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16》详细解读目录contents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水源、水质和水量5再生水厂6输配水目录contents7安全防护和监测控制附录A再生水管道与其他管线及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附录B再生水管道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本规范用词说明011总则03提高城镇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的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可以改善城镇水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01保护水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规范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减少污水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02推动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污水再生利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规范的工程设计可以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推动绿色发展。1.1目的和意义1.2设计原则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水资源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和水环境需求,因地制宜地选择再生水利用途径和方式,合理利用水资源。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程设计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确保技术可行性;同时应考虑工程投资、运行成本等因素,确保经济合理性。注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设计应注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既要满足再生水利用的需求,又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设计。涵盖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再生利用本规范涵盖了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再生利用工程设计,但不包括雨水利用和其他非常规水源利用。适用于不同再生水利用途径和方式本规范适用于不同再生水利用途径和方式,包括景观环境用水、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等。1.3适用范围022术语定义将城镇污水经过再生处理,使其水质达到特定用水标准,再用于工业、农业、市政等用水领域的过程。目的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保护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1污水再生利用经过再生处理后的城镇污水,其水质符合特定用水标准的水。可用于工业冷却、城市绿化、道路清洗、农业灌溉等多种用途。定义用途2.2再生水对城镇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去除其中的污染物,使其达到再生水水质标准的过程。定义包括物理处理(如过滤、沉淀)和生物处理(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多种方法。处理方法2.3再生处理2.4再生水利用系统定义将再生水输送到用户,并满足用户用水需求的完整系统。组成部分包括再生水处理设施、输水管网、用水设施等。033基本规定遵循安全、卫生、经济、适用的原则,确保再生水利用工程在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中的安全可靠性。再生水利用工程的设计应考虑近期和远期的结合,留有发展余地。再生水利用工程应与城镇污水处理厂或再生水厂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再生水利用工程设计应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技术水平。3.1再生水利用工程设计要求再生水水质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满足用户的水质要求。再生水水质标准的选定应考虑技术经济合理性、卫生安全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再生水用于不同的用途时,其水质应符合相应的水质标准。例如,用于农田灌溉时,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用于城市杂用时,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等。3.2再生水水质标准再生水利用途径应根据城镇水资源情况和再生水用户需求进行确定,可包括农田灌溉、园林绿化、工业用水、城市杂用、景观环境用水和补充地表水等。再生水利用工程应进行水量平衡计算,确保再生水的供应量和需求量相匹配。在计算过程中,应考虑再生水的产生量、处理量、回用量以及排放量等因素。再生水利用工程的水量平衡计算应以日为单位进行,并考虑不同季节和时段的水量变化情况。3.3再生水利用途径和水量平衡044水源、水质和水量包括污水处理厂出水、工业废水处理达标排放水等,应优先选择水质稳定、水量可靠的水源。对选定的水源进行严格保护,防止受到污染和破坏,确保再生水水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4.1水源水源保护再生水水源水质标准再生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满足不同用途的水质要求。水质监测建立完善的再生水水质监测体系,对再生水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定期检测,确保水质安全。4.2水质水量平衡根据再生水用途、用户需求和供水条件等因素,进行水量平衡计算,确定合理的设计水量。水量变化考虑再生水用量的季节性变化和日变化等因素,设计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调节能力的再生水利用系统。4.3设计水量055再生水厂0102045.1一般规定再生水厂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标准。再生水厂建设应考虑与城镇总体规划和排水规划的协调。再生水厂设计应满足再生水水质、水量和用水安全的要求。再生水厂应具备良好的运行管理条件,方便操作和维护。035.2工艺流程再生水厂工艺流程应根据原水水质、再生水水质要求、处理规模等因素确定。工艺流程应包括预处理、主要处理和深度处理等阶段。预处理阶段主要去除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主要处理阶段通过生物处理等方法去除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深度处理阶段进一步提高再生水水质,满足特定用水要求。混凝是通过向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颗粒能相互聚合并沉淀的目的。常用的混凝剂包括铝盐、铁盐等无机混凝剂和有机高分子混凝剂。混凝剂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要求确定。混凝过程中需要控制加药量、加药方式和混合搅拌条件等因素。010203045.3混凝输入标题020104035.4沉淀(澄清、气浮)沉淀是利用重力作用使水中悬浮颗粒下沉与水分离的过程。沉淀、澄清和气浮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处理规模、原水水质和处理要求确定。气浮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于废水中的悬浮污染物上,使其浮力大于重力和阻力而上浮,从而达到固液或液液分离的过程。澄清是通过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并控制水力条件,使水中悬浮颗粒形成大颗粒絮凝体并下沉的过程。化学除磷是通过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使其与水中的磷酸盐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磷酸盐沉淀,然后通过固液分离将磷从污水中去除的过程。化学除磷过程中需要控制加药量、加药方式和混合搅拌条件等因素。常用的化学除磷药剂包括铝盐、铁盐和钙盐等。化学除磷通常与生物除磷结合使用,以提高除磷效果。5.5化学除磷介质过滤是利用粒状滤料截留水中悬浮物的过程。介质过滤器应根据处理规模、原水水质和处理要求选择和设计。5.6介质过滤常用的滤料包括石英砂、无烟煤、锰砂等。介质过滤过程中需要控制滤速、反冲洗强度和时间等因素。5.7曝气生物滤池01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集生物降解和过滤于一体的污水处理工艺。02曝气生物滤池通过向反应器内曝气,使滤料上的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03曝气生物滤池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04曝气生物滤池的设计应考虑滤料的选择、滤层高度、布水布气方式等因素。01膜生物反应器通过膜的高效分离作用,将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和悬浮物截留在生物反应器内,提高出水水质。