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课件)_第1页
职业病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课件)_第2页
职业病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课件)_第3页
职业病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课件)_第4页
职业病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病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1安全管理导致职业病发生的因素职业危害评价职业危害与职业病1242安全管理3职业危害申报及职业病报告目录3安全管理职业性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4安全管理(一)职业性危害因素1、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来源:(1)生产工艺过程(2)劳动过程(3)作业环境5安全管理

2、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分类:(1)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2)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3)其他因素7安全管理

6安全管理(二)职业病的概念及其分类

广义:职业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工伤、法定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

狭义:法定职业病(法律意义上的概念)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1957年14种1987年9大类102种2002年10大类115种2013年10大类132种7安全管理国家卫计委、国家安监总局、人社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对《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调整,于2013年12月30日起施行(10类共132种)1345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3+6)2职业性皮肤病(9)职业性眼病(3)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职业性化学中毒(60)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1)职业性放射性疾病(5)职业性传染病(5)职业性肿瘤(11)其他职业病(3)6789108安全管理2016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

根据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16年共报告职业病31789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28088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276例,职业性化学中毒1212例,其他各类职业病合计1213例。从行业分布看,报告职业病病例主要分布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3070例)、有色金属矿采选业(4110例)以及开采辅助活动行业(3829例),共占职业病报告总数的66.09%。9安全管理(三)生产性粉尘及肺尘埃沉着病1、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生产性粉尘主要来源于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蒸气冷凝、物质的不完全燃烧等。10安全管理2、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光感应性、感染性、致癌性、尘肺。11安全管理(四)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1、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如氯、澳、氨、一氧化碳、甲烷以气体形式存在,电焊时产生的电焊烟尘、水银蒸气、苯蒸气,还有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12安全管理2、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发病过程一二三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所致。多数由生产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所引起。慢性中毒:毒物长期、小量进入人体所致。绝大多数是由毒物的蓄积作用引起的。亚急性中毒: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之间,是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进入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现象。13安全管理(五)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1、噪声及噪声聋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噪声可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嗓声、电磁性噪声。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14安全管理2、振动及振动病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产生振动的设备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鼓风机、振动传送带和打夯机等。产生振动的工具主要有锤打工具,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和风钻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15安全管理3、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非电离辐射——射频辐射、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病包括:全身性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病;局部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性皮炎及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所致远期损伤,如放射所致白血病。16安全管理4、异常气象条件及有关职业病

异常气象条件指高温作业、高温强热辐射、高温高湿;其他异常气象条件指低温作业、低气压作业等。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列人国家职业病目录的有以下3种:中暑、减压病(急性减压病主要发生在潜水作业后)、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下的一种特发性疾病)。17安全管理(六)职业性致癌因素和职业癌1、职业性致癌物的分类职业性致癌物可分为3类:

确认致癌物:如炼焦油、芳香胺、石棉、铬、芥子气、氯甲甲醚、氯乙烯和放

射性物质等。

可疑致癌物:如镉、铜、铁和亚硝胺等,但尚未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

潜在致癌物:这类物质在动物实验中已获阳性结果,有致癌性,如钴、锌、铅。18安全管理2、职业癌职业癌occupationalcancer是指在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中所发生的癌。原因是因为受到致癌的化学性或物理性刺激。我国已将石棉、联苯胺、苯、氯甲醚、砷、氯乙烯、焦炉逸散物、铬酸盐等8种职业性致癌物所致的癌症列人职业病名单。19安全管理(七)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我国将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列为法定职业病。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20安全管理(八)其他列入职业病目录的职业性疾病

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黑变病、痤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化学性眼部灼伤

铬鼻病

牙酸蚀症

金属烟尘热

职业性哮喘

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棉尘病

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21安全管理(九)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与职业有关的疾病主要是指在职业人群中,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它的发生与职业因素有关,但又不是唯一的发病因素,非职业因素也可引起发病,是未列人职业病目录的一些与职业因素有关的疾病。22安全管理(十)女工的职业卫生问题

妇女由于生理特点,在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影响下,生殖器官和生殖功能易受到影响,且可以通过妊娠、哺乳而影响胎儿、婴儿的健康和发育成长,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23安全管理二、导致职业病发生的因素1有害因素的本身的性质2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3劳动者个体易感性24安全管理1、有害因素的本身的性质有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作用部位与是否导致职业病密切相关。如电磁辐射透入组织的深度和危害性,主要决定于其波长。生产性毒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组织的亲和性与毒性作用有直接关系,例如汽油和二硫化碳具有明显的脂溶性,对神经组织就有密切的亲和作用,因此首先损害神经系统。一般物理因素常在接触时有作用,脱离接触后体内不存在残留;而化学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作用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或继续存在,特别是一些蓄积性毒物。25安全管理2、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物理和化学因素对人的危害与进入人体的量有关。作用剂量(dose,D)是确诊的重要参考。一般作用剂量(dose,D)是接触浓度/强度(concentration,C)与接触时间(time,t)的乘积,可表达为D=C×t。我国公布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提供了某些化学物质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最高限值,是防止有害因素进入人体的超量的重要依据。26安全管理3、劳动者个体易感性健康的肌体对有害因素的防御能力是多方面的。与某些物理因素停止接触后,被扰乱的生理功能会逐步恢复。但抵抗力和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人员对于进人体内的毒物,由于其解毒和排毒功能下降,更易受到损害。经常患有某些疾病的工人,接触有毒物质后,可使原有疾病加剧,进而发生职业病。对工人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格检查,其目的就在于及时发现其对生产中有害因素的职业禁忌症,以便更合适地安排工作,保护工人健康。27安全管理三、职业危害评价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七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第二十六条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资质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当客观、真实。28安全管理2、职业危害作业分级评价目前用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作业分级评价的主要标准有:GBZ230-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12331-1990《有毒作业分级》GBZ/T189.10-200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T14440-93《低温作业分级》GB/T14439-93《冷水作业分级》LD80-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噪声作业分级》29安全管理四、职业危害申报及职业病报告为规范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工作,加强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该《办法》经2012年3月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2012年4月27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公布。30安全管理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要求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用人单位,依据相关法规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其中,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卫生部发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2、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1)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情况以及接触人数;(3)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31安全管理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应提交的材料(1)基本情况表;(2)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3)主要产品的名称和产量;(4)主要原、辅料及中间品的名称和消耗量(产量);(5)生产工艺流程图;(6)其他需提交的资料(可列出);(7)由法定资质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出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8)存在毒物作业项目的提交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2安全管理4、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程序(1)用人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2)卫生行政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