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_第1页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_第2页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_第3页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_第4页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

上课前,我就担心,这篇小诗这么有诗意,恐怕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融入诗的感情。但结果出乎意料,孩子们上课听得很认真。

上课一开始,让学生观察书中图片,向孩子们介绍了丁香花的一些特征,学完字词之后,就刚才观察到的书中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的图中内容,帮助孩子们理解小诗。上第三小节时,我提问:老师在什么时候会疲倦?孩子们都纷纷想到了老师的辛劳,最后,我小结,只要小朋友们上课专心,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老师就不觉得疲倦了。孩子们似乎听懂了,上课都格外地专心。学习第五小节时,我提问:老师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又香又甜的梦?孩子们都纷纷猜想,一位学生说:“老师一定梦到了我们长大以后的样子。”还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梦到了我们班成了文明班级。”……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又是纯真的。由此看来,如果我能营造出更有想象力氛围,我想孩子们也许能读得更专注,更真诚。但是,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注意:

一是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我觉得以后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你喜欢哪一段,就站起来表演朗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欣赏,提醒学生读的时候要有快慢、有轻重、有节奏,像音乐那种朗读。

二是老师的范读和引领作用不可少。老师率先范读时,好像听音乐一样,请学生欣赏。然后请学生当我的小老师,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让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一种荣誉,在老师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接受语知和语感。

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当学生通过有关的语句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欢快心情时,我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课文,融入课文,鼓励他们学着文中的孩子向着蓝天亮开嗓子,有的孩子喊:“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丰收季节。”有的孩子喊:“我们多么开心呀!我爱这美丽的秋天。”学生完全被感染了,“开心”在课堂上空飘荡着。这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着课文,在读体会、感悟,表达这种心情。

三是结合学生实际,用学生手中的笔绘画。学完这课刚好赶上教师节,结合课文的学习,鼓励学生用笔画出自己要表达的感谢老师的恩情。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每一笔都透出学生对老师的爱意。甚至有些孩子把老师与自己的母亲作对比,认为老师比妈妈美丽。可见课文的学习给学生的引领起着重要的点拨作用。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也从学生身上感悟到,尊重学生的自主,学生也会加倍回馈给老师。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2

《窗前一株紫丁香》这是一首充满款款情意的儿童诗歌。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学生对老师深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出少年儿童纯洁而美好的心灵。

诗歌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音乐美,琅琅上口,悦耳动听。非读不能见其美,非读不能见其情,非读不能见其意。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较好地体现了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具体表现在:重视朗读,以读为本。首先,配乐范读,使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然后,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并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歌,让学生乐于读,善于读。接着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自由读、小组读、接龙读、比赛读。从中适时地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声调、停顿等。让学生美读成诵,深入感悟,从中体会师生间的深厚情意。最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花香飘进教师的梦里,老师会梦见什么呢?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3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孩子们为老师种下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那叶绿和花香,代表了孩子们对老师真诚的爱。当你正伏案备课的时候,可曾想到: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树,那就是一张张学生的笑脸在向你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同学们真诚的爱送进了你的心田。

课前,我读了好几遍。越读越感觉它的美。第一节,一个“踮”字,“一群调皮可爱的孩子,悄悄地潜入老师的小院,为老师栽种丁香花”的动人形象,活脱脱跃然纸上。下面几节:“让那绿色的枝叶,夜夜和你作伴”“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老师,休息吧”,无不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浓浓的爱。课堂教学上要使得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感悟,教师自身首先要有所感悟;通过课堂的互动交流,师生彼此走入了对方的心灵,这样,孩子们对老师的工作更

理解了,对老师也更尊重了。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较好地体现了低段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具体表现在:

第一、重视朗读,以读为本:

教学中,我多处设计了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引读、配乐诵读等学习环节,还作了范读。为提高朗读水平,我适时组织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如何读得正确、读出感情。

第二、重视学生提问题:

学生读了二、三、四、五节诗后,让学生针对诗句、词语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改变了以往教师不顾学生实际大量提问的做法。

第三、正确引导学生体会词句的意思:

字词的教学扎实有效。能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乐于学习。

如:在理解“踮”字的意思时,我化静为动,激发兴趣,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踮起脚尖来理解文字的内涵。

又如:“疲倦”和“牵挂”,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在理解“让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时,我启发学生想象,老师又香又甜的梦里会梦到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表达了师生之间的互爱之情。

第四、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重点内容2、3、4、5小节:

“我们在老师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心中装满美好的愿望,是希望——”我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中互相读读,讨论讨论,让学生互相启发,共同学习,从而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热爱。

第五、设计了以“老师我爱您”为主题的自主作业,拓展感悟

这一环节设计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使学生体验师生间的美好情感。

通过这一节课,我也发现了不足之处,自己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如评价学生的语言要发自内心,而且要更丰富一些;自己的教学激情不够高,要让学生动情,自己先要动情,在教学中,要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4

接着我用谈话导入,“校园里同学们在栽花草,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花的图片,请大家欣赏。”我用课件播放一幅幅图片,有菊花、荷花、玫瑰、郁金香、最后又播放了“紫丁香”的图片,我说“围绕着紫丁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一株紫丁香》”,首先,我用温柔的语调给孩子们进行范读,只见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听的认真极了,接着我让孩子们学着我的语气和停顿自己练习读一读,练习完之后,我指名让学生一小节一小节的读,看来孩子们已经完全读懂了这篇课文的意思,因为在他们朗读的时候,都读的特别有节奏、有感情、语气轻重适度,作为老师的我,完全融入了其中,好像书中的孩子就是我的学生,书中的老师就是我自己一样,我被孩子们感动了。最后我们整体回顾课文,我说“虽然昨天的教师节已经过去了,但是老师仍然希望同学们可以把这首诗歌作为礼物送给老师,下面就用你们的朗读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情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好”,只听见孩子们那充满了感情的朗读,轻轻的、温柔的、整齐的声音犹如一弯清泉流淌进我的心里,那一刻,我为自己是一位教师而感到无比的骄傲。

