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通感)、比拟、夸张、排比、对比、反问、设问、反复、叠词、双关、借代、对偶、互文、顶针等。2、答题步骤:①指出修辞手法。②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手法(内容、效果)。③诗人情感。形象类1比喻诗词中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耐人寻味。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把抽象的愁绪比作具体可感的江水,生动形象地写出愁绪如滔滔春水,透露愁情之绵长深重。4.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尘网”比喻庸俗污浊的官场,以“羁鸟”、“池鱼”自比,“旧林”、“故渊”比喻清新的农村、和谐的自然。多个比喻连用,形象地强化了厌倦官场生活,向往归耕田园的隐居之意。5.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练一练:指出下列句子的本体与喻体。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3、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写出水面的静态美。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烟草”连天,说明“闲愁”之多,“风絮”满城飞舞,表示“闲愁”的纷烦杂乱,“梅雨”连绵,说明闲愁的连绵不绝、永无尽期。这三个比喻,立意新奇,形象生动,令人觉得愁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遮天漫地,茫茫无边,拂不去,躲不了。诗人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烟草,风絮,梅雨”,不仅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同时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2比拟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物当作人来写,使事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情感特点,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能引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使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1.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作者把海棠写成了一个睡美人,突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3.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将菊、兰、明月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排遣的离愁。4.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先偷眼”写白鹤爱梅之甚,还没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几眼梅花;“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没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致。练一练:指出表明拟人修辞的字是什么?有何效果?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白《月下独酌》)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发生:促使植物生长。潜:悄悄地。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4、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这是作者题写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是作者的朋友。排闼:推门闯入.闼:宫中小门。“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一水护田”加以“绕”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强调类1.排比内容集中、语言凝练、节奏鲜明、富有气势。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汉乐府《江南》)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描绘了家人看到归家的木兰欣喜若狂、激动不已的画面。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通过比较,表达了自己对莲的喜爱。4、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一粒铜豌豆。(关汉卿《南吕一枝花》加强语气,强调指出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耿直的秉性。2.夸张突出事物的某一特征,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极言愁思之深。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极言天高。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极言时间之快、人生之短,表达浓厚的伤感。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5、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6、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血流成河的惨烈场面,突出了死亡之惨重,战争之残酷,并把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表达了作者悲愤的情绪。(借汉武帝指唐玄宗)练一练1.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2.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王维《终南山》)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之高远。3.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连下榻:连接、触碰到床铺。接行杯:举杯的时候就碰到。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极言南朝寺庙之多。南朝由于佛法兴盛,帝王提倡佛教而造寺塔者颇多,其后妃、公主兴造寺塔之风尤盛,故南朝寺院林立,且以木材构筑者居多,绝大部分佛寺皆在建康(今南京)。3.对比鲜明地突出诗人的思想情感,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对比与衬托的区别:是否有主次。对比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表现手法;而衬托只是一种表现手法,不是修辞方法。借古讽今题材的诗歌经常用对比手法,在古今对比中突出历史的沧桑和王朝兴替的感慨。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豪门奢侈浪费与贫民窘困进行鲜明地对比,突出了贫富对立的严酷社会现实。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的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3、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蚕妇》)“蚕妇”是一个以养蚕为生,身居僻乡,不曾见过世面的劳动妇女。昨日,她到城里去了一次,可以想见,“入城”途中她该有多么激动、兴奋,但归来后却泪水涟涟,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差呢?后面两句道出了原委:原来她在城里看到了那些浑身穿绫罗着绸缎的富人们,他们竟没有一个是辛辛苦苦的养蚕人!她内心受到了强烈刺激,难怪会扑簌簌落下了眼泪。练一练:指出对比的双方分别是什么?有何作用?1.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白梅生长在有冰有雪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作对比,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2.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聂夷中《伤田家》)“绮罗筵”和“逃亡屋”构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两极分化的尖锐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增强了诗歌的批判性。

3.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也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曹邺《官仓鼠》)官仓里的老鼠被养得又肥又大,而前方守卫边疆的战士和后方终年辛劳的老百姓却依然在挨饿。诗人以强烈的对比一下子把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矛盾展现在读者面前,将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4.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一二句描写贫者生活。陶者烧窑制造砖瓦,几乎烧尽了门前的陶土,可他们却只能住在土阶茅茨式的简陋小屋里,屋上并无片瓦。“陶尽土”道出了陶者付出的艰辛劳动,“无片瓦”写他们的艰辛付出并没有得到回报。三四句描写富者的生活,那些十指不沾泥的富家贵族,并不参加任何劳动,更不用说制瓦这样的苦活了,但住的却是高楼大厦,游玩的却是翠馆红亭,屋瓦象鱼鳞一样排列的整整齐齐。全诗有三组对比。从全诗来看是贫者与富者的对比;从局部看一是贫者付出的劳动与毫无回报的对比,二是富者没有付出劳动和生活优裕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道出了劳动人民劳而无获的辛酸,辛辣地讽刺了不劳而获的剥削者。

