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有效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有效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有效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有效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镇平县侯集二初中课题组组长:张立陟课题组成员:于风阁丁辉司东月摘要:本课题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展开。在分析影响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根底上,通过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开展的有效性等作表征分析,重点探讨提高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提出兴趣激发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境创设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主练习和实践能力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体验鼓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学习。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通过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时机,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关键词: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一、问题的提出1、《国务院关于根底教育改革与开展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奠定根底。基于此,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也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应尽最大可能为学生的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奠定根底。2、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根本途径。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决定教学的成败,决定着学生的开展状况。初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决定着学科教育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学生学科成绩的优劣,作为从事二十多年农村初中一线的教师,屡次的测评结果告诉我们,农村初中学生的总体素质较差,学科素养能力不高,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提出“农村初中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二、研究背景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拟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开展区和最正确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开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拟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开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开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根底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根底。三、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状况虽已发生了变化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摆脱不了知识教学的概念化、系统化,“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可谓是“穿新鞋,走老路”。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细细讲评”,学生被动地、无奈地“听练”。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开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开展。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2、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学生开展的需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目标,从而满足学生个人开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衡量教学是否有效,其判断依据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结果是否与学生个人开展需要和社会需要相适应,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更是那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能获得高分的“书呆子”。良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开展的过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开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目前,对当前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各种现象和存在的问题需要作深入的了解、分析。当前,作为一线的教育研究者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积极探索和改良现行课堂教学模式,认识和把握学生学习的特点、规律,有效地克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艺术性方面下真功夫。本课题的研究有望对改变当前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现象及推进今后的教学改革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教学有效性研究是教师成长和学校开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是最核心的因素,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有成效,教师是关键。因此,作为教师应迫切需要建立有效教学理念,切实消除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最有效的开展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创新。在科学观的指导下,通过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探索与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让师生在教学改革中获得最大的“实惠”。我们通过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冲破传统课堂的“藩篱”,形成探究、合作、民主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大力提升自身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不断铸造成一支科研型的教师团队,促使学校成为一所科学开展、特色开展、可持续开展的学校。四、研究目标1.调查和分析影响我校学科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树立新课程背景下课学教学的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目标教学意识,知识探究意识,情境建构意识,教学反响矫正意识,当堂训练和检测意识。2.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优化课堂训练,优化学生学习心理,优化学生学习习惯。3.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估标准。努力做到对课堂教学的评估多元化,促进课堂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化,从“形式”向“效果”转化;努力使评估手段客观、准确、科学,真正成为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方法。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重点及对象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当前初中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无效性教学现象调查分析及改良策略。