课堂即将结束,我又给孩子们准备了几条赞扬教师的名言和语句,我指名让孩子朗读,同时我又对重点的语句进行解读,在孩子们一遍遍的朗读声中,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得到了升华,这节课的教学圆满结束了,我和孩子们都收获满满。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5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字里行间吐露出小朋友们对老师的浓浓问候与感激。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引领着同学一起去感受了那份师生间的深切情谊,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以巩固复习的形式教学本篇文章的生字和朗读。

在生字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集中识字,以和汉字娃娃交朋友的形式将文中的生字集中出现出来,开展自读,纠正;指名读,纠正;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的准确认读;接着以教师说谜语,同学猜字的形式识记生字的模样,同时也让同学自身想方法识记,同学方法多多,识记得兴致高涨;而后我出示了一首儿歌让同学认读:踮起脚尖,走进小院,放下书包,给树除草。牵牵小手,唱唱儿歌,笑声甜甜,不觉疲倦。本首儿歌中涵盖了本课所要认识的6个生字。在有趣的朗读中,生字也得到了再次的复现与巩固,同学学得不亦乐乎。最后,让同学将生字放回到课文中再次朗读。整个生字教学过程,节奏紧凑,而且同学的热情始终处于高涨状态。

《新课程规范》提出:要在语境中识字,加强生字的再现与刺激。在本课教学中,那首儿歌的出示,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一个生字在课文中同学能准确认读,放到另一语境中同学照样能准确认读,我想,这应该就是生字教学的胜利之处吧。将生字放到不同的语境中进行认读,不只可以巩固汉字,同时还可以锻炼同学的阅读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在引导同学的深情朗读中,我觉得还是有所欠缺。同学的情感始终激发不起,老师的深情朗读带动不了同学的激情,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不是很好,同学不够投入,显得有点乏味。到底该如何去引导同学的朗读呢?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竞赛?还是……我曾经做过很多尝试,可效果都不是很好,能响应你的永远是那几个朗读基础好的同学。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6

【案例】

小语第三册课文《一株紫丁香》的第三小节:

老师──

绿叶在风里沙沙,

那是我们给您唱歌,

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一句,同时激活孩子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我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举例正在后排听课的生活老师钱老师。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们的得到更多的是钱老师的关心和照顾,于是我就顺水推舟地让钱老师成为孩子们交流的焦点。

师:我们当中,谁最有心,来说说钱老师一天的工作呢?

(我话音刚落,孩子们立刻被激活了,三四只小手举起来了。)

生1:我记得最深的是:“每天晚自修,钱老师在我们做作业的时候总是悄悄地关上窗户,点好蚊香,这样窗外的飞虫和那些该死的蚊子就不会来影响我们了!”

生2:“我感冒的时候,钱老师每次饭后就提醒我吃药。”

生3:“钱老师有时候会帮我们一起拖地。”

为了帮助孩子有序地回忆钱老师一天的工作,我点了点头:他们说得多好啊!其他同学可以想一想:从早晨起床开始到晚上就寝,钱老师都为我们做了什么?这时,我发现更多的小手举起来了,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满是想先说的表情。

生4:“每次起床铃声响过,钱老师还是再到每个寝室来提醒我们起床。”

一个小女孩立刻来补充:我们现在的寝室有楼上,楼下,钱老师走上走下可累了啦!

(听了这话,我的体内的某一个地方明显的有些温暖。)

生6:“钱老师每天都要带我们去晨练,这样我们的身体就更健康。”

生7:“到了中午,等我们到食堂,钱老师早就帮我们打好了饭。”

没等他说完,另一个男生很不服气地说:“跟我想的一样。”我开心地说:“看来你们俩都很有心。”

生8:“有一段日子我有点发烧,钱老师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陪我去医务室量温度。”

生9:(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也着急地举着手。)“在我们寝室,总是钱老师帮我们开空调,关门。”

没等他说完,另一个孩子插嘴了:“半夜的时候,钱老师来帮我们关空调。”

生10:另一个女生又高声地叫“我”、“我”,生怕我不让她回答。她说:“钱老师半夜的时候来叫xx上厕所。”

我点了点头,说:“嗯,看来钱老师为了我们,自己肯定没睡好。”

这时,班长举手说了:“每天下午,生活老师都要睡午觉,我们有时候去寝室拿彩色彩笔的时候都是很吵的。

“那以后我们要怎么样做呢?”我说。

孩子们立即接上来,我们要轻轻的走,不能跑,更不能大声说话。

……

这一堂课上,孩子们说了很多很多,而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很多地指导大家朗读其他几节课文,可是在课的最后,我提议集体朗读课文以献给关爱我们的钱老师时,我分明感觉到,每个孩子是那么投入,那么认真。朗朗的书声中,分明是充满了爱,充满了感恩;我分明感觉到对课文的内容,已无需更多的解释。下课时,钱老师激动地说:“大家读得太好了,老师收到了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

【反思】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潜伏着一些人类永恒的情感。诸如感激、同情、敬畏,需要我们用教育去开启、唤醒和提升。而感激,也就是感恩,是最基本的一种,更需要我们教育者用心灵去滋养,用真情去沐浴。所以,培养孩子从小就有一颗感恩的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生而为人,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大众助益,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更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今日年轻人,自从来到尘世间,都是受父母的呵护,受师长的指导。他们对世界未有一丝贡献,却牢骚满怀,抱怨不已,看这不对,看那不好,视恩义如草芥,只知仰承天地的甘露之恩,不知道回馈,足见其内心的贫乏。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说明动物尚且感恩,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呢?我们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重要的是要有感恩之心。我们教导孩子,从小就要他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目的就是要他懂得感恩。感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然而,人们可以为一个陌路人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父母给予的种种恩惠,将一切视之为理所当然。真正的感恩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感激,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迎合他人而表现出的虚情假意。感恩是自然的情感流露,是不求回报的。

