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20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材料说明了()A.庶民不知礼乐 B.周天子不是天下共主 C.分封制度走向危机 D.宗法体系趋于瓦解〖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后,诸侯可以对土地进行层层分封,形成了等级序列,但这种等级序列下,庶民和士只知道效忠于卿大夫,而不效忠于天子,反映了周天子并非“天下共主”,B项正确;卿大夫将土地分封给士,士对卿大夫尽相应的义务,符合礼乐制度的相关规定,排除A项;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走向危机,西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前期,并没有走向危机,排除C项;宗法体系趋于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2.西汉初年,受国力限制,不得不采用消极防御政策,甚或以“和亲”和“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的办法,以谋求沿边郡县的安定。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继位,对仍不断骚扰的匈奴势力,进行有效地反击,最终匈奴贵族势力退出了西域。材料中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B.西汉国力增强C.匈奴对汉玉朝的不断骚扰 D.和亲政策的局限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汉武帝时期武力击败匈奴使其退出西域,最主要是西汉国力在汉武帝时期得到增强,B项正确;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A项;匈奴对汉王朝的不断骚扰是现象,不是原因,排除C项;和亲政策的局限性不是汉武帝时期有效反击匈奴的最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3.北魏孝文帝极力提倡汉化,认为可以“增长见识”;金世宗却坚决反对汉化“若依国家旧风,四境可以无虞,此长久之计也”。两者在汉化问题上态度迥异,但这两朝都较快退出了中原统治。材料旨在说明少数民族政权()A.实施汉化意义不大 B.在汉化问题上态度迥异C.辩证施行汉化的重要性 D.需要全面汉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北魏、金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作为一名非常开明的统治者,看到了汉文化的价值,并试图将其引入到北魏王朝的治理中,因此他被称为“汉化派”。然而,金世宗并不认同这一点,他坚持原有的风俗和习惯,反对“汉化”。尽管两者在这个问题上持有截然相反的观点,但他们的王朝都很快从中原统治中退出了。由此可见,汉化并非一味地推广或反对,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决定,这就是辩证施行汉化的重要性,C项正确;少数民族政权采取的汉化措施有助于民族交融,“意义不大”的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汉化问题上态度迥异”属于题干反映的表象,不符合主旨,排除B项;“需要全面汉化”的表述与史实及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如表反映了北魏至唐代均田制下奴婢和耕牛受田规定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朝代奴婢耕牛北魏人数不限,受田数与农民同一头受田30亩,限4牛北齐限60—300人,受田数与农民同一头受田60亩,限4牛隋代限60—300人,受田数与农民同一头受田60亩,限4牛.唐代不受田不受田A.唐政府可支配田地不足 B.唐政府进行赋税改革C.唐政府打击世家大族 D.唐朝均田制遭破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至唐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自北魏到隋唐时期,奴婢和耕牛受田的数量呈现减少趋势,到唐代甚至奴婢和耕牛都不受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的前提是政府拥有大量的无主荒地,自北魏到唐代奴婢和耕牛受田的减少趋势,体现了伴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稳定,政府掌握的无主荒地减少,政府可支配的田地不足,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均田制内部的变化,没有涉及均田制到两税法的赋税改革,排除B项;均田制是将政府掌握的无主荒地分给农民,不授予奴婢和耕牛土地与世家大族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唐朝中期伴随着土地兼并的发展,均田制遭到破坏,仅通过奴婢和耕牛不受田不能反映均田制的破坏,排除D项。故选A项。5.生活在南宋的陆游经常提到村落的乡村集市,无论是“陈让堰小市”,还是梅市、柯桥兰亭、平水等那些规模明显较大的村落,差不多都有市集。他兴致勃勃地记录集市上的人们,有卖红果的山童、卖樵柴的山客、卖冷粉的小担、卖鱼的渔夫……呈现出绵延千年的烟火气。以上现象主要得益于当时()A.政府放任商业的发展 B.商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C.商品经济发达 D.人们经商意识观念的增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商品经济发达,因此陆游才可以在村落看到乡村集市,C项正确;政府对商业并不是放任的态度,排除A项;商人地位提高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与经商意识观念的增强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所批殊笔谕旨皆出朕手,无代书之人。此番出巡、朕以右手病不能写字,有左手执笔批旨,断不假手于人。故凡所奏事件,惟朕及原奏人知之。材料突出()A.军机处设置的意义 B.密折制度的特点C.皇帝制度的弊端 D.兴文字狱的必要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古代)。根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朝的密折制度,“所批殊笔谕旨皆出朕手,无代书之人……故凡所奏事件,惟朕及原奏人知之”体现了密折制度机密性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的密折制度,与军机处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皇帝制度的弊端,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的密折制度,未涉及文字狱,排除D项。故选B项。7.中法战争后,张之洞上书朝廷说:自强之本,以权操在我为先,以取用不穷为贵兹虽款局已定,而痛定思痛,宜作卧薪尝胆之思,及今不图、更将何待?