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规范_第1页
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规范_第2页
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规范_第3页
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规范_第4页
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吸浆虫调查工具,发生程度记载项目和分级指标,系统调查、大田普查方法,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实施小麦吸浆虫的测报调查。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系统调查为了解一个地区病虫发生消长动态,进行定点、定时、定方法的调查。大田普查为了解一个地区病虫整体发生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挽回损失农作物通过防治病虫草鼠后挽回的产量损失,即防治区比不防治对照区增加的产量。实际损失农作物通过防治病虫草鼠后仍因残存病虫草鼠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样方和样方虫量一取土样器取的土(100cm²×20cm)为一个样方。一样方中所含各有效虫态的数量为一样方虫量,用以表示幼虫、蛹等虫态在土壤中的虫口密度。10复网虫量用捕虫网顺麦垄网捕成虫,左右往返一次为一复网,10复网所捕的成虫数量为10复网虫量,用以表示成虫虫口密度。百穗虫量在幼虫发生盛期剥查100个麦穗中的幼虫数量,用以表示当年发生程度。2.8化蛹率蛹体数占活动虫体的比例,表示化蛹虫数的多少。用式(1)、式(2)可计算某一级化蛹百分率: (1)Z=C+L+I (2)2NY/T616—2002P——某一级化蛹百分率; 2.9损失率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占应收产量的百分比。计算见式(3)C不同种类麦吸浆虫幼虫吃完一粒麦粒所需头数的理论值,其中小麦红吸浆虫为4,小麦黄吸浆虫为6。2.10各虫态发育进度标准羽化始盛期:即羽化率达到16%的日期;羽化高峰期:即羽化率达到50%的日期;羽化盛末期:即羽化率达到84%的日期。3调查工具3.1取土样器取土样器截面积为100cm²,高20cm。圆柱体截面积直径为11.3cm,方柱体截面为边长10cm的正方形。按分层淘土深度7cm和14cm在取土样器上标记,同时在标记处安装分层栓。淘土箩筛由不易变形的材料制作成圆形框架,筛底用80目的铜纱或尼龙纱制成。捕虫网网架柄长1m,网口用粗铁丝围成圆圈,直径30cm,网兜以普遍纱布制成圆锥体,网口至网底长80cm。4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可用单位样方虫量、成虫盛期10复网成虫数量来划分,用以表示可能发生的危3表1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分级指标2345>5~≤15>15~≤40>40~≤9010复网虫量/头>30~≤90>90~≤180>180~≤360百穗虫量/头>200~≤500>500~≤1500>1500~≤30005系统调查5.1早春幼虫上升活动调查5.1.1调查时间从小麦拔节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连续调查5~6次。5.1.2调查地块依据上年剥穗查虫情况,选择虫量大、有代表性的麦田2~3块定为系统观测田,每块田面积不少于5.1.3调查方法每块田按对角线5点取样,用安装分层栓的取土样器,按0cm~7cm、7cm~14cm、14cm~20cm三层取土。将挖取的土样分别倒入桶或盆内,加水搅拌成泥浆水状,待泥渣稍加沉淀后即将泥浆水倒入另一个空盆内的箩筛内,过滤后移开箩筛,再将盆内泥浆水倒回到盛有沉淀泥渣的盆内搅拌过滤,依次反复三、四次后倒掉泥渣。