4.反复内容上突出语意,强调情感;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富有韵律美。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秦风·蒹葭》)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离筵上瞻望前程,直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3、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字间隔反复,使词的音调明朗,突出渲染了春趣。春杖:耕夫持犁杖而立。丐:乞求。春工:春风吹暖大地,使生物复苏,因此人们将春天比喻为农作物催生助长的农工。肉红:桃花鲜红如血肉。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如果天下安定,统治阶级定要大兴建设,劳民伤财,百姓不好过,如果国家灭亡,灾难四起。战祸不断,百姓也会受苦,诗人表达出了忧民忧国的伟大情怀。5、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练一练1.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欲说还休”重复出现,用迭句的形式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竟至不能对人诉说。怎么办呢?只好“顾左右而言它”,“却道天凉好个秋”句,意思就是说作者无可奈何,只得回避不谈,说些言不由衷的话聊以应景!2.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描写了词人与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原配唐婉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虽是写景,同时也隐含出人事。桃花凋谢,园林冷落,这只是物事的变化,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象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不是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么?词人自己的心境,不也象“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么?一连三个“错”字,感情极为沉痛。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红楼梦》语)留给了读者来噙,来品味。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强调了不事权贵的心意,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流露出对权贵的蔑视。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兄弟不应自相残杀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寸草:小草。心:指小草抽出的嫩心。三春晖:喻指母爱。三春,春季的三个月称三春。晖,太阳光。谁说小草的嫩心可以报答三春阳光的温暖?比喻子女难以报答母亲的情爱于万一。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老当益壮,报效国家;壮志难酬,愿望落空。5、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的必然。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将生死置之度外,献身边塞的豪放豁达。含蓄类1.对偶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鲜明,语言简练;内容上表意集中。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形容了诗人当时不得志的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令人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啊,百花总是要凋零;那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画檐。美丽的事物总是无法挽留,即使再现也与先前决非一样,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感叹时光的流逝,无可奈何人却在这中间衰老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的再现,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三十多岁的人了,功名还未立,但是我不在乎,功名好比尘土一样,都是不足所求的。我渴望的是八千里路的征战,我要不停地战斗,只要这征途上的白云和明月作伴侣。运用名词连缀,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字里行间饱含着复杂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己屡遭排挤、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有对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不思北伐的愤懑,更有对中原失陷人民深深的挚爱,寥寥数语,一个胸怀磊落,不患得失,不计名利的高大想象便凸现在读者面前。2.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把看法说出。开篇设问,引起注意;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阿鲁威《蟾宫曲》)酾酒:斟酒。槊:兵器,马上用的长矛。(“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曹操临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诵诗歌,本来是一代的英雄豪杰,然而如今在哪里呢?)作品起笔劈头一问,大有俯仰今昔、睥睨千古之气概。以问句领首,往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并为全文的铺开拓出地步。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孙权十九岁便做了吴国的统帅,充分显示出英勇和才能。一个青年人能够率领万夫,当然是不平凡的了,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年代,孙权放眼全国,胸怀大志,用武力平定江东一带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东南地区,形成与蜀、魏鼎足而立的争雄局面,天下英雄若曹操、刘备者,也无奈他何。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4、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写出了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孤零之感。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鉴”就是“镜”,“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情态毕见。“渠”,不是“一渠水”的“渠”,而是“它”的意思,这里是指方塘。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方塘”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于是诗人放开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只有思想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其绝命词,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亡国之痛、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绪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最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一个“愁”字。3.借代借用相关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形象鲜明,使语言简洁含蓄。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用“绿”和“红”两种颜色代替叶和花,“绿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分充足而茂盛肥大,“红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零稀少,“红瘦”表明春光渐渐消逝,“绿肥”象征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到来,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3、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代音乐。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5、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绝句》)小李杜:指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希望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演习守旧。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优秀的诗文作品叫做“风骚”。练一练:指出下面指代体现在哪里?1、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2、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4、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泛指马和马具,这里指骑马的人,喜欢玩乐的富贵子弟。4.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增强语言容量,表意含蓄、巧妙。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丝”和思念的“思”谐音,表达别后相思之情。“蜡烛燃泪”比喻“思念之痛的煎熬”。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无晴”与“有晴”,表面上是说天气,而实际上却是指“郎”的歌声是“无情”还是“有情”,表现出那位初恋少女的迷惘,忐忑不安。3、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杨柳"表面上指的是杨花、柳絮,实际上指的是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李淑一: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师,杨开慧的好友。杨开慧,毛泽东的第一任妻子,1930年被捕后,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年仅29岁。与毛泽东育有三子:毛岸英,毛安龙和毛岸英。毛岸龙的去向一直是个谜:一说在上海走失,死亡的可能性不大,或许现在还在世;二说因为因细菌性痢疾死于上海广慈医院。毛岸青在一户人家寄养时,因为生炉子不着,被女主人用铁钎打伤后脑,身体一直不好。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毛岸青1997年病逝在北京。柳直荀,李淑一的丈夫,1933年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5.互文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