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内容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本课时间跨度大,采取“大时序、小专题”的形式,宏观概要地梳理了新中国建立到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的发展过程,阶段性通史的编写体例对中国具体外交史实进行了简要阐述。与以往教材不同,本课以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为主线一以贯之,凸显了新中国外交由谋求独立到贡献世界的不断成熟的过程。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在时空联系中分析中国外交的发展过程,了解不同阶段国家外交发展的共性与特性,进而理解中国外交道路发展的独特性。由于教材注重宏观历史的介绍,可读性、趣味性不是很强,教学中应适当补充一些具体的外交史实,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外交的发展演变过程和特点。(2)本课内容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分析本课作为选必修内容,应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时空观念: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当代中国外交在不同时段的外交政策及其重大成就,针对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所对应的不同外交方针;唯物史观:通过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能够分析出政策背后形成的原因,并通过相关史实总结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结合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能够探究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意义;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外交理念的发展,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家国情怀:让学生体会当代中国外交对中国及全人类发展的贡献与价值,中国的外交政策因“势”而变,因变而“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因势而变的精神和智慧,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使命与担当。2.学习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新高考地区高一的学生。学生通过《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学习,已对新中国70多年不同阶段的历史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进一步理解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打下了基础。但是,学生对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的学习往往局限于对教材知识的接受,缺少立足大历史背景下对宏观历史的思辨性理解和认识,如“基于特定的历史时空对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需要教师做适当的引导。此外,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但学生对史料的研读与分析能力较弱,仍需提升历史地、全面客观地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3.学习目标确定课标要求: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根据课标,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外交一“谈”:了解新中国四大阶段的外交政策、重大成就外交二“探”:理解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探究当代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外交三“叹”:感受中国的外交智慧用新时代国际视野和大国担当审视当下大国外交和中国方案4.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阶段取得的主要成就。难点:理解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探究在不断变化的外交政策中有哪些不变的外交战略;感受中国的外交智慧,用新时代国际视野和大国担当审视当下大国外交和中国方案。5.学习评价设计活动一:以外交发言人的身份评价《时代周刊》对中国外交的论断通过小组合作的状态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信息挖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学生的回答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政治认同感。活动二:结合70年代国际形势和中美相关史实,以“老照片的故事”为主题构思一则历史解说短文通过学生对历史解说短文的撰写,判断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通过学生对历史解说短文的展示,评价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及必备知识的掌握情况。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1842年长江江面上,清政府在英舰皋华丽号签下了百年屈辱外交的第一页;百余年后,同样是长江江面,解放军在渡江战役前果断重创英舰紫石英号(播放视频),与清政府相比,为什么我们敢果断重创英舰?学生活动11、课前预习2、学生观看视频思考活动意图说明视频导入,从学生自身兴趣出发,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想共鸣,使学生快速融入那段历史当中,感受新中国与旧中国有本质不同,激发民族自豪感。环节二:第一话艰难中破局发展中绽放教师活动2一、“艰难中破局”1、49年-50年代中期外交——“合”而不同情景一:“毛张之辩”(1)“美苏并重”有无可能?(国际形势?国内现实?)(2)“独立自主”如何践行?(外交政策?核心内容?)(3)倒向苏联是否背离独立自主的原则?(4)“屋子”干净了,“客人”却迟迟未到,如何破局?(5)“一边倒”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何异同?2、50年代末-60年代外交——“和”衷共济情景二:“毛赫之争”外交局势恶化,中国如何破局?3、70年代外交——以“和”为贵情景三:毛尼之会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二、“发展中绽放”——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政策1、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2、何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3、呈现外交时政学生活动21、阅读教材和史料,提取关键信息,了解三大外交方针的内涵意义;2、总结在艰难局势下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果;3、以当时外交发言人的身份评价《时代周刊》对中国外交的论断;4、通过对比“一边倒”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感悟中国在致力于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5、理解与苏联的“合”而不同;6、阅读教材,归纳此时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7、理解与亚非拉国家的“和”衷共济。8、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结合70年代国际形势和中美相关史实,以“老照片的故事”构思一则历史解说短文;9、通过历史短文解说,理解与美国的以“和”为贵。10、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思考影响国家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感悟中国大国责任与担当;11、感受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活动意图说明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探究,助推学生思维的深入,加深学生对不同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实现由重“讲”到乐“学”的转变。2、创设情境,再现历史,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历史,实现强大的交互功能,提供多重感官刺激,使学生在浓厚兴趣中学习历史。3、以教材为导向,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巩固,并通过思考,把握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4、以史料为抓手,培养与渗透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用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来认识理解问题,形成正确的国家观、世界观。5、以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说与写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对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现实问题的历史分析的能力。6、感受在艰难时局下我们不断破局,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就,中国外交政策不断成熟中所彰显的中国外交智慧;感受中国外交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逐渐从世界的边缘逐渐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站在国际秩序和人类的高度上制定外交政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环节三:第二话外交再探——“变与不变“教师活动31、回顾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四个阶段的历程,外交政策在不断发生变化,谈一谈影响国家外交“变”的因素有哪些?在外交战略中不变的又是什么?2、感叹中国外交智慧学生活动31、立足于“变”,分析影响外交的因素;2、立足于“不变”,感悟中国外交战略的智慧。活动意图说明1、在基础知识上进行问题的延伸,助推学生思维的深入,更好地理解知识,生华情感。2、让学生感受中国在不同时期外交重心变化是不断调整变化的,体会党和政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因势而变的精神和智慧;与此同时,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等又是我们不变的外交战略,体会当代中国外交对中国及全人类发展的贡献与价值。7.板书设计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第一话艰难中破局发展中绽放第二话外交再探——“变与不变”8.作业设计回望中国外交历程,从清政府签下百年屈辱外交的第一页,到解放军果断重创英舰紫石英号,再到今天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又想提出怎样的中国方案呢?9.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课知识点较多,教学过程无需将知识点面面俱到,重在借助重要史实和时序发展分析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新教材的学习本就处于探索阶段,对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背景探索对于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