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旅游业的发展思路_第1页
湖南旅游业的发展思路_第2页
湖南旅游业的发展思路_第3页
湖南旅游业的发展思路_第4页
湖南旅游业的发展思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湖南旅游业“十一五”发展的主要成绩与问题“十一五”期间,湖南省旅游业快速增长,特别是在2007年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后,我省战胜了冰灾、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了旅游业的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势头,2009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099.47亿元,同比增长29.08%,成为我省继机械装备制造业、石化、有色金属和食品之后的又一个产值过千亿的产业。预计到2010年底,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1321亿元。主要指标超额完成,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总体目标规定的主要任务。1、旅游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第一,旅游业产业地位大提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省第九次党代会正式把旅游业确定为我省富民强省的支柱产业,提出建设旅游大省的奋斗目标。200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连续召开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成立了高规格的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各市州分别召开了高规格的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各市(州)和大部分县(市、区)都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省直有关部门从资金、项目、设施、宣传等方面对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全省各级党政领导重视支持旅游业的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氛围空前浓厚。在2009年,旅游产业总产值过千亿。在“十一五”期末,湖南省有十二个市州确立了旅游业支柱产业的地位。“十一五”期间,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意见》、《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关于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市场主体培育的若干意见》、《湖南省旅游条例》等一系列保障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文件,落实了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第二,项目带动战略取得大成效。我省在“十一五”期间,清晰了项目建设思路,2009年实施了全省“旅游项目建设年”,推出了“251”项目建设工程,省政府出台了支持旅游项目建设的专门政策文件,并在境内、外召开旅游项目招商会。目前全省在建的500万元以上投资规模的旅游项目有548个,投资总额达211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03亿元,2009年完成投资285亿元。第三,旅游业发展合力大凸显。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负责,部门各司其职,各方联合行动”的要求,发改、财政、交通、文化等部门形成了大旅游的观念,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完善协调合作机制,形成了大联合、大协作的旅游工作格局。省发改委在项目资金安排上,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从有限的预算内投资、服务业引导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西部产业开发专项资金中,安排了资金,加大了对全省性的景区建设、宣传促销、旅游商品开发等引导力度,争取国债资金重点支持了“韶山一号工程”、南岳等文化旅游景区保护开发,利用开行和世行贷款,重点支持了张家界、湘江风光带的开发建设;省财政厅积极筹措落实资金,努力增加预算内投入,大力争取中央支持,督促14个市州建立旅游专项资金,各级财政都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省交通厅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构建了旅游业快速通道,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向旅游倾斜,改善了通往景区特别是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景区的通达条件,并支持旅游景区在高速公路设立指示路牌;省林业厅加大了森林公园提质升级的进程、省建设厅在风景名胜区建设、城乡规划以及申遗工作方面加强与旅游局的联系,省农业厅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支持,省水利厅出台了加强涉水旅游的办法等等,省文化厅也大力支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中作用巨大,各职能部门关注旅游支持旅游的大环境业已形成,产业规模有较大突破。第四,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大提高。“十一五”期间我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范围不断扩大,管理力度大大增强,依法治旅意识得到加强。通过旅游行业协会,形成自律机制,强化了行业自律能力;各级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大力推行规范化行业管理和专业化工作指导,进一步完善了各种管理制度,积极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制定颁布《湖南省乡村旅游服务星级评定准则》、《湖南省乡村旅游服务经营基本条件》。