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02-Z 5011-2018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材料技术标准_第1页
DB3502-Z 5011-2018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材料技术标准_第2页
DB3502-Z 5011-2018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材料技术标准_第3页
DB3502-Z 5011-2018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材料技术标准_第4页
DB3502-Z 5011-2018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材料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3502/Z

厦门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DB3502/Z5011-2018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材料技术标准

Technologystandardofengineeringmaterialsforsponge

cityconstruction

2018-09-11发布2018-09-11实施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6

4渗透设施··································································8

4.1一般规定·······························································8

4.2透水铺装·······························································9

4.3下凹式绿地···························································11

4.4绿色屋面······························································12

4.5生物滞留设施·························································17

4.6渗透塘································································17

4.7渗井···································································18

5存储和回用设施·······················································20

5.1一般规定······························································20

5.2湿塘···································································20

5.3雨水湿地······························································22

5.4蓄水池及雨水罐······················································22

6调节设施································································25

6.1一般规定······························································25

6.2调节塘································································25

6.3调节池································································26

7转输设施································································27

7.1一般规定······························································27

7.2植草沟································································27

7.3渗管及渗渠···························································28

5

8截污净化设施··························································29

8.1一般规定······························································29

8.2植被缓冲带···························································29

8.3初期雨水弃流设施···················································30

8.4人工土壤渗滤设施···················································30

附录A渗透设施常用植物·············································32

附录B各种土壤渗透系数·············································33

附录C绿色屋面常用植物·············································34

本标准用词说明····························································35

引用标准名录·······························································36

附:条文说明·······························································39

6

1总则

1.0.1为推进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中相关

材料的科学合理使用,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质量,制订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1.0.3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除应执行本标

准外,尚应与厦门市现行标准化指导性文件《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

工与质量验收标准》DB3502/Z5010、《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

标准图集》DB3502/Z5009配套使用,且应符合国家、福建省和厦

门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海绵城市spongecity

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

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

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0.2生态护岸ecologicalslopeprotection

包括生态挡墙和生态护坡,指采用生态材料修建、能为河湖生

境的连续性提供基础条件的河湖岸坡,以及边坡稳定且能防止水流

侵袭、淘刷的自然堤岸的统称。

2.0.3土壤渗透系数permeabilitycoefficientofsoil

单位水力坡度下水的稳定渗透速度。

2.0.4透水铺装perviouspavement

可渗透、滞留和渗排雨水并满足一定要求的地面铺装结构。

2.0.5透水路面砖permeablepavingbricks

厚度不小于50mm、长与厚的比值不大于4,用作路面铺设的、

具有透水性能的表面材料。

2.0.6透水路面板permeablepavingflag

长度不超过1m、长与厚的比值大于4,用作路面铺设的、具

有透水性能的表面材料。

2.0.7透水混凝土porousconcrete

由骨料及胶凝材料经拌合形成的具有连续孔隙结构的混凝土。

2.0.8植草砖grassplantingtiles

指专门铺设在人行道路、停车场及护坡等,具有植草孔能够绿

化路面及地面工程的砖和空心砖等。

2.0.9聚合物透水混凝土polymerperviousconcrete

2

由粗集料及反应型树脂胶粘剂经拌合、成型、养护形成的具有

连续孔隙结构的混凝土。

2.0.10植草格grassplantinggrid

用于停车场、人行道等场所绿化的具有一定的承压能力并能使

草皮在踏压条件下仍然能正常生长的网状或板状植草介质。

2.0.11透水土工布geotextile

在岩土工程和土木工程中与土壤和(或)其他材料相接触使用

的一种平面状、可渗透的、由聚合物组成的纺织材料。

2.0.12防渗土工膜geosyntheticbarrier

用于岩土工程和土木工程中,减少或防止液体透过建筑结构体

的一种低渗透性的土工合成材料。

2.0.13细度模数finenessmodule

衡量砂粗细程度的指标。

2.0.14下凹式绿地depressedgreen

低于周边地面标高、可积蓄、下渗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绿地。

2.0.15绿色屋面plantedroof

又称种植屋面或屋顶绿化,指在高出地面以上,与自然土层不

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和天台、露台上由表层植物、

覆土层和疏水设施构建的具有一定景观效应的绿化屋面。

2.0.16耐根穿刺性能rootpenetrationresistantperformance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耐根侵入和穿透的能力。

2.0.17容器种植containeredplanting

在可移动组合的容器、模块中种植植物。

2.0.18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system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