2、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课堂教学模式现状调查分析及开展策略。

3、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查及指导策略。4、"有效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研究通过研究有效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改善教师的管理、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总结、提炼出实现有效教学过程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课堂结构的策略,改良师生课堂交流方式的策略。〔1〕改善学习方式。①自主探究要有成效。要抓好定向探究,也就是在关键处探究,要使自主探究与有意义接受形成互助互补,相辅相成。②合作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有合作的需要。合作过程要有组织有分工,还要对合作的成效进行评价。③动手实践落到实处。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和课内外实践性作业。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应优势互补,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体验感悟。〔2〕改善管理行为。创设互动的交往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到位而不越位。学生的参与不仅要有量,更要有质。应尽量到达深层次的参与,即思维的认知参与。如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动脑思考,有思维碰撞的火花等。〔3〕改善教学行为。有效实施事先作好准备的目标和内容,机智处理无法事先作好准备的偶发事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的资源,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多元理解,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多向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要注意价值引领,加以必要的点拨、引导。5、"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研究教学评价策略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这里主要是指过程性评价。通过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使教师的课堂评价表达鼓励性、导向性和科学性,呼唤真诚、个性化的评价,而不是过多是非不分的含混之语或是廉价的表扬,从而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将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展开。在分析影响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根底上,通过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开展的有效性等作表征分析,重点探讨提高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提出兴趣激发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境创设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主练习和实践能力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体验鼓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学习。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通过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时机,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成员以自己所任学科教学的班集体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资料数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开展研究活动。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调查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数学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案例分析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有效教学个人案例。针对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断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资料分析法:通过阅读有关教学刊物和观看名师名课,有目的地整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现象,分析研究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提炼有效教学的规律。七、研究根底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著作及《新课程改革方案》,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自2002年以来,一直不间断的进行着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试验,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培优补弱方面,尤其是及格率的提升方面卓有成效,已被其他教师借鉴并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八、研究步骤

2010年11月~2010年12月,界定课题、开题论证阶段。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教学有效性研究,认真研读,制定方案,提炼升华,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011年1月~2011年3月,数据分析、资料整理阶段。采用调查法,对本校研究对象进行教学活动有效性调查问卷;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有关教案和教学设计,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

2011年4月~2011年10月,案例分析阶段。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指导下大胆创新,提出案例。