由此可见张之洞主张()A.掌握权力,振兴朝廷 B.重整旗鼓,反抗侵略C.闭关锁国,抵挡侵略 D.学习西方,以图自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自强之本,以权操在我为先,以取用不穷为贵兹虽款局已定,而痛定思痛,宜作卧薪尝胆之思,及今不图、更将何待?”可知,洋务派代表者张之洞主张向西方学习以实现自强,D项正确;“掌握权力,振兴朝廷”的说法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重整旗鼓,反抗侵略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政策已经被打破。材料与闭关锁国政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辛亥革命传播了西方的思想观念,部分中国女性利用当时的新观念来实现自己的诉求,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采用离婚的手段来摆脱不幸的婚姻。下列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反思西方思想的负能量 B.辛亥革命引领社会习俗革命C.辛亥革命导致离婚率提高 D.辛亥革命后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一些中国女性开始利用新观念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通过离婚来摆脱不幸的婚姻,这反映了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D项正确;材料中的西方思想观念并不是负能量,而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使得部分中国女性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自主性,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妇女自我意识觉醒,不能等同于整个社会习俗的革命,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到了甚至部分女性采用离婚手段,离婚只是最后的手段,不能据此推出离婚率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9.据下列如图可推知()A.该运动是在总结抗日战争的胜利经验B.这是一场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C.该运动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该运动之后红军的战斗力空前提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这是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B项正确;延安整风运动开始于1941年5月,当时抗战还没有取得胜利,排除A项;1935年遵义会议事实上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排除C项;抗战时期有八路军和新四军番号,红军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番号,排除D项。故选B项。10.20世纪50年代,一批胸怀爱国之志的交通大学师生,在党中央的号召之下,打起背包就出发,从黄浦江畔迁至渭水之滨,披荆斩棘,治学报国,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铸就了“西迁精神”的丰碑。这说明了()A.西部地区开始成为国家建设的重点B.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C.西迁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力量D.西迁交大师生践行了爱国主义的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建国初期(中国)。据材料“在党中央的号召之下,打起背包就出发,从黄浦江畔迁至渭水之滨,披荆斩棘,治学报国,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可知,为了适应中国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在中共中央的号召下,交通大学师生不畏艰苦,铸就了“西迁精神”,“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D项正确;虽然此时期在西部地区进行了一些工业化建设,但西部地区并非此时期国家建设重点,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迁精神体现了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不畏艰苦的爱国主义精神,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排除B项;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力量,并非西迁,排除C项。故选D项。11.近年来,我国的法学研究,尤其是国际法学研究十分重视和强调国际视野。然而在建立中国国际法研究的国际视野时,我们恐怕需要注意区别国际法研究中的国际视野与西方中心主义视野。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际法被高度西方化了,以至许多人认为“国际性”即“西方性”,研究国际法必谈“西方理论”和“西方经验”,并以此指导中国的国际法实践,而这便形成了所谓的“国际视野”。以上材料说明我国国际法研究()A.应该仅仅依赖西方理论和经验B.否定海外经历对形成国际视野的贡献C.应该放到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语境下去思考D.越来越不适应日趋多极化的新型国际发展格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中国国际法研究的国际视野时,我们恐怕需要注意区别国际法研究中的国际视野与西方中心主义视野”及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在进行国际法研究中一定要区分国际法的国际视野与西方性的不同,不能够将国际视野等同于西方视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视野指的是应该放到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语境下去思考,C项正确;据材料“我们恐怕需要注意区别国际法研究中的国际视野与西方中心主义视野。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际法被高度西方化了,以至许多人认为‘国际性’即‘西方性’可知,我们不能仅仅依赖西方的理论和经验,陷入西方中心主义视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国际法研究中的国际视野和西方中心视野,没有涉及海外经历对国际视野形成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指出了中国国际法研究中的方向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反映了汇总过国际法研究的发展方向,并没有越来越不适应日趋多极化的新型国际发展格局,排除D项。