“谢谢你”,“我很感激你”,这些话应该经常挂在嘴边。以特别的方式表达你的感谢之意,付出你的时间和心力,比物质的礼物更可贵。

这堂课,明是语文课,实为一堂深入学生心灵深处的思品课。它激活了孩子们那一颗颗稚嫩的感恩之心。我庆幸,孩子们平时虽打打闹闹,学习中也错误百出,但都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我更庆幸,在充满感恩氛围的校园里,孩子们自由的吸收阳光雨露,渐渐长出感恩的花苞,绽放出感恩的笑容。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7

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使学生获取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我调整了自己的角色和行为,变知识的阐述者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去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获取知识,使学生最终通过自己的朗读、思考和感悟,了解和认识了“紫丁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个个是成功者,人人都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二、精心设计“台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实施自主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自主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经过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制约,他们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铺设一定的“台阶”,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学习目标。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创设了“台阶”,营造了氛围,通过教师的有效指点,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了学习,课堂上也因此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学生的发言很踊跃。

三、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在教案ABC中,都各自存在着他的优点和缺点。我吸取了教案A的第二点,教案B的1,2两点,再综合三则教案,自备了教案D,操作时,比较容易操作,课堂反映良好。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8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将孩子们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就好比那芳香四溢的紫丁香,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株,多像一张张孩子们的笑脸向老师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孩子们真诚的爱送进了老师的心田。字里行间中都吐露出孩子们对老师浓浓的问候与感激。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引领着学生一起去感受了那份师生间的深切情意。

这样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要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在读中体会师生情,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感情,感悟诗歌语言的优美。要重视引导自读自悟。可配上抒情的音乐让学生朗读,以便更好地进入课文的情境。

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课文语言虽浅显易懂,然而意境却是优美感人,如果阅读只能停留在表面的词语理解上,那这样的教学是苍白无力!只有引导学生完全进入课文的意境当中,且个性化地指导朗读,很好的关注学生朗读的情况,才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每次读这首小诗,我的心里便会觉得很甜很甜。这样的诗情画意,在滋润着我的心。这炽热的童心,将激励着我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意,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

诗贵在读品,用“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的教学形式很适合诗歌的教学。如何让孩子去喜欢语言,进入语言,从而理解语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形成个性化的朗读,这是需要我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9

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我让学生听一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那优美的歌声,那纯朴的情感,将学生带到了灯光下老师的窗前。学生入迷的表情告诉我那身影是多么熟悉,这情景似曾相识。虚幻的情境,熟悉的故事,每个学生心头为之一动,这时是引导他们体会如何关心老师的最佳时刻,我紧扣此景追问:夜深人静,只有紫丁香陪伴在老师窗前。小朋友,如果你就是这株紫丁香,此时,你会对老师说些什么?为老师做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争相发言:“老师,很晚了,您睡觉吧!”“老师,您歇一歇,明天再批吧!”“老师,天气冷,您披件外套,喝杯热茶吧!”“老师,您累了,我来帮您捶捶肩,揉揉腿吧!”……更有学生说“老师,我来帮您批作业吧!”多么可爱学生,多么真挚的情感,这就是情境创设的效果。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0

《一株紫丁香》这首诗歌通过儿童在老师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的描述,抒发了儿童对老师的关爱、尊敬和感谢之情,唱响了一曲师生间深情厚谊的动人赞歌。

一、激情引趣

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精心设计了导入课文这一环节:通过娓娓动听的话外音,节奏变换的音乐、跳动闪现的画面……创设情境,激情引趣,把学生带进课文中,为学习课文打下良好基础。首先我点击电脑课件,出示一位老师在窗前备课的情景,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床前》,我满怀柔情地轻轻吟诵:夜已经深了,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星星不停地眨着小眼睛,院子里的花儿也已经睡了,可我们敬爱的老师还没有休息,还在窗前认真地备课。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课文的情境。

二、重视朗读

“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我始终把“读”贯穿在本课教学中,利用形式多种多样的读,个别读、自由读、男女生对读、比赛读等使学生读得有味,不感到枯燥;使学生读得有情,充分展露学生个性;使学生读得有悟,读出对老师的深厚情谊。第一小节:要读得轻轻的,要有一种生怕惊动老师的感觉。第二至四节分别强调“夜夜和你做伴”、“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读出体贴、关心的感情。读最后一节中“快放下……”句子时,语速要适当加快,真诚地流露出希望老师早早休息的感情;最后两行,要读得稍慢,充满遐想。

三、师生情感交融

我为学生创造了自由阅读的气氛,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表扬激励为主,,始终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坦然、自由、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自由活动的舞台,在教学中把自己隐退后台,把活跃的课堂让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内自由研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尽情地品读和表演,大胆合理地想象。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主动地动口、动脑、动情、动手,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正是顺利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根本保证。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1

今天上午第三节我讲了《窗前一株紫丁香》这一课。这是磨课的第一个环节,也算是初试牛刀了。

上课伊始,我以“孩子们你们都见过哪些花?”的问题导入,这一设计联系生活实际,孩子们回答的积极性很高,然后我总结了他们回答的内容并引入“丁香花”,接着在我对丁香花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引出“紫丁香”,继而板书课题《窗前一株紫丁香》,再请孩子们齐读课题。在评课中听课老师给出“如果出示紫丁香的挂图或者图片效果更佳”的评语。其实我原本想上午上班后打一张紫丁香图片的,可是偏偏不凑巧学校竟然停电了,所以计划泡汤。不过这也表明我事先准备不足,今后一定要吸取教训,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接着我用小黑板出示生字词,复习,用开火车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评课老师对此也作出“读的形式多且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肯定评语。当然,除了开火车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并相互纠正、点名指读、生自愿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以及教师范读等读书形式,使孩子们充分认识并熟悉课文。

在文本研读环节,我用问题激发孩子们的思维碰撞,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让他们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遗憾的是这些都只是我原本的设计,然而实施起

来却是相当的困难。究其缘由,那就是孩子们还没有适应我的这种教学模式。事实上我也是他们的新老师,我知道好多方面还得慢慢磨合。对此我做好了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毕竟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在这节课中我也尝试了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但是好多孩子提的问题偏离了文章的主题。当我充满激情的讲解时,看着台下孩子们的反应平平,顿时我也失了劲头。新学期,新班级,的确需要我下功夫好好整治啊。

