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论 第5版 课件 张民安 第7-17章 权利客体与物-民法的适用_第1页
民法总论 第5版 课件 张民安 第7-17章 权利客体与物-民法的适用_第2页
民法总论 第5版 课件 张民安 第7-17章 权利客体与物-民法的适用_第3页
民法总论 第5版 课件 张民安 第7-17章 权利客体与物-民法的适用_第4页
民法总论 第5版 课件 张民安 第7-17章 权利客体与物-民法的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法总论

(第五版)

第三编

主观权利的客体第七章权利客体与物第一节权利客体一、权利客体的概念二、权利客体的法律特征(一)权利客体的客观性(二)权利客体的有益性(三)权利客体的法定性(四)权利客体的多元性三、权利客体的范围四、财产、物与权利客体(一)广义的财产和狭义的财产(二)大陆法系国家关于财产与物的关系(三)我国民法关于财产与物关系(四)民法关于权利客体的规定第二节物的要素一、物的四个要素二、须存在于人体之外(一)人体之外的物、与人体分离的组成部分是否属于物(二)分离身体组成部分的契约是否具有强制执行力(三)遗骸是否属于物三、能够独立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四、能够为人力所支配五、须为有体物(一)有体物的范围(二)民法对有体无体物的明确区别(三)民法区分有体物与无体物的主要原因(1)保障民法体系的稳定(2)将权利作为物,混淆了民事法律关系客体和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的区别第三节不动产与动产一、不动产(一)土地(二)定着物1、定着物的含义(1)固定性(2)永久性(3)独立性2、建筑物3、其他定着物(1)构筑物,是指一般不在内生产和生活的构造物,如水塔、烟囱,纪念塔等(2)林木二、动产(一)货币(1)高度代替性(2)货币为消费物(3)占有所有的同一,占有货币既取得货币的所有权(二)有价证券(三)动物三、区分不动产与动产的法律意义(1)物权变动规则的不同(2)权利行使的限制不同(3)能够设立的物权类型不同(4)取得时效的期间不同(5)诉讼纠纷管辖规则不同(6)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不同第四节物的其他分类一、主物与从物二、原物与孳息三、单一物与聚合物四、流通物、限制流通物和禁止流通物五、融通物与不融通物六、可分物与不可分物七、消费物与非消费物八、特定物与不特定物九、代替物与非代替物一、主物与从物(一)主物与从物的界定(二)从物应当具备的要素(1)从物常辅助主物使用,具有从属性(2)从物为独立物,并非主物的构成部分(3)从物不限于动产,不动产亦可成为从物(4)主物、从物须同属于一人(三)区分主物与从物的法律意义二、原物与孳息(一)原物与孳息的界定(二)孳息的类型1、天然孳息(1)天然孳息的界定(2)天然孳息的归属2、法定孳息(三)区分原物与孳息的法律意义三、单一物与聚合物(一)单一物(二)聚合物(三)区分单一物与聚合物的法律意义四、流通物、限制流通物和禁止流通物五、通融物与不通融物(1)公用物(2)共有物(3)禁止物六、可分物与不可分物(1)可分物(2)不可分物七、消费物与非消费物八、特定物与不特定物九、代替物与非代替物第八章其他权利客体第一节人身利益一、人身利益的概念与特征二、人格利益三、身份利益一、人身利益的概念与特征(一)人身利益的概念(二)人身利益的特征(1)人身利益与人身紧密联系,具有不可分离性(2)人身利益并非财产利益,不具有直接的物质利益内容(3)人身利益与财产利益具有密切联系(三)人身权、人身利益的发展与演进(四)人身利益的形态二、人格利益(一)具体人格利益和一般人格利益(二)物质性人格利益和精神性人格利益(三)有行人格利益与无形人格利益三、身份利益(一)人格利益与身份利益的区别(1)取得的原因不同(2)利益归属不同(3)存续期间不同(二)身份利益的分类1、亲属法上的身份利益和非亲属法上身份利益2、基本身份利益和派生身份利益第二节给付一、给付的概念与特征二、给付的分类一、给付的概念与特征(一)给付的概念(二)给付的特征1.给付须合法2.给付须确定3.给付须可能二、给付的分类(一)交付财物、支付金钱、移转权利、提供劳务与提交成果1、交付财物的给付2、交付金钱的给付3、移转权利的给付4、提供劳务的给付5、提交成果的给付(二)积极给付与消极给付(三)有财产价值的给付与无财产价值的给付(四)可分给付与不可分给付(五)一时给付与继续性给付(六)特定给付与不特定给付(七)单一给付与合成给付第三节智力成果一、智力成果的概念与特征(一)智力成果的概念(二)智力成果的特点(1)创造性(2)非物质性(3)公开性二、作品(一)作品的鉴定(二)作品的特征(1)独创性(2)可复制性(三)受法律保护的法律作品类型1、文字作品2、口述作品3、音乐、喜剧、曲艺、舞蹈、杂技等艺术作品4、美术建筑作品5、摄影作品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的方式创作的影视作品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和模型等图形作品8、计算机软件(四)不属于著作权客体的作品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本2、时事新闻3、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三、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一)发明(1)具有技术创新性(2)须利用自然规律(3)发明是一种技术方案,能够产生技术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重复性(二)实用新型(1)具有技术创新性(2)实用新型既适用于作品,且该作品具有立体形状和构造(3)产品需具有实用性,能够在工业上运用(三)外观设计四、商标(一)商标的界定(二)商标的特征(1)商标是商品或服务的标记(2)商标是一种具有显著特征的识别性标志(3)商标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符号、三维标志或颜色的组成构成(三)商标的分类第四编

