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科技学院附属中学2024年初中化学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储量约占2.53%,但是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0.1%B.石油分解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C.可燃冰是乙醇水合物,外观像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D.使燃料充分燃烧,既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又可以节约化石能源2.安徽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石台富硒茶》在合肥通过专家审定通过。元素周期表中有关“硒”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硒元素说法正确的是()A.硒元素符号为Se B.硒是金属元素C.硒原子的中子数为34 D.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水银一HgB.钙离子------Ca+2C.2个氯原子------Cl2D.二硫化碳一S2C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是①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②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④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2019年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B.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减少酸雨对水的污染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C.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D.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7.“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为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某燃气公司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具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空气中也能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的化学式为SO2B.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乙硫醇是混合物D.乙硫醇分子中碳、氢、硫原子的个数比为2:6:18.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9.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B.溶解食盐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酸雨的酸碱度D.蒸发操作中,当蒸发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10.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铝、镓(Ga)、铟(In)、锡(S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铝、镓和铟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氯化铝的化学式是AlCl3C.铟的原子序数比锡大D.镓与铝有相似的化学性质11.下列关于锌、铁、铜的说法错误的是A.均可以导电 B.均可以和氧气反应C.均可以和稀盐酸反应 D.铁能与硫酸铜溶液的溶质发生置换反应12.端午节临近,我们包粽子准备了如下食材:糯米、瘦肉、绿豆、花生,其中糯米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是A.维生素 B.蛋白质 C.油脂 D.糖类13.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BCD物质铁干冰小苏打盐酸性质导热性升华吸热能与酸反应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用途制作铁锅人工降雨治疗胃酸过多除铁锈A.A B.B C.C D.D14.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则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化合物B.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C.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D.氧化物中只含两种元素,所以含两种元素且有一种为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15.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扇风助火--为可燃物的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C.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某个周末,恰逢小强生日,他来到了外婆家。①外婆在给小强煮荷包蛋时发现放于橱柜中的鸡蛋有部分变臭了,于是小强建议外婆:“可将鸡蛋浸于石灰水中一段时间后再捞出来存放,这样就不易变坏。”此建议的依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_____。②中午炒菜时,油锅突然着火,小强立即盖上锅盖,很快就将火熄灭了。他采取这一措施的原理是_____。③午饭后,小强帮外婆用餐具洗洁精将油腻的碗筷洗得干干净净。他这是利用了餐具洗洁精的_____作用,使油脂以细小的油滴悬浮于水中而洗净餐具。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实验室常会产生含硫酸的废水,需经处理至中性。某兴趣小组同学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来处理酸性废水。定性检测废水检测废水呈酸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5.6%的氢氧化钾溶液①计算m(KOH)=___________g,V(H2O)=__________mL(水的密度近似为1.0g·mL-1)②称取氢氧化钾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一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然后_________(按操作先后顺序,填字母),直至天平平衡。A加砝码,调游码到相应刻度B向左盘烧杯中添加氢氧化钾固体③量取水;④溶解;⑤转移。定量测定废水取酸性废水样品100g,逐滴加入5.6%的氢氧化钾溶液,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假设废水中其他成分不与氢氧化钾反应且不含硫酸钾)①P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②酸性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0.1%)③计算当废水处理至中性时,溶液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0.1%)18.(8分)阅读下面短文。酵母与泡打粉:生活中制作糕点、馒头时一般都要添加酵母或泡打粉进行发酵。在面团发酵初期,面团中的氧气和其他养分供应充足,酵母的生命活动非常旺盛,进行着有氧呼吸,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接着面粉中原有的微量蔗糖及新产生的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与果糖,最后被酵母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面团中的氧气有限,酵母的有氧呼吸逐渐转为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在面筋的网络中出不去,加热蒸烤时,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使糕点变得松软。用酵母做的食品松软可口,有特殊风味,易于消化。酵母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可以增加营养价值,因此面点大都用酵母发酵。糖和油对酵母菌有抑制作用。用酵母发酵耗费的时间长,而且发酵时间与温度相关(如图)。因此,也有用泡打粉来代替酵母制作糕点的。泡打粉一般是碳酸氢钠与酒石酸的混合物,通常为碳酸盐与固态酸。将泡打粉调和在面团中,碳酸氢钠与酒石酸遇水以及碳酸氢钠受热时都会产生出二氧化碳气体,使面点成为疏松、多孔的海绵状。泡打粉使用时不受发酵时间限制,随时可用,对多油多糖的面团也照样起发泡疏松的作用。缺点是它的碱性会破坏面团中的维生素,降低营养价值,若混合不均匀反而会导致面制品中有的地方碱太多发黄而不能吃。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用酵母和泡打粉都能使制作的面食疏松多孔,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5-10h内,酵母发酵的最佳温度是___________。酵母本身营养丰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HCO3的俗称是__________________。下列有关酵母和泡打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A酵母发酵的过程中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B消化功能较弱的人宜食用酵母发酵制作的面食C泡打粉的发酵效果与面团中含糖、含油多少无关D酵母可以直接使面团中的淀粉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洞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思考:若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是否能生成碳酸氢钠(NaHCO3)?于是他们开始实验探究。(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2CO3;猜想二:溶质为NaHCO3;猜想三:溶质为_______。[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二___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②取实验步骤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猜想一不成立[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证明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生成了碳酸氢钠。写出实验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交流]碳酸氢钠的俗名叫___________。小明同学认为,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就能证明一定有碳酸氢钠生成;小红同学对小明同学的结论产生质疑,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应用]同学们回忆超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情景,结合上述知识,如果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下列哪一个图像能正确反映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解析】
