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16题,共16题),非选择题(第17-20题,共4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连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里。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 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2.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由此可知当时(

)A.朝廷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 B.继承了为政以德的文化传统C.选官走向法律化和制度化 D.官员有着官德上的自我省察3.图1、图2是目前出土的汉画像石中较为常见的战争出行图,画像中有大量的人物和车辆,以及激战的画面。这类画像石反映出,汉代(

图1《胡汉战争图》

图2《武氏祠前石室西壁下石画像》A.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B.崇尚武力的社会风气C.人们审美观的多元化 D.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4.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下列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类别关键词出现频次所占比例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17586次46.53%法观念法、刑4648次12.30%财富观念利、财、富4765次12.61%公平公正观念均、平4427次11.71%道观念道6367次16.85%A.主流价值儒学化 B.法家大行其道C.重利轻义观盛行 D.伦理脱离政治5.《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天子正式任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司马光认为这是真正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周室衰落的关键,“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司马光此举意在A.对周天子的分封表示不满 B.强调坚持传统秩序的重要性C.说明维护纲常伦理的必要 D.承认“三家分晋”的合法性6.《女史箴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图中的女子们正对镜梳妆,仪态宛然,细节描绘精微。榜题“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性之不饰,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该作品(

)A.反映儒学仍占统治地位 B.体现文人画的艺术风格C.表现魏晋女性爱美风尚 D.彰显审美与教化相结合7.隋唐时期每个行业的行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隋唐时期每个行业的行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行会的首要任务是协调与其他行业尤其是与官府之间的关系,如交纳税收、组织应役等,行会不限制行内成员的经营方式。材料说明行会的主要作用是A.限制了行业内部存在的不良竞争B.发挥了政府管理私营手工业的职能C.确保本行业在手工业中的领先地位D.推动了政府抑制工商业政策的实施8.唐代尚书省实行制敕、管理行政的会商制度,尚书省的首脑机构都省有都堂会议。六部尚书每天上午都前往都省,有事则开会商讨,午时则在都堂会食,下午仍回本部处置都务。这一会商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决策效率B.对宰相政务工作有监督作用C.有助于权力的制约和平衡D.有利于行政部门的分工协作9.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中指出“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材料反映了(

)A.理学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B.理学具有保守性C.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 D.理学进一步思辨化10.清朝前期,本山米(扬州西郊盛产)质量优于江米(湖北四川等地盛产),“扬(州)城大户食米鬻于市,不曰“买米”,而曰“挑米”。”故此,西郊一带居人以田为业,颇多巨富,甚至有“小扬州”之称。上述现象说明当时(

)A.长江流域已经成为全国粮食供应地 B.扬州地区城市与农村经济联系密切C.长途贩运贸易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 D.白银成为推动市场繁荣的重要媒介11.玛雅文字的组成原则和苏美尔文字的组成原则基本类似,都利用了语标和语言符号。玛雅文字的语音符号多半是由一个辅音和一个元音构成,这同日语的假名符号和迈锡尼时代希腊的B类线性文字音节表一样。这说明(

)A.玛雅文明受欧亚文明影响 B.世界文明发展呈现多元性C.玛雅文字已经被释读成功 D.人类的创造力具有普遍性12.早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精巧的花瓶、纸草、亚麻布、珠宝等大量生产和输出……得到了欧洲金矿采出的金子,自叙利亚买进了牲畜、鱼类、酒、香,甚至船只和有轮子的车辆,自南方的努比亚输入了象牙、黄金和鸵毛。这表明古埃及(

)A.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欧亚非各国 B.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动力C.对外贸易起步早且种类较为丰富 D.与亚非欧国家经济文化交流频繁13.公元7世纪,阿拉伯征服古西亚文明后,通行阿拉伯语,楔形文字逐渐消失并被人遗忘。从中世纪后期开始,欧洲人慢慢认识到楔形文字的存在,并尝试通过与后来的语言进行对比,释读文物上的铭文。到19世纪中期,已有多位学者能够释读楔形文字铭文。1857年,英国皇家亚洲学会邀请4位学者同时释读一份刚发现的棱柱铭文,4人的解释在细节上有一定出入,但总体一致。楔形文字的成功解读使古西亚各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为后人所认识。这说明(

