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梅河口市第三中学小学部为例_第1页
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梅河口市第三中学小学部为例_第2页
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梅河口市第三中学小学部为例_第3页
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梅河口市第三中学小学部为例_第4页
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梅河口市第三中学小学部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论文目录TOC\o"1-3"\h\u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读写结合法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关概述 31.1读写结合法 31.2语文阅读教学 41.3读写结合法对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42读写结合法在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中应用的现状调查 62.1调查目标及对象 62.1.1问卷调查法 72.1.2访谈调查法 112.2调查结果 123读写结合法在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33.1读写结合法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33.1.1忽视读写结合的训练 133.1.2学生读写缺少知识积累 143.1.3忽视读写习惯的培养 143.2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教学中问题的成因分析 143.2.1教师思维落后 143.2.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153.2.3传统阅读方式的影响 154读写结合法在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164.1强化读写结合与教学的联系 164.1.1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阅读写作兴趣 164.1.2培养读写意识,做到阅读-写作-阅读良性循环 174.2强化读写结合与教师的联系 174.2.1正确认识读写结合教学法在阅读中的价值 184.2.2努力丰富读写结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194.2.3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好习惯 20结语 21参考文献 22附件1 24附件2 26附件3 28致谢 29本科论文摘要语文阅读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中,呈举足轻重的趋势发展。学习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无论是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跟随教育趋势,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于是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始得到广泛应用。本篇论文研究背景以上述内容为基础展开论述,客观阐述读写结合教学法,剖析该教学方法重要性,根据剖析结果,综合研究该教学法在小学第三学段实际应用情况,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形式相结合,多维度深入语文教学内部,了解读写结合教学法应用现状。论文将从语文阅读以及读写结合法概念与应用意义出发,确定读写结合教学法对于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重要性。研究调查目前教学课堂中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应用情况。于其中找出存在的问题、成因及改进方法,旨在教师能够更加明确认识到读写结合对阅读的价值,在实践中能够更好的运用,丰富读写结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读写结合的好习惯。关键词:读写结合教学法;第三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AbstractChinesereading,inprimaryChineselesson,playsadecisiverole.AnditisvitaltolearntheprimaryChinesereading,bothonthestudentsunderstandingandwriting.Followingtheeducationaltrend,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sandconceptioncannotmeettheneedsofstudents,sobasedonthecurrentsituation,theteachingmethod,knownasacombinationofreadingandwritingstartstobewidelyusedintheprimaryChineselearning.Accordingthebackground,thispaperobjectivelyelaborateswhatthecombinationofreadingandwritingis.Besides,itfurtherexplorestheimportanceinlearning.Basedontheseresults,Ihaveacomprehensivestudyontheteachingmethods'applicationofthehighlevelofprimaryschool.Usingtworesearchmethods,whicharequestionnairesandinterviewing,thispaperdeeplystudiestheapplyingsituationofthecombinationofreadingandwritingwithallaspects.Finally,thispaperwouldbeginfromwhatthecombinationofreadingandwritingis,thepracticalsignificanceandChinesereadingconceptiontomakesuretheteachingmethod,whichissoimportanttotheseniorprimaryChinesereading.Abovethat,itstudiestherecentapplicationofthismethodintheclass.Duringthereserching,Itrytofindtheproblems,thereasonsandhowtoresolvethem,aimingathelpingtheteachersbetterunderstandthevalueofthecombinationofreadingandwriting,andhelpingthemtouseitbetter.AndIhopethismethodwouldenrichthewayofreadingandwriting,tohelpthestudentstoestablishagoodhabitofreadingandwrting.Keywords:combinationofreadingandwritingteaching;highlevelofprimaryschool;Chinesereading;teachingstrategy引言语文课程是伴随着我们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学科,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是致力于提升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和阅读教学是紧密相连的,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阅读的要求也按学段不同划分了三个标准,并对每一标准有了细致的要求,由此可见在小学中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叶圣陶曾这样阐述读写关系:“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而在真正地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叶圣陶.