施。

2.0.19渗透塘infiltrationbasin

指雨水通过侧壁和池底进行入渗的滞蓄水池(塘)。

2.0.20渗井infiltrationwell

3

雨水通过侧壁和井底进行入渗的设施。

2.0.21湿塘wetpond

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以雨水作为其主要补水的景观水

体。

2.0.22生态浮床ecologicalfloatingbed

利用浮床浮力承托水生植物生长,并由水生植物通过生态作用

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系统。

2.0.23雨水湿地rain-fedwetland

以雨水沉淀、过滤、净化和调蓄以及生态景观功能为主的、由

饱和基质、挺水和沉水植被和水体等组成的复合体。

2.0.24蓄水池reservoir

指具有雨水储存功能和削减峰值流量作用的集蓄利用设施。

2.0.25雨水罐rainwatercontainer

是地上或地下封闭式的简易雨水集蓄利用设施,也称雨水桶。

2.0.26调节塘regulatingpond

是以削减峰值流量并兼具渗透功能为主的一种雨水调节设施,

也称干塘。

2.0.27调节池regulatingpool

是用于削减雨水管渠峰值流量的一种雨水调节设施。

2.0.28植草沟grassswale

用来收集、输送和净化雨水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可用于衔

接其他海绵城市建设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

系统。主要型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和经常有水

的湿式植草沟。

2.0.29渗管permeablepipe

埋设于地下,承压能力满足使用要求,且管壁分布有孔隙并兼

具渗透和排放功能的管道。

2.0.30渗渠permeablecanal

分布有孔隙并兼具渗透和排放功能的雨水渠。

4

2.0.31植被缓冲带grassbuffer

指坡度较缓的植被区,经植被拦截和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

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污染物。

2.0.32初期雨水弃流设施earlyrainflowfacilities

通过一定方法或装置将存在初期冲刷效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

降雨初期径流予以弃除,以降低雨水的后续处理难度的设施。

2.0.33渗透弃流井infiltration-removalwell

具有一定储存容积和过滤截污功能,将初期径流暂存并渗透至

地下的装置。

2.0.34人工土壤渗滤设施artificialsoilinfiltrationfacilities

通过植被、土壤渗滤的多种理化反应后,使得出水达到回用水

水质指标的雨水设施。

5

3基本规定

3.0.1海绵城市建设应结合厦门市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地理

条件、经济、人文等特点,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场地规

划等要求,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便于管理维护的原则,选用

合理的工程材料。

3.0.2在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设计阶段,应针对项目进行基础条件调

研,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及选用材料的基本要求。

3.0.3海绵城市建设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明确提出选用材料的

性能指标要求,并注明施工与运营要求。

3.0.4当海绵城市设施采用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时,混凝土和砌

体结构所用的相关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0.5海绵城市工程采用的排水管道,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3.0.6海绵城市设施生态护岸采用的材料应结合现场条件和景观

设计等要求合理选用,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自然生态护岸采用的植物、置石、叠石等相关材料应符合

设计要求;

2生物有机材料生态护岸采用的树桩、树枝插条、竹篱、草

袋等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3工程材料生态护岸采用的生态混凝土、植草砖等材料应符

合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生态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CECS361、现行行业标准《植草砖》NY/T1253等标准的规定。

3.0.7当海绵城市工程设施设计有在线水质、水量等监测系统时,

采用的相关材料、仪器、设备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污染源在

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HJ/T353、《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超

6

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HJ/T15、《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HJ/T96、《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101、《总磷水质

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103、《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化学

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HJ/T377等标准中的有关

规定。

3.0.8与海绵城市设施相结合的景观绿化宜选用喷灌、微灌和滴灌

设施,相关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喷灌工程相关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喷灌工程技术规

范》GB/T50085的规定;

2微灌工程相关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微灌工程技术规

范》GB/T50485的规定;

3滴灌工程相关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塑料节水灌溉器

材第1部分:单翼迷宫式滴灌带》GB/T19812.1、《塑料节水灌

溉器材第2部分:压力补偿式滴头及滴灌管》GB/T19812.2、《塑

料节水灌溉器材第3部分:内镶式滴灌管及滴灌带》GB/T19812.3

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3.0.9海绵城市设施所用材料,不得引起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污染、

损害或降低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不得有碍人体健康和生活环境。

7

4渗透设施

4.1一般规定

4.1.1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面、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

渗井等渗透设施的材料除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外,还应分别符合本

标准第4.2节~第4.7节的规定。

4.1.2渗透设施相关植物应选择适应厦门市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

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本地植物指数宜不低于0.7,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场地种