2011年11~12月,结论性研究阶段。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形成结题报告。九、有效课堂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报告侯集二初中课题组组长张立陟第一局部:调查活动的目的和实施过程简述: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关键在于打造有效课堂。无效课堂死气沉沉,教师大讲特讲,学生被动接受,成为知识的容器。其结果是学生苦学、厌学,甚至辍学;教师苦教、厌教,甚至弃教。打造有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不仅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利于师生未来的终身开展。侯集二初中课题组开展“有效课堂”课题研究。为了使实验能够得到师生的认可与配合。我们在七、八、两个年级中,进行“有效课堂”课题研究问卷调查,每个年级两个班,共223人。希望通过调查,比拟客观地了解我校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并向广阔学生征求打造有效课堂的要求和建议,更好地开展有效课堂课题研究。问卷包含十七个题目,其中十六个题目为单项选择题,最后一题为问答题。题目内容涉及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既围绕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了掌握教师对新课改、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情况,我们对本校56名教师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含16道题目,既有对教育理念的认识,又有课堂教学的实践。问卷由师生独立填写,不要求署名,填完当场收回。我们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逐项统计,并用新课改理念加以具体分析。第二局部: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学生篇1.你是否制订总体奋斗目标和各学科的学习方案。〔〕A.全有B.有总体奋斗目标C.有各学科的学习方案D.全部没有对于这道题,选A的,七年级有56人,八年级有26人,,共82人,占总人数的36.77%。选B的,七年级有26人,八年级有74人,,共100人,占总人数的44.84%。选C的,七年级有14人,八年级有27人,,共41人,占总人数的18.39%,选D的,七年级有2人,八年级有1人。可见,这项工作,各年级都要进一步抓好,指导学生制订总体奋斗目标和各学科的学习方案;因为“一心朝着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3.老师指导过预习方法吗?〔〕A.经常指导B.曾给全班同学指导过C.给少数同学指导过D.全未指导过对于这道题,选A的,七年级有118人,八年级有53人,,共171人,占总人数的76.68%。选B的,七年级有15人,八年级有54人,共69人,占总人数的30.94%,八年级还有7位同学反响教师只给少数同学指导过学法。可见,七年级在学法指导上做的比拟好,落实了校长的办学理念与要求。八年级的教师在学法指导上还要加强点,持之以恒。6.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发言吗?〔〕A.经常B.偶尔C.只跟同桌同学交流过D.讨论从未发言过对于这道题,选A的,七年级有76人,八年级有41人,共117人,占总人数的52.91%。选B的,七年级有37人,八年级有56人,共93人,占总人数的41.70%。选C的,七年级有20人,八年级有22人,共42人,占总人数的18.83%。选D的,七年级有5人,八年级有8人,共9人,占总人数的2.29%。可见合作学习,学生还是欢送的,因为经常发言的占52.91%,但合作学习方式要逐步完善,偶尔发言的还很多,占41.70%,只愿跟同桌交流的也不少,从未发言的现象还存在。7.你觉得什么类型的作业练习更有效果〔〕A.教材上的练习题B.教师自编习题C.同步根底训练D.报纸对于这道题,选A的,七年级有8人,八年级有19人,共27人,占总人数的12.10%。选B的,七年级有36人,八年级有41人,共77人,占总人数的34.52%。选C的,七年级有16人,八年级有25人,共31人,占总人数的13.90%。选D的,七年级有45人,八年级有30人,共75人,占总人数的33.63%。可见学生对教师自编习题很欢送,因为这种习题更符合学生的学情。对报纸上的习题,学生也受欢送;这是因为报纸上的习题,比拟新鲜,能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8.近一年来你在课堂上受过老师的表扬吗?〔〕A.经常B.偶尔C.受表扬过一两次D.从未受表扬过对于这道题,选A的,七年级有25人,八年级有5人,共30人,占总人数的13.45%。选B的,七年级有65人,八年级有61人,共126人,占总人数的56.50%。选D的,七年级有8人,八年级有15人,共23人,占总人数的10.31%。可见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做得不够,七、八年级从未受过表扬的还有23人,这些学生被丢在遗忘的角落里了。13.如果某一学科作业经常多,你的看法是〔〕A.支持B.理解C.反对D.无奈对于这道题,选A的,七年级有9人,八年级有5人,共24人,占总人数的6.27%。选B的,七年级有80人,八年级有62人,共142人,占总人数的63.68%。选C的,七年级有2人,八年级有5人,共7人,占总人数的3.13%。选D的,七年级有25人,八年级有36人,共61人,占总人数的27.35%。可见学生的作业过重,支持者寥寥无几;但大多数同学表示理解,也有不少人出于“无奈”。14.你比拟喜欢哪一种课堂教学方式?〔〕A.老师多讲多抄,学生主要听讲和记录B.老师指点方法,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C.老师很少讲解,学生自由看书和练习D.老师满堂提问,学生答复老师的问题对于这道题,选B的,七年级有102人,八年级有90人,九年级有108人,共192人,占总人数的86.09%,可见学生对新课改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的普遍喜爱。15.课外活动时,你最喜欢做的是〔〕A体育活动B兴趣小组C课外阅读D复习功课对于这道题,选A的,七年级有23人,八年级有25人,共48人,占总人数的21.52%。选B的,七年级有20人,八年级有18人,共38人,占总人数的17.04%。选C的,七年级有42人,八年级有51人,共93人,占总人数的41.70%。选D的,七年级有18人,八年级有19人,共78人,占总人数的16.59%。可见学生的兴趣非常广泛,但课外阅读最多,这是我校实施“养心工程”的结果,读书气氛正在校园里酿成。16.一节课,老师讲解与学生自学、思考、讨论、训练的时间怎样安排较好?〔〕A.老师精讲累计时间不超过四分之一,学生学、思、议、练累计时间不少于四分之三。B.老师精讲累计时间不超过三分之一,学生学、思、议、练累计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C.老师精讲累计时间不超过二分之一,学生学、思、议、练累计时间不少于二分之一D.老师讲课累计时间不超过四分之三,学生学、思、议、练累计时间不少于四分之一对于这道题选B的,七年级56人,八年级29人,共85人,占总人数的38.12%;选C的,七年级46人,八年级61人,共178人,占总人数的47.98%。可见学生已经普遍反对传统教学教师满堂灌的做法了。教师篇1.对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56名教师都学习过〔其中48人认真学习过〕,没有学过的还有2人,应补课。否那么,在新课改下是难以胜任教育教学的。2.有效课堂必须向学生出示自学目标,这一点在课题实施方案中就明确提出。在调查中,我们看到大局部老师这样做了,33人,占教师总数的58.93%。当然,不容无视,“不出示,认为没必要的”还有8人。加强督导,促其标准。3.对于这个问题,老师们认识一致,主张“指导方法,学生对应学内容会学乐学”的有52人,占教师总数的92.7%,有力证明课题研究在我校有雄厚的群众根底;通过学习,教师对新课改理念有了正确的认识。4.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认识也很一致,要求学生预习并加以指导的有47人,占教师总数的83.9%,预习可以促进“先学后教”,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力。5.在课堂上教师精讲,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个问题上,给10分钟的有15人,占教师总数的26.79%;给5—6分钟的有29人,占教师总数的51.79%,不给的只有4人;说明大家都在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6.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中的一种。42人经常这样做,占教师总数的75%。还有10位老师偶尔做一做,这可能是在公开课上,做给别人看的,这样的小组合作不会有实效。7.“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是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我校实验何炳章先生倡导的“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模式,也十分重视当堂训练,并提出每节课不得少于15分钟。在这个问题上,教师还有误区,总想多讲点,把训练推到课外。因此,即使“减负”喊得再响,依然是收效甚微。在这个问题上,得到学校要求的,只有9位老师,占教师总数的16.07%.还有8名教师“不要求,课后再训练”。这个问题应引起课题组注意并解决。8.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大家对这点有足够的认识,42位老师喜欢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质疑,占教师总数的75%,另外,“偶尔喜欢的”还有15人。