大师教语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6]汪潮也曾在《关于小学读与写的关系》中谈到过“中国读写关系,经历了三种形态,即读写结合、读写互动、读写一体化。”[[]汪潮.关于小学读与写的关系[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叶圣陶.大师教语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6[]汪潮.关于小学读与写的关系[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版,2018(04):14-18读写结合教学法将阅读、写作这两方面在教学中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我写作的练笔中加深其对于阅读的理解,促使阅读知识的提升内化,反过来只有学生在阅读中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才能养成写作中准确的表达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密切联系,不可分离的两部分。读写结合教学法的重要性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但在其实践应用上,却状况频发,教师在教学中忽视读写结合的训练、忽视学生读写习惯的培养、对学生读写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屡屡出现,于是本文重点研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及后续的改进策略,旨在从理论到实践都能为后续教师提供参考,真正能够落实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来。本篇论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旨在发现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学生读写缺少知识积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读写结合的训练、忽视培养学生读写习惯、读写分离、读写结合落实不充分等问题。在分析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于实践调查的一线中寻找问题的改进方法,旨在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培养读写意识,形成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这一良性循环。最后希望本篇论文研究的某些方面能够为一线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些借鉴参考,让学生的读写能力有所提高。1读写结合法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关概述读写结合法的产生与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的检验,在古代,读写结合最初始于写作。且历朝历代都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来解释读与写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到了近现代,研究读写结合法的学者更是数不胜数,对于研究读写结合法的相关文献也越来越丰富。语文阅读长久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方面不断的改革创新,对于阅读课堂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已然成为大势所趋。1.1读写结合法“读写结合,语文教学原则之一。阅读教学,主要通过阅读范文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吸收思想营养和写作营养。写作教学,主要通过作文来联系表达思想感情,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读写教学中,自觉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32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322而目前学术界对于读写结合普遍认同的定义即:所谓读写结合是利用读与写互相迁移、同步发展的规律,在完成各自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的同时,通过读来促进写,通过写来促进读。阅读和写作两方面既是相互独立的,有它们各自独立的任务,而在某种形式上来看,二者又是统一且不可分割的,所以综合以上两点论述,本文将读写结合法定义为:以语文的文本为载体,以阅读促进写作,写作带动阅读,二者融合一体,相辅相成的一种教学方法。1.2语文阅读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语文教学要进行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主要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链接,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相互的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小学第三学段阅读要求主要为:“根据学习需求,浏览知识点,有目的性搜集所需信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针对不同类型文章,辨析重点,明了文章表述思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诵读优秀诗文;扩展阅读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1.3读写结合法对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小学第三学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最佳期,无论是对于其思维能力、语文素养、还是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都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并且小学生是在第二学段才开始接触到书面表达的学习,读写能力十分薄弱,所以教师如果抓住第三学段这一最佳时期适时而教,一定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结论,在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法进行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即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综合性、实践性训练为主。语文课程标准中曾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阅读教学,应当先清晰语言文字含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章所讲述内容,最终明确语言文字的运用之法。综上,读与写应当统一使用,既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又能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让学生阅读课文后,发散思维进行课文续写,或者表达出对课文中人物、情节的触动点。