故选C项。12.埃及的金字塔主要建于古王国时期,建造金字塔花费了大量劳力,表现了惊人的技能。著名的胡夫金字塔高达146米,底边长230米。它所用石料之多,也是空前绝后的,据估计,此塔共用230万块石料,每块重达2.5吨,与建塔有关的土建工程无法估算。下列关于古埃及金字塔的认识正确的是()A.古埃及的民主政治是金字塔建立的政治前提B.金字塔是古埃及封建文明的代表C.古埃及发达工商业经济,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物质基础D.古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的水平,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科技支撑〖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据材料“建造金字塔花费了大量劳力,表现了惊人的能力”可知,金字塔的建造需要高超的建筑技术,同时需要精确的数学计算,D项正确;古埃及是君主专制国家,排除A项;古埃及是奴隶制国家,排除B项;古埃及是农业文明,排除C项。故选D项。13.2世纪的古罗马帝国贵妇们非常喜欢中国的罗纱,并影响了中国的丝绸大量销往欧洲,然而不久后,罗马帝国统治者强制性地大幅度提高中国生丝的价格。这可以看出()A.丝绸贸易动摇了罗马统治根基 B.罗马帝国统治者不喜好中国丝绸C.统治措施影响文明交流 D.中国丝绸将持续大量销往欧洲〖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世纪(罗马帝国)。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帝国统治者强制性地大幅度提高中国生丝的价格,东西方丝绸贸易必将减少,这将影响东西方的贸易交流,C项正确;丝绸贸易动摇了罗马统治根基夸大了丝绸消费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中看不出罗马帝国统治者的喜好,排除B项;提高生丝价格将减少中国丝绸持续销往欧洲,排除D项。故选C项。14.16世纪初,马铃薯在欧洲并不受人们的欢迎,欧洲人认为马铃薯来自美洲,在那里是不开化的、被征服种族的主要食物,在苏联,农民在最初的犹豫不决之后开始大规模栽培,到1815年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下列事件中与材料有关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运动 C.圈地运动 D.宗教改革运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马铃薯原产自美洲,新航路开辟后,传入欧洲,后被广泛种植,A项正确;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文化运动,排除B项;圈地运动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规模侵占农民土地的活动,与马铃薯种植无关,排除C项;宗教改革运动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15.如表反映了1947年6月讨论马歇尔计划的巴黎会议召开期间,苏联的态度出现了重大变化。该变化表明了()时间态度理由6月22日同意出席并动员东欧盟国出席希望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重提德国的赔偿问题7月8日退出会议并要求东欧盟国拒绝参加该计划会导致西方势力渗入东欧,使欧洲在经济政治上依附于美国并建立一个反对苏联的集团8月6日与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组成对抗西方的利益集团,加强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巩固与东欧的经济关系A.冷战的态势正朝着集团对抗的方向发展 B.此时苏联具备与美国抗衡的经济实力C.美国意图控制西欧经济 D.东欧国家积极主动迎合苏联〖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苏联)。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苏联从同意并动员东欧盟国参与马歇尔计划到带领东欧盟国退出巴黎会议,再到与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该变化表明冷战发展到经济领域,而且正在朝着美国和西欧与苏联和东欧集团对抗的方向发展,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初期,苏联整体的经济实力弱于美国,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对东欧的态度,没有涉及美国试图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而非东欧国家主动迎合苏联,排除D项。故选A项。16.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誓就职后为特朗普退出巴黎协议致歉,当晚宣布重返《巴黎气候协定》、停止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等多项行政措施。联合国方面对于美国重新加入《巴黎协定》表示欢迎。这表明()A.美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B.世界新秩序已然建立C.国际问题需合作应对 D.联合国主导国际事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1年美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美国重返《巴黎气候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等,说明美国重新参与世界问题的解决,联合国方面对于美国重新加入《巴黎协定》表示欢迎,说明国际问题需合作应对,C项正确;材料表示美国仍然是世界重要一员,国际问题的解决需要美国的参与,未涉及国际地位的下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世界新秩序的建立,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说明联合国主导国际事务,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8分,18题8分,19题24分,20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202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又名沙堆峰)遗址赫然在列。根据碳十四测定等诸多证据,专家推断:沙堆烽的使用年代在公元692年至公元790年之间约100年间。在遗址旁一处背风向阳的斜坡上,考古人员发现一个被沙土掩盖千余年的物品堆,里面埋藏了大量的纸、木、纺织品等遗物,专家惊呼发现了“一座小型档案馆”。