在结课环节,评课老师给出“如果问学生为什么爱自己的老师,让孩子们自己感受因为老师也爱学生,能指出这种爱是相互的,升华一下会更好。”的评语。我觉得这一点很值得我借鉴。

对于板书方面,评课老师认为我设计的板书比较形象,如果能用彩色粉笔修饰一下会更出彩。至于授课时间我把握的还是不错的,不过我个人认为如果能预留学生练习的时间会更好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台阶。

那几个朗读基础好的学生。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2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诗歌。在教学中,我用创新的方法,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性,使学生形成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行为上,既有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能力,又有自主设计学习方式的能力。为了上好这节课,并较好地体现了低段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第一是重视朗读,以读为本。教学中,多处设计了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赛读、诵读等学习环节,同时我还作了范读。为提高朗读水平,对学生读适时组织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如何读得正确、读出感情。

第二是重视学生提问题。学生读了课题后,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学生自读课文后,让他们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改变了以往大量提问的做法。

第三是正确引导学生体会词句的意思。如“疲倦”和“牵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解。“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启发学生想像,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表达了同学们对老师的爱。

第四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重点内容3、4、5小节。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呢?我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中互相读读,讨论讨论,让学生互相启发,共同学习,从而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热爱。

总之,利用各种形式,以朗读为主,让学生用心体验,用情表达。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使学生熟读成诵到会背诵。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在读中感悟、体会“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形象和“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3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字里行间吐露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浓浓问候与感激。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引领着学生一起去感受了那份师生间的深切情谊,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以巩固复习的形式教学本篇文章的生字和朗读。《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在语境中识字,加强生字的再现与刺激。在本课教学中,那首儿歌的出示,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一个生字在课文

中学生能准确认读,放到另一语境中学生照样能准确认读,我想,这应该就是生字教学的成功之处吧。将生字放到不同的语境中进行认读,不仅可以巩固汉字,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在引导学生的深情朗读中,我觉得还是有所欠缺。学生的情感始终激发不起,老师的深情朗读带动不了学生的激情,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不是很好,学生不够投入,显得有点乏味。到底该如何去引导学生的朗读呢?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比赛?还是我曾经做过很多尝试,可效果都不是很好,能响应你的永能响应你的永远是那几个朗读基础好的学生。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4

《一株紫丁香》(苏教版第四册)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它以儿童的口吻,晓畅明白的文字,表达了浓浓的师生情。文章虽然是从儿童的角度写,但教师高大的形象也跃然纸上:为工作而疲倦,时时把学生挂牵、夜深了,还在写教案,从而高度赞美了教师的辛勤劳作。诗歌口语化,图文并茂,富有想像空间,以下是我的几处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发读书欲望

1、欣赏《我爱米兰》这首歌,问:听懂了吗,歌儿唱了什么?

〔一读到这首诗,就想到那首《我爱米兰》的歌。发现,它们何其相似,都是在老师窗前,种下一株芬芳的植物,那绿叶和花香,代表了孩子们对教师真诚的爱。歌虽老,歌中流露的情意却永远让人感动。于是,很自然的,就用它来引出课题,渲染气氛。果然,那清新明朗的歌词,优美动听的旋律,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

2、师:有一群孩子,也很爱自己的老师。在百花盛开的春天,他们给老师送上了礼物――是什么?

〔课文描写了一群孩子在老师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送给老师,让紫丁香绿叶紫花的美丽代替自己陪伴老师,送上他们对老师的感谢与热爱。这样引出课题,既符合课文原意,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出示课题,指名读(正音:株、紫、香)

3、解题:见过紫丁香吗?

请学生猜猜它的样子。

〔读了课题,猜测紫丁香的样子,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获取知识,使学生最终通过自己的朗读、思考和感悟,了解和认识“紫丁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被激发。〕

4、你觉得紫丁香怎么样?再把课题美美地读一读。

〔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出示实物图片后,学生看得尤其认真,观察得格外仔细,所以对紫丁香的美印象特别深刻,这时要求“美美”地读课题,应是水到渠成的。〕

二、表演朗读

1、出示第一段,指名读。

随机纠正字音:踮起、脚尖儿(儿化音)、栽、窗前

2、“浓绿”的小院里会有些什么呢?(老师评价:光有一棵树,绿色还不够多;绿色多起来了;有花有草,树木茂盛,充满了绿色……)

〔以评促说,老师的语言是对“浓绿”的一种解说与丰富,引导着学生越说越好,越说越美,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画面,文字的意蕴就出来了。〕

带着这样的感觉读好:浓绿的小院

2、孩子们是怎样走进这小院的?做做“踮起脚尖儿”的动作。

3、现在,让我们捧起紫丁香,踮起脚尖儿,把它种在老师窗前吧!(全体加上动作表演读)

4、指名上台演读。采访:你为什么踮起脚尖儿走路?

〔做做“踮起脚尖儿”的动作,以全体表演读的方式完成角色转换,把文字还原成生动的情节,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孩子们是悄悄进入老师的小院的,想给老师一份惊喜。〕

5、那,这一节该怎么读?自己体会一下。再指名读。

〔“演读”使学生入情入境,兴致盎然。因为对文字有所感悟,所以已经产生了相应的情感,这里,只是揣摩该用怎样的语气、声调、节奏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我们要想使低年级学生在课堂里“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那么首先要挑起他们的阅读主动性。在此,我让学生初步感知了紫丁香的美妙,激发出阅读的兴趣之后,趁势提出阅读的要求,这就是真正地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5

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读后大家一定觉得心里很甜很甜。这样的诗情画意,在滋润着我们的心。这炽热的童心,将激励着我们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意,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

文章以儿童的口吻,浅显的文字,表达了浓浓的师生情。文章虽然是从儿童的角度写,但教师的形象也跃然纸上:为工作而疲倦,时时把学生挂牵、夜深了,还在写教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本课中学生对老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这样互融的情感,不知我们班的孩子们能否体会呢?