)A.文献解读比实物研究更困难 B.文字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C.历史研究须使用二重证据法 D.多角度分析可还原历史真相14.如图神驾车图像饰板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材质为今阿富汗特产青金石。图像中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高悬空中,手持长棍驾车的是希腊胜利女神妮可,车上头戴皇冠的是希腊目然女神西布莉,巨轮高扶手战车则具有波斯风格。对此艺术作品的出现,合理的解释是(

)神驾车图像饰板(出土于阿富汗)A.波斯帝国的商人贸易范围广阔 B.亚历山大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C.阿富汗成为东西方交往的中心 D.古希腊宗教文化普及至欧亚各地15.11世纪以后,西欧产生了以《列那狐的故事》等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其内容主要取材于日常生活,提出一些市民关心的社会问题,歌颂市民或农民的个人机智与聪敏,大胆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愚蠢。这反映出A.商品经济获得发展 B.英雄传奇备受颂扬C.骑士文学走向衰落 D.教权王权矛盾激化16.下图是16世纪—20世纪初世界人口大迁徙示意图(简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①因受经济大危机影响经济恶化,产生于欧洲的难民流亡到大洋洲B.②近代中国经济恶化,美国工业革命发展需要,中国劳动力流向北美C.③因工厂需要自由劳动力,殖民者把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劳动力D.④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2分,20题14分,共52分。17.边疆的有效治理是丝绸之路畅通古今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龟兹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业贸易重镇。唐朝统一西域后,将安西都护府的府治从西州移设龟兹。龟兹作为西域军政中心地位的确立,对其内外商业贸易的发展营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为保障双方的交易顺利进行,安西都护府专门设置有负责突厥马匹交易的“突厥院”……“岁调山东丁男为戍卒,缯名为军资,有屯田以资糗粮,牧使以娩羊马,大军万人,小军千人,烽戍逻卒,万里相继,以却于强敌。”——摘编自张安福、卞亚男《安西都护府与唐代龟兹商贸的发展》 材料二

从9世纪末到13世纪,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东南沿海转移,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兴起,东西海上往来逐渐频繁起来;同时,中国西北地区各民族政权的分裂、对立,使丝路上的安全难以保障,这条陆上通道的重要性有所降低。由于蒙古的西征和对中亚、西亚广大地区的直接统治,东西驿路又畅通了,马可·波罗就是沿着陆路东来的,丝路又繁荣一时。明朝建立后,以郑和下西洋为标志的东西海上交通发达起来,虽然出嘉峪关去中亚的道路未断,但陆上丝路作为中西交通路线已远不如海路重要。——摘编自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材料三

“一带一路”倡议既沿承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又是对现代民族国家边界的突破,将区域之间的有机联系转化成为主动的倡议与战略,使得边疆成为重要的节点与中心,推进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边疆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应该看到,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会面临边疆自身的许多变化,但是无疑这也是中国边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摘编自朱金春《“一带一路”与中国边疆的重塑》(1)根据材料一,以龟兹为例分析唐代丝绸之路畅通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期西北边疆形势变化对丝绸之路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郑和下西洋在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地位。(3)根据材料三,分析“一带一路”倡议“重塑”中国边疆的内涵。结合所学,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小美在历史学习中发现,严复、陈寅恪、钱穆等著名学者都曾评价,当今社会的很多现象大都为宋人所造。小美尝试考证当下都市生活习以为常的“饿了么”“美团”等外卖服务是否在宋朝也有流行,据此,搜集到以下史料材料一材料二朝代作者著作节选内容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笔记体散记文)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南宋|吴自牧《梦粱录》(笔记体)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处处各有茶坊、酒肆……下饭鱼肉等铺。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笔记体)孝宗皇帝孟享(宗庙祭礼)回,就观灯买市……宣押市食(宣召内侍点外卖吃食)……如李婆婆羹,南瓦子张家圆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小美搜集的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外卖服务早在宋朝也有流行”是否可信。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治理”一词在中国古籍中出现的次数时期次数春秋战国2秦汉24三国两晋南北朝20隋唐103五代、宋68元明清364摘编自方涛《治理内涵〖解析〗》“治理”在古代汉语当中,含有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百姓渴望和追求良政、善治的意思。从上表中任选两个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两个时期间国家治理的演进趋势。(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时期,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统治体制。——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材料二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及以后诸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明朝对南部边疆也未放弃经营。在南部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卫所军士有军籍,携带家眷子女,世代相继为军户。军士中大部分参加屯田,小部分驻防。在南部边疆各省,郡县、卫所互为表里,施政则相辅相制。卫所主要安置在农业地区及形胜险要之处,遂形成大规模的军事性质的移民浪潮,推动了卫所地区社会的发展。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材料三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对中国边境的基层社会发展提出了“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等六项工程的整体规划。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要求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定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在边疆民族地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摘编自李春晖、丁瑞雪《边疆治理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治边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南北边疆治理的不同措施并分析其积极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认识。

