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24.4本练习共13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墨作为书写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就以石墨、朱砂填色。汉代纸料发明后,出现了一种以漆烟和松煤制成的丸状墨,这是日后用墨的滥觞。唐代是文化交流最广泛的朝代之一。唐末奚超避乱至歙州,见此地多松且质优,新安江水质极佳,因此留在此地制墨。因墨的主产区为歙州,故得名“歙墨”。其后奚超之子改进捣烟、和胶的方法,制成了“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制墨工艺的改进,让书写更加流利,也加快了文化的传播速度。宋室南渡后,宋墨的制作技艺臻于成熟。宣和三年(1121),歙州改成徽州,“徽墨”之名正式诞生。明代徽墨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先进的桐油烟与漆油的制墨方法被广泛应用。徽墨普遍加入麝香、冰片、熊胆等十几种贵重原料,使墨的质地达到新的水平。竞争使徽墨在工艺进步的同时也提升了造型设计能力和墨模的雕刻技术。徽墨呈现出艺术品的潜质,也带动了从事艺术的文化人士投身工艺品创作的潮流。清代徽墨的发展虽不及明代的规模,但陆续出现了曹素功、胡开文等制墨名家。这一时期徽墨出现了集锦种类的墨,墨雕题材也更加丰富。墨雕题材多取自山川、建筑、风光、典籍、典故、儒家、道家、佛家等,少则几锭为一套,多则几十锭为一套,徽墨成为多种文化元素的载体。作为传统工艺制品,徽墨因其装饰图案文化内容丰富,兼具实用与欣赏功能。徽学中的新安理学以“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实践理性精神成为徽州文化的思想基础,儒家的社会伦理纲常、个人忠孝节义则是徽州人处世安身的精神支柱。徽墨与徽州其他艺术一样具有象征性和教育性,即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对后世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说,“崇儒”文化意识是徽墨装饰选择刻画内容的动因所在。徽墨装饰在构图、布局上吸收了徽州新安画派的绘画表现手法。新安画派的画家借徽州地缘地貌为蓝本,强调师法自然。徽墨墨面装饰格调与新安画派画风比较接近。制墨行业以文人为主要消费者,从一定意义上决定徽墨图文装饰必然要迎合文人的喜好。明万历后,徽墨制造商更注重设计的文化与历史内涵,以迎合上层文人的审美趣味。徽墨中对于文人喜好的传统植物文化艺术符号的运用源自儒家的“比德”传统。徽州重视教育的风气使徽州人具有较高的学识素养,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徽俗习惯等能从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了解与研究。制墨者把自己的生活、人生愿望及情感与趣味当作艺术创作的源泉,在制墨过程中遵循自己的内心审美需要,自然把这些化为审美对象灌注到墨面装饰中,在徽墨制品中观照自己,从中获得十分亲切而美好的审美感受。(取材于项颂、宛俊勇的文章)材料二一直以来,我们提起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在感慨它们逐渐衰微甚至消逝。但这往往只是“一厢情愿”的看法。时代场景不同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传统文化精粹的生存空间,但非遗在现代并非全无“用武之地”。墨的发展其实与社会稳定有关。社会稳定,人民生活追求提高,墨的市场就会扩大,徽墨自然无消失之虞。以前老胡开文墨厂生产的墨大部分出口日本。日本人很重视汉文化,写毛笔字画毛笔画的人多,对墨的要求也高。而如今,墨的内销与出口比重基本持平,说明中国人也在逐渐重视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这样的变化一方面得益于墨厂的不断创新,另一方面得益于生活水平提高,文学素养提升,人们有了更高的精神文化追求。科技的进步也赋予传统工艺不少便利。锅炉、电炉的使用都对改善成品墨的品质帮助不小。独特的制作方式、百年徽墨的招牌再加上文墨自带的传统文化气息,使得近年来徽墨更多以工艺品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而在制墨人看来,这是本末倒置的。墨首先是用具,其次才有工艺品的属性。“让一般人都用得起、用得好,这才是我做墨的‘初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美洪这样说。他认为很多民间技艺都“生于民间,死于庙堂”。对于很多地方花巨资建博物馆、收藏馆,周美洪更多的是担忧,因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置于博物馆中很可能会“锁死”它的生命力。“不论是不是出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应该成为少数人欣赏的奢侈品,而要走进千家万户。”很多人看到“老胡开文墨厂只有100多个工人”“当前徽墨的原料采购困难”的报道后就自然而然的认同“百年老字号后继无人”的论断。事实上,老厂并非没有能力扩充人手与规模,只是根据市场研判,没有选择这样做而已。与其不顾市场规律盲目扩大生产,不如进一步弘扬国粹,有更多的人沉浸在书山墨海的传统文化中,就将给予徽墨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多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徽墨自然而然会迸发出更大的活力。