9.“你在课堂上表扬学生吗?”经常表现的有43位老师,占教师总数的76.79%。偶尔表扬的有9位,占教师总数的16%。从未表扬的没有,只表扬优生的有2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10.“会做课件的,经常使用的”只有3人,占教师总数的4.2%,“不会,从未使用过”的有7人,占教师总数的12.5%。可见,现代教学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应引起课题组、教科室的充分关注。加强这个方面的校本培训是当务之急。建议学校在教学设备上,加大一点投入。11.读书是教师专业化提升的必由之路。孩子爱读书,祖国才有未来。教师爱读书,教育之树才会长青。对于教师读书,我校不但提倡而且采取有力措施。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是有些教师不是“我要读”,而是“要我读”。所以“经常看”书的只有27人,占教师总数的48.21%,而“偶尔看”书的还有24人,占教师总数的42.86%;认为“没有时间看”书的还有4人。教书而不读书,岂能教好书?12.关于教师最需要学习的,22人答复是“教育教学理念”,占教师总数的39.3%,12人答复的是“新的教学技术”,占教师总数的21.4%;还有16人答复的是“新的教学方法”,占教师总数的28.6%;12人答复是“专业知识”。这就给我们的校本培训在内容的安排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从而做到有的放矢。13.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哪些方式进行师生交流,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形式的老师有42人,占教师总数的75%。但不容无视,采取“老师问,学生答”形式的老师也有10人,占教师总数的17.85%;这种形式,形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依然是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根本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还要看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形式的竟然还有5位教师,教改大潮中还有这样的人?14.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是专业化开展的主要阶段。我校教导处从02年至今,在这个问题上,一直紧抓不放,因此,40位教师能够“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占教师总数的71.4%;还有16位教师,也能“偶尔”进行教学反思;不进行教学反思的人“没有”。15.这个问题上,两者都“经常使用”的只有3人,占教师总数的5.35%。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导处在这个方面要加大力度。根底还是很好的,因为“用电脑上网”的已有40人,占教师总数的71.4%;但也要看到“两者从未使用过的”还有7人,占教师总数的12.5%.16对于教师教、学生学,课堂上时间的安排,分歧不大。在新课改理念下,大家都能认识到,教师独占讲台的时期已经结束,挤干水分、精讲精练,把时间让给学生。因此,赞成“B”、“C”两项的就有44人,占教师总数的78.6%;第三局部:体会与探究有效课堂包括多种环节,如有效导入、有效提问、有效讲授、有效合作、有效管理、有效练习、有效结课等,根据师生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有效讲授和有效合作,下面着重针对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一、有效讲授从14题和16题的分析结果看,学生已经普遍反对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做法了,并可看出学生对新课改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的喜爱。但在实际教学中,一局部教师虽然有了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支撑,但一时难以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再加上各种压力,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还是比拟严重的;还有一局部教师对新课改认识不够全面,认为只要讲授就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畏首畏尾,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该讲的也不敢讲了,以致失去教师的引导作用,反而影响了学生的自学与合作。所以,问题实质并不是要不要讲授,而是讲授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有效讲授”概念的界定。讲授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讲授是教师利用语言引导学生理解重要事实,形成概念、原理、规律、法那么等行为方式。讲授技能是教师的一种看家本领。讲授在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有利于系统讲解,强化知识;有利于展开思路,揭示规律;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把握节奏,调控课堂。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把讲授极端化了,以至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开展、主体作用的发挥;使课堂教学无效、甚至负效。因此,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改变注入式,填鸭式的满堂灌现象。所以,对讲授,我们不是一概反对,而是要认真研究讲授策略,提高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讲授是发挥教师课堂主导作用与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措施。怎样才能做到有效讲授呢?〔二〕有效讲授必须处理好的三个问题:〔1〕把握讲授重点:教师课堂讲授常常定位于讲清“是什么”,让学生准确理解根本知识。当然学生应该充分理解接受这些根本内容。但是,“是什么”只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结果,仅仅知晓结果而未知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什么”的理解是浅薄的,也是极其容易遗忘的。事实上,教材中关于“是什么”的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大局部可以完成,如果有疑问,还可以通过自我探究、互相讨论、师生互动等环节补充解决。学习的关键是在探究“为什么”上,因为“为什么”更多的表达了知识的系统性、更多的表达了人类的智慧、更多的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更多的满足了学生的探索心理。教师重视讲授“为什么”,学生根底知识的掌握会更灵活、更牢固,根本能力的形成会更迅速、更便捷。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做到:(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绝对不讲。例如学习文言文时,于风阁老师认为,书底下的注释学生自己能看懂,教师绝对不讲;在讲练习和分析试卷时,其中的字词或诗句默写等识记性题目,必须学生自己熟读,教师绝对不讲。〔2〕学生学习有困难的,教师少讲,铺桥搭路,鼓励学生钻研;如她在上《生命》〔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时,学生对这个题目理解不深不透,这时教师稍微引导一下,为什么以“生命”为题,以“生命”为题有什么用意?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细节,体会文章中所说的道理,让学生合作学习,借用“生命”中的老师所悟出的道理,来理解“生命”的意义。〔3〕学生学习有难度的,教师传授方法,精讲;如她上《最后一课》〔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时学习描写人物的几种方法,分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教师结合课文实例重点讲解。〔4〕对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很远的,学生很难理解的,教师必须讲清其所以然。如她上《秋词》〔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时,涉及到诗歌的背景、意象和意境,七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就要通过实例讲清意象、意境的内涵。