以这种方式,将学生文章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延续下去,带入到写作当中,最后在写作中深化对于课文的理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在课文阅读教学的同时完美践行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阅读输入信息,写作输出信息,二者联系密切,读作为写的基础,写则为读的升华。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感受文意、思想感情,更要学习其表达手法、合理运用修辞,提高自身在写作中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小学第三学段学生在接受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无形的将阅读、写作二者结合,从而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提升其语文素养。2读写结合法在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中应用的现状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本文立足于梅河口市第三中学小学部五六年级的学生以及授课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使用合适的调查方法,立足于目前教学课堂现状、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授课情况进行了读写结合法在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中应用的现状调查。2.1调查目标及对象此次调查本着了解当前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状况以及读写结合法在阅读中的应用情况,以一线教学课堂为主,对相关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从而能够在调查中,归纳总结出目前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中运用读写结合法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能够给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此次调查对象主要是以梅河口市第三中学小学部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和学生为主。梅河口市第三中学创办于1956年,有着悠久的教育历史,虽是乡镇小学,但随着不断开拓创新,探索提高,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近十年以来荣获“通化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义务培训基地”、“2010年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小学特色校本教研先进校”等荣誉,由此可见,本次调查以梅河口市第三中学小学部的部分师生为研究对象是具有一定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对调查内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也是适用于其他小学的。2.1.1问卷调查法此次问卷调查,主要面向梅河口市第三中学小学部五六年级师生,总计发放问卷80份,共收回问卷78份,面向学生群体,发放问卷60份,全数收回;而针对教师群体,则发放问卷20份,收回18份,总计有效问卷75份。问卷设计参考了以往的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结合了《义务教育(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以及自身研究方面的侧重、当地小学的学风学情进行了此问卷问题的设计撰写,切实保障了落地性和可研究性。最终形成了《梅河口市第三中学小学第三学段中读写结合法在语文阅读中应用的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用)》、《梅河口市第三中学小学第三学段中读写结合法在语文阅读中应用的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用)》以上两个问卷。此次调查问卷内容点包含三大方面,一是了解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教师性别、教龄、职称;学生所处年级与性别。二是调查学生阅读和写作情况,学生阅读习惯、写作习惯如何、学生读写结合习惯的调查等。三是教师对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情况的调查,读写训练的内容形式、对学生读写结合的培养指导等。首先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详细了解学生阅读与写作情况、读写结合认识、读写结合学习与学生读写习惯。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得出数据如下:你认为阅读与写作关系大吗关系密切75%关系一般15%关系不密切10%你认为阅读课上应进行写作讲解吗应该讲解,让学生将阅读知识运用到写作中30%不应该,在写作课上讲解就可以49%随意,老师讲不讲都可以21%阅读讲解应注重哪方面分析课文体会情感65%词意表达方式撰写文章35%在写作中能否运用到课文教学中讲解的有关知识能够运用,是有帮助的40%很难运用60%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吗会经常看20%偶尔会看30%没有这个习惯50%阅读时会写随笔吗经常会写10%有时会写15%不会写75%(学生调查问卷数据汇总)由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75%的学生都认识到了阅读和写作关系是密切的,但却只有30%的学生认为在阅读课中应该对写作进行讲解,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阅读写作应是不分家的两部分。当问到阅读课应该把什么作为讲解重点时,有65%的学生认为应该把分析课文,了解文章思想感情作为重点,而只有35%的学生认为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学习作者如何表达词意,如何撰写文章作为重点。以上调查数据中,可以总结出大部分学生虽然明白阅读和写作具有关联性,但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他们会更多的认为阅读课程的学习任务仅为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思想感情的表达。学生问卷调查第二部分是目前学生读写结合的学习情况,由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读写结合情况并不是十分理想。只有40%的同学表明,自己可以在写作中运用到课文教学讲解的有关知识,而剩余的60%的同学表示很难在写作中运用到课文教学讲解的相关知识。这表明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办法将课文讲解过的优美词句、语言句式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学生问卷调查第三部分为学生是否具有读写习惯,由以上调查数据可以得出,50%的学生会在空闲时间阅读课外书。学生目前处在小学阶段,课业压力较小,有大量的空闲时间阅读课外书,但却只有一半的学生会选择在空闲时间内进行课外阅读。而且在阅读时,只有25%左右的学生会在阅读时写随笔,记录阅读时的优秀语句或是及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由以上分析数据我们能够总结出,教师首先在平常教学中并没有对课外阅读重视起来,对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缺少培养和指点。其次第三学段的学生普遍存在缺乏阅读兴趣、缺乏写作兴趣的问题。在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对教师同样进行了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即教师对读写结合教学的认识情况、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得出数据如下。