主观权利的内容第九章主观权利的类型第一节民事权利的概念一、民事权利的四种经典界定方式(一)权利主体的意志力理论(二)受法律保护的利益理论(三)混合理论(四)隶属——支配理论二、我们对民事权利的界定所谓主观权利,是指客观法律赋予他人享有的能够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作出某种行为、能够要求别人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特权或者权力。当观法律将能够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能够要求别人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出某种行为的特权或者权力赋予他人时,他人享有的此种特权或者权力就是主观权这就是我们主张的特权(lesprerogatives)和权力(pouvoirs)理论。三、民事权利和利益之间的关系(一)区分权利和利益的两种不同理论(二)民事权利和民事利益之间的区分标准(一):权利的可处分性理论(三)民事权利和民事利益之间的区分标准(二):权利的受尊重性理论(四)当今主流学说采取上述的两种观点第二节财产权、非财产权和复合权一、财产权(一)财产权的界定(二)财产权的分类(三)财产权的特征1、财产权的可转让性2、财产权的可转移性3、财产全年的可强制执行性4、财产权的可适用时效性二、非财产权(一)非财产权的界定(二)非财产权的类型(三)非财产权的特征1、非财产权的不得转让性2、非财产权的不得转移性3、非财产权的不得强制执行性4、非财产权的不得适用时效性三、复合权四、区分财产权、非财产权和复合权的主要原因(一)财产权、非财产权和复合权的目的不同(二)财产权、非财产权和复合权价值的判断标准不同(三)财产权、非财产权和复合权的特征不同(四)财产权、非财产权和复合权的遭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措施不同第三节财产权的分类一、物权(一)物权的界定(二)所有权(三)用益物权(四)担保物权二、债权(一)债权的界定(二)合同债权(三)侵权债权(四)不当得利债权(五)无因管理债权(六)制定法规定的债权三、知识产权(一)知识产权的界定(二)知识产权的性质(三)专利权(四)商标权四、公开权(一)公开权的界定(二)公开权的性质(三)公开权在两大法系国家当中的承认(四)公开权的核心内容五、民法区分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和公开权的主要原因(一)权利客体的不同(二)权利的对抗范围不同(三)权力的的效力不同第四节非财产权的分类一、人格权的性质(一)人格权的界定(二)人格权的历史发展1、民法学说对人格权的倡导和承认2、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者对待人格权的态度3、我国的《民法通则》和《民法总则》对待人格权的积极态度4、人格权你的开放性和持续发展性(三)人格权与人权的关系1、人权的界定2、人格权与人权之间的差异3、人格权同人权之间的关系(四)人格权的特征1、人格权的普适性2、人格权的专属性3、人格权的绝对性与防御性4、人格权的不得强制执行性5、人格权是一种不适用时效制度的权利二、人格权的类型(一)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理论的放弃(二)有行人格权与无形人格权的区别1、有型人格权的界定2、无形人格权的界定(三)区分有形人格权与无形人格权的原因1、他们的权利客体存在差异2、侵害有形人格权和无形人格权引起的赔偿责任范围不同3、有形人格权与无形人格权的保护程度不同4、人格权的主体存在差异三、有形人格权(一)生命权1、生命权的界定2、生命权属于一种防御性质的人格权3、生命权剥夺的正当性4、自然人对其生命权的例外支配权5、生命权的强制维持性或者死亡权(二)健康权1、健康权的防御性质2、健康的恢复权3、强制治疗4、自然人对其健康权的例外支配(三)身体权1、身体权的界定2、身体权的独立性3、身体权的主要内容(1)身体权的防御性质(2)自然人身体神圣不可侵犯性(3)自然人不能够出卖其身体、身体的组成部分或者制成品。