇关于岳阳楼的名篇,作者范仲淹对国家又会有什么样的忧心呢?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为他鸣不平的欧阳修等人也被贬放)。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谥shì,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自幼孤贫勤学苦读庆历新政政治革新军中一范西贼破胆几起几落百折不挠先忧后乐心系天下知识备查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范仲淹全集》(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为大中祥符进士,因遭诬陷而被贬谪到岳州做太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在行将落成时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这篇抒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知识备查文体常识记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叙事:如《桃花源记》写景: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高中)说明:如《核舟记》言志:如《岳阳楼记》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盛行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又称“四六文”。其特点:①句子大多为四字句和六字句,而且对仗,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②讲究“四声八调”,用字讲究平仄;③讲究用典,用古代的人和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④讲究文辞华丽,不惜堆砌词句。读准字音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āng)汤,横无际涯,朝晖(huī)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yín)雨霏(fēi)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qián)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míng)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chán)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jiē)夫(fú)!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节奏和断句)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整体感知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整体感知疏通文意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
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本文结尾“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到。第二年同“俱”,全、皆。
动作名,荒废的事业。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全都兴办起来了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扩大规模在同“嘱”,嘱托。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代词,指重修岳阳楼一事。第一段交代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写作时间、地点,点名所写对象。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作者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1.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这一背景说明了什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2.首段叙述滕子京“谪守”之事有何作用?【解读】①交代本文的写作缘由。②“谪守”暗含作者对仕途沉浮的感慨,奠定了本文的写作基调。下文的写景、抒情、议论都是围绕着如何对待贬谪这一点展开的。③表达了作者对好友政绩的肯定及对重修岳阳楼的支持,反映了作者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应该奋发有为,不能消沉下去。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指示代词,那。胜景,美景。胜,美好。水势浩大的样子。宽阔无边。际涯,边际。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晖、日光。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万千,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如此……那么。至、到达。指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得无,表推测。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岳阳楼记》第二段从哪两个方面描写洞庭湖景象的,分别突出了它怎样的特点?1、《岳阳楼记》第二段从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从空间角度,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2、空间上突出岳阳楼的广阔,时间上突出岳阳楼景象多变。“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衔”“吞”二字有何妙处?
“衔”“吞”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赋予洞庭湖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了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显示出洞庭湖的气势磅礴、广阔浩渺。第二段的写景在全文中的作用:为结尾的议论作了铺垫“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承上启下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用法与此相同连绵不断的雨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指天气放晴桅杆
(有时)连绵不断的雨纷纷而下,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虎在咆哮猿在悲啼。冲上天空光辉隐没倒下折断迫近、靠近昏暗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这、这座离开国都怀念家乡谗言,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萧条冷落的样子极点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课文第三段写了什么景色,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选取了细雨、阴风、浊浪、薄暮、虎啸、猿啼等有伤感情怀的景象直接表现“悲”;选取了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物象间接表现“悲”。第三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第3段多用四字短语描写景物,句式整齐,层层渲染,生动地写出了洞庭湖风雨天气里萧条、凄凉的景象,情景交融,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渲染了凄凉的氛围,烘托了“迁客骚人”远离国都、怀念故土、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并为下文议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铺垫。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指日光湖面平静,没有风浪极言广阔停息美丽的鱼。鳞,代指鱼。白芷小洲形容草木茂盛青翠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并且青翠。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有时,偶尔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圆形的玉哪有尽头开阔爽快荣耀一起持、执迎着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呢!(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第四段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以及“迁人骚客”登楼览之的喜悦心情课文第3、4段向我们描绘了两幅风格迥异的画面,请概括每幅画面的特点,并说说每幅画面引发的情感。洞庭风雨图洞庭春晴图景物特点情感淫雨、阴风、浊浪、啸虎、啼猿沙鸥、锦鳞、芷兰、皓月、渔歌晦暗、悲凉明亮、欢快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心旷神怡、遗忘得失荣辱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三四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作用: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引出下文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境界的议论。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读读第4自然段,试着从修辞及炼字角度赏析其语言之美。[答题思路]①确定修辞手法,具体说说是怎么用的;②品味表达效果,分析这一手法对突出写作特点的作用;③结合上下文,分析这一手法在表达感情、凸显主题方面的作用。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句话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月光的动态美和月影的静态美,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修辞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句话运用对偶、借代的修辞手法写沙鸥和鱼儿,更添自由闲适的气氛。春和景明
“和”“明”二字表现出一派祥和明朗的气象。
“一”字写出了烟雾消散的开阔境界;“空”字表现出万物清明的景象。长烟一空炼字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叹词,用于句首,表示感叹语气。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这里指以上两种行为表现互文: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处在高高的朝堂上,意思是在朝廷做官。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在……之前在……之后如果没有宾语前置就是“与谁归”