植条件、易维护、耐淹、耐旱的植物,不应选择易产生飞絮、有异

味、有毒、有刺等对人体健康不利的植物,渗透设施植物可按本标

准附录A选用;

2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应符合植物生长的需求;

3种植设计引入新植物种类及品种时,应避免有害物种入侵。

4.1.3渗透设施的种植土壤宜选用原始土壤,当原始土壤不能符合

土壤渗透系数规定时宜换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原始土壤的土壤渗透系数宜大于1.39×10-6m/s,有机质含量

宜为12g/kg~80g/kg,pH宜为5.0~8.0,阳离子交换量宜大于

10cmol(+)/kg;

2换土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绿化种植土壤》CJ/T340的规

定;

3各种土壤渗透系数宜以项目所在地土壤的实际调查结果为

准,当缺乏相关技术资料时,可按照本标准附录B选用。

4.1.4渗透设施周边采用路缘石时,宜采用开口路缘石或平路缘

石,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8

1混凝土路缘石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路缘石》JC/T

899的有关规定;

2石材路缘石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

GB/T18601、《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GB/T19766、《人造石》JC/T

908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4.2透水铺装

4.2.1透水铺装材料应包括透水面层、透水基层材料,透水面层可

采用透水路面砖或路面板、透水混凝土、植草砖等。

4.2.2透水路面砖或路面板、透水混凝土、植草砖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透水路面砖或路面板的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透

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砂基透水砖》JG/T376、

《再生骨料地面砖和透水砖》CJ/T400、《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

CJJ/T188等的有关规定;

2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水泥混凝土

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

《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JJ/T253等标准的有关规

定;

3植草砖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植草砖》NY/T1253、

《橡胶植草砖》HG/T4902等的有关规定。

4.2.3透水铺装采用聚合物透水混凝土时,聚合物透水混凝土的等

级应按设计要求选用,且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2.3的规定。

表4.2.3聚合物透水混凝土主要性能

抗压强度等级

项目

C2.5C5.0C7.5C10C15

抗压强度平均值≥2.5≥5.0≥7.5≥10.0≥15.0

(MPa)单块最小强度≥2.1≥4.2≥6.3≥8.5≥12.7

透水系数(mm/s)≥1.0

9

4.2.4透水铺装采用生态植草格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植草格抗压强度宜大于1MPa;

2植草格应性能稳定,具备抗紫外线、耐酸碱腐蚀、抗磨压

等性能,耐候性能应符合-40℃~90℃的要求;

3植草砖草皮宜选用马尼拉草等耐践踏、易生长的草种。

4.2.5透水铺装构造下的土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应具有足够的

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并符合下列规定:

1土基应有一定的透水性能,土壤渗透系数不宜小于

1.16×10-6m/s;

2土基回弹模量值不宜小于15MPa,压实度不应小于90%。

4.2.6透水铺装级配碎石层的压实度不应小于95%,压碎值不应大

于26%;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6.5mm;集料中不大于0.075mm

颗粒含量不应超过3%。碎石集料级配可按表4.2.6采用。

表4.2.6碎石集料级配

筛孔尺寸(mm)26.519.013.29.54.752.360.075

通过质量百分率(%)10085~9565~8055~7055~700~2.50~2

4.2.7采用透水砖作为面层时,透水路面砖的接缝宽度不宜大于

3mm,接缝用砂的含泥量应小于3%,泥块含量应小于1%,含水

率宜小于3%,透水路面砖接缝用砂级配应符合表4.2.7的规定。

表4.2.7透水路面砖接缝用砂级配

筛孔尺寸(mm)10.05.02.51.250.630.3150.16

累计筛余量(%)000~50~2015~7560~9090~100

4.2.8透水土工布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2.8的规定。

10

表4.2.8透水土工布主要性能指标

项目性能指标

纵横向断裂强度(kN/m)≥8.0

标称断裂强度对应伸长率(%)20~100

顶破强力(kN)≥1.4

垂直渗透系数(cm/s)≥0.01

4.2.9当透水铺装设有渗管时,渗管应符合本标准第7.3.2条的规

定。

4.3下凹式绿地

4.3.1下凹式绿地材料应包括种植植物、种植土层、渗透层等材料。

4.3.2下凹式绿地植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植物宜选用耐渍、耐淹、耐旱的品种,植物群落配置应注

重乔、灌、草等的层次搭配;

2绿地配植乔木的数量宜不少于3株/100m2;