对于其他非遗传承技艺,也没必要以“悲悯”的视角看待它们的日渐衰微,它们只不过是以最适合当前时代的姿态传承而已。传承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个沉淀的过程,每个时代总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烙上新的烙印。它们总会以自己的方式展现新的元素,时过境迁,传承人也许会老,但传承不老。(取材于刘超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徽墨在明代蓬勃发展原因的一项是(3分)A.新原料的应用B.新工艺的使用C.雕刻技术的进步D.文化人士的呼吁2.根据材料二,下列做法不符合徽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的一项是(3分)A.使用锅炉、电炉来改善成品墨的品质B.要注重墨的用具属性,在使用中发挥徽墨的价值C.放置在博物馆,让少数人观赏D.开展“徽墨为书法增色”等活动,弘扬国粹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关于徽墨的历史与现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徽墨的发展经历了殷商石墨、汉代丸状墨、唐代歙墨三个阶段。B.唐代使用桐油烟,改进了制墨工艺,使墨色黑润,坚而有光,馨香浓郁。C.清代徽墨墨雕题材丰富,汇集了多种文化元素。D.徽墨在当代遇到了发展瓶颈,急需帮助老厂扩大发展规模。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徽墨中文化元素的价值理解和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墨雕因其图案文化内容丰富,兼具实用和欣赏功能。B.徽墨装饰体现的文化精神,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C.制墨者在徽墨制品中关照自己,获得审美感受。D.大力发挥徽墨的文化工艺品价值,展现传统文化气息。5.材料三提到“传承人也许会老,但传承不老”。结合以上两则材料,概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传承不绝的原因。(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是以圣王贵德而务行之。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节选自《说苑•贵德》)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饥者则食之食:给……吃B.而汤放之放:放逐C.无罪者活之活:生活D.是夺民时也夺:耽误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将之养之守国之本也B.魏武侯浮西河而下缓刑辟而趋民时C.臣闻爱其人者羊肠在其北D.以其仁而有德也以其无礼于晋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圣人对待天下百姓一直怀着一颗赤子之心!B.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这些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啊。C.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现在我请求对那些无人赡养的老弱之人,无居所的丧妻丧夫之人,按等级供给他们财物。D.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乐善好施,宽缓刑律,抓紧农时。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吴起认为与险要的山河相比,德政才是国家的无价之宝。B.邵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没有得到武王的认同。C.晏子建议齐景公推广自己的行为,齐国百姓因此受益。D.叔向认为,只有让百姓安身立命,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10.本文论证了什么观点?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文章的论证思路。(6分)(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共4分)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然后君子。”(《论语·雍也》)②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③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横线处是耳熟能详的成语,请根据原文将其填写完整,并说明选文章句反映了孔子对“君子”有哪些标准。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一)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14题。