在教学中,我较好地体现了低段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第一、重视朗读,以读为本:

教学中,我多处设计了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赛读、诵读等学习环节,还作了范读。为提高朗读水平,我适时组织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如何读得正确、读出感情。

第二、正确引导学生体会词句的意思:

如:在理解“踮”字的意思时,我化静为动,激发兴趣,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踮起脚尖来理解文字的内涵。

又如:“疲倦”和“牵挂”,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在理解“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时,我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表达了同学们对老师的爱。

第三、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重点内容3、4、5小节:

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呢?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中互相读读,讨论讨论,让学生互相启发,共同学习,从而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热爱。

这一环节设计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创设了情境。✍【以下为精品推荐,以备不时之需,可删改!】推荐一《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

在这次的同课同构中,我们六年级三位语文教师讲的是《和田的维吾尔人》。本单元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一主题,向我们展示不同地方的民风民俗。如: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以及别具一格的民居等,《和田的维吾尔人》就向我们展示了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第一、会读会写本课的词语。第二、要求学生能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受维吾尔乡村的风情,理解和田维吾尔的特点及作者表的的方法。为此,在讲这篇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让学生作了预习,重点是读读课文,然后谈谈在预习中的收获,从而对和田维吾尔风情有个初步的了解。

为了检测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我们从读音、字义等方面进行,结果忽视了略读课仅仅只有一节课的时间,因而在学习词语这一环节,我错误的估计了,本不应该用太长的时间,以至于后来的课文分析没有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乱了手脚。从这节课看来,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应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让我知道了,无论平时教学还是比赛,都不要打无准备之仗。

在学习后面内容的时候,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即每段的中心句进行学习,是我们设计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特点的语句;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先进行第一个模块:自学。先让学快速浏览课文,自己解决。再进行第二模块:交流讨论,在学生交流讨论后,要求学生抓中心带动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重点语句了解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

然而,这两个环节学习的时候,给我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在展示点拔时,虽然学生已能熟练的通过表达方法来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但是我点拨过多,废话连篇,犯了一大过,怕学生找不到我所想说的话,怕说不到我的点子上,绕来绕去,对重点和难点处理的不是很理想。虽然我从郝老师的课堂上感觉到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没按时完成,自己也及时做了调整(想借助维吾尔的豪气乐观、热爱土地这两特点从表达方法上让学生加以体会,并及时联系中心句好体会维吾尔人即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这句话的含义),但是,还是同样惘然,仍然没有按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因为以上的一些不成熟的一些做法,导致我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好。既然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我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整节课的时间安排,教学内容的处理,都不是很到位,我自己感觉不是很理想,这节课太让我找不到成就感了。我会继续反思,总结,学习,继续我对“语文”的思考,我相信,只要乐于反思,善于总结,勤于准备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才能在教学之路上越走越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艺术,实现自我价值,找到成就感。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2

由于课文围绕“乡村”这一主题,向读者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浓郁的西域风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第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在朗读中体会文字之美。第二、要求学生能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尤其是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受维吾尔乡村的风情,并且理解和田维吾尔的精神。

我想,我应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拓宽自己的思路,引导他们在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基础上,更多地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在相互合作与独立思考中提高综合学习的能力。

我运用音乐《我们新疆好地方》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西域风情,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融入了文章,而且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出来,能够完全投入地思考我提出的问题,在他们交流的同时,我又以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主动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了关键词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一名学生发现文中用到很多具有强烈新疆地方色彩的词语如“都帕”、“艾得来斯”等,我便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有没有同样的词语或者句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经过共同的思考,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些词句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西域色彩,让读者感到自己身处新疆。我再抓住这一结论引导他们思考我们在写作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学生立刻领悟到:写作时可以运用特定的词表现特定的地点或人物。

又如在谈到“歌一样的维吾尔”时,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对和田维吾尔的看法,认为他们是一群热情、好客而且快乐的人。但仅止于此的话,和田维吾尔的形象又过于单薄。于是,我便启发他们思考“歌”与和田的维吾尔的关系,有的学生从文字中获得了深刻的感知,她说,和田的维吾尔人本身就是一首歌,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歌舞已经成为了他们自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就像那歌舞一样,热情奔放,没有悲怆。这是多出色的想法!在对她表示赞赏的同时,我又引发学生们继续思考:这样一个民族,在他们的载歌载舞中是否可以看到一种精神?有的学生在熟知课文的前提下,马上就联想到了前文提到过的一个汉子在刮着沙尘暴的夜里引吭高歌,这正体现了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欢歌的性子,也体现出了他们的乐观精神。由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便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样的师生共同交流中,我随时准备着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不断地为他们积累思想的结晶,也随时准备着将他们的思考引导向更深的层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掌握了课文中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了课文的重点,并且通过课堂最后的归纳和总结进一步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也加深了对和田维吾尔的理解,最终达成了我的教学目标。

这一堂课,既提高了学生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也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感受到和田维吾尔独特的西域风情,同时提升了他们的价值观,使他们懂得无论生活怎样,我们都要以一颗乐观的心去面对生活。同样,这堂课也使我得到启发: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加强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而学生的感受是需要教师去培养的,他们如何思考也是需要教师去引导的,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激发他们的感受,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在不断地感受与思考中逐渐形成更为高雅的审美情趣、养成更为深刻的思考习惯,更积极地去探索身边的世界。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3

《和田的维吾尔》是六年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9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在这以下两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基础知识落得比较实,课堂上我以检查预习的方式来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的读音、字形进行强调,并且落实到写,真正做到扎实了基础。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让学生默读做批注的环节,我给学生留了大量的时间去读,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品读文本,用心去感悟,真正从读中有所得。

三、读写结合落实到位。总结全文,体会写法。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心句和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仿写,把学生领悟到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扩展阅读,让学生课后再去搜集相关的信息,把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扩大了学习的外延。

本节课的遗憾之处是:

