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新课标I卷)_第1页
2015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新课标I卷)_第2页
2015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新课标I卷)_第3页
2015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新课标I卷)_第4页
2015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新课标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

理科综合能力侧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笛送的是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甘酸组成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答案】D

【解析】

A,DNA与中所含元素的种类都是CHONP.3:一个tRNA分子有三个相邻的碱基,对应一个反密码子.

C,工噬菌体是DNA病毒,核酸只有DNA,由脱氧核糖核昔酸组成.D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

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第课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答案】C

【解析】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细胞则比较迟钝。

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I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卡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答案】A

【解析】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同时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

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所占比重不同,注射的20mL的生理盐水到体内的在细胞

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分配不同。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小于细胞外液

Na卡的增加。

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答案】D

【解析】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相比,卓本阶段丰富度低,空间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

差,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条件。

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种蛋白(PrP,该蛋白无致病性。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Bc

(肮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Bc可以诱导更多Prpc的转变为PrpB:实现肮粒的增一一可以引

起疯牛病.据此判一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肮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肮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Prpc转变为PrpB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答案】C

t解析】

阮粒为蛋白质,其结构与基因差别较大,不能整合到基因组中;肺炎双球菌的噌殖方式为二分裂;?r?:的空

间结构改变后成为?「尹:,产生了致病性,原因是空间结构改变导致功能改变;PrPc转变为PrPBc的过程为

蛋白质到蛋白质的过程,属于蛋白质结构的改变.

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

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答案】B

【解析】A,短指常染色体遗传,发病率男性女性相等。B,红绿色盲伴X隐性遗传,女性患

者的父亲儿子患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白

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般隔代遗传。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

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给四种物质的氧化性的强弱可判断,该强水为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可溶解大部分金属,答案选B。

考点:考查物质氧化性的判断

8.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D2O和18gH2。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B.2L0.5moi/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两种数为2%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O.l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密闭容器中2moiN。与lmolCh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和H的质量数不同,则13g。:。和1$£比0的物质的量不同,所以含有的质子数不同,错

误;3、亚硫酸为弱酸,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所以溶液中氢离子数目小于错误;C、过氧化钠

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则氧气的来源于-1价的0元素,所以生成Aim。:氧气时转移电子口.2:口,正确;

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但常温下,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存在平衡,所以产物的分子

数小于2NA,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可微粒数的关系判断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

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

N

量之比为(

A.1:1B.2:3C.3:2D.2: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GH::、“根据元素守恒,则C元素来自甲醛,N元素来自氨,所以分子中

的C与'原子的个数比即为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4=3:2,答案选C.

考点:考查元素守恒法的应用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有气体生成,溶液呈稀硝酸将Fe氧化为

A.

后滴加KSCN溶液血红色Fe3+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

B.将铜粉加1.0mol-L^62(504)3溶液中金属铁比铜活泼

体出现

用用烟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熔化后的液态铝滴

C.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落下来

将O.lmo「「MgSCU溶液滴入NaOH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Cu(0H)2的溶度积比

D.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

后变为浅蓝色沉淀Mg(0H)2的小

O.lmoM/iQjSCXi溶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稀硝酸与过量的Fe分反应,则生成硝酸亚铁和NO气体、水,无铁离子生成,

所以加入KSCN溶液后,不变红色,现象错误;B、Cu与硫酸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

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无黑色固体出现,现象错误;C、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铝的

熔点较高,所以内部熔化的铝不会滴落,错误;D、硫酸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缎

氧化镁沉淀,再加入硫酸铜,则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沉淀的转化符合由溶解度小的

向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转化,所以氢氧化铜的溶度积比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小,正确,答案

选Do

考点:考查对反应现象、结论的判断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

【答案】A

t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C元素的化台价的变化二氧化碳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价T价,所以生成二氧化碳

的反应为氧化反应,所以在负极生成,错误;3、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反应速率

比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微生物促进了反应的发生,正确;C、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确;

。、电池的总反应实质是葡萄糖的氧化反应,正确,答案选R.

