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宋词流韵5苏轼词两首语文2023高考总复习内容索引文本精读透解词句整合赏析教考衔接素材挖掘提升素养迁移阅读模拟演练文本精读透解词句解释加点词的含义或用法,理解“美点赏析”要点,领会艺术手法。念奴娇·赤壁怀古冲洗,冲刷。
佩有青丝带的头巾。
同“樽”,酒杯。
美点赏析词人想到古代“风流人物”的功业,引起了无限的向往,同时就引起了自己年将半百,“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的感慨。起头两句,是词人登高眺远、面对长江的感受。“人道是”三字,以表示认为这里是“三国周郎赤壁”者,不过是传闻而已。“赤壁”而冠以“三国周郎”,为的是突出其历史意义,并为下面写周瑜先伏一笔。第五句以下,正面描摹赤壁风景。眼前所见,美不胜收,难以尽述。故总赞之曰“江山如画”。“遥想”以下五句,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刻画了周瑜。这里,不但写出了周瑜辉煌的战功,而且写出了他潇洒的风度、沉着的性格。在词人笔下,这一英雄形象是很饱满的。以上写的是作战之地、作战之人,是“怀古”的正文,“故国”以下,才转入自抒怀抱。这首词在内容上,表现了词人用世与避世或入世与出世思想之间的矛盾。定
风
波
吟咏长啸。
微寒的样子。
风吹雨落的声音。
美点赏析词开头的第一句用“穿林打叶声”来描写风雨声,很形象,给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风雨来临时,虽无雨具,但苏轼不但没有一点惊慌狼狈之态,反而显示出从容不迫、悠然自在的神态。苏轼在风雨之中独自漫步吟诗长啸,这种表现是何等与众不同!上片结束时,作者用“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画龙点睛地表现出了作者的胸怀、抱负,体现了全词的中心思想。下片中,自然界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吹酒醒”三字中,可以看出,苏轼是在带有醉意的情况下出游的。“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是说经略带寒意的春风一吹之后,酒醒了,这时身上微微地感到有些寒冷。接下来的“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写出了自然界天气变化之快。社会上政局犹如自然界的气候一样,变幻莫测。天气的放晴,引起了作者“回首向来萧瑟处”的兴趣,看看原来下雨的地方,现在又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呢。全词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作结束,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总之,这首《定风波》通过一件平常小事——途中遇雨,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在种种打击和挫折面前不退缩、不丧气,坦然处之的旷达心境。整合赏析教考衔接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灰飞烟灭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羽扇纶巾
横槊赋诗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往往取酒还独倾
一尊还酹江月
鸟类羽毛
儒者
草鞋
三、作家概览
诗人生平1.应举与入仕时期〔仁宗嘉祐元年(1056)至神宗熙宁二年,即王安石全面变法以前〕:这一时期,苏轼主要经历了应举、入仕等几个阶段。这期间苏轼针对财乏、兵弱、官冗等政治弊端写了大量策论,要求改革。2.自请离朝,出任地方时期(神宗熙宁二年至元丰八年,即熙丰变法时期):这一时期,苏轼主要经历了出离京城、历任四州(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地方官、乌台受审、贬谪黄州等事件。在黄州期间他带着家人在城东开荒,自食其力,自号“东坡”。3.重回朝廷及连放外任时期(神宗元丰八年至哲宗元祐八年):元丰八年神宗驾崩,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大力起用司马光等反王安石变法的旧党人物,苏轼被召回朝,连连升迁。但苏轼认为王安石新法不可一概废除,于是又被旧党视为异己。元祐四年,苏轼出知杭州。4.远谪惠、儋时期(哲宗绍圣元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即哲宗亲政时期):这期间,哲宗重新起用新党,把屡受旧党排斥的苏轼作为旧党处置,致使苏轼经历了一贬再贬的打击,一直被流放到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作品特点1.苏诗特点(1)苏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①有不少关怀民生、表达爱国激情的诗作。②他在诗中记录山川景物、村野风光、农家风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更以诗抒写愤懑,排遣忧愁,表现自己机智风趣、洒脱自在的个性和恬淡闲逸、不为物扰的心境,显示了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2)苏诗中有不少以理趣见长的作品,诗人在写景、咏物、记事之中,有意识地阐发某种生活哲理,表达对人生的思索。苏诗中所谈的“理”,不是玄思或吊诡,而是生活中随触而发的感想,给人新的启迪。(3)苏诗常采用寓言、隐喻手法,还善于运用赋的手法形成一种图画美。例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比喻的新鲜与丰富也是苏诗的一大特色。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4)苏诗任情挥洒,风格多姿多样。他欣赏陶诗的“恬淡”,其主要的风格特色即是宋人所概括的“东坡豪”。作品特点2.苏词特点(1)题材广泛。在众多作品中,他不但用词写前人惯写的题材,而且用词写政治情怀、报国壮志、民生疾苦、农村生活、朋辈情谊、贬居生涯……这些都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2)苏词的风格刚柔兼具,多姿多彩。他的词同他的诗文一样,以意为主,任情流泻,故其风格也随着内容特点、情感基调的变化而变化。他的词具有诗的沉郁,诗的豪放,诗的淳朴。苏轼革新词风,并非单纯反对婉约,而是要改变婉约风格独主词坛的局面,使词的风格由一元化朝多元化发展,形成婉约、豪放、清丽、旷远等风格。四、链接高考(2017·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BD
解析:
结合诗歌题目《送子由使契丹》和苏轼兄弟的生平可知,苏轼兄弟与李揆非常相似,声名卓著,举世皆知,苏氏一门,尤其是苏轼在契丹声名尤著,故化用此典。故可推知,苏轼用此典暗含对远行弟弟的担心,希望他能小心谨慎,平安归来。可知A、C、E三项正确。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与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有误。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