制定并即将发布《湖南省旅行社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湖南省旅游家庭旅馆评定标准》。加强行业诚信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出现了赵明健、文花枝先进典型;2008年,由省旅游局自行研发的《湖南诚信旅游服务管理系统》管理软件在全省实施。第五,基础设施建设大突破。“十一五”期间,我省基本建成“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中的“三纵六横”,市州均实现高速公路通达,全省4小时经济圈形成,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旅游区(点)连接线的建设成绩显著;铁路建设,特别是武汉—广州高速客运专线的通车,为旅游客流的顺利进入打下了基础;进一步完善了长沙黄花机场的配套设施,完成了张家界荷花机场改扩建,提高了航空接待能力;岳阳作为我省唯一的长沙口岸城市目前已有经营三峡游产品的瑞士维京公司游轮停靠,带来了大量的境外游客。湘江、洞庭湖游船项目部分开通营运,特别是长沙湘江段的挪亚游挪创造了不俗的效益。加强了对旅游城市和旅游集镇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三级旅游集散中心的体系框架,目前已有长沙市、武陵源、南岳大型游客中心在建。2008年12301旅游服务热线建设成功。2、旅游产业体系明显优化第一,旅游产品结构明显优化。“十一五”期间,我省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产品结构。着力开展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工作,加快由单一观光型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复合型转型步伐。一批大型的、综合性的旅游度假区相应上马,如长沙灰汤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湘潭水府旅游度假区、常德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衡阳盐湖旅游度假区正在加紧融资建设。我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温泉旅游等专项产品发展迅速,自驾游也备受市场青睐。第二,旅游产业体系更趋合理。通过“十一五”的努力,逐步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协调发展格局。餐饮方面在弘扬湘菜文化和多元特色的基础上,适当引进省外和境外经典菜系,丰富饮食文化。全省评定了一批“旅游餐饮示范点”,大部分市州和重点县市区建设了“美食一条街”,推出美味可口、特色突出、价格适宜的地方特色餐饮。住宿条件进一步改善,饭店服务水平也进一步提升,引进了第四,高铁时代促成新旅游格局。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使我省内外通达便捷程度上升了层次,成为我省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新契机。以岳阳—长株潭—衡阳公铁高速走廊为纵向动脉,长株潭—益阳—常德、长株潭—娄底为横向动脉,以岳阳—常德、岳阳—益阳、娄底—衡阳三条外围城际复合走廊为辅助,形成复合交通体系。武广高速铁路的开通,黄花机场国际航空枢纽体系建设,京港澳、二广、杭瑞、沪昆、泉南两纵三横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建设等,大大扩大了旅游市场容量。尤其是武广高铁的开通,将沿线粤湘鄂3省20多个城市纳入了“3小时经济圈”,促进了珠三角、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的“耦合”,提升了长株潭城市群的集聚效应和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必将带来旅游业空间格局的大变化,形成旅游资源开发格局的新组合,引发旅游产品结构的重整,促成旅游市场的重新组合,导致消费行为的升级,为我省旅游的跨越发展拓展了无限空间。随着京广、沪昆高速铁路的修建,交通格局还将大规模改善,进一步优化旅游业的格局。第五,低碳经济理念的导向作用。低碳经济、绿色产业、节能与新能源产业作为今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全球都备受重视。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国际社会有碳排放的庄严承诺,“十二五”期间,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导向。旅游作为标准的绿色产业和低碳产业,必然受到国家的大力提倡和支持,这有利于今后的旅游企业的发展和旅游投资的亲睐。我省在低碳旅游开发上具有巨大潜力,尤其是低碳旅游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可以密切联系,形成产业系列。第六,信息化技术发展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发展加快,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也日益普遍,对旅游业管理手段和服务方式将产生重大影响,导致新的旅游业态和新的旅游产品不断出现。旅游业将借助新技术实现新发展,向着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装备制造等领域不断拓展,进一步加快网络化、国际化发展的进程,直接面向世界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2、旅游业发展矛盾凸显第一,人民群众旅游需求的快速发展与旅游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在人民群众旅游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旅游业的结构性供给不足,商业运营模式相对落后,这些问题渐渐凸显。第二,体制机制落后与产业快速发展的矛盾。虽然在十一五时期,湖南省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旅游法缺失是旅游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法制保障,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的体制矛盾依然突出,还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第三,旅游管理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满意要求有差距。