(4)人体器官和产物的自愿捐献4、尸体的受尊重权四、无形人格权(一)人身自由权1、人身自由权的界定2、人身自由权在民法上的地位3、人身自由权的防御性质4、虚假的监禁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二)人格尊严权1、人格尊严权的界定2、人格尊严权在民法当中的独立地位3、人格尊严权的防御性质4、人格尊严权的抗辩事由(三)姓名权1、姓名权的界定2、姓名权在民法当中的地位3、姓名权的的防御性(四)名誉权1、名誉权的界定2、名誉权在民法当中的地位3、名誉权的防御性质4、名誉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1)事实真实原则的抗辩(2)公正评论的抗辩(3)绝对或者相对免责特权的抗辩(4)公众人物的抗辩(五)隐私权和信息性隐私权1、隐私权在发过的产生和发展2、隐私权在美国的产生和发展3、隐私权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4、信息性隐私权(六)肖像权1、肖像权的界定2、肖像权在民法上的地位3、肖像权的防御性4、肖像权的例外(七)无罪推定受尊重权(八)声音权第五节复合权一、著作权人享有的著作权(一)著作权的界定(二)著作权当中的非财产权(三)著作权当中的财产权二、家庭成员之间的身份权(一)家庭成员之间的身份权的界定(二)夫妻之间的身份权1、夫妻身份权的界定2、夫妻身份权所包含的非财产权内容3、夫妻身份权所包含的财产权内容(三)父母子女之间的身份权1、父母子女身份权所包含的非财产权内容2、父母子女身份权所包含的财产权内容3、父母子女身份权的特征(四)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身份权1、其他家庭成员的身份权2、其他家庭成员的身份权所包含的非财产权内容3、其他家庭成员的身份权所包含的财产权内容三、社员权第十章主观权利的保障一:民事义务第一节民事义务概述一、民事义务的界定二、民事义务的必要构成条件(一)民事主体在行为时受到的约束与限制(二)民事主体所受到的约束与限制源自某种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三)民事主体所受到的约束与限制表现为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三、民事义务的性质(一)不作为义务的普遍性和特定性(二)民事义务的财产性与非财产性(三)民事义务的专属性与非专属性(四)民事义务的利他性第二节民事义务的分类一、区分民事义务的四种标准二、制定法上的民事义务和非制定法上的民事义务(一)制定法上的民事义务的界定(二)非制定法上的民事义务的界定(三)区分制定法上的民事义务和非制定法上的民事义务的主要原因三、作为义务与不作为义务(一)作为义务的界定(二)不作为义务(三)区分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的原因(1)作为义务与不作为义务的理性要求不同(2)作为义务与不作为义务的渊源存在差异(3)侵权法对待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的态度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四、合同性质的民事义务、侵权性质的民事义务、复合性质的民事义务以及其他性质的民事义务(一)四种民事主体的界定(二)合同义务1、合同义务的表现形式2、明示合同义务与默示合同义务3、主要合同义务和次要合同义务(三)侵权义务1、侵权义务原则上是不作为义务2、侵权义务在例外情况下是作为义务3、判断行为人是否对他人承担作为义务的标准(四)复合性质的民事义务(五)不当得利领域和无因管理领域债务人所承担的民事义务五、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一)注意义务1、注意义务的界定2、合理的注意义务与合理注意义务的标准3、最大限度的注意义务(二)忠实义务1、忠实义务的界定2、忠实义务的性质3、违反忠实义务所承担的民事责任(三)区分注意义务与忠实义务的主要原因1、两种义务性质的不同2、判断标准不同3、民事主体违反两种义务所承担的民事责任的条件不同第三节民事义务的渊源一、民事义务产生渊源的特殊性二、因为民事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民事义务三、因为成文法、制定法的规定所产生的民事义务(一)民法典所规定的民事义务(二)民事单行法所规定的民事义务(三)混合法所规定的民事义务1、判断制定法所规定的义务究竟是民事义务还是公法义务的两种不同标准2、违反制定法所规定的义务是否引起民事制裁的发生3、立法者制定的法律的目的究竟是单纯的公共利益还是同时包括私人利益的维护四、因为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民事义务五、习惯、惯例所产生的民事义务(一)习惯、惯例所产生的民事义务(二)可预见性产生的民事义务(三)特殊关系所产生的民事义务第十一章主观权利的保障二:民事责任二、狭义的民事责任和广义的民事责任(一)民事责任的两种界定方式(二)狭义的界定方式(三)广义的界定方式三、民事责任的性质四、民事责任的目的五、、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第十一章主观权利的保障二:民事责任三、民事责任的性质(一)民事责任的财产性与非财产性(二)民事责任的专属性与非专属性(三)民事责任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债四、民事责任的目的五、、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第十一章主观权利的保障二:民事责任四、民事责任的目的(一)民事责任的保护目的(二)民事责任的补偿目的(三)民事责任的预防目的(四)民事责任的恢复目的五、、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第十一章主观权利的保障二:民事责任五、、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一)停止侵害的民事责任(二)排除妨害、消除危害的民事责任(三)返还财产、恢复原状的民事责任(四)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的民事责任(五)