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人教统编版_第1页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人教统编版_第2页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人教统编版_第3页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人教统编版_第4页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人教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大学》传文第五章了解作者,积累“缅怀”“彷徨”“不知所措”等易考词语。梳理演讲者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重点)理解演讲中事例对观点的印证作用。(重点)了解演讲者的主要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难点)学习目标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01第一课时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liyongqiang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检查预习——读准字音丁肇中()瞭望(

)缅怀(

)探察()格物致知(

儒家(

)埋没(

检讨(

清谈(

)袖手旁观()不知所措(

彷徨()激变(

)zhàocházhìrúxiùjiǎnmòpánɡhuánɡliàomiǎncuòtánjī检查预习——理解词意瞭望:登高远望;特指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情。缅怀: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地谈论。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李永强走近作者

1970年前,人们认为基本粒子都可以归纳为三种夸克。丁肇中对此持怀疑态度,他想进行实验,这个想法却遭到了几乎所有国家大型实验室的反对。最终,他们在美国布鲁海文国家实验宣开展了实验,经过两年多夜以继日的实验,发现了一种未曾预料的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而它来自于第四夸克。他的发现推翻了过去认为世界只有三种夸克组成的理论,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丁肇中因此项发现在197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J粒子发现者——丁肇中为什么丁肇中能发现J粒子?是因为——他对于科学真理有着怀疑探索求真的精神,他对于自己的想法能坚持,他能通过大量的实验去反复证明自己的想法……瞭望()缅怀()

探察探讨检讨彷徨(

)激变格物致知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埋没()一帆风顺liàomiǎnpánɡhuánɡcuò读读写写字词学习注意区别于“犯错”的“错”。mò多音字没()埋没()没有mòméi【记少余多法】“埋”除了在“埋怨”中读作“mán”外,其余一律读作“mái”。形近字缅()缅怀腼()腼腆湎()沉湎miǎnmiǎnmiǎn儒()儒家懦()懦弱rúnuò【口诀记忆法】用“目”来瞭()望,张“口”音嘹()亮,如“丝”云缭()绕。liàoliáoliáo措()不知所措错()错误cuòcuò袖()袖手旁观柚()柚子xiùyòu徨()彷徨惶()惶恐huánɡhuánɡ词语集注探索:探听侦察,察看。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探查:深入检查,查看。格,推究。致,获得。含贬义。常用作对即将远行的人表示祝愿的话。彷徨:侧重于指看不到出路、方向,有内心苦闷、惶惑的意味。徘徊:侧重于指反复考虑,不知如何是好。析读课文学生活动一:猜一猜

这篇演讲词的题目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围绕题目进行提问,猜猜演讲的内容可能有哪些呢。什么是格物致知?谁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做什么事要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精神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怎样做才算是有格物致知精神?有格物致知精神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

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看看文章解答了你的哪些疑惑。注意:边阅读边勾画解答问题的关键语句。

点我放课文朗读liyongqiang谁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做什么事要有格物致知精神?什么是格物致知?《大学》——现代观念——liyongqiang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有格物致知精神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

传统的中国教育中的格物致知与现代观念中的“格物致知”有什么不同?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是为了探求自己的内心,不是探究新知识。通过实验来探求新知识,实验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在探测中先确定适当的目标和制定细致计划,而目标的选定是需要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VS传统教育传统教育现代观念现代观念为什么是中国学生要有格物致知精神呢?高分低能针对现状提出观点阐述中国传统教育只注重理论而不注重动手实践的弊端分析现代观念的格物致知就是实验精神阐明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思路清晰,层层推进针对性强小结猜读活动墨剑飘雨liyongqiang学生活动二:探一探

理清文章思路——阅读全文,探究作者是如何做到论述的内容针对性强,层层推进,思路清晰的。活动探讨:(1)思考文章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理清文章思路。(2)每部分是如何具体写的?可结合课本的旁批来理解。李永强第一部分(1)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二部分(2~12)用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的亲身经历为证,阐述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第三部分(13)论证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意义,并对中国青年一代提出希望。第1段的作用是引出演讲的话题——谈教育问题注意事例的作用提出演讲主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引出格物致知传统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现代观念中真正的“格物致知”的内涵和重要性告诫中国学生要摆脱传统教育偏理论轻实验的缺点如何应对当下的世界环境阐述现实意义(关联现代学术)(举例:王阳明)liyongqiang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述思路,来探讨文章第6—10段的论述过程。第6段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7段新知识只能通过实验获得第8~9段提出观点分析原因为什么实验精神重要实验到底该怎么做寻找对策积极探测要有具体计划和适当目标第10段得出结论基本知识和学术进展很难突破探讨文章第13段的论述过程。第1句点明格物致知精神的意义/2、3句具体阐述意义/(研究学术+应对世界环境)/4~7句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第8句得出结论,提出希望作者在演讲中,讲述了自己演讲的缘由,谈到了自己对格物致知精神的理解和看法。以中国传统教育中不重视格物致知精神而造成的一些弊病,来阐述现代观念中的格物致知精神的必要性,以自己的经历证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希望,希望格物致知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继续发扬。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02第二课时回顾旧识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强调:要有格物致知精神。liyongqiang析读课文学生活动三:析一析

作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列举了哪些材料来加以印证,让演讲更有说服力呢?要求:

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材料,并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第2段引用《大学》中的内容,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承接“传统教育”,引出“格物致知”的话题。引用的资料:第3段引用《大学》介绍传统教育中“格物致知”的目的,解释其真正意义被埋没的原因。王阳明“格”竹论述传统儒家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列举事例做实验了解竹子论述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中国学生事例论述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作者亲身经验论述埋头苦读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在演讲过程中,作者列举了王阳明的事例和中国留学生的事例很好地印证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这些事例已经很有说服力了,可作者为什么还举自己的亲身经验为证呢?试从演讲的角度探讨其原因。从演讲的角度分析原因真实亲切,有助于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自己求学时代的经历具有很大的示范和参考意义演讲效果增强作者认为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即中国传统教育不重视实验精神的培养。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不认同。中国教育重视实验精神,很多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举例

东汉张衡通过大量观察和实验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后人誉为“木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学生活动四:谈一谈

丁肇中是在1991年的“情系中华”征文颁奖活动中发表这样的演讲,结合背景资料,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他发表这篇演讲的用意的。思考角度:活动的主题、作者的身份、经历、获得的成就等。2.演讲的针对性,思考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演讲、有什么意义。背景资料:

丁肇中1936年出生于美国,3个月后,父母把他带回中国,他在中国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在20岁时只身赴美,进入密歇根大学,接受西方的教育,1976年经过他多年的实验,发现了J粒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从活动主题看——主题是“情系中华”,丁肇中写了《怀念》一文,深切怀念了自己的父亲,借此表达了对祖国和故土的思念。父亲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自己接受中西方两种教育长大中国学生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体会意义体会意义文化背景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教训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阐明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有针对性liyongqiang李永强体会意义

几十年过去了,中国的传统教育的一些理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我们重读这篇演讲词,再次明确格物致知精神及实验精神的意义,督促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积极发扬格物致知精神。我们要明白:只有动手实验,亲自实践,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灵感,才能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创新力,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环境。学生活动五:讲一讲试着演讲文中阐明演讲意义的段落——最后一段,揣摩作者演讲时的语气、语调,想象作者演讲时的手势、神态。通过模拟演讲,进一步体会这篇演讲词的特点和现实意义。演讲小诀窍:1.语气语调:平和,中速。用平直的语调表达严肃的观点、冷静客观的分析,结尾处用升调、强调的语气表达出作者的号召和希望。2.重音节奏:对于段落中的关联词、关键词要重读,读出作者阐述时的层次感,如“不但、而且、不论、还是、不能、也不能、应该重视、第一、第二”等词语;3.表情体态:在讲到这些关键词时,可以配合一些手势。眼神要坚定,才能清楚传达作者对中国学生的希望和信心。学生活动六:比一比本篇演讲词在演讲的针对性、演讲语言、演讲的风格等方面,与《最后一次讲演》有什么异同?相同点:针对性强。针对演讲对象、演讲场合、演讲的主题选择了恰当演讲内容。《最后一次讲演》——是即兴演讲,作者情感爱憎分明,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体现了革命性。《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在庄重场合的正式演讲,客观理性、思路严谨,层层推进,符合科学家身份特点。不同点:VS板书设计印证事例:王阳明“格”竹子、作者亲身经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演讲观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格物致知的含义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思路严谨分析问题演讲思路层层推进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解决问题: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提出希望)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有“格物致知”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以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的经验说明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实验精神结构梳理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小题。登瞭(liáo)望塔,手持对讲机,听着对讲机里传来的对451号的呼叫声,朱彩芹曾经①,一句“收到”,回答得声音直颤(chàn)。为了克服这种心理,不担误正事儿,她就在没人听得到的时间里,对着对讲机一遍一遍练习。终于,她内心不再彷(páng)徨,可以冷静应(yìng)对、综合分析、准确传递对讲机里所有的呼叫、汇报、指令了。到后来,领导和战友们都说,对讲机里的朱彩芹,简直就是一个久经沙场的指挥官。听到这些肯定的话,朱彩芹也在心里偷偷地得意。••••当堂训练(1)语段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瞭(liáo)望 B.直颤(chàn)C.彷(páng)徨 D.应(yìng)对(2)语段中有一个字书写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_________”改为“_________”。••••【点拨】“瞭”应读作“liào”。A担耽(3)填入语段中①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束手无策 B.不知所措C.魂不附体 D.瑟瑟发抖【点拨】“束手无策”形容就像捆住了手,没有一点办法,与语境不符;“不知所措”的意思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使用恰当;“魂不附体”形容惊恐万分,不能自主,与语境不符;“瑟瑟发抖”指因寒冷或害怕而不停地哆嗦,与语境不符。故选B。B(4)对语段中画线句进行缩写,最恰当的一项是()A.听到这些话,朱彩芹偷偷得意。B.朱彩芹心里得意。C.朱彩芹得意。D.听到这些话,朱彩芹得意。【点拨】画线句子的主语为“朱彩芹”,谓语为“得意”,其他成分都可省略。故选C。C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过去十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能耗强度降低最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为世界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A.,。…… B.、:……C.,:; D.、。;B【点拨】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第一处,“共同的”和“唯一的”是并列关系,应用顿号。第二处,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的“多个世界之最”的进一步说明,应用冒号。第三处,“世界之最”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应用省略号。故选B。3.下列各句中,没有蕴含“实践出真知”这一哲理的一项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D.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点拨】B项论述的是“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与“实践出真知”无关。B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文学典籍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尚书》。B.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大学》是论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儒家经典作品。C.王守仁,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世称阳明先生,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D.膜拜是古代的一种拜礼,行礼时双手放在额上长时间地下跪磕头。今用“顶礼膜拜”形容对人特别崇敬(多用于贬义)。A【点拨】“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尚书》属于“五经”之一。5.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我们为什么应该有这种精神?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是能够通过接触事物和实地实验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态度。因为如果缺少这种精神,我们就只能从书上获得知识,一旦面临真正的实验,我们就会不知所措,我们就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所以我们应该有这种精神。【点拨】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格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