〔2〕抓住讲授时机。抓住机时,是提高讲授有效性的关键。在平时教学中,我抓住讲授的两个最正确切入点。一是在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态时,创设情境适时讲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此时的讲授效果最正确。二是在新旧知识交接处,通过讲授来促进学生的思维,“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中的相应成分建立关系。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适时讲授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可无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适时的讲授,不但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还能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与热情,更能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有的课文需介绍背景知识,但要掌握提供背景的时机,如上《邓稼先》时〔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开始于老师就介绍邓稼先的为人及功勋,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选好讲授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灌输”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往往只注重“讲什么”,不注意研究讲授的方法。教师个人钻研、集体备课都是以熟悉教学内容为主,即研究“讲什么”,而对“怎么讲”很少涉及。实际上,无论讲授内容多么重要,但讲授方法不当,讲授的效果就会落空。灵活、多样化的讲授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而且便于理解和掌握所讲问题的实质。但是,任何好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适用于一切年龄段学生的教学和任何知识内容的教学。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怎么讲”的关键是一切从文本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怎么讲”是一门学问,它要求执教者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学生的学习根底,因势利导,顺势而教;“怎么讲”又是一门艺术,它是执教者驾驭课堂、调动学生、师生互动的内在本领的表达,是执教者教学理念、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的展示。如于老师上《爱因斯坦与原子弹》〔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时,教师不要先入为主,而要让学生先读课文,说出自己阅读的第一感觉;教师再通过深入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来提升学生的第一感觉,上升为一种理性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教学除教师讲授外,有些知识教师可以不讲让学生登台讲解,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此课题组成员在我校教师耿丰敏的帮助下,我在七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学生做“小老师-真主人”学习方式的探究出现奇效。我们借鉴了洋思经验、杜郎口模式中的“兵教兵”之法,“图形与证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图形的说理与计算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做了如下研究:〔1〕在根本运算的能力训练与培养方面,为了探讨课堂的高效性,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建立在学生理解掌握法那么的根底上,我们在七年级三个班开始展开比照教学。七一班以教师讲解为主,在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反复强调,甚至严厉批评;在七三班让学生边讲边做;在实验班二班我们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轮流上台演板,师生共同点评。通过比照教学,我们发现一班的学生情绪一般,甚至有个别学生有厌烦心理,三班的学生因学生代表的讲解不够到位而神情茫然,而实验班二班简直是一片欢乐的海洋,这个班的学生情绪高涨,争着上台展示,抢着找毛病,急着说原因。在最后十分钟,三个班均进行了随堂检测〔检测题见材料三〕,成绩统计如下:从上图可以看出,一班比三班好一些,二班的成绩特别突出。这说明学生讲计算题不如老师讲得好,老师讲不如学生的无声演板效果好。分别在实验班与非实验班以相同的内容展开比照教学:在非实验班主要采用讲解法,效果相当差。在实验班:采用无声演板式与分组讲解式,效果显著。二、有效合作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要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率、拓展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是推进主体学习的有效方式。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打造“有效课堂”的热点话题。〔一〕“合作学习”概念的界定。教育专家何炳章先生说:合作学习就是在共同的学习组织中协同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核心是“协同”。协同者,互相配合,相互补充,齐心协力也。协同,意味着有明确的个人分工与责任,意味着有密切合作的态度与能力,否那么是既“协”不上去又“同”不起来,是不可能完成共同任务的。具体分析来说,合作学习就是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根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合作学习很感兴趣,但怎样才能使合作学习有效呢?〔二〕有效合作要做到三个明确:1、明确合作学习的“四个是”。〔1〕优化分组是前提在尊重学生自愿原那么的根底上,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根底、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假设干异质学习小组〔成绩上中下〕,通常以4—6人为宜。这种异质分组,使各小组之间是同质的,为各小组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打下了根底。这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那么,是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重要技术,在实践中一定要牢牢把握。〔2〕态度端正是根本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解决一个令许多人困扰的问题,就是怎样解决学生愿意合作,乐于合作的问题。就是说,怎样有效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端正学生的合作态度。不解决这个根本问题,而是就合作论合作,那就只能是假合作,很难真正合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何炳章先生建议我们走“查摆表现、订立公约、专题教育”之路。具体内容,请大家阅读《何炳章教育文选》三卷中的《关于合作学习的他见与我见之二》,这里我就不鹦鹉学舌了。〔3〕训练习惯是必要何炳章先生说:合作态度问题,是通过教育,从思想上、认识上解决学生愿意合作、乐于合作的问题,那么通过训练,就是从本领上、技能上解决会合作、巧合作的问题。①要训练尽职尽责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必须明确自己在小组内的责任,认识到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对小组内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也就是小组成员之间必须互相依赖,“荣辱与共”。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批改员、联络员、汇报员、检查员各1人。