教师对读写结合认识情况你认为阅读与写作关系大吗关系密切80%关系一般10%关系不密切10%读写结合的目的是什么积累语文素材40%积累写作技巧方法,读为写服务30%用内容丰富阅读情感,写为读服务30%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读写结合实施情况会用教材单元写作主题进行阅读课的读写结合训练吗会40%不会60%会经常对讲解过的课文的写作手法技巧进行精细讲解吗会25%不会75%会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吗会40%不会60%会经常与学生探讨课外读物中的优秀词句吗会20%不会80%(教师调查问卷数据汇总)根据以上教师调查问卷分析整理,可以看出,80%的教师都认为,阅读和写作关系是密切联系的,但是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可发现对读写结合教学的目的,仍然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教师中有40%的群体认为读写结合的目的,在于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素材的积累、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30%的教师则认为写作技巧积累,阅读服务于写作才是读写结合的最终目的;30%的教师认为读写结合的目的,是为了丰富阅读情感,写作服务于阅读。由此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大多单方面的侧重读或是写,并没有完全理解读写关系的意义,对读写关系的认识程度不够。教师问卷调查的第二部分是教师对于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的实施情况,根据以上调查数据可以得出,在课内教材阅读教学中,60%的教师都不会用教材单元写作主题来进行阅读课的读写结合训练;在问到是否会经常对讲解过的课文的写作手法技巧进行精细讲解时,75%的教师表示不会经常在课堂上对学习过的课文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对学生进行精细讲解;在课外阅读教学中,40%的教师会时常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而经常会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探讨分享课外阅读书目中好词佳句的教师只有20%左右。根据问卷调查数据结果,可以分析出,首先教师对课文写作手法、写作技巧渗透不够,缺少对学生的引导,没能更好的利用教材,并且忽视了学生读写结合的训练。而且问卷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忽略了学生读写需要知识积累。2.1.2访谈调查法如果单凭问卷调查是很难全面获得读写结合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现状的,于是在问卷调查的同时,选择了几位目前处在教学一线的授课教师进行访谈。访谈调查主要立足于教师对于读写关系认识情况、阅读教学课程中教学重点的选择、以及设置读写结合练习思路几大方面的问题而展开。通过对访谈记录的整理,可以发现,尝试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的教师占多数,教师虽然会根据课文特点设计写作练习,但往往会忽略学生的读写活动。与此同时,教师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作为阅读教学重点,但却忽略了写作手法的传授,最终导致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中所学习到的写作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情况不理想。2.2调查结果无论是以上的问卷调查,还是访谈活动,都是旨在能够全方位、多层次的考察在小学高学段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法应用的现状,分析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通过以上调查问卷分析和访谈记录可以发现,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师进行读写结合的授课过程中,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式的培养渗透较少;对读写关系的认识程度不够;课堂教学时会硬性的将阅读写作分离开来,使学生缺少了真正读写结合的训练。在学生自身方面,存在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缺少阅读的兴趣,最后造成了缺少读写知识积累这一问题。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一直是主导的地位,所以在读写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避免不了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失误,首先教师虽然知道读写结合的重要,但在实践中却会思维固化,把重点放在单方面阅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上,没有将读写真正意义结合起来。学生虽然在课文阅读学习中配合教师课堂活动,但受传统方式阅读的影响不会及时进行阅读记录,也不会将阅读文本中的优美语句、修辞句式运用在自己写作中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受传统的阅读方式的影响,全身心投入阅读,而忽略写作。在得出调查结果后,我们对其存在问题和成因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3读写结合法在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经过问卷、访谈两种形式的深度调研后,对读写结合法在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的应用现状已有初步了解,以上述研究成果为内容基础,本文即将就读写结合法在小学高学段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研究。3.1读写结合法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改进完善必不可少的过程,通过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后,可以发现读写结合法在目前小学第三学段阅读阅读中存在教师忽视读写结合训练、学生缺少读写知识积累以及教师忽视学生读写习惯的培养几大方面的问题。3.1.1忽视读写结合的训练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可以发现目前教学中所运用的读写结合训练形式较为单一。教师最重视的文章或故事的续写训练,更多的是围绕学习课文的语言、思想含义,情感表达展开,对于材料、结构、表达方法、写作手法的模仿式训练较少。其次读写结合训练内容过于单薄,大多“重感知,轻训练”,安排练笔较少,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实际动笔次数也随之减少。部分教师会结合课文内容特点设计写作练笔的机会,但写作内容大多是侧重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而对于教材安排的写作训练,单元后的练笔,教师通常会选择让学生在课下自行完成,没有重视起来。且大多数教师都把读写结合训练的内容局限在课本中,没有想着运用课外材料进行拓展,读写结合训练内容十分单薄。3.1.2学生读写缺少知识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知识经验的积累,作为前提铺垫才能完成,在读写训练中也是一样,学生只有在课堂学习中或是在课下的时间内,进行大量阅读,从中进行知识的汲取在写作中才能够做到下笔如有神。而在调查结果中能够看出,大部分学生并没有阅读的习惯,对于课文中的阅读知识也是跟随老师讲解,不会进行课前温习和课后复习。由此可见,学生读写缺少阅读写作知识的积累。