膜生物反应器具有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膜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应考虑膜组件的选择、膜通量的确定、污泥浓度控制等因素。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0203045.8膜生物反应器01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污水处理工艺。02人工湿地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填料的共同作用,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进行去除。03人工湿地具有生态环保、景观效果好等优点。04人工湿地的设计应考虑植物的选择、填料的配置、水力负荷控制等因素。5.9人工湿地5.10膜分离膜分离是利用选择性透过膜对污水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的过程。膜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膜分离过程中需要控制膜通量、操作压力、浓差极化等因素。ABCD5.11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是利用活性炭的多孔结构和吸附性能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去除的过程。臭氧氧化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过程。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过程中需要控制加药量、加药方式和接触时间等因素。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通常联合使用,以提高处理效果。066输配水输配水系统应确保再生水的安全、可靠输送,并满足用户的水质、水量和水压要求。输配水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应考虑节能降耗、减少加药量、防止二次污染等环保措施。输配水管道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防腐蚀性,以保证再生水的卫生安全和使用寿命。6.1一般规定6.2输配水管道输配水管道应根据再生水的用途、水质、水量等因素进行选择和设计。管道材料应选用耐腐蚀、易安装、维护方便的管材,如球墨铸铁管、钢管、PE管等。管道连接方式应考虑安装方便、密封性好、拆卸维修方便等因素。管道设计应考虑防止渗漏、排气、泄水等附属设施的设置。2014010302046.3附属设施输配水系统应设置必要的流量、压力、水质等监测仪表,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水质安全。为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应设置必要的调节构筑物,如调节池、泵站等。为防止管道堵塞和保证水质,应在适当位置设置过滤器、阀门等设备。为方便管道的维修和管理,应设置必要的检修井、阀门井等设施。077安全防护和监测控制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对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并进行风险评估,以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同时,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防护设施为确保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安全运行,应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如防护栏、警示标识等。7.1安全防护对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出水水质符合相关标准。水质监测采用先进的监控技术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设备运行监控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工程的自动化运行和远程监控,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自动化控制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为工程的优化运行提供数据支持。数据记录与分析7.2监测控制08附录A再生水管道与其他管线及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0102再生水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或地下室侧壁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当管道埋深大于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底面埋深时,应按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1.5m。当管道埋深小于或等于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底面埋深时,最小水平净距不宜小于2.5m。再生水管道与给水管道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0m。再生水管道与排水管道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应根据污水水质、管道埋深、管道材料及防护措施等因素确定,且不宜小于1.5m。再生水管道与给水管道、排水管道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再生水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应根据管线性质、管道埋深、管道材料及防护措施等因素确定,且不宜小于0.5m。当受条件限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再生水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再生水管道与乔木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0m。再生水管道与灌木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5m。当受条件限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如设置隔离带等。再生水管道与乔木、灌木等植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09附录B再生水管道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当再生水管道埋设在给水管道下面时,应保证再生水管道顶面与给水管道底面之间有足够的垂直净距,一般不宜小于0.5米。当再生水管道埋设在给水管道上面时,应保证再生水管道底面与给水管道顶面之间有足够的垂直净距,一般不宜小于0.3米。再生水管道与给水管道之间最小垂直净距再生水管道与排水管道之间最小垂直净距再生水管道与排水管道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应根据排水管道的性质和管径确定,一般不宜小于0.3米。当排水管道为压力流时,应适当增加再生水管道与排水管道之间的垂直净距。123再生水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如电力、通信、热力、燃气等)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应根据相关规范和管线性质确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再生水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之间的垂直净距,以节约地下空间资源。当再生水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交叉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相互干扰和损坏。再生水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之间最小垂直净距10本规范用词说明指城镇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设施排放的污水。城镇污水再生水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指将城镇污水进行处理后再生利用的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分析的相关报告范文
- 比亚迪离职报告范文大全
- 婚礼合同协议书范本 3篇
- 《国际贸易商品》课件
- 《中国科技之光》课件
- 狼蛛课件教学课件
- 《健康地生活总复习》课件
- 2024版钢筋采购合同争议解决方式选择合同3篇
- 《高等数学》连续课件
- 《两栖类的发生》课件
- 小红书种草营销师模拟题及答案(单选+多选+判断)
- MOOC 国家安全概论-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常用荷载取值
- GCS评分表01843
- 压力容器壁厚计算
- X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办事指南
- 纪检监察干部调研报告
- 安全工程—英语双专业(双学位)培养计划(精)
- 体格检查基本规范
- 生活中的比-小组学习任务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