小组长应选择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记录员负责记录、汇总小组的学习成果;检查员负责保证小组所有成员都能清楚地说出小组得出的结论或答案;批改员负责纠正小组成员在解释或总结中的任何错误;汇报员负责综合本组学习情况,并向老师或全班报告;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小组内要人人有责,尽职尽责,并且分工要定期轮流,以利全面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组织能力。②要训练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既然是合作学习,就少不了在小组内讲话发言。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开始时往往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有的学生表现欲太强,往往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讨论合作的时间差不多被他们独占了;二种是有的学生自信心缺乏,甘当听众,处于一种无所事事、无话可说的状态。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发言训练,让每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相互沟通、真诚交流的根底上,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③要训练学生虚心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于老师认为“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根底”(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学生对课文中的几个人物到底谁是主人公很感兴趣,而且争论得很剧烈,我就抓住了这个时机组织了一次合作学习训练学生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a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具备了“最后行动”的根底?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出小组代表发言,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学会倾听,不进行一番艰苦细致的训练、修练是很难养成的。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指出:“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除此没有别的方法”。我认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教师不能下苦功训练、修练自己,给学生做出样子,那是很难到达预期目的的。〔4〕创设情境是关键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起到了引发、导出和定向作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设某种认识情境和情感气氛,用以调整学生的心理,形成参与欲望,从而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具体要创设的情境有民主情境,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展开;悬念情境,使学生产生企盼、渴知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成功情境,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成功,既是参与的结果,更是参与的起点。总之,有效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学习气氛和问题情境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交往形式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与分享,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合作学习不是万能钥匙,不是每节课或者每个问题都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根据文本内容与学生实际而定。一是学生在自主阅读文本中产生的,经过思考或者查阅有关资料仍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同学之间的思维碰撞来解决。如于老师教《最后一片叶子》〔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人认为如果不让休易告诉乔安西“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画的,而是留给乔安西自己发现,这样写是不是更含蓄动人?这一开放型题目,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探讨。如果学生个人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如生字注音、成语释义、划分段落等也来个合作学习,不仅没有意义,而且有作秀之嫌,应坚决摒弃。二是可以捕捉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如丁辉老师在教《羚羊木雕》〔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张之路〕,学生对课文中的几个人物到底孰是孰非很感兴趣,而且争论得很剧烈,我就抓住这个时机组织了一次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前,我设计了3个题目:父母的做法对不对,诚信和木雕哪样更重要,“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在合作学习中,我从课本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考虑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在生活中,要学会沟通,让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要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尽量防止出现课文中的矛盾冲突;使亲情更深、友情更浓,亲情友情,和谐共生,让生活更精彩、让世界更美好!三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拓展延伸型题目,这些题目没有统一答案,学生言之成理即可;但这些题目对学生的成长与思维的开展有重大的作用。我们不能因为与考试关系不大而忽略了这些题目。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如于老师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探究主旨: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作者含蓄地批判力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从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来看,表现力作者对春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认识到鲁迅的文章博大精深,意蕴丰富,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外的收获。3、明确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由于一些老师对“合作学习”的真谛未能把握,因此,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常有两种场景出现,一是老师指挥一切,大包大揽,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学生的所谓“合作”只是教师用来表演的“道具”而已。二是老师把“合作学习”当成了“课中休息”,一切让学生去做,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在讲台前踱来踱去,成了合作学习的局外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引领者、组织者,既不能成为高高在上的讲解者、命令者、也不能成为旁观者、无所事事者。合作学习,不仅要生生互动,也要师生互动。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活动现场,仔细观察,耐心倾听,宏观调控,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着力培养学生“倾听”、“表达”等良好的合作习惯,适时指导并帮助学生掌握合作的方法,形成合作的技能。