考点:考查对原电池反应的判断

12.W、X、Y、Z均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

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沸点:W>X

B.阴离子的还原性:A>Z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D.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W的L层无电子,则W是H元素;X的L层有5个电子,则X是N元素,Y与Z

的L层都是8个电子,则二者都是第三周期元素。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可知Y

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Z的原子序数大于Y,所以Y是P,Z是CI元素。A、氢

气与氮气都是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沸点高,沸点X>W,错误;B、H元素的非

金属性比CI弱,所以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W>Z,正确;C、未指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

物,不能判断酸性的强弱,错误;D、N与P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如磷

酸镂,错误,答案选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判断

13.浓度均为0.10mol/L、体积均为Vo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

1g工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8i1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1g工

D.当%=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M+)/c(R)增大

【答案】D

t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图像可知,O.lmo:\IOH溶液的pH=13,说明MOH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而ROH

溶液的pH<13,说明ROH为弱电解质,所以KOH的减性强于ROH的碱性,正确;3、ROH为弱碱,

溶液越稀越易电离,所以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正确;C、两溶液无限稀释下去,则都相

1g工

当于纯水,所以它们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正确;。、当%=2时,MOH溶液的pH=U,ROH

溶液的pH=10,MOH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而R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升高温度,

电离正向移动,则c(R。浓度增大,而升高温度,对c(M)无影响,所以比值减小,错误,

答案选D。

考点:省查电解质强弱的判断,溶液稀释的判断

14.两相邻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

垂直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较强磁场区域进入到较弱磁场区域后,粒子的

A.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增大B.轨道半径减小,角速度减小

C.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增大D.轨道半径增大,角速度减小

答案D

解析

由于磁场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粒子只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即外8=”?上,轨道半径尺=竺,洛伦兹力

RqB

不作用,从较强到较羽磁场区域后,速度大小不变,但磁感应弼度变小,轨道半径变大,根据角速度。=上

R

可判断角速度变小.选项D正确.

15.如图,直线a、b和c、d是处于匀强电场中的两组平行线,M、N、P、Q是它们的交点,

四点处的电势分别为%/、9N、外、外。一电子有M点分别运动到N点和P点的过程中,

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则

b

卜一工一c

/厂个

'I

<二一d

N■:P:

A.直线a位于某一•等势面内,(pM>(pQ

B.直线c位于某一等势面内,8必>(pN

C.若电子有M点运动到Q点,电场力做正功

D.若电子有P点运动到Q点,电场力做负功

答案B解析:电子带负电荷,从M到N和P做功相等,说明电势差相等,即N和P的电

势相等,匀强电场中等势线为平行的直线,所以NP和MQ分别是两条等势线,从M到N,

电场力对负电荷做负功,说明MQ为高电势,NP为低电势。所以直线c位于某一等势线内,

但是=帆,选项A错B对。若电子从M点运动到Q点,初末位置电势相等,电场力不

做功,选项C错。电子作为负电荷从P到Q即从低电势到高电势,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

减少,选项D错。

16.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

电阻,原线圈•侧接在电压为220V的正弦交流电源匕如图所示。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

端的电压为U,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的比值为k,则

A.U=66,,k=—B.。=22匕左=,

99

C.。=66匕斤='D.。=22匕左=工

33

答案A

解析:

原副线圈电压比等于匝效比,根据副线圈负载电阻的电压可知副线圈电压为〃,原线圈电压为3〃,副

线圈电流/=巴,庾副线圈电流与匝数成反比,所以原线圈电流/】=」-,那么原线圈输入电压

R3R

220v=3it+^xR,整理可得〃=66-原副线圈电阻消耗的功率根据p=1%,电阻相等,电流为1:3,

可得功率比为1:9.k=L对照选项A对.

9

17.如图,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

质量为m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

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点运动

到N点的过程中客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W=-mgR,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点

B.%>;mgR,质点不能到达Q点

C.W=gmgR,质点到达Q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W<gmgR,质点到达Q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答案C

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点动能与=mSR,经过'点时,半径方向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可得4阳-,的=也上,

所以'点动能为=浮工,从?点到'点根据动能定理可得,,喧&+”=生变-,”g&,即摩擦力做

功汗=-2.质点运动过程,半径方向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即月.-,,运sin6=,3=切=,根据左右对称,

2R

在同一高度,由于摩燎力做功导致右半幅的速度小,轨道弹力变小,滑动摩擦力/=变小,所以摩瘵

力做功变小,那么从、到Q,根据动能定理,Q点动能石修=等2-,,运出-由于噂,所以

Q点速度仍然没有减小到Q,仍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对照选项C对.

