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标准+GB+51441-2022》详细解读_第1页
《电子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标准+GB+51441-2022》详细解读_第2页
《电子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标准+GB+51441-2022》详细解读_第3页
《电子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标准+GB+51441-2022》详细解读_第4页
《电子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标准+GB+51441-2022》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标准GB51441-2022》详细解读目录contents1总则2术语和缩略语3基本规定4废水处理工艺5废水处理站目录contents6废水收集和输送7药剂贮存、计量与输送8仪表与控制系统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011总则123电子工业废水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制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标准至关重要。环境保护需求统一的设计标准有助于规范电子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规范行业发展科学、合理的设计标准能够指导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废水处理技术,提高废水处理效率。提高处理效率1.1目的和意义03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本标准既适用于新建电子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也适用于现有工程的改建和扩建。01电子工业企业本标准适用于电子工业企业的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等生产企业。02废水处理工程涵盖废水收集、预处理、深度处理、回用及排放等各个环节的工程设计。1.2适用范围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应确保处理后废水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达标排放原则优先采用节能、降耗、减排的废水处理技术,实现废水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减量化、资源化原则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应确保运行安全可靠,防止二次污染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可靠原则在满足处理效果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经济合理原则1.3设计原则022术语和缩略语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工业废水特指电子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中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电子工业废水指对废水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以去除或降低其中的污染物,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要求的过程。废水处理指在进行电子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时,应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工程设计标准2.1术语COD重金属生化需氧量,是衡量废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含量的指标。BOD悬浮物,是衡量废水中固体颗粒含量的指标。SS酸碱度,是衡量废水酸碱性的指标,对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和运行有重要影响。pH02010304052.2缩略语化学需氧量,是衡量废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的重要指标。指密度大于4.5g/cm³的金属,如铅、汞、铬、镉等,是电子工业废水中的重要污染物之一。033基本规定01023.1适用范围涵盖电子元件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制造等电子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本标准适用于电子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3.2废水分类与处理等级根据电子工业废水的性质、成分和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如含重金属废水、含有机物废水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废水,制定相应的处理等级和标准,确保废水处理效果达标。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优先采用节能、环保、高效的处理技术。充分考虑废水处理工程的经济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工程长期稳定运行。3.3设计原则设计前应充分调查废水来源、水质水量及排放要求,制定合理的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过程中应注重设备选型、布局优化和自动化控制,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应满足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确保废水达标排放。3.4设计要求044废水处理工艺03应重视废水处理过程中的节能降耗和资源化利用。01废水处理工艺应根据废水的水量、水质、排放标准和可利用资源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02工艺设计应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简便、运行可靠的原则。4.1一般规定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前应充分调查废水来源、水量和水质变化情况。应根据废水的水量和水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废水处理工艺。对于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难以生物降解的废水,应采取预处理措施。4.2水量和水质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应包括预处理、主处理和深度处理等阶段。主处理阶段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预处理阶段主要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悬浮物、油脂等。深度处理阶段主要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微量污染物等。4.3处理工艺设计0102044.4物化处理物化处理主要包括混凝、沉淀、过滤、吸附等方法。混凝和沉淀可去除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过滤可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细小颗粒物质。吸附可去除废水中的某些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03生物处理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处理等方法。活性污泥法适用于处理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废水。生物膜法适用于处理有机物浓度较低但要求出水水质较高的废水。厌氧处理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可回收能源。010203044.5生物处理废气处理主要包括吸收、吸附、氧化等方法。吸附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大风量的废气。吸收法适用于处理易溶于水的废气。氧化法适用于处理有毒有害的废气。4.6废气处理污泥处理主要包括浓缩、脱水、干化、焚烧等方法。干化和焚烧可进一步减小污泥体积,并回收能源。4.7污泥处理浓缩和脱水可减小污泥体积,便于后续处理。污泥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二次污染。055废水处理站01废水处理站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02废水处理站应根据废水的水质、水量和处理要求,进行工艺选择和系统设计。03废水处理站应设置必要的检测、控制和安全设施,确保处理过程的稳定和可靠。