3.1.3忽视读写习惯的培养通过细致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教师常常忽略掉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能够时常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的教师只有15%左右,经常会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探讨分享课外阅读书目中好词佳句的教师占比18%左右,从数据调研结果来看,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重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读书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的动笔能力也不容忽视。3.2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教学中问题的成因分析根据以上读写结合教学法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调查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内容。3.2.1教师思维落后随着中国小学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语文学科的相关课程内容也在日益更新,很多教师在了解读写结合重要性的基础上,往往因为多年的教学经历而思维固化,依旧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分开教学语文阅读和写作课程,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得不到充分的理解和认知。但在语文课程授课过程中,只重视阅读,却缺乏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往往会使学生不擅于掌握表达自身想法的写作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传授学生阅读写作要点,读写结合教学方式方法也缺少科学指导,学生因此无法掌握读写结合的基本要领。3.2.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小学生心理还未发展成形,自主学习能力低下,在学习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缺乏阅读兴趣,导致阅读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没有形成自己的阅读框架,再加上之前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分离开来的两部分,从而为读写结合增添了很大的障碍。学生阅读兴趣不足,缺乏知识积累,写作自然缺少素材,由此造成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写作能力低下的结果。3.2.3传统阅读方式的影响回首中国教育历史,大部分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对文本的讲解,中国课程改革稳步进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开始提高,愈发强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应用能力。但在阅读教学中教学的重点还是一直在陈诉知识的理解上,课堂中,学生依旧还是原有的多说话少动笔状态。而教师注重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语文基本技能、基础能力的培养,学生光会“听、说、读”,但“写”的能力却没有提高。4读写结合法在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改进策略目前,读写结合法在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找到合适的改进策略,才能切实改变读写结合法目前在阅读教学中的现状,并为后续教师使用读写结合教学提供方法借鉴。4.1强化读写结合与教学的联系一切的教育方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的教学,所以本文对以上读写结合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从教学角度,进行问题的应对策略研究。4.1.1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阅读写作兴趣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读写结合运用及教学中,应该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真正对阅读和写作产生兴趣,从而在根本上调动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的发挥联想和想象,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潜能,还可以锻炼学生以文字写作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在教学中,提取这一单元的主题,例如家乡这一主题,不限文体,不限形式,学生可以写思乡之情、家乡难忘的景色、事物、家乡中的人或是续写扩写以往诗人所作的思乡古诗等等。给予学生足够的联想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激发学生兴趣,在写作中感受到快乐,在快乐中读写。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与学生多进行沟通过和交流,课上课下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在课上可以提出即兴小问题,学生回答后应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和夸奖。多勉励少责备,帮助学生树立读写信心,让学生产生读写兴趣。4.1.2培养读写意识,做到阅读-写作-阅读良性循环培养学生读写意识,从而提升学生们创作水平,语文阅读和写作本来就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两部分。应该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在理解后进行读后感写作,对文章感情、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提升。将学生带入以阅读带动写作,写作促进更好的阅读这一良性循环中,既培养了学生自主的读写意识,又提升了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文章主题设计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代入感,当学生完全带入文章后适当提出问题引导,例如: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觉得还有什么其他解决方法吗?文章结构设计合理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安排等问题。面对写景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哪一段景色描写更加吸引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哪些是你认为的优美词句等。让学生在代入思考中,更加了解文章中心思想、写作手法以及文章结构,潜移默化的运用在后续写作中。将阅读所得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写作又能促进下一次阅读,形成了阅读—写作—阅读的良性循环。4.2强化读写结合与教师的联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带领者,是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实践者。所以,读写结合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应对解决方法,也要从教师身上入手。