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什么?“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什么?进:在朝廷上做官;退: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原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古仁人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以物喜,以己悲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了文章主旨。内容理解“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情有什么不同?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表达作者什么情感?“斯人”指古仁人,也指滕子京。1.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豁达胸襟和崇高情怀的赞美。2.具有自勉之意,含蓄表达了作者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3.表达了作者对好友滕子京的勉励之情。4.同时,慨叹当今世人具有这种胸怀和情操的人太少了。内容理解本文题为《岳阳楼记》,但并未具体描写岳阳楼本身,这是为什么呢?说说你的观点。范仲淹并未去过岳阳楼,是凭好友滕子京寄给自己的《洞庭晚秋图》和前代名家有关洞庭湖和岳阳楼的诗文来作文的。前人对岳阳楼的记述很详尽,没必要再赘述。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在自勉中勉励好友滕子京。深入探究这篇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从全文看,本文写景、抒情、议论是融为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与抒情的融合。如第2段概写洞庭景物后,以“然则”一转,接以提问式的议论;第3段写洞庭风雨、第4段写洞庭春晴,后面都接以抒情;第5段则以“嗟夫!”开头,表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然后又接以整段的议论,议论中含有抒情的色彩。文章最后又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写景与议论抒情相互映衬,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儒家传统的仁爱思想。“先忧后乐”精神的核心就是为民请命,忧民之忧,救人之困。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忧后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有坚定的信念。无论社会环境有利还是困苦,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在范仲淹的从政生涯中,他多次上书,强言直谏,虽屡遭贬谪,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艰辛,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了“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他少年时代常常自诵立志的话,只是在《岳阳楼记》中再一次呼出,才广为人知。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这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观,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文章内容梳理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通假字百废具兴(
)同“俱”,全,皆。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嘱”,嘱托。合作探究古今异义微斯人()越明年(
)至若春和景明()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轻微古义:到今义:跨过,跳过古义:日光今义:景致,风景合作探究予观夫巴陵胜状()沙鸥翔集()前人之述备矣()古今异义合作探究古义:停息今义:泛指聚集古义:完备、详尽今义:具备,具有古义:指示代词,那今义:丈夫或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有时、偶尔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以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连词,来介词,因为观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动词,看名词,景象一词多义合作探究极此乐何极()南极潇湘(
)动词,穷尽则然则何时而乐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动词,至,到达连词,那么副词,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即”连词,就一词多义合作探究(
)百废具兴()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形容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词类活用“北”“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名词作状语,在……之后合作探究1.省略句属予作文以记之()2.倒装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吾谁与归()文言句式合作探究省略了主语“滕子京”状语后置,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宾语前置,应为“吾与谁归”3.判断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合作探究积累拓展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没有变化)百废具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在现代汉语中,“具”写作“俱”,也说“百废俱举”,意思没有变化)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在现代汉语中,多写作“浩浩荡荡”)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多种多样,非常壮观。(在现代汉语中,也用以形容事物多样、壮观)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没有变)《岳阳楼记》中的成语:文章主旨句是什么?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教材母题变式)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大忠伟节,充塞宇宙,照耀日月。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跨越千年,我们有幸拜读了世间名篇《岳阳楼记》。掩卷长思,诸生当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以旷达胸襟看开人生之得失。携书远望,吾辈当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家国之未来,责任之担当,看我中国少年郎!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主旨概括
《岳阳楼记》是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北宋诗人陈师道曾经指出:“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这篇散文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语言美,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语言赏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大量的排比、对偶,句式工整,富有文采和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气势。语言赏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四字短语由并列的两部分组成,表现出精致简洁、描摹生动、反复强化、短促有力的美感。语言赏析第一组:浩浩汤汤
霏霏
冥冥
郁郁青青第二组:潇湘
隐曜
满目
游泳第三组:远山
长江
万千
静影
锦鳞第四组:形、明、惊、顷、青;江、汤、湘、忘、洋第五组:衔—吞、际—涯、通—极、隐—潜、啸—啼、心—神第六组:废—兴、朝—夕、宠—辱、喜—悲、进—退、忧—乐动词叠词形容词,双声叠韵并列词,同义反义押韵词,增加语言表现力。语言赏析1.立意高远,构思巧妙。在立意上,本文超越了单纯记山水楼观的文章框架,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畅谈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在内容上,作者略写楼,详写湖,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构思巧妙。这样既圆满完成了楼记之作,也收到了规劝友人之效果,可谓文章妙手。写作特色2.对比反衬,骈散结合。
文章第3、4两段,写景一暗一明,对比鲜明。如有时是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有时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悲一喜:悲则“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喜则“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这些对比描写正好反衬出了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凸显了文章的主旨。从句式上看,本文多用骈句、排比句,对仗工整,节律明快;间或穿插散句,又使文章摇曳多姿。1.乃重修岳阳楼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___________________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_______________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_______________谗:_______________5.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偕:_______________6.微斯人,吾谁与归归:______________于是,就同“嘱”,嘱托景象离开说别人坏话一起归依课堂检测一、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1.文段中与“进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作者假借古仁人立言,表达了“
,
”的远大政治抱负。
3.文中“古仁人之心”指(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济南2025年山东济南市历下区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初级综合类岗位3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
-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机车车辆运用与维修》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信号与系统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应用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琼台师范学院《普通化学(Ⅰ)(上)》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民族大学《公差与测量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多媒体课件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学术文化与科研能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达州市总工会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笔试真题
- 2025至2030年中国肌酸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1.2 读懂彼此的心 第二课时 课件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
- 2025年度电视产品进出口贸易合同4篇
- 2025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3篇)
- 外科护理5分钟小讲课
- 2025年中国融通农发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市宁河区事业单位招聘12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数学三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山东菏泽投资发展集团限公司招聘61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幕墙工程项目管理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