18、•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乙和£丁中间

球网高度为〃。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

乒乓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6。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乒乓球的发

射速率为v在某范围内,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则v的

答案:D

解析:

发射机无论向哪个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都是平抛运动,竖直高度决定了运动的时间r==栏,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水平位移最小即沿中线方向水平发射恰好过球网,此时从发球点到球网,下降高

度为防-力=油,水平位移大小为4,可得运动时间t==后对应的最小初速度丫=g后•

水平位移最大即斜向对方台面的两个角发射,根据几何关系此时的位移大小为:屈隹,所以平抛的初

19、1824年,法国科学家阿拉果完成了著名的“圆盘实验”。实验中将一铜圆盘水平放置,

在其中心正上方用柔软细线悬挂一枚可以自由旋转的磁针,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当圆盘

在磁针的磁场中绕过圆盘中心的竖直轴旋转时,磁针也随着一起转动起来,但略有滞后。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盘上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B.圆盘内的涡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

C.在圆盘转动的过程中,磁针的磁场穿过整个圆盘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D.圆盘中的自由电子随圆盘一起运动形成电流,此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

・答案:AD

解析:

圆盘:运动过程中,半径方向的金属条在切割磁感线,在圆心和边缘之间产生了感应电动势,选项A对,圆

盘在径向的辐条切割磁感线过程中,内部距离扇心远近不同的点电势不等而形成涡流产生,选项3对.回

盘转动过程中,圆盘位置,圆盘面积和磁场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没有磁通量的变化,选项C错.圆盘本

身呈现电中性,不会产生环形电流,选项。错.

20、如图(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若

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y。、VPA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答案ACD解析:小球滑上斜面的初速度%已知,向上滑行过程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末速度0,那么平均速度即为,所以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5=九八根据牛顿第淀

律,向上滑行过程”=8$m。+〃8(:056,向下滑行乜=gsin6-〃geos。,整理可得

At.

gsin6=Xk,从而可计算出斜面的倾斜角度。以及动摩擦因数,选项AC对。根据斜面

2。

的倾斜角度可计算出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ssin6=为%x±U=v0%土工,选项D对。

22g/14g

仅根据速度时间图像,无法找到物块质量,选项B错。

21、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的近似圆轨道上绕

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面4m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

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3xlO%g,地球质量约为月球

的81倍,地球半径为月球的3.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9.8加/个。则次探测

A.在着陆前瞬间,速度大小约为8.9加/s

B.悬停时受到的反冲作用力约为2X]0R

C.从离开近月圆轨道到着陆这段时间内,机械能守恒

D.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

答案:BD

解析:

星球表面万有引力提供重力即空”=,退,重力加速度g=",地球表面8="=9.8,%5:,则月

RRR

?7x37

球表面g'=£料"=-X空=工W,则探测器重力

』):81R-6-

3./

G=wg'=1300A;gxlx9.8.V皈关2000\,选项3对,探测器自由落体,末速度

6

v=J石常关AX9.8=8.9,选项A错.关闭发动机后,仅在月球引力作用下机械能守恒,而离开近月

轨道后还有制动悬停,所以机械能不守恒,选项C错.近月轨道即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小于近地卫星线速度,选项:)对.

二、非选择题

22.(6分)

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粗制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实验。所用器材

有:玩具小车、压力式托盘秤、凹形桥模拟器(圆弧部分的半径为R=0.20m)。

完成下列填空:

(1)将凹形桥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如图(a)所示,托盘秤的示数为:LOOkg;

(2)将玩具小车静置于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示数为

_____kg;

(3)将小车从凹形桥模拟器某一位置释放,小车经过最低点后滑向另一侧,此过程中托

盘秤的最大示数为m;多次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记录各次的m值如下表所示:

序号12345

m(kg)1.801.751.851.751.90

(4)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出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为N;小车通过最

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m/s。(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2,计算结果保留2

位有效数字)

答案:(2)1.4(4)7.94N;v»lAm/s

解析।

(2)根据秤盘指针可知里程是1值守指针所指示数为书记录的托盘称各次示数并不相同,为减小误

差,取平均值,即m=1.81依.而模拟器的重力为G=,”'g=9SV,所以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的压力