4.2.1正确认识读写结合教学法在阅读中的价值目前大多数教师已经认同了读写结合教学法在高学段中对于语文小学阅读教学的作用,但是仍然会有一部分教师只能单方面的理解读写结合教学的作用,将其作为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手段或是写作教学的手段,这说明,并不是全部教师都能对正确认识到读写结合教学法在阅读中的价值。叶圣陶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指出,“阅读程度是写作程度的根,然而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潘新和,潘苇杭.“阅读本位”范式的理论架构——叶圣陶语文教学观讨论.[J]课程·教材·教法,2015(01):49-53][]潘新和,潘苇杭.“阅读本位”范式的理论架构——叶圣陶语文教学观讨论.[J]课程·教材·教法,2015(01):49-53教师在教学一线中,应该时刻谨记读写结合教学法对于学生阅读、写作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课上阅读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有读写意识;在教学设计上,将阅读、写作两方面结合起来,好词佳句的欣赏背诵、主题内容的代入、结尾后的随堂课后小练笔都不应该缺少;对于学生写作随笔也应进行点评,告知改进意见。对读写结合的重视不应该止于课堂、止于课文,在课下也应该多建议学生阅读课外书,进行好词佳句的记录和阅读的积累。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进行随笔写作,努力将读写结合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4.2.2努力丰富读写结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教学活动、教学思想的开展实现离不开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对学生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发现目前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依旧为主要教学方式。老师经常忽略掉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程度,专注于讲解过程,导致学生在下面听的一知半解,教学方法也是陈旧,呆板的。在设置学生练笔时,也是毫无引导铺垫,直接切入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束缚,扼杀了学生的读写兴趣。应积极选择启发、讨论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参加到课堂学习中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写结合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同时也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读写结合训练连接起来,根据文本内容、学生学情、理解程度、教学条件等因素,合理的选择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像一些课文句子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引导仿写、续写训练,以及对文中修辞手法的迁移。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身边发生的琐碎小事以及阅读新闻、文章所产生的独特感触,都应该鼓励学生记录写作下来,努力丰富读写结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4.2.3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好习惯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要求:“诵读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所以教师不应该只把阅读内容局限在课本中,更应当重视课外阅读能够培养语感、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教师应在平时阅读中,以跟课文类似写作方法的文章作为首选,在课堂引入或是课后推荐给学生阅读,加深学生印象,从而能够轻松运用到写作练笔之中。在课外阅读之中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能够再一次走近经典,激发了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兴趣,以兴趣为导向,从而培养了学生养成读写结合的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在写作方面,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优美词句进行摘录,阅读过后写下阅读随笔,记录阅读后的感受,加深对文章印象的同时也能促进动笔写作,提升写作能力。在平常生活中也应建议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在每日记录中提高写作水平,熟悉写作,加深其情感理解能力更好的反馈到阅读中,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好习惯。结语读写结合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疑点难点所在,而其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也有了一大批对此教学方法进行深度研究、剖析、实践的学者和教育家。本篇论文,在吸收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吸取经验教训,以读写结合在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题,以此问题入手,分析其存在的原因、现状如何,积极探索有效的改进方法。并选取了梅河口市第三中学小学部五六年级的学生及授课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客观有效的了解目前读写结合教学开展的情况、遇到的问题。在调查结果中分析总结出了目前教学中存在忽视读写结合的训练、学生读写缺少知识积累、忽视读写习惯培养等问题,并进一步对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学者的应对研究策略,综合调查情况、目前学情、课程标准几方面给出了确切的改进方法。在教学上要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阅读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读写意识,做到阅读-写作-阅读良性循环;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正确认识读写结合教学法在阅读中的价值、努力丰富读写结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好习惯。论文结束,不代表对于读写结合教学这个问题的研究结束了,受个人水平、经验的影响,本篇论文远未到达专业水平,存在很多的不足。在今后,我会继续探索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第三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刨根问底的精神,反复研究,努力丰富完善自己的研究理论。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7[2]叶圣陶.大师教语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6[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322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71[5]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22-123