在学生碰到困惑时,教师能够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要对小组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其判断小组合作成功与否,并将结果反响给各个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与其他人成功合作的重要性,也知道谁需要支持、鼓励与帮助。在合作学习中,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无所事事了;相反,教师要担负更大的管理与调控职责。在我们的教师中,多数人是在比拟缺乏合作的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普遍缺乏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因此,要使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学习,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与技巧。另外在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智力活动必须是为一种情感性力量所激发的,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得引起学习的动机。 在有效数学复习课教学中要注重一题多解,教师由于长期的教学经验,往往形成思维定式,初中数学的问题通常一眼就能看出解题思路,但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对许多问题的解决可能受常规思维的制约,不如学生的切入点多。许多教师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自己课前根本没想到,觉得大受裨益;但如果在教学中轻易地将自己的观点与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却陷于机械模仿中去了,失去了培养创新思维的良机。一题多解是展现和培养学生思维的良好形式,特别在复习课中,通过一题多解,联系、运用和稳固许多相关知识,使复习课不会成为毫无生气的习题课。 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有效性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那么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探究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有效组织探究活动的形式。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不能对学生提出太高的要求,要让学生跳跳能够到,否那么学生的探索活动将无法开展,教学活动的目标无法落实。要争取人人参与探究,人人才会获得有价值的教学!因此,课题组始终把调控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环境的改变等作为提高初中数学问题的探究反思的途径,努力使各方面到达最大化。另外,遵循学生身心开展规律和数学认知结构的特点,分年级进行操作。初中阶段学生是生理上发育的迅速期,心理上成长的“断乳期”,每个年级的身心开展都有明显区别。而数学学科各年级又有各自的特点和目标。课题组遵循学生的身心开展规律和学科开展特点明确研究的侧重点,分阶段重点突破。我在教七年级数学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不久,习惯于教师的管,学习依赖性强,缺乏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此我将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模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学生学习的“最近开展区”,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把学生被动的听讲课堂教学改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营造学生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的气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促使提高问题探究反思的效率。如我在讲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时,我先让学生从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在此根底上在三角形的一边向形外再作其余两边得四边形,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推得四边形的内角和┅┅,然后由学生根据边数和内角和来找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进而提出任意一个多边形〔n边形〕,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何来论证。实践证明,通过这样设计,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掌握不仅牢固、准确。而且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更令人欣喜的是,针对这个定理证明,学生提出了许多其他创造性意义的方法,从课后反映学生都构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八年级数学老师司东月鼓励学生自信。八年级学生心理水平明显提高,但开展极不平衡,“学困生”加速增加,为此从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出发,采用悦纳教学法,一方面教师注意本身的感情投入,努力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力求创设和谐的学习气氛;另一方面,设计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有趣、生动、丰富、应用价值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情感和兴趣,最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另外,在教学评价策略研究方面,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评价鼓励方式,教育部公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良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开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开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对于学生做小老师——真主人学习方式的评价鼓励方式研究上,我们首先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是说,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把学生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运用前提形成假设的过程、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推理和计算的过程等都纳入评价的视野,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把学生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方式:以课堂观察为主,看学生是否在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即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参与程度,也关注学生在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表现。评价结果的呈现:口头表扬,甚至是夸张的鼓励性言论,也可在作业上交流谈心。〔评语集锦选粹材料附后〕其次,学生对根底知识与根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以后学习的效果。另外,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主要是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推理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评价实质上是对数学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内容:〔1〕侧重对学生参与图形的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概括、猜测、合作交流等探索活动的评价。