一、对于方法的指导要做到重点突出,而我在本课中面面俱到,就显得冗长。

二、教师总结的话过多,当学生说得已经很到位的时候,就不用再总结了,显得教师放手不够。

三、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部分力度还不够。

四、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好。既然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教师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只有勤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艺术,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我会努力的。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4

本单元课文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一主题,向读者展示不同地方的民风民俗。如: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的藏戏以及别具一格的民居等。《和田的维吾尔》一文,又向我们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浓郁的西域风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第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在朗读中体会文字之美。第二、要求学生能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尤其是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受维吾尔乡村的风情,并且理解和田维吾尔的精神。为此,在教学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首先让学生充分作了预习,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课前让他们谈谈在他们心目中的和田的样貌,从而对和田风情有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中,通过抓中心句,重点词去理解,去品读,效果较好。如,在学生交流了自学情况后,就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抓中心带动学习的积极性。了解了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爱美的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这节课同样留下了一些遗憾:对朗读的处理,我还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特别是学生对作者用两个反问句和两个感叹号表达自己的惊叹这一句式,只是让学生个人读和齐读两种方式,因而学生还没有通过“读”完全体会到作者的惊叹。另外,我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用语很精炼,但不够精彩。这也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缺点。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5

《和田的维吾尔》是一篇反映维吾尔族风俗的文章,本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与一体,语言生动形象,使用对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细腻,结构上不仅首尾呼应,更是以中心句的形式为线索,脉络清晰,充分反映了和田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

以下是我的教后反思: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课前,我认真阅读了教学参考书并查看了一些关于本课的教学设计,制定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其中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宗旨是想透过对语言文字的体会,让学生从思想意识上深化对维吾尔族人民族精神的认识。因此,我的设计是让学生在理清脉络之后,再去深读品悟重点句,围绕“和田的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开展学习活动。还有一重点是“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品读文中拟人、比喻句,感受这些手法使用的好处。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将听、说、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语文、用语文,使学生学以致用。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带着设计好的教学设计,我十分用心地组织了教学,然而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些事先不曾料想的问题。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机智和教学策略上存在不足。

1、教学机智的发挥不充分。

在“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的板块上,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风貌的语句。最初的设想是让学生找出稳重的中心句,理清脉络,然而很多学生却找出了许多具体描写的句子,这也不能说不对啊!可就是这样让我有点不知所措,不仅延误了时间,使后来的教学有“走马观花”的嫌疑,也打消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没有了成就感(他们的回答没能得到老师的充分认可)。

下课后,我回想了那个问题的设计不够严密,没能给学生明确的方向。因此,后来在另两个班的教学中,我将问题设为“画出作者直接写出的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风貌的语句”,学生很快便有了满意的回答。在此基础上,再让大家读读这些中心句,概括出“维吾尔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目标很快达成,后来的教学也就流畅自如了。

2、教学策略的选择不够恰当。

一堂课下来,全班举手发言的就那么七、八个学生,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也曾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仍然无济于事。细想之,是自己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没能培养好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常的教学中,为了急于求成,在教学中没能注意这方面的训练,正所谓“习惯使之然”,一直以来如此,怎能要求学生有超常的发挥呢?

三、对“调整教学设计后再教”的反思

通过反思后,我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下调整、修改,在另两个班进行了再教。两次再教,我始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理念,以精准的问题引发大家主动学习,进而汇报交流,交流中先读,再谈体会,然后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再全班齐读,将个体的发展与全体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结合起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纯洁的事物都难免有瑕疵,再完美的教学也难以做到人人中意。然而,为了教育的长远发展,为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我们都应学会在“鸡蛋里挑骨头”,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6

《和田的维吾尔》一篇浅显易懂的课文,怎样上出语文味来?怎样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性?我深思着。

在教学中,在导入读题后,学生通读课文找到中心句,全文都是表达这样一个中心的意思。“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用这一中心句牵起全文地学习。

课文是怎样写出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过了十分钟后,学生进行展示交流。“一个停电的晚上,环境恶劣,一个汉子还迎风引吭,体会到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气与乐观,不由得惊奇而肃然起敬。”如果换作我们会怎样呢?联系自己来谈,在对比中体验更深了。难怪说,读中心句。这就是和田维吾尔人,继续交流展示。有趣的交流,有趣的朗读感受到和田维吾尔人甜甜的生活。在小结处,在过渡处,扣住中心句,朗读中心句,在读中一步步深化认识了和田人的特点,文章的表达方法也自然而然领悟到。

牵一句而启全篇学习真好。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7

在教学中我运用音乐《达坂城的姑娘》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西域风情,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融入了文章,而且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出来,能够完全投入地思考我提出的问题,在他们交流的同时,我又以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主动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了关键词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一名学生发现文中用到很多具有强烈新疆地方色彩的词语如“都帕”、“艾得来斯”等,我便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有没有同样的词语或者句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经过共同的思考,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些词句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西域色彩,让读者感到自己身处新疆。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8

《和田的维吾尔》是六年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9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在这以下两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进行学习,是我教学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

二、总结全文,体会写法。在课后让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心句和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的遗憾之处是:

一、对本课字词的理解教师要适当的点拨。维吾尔族是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和汉语有很大的区别。“馕、库乃其、巴扎、巴朗子、都帕、艾得来斯”等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联系课文注释,联系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二、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好。既然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教师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相信,只要勤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艺术,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9

一、成功之处

教学中,通过抓段和课文的中心句,重点词去理解,去品读,效果较好。如,在学生交流了自学情况后,我就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语句。抓中心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很快就了解了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热爱土地的维吾尔族,爱美的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行了研究。我尝试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始,我让同学们谈谈“自己通过预习了解到的新知识”,学生兴趣很浓厚,全体都参与了。在学习课文的重点(维吾尔人的特点)时,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法,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中,人人参与,或读,或讨论,或交流,气氛热烈。在最后的一个环节,我让学生写写自己想对这个民族说些什么话,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了,学生的发言精彩无比。

二、不足之处

遗憾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再次在读中品味和田的维吾尔族的独特风俗习惯。

三、改进措施

还有待于更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以便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其各种能力。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0

我特别喜欢这篇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幽香,给人人生的启迪与感悟。对这篇课文我有着自己的的见解,我认为这篇课不仅仅是介绍的维吾尔的一些风俗习惯,也是对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的歌颂。因此,我决定我的教学从“热爱生活”入手去引导孩子们学习课文,让孩子们去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和维吾尔人的精神内涵!