〖答案〗〖解析〗1.A〖解析〗根据“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可知从先秦到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不能体现民族认同感的增强和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故排除B、C项;中原文化已经统一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故选A。2.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可知,秦朝法令要求官吏必须宽厚仁爱、亲民行善,这表明朝廷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A项正确;秦朝主张严刑峻法,B项不符合秦朝统治策略,排除B项;材料强调朝廷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未涉及选官,排除C项;材料表明朝廷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未体现官员在官德上的自我省察,排除D项。故选A项。3.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出土的汉画像石中较为常见的战争出行图,画像中有大量的人物和车辆,以及激战的画面。”可知,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形式,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画像石中有大量的人物和车辆,以及激战的画面,表现了汉代战争的场面,以及当时崇尚武力的社会风气,B项正确;根据画像石的描绘,无法确定是否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排除A项;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与审美观的多元化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画像石描述的是战争场景,而非社会生活,排除D项。故选B项。4.A〖解析〗从社会伦理观念中“仁、礼、信”的出现频次、所占比例较高可以看出,两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逐步儒学化,即儒家倡导的伦理观逐步被社会接受。故〖答案〗为A项。从“法、刑”和“利、财、富”所占比例较低来看,B、C项说法错误,均排除;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且不符合史实,排除。5.B〖解析〗根据材料“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并得到周天子承认的事件。司马光以此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端,并指出周天子的行为是有悖礼制的”可知因为三家分晋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司马光认为这件是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对君臣之礼的彻底破坏,所以他把这一事件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强调坚持传统秩序的重要性,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礼崩乐坏,并非是分封制,A选项排除。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并非是纲常伦理,C选项排除。司马光强调的是礼乐制度的重要性,对三家分晋持反对态度,D选项排除。6.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东晋(中国)。《女史箴图》榜题文字大意是:每个人都知道打扮外貌仪表,却不知道要修饰自己内在的本性品德。如果不作内心的修炼,就容易失态失礼,时时改正自己、磨炼自己,人品性格自然日趋完美。可见《女史箴图》既是一幅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也具有劝人修养品行的教育功能,彰显审美与教化相结合,D项正确;《女史箴图》榜题文字体现了儒家思想,但不能得出儒学占统治地位,且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排除A项;《女史箴图》是人物画,排除B项;《女史箴图》榜题文字主张修容与饰性并重,也即既要重视外貌打扮,也要修养内在品德性情,并非仅仅体现女性爱美,排除C项。故选D项。7.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行会的首要任务是协调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以及与官府之间的关系,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早期行会不限制行内成员的经营方式;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行会的主要作用是确保本行业在手工业中的领先地位;D选项错误,行会与官府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交纳税收、组织应役等,与抑商政策的实施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8.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六部尚书每天上午都前往都省,有事则开会商讨,午时则在都堂会食,下午仍回本部处置都务”可知,尚书省的会商制度既能方便不同部门的协作,又能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D项正确;尚书省为执行机构,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对宰相政务工作的监督,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尚书省的工作制度,无法体现中央权力的制衡,排除C项。故选D项。9.