3植物品种应符合植物多样性的要求。绿地面积在3000m2

以下的,不宜低于40种;绿地面积在3000m2~10000m2的,不宜

低于60种;绿地面积在10000m2以上的,不宜低于80种。

4.3.3半地面工程或地下工程上的下凹式绿地采用排(蓄)水板,

宜优先选用聚乙烯塑料类凹凸型排(蓄)水板和聚丙烯类网状交织

排水板。凹凸型排(蓄)水板主要性能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表4.3.3凹凸型排(蓄)水板主要性能

压缩性能纵向通水量

伸长率最大断裂伸撕裂

压缩率为极限低温(侧压力

项目10%时拉力拉力长率性能

20%时最大压缩柔度150kPa)

(N/100mm)(N/100mm)(%)(N)

强度(kPa)现象(cm³/s)

性能无破-10℃

≥350≥600≥25≥100≥150≥10

要求裂无裂纹

4.3.4溢流口宜采用成品溢流口,溢流口应设有格栅,格栅间距宜

11

为25mm左右。

4.3.5采用可渗透型下凹式绿地时,种植土层下面的中粗砂的细度

模数应为2.3~3.7,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

的规定。碎石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6.5mm;集料中不大于

0.075mm颗粒含量不宜大于3%;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宜大

于5%;并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

的规定。

4.3.6下凹式绿地所采用的材料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

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城市

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等有关标准的规定。

4.4绿色屋面

4.4.1绿色屋面材料应包括结构层、保护(耐穿刺、防水等)层、

排(蓄)水层、过滤层、种植土层、植被层等材料。

4.4.2当采用具有保温功能的绿色屋面时,保温层宜选用密度小、

压缩强度大、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

等材料,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4.2的规定。

表4.4.2保温材料主要性能指标

喷涂硬泡聚氨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性能指标

硬泡聚氨酯模塑型挤塑型

表观密度(kg/m³)≥35≥25≥40

导热系数[W/(m·K)]≤0.024≤0.041≤0.030

压缩强度(kPa)≥150≥60≥250

吸水率(%)≤3≤6.0≤1.5

4.4.3绿色屋面防水层应符合一级防水等级要求,且必须至少设置

一道具有耐根穿刺性能的防水材料,耐根穿刺层及防水材料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厚度不应低于4.0mm,产品包

12

括聚酯毡、玻纤毡、玻纤增强聚酯毡卷材,应含有化学阻根剂,其

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GB18242及表4.4.3-1的规定。

表4.4.3-1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主要性能

可溶物含量拉力延伸率耐热性低温柔性

项目耐根穿刺性能试验

(g/m2)(N/50mm)(%)(℃)(℃)

性能

通过≥2900≥800≥40105-25

要求

2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厚度不应小于4.0mm,产品包

括聚酯毡、玻纤毡、玻纤增强聚酯毡卷材,应含有化学阻根剂,其

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GB18243及表4.4.3-2的规定。

表4.4.3-2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主要性能

可溶物含量拉力延伸率耐热性低温柔性

项目耐根穿刺性能试验

(g/m2)(N/50mm)(%)(℃)(℃)

性能

通过≥2900≥800≥40130-15

要求

3聚氯乙烯防水卷材的厚度不应小于1.2mm,其主要性能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GB12952及表

4.4.3-3的规定。

表4.4.3-3聚氯乙烯防水卷材主要性能

低温热处理尺寸

耐根穿刺断裂伸长率

类型拉伸强度弯折性变化率

性能试验(%)

(℃)(%)

匀质通过≥10MPa≥200-25≤2.0

玻纤内增强通过≥10MPa≥200-25≤0.1

≥15

织物内增强通过≥250N/cm-25≤0.5

(最大拉力时)

13

4热塑性聚烯烃防水卷材的厚度不应小于1.2mm,其主要性

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GB27789

及表4.4.3-4的规定。

表4.4.3-4热塑性聚烯烃防水卷材主要性能

低温热处理尺寸

耐根穿刺断裂伸长率

类型拉伸强度弯折性变化率

性能试验(%)

(℃)(%)

匀质通过≥12MPa≥500-40≤2.0

≥15

织物内增强通过≥250N/cm-40≤0.5

(最大拉力时)

5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的厚度不应小于1.2mm,其主要性能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工合成材料聚乙烯土工膜》GB/T17643

及表4.4.3-5的规定。

表4.4.3-5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主要性能

耐根穿刺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低温弯折性尺寸变化率

项目

性能试验(MPa)(%)(℃)(%,100℃,15min)