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出示了文中的四字词,帮助孩子们积累语言。同时也对一些读音容易错的字进行了校正,比如“馕”喜欢读成“LANG”,“深邃”两个字平舌和翘舌搅在一起,学生也容易读错。

接着让学生扫读课文,找出文中概括写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学生轻而易举地找出了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我让学生仔细朗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写出了维吾尔的什么特点?我让孩子们抓住“总是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去理解,孩子们体会出了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

然后让孩子们拿起笔,边读边批注,从文中的哪些句子或者哪些描写体会出维吾尔人对生活的热爱。孩子们的学习很专注。

交流的时候我们重点交流了维吾尔对土地的热爱这一部分的内容。首先,孩子们谈到了“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因此我问,“爱土地怎么就是爱生活呢?”孩子们的回答非常精彩:因为土地是维吾尔生存的基础,爱土地就是爱生活的家园,爱土地就是爱他们生活的环境,因此我觉得爱土地就是爱生活!接着,引导孩子们分析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了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最后我让孩子们思考,如果介绍家乡人的某个特点,你会抓住哪几个方面去描写?由于时间关系,没当堂让孩子们进行小练笔,只是作为课外作业,我觉得还是有点遗憾的。不过我觉得在这个环节的写作指导还是比较到位的,孩子们应该有收获的。

小结的时候,我说:“孩子们,今天我们认识了维吾尔人,小伙子俊朗,姑娘漂亮,虽然他们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但是,却怀着对生活的热爱,积极向上地生活着。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孩子们,我们应该学习维吾尔积极的生活态度,热爱我们现在的生活,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让我们再次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在第一个班级的上课的时候,我的教学时间分配的不太合理,没能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在第二个班级教学的时候,我抓住了重点展开教学,教学效果比较好。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1

《和田的维吾尔》这篇文章是《风俗世情》单元中的一篇。文章以平实的语言文字叙述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一些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生理特点,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淳朴的民风,赞颂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爱美好客、豁达乐观的精神品质,揭示了豁达乐观的人,总是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由于课前让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课前准备,他们对维吾尔人的风俗习惯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我适时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西域风情,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融入了文章,而且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出来,能够完全投入地思考我提出的问题,在他们交流的同时,我又让他们讨论自己学到的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可以主动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了关键词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经过共同的思考,他们很好地得出正确的结论,理解到维吾尔人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整节课的教学比较有条理,容量也比较大。通过同学的自学分析,最后回归到课文最后一段:“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还是甜的。”学生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12

【我的收获】

辛勤的耕耘总能得到收获。一个星期的设计、修改以及经历磨课的“痛苦”,今天在课堂上精彩的呈现让我收获自信,收获欣喜,也品尝到“语文”的原汁原味。

听课领导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精心设计,并且做到一环扣一环。对于和田维吾尔人的几个特点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浓厚的人文环境和独特的言语形式中领略这个民族的魅力。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让学生在最自在的课堂氛围中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的个性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尽情的张扬。

听课的老师也觉得这是一节非常有“语文味”却又不乏精彩的语文课,朴实、自然。学生很开心,有所学,也有悟。

我要感谢老师们对我的鼓励,并以此激励自己,坚持语文的本质,坚持自己的风格,真正把课堂还给“语文”。我更要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勇气,让我能在课堂中和他们一起享受“语文”的快乐!

【自我反思】

我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我不会满足。我也会继续努力,继续我对“语文”的思考。

有句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节课同样留下了一些遗憾:对朗读的处理,我还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特别是学生对作者用两个反问句和两个感叹号表达自己的惊叹这一句式,只是让学生个人读和齐读两种方式,因而学生还没有通过“读”完全体会到作者的惊叹。另外,我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用语很精炼,但不够精彩。这也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缺点。

十年的语文教学,让我发自内心地爱上语文,爱上语文教学。我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我要和我的学生一起和语文“回家”。推荐二《小伙伴》教学反思《小伙伴》教学反思1

尤惠娟老师《三个小伙伴》第二课时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我认为本课的成功之处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设计新颖。

教师先出示第一幅图(三个小伙伴去植树),提问:这三个小伙伴是谁?他们要去干什么?你们怎么知道的?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再出示第二幅图(三个小伙伴植好树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再次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只有小象扛着树苗,其他的动物有没有带工具?从中发现小象、小野猪、小袋鼠都没有带植树的工具。这时,教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欲望:他们没有植树的工具,那么是怎么种好树的呢?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我认为这样设计效果比较好,先了解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使学生急于了解植树的过程,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这样设计比按照课文的次序来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学方法得当。

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依次提了三个问题:“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谁来解决的?怎么解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教师在黑板上指导学生:用“。。。”画出碰到的困难;用“

”画出是谁来解决的;用“~~~”画出怎么解决的。教师画一个标记,学生照样子在书上画。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的做法边自由读边在书上画出,随后交流。

我认为这个环节,教师从教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倡导探究的自主性,教师变“告诉”为“引导”,学生变“接受”为发现,立足于学生对课文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突显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阅读学习过程成为个性化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习惯,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布鲁诺曾说过: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的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

三、感悟形象。

本文是童话故事,让学生表演出课文中描写的小野猪拱树坑的动作、表情。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演活了小野猪。

小学生是借助形象来认识世界的,教师努力通过语言的描绘、情景的再现和想象的激发,将静态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入境感悟。

《小伙伴》教学反思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课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求知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学习13个生字。

2、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小伙伴们的不同态度。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13个生字。学写“伙”、“伴”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

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学环节】

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小伙伴)

2、我们生活在集体里,大家都有很多小伙伴,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理解“伙伴”之意,激发学习兴趣。

3、书写“伙伴”两个生字(“伙、伴”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单人旁”。)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笔和间架结构,然后请学生尝试书写,再辅以教师指导,力求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整洁。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读读这篇课文。

(一)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部分学生读,其余当评委。

2、开火车认读词卡。

(二)、再一次读课文,说说文中的小伙伴都有谁?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初步理解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2、自由读课文2——8自然段,找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维加与玛莎的对话。

3、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指名读维加说的话。

“你怎么不吃呀?”指导体会维加的关心、奇怪、急切,并指导朗读。

“维加一边……一边……”理解“真糟糕”,体会好长时间才能回家对玛莎来说是很糟糕的事。指导读句子。板书:关心

(2)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认识省略号,体会其作用。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2——4自然段。

4、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安娜说了什么?此时安娜心情怎样?