为,v7.94.V,根据径向合力提供向心力即~.94.\--(1二馆-1V»9.8kg=(1.4kg-1kg)—,

R

整理可得、•关5

23.(9分)图⑶为某同学改装和校准毫安表的电路图,其中虚线框内是毫安表的改装电路。

(1)已知毫安表表头的内阻为100Q,满偏电流为1mA;Ri和R2为阻值固定的电阻。若

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3mA;若使用a和c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10mA。

由题给条件和数据,可求出凡=Q,&=Q。

(2)现用一量程为3mA、内阻为150Q的标准电流表。对改装电表的3mA挡进行校准,校

准时需选取的刻度为0.5、1.0、1.5、2.0、2.5、3.0mA»电池的电动势为1.5V,内阻忽略不

计;定值电阻Ro有两种规格,阻值分别为300Q和1000Q;滑动变阻器R有两种规格,最

大阻值分别为750Q和3000。。则Ro应选用阻值为0的电阻,R应选用最大阻

值为O的滑动变阻器。

⑶若电阻Ri和R?中有一个因损坏而阻值变为无穷大,利用图(b))的电路可以判断出损坏

的电阻。图(b)中的必为保护电阻,虚线框内未画出的电路即为图(a)虚线框内的电路。则

图中的d点应和接线柱(填"b"或"c")相连。判断依据是:。

答案:(1)4=15。4=35。(2)500Q3000Q(3)c若电流表无示数,

则说明此断路,若电流表有示数,则说明4断路。

解析:

(1)定值电阻和毫安表都是并联关系,电压相等,电流和电限成反比,若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壁程

为3mA,则通过鸟的电流为2,小1,电流比为所以电阻比为11,可得舄+2=1&=50C.若使

用a和。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10mA,通过&的电流为9"1,电流比为1:9,可得电阻比为9:1,即

&=§(/+&),整理可得&=35。,^=150.

(2)根据电流表校准的刻度,可知电路中总阻值最大为L5V=3000Q,最小阻值为

0.0005Z

15v=500Q0若定值电阻选择为1000C,则无法校准3.0mA;所以定值电阻选择

0.0034

500。由于最大阻值要达到3000。,所以滑动变阻器要选择3000。。

(3)因为只有一个损坏,所以验证&是否损坏即司。所以d点应和接线柱"c"相连,若

电流表无示数,则说明与短路,若电流表有示数,则说明4断路。

24.(12分)如图,一长为10cm的金属棒ab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水平地悬挂在匀

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T,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弹簧上端固定,下端与

金属棒绝缘,金属棒通过开关与一电动势为12V的电池相连,电路总电阻为2Q。已知开

关断开时两弹簧的伸长量均为0.5cm;闭合开关,系统重新平衡后,两弹簧的伸长量与开

关断开时相比均改变了0.3cm,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加//。判断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所受

安培力的方向,并求出金属棒的质量。

答案:w=0.01Ag

解析:

金属棒通电后,闭合回路电流/=2=9=64

R2Q

导体棒受到安培力F=B1L=O.O62V

根据安培定则可判断金属棒受到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下

开关闭合前2x左x().5x\G~~m=mg

开关闭合后2xkx(0.5+0.3)xl02优=/wg+Z7

m=0.01kg

25.(20分)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

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如图(a)所示。,=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

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

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的

V-/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根/S2。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M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必;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答案:(1)从=0.1=0.4(2)6m(3)6.5m

解析:(1)根据图像叮以判定碰撞前木块与木板共同速度为v=4m/s

碰撞后木板速度水平向左,大小也是v=4a/s

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而向右做匀减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2g=4加/s-/s

1s

解得人=0.4

木板与墙壁碰撞前,匀减速运动时间f=ls,位移x=4.5机,末速度v=4m/s

其逆运动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可得x=vt+-at2

2

带入可得/=加/S2

木块和木板整体受力分析,滑动摩擦力提供合外力,即Mg=。

可得4=0.1

(2)碰撞后,木板向左匀减速,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有4(M+m)g+M2"7g=M7]

4

可得4=—m/s2

13

对滑块,则有加速度4=4机//

滑块速度先减小到0,此时碰后时间为a=15

此时,木板向左的位移为$=叫-g。/;末速度V,=^m/s

滑块向右位移工2------------------------/,=2"?