分析诗人的性格,除知人论世外,须从理解诗句传达的情感入手。首联诗人明显是化用王勃的名句抒情,所以了解王勃的名句,理解其传达的情感是关键。王勃原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苏轼化用这两句,显然也有此意。根据以上分析,概括诗人性格,并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素材挖掘提升素养一、人物颁奖词一代文豪——苏轼“蛰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旷达的自己。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高唱“大江东去”,深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一代文豪——苏大学士。二、观点聚焦课文素材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胸去面对身边的人、事和物;让人知道用不屈服、不气馁的精神去挑战我们人生中的风雨。【角度点拨】可用于“乐观与悲观”“心态与人生”“微笑着生活”“从容”“心态”“穷与达”“得与失”“坚持与放弃”“性格决定命运”等写作话题中。三、素材拓展苏轼经典诗词名句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3.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4.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5.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6.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8.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9.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10.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1.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12.一蓑烟雨任平生。13.此心安处是吾乡。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5.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16.人间有味是清欢。17.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18.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迁移阅读模拟演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除夜野宿常州城外①(其二)苏
轼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②。注:①宋神宗熙宁六年,苏轼奉命前往常州、润州。当年除夕之夜宿于常州城外运河边,于是作诗二首。②饮屠苏:古俗,正月初一,一家人先幼后长依次饮屠苏酒。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直抒胸臆,写自己外放已三年,感叹自己恐将终生谪居在外,奔走于宦途中。B.第三句勾勒出年老的心境:人老了,易伤感于年华流逝,所以不想去看新的年历。C.辟邪的桃符一年一换,诗人准备学写旧桃符,表明他有抛却不如意的仕途的打算。D.颈联中将过去的青春美好和当前的容颜衰老相对比,流露出诗人历经沧桑的痛苦。D
解析:
“将过去的青春美好和当前的容颜衰老相对比”理解有误,诗中“青春”指春季,颈联的意思是“自然景物已表露出春天的意味,我这病客的胡须偏被霜雪找寻”。2.这首诗的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①尾联体现了诗人豪放旷达的情怀。②尽管此时被外放,政治上陷于困顿的境地,整日奔波,内心愁苦,但诗人此时却一扫胸中郁闷之情,表示要用“穷”和“愁”赢取长久的健康,每年正月初一时做最后一个饮屠苏酒的人又有什么不好呢?(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①学官苏
轼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②。注:①上党:今山西长治,北宋时与辽国接近,地属边鄙。②鲁连书:《史记·鲁仲连列传》载,齐将田单攻聊城,岁余不下,齐国儒生鲁仲连为箭书射入城中劝降,守城燕将见书哭泣三日后自杀。田单遂复聊城,归而欲封爵鲁仲连,鲁不受而归隐。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外东风雪洒裾”写送别的时间和景象,春天已至,却逢下雪,东风吹舞雪花,雪花飞似杨花,隐含惜别之意,格调悲凄,感情沉重。B.“山头回首望三吴”由眼前写到别后,想象梅庭老别去途中回首遥望三吴故园,依依不舍。C.“不应弹铗为无鱼”援用孟尝君门客冯谖的典故,劝告梅庭老安于职位,不必在意上党地方艰苦,不因个人得失而牢骚不平。D.“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两句赞誉上党地势雄峻,称许梅庭老犹如古代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儒,激励梅庭老勿以学官而自卑,笔力豪迈,为友人壮行色。A解析:
“格调悲凄,感情沉重”理解有误。诗人冒雪送别友人,不惧风雪,颇具豪爽气概。
4.本词最后一句“时平不用鲁连书”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临夏市重点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一中物理高一上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四平市2025届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淮南市重点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第二高级中学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第三高级中学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初中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第六中学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新疆阿克苏市沙雅县第二中学物理高三上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梅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专题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新版(北京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带音标
- 2023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第二版)对比版
- 2024年深圳市中考英语试题及解析版
- 2024年中央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考试真题库(含答案)
- 特朗普培训课件
- (高清版)JTG 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吉林大学
- 《中外舞蹈史》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我家漂亮的尺子》课件-定稿
- 《萝卜生长过程》课件
- 有限空间辨识与作业安全管理台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