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第二节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的关系一、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在大陆法系国家的独立性二、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在英美法系国家的独立性三、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在我国民法当中的独立地位(一)《民法通则》明确区分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二)《合同法》明确区分违约责任和合同义务(三)《侵权责任法》明确区分侵权责任与侵权法上的义务四、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之间的联系五、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之间的差异四、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之间的联系(一)民事义务是民事责任的基础和前提(二)民事责任是行为人违反民事义务所引起的后果(三)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的目的相同五、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之间的差异(一)民事责任的法定性与民事义务的自治性(二)民事责任的国家强制性和民事义务的约束性(三)民事责任同民事义务的不对称性第三节民事责任的类型一、我们对民事责任作出的具体分类二、违约责任、侵权责任和返还责任(一)违约责任(二)侵权责任(三)返还责任三、过错责任、严格责任和公平责任(一)过错责任1.过错责任的界定2.过错的判断标准一:一般理性人的标准3.过错的判断标准二:结果标准(二)严格责任(三)公平责任四、按份责任、连带责任、平均责任和补充责任(一)按份责任和平均责任(二)连带责任和平均责任(三)补充责任五、独立责任、有限责任、平均责任和补充责任五、独立责任、有限责任、平均责任和补充责任(一)独立责任(二)有限责任(三)无限责任第四节我国《民法总则》规定的免责途径一、《民法总则》规定的四种免责途径二、不可抗力的免责途径(一)不可抗力的界定(二)不可抗力的法律根据(三)不可抗力的构成1.不可预见性2.不能抵挡性3.外在性(四)不可抗力的效力三、正当防卫的免责途径(一)正当防卫的界定(二)正当防卫的法律根据(三)正当防卫的必要构成要件(四)正当防卫的效力四、紧急避险的免责途径五、见义勇为的免责途径四、紧急避险的免责途径(一)紧急避险的界定(二)紧急避险的法律根据(三)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1.紧逼性2.规避性3.损害性4.合理性(四)紧急避险的效力五、见义勇为的免责途径(一)见义勇为者的界定(二)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三)陌生人之间不承担法定救助义务(四)《民法总则》针对见义勇为者做出的两条特别规定第五编作为主观权利渊源的民事法律行为第十二章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理论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理论一、法国立法者对民事法律行为作出的界定二、我国立法者对民事法律行为作出的界定(一)《民法通则》第54条和《民法总则》第133条对民事法律行为作出的界定(二)《民法总则》的界定与《民法通则》的界定之间的共同点(三)《民法总则》的界定与《民法通则》的界定之间的差异的根本标准三、民法学者对民事法律行为作出的界定(一)法国民法学者对法律行为作出的不同界定(二)我国民法学者对民事法律行为作出的界定(三)我国民法学者的界定所存在的问题四、我们对民事法律行为作出的界定四、我们对民事法律行为作出的界定(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具体界定(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1.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意思表示行为2.民事法律行为的目的在于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某种民事权利3.民事法律行为原则上依照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产生法律效果(三)民事法律行为在例外情况下所产生的制定法的效果(三)民事法律行为在例外情况下所产生的制定法的效果1.民事法律行为在例外情况下也会产生制定法所规定的法律效果2.民事法律行为产生制定法效果的范例一3.