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谏逐客书》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谏逐客书》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谏逐客书》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谏逐客书》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书谏逐客书李斯知人论世1、作者作品李斯(前280一前208),姓李,名斯,字通古。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作为秦始皇的核心团队之一,为秦一扫天下,统一六国可谓居功至伟。早年为郡小吏,后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入仕于秦。刚开始被丞相吕不韦任命为郎官,后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命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李斯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的作用。秦统天下后,李斯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嬴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命为丞相。知人论世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诸子学说,禁开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李斯还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来,李斯被赵高猜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被腰斩于咸阳,并夷灭三族。李斯有散文《谏逐客书》《狱中上书》《言赵高书》等传世,鲁迅评价他的作品“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知人论世2、文题解读“谏”,下对上进行劝诫的用语,即用言语规劝君王或尊长改正错误。“书”,上书,古代臣下向君王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是李斯为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而写的一篇奏章。3、背景探寻秦国为了统一天下,广揽人才。韩国为了削弱秦国的势力,趁秦国招揽人才之际,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企图通过让秦国修灌渠的方式来耗费财力,从而削弱秦国的军事实力。计谋败露之后,秦国的宗室大臣污蔑客卿都不可靠,纷纷要求秦王驱逐客卿。公元前237年,秦王下令驱逐在秦的六国客卿,李斯亦在被逐之列。于是,李斯写下了《谏逐客书》一文。秦王看后,采纳了李斯的意见,收回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预习检测①缪mù公

②蹇jiǎn叔

③殷yīn盛

④鄢yān⑤郢yǐng

⑥成皋gāo

⑦膏腴yú

⑧穰ráng侯⑨太阿ē

⑩纤xiān离

⑪灵鼍tuó

⑫外厩jiù⑬傅玑jī

⑭珥ěr

⑮阿缟gǎo

⑯搏髀bì⑰黔qián首预习检测①缪mù公

②蹇jiǎn叔

③殷yīn盛

④鄢yān⑤郢yǐng

⑥成皋gāo

⑦膏腴yú

⑧穰ráng侯⑨太阿ē

⑩纤xiān离

⑪灵鼍tuó

⑫外厩jiù⑬傅玑jī

⑭珥ěr

⑮阿缟gǎo

⑯搏髀bì⑰黔qián首初读感知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1)而陛下说之“说”同“悦”,喜欢,高兴(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内”同“纳”,接纳(3)河海不择细流“择”同“释”,舍弃(4)藉寇兵而赍盗粮“藉”同“借”初读感知2.一词多义(1)过  ①窃以为过矣(名词,过失,过错)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动词,走过,经过)③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动词,胜过,超过)④闻大王有意督过之(动词,责备)⑤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副词,过分,过于)⑥一日,大母过余(动词,拜访,探望)初读感知(2)乘①乘纤离之马(动词,驾,坐)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③自京师乘风雪(冒着)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⑤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初读感知(3)却①王者不却众庶(动词,拒绝)②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去掉、消除)③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但是、可是)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⑤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初读感知(4)致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动词,罗致)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名词,情致)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动词,到达)④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动词,得到)⑤听妇前致词(动词,表达、表述)初读感知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向西,向北)②东据成皋之险(在东面)③使之西面事秦(向西)④蚕食诸侯(像蚕一样) (2)名词作动词  ①却宾客以业诸侯(成就)②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作为宝物)③损民以益仇(仇恨)初读感知(3)使动用法  ①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使……退却) ②遂散六国之从(使……离散) ③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使……愉悦)  ④故能明其德 (使……贤明)4.文言句式(1)西取由余于戎(状语后置句)(2)东得百里奚于宛(状语后置句)初读感知一、初读文本,划分层次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驱逐客卿是错误的——为绪论部分第二、三、四段:从事实和理论两个方面论证逐客的利害关系——为本论部分第五段:强调逐客的严重后果,首束全文与篇首呼应——为结论部分深入研读一、细读文本,重点句、段研读1、本文作为一篇典型的议论类文章,用到了哪些论证方法?(1)史实论证:列举四代秦君重用客卿富国强兵的史实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2)类比论证(3)道理论证(4)对比论证:(5)比喻论证。深入研读2、结合文章内容,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1)恰切的立足点和切入点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没有在逐客这个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自己个人的进退出处,而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切中了秦王一统天下的雄心,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深入研读(2)善用比喻,从而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最突出的例子是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的态度和不可取的态度。如文中写道:“夫击瓮叩缶……适观而矣已。”这形象地说明了秦王想得意于天下,在任人方面也应该弃退秦国那些平庸之辈,而取用异国的贤能之德。此外,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借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雠”的愚蠢行为,形象而具有说服力。(3)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有力。深入研读(4)文章气势奔放,文采斐然。这与作者多用铺陈、夸饰手法和排比、对偶句子以及多选用华美辞藻有密切关系。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其中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用了“拨、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施”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言调谐美,不乏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有文采。清代李兆洛《骈体文钞》选录此篇为“骈体初祖”,指出了本篇对后世骈文写作的深远影响。拓展研究建议课下自主阅读《史记李斯列传》,了解李斯的一生经历。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