(共12分)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注】宋仁宗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两浙路大饥荒,饥民流移,道有饿殍,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葛溪驿正患病,身体虚弱时写下此诗。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诗人仰视窗外,侧耳枕上,环顾床前,驿馆中孤寂游子的形象跃然纸上。B.“最觉风露早”是羁旅之人身病受困的独特感受,“梦”是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C.“岁时”和“天地”拓展了时空,诗人的慷慨愁情借天地间宏阔凄凉之景表现出来。D.本诗以驿馆之景起,以旅途之景合,疏桐蝉嘶、路途行人纷乱的画面写尽行旅苦楚。13.本诗以景结情,下列诗歌中没有运用该手法的一项是(3分)A.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杜甫《客至》)B.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C.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秋月城头过。(陆游《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D.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结合全诗,分析“乱”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15.默写(8分)=1\*GB3①择师不能以年龄、身份为评判标准,而是要看他懂得道理的先后和技艺学问的深浅。正如韩愈《师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GB3②古人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可以达到高度审美化的境界。《论语》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的场景便是生动的例子。③古人创作时,常常借鉴前人妙语,写出自家新意。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谢朓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杜甫《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气象宏大,千古传诵。(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6分)16.《红楼梦》第五回,警幻仙姑评价贾宝玉:“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此句中“迂阔怪诡”意为不切实际、不合常理,请结合相关情节谈谈对该评价的理解。(6分)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风雨天一阁=1\*GB3①不知怎么回事,天一阁对于我,一直有一种奇怪的阻隔。照理,我是读书人,它是藏书楼,我是宁波人,它在宁波城,早该频频往访的了,然而却一直不得其门而入。直到1990年8月我才有机会进天一阁。=2\*GB3②但是,就在头天晚上,台风袭来,暴雨如注,整个城市都在柔弱地颤抖。第二天上午如约来到天一阁时,只见大门内的前后天井、整个院子全是一片汪洋。打落的树叶在水面上翻卷,重重砖墙间透出湿冷冷的阴气。看门的老人没想到在这样的天气还有客人前来,慌忙从清洁工人那里借来半高统雨鞋要我们穿上,还递来两把雨伞。但是,院子里积水太深,才下脚,鞋统已经进水,唯一的办法是干脆脱掉鞋子,挽起裤管蹚水进去。本来浑身早已被风雨搅得冷飕飕的了,赤脚进水立即通体一阵寒噤。③天一阁之所以叫天一阁,是创办人取《易经》中“天一生水”之义,想借水防火,来免去历来藏书者最大的忧患火灾。今天我初次登楼,上天分明将“天一生水”的奥义活生生地演绎给了我看,同时又逼迫我以最虔诚的形貌投入这个仪式,剥除斯文,剥除参观式的悠闲,甚至不让穿着鞋子踏入圣殿,背躬曲膝、哆哆嗦嗦地来到跟前。④不错,它只是一个藏书楼,但它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人种之一,让人惊叹地创造了独特而美丽的象形文字,创造简帛,然后又顺理成章地创造了纸和印刷术。这一切,本该迅速地催发出一个书籍海洋,把壮阔的华夏文明播扬翻腾。但是,野蛮的战火几乎不间断地在焚烧着脆薄的纸页,无边的愚昧更是在时时吞食着易碎的智慧。一个为写书、印书创造好了一切条件的民族竟不能堂而皇之地拥有和保存很多书,书籍在这块土地上始终是一种珍罕而又陌生的怪物,于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天地长期处于散乱状态和自发状态,它常常不知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己究竟是谁,要干什么。⑤只要是智者,就会为这个民族产生一种对书的企盼。他们懂得,只有书籍,才能让这么悠远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很有一些文人学士终年辛劳地以抄书、藏书为业,但清苦的读书人到底能藏多少书,而这些书又何以保证历几代而不流散呢?这个人终于有了,他便是天一阁的创建人范钦。清代乾嘉时期的学者阮元说:“范氏天一阁,自明至今数百年,海内藏书家,唯此岿然独存。”这就是说,自明至清数百年广阔的中国文化界所留下的一部分书籍文明,终于找到了一所可以稍加归拢的房子。