性能

通过≥25≥500-30≤1.5

要求

6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的厚度不应小于1.2mm,其性能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分子防水材料第1部分:片材》GB18173.1

及表4.4.4-6的规定;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搭接胶带的主要性能

应符合表4.4.3-7的规定。

表4.4.3-6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主要性能

耐根穿刺断裂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低温弯折性加热伸缩量

项目

性能试验(MPa)(%)(℃)(mm)

性能

通过≥≥,

要求7.5450-40+2-4

14

表4.4.3-7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搭接胶带主要性能

剪切状态剥离热处理剥离

持粘性耐热性低温柔性下粘合性强度强度保持率

项目

(min)(80℃,2h)(-40℃)(卷材)(卷材)(卷材,80℃,168h)

(N/mm)(N/mm)(%)

性能无流淌、龟裂、

≥无裂纹≥≥≥

要求20变形2.00.580

7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和聚合物水泥胶结料复合耐根穿刺防

水材料,其中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的聚乙烯膜层厚度不应小于

0.6mm,其主要性能应符合表4.4.3-8的规定;聚合物水泥胶结料

的厚度不应小于1.3mm,其主要性能应符合表4.4.3-9的规定。

表4.4.3-8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主要性能

耐根穿刺断裂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低温弯折性加热伸缩量

项目

性能试验(N/cm)(%)(℃)(mm)

性能

通过≥60≥400-20+2,-4

要求

表4.4.3-9聚合物水泥胶结料主要性能

与水泥基层粘结强度剪切状态下的粘合性抗渗性能抗压强度

项目

(MPa)卷材-基层卷材-卷材(MPa,7d)(MPa,7d)

性能

≥0.4≥1.8≥2.0≥1.0≥9.0

要求

8喷涂聚脲防水涂料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其主要性能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喷涂聚脲防水涂料》GB/T23446的规定及表

4.4.3-10的规定。喷涂聚脲防水涂料的配套底涂料、涂层修补材料

和层间搭接剂的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喷涂聚脲防水工程技术

规程》JGJ/T200的相关规定。

表4.4.3-10喷涂聚脲防水涂料主要性能

耐根穿刺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低温弯折性加热伸缩率

项目

性能试验(MPa)(%)(℃)(%)

性能

通过≥16≥450-40+1.0,-1.0

要求

15

9当采用其他形式的防水材料时,其主要性能应符合相应产

品的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并符合耐根穿刺性能要求。

4.4.4绿色屋面的排(蓄)水层可选用凹凸型排(蓄)水板等材料,

其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第4.3.3条的规定。

4.4.5种植土可选用田园土、改良土或无机种植土,其主要性能应

符合表4.4.5的规定。

表4.4.5常用种植土性能

饱和水密度有机质含量总孔隙率有效水分排水速率

种植土类型

(kg/m³)(%)(%)(%)(mm/h)

田园土1500~1800≥545~5020~25≥42

改良士750~130020~3065~7030~35≥58

无机种植士450~650≤280~9040~45≥200

4.4.6绿色屋面选用的植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植物类型上应以草坪、花卉为主,可穿插配置适量的花

灌木、小乔木;

2植物品种宜以阳性喜光、耐寒、抗旱、抗风力强、根系浅

的为主,并优先采用须根、冠幅饱满的植物,绿色屋面的植物可按

本标准附录C选用。

4.4.7当绿色屋面采用容器种植形式时,种植容器材料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容器材质可采用耐久性较好的工程塑料或玻璃钢制品;

2容器的外观质量、物理机械性能、承载能力、排水能力、

耐久性能等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并由专业生产企业提供产

品合格证书;

3容器材质的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年;

4容器应具有排水、蓄水、阻根和过滤功能;