宏观管理有缺陷,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配套程度低。管理理念存在缺陷,整个旅游业还比较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规模轻品质现象,协调性不理想。3、转型升级成为关键第一,发展方式的转变。总体上,要从政府主导向着“政府主导,市场调节”转变,加强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产业改革和发展,铸造内涵式、集约化的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第二,市场主体的转变。适应国内旅游需求快速发展的形势,进一步重视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以国内旅游需求为重点,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第三,产业要素的升级。要大力提倡旅游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更注重依靠知识、资本、现代技术发展旅游业。注重培育旅游业的龙头企业,打造旅游“航母”。注重产业融合,提高整体效益。注重文化挖掘和科技投入双发力,大力提升旅游产品形态。第四,管理体制的转型。破除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三、“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与目标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特别要把具有湖南特色的旅游业做大做强”的指示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实施旅游强省战略,充分体现旅游业的民生产业性质,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集约化、国际化和人性化,突出项目建设“一体”,抓好市场开发和行业管理“两翼”,打造湖南旅游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湖南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稳增长、扩内需、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和扩大湖南对外开放、提升湖南影响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2、战略目标“十二五”期间,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施旅游强省战略,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的转变。凸显旅游业民生产业的优势,满足高品质民生需求,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提升城市品味和城市理念等方面的作用。经济目标:保持旅游业21.52%的平均增长速度,快于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十二五”期间的旅游业增长水平10个百分点,力争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争上3500亿元台阶。旅游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5%左右。考虑到湖南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客观情况,在2012年前,保持26%左右的增长水平,在2012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超过2000亿元,2012-2015年保持22%的年增长水平,旅游业发展跻身全国十强,初步确立旅游产业强省的地位。社会目标:强化旅游业民生产业属性,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科学跨越、富民强省”中的重要作用,把旅游业建成为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增加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渠道、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动力、加快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抓手和提升整体形象的重要窗口。环境目标: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要求,科学规划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旅游方式,推广使用绿色环保节能设备,减少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碳排放,切实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两型社会”建设和加快我省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绿色环保产业。四、“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1、理顺旅游业发展的体制,创新旅游业发展机制。第一,明确政府主导,强化市场机制。政府主导主要在于明确旅游产业定位,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开展总体形象宣传,引导区域协作,加强市场监管,严格资源保护,加强危机管理,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等。在加强政府主导的基础上,旅游产业还必须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做好资源配置,使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共同促进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二,打破部分分割,形成顺畅管理。旅游业发展涉及部门多,牵涉面广,多龙治水的格局不利于旅游业大发展,要切实形成政出一门的管理体制,落实旅游行政管理顺畅问题,保障旅游业超常规发展。第三,打破行政区制约,建设区域协作体系。