(2)玛莎怎么回答?指名读,体会玛莎的惭愧、伤心与难过。

(3)安娜还说了什么?“大概”是什么意思?从安娜的话中我们还看到她对玛莎的提醒。指名读这句话。板书:提醒

(4)分角色读文。

5、学习8自然段。

看到玛莎没有午餐吃,维加关心地询问她,安娜善意地提醒她,安东又会怎么做呢?

(1)齐读第八自然段。安东说了什么?指导读好安东的话。

(2)用比划出描写安东动作的词语。理解什么是“掰”。

(3)安东将一大半面包分给玛莎,他当时怎么想的?板书:分享

(4)再读这一段,记住这个可爱的男孩安东。

四、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1、出示挂图:你能一眼认出图中的小伙伴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2、在玛莎的三个小伙伴中,你喜欢谁,为什么?板书:乐于助人

3、说一说:在生活中,你们帮助过你的小伙伴吗?

五、结尾: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都很认真,老师希望我们小朋友在生活中能乐于帮助身边的朋友,特别是像安东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身边的小伙伴,你们能做到吗?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六、板书设计

28小伙伴

维加关心(语言)

玛莎安娜提醒(语言)乐于助人

安东分享(行动)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见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小学生所处年龄正是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黄金期。因此,我们要在低年级加强语言训练,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技能,为今后的写作作好铺垫,打好基础。《小伙伴》小中见大,描绘的是三个小伙伴对待玛莎丢了书包后的不同表现,旨在说明一个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整篇课文充满人文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故而学习本文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对于这样一篇生活情趣盎然的短文,通过讨论、反复朗读、联系生活谈感受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读着自己喜爱的故事中产生了与帮助他人的愿望。

一、注重教给朗读的方法,促进学生自读自悟。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自悟自读”。为了避免老师讲得多,提问多,引导得多,我运用学习小伙伴的口吻,用浅显的语言把练习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当我知道了,玛莎和维加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读自悟、边读边思,同桌交流,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在上课过程中,正是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我体会到了令我激动的气息:学生自由阅读,灵活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如读到“你怎么不吃呀?”这句话时,有的学生抓住问号,迁移以往学过的知识,体会它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进行朗读练习;有的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维加当时的想法,读出他非常奇怪的语气。尽管大家练习朗读的方法不同,但都或近或远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经过点拨,孩子们都感悟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绘声绘色地读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

二、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运用词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的阶段目标。《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说说吗?”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玛莎把背包丢了,她得饿肚子了,这可真糟糕啊!”“离回到家还有好长的时间,玛莎的肚子要饿好久哪,这可真糟糕啊!”“玛莎回到家,可能要被妈妈批评了,这可真糟糕啊!”学生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孩子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的说:“我去上学,可是忘了带书包,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我忘了把开水带到学校里来了,今天上完体育课没水喝,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有一次,我不小心掉到泥坑里去了,这可真糟糕啊!”……听到学生准确而生动的表述,我就势引导“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这时,孩子们都皱着小眉头,把句子读得抑扬顿挫。“糟糕”词语的教学到此,从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运用“糟糕”说一句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三、分角色表演朗读,发挥合作学习优势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尤其应当重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由于本课主要是对话,而且表现的是生活场景,故而可以借助表演的方式使学生在演中读,边演边读,既注意不同角色的语气变化,更重要的是深入角色的内心,充分体会到晚辈的孝顺和长辈的慈爱。同时,分角色合作表演朗读调动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切磋中提高有感情朗读的水平,深化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四、识字方式多样,巧借板书强化

字词的学习是低年级语文阅读课的重点之一,通过动作演示识记“掰”,再巧妙地借助板书,加强“伙”、“伴”等字的记忆,以及借助读长句巩固其他字的识记,等等。形式多样的识字增添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散发出活泼的气息。

《小伙伴》教学反思3

《三个小伙伴》是一年级下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孩子们在品读中悟出应团结协作的道理。

在读课文时,我问孩子们“你最喜欢三个小伙伴中的哪一个?你觉得它哪些地方让你最喜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边自由品读课文时,我边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课堂上我尽量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感,读出自我,我还及时地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给学生提供阅读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小组结合去表演,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

本课教学下来,比较流畅,各环节的衔接也比较自如,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最后的表演环节中,很多学生关注了表演,而忽略了背诵,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怎么默契,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开,还有写字的时间显得略微少了些,得专门再来一节课让学生写字。

《小伙伴》教学反思4

准备了几天,就直接上自己的班级。课堂的开头挺不错的,中间部分也还行,主要抓住“三个小伙伴是怎样关心玛莎?”通过比较他们三个人的不同做法,来研读,从而让学生明白:要乐于助人,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为他人着想,做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

《小伙伴》一文中的人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小伙伴们从不同的方面对丢失背包后的玛莎的关心。谁的关心是玛莎此时最需要的呢?我提出了一个极简单的问题:“你们最喜欢谁?”

“安东!”

“我喜欢安东!”

……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一边高高地举起小手,一边兴奋地大声说自己喜欢安东。是啊,学生对安东将自己一大半的面包分给玛莎这一行为,都从内心给予了认可,他们幼小、纯真的心灵都被这一行为所感动。

“为什么呢?”我接着问道。这一问,不少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