民事法律行为产生制定法效果的范例二五、区分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是不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根本标准(一)意思表示无法将民事法律行为与其他行为区分开来(二)意思自治是区分民事法律行为和其他行为的标准(三)按照意思自治原则产生法律效果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节民事法律行为的发展简史一、法国旧法时代的民法学者和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均没有建立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理论(一)罗马法时代不存在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理论(二)法国旧法时代的民法学者没有建立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理论(三)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没有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制度二、德国历史法学派的核心人物萨维尼对民事法律行为作出的规定(一)法律行为属于自由行为的一种(二)法律行为的类型(三)法律行为的三个必要构成要件三、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民法学者对民事法律行为理论的普遍承认四、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对民事法律行为作出的规定五、我国《民法总则》对民事法律行为做出的规定(一)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行为区分理论的放弃(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范围大量萎缩,而民事法律行为的可撤销和可变更的范围则大量增加1.《民法总则》当中的无效行为大量减少2.《民法总则》当中的可撤销行为、可变更行为大量增加3.无效行为大量减少的原因(三)《民法总则》将《民法通则》当中的两种民事法律行为合并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一、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一)单方行为(二)双方行为(三)多方行为二、管理行为、保全行为与处分行为(一)管理行为(二)保全行为(三)处分行为(四)民法区分管理行为和处分行为的主要原因三、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一)债权行为(二)物权行为(三)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区分理论在我国当下的争议四、民事法律行为的其他分类四、民事法律行为的其他分类(一)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二)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三)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四)要物行为与不要物行为(五)生前行为与死因行为(六)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七)主行为与从行为(八)独立行为与补助行为第四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意思表示一、意思表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一)意思表示的界定(二)行为人内心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主观意图(三)行为人通过某种外在方式将其主观意图表示出来二、意思表示的分类(一)要物的意思表示和不要物的意思表示(二)独立的意思表示和非独立的意思表示(三)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和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四)明示的意思表示和默示的意思表示(五)对话的意思表示和非对话的意思表示(六)完全意思表示和不完全的意思表示三、意思与表示的关系(一)意思主义(二)表示主义(三)折衷主义四、意思表示效力的发生(一)非以对话方式所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1.发信主义2.到达主义

3.我国《民法总则》采取的理论(三)以对话方式为意思表示时其意思表示的生效第五节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一、民事法律行为解释的界定二、民事法律行为解释的必要性(一)法国立法者对七月解释作出的规定(二)我国立法者对七月解释作出的规定(三)人们对民事法律行为作出解释的理由三、民事法律行为解释的原则(一)与其解释为无效,毋宁解释为有效(二)与其作出有利于债权人的解释,毋宁作出有力于债务人的解释(三)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者的解释(四)手写内容优先于印刷内容四、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方法四、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方法(一)主观解释方法和客观解释方法的界定1.主观解释方法的界定2.客观解释方法的界定3.当今民法对主观解释方法和客观解释方法的同时承认4.