探索协作的操作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深化长株潭、大湘西、大湘南、大梅山、红三角、大南岳、环洞庭湖等区域旅游协作,打造我省各具特色的旅游板块。加强我省旅游业与中部省份和珠三角区域的旅游合作,促进资源、信息、客流、交通和公共服务等的互通共享,加快推进无障碍旅游。第四,创新体制,开展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大湘西文化旅游经济协作区建设,支持设立长株潭旅游低碳经济改革试验区,探索设立张家界市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快张家界世界旅游精品建设进程。稳妥推进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鼓励并支持在岳阳市、湘西自治州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的试点。在长沙、张家界和株洲、湘潭等地创建旅游产业园区。2、加快产业体系建设第一,加快产品建设加快建设八大旅游精品。尽快将长沙市、张家界市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精品,优先将韶山、南岳、凤凰、岳阳楼——君山、崀山、炎帝陵建设成为国家级旅游精品。全力打造十大著名旅游品牌。将永州九嶷山——阳明山、岳阳汨罗屈子祠——龙舟文化旅游区、怀化洪江古商城——芷江、娄底曾国藩故居、梅山龙宫——紫鹊界梯田、常德桃花源——柳叶湖、湘西芙蓉镇景点圈、郴州东江湖——莽山、益阳茶马古道、株洲云峰湖等十个旅游区打造成为国内著名旅游品牌。重点打造十条精品旅游线路:湘西生态民俗风情精品旅游线、湘南山水人文精品旅游线、湘粤鄂武广高铁都市精品旅游线、湘东红色文化与休闲精品旅游线、湘中大梅山文化精品旅游线、湘北环洞庭湖生态文化度假精品旅游线、伟人故里“红三角”精品旅游线、湖湘文化精品旅游线、地质奇观山水精品旅游线、田园风光休闲精品旅游线。积极创建国家等级旅游区(点)。支持韶山、岳阳楼——君山、岳麓山、凤凰、崀山、花明楼、炎帝陵—神农谷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使全省5A级旅游区达到6个以上。新增国家4A级旅游区15个、国家3A级旅游区20个,新创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各10个。同时,努力创建10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5家国家旅游度假区。深入推进“251”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工程。完成建设20个以上的省级重点旅游项目、50个市级重点项目和100个县级重点项目,使全省在建的500万以上的旅游项目达到600个,投资总额达到4000亿元。大力实施“3521”旅游创建工程。以建立市州、县(市、区)、建制镇、村四级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旅游目的地体系为目标,在大力支持长沙、张家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的基础上,在全省创建30个旅游强县、50个特色旅游名镇、200个特色旅游名村、10000个星级“农家乐”和家庭旅馆。第二,壮大市场主体壮大旅游餐饮业。支持旅游星级饭店餐饮的特色化经营和国际化接轨。积极支持开发地方特色餐饮,引导具有一定品牌和规模的社会餐饮做大做强,完善和深入开展“湖南旅游餐饮示范点”评选活动。举办湘菜美食节,每年发布“湖湘旅游美食名店”和“湖湘旅游美食名菜”。鼓励我省中小型特色餐饮企业形成企业连锁或联盟。提质旅游住宿业。重点扶持华天、通程、喜来登等在我省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旅游饭店实行品牌化扩张、连锁化经营,力争5家以上进入全国饭店业百强。引进5家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入湘发展。各市州要建成1家以上五星级旅游饭店,5家以上四星级旅游饭店,10家以上三星级旅游饭店。积极支持发展经济型连锁酒店、文化主题酒店和温泉特色酒店。开展乡村旅游住宿接待设施星级评定。在全省星级旅游饭店推广绿色酒店标准。完善旅游交通业。建设以游客为中心的交通服务体系。加快我省黄花机场、荷花机场等主要航空口岸的改扩建及南岳、永州、常德、怀化芷江等支线机场的建设,增开长沙和张家界航空口岸国际航线航班及与周边地区境外游客较多城市的直通航线,支持开通长沙至张家界的航空交通快线。规划并开工建设张家界—慈利—石门—荆州、永州(江永)—阳朔等高速公路,改造提质永州—桂林、平江—九江等与周边省市的现有对接通道。完成高速公路与主要交通干线直通主要旅游区(点)连接线的建设,开通乡村旅游巴士,城市公交服务网络与周边主要旅游区(点)和乡村旅游点实现连接。扶持成立5家跨区域汽车租赁公司。做强旅行社业。出台扶持旅行社做大做强的专项政策,稳步推进国有旅行社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产权主体多元化,优化资本结构,逐步形成投资、批发、零售的经营体系。积极开展旅行社星级等级评定工作。重点支持以华天国旅、省中青旅、省国旅、省新康辉湖南海外、省光大国旅和长沙国旅等为代表的5~8家旅行社省内扩张、省外拓展,实现集约化、多元化发展。引进5家境外旅行社和10家全国百著名旅行社入湘发展。做大旅游购物业。加强我省特色商品与旅游商品的融合,扶持培育10家以生产销售湘绣、湘烟、湘酒、湘茶、湘瓷的大型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支持各市州扶持培育2~3家特色旅游商品企业,打造旅游商品品牌,提升旅游商品企业的竞争力。以旅游工艺品、旅游食品、医药保健品、旅游文化用品等为重点,规划在长沙、张家界、常德、吉首、株洲、南岳等地建设6个旅游商品交易中心。做强旅游文化娱乐业。鼓励和规范发展影视、歌厅、酒吧、茶艺等休闲娱乐业,开展创建“旅游文化娱乐示范点”活动,培育5~10家旅游文化娱乐品牌。大力支持各市州、重点旅游县(市、区)和旅游区(点)策划制作主题旅游精品文艺晚会,在全省打造3~5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演艺品牌。支持旅游企业股份制改造。重点扶持有条件的3~5家旅游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推动其在中小企业板上市融资。第三,培育旅游业新业态一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协调融合,形成文化娱乐旅游业。让旅游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天地,让文化产业为旅游业发展插上翅膀;在长沙、张家界、韶山、岳阳、南岳和郴州等重点景区,策划制作出一批特色鲜明、构思新颖、制作大气的主题旅游文艺晚会,在主流媒体中开办旅游栏目、旅游频道;出版有影响、有实效的旅游书籍;鼓励发展影视、歌厅、酒吧、茶艺等休闲娱乐业。