⑦范钦是明代嘉靖年间人,自二十七岁考中进士后开始在全国各地做官,到的地方很多,北至陕西、河南、南至两广、云南,东至福建、江西,都有他的宦迹。这就为他的藏书提供了充裕的财力基础和搜罗空间。乍一看,他是在公务之暇把玩书籍,而事实上他已经把人生的第一要务看成是搜集图书,做官倒成了业余,或者说,成了他搜集图书的必要手段。他内心隐潜着的轻重判断是这样,历史的宏观裁断也是这样。好像历史要当时的中国出一个藏书家,于是把他放在一个颠簸九州的官位上来成全他。⑧藏书家遇到的真正麻烦大多是在身后,因此,范钦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自己的意志力变成一种不可动摇的家族遗传。不妨说,天一阁真正堪称悲壮的历史,开始于范钦死后。⑨我不知道保住这座楼的使命对范氏家族来说算是一种荣幸,还是一场延绵数百年的苦役。范钦本身一辈子的举止早已告示后代,藏书绝对不能有一本变卖,而要保存好这些藏书每年又要支付一大笔费用。不难想象,天一阁藏书楼对于许多范氏后代来说几乎成了一个宗教式的朝拜对象,只知要诚惶诚恐地维护和保存,却不知是为什么。后代子孙免不了会产生一种好奇,楼上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到底有哪些书,能不能借来看看?亲戚朋友更会频频相问,作为你们家族世代供奉的这个秘府,能不能让我们看上一眼呢?从范氏家族的立场来看,不准登楼,不准看书,委实也出于无奈。只要开放一条小缝,终会裂成大隙。但是,永远地不准登楼,不准看书,这座藏书楼存在于世的意义又何在呢?这个问题,每每使范氏家族陷入困惑:被我们层层叠叠堵住了门的天一阁究竟是干什么用的?⑪就在这时,传来消息,大学者黄宗羲先生要想登楼看书!这对范家各房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震撼。黄宗羲是“吾乡”余姚人,与范氏家族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照理是严禁登楼的,但无论如何他是靠自己的人品、气节、学问而受到全国思想学术界深深钦佩的巨人,范氏各房也早有所闻。范氏家族的各房一致同意黄宗羲先生登楼,而且允许他细细地阅读楼上的全部藏书。这件事,我一直看成是范氏家族文化品格的一个验证。⑫这里有选择,有裁断,有一个庞大的藏书世家的人格闪耀。黄宗羲先生长衣布鞋,悄然登楼了。铜锁在一具具打开,1673年成为天一阁历史上特别有光彩的一年。黄宗羲在天一阁翻阅了全部藏书,把其中流通未广者编为书目,并另撰《天一阁藏书记》留世。由此,这座藏书楼便与一位大学者的人格连结起来了。⑬从此以后,天一阁有了一条可以向真正的大学者开放的新规矩,但这条规矩的执行还是十分苛严,在此后近二百年的时间内,获准登楼的大学者也仅有十余名,他们的名字,都是上得了中国文化史的。这样一来,天一阁终于显现本身的存在意义,尽管显现的机会是那样小。封建家族的血缘继承关系和社会学术界的整体需求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藏书世家面临着无可调和的两难境地:要么深藏密裹使之留存,要么发挥社会价值而任之耗散。看来像天一阁那样经过最严格的选择作极有限的开放是一个没办法中的办法。但是,如此严格地在全国学术界进行选择,已远远超出了一个家族的职能范畴了。⑭直到乾隆决定编纂《四库全书》,这个矛盾的解决才出现了一些新的走向。乾隆谕旨各省采访遗书,要各藏书家,特别是江南的藏书家积极献书。天一阁进呈珍贵古籍六万余种,其中有九十六种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有三万七十余种列入存目。乾隆非常感谢天一阁的贡献,多次褒扬奖赐,并授意新建的南北主要藏书楼都仿照天一阁格局营建。天一阁因此而大出其名,尽管上献的书籍大多数没有发还,但在国家级的“百科全书”中,在钦定的藏书楼中,都有了它的生命。⑮天一阁终于走到了中国近代。什么事情一到中国近代总会变得怪异起来,这座古老的藏书楼开始了自己新的历险。先是太平军进攻宁波时当地小偷趁乱拆墙偷书,然后当废纸论斤卖给造纸作坊。曾有一人出高价从作坊买去一批,却又遭大火焚毁。这就成了天一阁此后命运的先兆,它现在遇到的问题已不是让某位学者上楼的问题了,竟然是窃贼和偷儿成了它最大的对手。1914年,一个叫薛继渭的偷儿奇迹般地潜入书楼,白天无声无息,晚上动手偷书,每日只以所带枣子充饥,东墙外的河上,有小船接运所偷书籍。这一次几乎把天一阁的一半珍贵书籍给偷走了,它们渐渐出现在上海的书铺里。⑯薛继渭的这次偷窃与太平天国时的那些小偷不同,不仅数量巨大、操作系统,而且最终与上海的书铺挂上了钩,显然是受到书商的指使。当时主持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先生听说天一阁遭此浩劫,并得知有些书商正准备把天一阁藏本卖给外国人,便立即拨巨资抢救,保存于东方图书馆的“涵芬楼”里。涵芬楼因有天一阁藏书的润泽而享誉文化界,当代不少文化大家都在那里汲取过营养。但是,如所周知,它最终竟又全部焚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炸弹之下。这当然更不是数百年前的范钦先生所能预料的了。他“天一生水”的防火秘咒也终于失效。⑰然而毫无疑问,范钦和他后代的文化良知在现代并没有完全失去光亮。除了张元济先生外,还有大量的热心人想怒力保护好天一阁这座“危楼”,使它不要全然成为废墟。这在现代无疑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工程,靠着一家一族的力量已无济于事。幸好,本世纪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直至八十年代,天一阁一次次被大规模地修缮和充实着,现在已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人们游览宁波时大多要去访谒的一个处所。