通过及时的鼓励性的评价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的习惯。〔2〕关注“小老师”学生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等科学方法进行数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使这局部学生提前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与作用,逐步促进和开展合情推理,最终不管是个人讲解,还是分组讲解,“小老师”学生将以自己的贴切语言现身说法,逐步向全班推进广度与深度。评价方式:可采用学习小组活动评价的方式进行,要求各小组根据老师的评价要求,作好记录与评价,最后由小组长代表小组在全班发表小组的成果,由教师组织总评。评价结果的呈现:以课堂上口头评价为主,但要恰当评价,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坚持分层性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重在评价其学习的结果和质量;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集艺术性、思想性、想象力为一体,充分开掘并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后进生,重在评价其学习态度与学习过程,努力发现每一个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一年多的研究证明,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1、创设了自主、合作的课堂学习气氛,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是数学界的共识。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才能获得主动开展。课题组七年级数学在教学实践中分多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⑴自学新课,变稳固性练习为主的课外作业为预习新课为主的课外作业,使预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这种让学生先自学尝试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开展;⑵让学生当课堂的主角。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引进竞争机制,互相争辩,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教师演绎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梳理、归纳为主的教学方式,加强了学生的活动和体验,使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通过以上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课堂参与时间增加了,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动手动脑能力大大增强。具体以下表作说明: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法比拟 教学方法原来传统教法现在让学生主动参与法教学内容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师主讲时间30分钟15分钟学生发言人数5个左右优等生发言45个左右人发言,占81%左右讨论时间很少有讨论时间12分钟左右课堂练习题2题5—8题解题正确率70%93%左右2、创设了愉悦教学情境,使数学学习由“苦学”为“乐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课题组八年级数学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传统教学,采用愉悦法教学,用心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⑴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使单一乏味的数学内容变得饶有趣味,引人入胜,诱发求知欲;⑵分层定目标,充分发挥各层次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体验;⑶注重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让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个性得到了张扬。3、创设探究型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接受智力挑战,从机械的封闭型学习状态中进入到开放性的创新型学习状态。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设动态研究性有效学习为条件,强化独创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求索的精神。⑴将课本例题、习题改造演变成非常规题,开放性题,激起学生探究创造的欲望,从而开拓学生思路,扩大学生视野。⑵利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逆向思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问题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鸣别人所不能鸣,为别人所不为。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与反思〔特别是变式训练〕,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反思的效率在研究时发现,很多时候学生具备了足够的数学知识,也掌握了相应的方法,但常常仍是不能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立足于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和挖掘,将课本中一些例题、习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变化、或将题中结论隐去,改为“开放式”题型,这样能引导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反思问题。因此在分析、探究、反思数学问题的解决时,注重引导学生从题目的和所求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反思,由因导果,执果寻因,启发思维,展现思维过程。老师的教学方法改变:接受性的和附属性的学习方式转变到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5、课题组成员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促进了数学成绩的稳步提高。2011春秋实验班对照班七年级数学期末成绩比照方下表

实验班对照班

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2011春80.431.5%95.2%7729.1%92.5%2011秋8130.5%95%76.125.4%88.7%注:试题由本市教研室统一命题,阅卷由非任课教师完成。从上表可以说明: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真主人学习方式的实验教学,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各项成绩指标呈现出逐期拉大的趋势。最后实验班平均分比对照班超出5.5分,优秀率比对照班高出7.7个百分点;合格率比对照班提高7.2个百分点,两极分化现象有所改善。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的结果。十、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实初中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效率不高。2、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问题探究反思具有最根本的相关性,这也是寻求提高探究反思的效率课堂教学根本途径。3、根据初中生身心开展规律和自身结构特点,采取以年级重点突破的方法。其中七年级学生重点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八年级学注重情感教学,4、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有助于减轻学业负担,开展思维能力。根据我们的实践发现,凡有反思习惯的学生时刻足以将所学的内容纳入到他们自己的认知系统中,自觉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归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