二是旅游业与商业形态的大结合,形成会展商务旅游业。举办旅游商品博览会和交易会、展示会,建设商务谈判、营销活动、娱乐活动一体化的RBD,支持和鼓励各种经济成分从事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建设和完善重点旅游区游客集中购物场所和特色旅游购物街区,形成旅游商品销售网络。随着湖南经济快速发展和经贸交流的不断扩大,湖南的会展业在开放、创新、合作中不断壮大,为湖南经济发展不断注入了活力。“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大会展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强化基础设施产业对会展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长株潭城市核心区域地带,按国际标准,建造一个集交通中心、信息中心、会议中心于一体的专业化的国际会展中心,为湖南打造中国中部会展之都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旅游业与体育产业、保健产业的自然结合,形成旅游康体产业。把群众体育、休闲体育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把健康快乐融入旅游活动,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旅游休闲具有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功能,旅游业与中国传统保健医疗、与现代环境医疗、与体育健身结合,可以形成巨大的产业空间。湖南省要在这方面继续创新,形成产业旗舰。四是旅游业与创意产业的结合,形成旅游智业。让旅游业发展更加灵性。在旅游业发展中,旅游咨询产业、旅游职业培训、旅游创意产业为代表旅游智业,也在快速发展。湖南省要致力于培育一批旅游智业的龙头企业。五是旅游业与制造业结合,全力培育旅游设备产业。鼓励旅游装备制造企业深入了解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和旅游服务企业需要,拓展市场,创新开发,建立各种旅游专用品、特用品生产基地,生产旅游车、游轮、游艇、高尔夫、滑雪器具、大型游艺设备等产品。鼓励和培育旅游纪念品、旅游生活用品制造企业快速成长。六是旅游业与交通业的深度融合,创造特定交通工具的旅游利用所形成的旅游业新业态。游艇旅游业,游艇旅游是未来水上旅游休闲运动的发展方向。逐步建设完善游艇基础设施,完善游艇管理办法,适当扩大开放水域,培育发展游艇俱乐部,特别要注意以长株潭湘江段“中国莱茵河”游艇项目的优先发展。自驾车租赁业,随着休闲旅游时代逐步到来,自驾游热潮在近年掀起。“十二五”期间,扶持成立5家跨区域汽车租赁公司,鼓励各市州自驾车租赁业快速发展。指导企业开展自驾车租赁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联运业务。3、提升产业素质第一,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整体效益。旅游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朝阳产业、建设“两型社会”的先导产业、湖南最有潜力走向世界的支柱产业。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发展所向,是实现我省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推进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要实现我省旅游供给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产品转变;旅游产业要素由单一以“游”为主向食、住、行、游、购、娱全面发展转变;旅游市场由主要吸引国内游客向国内、国外并举,不断增强远程和高端游客的方向转变;旅游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规模型向效益型,由注重单一经济功能型向发挥综合功能型转变。通过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使我省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旅游业相当于全省国民经济的比重和在全国排名方面实现较大幅度的提升。第二,丰富科技文化内涵要充分注意旅游业研发体系建设,加大旅游业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的力度,提升旅游企业利用科技成果的能力,增加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在旅游开发中,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集中精力塑造整体旅游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三,发展低碳旅游业旅游业的发展,要融入低碳经济模式,与“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全面对接,形成低碳旅游经济模式。要建立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的节能降耗标准,鼓励旅游企业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水节能减排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环保企业。要在全方也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吧旅游业建设成低碳绿色产业。第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加大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大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支持现有博士点、硕士点培养湖南省旅游业高层次人才,鼓励旅游高等职业院校发展,鼓励各种旅游职业培训企业的发展。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更注意提高旅游企业管理水平。第五,提升旅游业的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旅游发展的社会效益,尤其是弘扬旅游业发展在提升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