此后,木块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仍为%=4加/$2

4

木块继续减速,加速度仍为q=§用/$2

假设又经历才2二者速度相等,则有4%=匕一。/2

解得芍=0.55

1,7....

此过程,木板位移*3=卬2_]。/2=1加末速度匕=匕_q&=2a/s

滑块位移5=5卬;=_加

此后木块和木板一起匀减速。

二者的相对位移最大为Ax=%+%3+%2=6m

滑块始终没有离开木板,所以木板最小的长度为6m

(3)最后阶段滑块和木板一起匀减速直到停止,整体加速度“=Mg=\mls-

2

位移x=—=2m

52a

所以木板右端离墙壁最远的距离为演+X3+X5=6.5/77

26.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I=5.4X10-2,K2=5.4X10\草酸的钠盐和

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4・2%0)无色,熔点为101℃,易溶

热脱水、升华,170C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

观察到的现象是,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装置B

的主要作用是。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

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装置H反应管

中盛有的物质是»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3)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②草酸为二元酸。

【答案】⑴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02;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避免草酸进入

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的检验。

(2)①F、D、G、H、D、I:CuO(氧化铜);

②H中的粉末有黑色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⑶①向盛有少量NaHC0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卓酸溶液,有气泡产生。

②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两倍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以草酸为题材来考查学生的实嗑基本知识,难度中偏易.首先通读这道题,合理猜测

H:C:0qH9的分解产物为CO:、CO、H:0三种,然后用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化合价升降)来

验证.知道了反应产物,后续试嗡就可以顺利展开了.

⑴问考常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产生,考虑到还有CO,我觉得有必要强调一

下“气泡”;中间的装置(一般叫冷阱)主要是冷凝分解产物中的水,如果有同学觉得水不

值•提的话,可以看看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水是产物之,必

须有装置证明其存在。同时草酸也可能升华,所以该装置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除去草酸蒸气,

避免其进入装置C中。

⑵问考查物质性质和实验原理的综合应用能力。山装置A、B出来的气体含有C5、CO,

容易想到用灼热氧化铜来氧化CO,进而检验其产物CO?,但要注意到原产物中有CO2,故要

设计除去CO?和验证CO?除尽的环节。最终确认连接顺序F(除CO?)、D(验证CO2被除尽)、

G(干燥)、H(氧化CO)、D(通过验证CO2来证明CO的存在)、I(尾气处理);H中要装

CuO(氧化铜);

⑶问考查实验设计能力,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这个命题很常规。设计•

个常量浓度的溶液混合,产生气泡即可。浓度不•定强调,碳酸盐也可以是Na2CO3,

但最好不用CaCO3(题目开始部分又暗示CaC2。4难溶)。

证明“草酸是二元酸”这个难一点,考虑到题中给出了Ka值,所以我设计了一个

NaHCzC)4溶液呈酸性的实验,大家也可以直接取NaHCzO,溶液测其pH,呈酸性则说明

草酸是二元酸(想想一元弱酸的钠盐)。取溶液等体积混合可能有点玩花样了。标准答

案用中和滴定当然是高大上,堂堂正正。

考点:CO、C5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化学实验知识的简单应用。

27.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2B20s-H2。和Fe35,还

有少量Fe2O3>FeO、Ca。、4。3和SQ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MgzBzOs,%。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提高浸出速率,除

适当增加硫酸浓度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条)。

(2)利用的磁性,可将其从“浸渣"中分离。"浸渣"中还剩余的物质是

(化学式)。

(3)“净化除杂"需先加出。2溶液,作用是“然后在调节溶液的pH约为5,目

的是。

(4)"粗硼酸”中的主要杂质是(填名称)。

(5)以硼酸为原料可制得硼氢化钠(NaBH。,它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还原剂,其电子

式为。

(6)单质硼可用于生成具有优良抗冲击性能硼钢。以硼酸和金属镁为原料可制备单质

硼,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备过程。

【答案】⑴减小铁硼矿粉粒径、提高反应温

Mg2B2O5•H2O+2H2SO4=2MgSO4+2H3BO3:

度。

()和

2Fe3O4;Si"CaSO*

⑶将Fe?+氧化为Fe3+;使AF,与Fe,+形成氢氧化物而除去。

⑷(七水)硫酸镁

H

.田等

H

⑸I

△△

()

62H3BO3=B2O3+3HOB2O3+3Mg=3MgO+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以化学工艺为素材考查元素化学知识,选材冷僻,试题难度为中偏难.

