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阜城实验中学高一历史组组题人:孙张辉审核人:高一历史组使用时间:2024年3月11日班级:姓名:班级:姓名:考号:一、选择题部分1.这是西方人自1514年到中国起,积325年窥探后的一场战争。《清诗铎》有诗云,秋风戎寒和议成,庙谋柔远思休兵,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和议”的结果是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1842年,清朝皇帝叮嘱与英谈判的中国官员:要使得条约内容看起来更像天朝“加恩”夷人。条约签订后,统治集团内部普遍认为“从此万年和好,两国无争矣。因此,《南京条约》在当时又有“万年和约”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对鸦片战争反思不够深刻 B.对列强入侵一味迁就C.用人政策灵活而不拘一格 D.已积极应对民族危机3.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C、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丧失D、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并且在保留封建主义的同时有发展了资本主义4.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5."帝国主义用炮舰侵略东方国家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将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带给这些国家。马克思称帝国主义的这种作用,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它一方面执行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亚洲的旧式社会;另一方面又在执行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向西式的社会转变奠定物质基础和提供范例。下列现象,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入侵“破坏性”的一面的是A经营外贸的洋行大量增加,催生出一个为洋人服务的新阶层——买办 B中国谷物、丝、茶、棉花等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C鸦片战争后,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在外资企业中诞生 D外国商品大量涌入,打击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和城市传统手工业,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加速下面是1840~1894年中国棉纱量消费情况统计表。据表可推知,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A.洋布丧失了竞争力B.土布生产仍占主导C.传统经济解体缓慢D.自然经济优势明显7.“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材料强调的是A.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B.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8.阅读下列《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B.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D.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9.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洋布、洋纱、洋花边等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种情景说明A.西方商品涌入冲击自然经济B.中国工业崛起抵制西方侵略C.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繁荣D.资本输出终止中国工业步伐10.徐继畲在1844年《瀛寰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A.鄙视西方的心理转向崇洋B.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C.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D.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11.为适应西方外交代表驻京的需要,中国被迫设立总理衙门作为办理涉外事务的机构。19世纪70年代后,该衙门的职权逐渐被有意识地转移给直隶总督所兼任的北洋大臣和两江总督所兼任的南洋大臣,尤其是李鸿章的直隶总督衙门实际上成了中国的“外交部”。这反映出当时A.列强势力集中在两江和直隶总督辖区B.地方实力派崛起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C.李鸿章处理外交事务的能力举世公认D.天朝上国观念对中国外交仍存在影响12.《南京条约》签订后,江苏布政使李星沅气愤不已,说条约中“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两国官员平行”等内容,实在令人无法接受,深忧“下秋万世何以善后”。达反映了清朝政府一些官员A.极力维护国家主权B.华夷之辨观念存在C.堕落为“洋人的走狗”D.固守闭关锁国政策13.鸦片战争后,清朝官员率先提出主动出让领事裁判权,目的是想尽快摆脱涉外纠纷的麻烦,于是有了“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的条文。这一事件表明清政府A.没有突破闭关锁国束缚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对外奉行妥协投降政策D.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14.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的一个死结,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见下表)。其反映的实质是乾隆时代(1793年)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咸丰时代(1860年)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同治时代(1873年)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列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B.近代外交确立的艰难历程C.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意识D.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斗争15.下表为两人对发生于1839年中英某次战役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双方林则徐(中国)义律(英国)描述英舰开炮后,关天培立即下令座船回击,并指挥各船协力进攻,多次击中窝拉疑号。接仗约有一时之久,窝拉疑号“帆斜旗落,且御且逃”,海阿新号亦“随同通去”。英舰原泊于清军舰队的下面,开战后,“(英军)倾泄了毁灭性的炮火”。“中国人以他们的国有精神回击,但是,我方可怕效力的火力很快便显示出优势”。战斗进行了不到3刻钟,清军便撤退了。义律亲自指挥了战斗B.清军在战役中占据优势清军进行了英勇抵抗D.英军舰队率先退出战斗16.2019年11月13日,爱国人士何鸿柴将十二生肖中的马首铜像捐赠国家文物局,回归圆明园永久收藏。圆明园遭受洗劫、马首铜像流失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7.中英《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意图的是()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五处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8.1861年,有人以古代春秋列国的形势,清楚地比拟当时列强并立的世界,并提出加强外交的建议。此后,用中国历史知识中春秋与战国形势来解释当时国际现状者,不下十数人之多。这反映出当时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侵略 中国外交近代化已初步实现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受到了冲击 清廷认清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有史学家指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该“战争”指的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林则徐给英国女王的信中写到∶"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者,赖有此也。"导致上述观念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 B.闭关锁国政策实施C.传统文化长期领先世界 D.专制主义空前强化21.下表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兵力配置情况(局部),表中清军兵力配置情况反映了

()对外对内1857年底,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清廷未派援军收复广州大批军队集结于南京周围1858年5月,英法舰队列阵于大沽口外,相对峙的清军约1万人,援军不过6000大量军队驻扎于江南、江北大营。曾国藩军营、胡林翼军营等处兵勇更多1860年4月,英法联军次第占领舟山、芝罘、大连湾,清军未做任何抵抗,福山、金州相峙的清军仅以千计对付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捻军的兵数以万计1860年8月起,英法联军猖獗于大沽、天津,直犯北京,此处清军总兵力20万,真正机动作战的不过5万余人太平天国战场上,除被打垮的江南大营6万兵勇外,能机动作战的兵力达10万之巨A.清廷的本质决定其战争政策 B.洋务派奉行剿抚并用的方针C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人民起义 D.东南地区成为中外争夺焦点22.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即便是相对开明的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也会加兽字偏旁(反犬旁居多)。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这类做法很少出现,并且“夷”字的使用频率也逐渐减少。这一变化说明()A.西文翻译水平有所提高 B.近代汉字的书写逐渐简化C.传统华夷观念受到冲击 D.中西交流呈下降趋势23.鸦片战争后,道光帝说,“惟一切善后事宜,尚须明晰妥议,立定章程,划一办理,方可期一劳永逸,永杜衅端”。这表明清政府()A.尝试用外交手段维护利权 B.摆脱了天朝上国传统观念C.对世界形势缺乏理性认识 D.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转型24.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A.

赔款2100万银元

B.

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C.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D.

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25.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

居住及租地权利B.

外国的领事裁判权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门户开放”政策26.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就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27.世纪初,不法英商开始寻找对华走私渠道。马克思曾指出,它使“当局、海关人员和所有官员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从而使“中国海关所颁布的严格禁令,结果都毫不起作用”。如以此作为撰写论文的素材,下列最贴切的论题是(

)A.

片面最惠国待遇之我见

B.

试析《南京条约》严重危害C.

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

D.

中国鸦片战争失败原因初探28.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程仪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棉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每年从越南、缅甸输入百万石大米。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C.

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

传统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29..鸦片战争五口通商之后,洋商从中国收购的农副产品,以丝、茶为大宗。受丝、茶大量出口的影响,都分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上述历史现象(

)①使中国完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使中国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依附性增强③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会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材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