天一阁的藏书还有待于整理,但在文化沟通便捷的现代,它的主要意义已不是以书籍的实际内容给社会以知识,而是作为一种古典文化事业的象征存在着,让人联想到中国文化保存和流传的艰辛历程,联想到一个古老民族对于文化的渴求是何等悲怆和神圣。⑱我们这些人,在生命本质上无疑属于现代文化的创造者,但从遗传因子上考察又无可逃遁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孑遗,因此或多或少也是天一阁传代系统的繁衍者,尽管在范氏家族看来只属于“他姓”。登天一阁楼梯时我的脚步非常缓慢,我不断地问自己:你来了吗?你是哪一代的中国书生?(取材于余秋雨同名散文)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把壮阔的华夏文明播扬翻腾播扬翻腾:传播发扬B.海内藏书家,唯此岿然独存岿然:稳固挺立C.一场延绵数百年的苦役苦役:艰苦的任务D.保护好天一阁这座“危楼”危楼:高楼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⑬段中提到19.20.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21.语言基础运用(6分)eq\o\ac(○,1)近段时间,一段交流甲骨文的视频出圈,网友们反应热烈。eq\o\ac(○,2)将公众讨论的热潮转化为学术研究的热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eq\o\ac(○,3)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离不开学者的专业研究,也需要全社会同舟共济。eq\o\ac(○,4)既要从制度上下功夫,在学科建设、规划等方面综合施策,也要在认识上做功课,扭转人们的“偏见”。eq\o\ac(○,5)甲骨文研究被不少人看作“无用之学”,但“无用之用,方为大用”。eq\o\ac(○,6)从读懂最早的疾病、气象记录,还原鲜活的历史图景,到为汉字演变寻根溯源,深化文字学、语言学研究,再到探寻中华文明源头,解读“何以中国”的深层密码……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让更多人从源远流长的文脉中感受到力量,恰恰需要这样的“无用之学”。(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eq\o\ac(○,1)句中“反应”可以替换为“反映”。B.eq\o\ac(○,2)句中划线的部分没有语病。C.eq\o\ac(○,3)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D.eq\o\ac(○,6)句中划线的两个部分位置可以交换。(2)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以“不少人”为开头改写第eq\o\ac(○,5)句。(3分)微写作(10分)请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50字。(1)最近,人们纷纷拍下身边的美景,套上语文课本封面模板。有人以此重温儿时学习的美好回忆,也有人借此表达“中式”美学的独特浪漫。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鸿门宴》等文言文篇目。有同学感到这些文章篇幅较长,学习起来有些吃力。请你为同学们介绍一些学习这类文言文的有效方法。要求:条理清晰,言之有物。(3)清明之际,学校举办了“中华圣贤颂”纪念活动。请从你熟悉的先贤中选择一位,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表达你的敬仰之情。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23.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1)自古以来,“志”就被人们重视。孔子曾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见志向的重要。古语“有志者,事竟成”也让人们更加坚定地认为有志向的人终究会成功。然而,从小志向非凡的项羽最终自刎江东,青年时壮志凌云的杜甫一生坎坷、饱经沧桑……请以“立志与成功”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2)翻开语文书,阅读隽永的文字,我们与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相遇:他可能是游刃有余的庖丁,智勇善辩的烛之武,他也可能是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心怀悲悯的曹禺……与这些人物相遇,可能会有一种独特的感受,触发一场不平凡的生命体验。请从语文书中选择一个打动你的人物,以“与相遇”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人物符合原文内容;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参考答案一、1.(3分)D2.(3分)C3.(3分)C4.(3分)D5.(6分)答案要点:(1)徽墨制作工艺水平高;(2)徽墨不断创新,适应时代发展;(3)徽墨具实用价值;(4)徽墨文化内涵丰富,有欣赏价值;(5)社会稳定,人们有更高的精神文化追求,品位提升。(一点1分,共6分。)二、(一)6.(3分)C7.(3分)D8.(3分)A9.(3分)B10.(6分)开篇提出“圣王贵德而务行之”的论点。