主观解释方法和客观解释方法的分类(二)主观解释方法1.文义解释2.整体解释3.目的解释(三)客观解释方法1.习惯解释2.公平解释3.诚信解释第十三章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一、行为人应当具有权利能力二、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三、行为人有健全的意思表示四、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应当是合法的、确定的和可能的四、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应当是合法的、确定的和可能的(一)民事法律行为内容的界定和要求(二)民事法律行为内容的合法性(三)民事法律行为内容的确定性(四)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的可能性1.自始不能和嗣后不能2.主观不能和客观不能3.一时不能和永久不能4.一不能和全部不能第二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一、民事法律新娘顾问无效的概念与特征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的分类1.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当然不发生法律效力2.法律行为无效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3.法律行为无效确定不发生法律效力3.法律行为无效完全不发生法律效力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的分类(一)全部无效于部分无效(二)绝对无效与相对无效三、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转换四、我国《民法总则》规定的几种无效民事法律行为(一)自然人无相应能力引起的无效法律行为(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三)违反公序良俗1.公序良俗是民法的基本原则2.违背公序良俗原则的法律行为的种类3.违背公序良俗并非绝对无效(四)真意保留(四)真意保留1.真意保留的概念及构成要件2.真意保留的效力3.真意保留的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五)虚伪表示1.虚伪表示的概念2.虚伪表示的构成要件3.虚伪表示的效力4.虚伪表示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5.《民法总则》规定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有关法律规定处理(六)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行为1.法律行为损害他人合法利益2.行为人与相对人明知法律行为的后果3.行为人与相对人同媒五、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后果(一)无效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效力(二)返还财产(三)赔偿损失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可撤销性一、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二、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一)可撤销的对象是当事人意思有瑕疵的法律行为(二)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在撤销之前是有效的法律行为(三)撤销权属于形成权三、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一)错误(二)重大误解(三)欺诈(四)胁迫(五)暴利行为四、可撤销权(一)撤销权的概念(二)撤销权的行使1.撤销权的行使方式2.撤销权行使的期限3.撤销权的消灭五、可撤销权行使的效果第四节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点1.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2.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特点二、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一)无处分权行为(二)无权代理行为(三)行为能力受限制的无权代理三、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确定三、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确定(一)追认权的行使(二)相对人的催告权与撤销权1.催告权2.