将淘土箩筛置于清水中,轻轻振荡,滤去泥水,同时用镊子夹住草根等杂物在筛内清水中轻轻摆动使粘附的虫体落入水中,然后提起箩筛,用蘸过水的毛笔笔尖粘取虫体,放于玻璃皿中,带回室内立即镜检休眠圆茧和活动幼虫数,结果记于表2。表2小麦吸浆虫幼虫上升活动情况调查表头虫口密度/(头/样方)各虫态比率/(%)14cm~活动圆茧活动头比率/活动头比率/活动头比率/5.2蛹发育进度调查5.2.1调查时间在系统观测田中,从淘土始见前蛹时(约4月5日)开始,至蛹盛期后(约4月15日)止,5天调查一次,共调查2次。5.2.2调查方法将淘土获得的长茧和裸蛹带回室内分田块解剖镜检,分辨蛹级(参见附录A),若虫口密度较小时,应适当增加样方数,以保证每块田每次淘土解剖镜检总虫数不少于30头。镜检后计算化蛹率,记录结果并汇入表3。4表3小麦吸浆虫化蛹进度调查表日期个总虫头圆茧蛹各蛹期比率/(%)比率/比率/比率/比率/前蛹中蛹5.3成虫调查5.3.1调查时间在系统观测田中,系统淘土始见中蛹时开始,到成虫终见后3天止,每天调查一次。5.3.2调查方法采用网捕法。每块田随机选两点,每日17:00~19:00时,手持捕虫网顺麦垄逆风行走,网口下部紧贴小麦穗颈,边走边左右往返捕虫,每点捕10复网,计捕获成虫数,记录结果并汇入表4。表4小麦吸浆虫成虫网捕调查表10复网成虫数量/头1号地6大田普查6.1淘土查虫在秋季小麦播种前和春季小麦拔节期,根据当地不同地势、灌溉条件、品种、成熟期、防治情况等选择有代表性的麦田,田块数量在10块以上。调查方法同系统调查中早春幼虫调查,结果记入表5。表5小麦吸浆虫淘土普查表日期地点土质前茬个个以上样(头/样方)活动圆茧数56.2剥穗普查在幼虫发生盛期(小麦扬花后10天至幼虫脱出麦穗前)剥查一次,应抢在雨前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麦田10块以上。每块田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任选10穗,放入纸袋内,带回室内剥查,逐穗、逐粒查清总粒数、受害粒数、虫数,袋内若有幼虫,也应一并计数,并计算为害损失率,记录结果并汇入表6。表6小麦吸浆虫剥穗普查表日期地点品种土质最多7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总7.1测报资料收集7.1.1小麦主要品种及其栽培面积,小麦播种期和各期播种的小麦面积;7.1.2当地气象台(站)主要气象要素的预测值和实测值。7.2测报资料汇报全国区域性测报站每年定时填写小麦吸浆虫模式报表(见附录B)报上级测报部门。7.3测报资料汇总对小麦吸浆虫发生期和发生量进行统计,结果记于附录C表C.1。并记载小麦种植和吸浆虫发生、防治情况,总结发生特点,进行原因分析(见附录C表C.2)。6(资料性附录)小麦吸浆虫各级蛹变化特征及历期表幼虫准备化蛹,头缩入体内,体形缩短不活跃,胸部白色透明蛹已化成,体色桔黄,有翅和足,翅芽短且蛋黄色,仅及腹对呼吸管显著伸出中蛹期7(规范性附录)小麦吸浆虫调查模式报表表B.1小麦吸浆虫秋季淘土调查模式报表(MQXJA)汇报时间:11月25日12当年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级345平均虫口密度/(头/样方)6最高虫口密度/(头/样方)7平均虫口密度比上年增减比率/(+%或-%)8平均虫口密度比常年增减比率/(+%或-%)9表B.2小麦吸浆虫春季淘土调查模式报表(MCXJA)要求复电时间:3月25日2调查日期/(月/日)3456各类型田平均虫口密度/(头/样方)7最高虫口密度/(头/样方)8平均虫口密度比上年增减比率/(+%或-%)9平均虫口密度比最高年份增减比率/(+%或-%)平均虫口密度比常年增减比率/(+%或-%)土壤中活动幼虫比率/(%)土壤中圆茧数量比率/(%)土壤中长茧数量比率/(%)0cm~7cm土层活动幼虫比率/(%)7cm~14cm土层活动幼虫比率/(%)14cm~20cm土层活动幼虫比率/(%)8(规范性附录)小麦吸浆虫发生、防治情况统计表调查地点每小方虫量/头活动比例/百复网虫头头比率/9小麦面积/hm²小麦面积占耕地面积比率/(%)其中:灌溉田面积/hm²旱播田面积/hm²灌溉田面积占小麦面积比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