接着使用四个事例进行举例论证。吴起向武侯进谏要修德重义;周公向武王进谏要惟仁是亲;晏子向景公进谏要乐贤而哀不肖;叔向向平公进谏要停止在春天修筑游观之台。(论点1分,举例论证1分,四个事例各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圣人对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饥饿就给他食物吃,寒冷就给他衣服穿,抚养他们,培育他们,唯恐他们不能发展壮大。因此圣明的君主重视道德并致力于实践它。魏武侯乘船顺黄河而下,在中游的时候回头对吴起说:“多么美丽而险要的山河啊,这是魏国的无价之宝呀!”吴起回答:“(一国之宝)在于国君的德政而不在于山河的险要。当初的三苗氏,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由于他不讲仁义道德,被夏禹消灭了。夏桀所居住的地方,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南边,羊肠阪在北边;由于他治国不施仁政,被商汤放逐了。由此可见,(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这些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啊。”魏武侯说:“你说得对。”武王打败了商,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会连他所住地方的墙壁都厌恶。把他们全部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周公说:“让他们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我一个人身上。”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面有饥色。齐景公就很同情他,感慨地说:“让当地的官员养活他。”晏子说:“我听人说,喜好贤良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守住国家的根本啊。现在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泽没有达不到的了,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齐景公笑了,脸上也有了喜悦的神色。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就怜悯不幸。现在我请求对那些没有人赡养的老弱之人,没有居所的丧妻丧夫之人,按照等级供给他们财物。”齐景公说:“很好!”于是,老弱的人有人养活,丧妻丧夫的人也有了居住的屋子。晋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叔向进言说:“不可以。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乐善好施,宽缓刑律,抓紧农时;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这是耽误百姓的农时啊。怎么能用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晋平公说:“好!”于是放弃了建造游观之台的工程。(二)(4分)①文质彬彬(1分)君子应具有平和中庸的品行,文与质统一、表与里统一;君子坚守行事原则,和谐相处而不迎合;君子能律己达人,成就美好事业。(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12.(3分)B13.(3分)A14.(6分)参考答案:羁旅的困顿和孤寂。诗中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构成了凄惨的秋景和孤独的旅况,衬托出抱病行人的困顿和孤寂,颌联写“病身”生病的自己又独在驿站又思念家乡更显羁旅的困顿。身在异地对家乡的思念。颔联中写“归梦不知山水长”写自己梦中不知归家的山长醒后感觉家乡的路遥,思乡之情更见深沉。身处病中对国事的担忧。颈联中“坐感岁时歌慷慨。”,写到自己一想到时势艰难,连自己的乡愁和凄苦都不顾了,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可见自己将天下,国家置放在个人得失之上,表现出了深厚的忧国忧民之情。(评分标准:共3个点,每点2分,共6分。)15.(8分)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②浴乎沂咏而归③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④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没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评分标准:共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都不给分。)(二)16.(6分)“闺阁中固可为良友”指的是贾宝玉对女孩儿有关心和尊重。“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指的是贾宝玉不在仕途经济上下功夫。(2分)结合相关情节2分;分析理解2分。四、17.(3分)D18.(3分)C19.(6分)参考答案:(1)艰难:在封建时代,藏书难,文人藏书更难,范钦与其后世子孙以文人身份藏书非常艰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