出土文书也显示:沙堆烽遗址为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焉耆镇所辖,同时也是一处游弈所治所,属于焉耆镇东境军事防线——“楼兰路”上一处基层军事管理机构。更重要的是,沙堆烽遗址出土的文书绝大多数为汉文书写,也有部分用焉耆文书写,有的文书中还提到“于阗兵”。艰苦戍边之余,唐朝将士还颇为流行看“小说”。在胡兴军看来,沙堆烽遗址考古成果最大亮点在于出土纸文书、术简883件,是近年国内烽燧遗址出土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汉文文书。其中,《韩朋赋》《游仙窟》等手抄本残片,是唐代盛行一时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有《孝经》《千字文》等中原传统典籍手抄本。如获至宝的胡兴军说:“把这些文书残片拼凑起来一点点释读,仿佛穿越了时空,与1200多年前的戍边将士对话。”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也由此可见。——摘自《时代周刊》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沙峰堆的考古发现反映了当时哪些社会情况?〖答案〗沙堆烽的考古发现反映了以下社会情况:(1)军事防御体系完善:沙堆烽是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的所辖烽燧,也是军事防线的一部分,说明当时唐朝在边疆地区建立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2)文化交流融合:出土文书中既有汉文也有焉耆文,同时提到了“于阗兵”,反映了当时多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3)文学流行,文化繁荣:手抄本《韩朋赋》《游仙窟》等唐代文学作品的发现,说明当时文学在戍边将士中流行,也反映了唐代文学的繁荣。(4)传统文化的传播:《孝经》《千字文》等中原传统典籍手抄本的出土,表明中原传统文化在边疆地区的传播。(5)边疆治理与坚守:戍边将士艰苦戍边,体现了当时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和坚守。综上所述,沙堆烽的考古发现为研究唐代的军事、文化、边疆治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与繁荣。〖解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沙堆烽遗址为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焉耆镇所辖,同时也是一处游弈所治所,属于焉耆镇东境军事防线——‘楼兰路’上一处基层军事管理机构”可知,军事防御体系完善:沙堆烽是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的所辖烽燧,也是军事防线的一部分,说明当时唐朝在边疆地区建立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据材料“沙堆烽遗址出土的文书绝大多数为汉文书写,也有部分用焉耆文书写,有的文书中还提到‘于阗兵’”可知,文化交流融合:出土文书中既有汉文也有焉耆文,同时提到了“于阗兵”,反映了当时多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据材料“沙堆烽遗址考古成果最大亮点在于出土纸文书、术简883件,是近年国内烽燧遗址出土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汉文文书。其中,《韩朋赋》《游仙窟》等手抄本残片,是唐代盛行一时的文学作品”可知,文学流行,文化繁荣:手抄本《韩朋赋》《游仙窟》等唐代文学作品的发现,说明当时文学在戍边将士中流行,也反映了唐代文学的繁荣;据材料“也有《孝经》《千字文》等中原传统典籍手抄本”可知,《孝经》《千字文》等中原传统典籍手抄本的出土,表明中原传统文化在边疆地区的传播;据材料“艰苦戍边之余,唐朝将士还颇为流行看‘小说’”并结合所学可知,边疆治理与坚守:戍边将士艰苦戍边,体现了当时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和坚守。最后依据上面的分析结合所学进行总结可知,沙堆烽的考古发现为研究唐代的军事、文化、边疆治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与繁荣。18.观察下图,完成下列要求。根据上图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王权演变的阶段趋势并说明理由。〖答案〗第一阶段:8至13世纪。趋势:西欧王权逐渐衰落。原因:封君封臣制导致权力分散;基督教会地位不断上升,凌驾与王权之上。第二阶段:13至17世纪。趋势:西欧王权不断加强。原因: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自治城市对王权的支持。第三阶段:17、18世纪之后。趋势:王权不断衰落。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王权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解析〗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至近代的欧洲。第一小问趋势,结合材料趋势图可知,西欧王权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8至13世纪,王权逐渐衰落;第二阶段为13至17世纪,王权不断加强;第三阶段为17、18世纪以后,王权不断衰落。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第一阶段衰落的原因为: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导致权力分散,王权软弱;思想上,民众的思想被基督教会控制,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第二阶段加强的原因为:西欧社会环境逐渐稳定,工商业经济不断发展;自治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第三阶段衰落的原因为:封建王权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18世纪英国、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对欧洲其他国家产生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5年8月14日,在美国支持下,蒋介石派代表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共同对日作战,互相支援,不得单独与日本停战媾和;对日作战终止后两国共同采取措施,以防止日本再事侵略。蒋介石则同意外蒙古独立;中国长春铁路由两国“共同所有,共同经营”;大连为自由港,港口主任由苏联人担任;旅顺口海军基地由两国共同使用。——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材料二东北问题成为中苏同盟关系中最难处理的问题。中方要求,苏联放弃在大连和中长铁路的一切权利和利益,并将上述所有权利和义务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斯大林来讲,东北问题的退让,涉及苏联在远东核心利益的重大损失。