04废水处理站应考虑节能降耗和资源化利用,提高处理效率和经济性。5.1一般规定5.2设备布置设备布置应符合工艺流程的要求,便于操作和维护。设备的布置应考虑防振、防腐、防噪等措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间应留有足够的检修空间,方便设备的维修和更换。危险设备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确保人员安全。ABCD5.3土建废水处理站的建筑结构应根据处理工艺和设备要求进行设计。土建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建筑规范和标准。废水处理站的室内装修应符合环保、卫生、防火等要求。废水处理站应考虑地基处理、防水、排水等措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5.4暖通空调暖通空调系统应根据废水处理站的环境要求和设备散热情况进行设计。暖通空调系统应设置必要的检测和控制系统,确保室内环境的稳定和舒适。废水处理站的暖通空调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暖通空调系统应考虑节能降耗和环保要求,选择高效、低耗能的设备。2014010302045.5给排水及消防废水处理站的给排水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排水系统应根据废水的水质、水量和处理要求进行设计,确保排水畅通、无污染。给水系统应根据废水处理站的生产、生活、消防等用水需求进行设计。消防系统应符合国家相关消防规范和标准,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输入标题020104035.6电气废水处理站的电气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电气规范和标准。电气系统应设置必要的检测、保护和控制系统,确保供电的安全和可靠。同时,应设置防雷、防静电等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电气系统应考虑节能降耗和环保要求,选择高效、低耗能的电气设备。电气系统应根据废水处理站的用电负荷、供电条件和设备要求进行设计。066废水收集和输送明确电子工业废水的不同来源,如生产工艺废水、清洗废水、冷却废水等,并针对不同来源采取相应的收集措施。废水来源分类设计合理的废水收集系统,包括收集池、管道、泵等设备,确保废水能够及时、有效地收集起来。废水收集系统设计对收集到的废水进行定期的水质监测,包括pH值、COD、BOD、SS、重金属等指标,以确保废水处理工艺的正常运行。废水水质监测6.1废水收集输送方式选择根据废水的水质、水量和处理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废水输送方式,如重力流、压力流等。输送管道设计设计合理的废水输送管道,包括管道材质、管径、坡度等,以确保废水能够顺畅地输送到处理设施。输送过程中的防控措施在废水输送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如防泄漏、防堵塞、防腐蚀等,以确保废水输送的安全和稳定。同时,对输送过程中的废水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6.2废水输送077药剂贮存、计量与输送

7.1药剂的贮存贮存设施要求药剂贮存设施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防腐性和安全性,确保药剂在贮存过程中不发生泄漏、变质或引发安全事故。药剂分类贮存不同种类、性质的药剂应分开贮存,避免相互反应或影响药效。同时,应根据药剂的特性和使用需求,合理设置贮存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定期检查与维护药剂贮存期间,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贮存设施的正常运行和药剂的有效期。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记录。02010403计量设备选择输送方式选择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措施7.2药剂的计量与输送根据药剂的性质和加药量要求,选择合适的计量设备进行药剂的准确计量。常用的计量设备包括计量泵、电子秤等。药剂的输送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可采用管道输送、泵送、人工投加等方式。在输送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药剂的泄漏和飞溅。为提高药剂计量和输送的准确性和效率,可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管理。通过PLC或DCS等控制系统,实现对药剂计量和输送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调节。在药剂计量和输送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设置警示标识、配备安全设施等,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088仪表与控制系统010203仪表和控制系统应满足电子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的生产控制和管理要求,确保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仪表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扩展性原则。仪表和控制系统的选型应根据处理工艺、处理规模、处理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测量准确、控制可靠。8.1一般规定用于测量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流量,如进水量、出水量、加药量等,常用的有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流量仪表用于监测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如pH计、溶解氧仪、浊度计、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等。水质分析仪表用于测量废水处理构筑物中的液位或固体物料的高度,如超声波液位计、雷达液位计等。物位仪表包括温度仪表、压力仪表、转速仪表等,用于监测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其他参数。其他仪表8.2仪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控制系统网络安全8.3控制系统根据设定的处理工艺参数,自动调整废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处理过程的稳定和达标排放。采集并传输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实时数据,为生产控制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实时监测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控制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09本标准用词说明电子工业废水指电子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包括清洗废水、刻蚀废水、电镀废水、含氟废水等。处理工程指针对电子工业废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设备和工艺的组合。设计标准指电子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应遵循的技术要求和规范。术语和定义03标准中的单位本标准中使用的单位均符合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以确保标准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01表示严格程度的用词本标准中使用了“必须”、“应”、“不得”等表示严格程度的用词,以明确规定的执行力度。02术语和定义的用词本标准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均为专业用语,其用词准确、严谨,以避免产生歧义。标准的用词和用语说明本标准中的用词和用语均经过认真推敲和审定,使用时应注意其含义和适用范围。在执行本标准时,如遇特殊情况或需要解释时,应以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为依据进行解释和执行。注意事项10引用标准名录《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了污水排放的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电子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31-2020)针对电子工业废水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电子工业废水治理工程设计规范》(HJ2007-2010)提供了电子工业废水治理工程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工艺选择和设备配置等方面的指导。《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