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明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仁宇认为中国古代的理学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认为中国传统理学以伦理道德为核心,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A项正确;黄仁宇并未对理学的保守性进行论述,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理学是否吸收佛道思想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对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相应论述,得不出理学进一步思辨化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0.B〖解析〗依据材料“西郊一带居人以田为业,颇多巨富”,可知“西郊”与“扬州”之间联系密切,具体表现为西郊大米在扬州的畅销,并因此带来西郊居民致富,西郊甚至被称为“小扬州”,B项正确;仅从扬州西郊大米,不能得出长江流域已经成为全国粮食供应地,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扬州与扬州西郊之间的关系,不能反映长途贩运的状况,排除C项;白银成为媒介未能在材料所述现象关联,排除D项。故选B项。11.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美洲的玛雅文字、苏美尔文字、日语、线性文字等的构成基本相似,说明人类的创造力具有普遍性,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文字的相似性,无法说明玛雅文明受欧亚文明影响,排除A项;材料强调不同文明的共同特征,而多元性强调不同文明的个性特征,排除B项;玛雅文字已经被释读成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2.C〖解析〗由材料“早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精巧的花瓶、纸草、亚麻布、珠宝等大量生产和输出”可知古埃及对外贸易起步早;材料“……得到了欧洲金矿采出的金子,自叙利亚买进了牲畜、鱼类、酒、香,甚至船只和有轮子的车辆,自南方的努比亚输入了象牙、黄金和鸵毛。”体现了古埃及对外贸易种类多,C项正确;材料没有将古埃及手工业生产技术与欧亚非各国进行比较,排除A项;15~16世纪,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与亚非欧国家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排除D项。故选C项。13.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古代西亚地区。根据材料“公元7世纪,阿拉伯征服古西亚文明后,通行阿拉伯语,楔形文字逐渐消失并被人遗忘。……楔形文字的成功解读使古西亚各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为后人所认识。”可知,楔形文字被发现后,学者们通过与后来的语言进行对比分析,成功地释读了楔形文字,这有助于研究古西亚各民族的历史信息,说明文字在文明传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B项正确;“文献解读与实物研究”都属于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不能简单地认为文献解读比实物研究更困难,排除A项;“二重证据法”是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还原历史真相的方法,多角度分析可以更加全面的认识历史事件,并不一定能够还原历史真相,排除D项。故选B项。14.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公元前3世纪(阿富汗)。据材料“像中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高悬空中,手持长棍驾车的是希腊胜利女神妮可……”,可以看出神驾车图像饰板中,人物形象来源于希腊神话,而车子具有波斯风格,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向外推广希腊文化,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B项正确;该图像饰板体现的是文化的交流,与波斯帝国的商人贸易范围广阔无关,排除A项;仅从图像饰板,无法得出阿富汗成为东西方交往的中心,排除C项;“普及至欧亚各地”,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5.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欧中世纪时期。根据材料“11世纪以后,西欧产生了以《列那狐的故事》等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其内容主要取材于日常生活,提出一些市民关心的社会问题,歌颂市民或农民的个人机智与聪敏,大胆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愚蠢。”可知,西欧中世纪中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学发展,反映了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歌颂市民或农民的个人机智与聪敏,大胆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愚蠢,A项正确;英雄传奇备受颂扬的是骑士文学,排除B项;骑士文学在中世纪西欧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排除C项;教权王权矛盾激化,与材料信息描述的市民文学发展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16.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20世纪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②近代中国经济恶化,美国工业革命发展需要,中国劳动力流向北美,B项正确;①为二战时期遭受德国法西斯迫害迁移大洋洲的路线,而不是因自然灾害、经济恶化,排除A项;③是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把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种植园提供奴隶,排除C项;④为欧洲到美洲的航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而不是工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17.(1)措施:唐朝统一西域:安西都护府府治移设龟兹(龟兹成为西域军政中心);安定的社会环境:设置专门机构保障贸易:推行屯戍政策。(2)影响:两宋时期,西北各民族政权的长期并立,陆路缺乏安全保障,海上丝绸之路日益活跃;蒙古西征和直接统治西北、中亚、西亚,陆路一度复兴。