解题分析:⑴间写化学方程式,是仿照碱式碳酸盐和酸的反应,但是要先分析Mg2B;O5H:O中

3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联系到流程图最终产物可推知3元素变为H:BO:(H:BO:为弱酸,易溶于水),

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用升温等措施,噌大固体颗粒的接触面积也是中学常规.

⑵体系中有磁性只有F生d,故填写剩下的不溶物除了S:0:还有CaSO“

(3)先将溶液中的云:第化为调节溶液的pH可以除去溶液中的£加为二

(4)题中讲到含硫酸镁的母液,应该溶液想到硫酸镁也会结晶析出,只是晶体含有七个结晶水

不容易想到(七水硫酸锌,七水硫酸亚铁联想),讲硫酸镁晶体应该也可以.

⑸硼氢化钠的电子式很不常规,我只能手写给大家看,中间可以全写成小点.

(6)我是这样想,这个反应的温度应该比较高,所以LB03会分解,然后就是置

换反应。其他按化合价配平就好。

考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学工艺常识;物质结构。

28.(15分)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MnCh和hSCU,即可

得到1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o

(2)上述浓缩液中含有「、C「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s溶液,

当AgCI开始沉淀时,溶液中,(厂)为:,已知小(AgCI)=1.8xlO10,

c(CT)

G(Agl)=8.5X1047。

1

(3)已知反应2Hl(g)=力间+k(g)的△H=+llk>mo「,lmolH2(g)>lmoll2(g)分子

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151kJ的能量,则ImolHI(g)分子中化学键

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kJo

(4)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2Hl(g)、、出(g)+l2(g)

在716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t/min020406080120

x(HI)10.910.850.8150.7950.784

x(HI)00.600.730.7730.7800.784

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计算式为:o

②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xk正,/(川),逆反应速率为v逆=卜逆”他)为卜),

其中k“:、k逆为速率常数,则k逆为(以K和A止:表示)。若k,1;=0.0027min\

在t=40min时,v,1-min_1

③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E~X(HI)和v辿~x(H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当升高到

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填字母)

【答案】(DMnSO4;

(2)4.7x10=;

⑶299

⑷①K=0.1082/17842;

②k4/K;1.95X10-3

③A点、E点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平衡原理及平衡常数的计算,属于各类平衡知识的综合运用,试题难度为较

难.

解题分析:⑴间中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来判断还原产物是中学常规考法,迁移实嗡室制氯气

的原理可得MnSO,.

⑵体系中既有氯化银又有碘化银时,存在沉淀转化平衡:AgC:::,

K=c,

eg

K印(⑷)

KspQgCV)

x:

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心g+J,有:K=<,将K:?(AgCl)=l.S10--,K:?(Asi)

=8.110•「代入得:=4.7x10」.

(3)键能•般取正值来运算,A”=E(反应物键能总和)一E(生成物键能总和):

设I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xkJ,代入计算:+ll=2x-(436+151)

x=299

⑷①问中的反应是比较特殊的,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不同的起始态很容易

达到等效的平衡状态。大家注意表格中的两列数据是正向和逆向的两组数据。

716K时,取第一行数据计算:2HI(g)<---H2(g)+h(g)

n(始)(取Imol)100

△n(0.216)(0.108)(0.108)

n(平)0.784(0.108)(0.108)

◎7蚓2

体积不影响K=。本小题易错点:计算式会被误以为是表达式。

②问的要点是:平衡状态下,v产v逆,故有:k“「/(HI)=k迪•乂他)•X化)

变形:k,i/k;«={X(H2)

故有:k逆=kii/K

③问看似很难,其实注意到升温的两个效应(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使平衡移动)

即可突破:先看图像右半区的正反应,速率加快,坐标点会上移;平衡(题中己知正反

应吸热)向右移动,坐标点会左移。综前所述,找出A点。同理可找出E点。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平衡知识的综合运用;

29.(9分)

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

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

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

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

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

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o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

(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

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

应不需要,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能够及时利用

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的同化量。

【答案】(1)高于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