5容器高度不宜小于200mm。

4.4.8绿色屋面所采用的材料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

16

现行行业标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等标准的规定。

4.5生物滞留设施

4.5.1生物滞留设施材料应包括种植植物、种植土层、隔离层、卵

石垫层等材料。

4.5.2生物滞留设施与道路、广场相连,且汇水面坡度大于1%时,

进水口应设置卵石或碎石作为消能措施,卵石或碎石的粒径宜为

9.50mm~26.5mm。

4.5.3生物滞留设施的植物应选择根系发达、耐旱、耐涝的植物品

种。种植土壤层厚度应依据植物类型确定,草本植物的种植土壤层

厚度不宜小于600mm,灌木不宜小于900mm,乔木不宜小于

1200mm。

4.5.4生物滞留设施的隔离层可采用透水土工布或厚度不小于

100mm的粗砂或细砂层。透水土工布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

准第4.2.8条的规定。

4.5.5生物滞留设施的卵石垫层可采用洗净的卵石,卵石层的厚度

不宜小于300mm,当生物滞留设施底部铺设有渗管时,卵石粒径

不应小于底部渗管的开孔孔径且不宜小于20mm。渗管材料及相关

技术指标应符合本标准第7.3.2条的规定。

4.5.6当采用覆盖层时,树皮覆盖层宜采用经过粉碎、低营养高温

发酵处理的松树皮,材料吸水性宜大于80%,粒径规格宜为

10mm~100mm,pH宜为5~8。

4.5.7当采用底部防渗的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时,防渗土工膜可采

用聚乙烯土工膜,其相关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工合成

材料聚乙烯土工膜》GB/T17643的规定。

4.6渗透塘

4.6.1渗透塘材料应包括进水口、前置塘、溢流堰、主塘、出水口

17

及其配套管材等材料。

4.6.2前置塘进水处应设置消能石、碎石等措施减缓水流冲刷。当

水流较快时,消能石宜选用较大的石块,并深埋浅露。

4.6.3前置塘与主塘之间的溢流处宜铺设碎石、卵石等保护层,防

止水流冲刷破坏溢流堰。碎石、卵石的粒径宜为9.50mm~26.5mm,

含泥量不宜大于1.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5%。

4.6.4渗透塘底部构造应采用透水良好的材料,可采用200mm~

300mm的种植土、透水土工布及300mm~500mm的过滤介质层,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透水土工布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第4.2.8条的规定;

2过滤介质可采用含泥量小于1.0%、粒径范围为16.0mm~

31.5mm、孔隙率为35%~40%的碎石或卵石。

4.6.5渗透塘宜种植草本植物,植物应选择耐涝、耐旱的品种。

4.7渗井

4.7.1渗井材料应包括井体、井体周边填充材料、井箅、隔离层材

料等。

4.7.2渗井宜采用聚乙烯(PE)成品渗井,井壁及井底均应开孔,

具有渗透功能,开孔率宜为3%~5%,井口公称直径宜为600mm~

800mm,井深宜为1000mm~1400mm。

4.7.3渗井宜与渗管配套使用,渗管的材料及相关技术指标应符合

本标准第7.3.2条的规定。

4.7.4渗井的井坑或井底填充用粗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

砂》GB/T14684中Ⅲ类的技术要求。

4.7.5渗井的井体周边填充用卵石的含泥量宜小于1%,粒径范围

宜为16.0mm~63.0mm。

4.7.6渗井的卵石层应外包透水土工布,透水土工布性能指标应符

合本标准第4.2.8条的规定。

18

4.7.7渗井井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水箅》

CJ/T130、《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水箅》CJ/T212、《球墨铸铁复合

树脂水箅》CJ/T328及《钢纤维混凝土水箅盖》JC/T948等的规定。

19

5存储和回用设施

5.1一般规定

5.1.1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等存储和回用设施的材料

除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外,还应分别符合本标准第5.2节~第5.4

节的规定。

5.1.2湿塘、雨水湿地等敞开式雨水存储设施,水域周边应设置安

全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全警示牌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标志及其使

用导则》GB2894的有关规定;

2当设置浅水亲水平台等设施时,池底宜用硬质材料留缝铺

底;

3水深大于0.4m的水域周边应设矮墙或防护栏隔断。防护栏

可采用不锈钢、铝合金、铸铁、锌钢、防腐木等材料,护栏高度不

宜小于1.05m,顶部水平荷载不宜小于0.5kN/m。

5.1.3雨水回用系统的供水管道可采用塑料和金属复合管、塑料水

管或其他给水管,但不得采用非镀锌钢管。

5.2湿塘

5.2.1湿塘材料应包括进水口、前置塘、配水石笼、主塘及水生植

物及相关配套管材等材料。

5.2.2湿塘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应设置碎石、卵石、消能坎等消能

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碎石、卵石消能时,碎石、卵石的粒径宜为9.50mm~

26.5mm;

20

2当采用消能坎时,宜用硬质材料留缝铺底。

5.2.3前置塘池底沉泥区宜为混凝土或石材铺底,且应设置清淤通

道及防护设施,并便于清淤。当沉泥区采用混凝土铺底时,混凝土

强度等级宜在C15以上;当沉泥区采用石材铺底时,石材规格尺

寸宜大于100mm×100mm。

5.2.4主塘与前置塘间宜设置配水石笼,其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水石笼的填料宜采用抗风化、坚硬的石块或碎石等,以