A、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储量约占2.53%,但是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1%,选项A错误;B、从石油里提炼柴油、汽油、煤油的过程叫石油分馏,属于物理变化。因为它是根据不同的烯烃的沸点不同,然后蒸馏让它们分离开来,而不是分解,分解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错误;C、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化石能源,而不是乙醇水合物,选项C错误;D、使燃料充分燃烧,既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又可以节约化石能源,选项D正确。故选D。2、A【解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详解】A、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则硒元素符号为Se,故A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硒,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不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4,表示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34,而不是中子数为34,故C不正确;D、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D不正确。故选A。【点睛】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3、A【解析】
A、水银是汞的俗称,化学式为:Hg,符合题意;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故钙离子为:Ca2+,不符合题意;C、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氯原子表示为:2Cl,不符合题意;D、二硫化碳的化学式为:CS2,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分子是用物质的化学式来表示,多个分子,就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4、A【解析】
①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而不是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②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中蔬菜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④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5、B【解析】
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过滤的原理;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措施分析。【详解】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工业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对水资源的污染,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6、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与先减小,后达一定值,故A错误;B、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故B错误;C、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溶液质量应减小,故C错误;D、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铁先与AgNO3反应,再与Cu(NO3)2反应,故D正确。点睛∶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7、C【解析】
A.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比较反应前后的物质,发现反应后少了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一个X的分子中有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SO2,选项正确;B.乙硫醇中硫、碳、氢的质量比为:32:(2×12):6=16:12:3,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正确;C.乙硫醇有固定的组成,是纯净物,选项错误;D.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乙硫醇分子中碳、氢、硫原子的个数比为2:6:1,选项正确。故选C。8、D【解析】
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是正确的表述;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是正确的叙述,防止热空气或有毒气体吸入鼻孔;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是正确的叙述;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故答案选择D9、D【解析】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B、溶解食盐时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而不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错误;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酸雨的酸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大,,错误;D、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正确。故选D。10、C【解析】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选项A正确;B、铝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通常呈+3价,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通常呈-1价,故氯化铝写作AlCl3,选项B正确;C、在同一周期中自左向右原子序数递增,因此锡的原子序数比铟大,选项C错误;D、题目已知铝、镓和铟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三者化学性质相似,选项D正确。故选C。【点睛】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11、C【解析】A.锌、铁、铜均可以导电,正确B.锌、铁、铜均可以和氧气反应,正确C.铜不和稀盐酸反应,故错误D.铁能与硫酸铜溶液的溶质发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正确故选C12、D【解析】
糯米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物质;故选:D。13、D【解析】A、铁具有导热性,可以制作铁锅,正确;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C、小苏打显碱性,能与酸反应,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正确;D、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除铁锈,错误。故选D。点睛:掌握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A【解析】
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故选项A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混合物也可能由不同的原子或者离子构成,故选项B不正确;C、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要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是单质,故选项C不正确;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两种元素且有一种为氧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只要掌握它们的概念,认真分析题目的意思,便能进行解答。15、A【解析】
A、油是可燃物,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燃烧更旺,没有隔绝空气,解释错误;B、扇动时空气流动,为可燃物的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解释正确;C、薪即为可燃物,釜底抽薪就是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解释正确;D、钻木取火,通过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释正确。故选A。【点睛】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具备其中一个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乳化【解析】
(1)可依据石灰水与空气接触考虑反应;(2)可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考虑;(3)对洗洁精去污原理的考查。【详解】(1)鸡蛋浸于石灰水后捞出,表面的Ca(OH)2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CaCO3不溶于水,附着在蛋壳表面,阻止了空气进入鸡蛋内部,从而可使鸡蛋不易变坏;(2)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达到着火点,二是和氧气接触,题中小强的原理利用了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原理;(3)洗洁精的去污原理主要靠其中的表面活性剂在水的介质中,对油脂进行乳化、溶解,变为细小油滴,通过水漂洗使油滴悬浮于水中,从餐具表面分离出去,达到洁净餐具的效果。【点睛】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取样,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若变红色,则说明溶液呈酸性11.2188.8AB4.9%4.4%【解析】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一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然后加砝码,调游码到相应刻度,向左盘烧杯中添加氢氧化钾固体,直至天平平衡,配置溶液的过程:计算、称量、取水、溶解、转移、定容。【详解】(1)定性检测废水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检测废水呈酸性的方法是取样,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若变红色,则说明溶液呈酸性。(2)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5.6%的氢氧化钾溶液①计算,水的质量为,水的体积为②称取氢氧化钾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一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然后加砝码,调游码到相应刻度,向左盘烧杯中添加氢氧化钾固体,直至天平平衡,故顺序为AB。③量取水;④溶解;⑤转移。(3)定量测定废水①由图可知滴加5.6%的氢氧化钾溶液100g时硫酸恰好完全反应。P点对应溶液中有生成的硫酸钾和剩余的硫酸,故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有。②设酸性废水中硫酸的质量为x酸性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③设当废水处理至中性时,溶液中硫酸钾的质量为y当废水处理至中性时,溶液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点睛】18、都能产生CO2气体40℃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小苏打AB【解析】
(1)用酵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