[6]汪潮.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9[7]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87[8]赖正清.小学语文练笔策略[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16-18

[9]丁有宽.丁又宽读写结合教学教例与经验[M].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120[10]汪潮.关于小学读与写的关系[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版,2018(04):14-18[11]潘新和,潘苇杭.“阅读本位”范式的理论架构——叶圣陶语文教学观讨论[J].课程·教材·教法,2015(01):49-53[12]达翠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J].读写算:教研版,2014(15):12[13]王敏.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拓展点[J].新课程学习(上),2011(12):157[14]张志清.例谈小学高段读写结合点的选择[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2):91-92

[15]杨文贤.小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J].读写算:教师版,2015,(29):9-11[16]王林萍.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读写结合训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34):3[17]田巧玲.“读写结合点”的选择与设计——《金钱的魔力》教学引发的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0(12):1

[18]杨敏.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的问题分析与教学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25-27[19]欧雯.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5-16[20]苏嬿.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有效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24[21]金毅.关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2[22]孙凤菲.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以W县三所中学为例[D].聊城大学硕士论文,2019:19

附件1小学第三学段中读写结合法在语文阅读中应用的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用)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为了能更好地使教师在课堂和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应用,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意识和创造性,我们特展开此次调查,希望得到您的意见和建议。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完成此次调查,所有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教龄:所教年级:你觉得阅读与写作有关系吗?

关系密切B、有关系,不密切

C、没什么关系你认为读写结合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指向内容理解,写为读服务B、积累语言素材,培养学生语感C、指向写作方法、技巧,读为写服务

你在课上会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吗?

经常

B、有时

C、很少

在阅读课上你会经常留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摘抄并背诵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吗?

A、经常

B、有时

C、很少你会督促学生多读课外经典作品和名著吗?

经常

B、有时

C、很少你会在阅读学习中推荐学生读和文本写法类似的其他课外阅读书吗?经常

B、有时

C、很少你会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吗?经常

B、有时

C、很少你在阅读课上会经常安排读写结合的练笔吗?经常

B、有时

C、很少你会把课内读写训练的内容拓展到课外吗?经常

B、有时

C、很少在阅读课上,你会经常采用哪种形式的读写结合形式?(多选)

A、扩写

B、缩写

C、续写

D、补白

E、仿写

F、读后感

G、批注

你会对学生的阅读课上的练笔进行指导吗?A、经常

B、有时

C、很少附件2小学第三学段中读写结合法在语文阅读中应用的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用)这是一项有关小学生读写结合情况的小调查,希望大家能够踊跃参与,各位同学按照真实情况填写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