保证良好的渗透性能;

2石笼网宜采用耐腐蚀、高强度低碳钢丝网或者包覆PVC的

钢丝网,且应保证填料的直径在钢丝网网目尺寸的1.5倍左右。

5.2.5主塘与前置塘间的区域宜设置水生植物种植区,并种植耐冲

刷的植物品种。主塘宜种植生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可参

考表5.2.5选用。

表5.2.5水生植物

类型典型植物列表

挺水植物荷花、水葱、再力花、梭鱼草、花叶芦竹、香蒲、旱伞草、芦苇,等

浮叶眼子菜、萍蓬草、中华萍蓬草、亚马逊王莲、白睡莲、柔毛齿叶睡莲、

浮叶植物

延药睡莲、菱角、水皮莲、金银莲花、荇菜,等

竹叶眼子菜、微齿眼子菜、蓖齿眼子菜、眼子菜、苦菜、密齿苦菜、穗花

沉水植物

狐尾藻、黑藻、大茨,等

漂浮植物凤眼莲、大漂、水鳖、满江红、槐叶萍、水禾、野菱,等

5.2.6湿塘的溢流管管口应设置格栅,其网格尺度应以小于种植的

水生植物形体、能阻止枯叶、垃圾等进入溢水管为宜,格栅材料应

采用耐腐蚀材料或经防腐处理的材料,其强度应视设计要求而定。

5.2.7当湿塘采用生态浮床时,其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态浮床框体可采用PVC管、不锈钢管、木材、毛竹等坚

固、耐用、抗风浪的材料;

21

2浮床床体可采用质轻耐用的聚乙烯(PE)材料一次成型制

作的模块式成品,且应保证无漏水等问题;

3浮床基质宜采用弹性足、固定力强、易吸附水分的海绵、

椰子纤维等材料,同时应具有不腐烂、不污染水体等特点;

4浮床植物应选择根系发达、生长快、植株优美的水生植物,

可依据水体水质条件和景观要求选用美人蕉、芦苇、荻、水稻、香

根草、香蒲、菖蒲、石菖蒲、水芹菜、水雍菜等植物;

5岸边或水下固定生态浮床的绳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渔

用绳索通用技术条件》GB/T18674的有关规定。

5.3雨水湿地

5.3.1雨水湿地材料应包括进水口、前置塘、配水石笼、湿地沼泽

区及水生植物及相关配套管材等材料。

5.3.2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消能设施的材料相关技术指标应符合

本标准第5.2.2条的规定。

5.3.3雨水湿地应设置前置塘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主塘与前置

塘间宜设置配水石笼,配水石笼的材料相关技术指标应符合本标准

第5.2.4条的规定。

5.3.4沼泽区应根据水深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宜以生命

力强、净化能力高、生长量较小的耐冲刷水生植物为主。

5.3.5雨水湿地的土壤层应为未压实的天然土,在沼泽区宜覆盖

5cm~15cm的土壤过滤层,过滤层的材料宜按50%的中粗砂、20%

的腐殖层、30%的表土配比。

5.4蓄水池及雨水罐

5.4.1蓄水池及雨水罐应根据实际需要,与收集、弃流、雨水回用

等其他配套设施及材料相结合,形成综合雨水收集或回用系统。

5.4.2蓄水池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塑料雨水储水模块、模块式生态

22

多孔纤维棉、硅砂砌块等材料作为池体材料。

5.4.3当采用塑料雨水储水模块水池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聚丙烯(PP)树脂模块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聚丙烯(PP)树脂》GB/T12670中注塑类聚丙烯(PP)树

脂的技术要求;

2当采用聚乙烯(PE)树脂模块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聚乙烯(PE)树脂》GB/T11115中注塑类聚乙烯(PE)树

脂的技术要求;

3塑料储水模块性能应符合表5.4.3的规定。

表5.4.3塑料储水模块性能

技术要求

项目

轻型中型重型

断裂强度≥≥≥

单组垂直抗压强度140210350

(kN/m2)

屈服强度≥100≥150≥240

断裂强度≥≥≥

单组侧向抗压强度7090150

(kN/m2)

屈服强度≥50≥60≥100

多组装配垂直抗压强度(断裂)(kN/m2)≥140≥210≥350

多组装配水平抗压强度(断裂)(kN/m2)≥70≥90≥150

支柱型塑料储水模块单体储水率支柱~支柱:≥,支柱以上:≥

储水率48921690

(%)