撤销权(三)处分权的取得第十四章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款一、民事法律行为附款的概念二、民事法律行为附款的功能与限制(一)民事法律行为附款的功能(二)民事法律行为附款的限制第二节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二、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构成要件(一)须是合法事实(二)须是当事人约定的事实(三)须是行为时尚未发生的事实(四)须是客观不确定的事实(五)条件内容不得与法律行为内容相抵触三、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分类(一)停止条件与解除条件(二)积极条件与消极条件四、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条件成就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二)条件成就后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三)条件成就与不成就的拟制第三节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一、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一)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含义(二)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与所附期限的比较二、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期限的分类(一)始期与终期(二)确定期限与不确定期限三、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三、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期限到来前的法律效力1.法律行为的效力2.期待权(二)期限到来后的法律效力第十五章民事法律行为的代理第一节代理制度概述一、代理的界定二、代理制度的历史发展(一)罗马时代的代理制度(二)近代民法所规定的代理制度(三)现代民法所规定的代理制度三、代理的属性四、代理的作用(一)为私法自治(意思自治)的扩张(二)为私法自治的补充五、代理及其类似制度(一)代理与使者(二)代理与法人代表(三)代理与经销商第二节代理的分类一、完全代理和不完全代理(一)完全代理的界定(二)不完全代理的界定(三)区分完全代理和不完全代理的意义二、法定代理、指定代理和约定代理三、一般代理和限定代理四、自我代理和双方代理五、复代理六、积极代理和消极代理二、法定代理、指定代理和约定代理(一)法定代理、指定代理和约定代理的法律根据(二)法定代理、指定代理和约定代理的界定(三)区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和约定代理的意义三、一般代理和限定代理(一)一般代理的界定(二)限定代理的界定(三)明确区分一般代理和限定代理的主要原因四、自我代理和双方代理(一)自我代理的界定(二)双方代理的界定(三)自我代理和双方代理的禁止(四)自我代理和双方代理的例外允许五、复代理六、积极代理和消极代理五、复代理(一)复代理的界定(二)复代理的法律根据(三)代理人、复代理人的义务或者责任六、积极代理和消极代理第三节有权代理一、有权代理的必要构成要件二、代理权(一)代理权的本质1.资格或地位说2.适于代理的状态说3.财产管理权说(二)代理权的产生原因1.法定代理权的产生2.指定代理权的产生3.委托代理权的产生(三)代理权的范围1.根据发生原因的解释而确定2.代理权范围不明的场合3.共同代理的情形(四)代理权的限制与滥用(五)代理权的消灭三、代理人有被代理人为代理的意思表示(一)显名主义(二)显名主义的例外1.相对人恶意或者有过错的情形2.制定法上的代理关系明确存在的情形(三)不完全代理1.以相对人为中心2.以代理人为中心四、代理人的资格(一)一般规则(二)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对一般原则的规定(三)我国民法学关于代理人资格的问题五、代理行为的有效性(一)代理行为的瑕疵应根据代理人的情况判断(二)本人指示代理的瑕疵应根据本人的情况判断六、有权代理的法律效果(一)权利、义务归属本人(二)归属于本人的效果不只是法律行为的效果第四节无权代理一、无权代理的意义(一)无权代理的界定(二)无权代理的具体类型(三)无权代理的性质二、无权代理的追认权、催告权和撤销权三、无权代理人的责任二、无权代理的追认权、催告权和撤销权(一)无权代理的追认权(二)相对人的催告权(三)相对人的撤销权三、无权代理人的责任(一)无权代理人对相对人承担的民事责任(二)无权代理人对相对人民事责任的减免(三)无权代理人与相对人对所谓的被代理人承担的连带责任第五节表见代理一、表见代理概述(一)表见代理的界定(二)表见代理的本质(三)表见代理的根据(四)表见代理的类型二、代理权授予表示的表见代理三、越权的表见代理四、代理权消灭后的表见代理五、表见代理的效力第六编

时效、期间与民法的适用第十六章时效与期间第一节时效概述一、时效的构成要件(一)一定事实状态的存在(二)一定事实状态持续存在(三)一定事实状态持续到法律规定的期限(四)与事实状态相适应的法律效果的产生二、时效的类型三、时效的性质四、时效存在的理由五、时效与除斥期间二、时效的类型三、时效的性质(一)时效属于法律事件(二)时效的法定性(三)时效的强制性四、时效存在的理由五、时效与除斥期间四、时效存在的理由(一)维护交易安全的需要(二)法律不保护懒惰者的权利(三)避免举证困难的需要五、时效与除斥期间(一)除斥期间的界定(二)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