经过反复研究和修改,……最后,斯大林还是决定作出让步。双方于1950年2月14日签定的条约,有效期30年……在经济方面,双方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摘编自唐传星《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始末》材料三1979年4月3日中国政府照会苏联政府,明确表示不再续约,从法律上结束了不正常的中苏同盟关系,开始了中苏关系缓和并逐渐正常化。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关系随着中俄边界问题的逐步解决而不断深化,成了“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目前两国关系已经达到历史最好时期。2019年6月5日,主席同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了两份声明,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堪称当今世界大国、邻国和谐共处的典范。——摘编自刘显忠《中俄建交70年的历史回顾及今后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进行简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不同之处。(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至今,中苏(俄)关系的变迁及启示。〖答案〗(1)《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对加速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起了重要作用。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以牺牲中国领土、主权和尊严为代价的产物;《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体现了美苏的意志,是大国强权政治的突出表现。(2)签约背景不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美、苏、英雅尔塔会议的产物,《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外交的成果;中方的地位不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谈判和签署中方处于弱势地位,《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和签署体现了中方地位的提升;性质不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仅具有军事同盟性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则是新型的具有军事和政治同盟性质的双边关系条约;结果不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助推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但有损中国的主权,《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收回了国家的主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3)变迁:对立冲突--友好结盟——关系缓和—结成战略伙伴。启示:当今良好的中俄关系正是在吸取了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和则两利,斗则俱伤,结伴而不结盟,是国与国之间正确的相处之道;国与国交往中应把双方的共同战略利益放首位,同时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5年8月14日(中国)。从材料一“缔约双方共同对日作战,互相支援,不得单独与日本停战媾和;对日作战终止后两国共同采取措施,以防止日本再事侵略”,可得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对加速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起了重要作用;据材料一“在美国支持下,蒋介石派代表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可得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体现了美苏的意志,是大国强权政治的突出表现;从材料一中“蒋介石则同意外蒙古独立,中国长春铁路由两国‘共同所有,共同经营’大,连为自由港,港口主任由苏联人担任;旅顺口海军基地由两国共同使用”,可得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以牺牲中国领土、主权和尊严为代价的产物。【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5年8月14日、1950年2月14日(中国)。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各自签署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美、苏、英雅尔塔会议的产物,《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外交的成果;根据两个条约的文本和签署的过程,可得出中方的地位不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谈判和签署中方处于弱势地位,《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和签署体现了中方地位的提升;根据条约性质可得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仅具有军事同盟性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则是新型的具有军事和政治同盟性质的双边关系条约;根据条约结果可得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助推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但有损中国的主权,《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收回了国家的主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小问3】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据材料二“东北问题成为中苏同盟关系中最难处理的问题。中方要求,苏联放弃在大连和中长铁路的一切权利和利益,并将上述所有权利和义务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得出中苏对立冲突;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