支撑板型塑料储水模块单体储水率≥93

5.4.4当采用模块式生态多孔纤维棉作为雨水存储介质时,多孔纤

维棉渗透系数宜大于5mm/s,孔隙度宜大于95%,抗压强度宜大于

60kPa。

5.4.5当采用硅砂砌块蓄水池时,蓄水池及其配套相关材料应符合

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

23

CECS381的规定。

5.4.6塑料雨水储水模块蓄水及硅砂砌块蓄水池外层应采用防渗

土工膜或性能相同的材料包覆。当采用防渗土工膜时,可采用聚乙

烯土工膜,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工合成材料聚乙

烯土工膜》GB/T17643的规定。

5.4.7雨水罐宜结合景观工程要求,采用塑料、玻璃钢、金属、陶

瓷、石材、木桶等材质的成品雨水罐。

5.4.8雨水回用系统应针对不同的回用用途及回用水质要求,对雨

水进行处理。当对回用水质有细菌学指标要求时,应进行消毒,并

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于绿地浇洒和景观水体补水的回用水宜采用紫外线消毒

措施,紫外线消毒装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

求紫外线消毒装置》HJ2522的规定;

2当采用氯消毒且回用水规模不大于100m³/d时,可用氯片

作为消毒剂,氯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三氯异氰尿酸》HG/T3263

的规定;

3当采用氯消毒且回用水规模大于100m³/d时,可用次氯酸

钠或其他消毒剂消毒。次氯酸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次氯酸钠》

GB19106等有关标准的规定。

5.4.9室外地下蓄水池的人孔或检查井井盖应当具备防坠落和防

盗功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23858的规定。

5.4.10蓄水池、雨水罐等组成的雨水回用系统采用的材料除应符

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

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等有关标准的规定。

24

6调节设施

6.1一般规定

6.1.1调节塘、调节池等雨水调节设施材料除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外,还应分别符合本标准第6.2节、第6.3节的规定。

6.1.2对于敞开式雨水调节设施,应设置安全警示牌、防护栏等安

全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全警示牌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标志及其使

用导则》GB2894的有关规定。

2防护栏可采用不锈钢、铝合金、铸铁、锌钢、防腐木等材

料,护栏高度宜不低于1.05m,顶部水平荷载不宜低于0.5kN/m。

6.2调节塘

6.2.1调节塘材料应包括进水口、前置塘及相关配套管材、防护设

施等。

6.2.2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消能设施的材料相关技术指标应符合

本标准第5.2.2条的规定。

6.2.3调节塘底设计成可渗透时,底部构造应采用透水良好的材

料,可采用200mm~300mm的种植土、透水土工布及300mm~

500mm的过滤介质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透水土工布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第4.2.8条的规定;

2过滤介质可采用含泥量小于1.0%、粒径范围为16.0mm~

31.5mm、孔隙率为35%~40%的碎石或卵石。

6.2.4调节塘出水设施应设计成多级出水口形式,多级出水口格栅

其网格尺度应以小于种植的水生植物形体、能阻止枯叶、垃圾等进

25

入溢水管为宜,格栅材料应采用耐腐蚀材料或经防腐处理的材料,

其强度应视设计要求而定。

6.3调节池

6.3.1调节池材料应包括池体及相关配套管材等材料。

6.3.2调节池可采用混凝土水池、成品模块式水池。成品模块的材

料技术指标应符合本标准第5.4.3条、第5.4.4条、第5.4.5条的规

定。

6.3.3调节池应设置便于检查和清淤的检查井,检查井盖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23858的规定。

26

7转输设施

7.1一般规定

7.1.1植草沟、渗管及渗渠等雨水转输设施的材料除应符合工程设

计要求外,还应分别符合本标准第7.2节、第7.3节的规定。

7.1.2当海绵城市工程雨水转输设施采用成品排水沟时,其承压性

能应符合表7.1.2的规定。

表7.1.2排水沟承压性能

使用场所承压性能(kN)

只用于步行和自行车的交通区域,以及

≥15

小型绿化区域等

人行道,步行交通区域,轿车停车位等≥125

公路和人行道的路缘石区域等≥250

公路和步行街的行车区域,停车场,以

≥400

及允许各种车辆进入的区域等

非公共交通区域,车辆承载要求特别高

≥600

的道路等,如:工业场地运输路线

特殊区域,如:飞机制造,维护保养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