地位: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3)内涵:边疆成为节点与中心;边疆与内地一体化。核心理念:共商、共建、共享。〖解析〗(1)本题为原因类材料题。原因:根据材料“唐朝统一西域后,将安西都护府的府治从西州移设龟兹”可知,唐朝统一西域,安西都护府府治移设龟兹(龟兹成为西域军政中心);根据材料“龟兹作为西域军政中心地位的确立,对其内外商业贸易的发展营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可知,安定的社会环境;根据材料“为保障双方的交易顺利进行,安西都护府专门设置有负责突厥马匹交易的‘突厥院’”可知,设置专门机构保障贸易;根据材料“岁调山东丁男为戍卒,缯名为军资,有屯田以资糗粮,牧使以娩羊马,大军万人,小军千人,烽戍逻卒,万里相继,以却于强敌”可知,推行屯戍政策。(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第一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东南沿海转移,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兴起,东西海上往来逐渐频繁起来”“中国西北地区各民族政权的分裂、对立,使丝路上的安全难以保障”可知,两宋时期,西北各民族政权的长期并立,陆路缺乏安全保障,海上丝绸之路日益活跃;根据材料“由于蒙古的西征和对中亚、西亚广大地区的直接统治,东西驿路又畅通了”可知,蒙古西征和直接统治西北、中亚、西亚,陆路一度复兴。第二小问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3)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第一小问内涵:根据材料“使得边疆成为重要的节点与中心,推进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可知,“一带一路”倡议“重塑”中国边疆的内涵是边疆成为节点与中心、边疆与内地一体化。核心理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18.(1)史料价值:材料一属于图片史料,《清明上河图》为写实风格的风俗画,一定程度上能再现当时社会风貌(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材料二的三则文献史料,均为时人笔记,属于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2)说明:《清明上河图》画中所绘为我们呈现了北宋餐饮业提供外卖服务的场景;三则文献史料体现了上至皇帝、下至市民百姓点买外卖的情形。两种类型多则史料相互印证、增强了“外卖服务早在宋朝也有流行”论断的可信度。〖解析〗(1)史料价值: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一“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属于图片史料,一定程度上能再现当时社会风貌,《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汴京市井生活的繁荣景象,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它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通过这幅画,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二“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笔记体散记文)”“南宋吴自牧《梦粱录》(笔记体)”“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笔记体)”,并结合史学研究方法可知材料二的三则文献史料来自记述都市生活的古代笔记,属于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2)说明: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清明上河图》局部图里B处,有一位系着围裙、手上拿着碗正赶着送外卖的店小二,其所绘为我们呈现了北宋餐饮业提供外卖服务的场景;根据三则文献史料“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孝宗皇帝孟享(宗庙祭礼)回,就观灯买市……宣押市食(宣召内侍点外卖吃食”,体现了上至皇帝、下至市民百姓点买外卖的情形;两种类型多则史料相互印证、增强了“外卖服务早在宋朝也有流行”论断的可信度。19.示例一: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观点:秦汉承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趋势,确立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阐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以及百家争鸣的出现,各国纷纷展开变法,逐渐从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过渡。秦代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和民心思定,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基层管理制度等。汉代在沿袭秦制的基础上,秉承儒法结合的治国理念,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如盐铁官营、监察制、察举制等,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示例二: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观点: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民族交融背景下,隋唐进行制度创新,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阐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是大分裂的局面,但社会经济仍有发展,民族关系逐步走向交融,无论是中原政权还是少数民族政权,在国家治理方面都有很多的探索与尝试,如三省的初步设置、九品中正制、均田制等。随后在大统一的隋唐时期,国力强盛、疆域拓展,经济繁荣,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隋唐的盛世局面,很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