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嬗变——多维视角下的君主专制
考纲要求
课标标准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高考动向1.(2023全国卷甲・25)唐朝君主专制的加强2.(2022全国卷III・27)明内阁权势强大3.(2021全国卷III)专制集权政体的历史作用4.(2020・全国卷Ⅱ・26)武则天调整宰相(三省六部制)制度的目的5.(2020・全国卷Ⅱ・25)从魏晋以后的官修史书考查史书的政治性6.(2019・全国卷Ⅱ・27)明代君主专制的强化的表现(宦官专权)本质:君主专制专制主义:中央的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枢权力体系:一个国家或者政权,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在中央建立的一系列权力机构。通俗讲就是中央官制核心部分。历史概念目的: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力和君主个人的权威。一、古代中枢管理体系的演变先秦(萌芽)春秋时期,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战国时期,君主权力加强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三公九卿制组成中央政府西汉(发展)汉武帝设立中朝,加强皇权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既削弱了相权,又能保证皇权独尊,同时也提高了行政效率宋元(加强)①宋朝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分掌行政、军事和财政,削弱了相权②元朝:中书省是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机构明清(强化)①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后来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②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1.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由春秋到战国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昔日以等级分封制为基础的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为大型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提高统治效率。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列国纷纷进行变法,各自建立起君主集权的官僚制政治形态,为秦朝君主专制体制的创立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摘编自北大张帆《中国古代史“君主专制的建立与加强”的教学研究》萌芽战国秦朝以后政治:分封制的瓦解,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思想:法家思想奠定基础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思想:法家、儒家思想提供理论基础经济:保护小农经济的需要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封建统治的需要请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君主专制确立的背景?一、古代中枢管理体系的演变二、“皇权”与“相权”的博弈
在封建时代,贵族家庭最重要事在祭祀。祭祀时最重要事在宰杀牲牛。象征这一意义,当时替天子诸侯乃及一切贵族公卿管家的都称“宰”。到了秦汉统一,由封建转为郡县,古人称“化家为国”,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却变成了“国家”。于是他家里的家宰,也就变成了国家(政府)的政治领袖。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人事”变化“家”变为“国家”皇室与政府的划分“皇权”与“相权”的划分家国同构元唐汉秦削弱相权的措施?清明2、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分割相权:宰相是皇权的最大威胁,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对宰相权力的分割,以分化、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宋朝最为典型。◎中央机构内侍化:内侍化的机构并非国家正式权力机关,仅仅为皇帝决策提供参考,正式的中央机构反而成为执行机关,如汉的中朝、明的内阁等。◎加强监察监督:中国古代,随着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对官吏的监察监督制度也不断完善,明朝甚至出现了兼具监察、监视和审判功能的特务机关。◎控制选官用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不断完善,选官权逐渐从地方收归中央,对官吏的思想控制也不断强化,“忠君”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原则。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C趁热打铁(2020山东卷·3)如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唐代翰林学士由备君主顾问到开始参与决策再到专掌诏令起草,正式参与决策,说明翰林学士逐渐获得了决策国家事务的权力,成为决策集团的一分子,即在朝廷内部决策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故选D;翰林学士是逐渐参与决策权力,决策权始终还是归皇帝所有,排除A;仅根据翰林学士地位的变化无法证明文官地位得到提高,排除B;三省六部制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在唐前期就已经趋向成熟,排除C。故选D。趁热打铁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A解析: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特征: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这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考查区域。这里面有几个看似悖论的考点:明代内阁制、宦官专权、清代军机处。这三者实质相通:①都是皇权强化的表现;②都是以非法定的机构和人员,实现君主意志和对臣民的控制;③因其非法定的性质,他们只是暂时替代,君主随时可以收回权力,而不可能对皇权形成威胁,更不可能从制度层面制约皇权。(2020全国Ⅲ卷·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答案】A【解析】据材料“以利不胜费止之”和“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据材料可知内阁成功的限制皇帝要求,对皇权起到一定限制作用,权势巨大,故选A项;材料体现内阁对皇权的制约,据材料“面谏力争”说明皇帝掌握最终决定权,据所学内阁是内侍机构不能严重的制约皇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明代政治状况不是社会经济,排除C项;据所学内阁始终是内侍机构不是宰相,且此时丞相制度已经废除,排除D项。1、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趋势)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西汉)4、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明清)3、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唐宋)三、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这是否意味着皇权的衰败?臣权太后外戚宦官宗室临朝专权乱政干政
在封建社会,皇权的理论起点为君权神授。臣权是皇权的延伸和附属物。靠近皇帝的太后、外戚、宦官、宗室不管如何权势熏天,都是皇权至上的孳生物。皇权四、君主专制再认识—专制皇权的异化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趁热打铁C趁热打铁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C(1)史官制度、丞相制度、谏官制度、廷议制度(2)民本思想、天人感应、天人合一(3)明末清初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由限制到反对君主专制)四、君主专制再认识—限制君权的制度和思想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经常更换年号,通常每隔六年或四年即换一个新年号,象征新的开始。王莽代汉,制造大量祥瑞,以证明自己是应天受命的新君,国号也改为“新”。据此可知()A.社会矛盾倒逼政府变革B.君主集权促进思想革新C.主流观念影响政治行为D.政治权威源于文化演变C趁热打铁比较项古代中国古代雅典差异原因政治经济文化地形政治特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民主政治制度大一统的帝国小国寡民的城邦小农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发达儒家、法家思想的影响重视人的价值平原广大多山多岛,临海,港湾多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直接民主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五、横向对比:古代中国政治文明与古代雅典政治文明的对比比较项古代中国古代雅典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有利于大规模工程的兴建,有利于保障文明发展的稳定和连续性使公民有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极易产生暴政和腐败;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自主意识和平等民主观念的增强,这种专制政体成为人类自由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它把权力交给所有公民,轮流执政的极端民主易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权力的分散性也是导致古希腊文明衰落的原因之一。五、横向对比:古代中国政治文明与古代雅典政治文明的对比
材料明代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时期,同时也是世界近代史的开始时期。从明迄今,六个世纪,五百多年,西方欧洲走上一个新的近代史阶段;中国也复如是。……可惜的是西方历史这一阶段是进步的,而中国这一阶段则退步了。至少就政治制度来讲,是大大退步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结合材料分析钱穆为什么认为明以后中国在政治制度上落后于西方?中国: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
近代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又如何探索政治民主化道路?五、横向对比:社会转型时期的中西制度概述本部分应重点掌握从秦到清中央集权的演变情况,重点把握汉、唐、宋、明清的情况,认识中央集权演进的规律。在总结前代或历代中央地方关系的得失时,中国史学家常用轻重、干枝、首尾等关系作比喻。所谓“内”,指的是中央政府或中央政权。所谓“外”指的是地方政府或者地方分权。在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偏重的时候,就被称为“内轻外重”,反之则为“内重外轻”。内轻外重可能引发割据分裂局面,促使统一王朝走向瓦解。这是汉、唐两代的教训。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御侮的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要导致灭国的危险,这是宋、明王朝的结果。因此,古代政治家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轻重相维,也就是在中央集权的前提下,使地方有适度的分权。——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认识:1、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要的实践内容。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得是否得当关系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2、秦吸取周的教训,行郡县制;汉初吸取秦亡教训行郡国并行制以期达到内外相维,但不成功;汉武帝通过“推恩令”来化解矛盾;唐中期边疆形势紧张,玄宗设立军镇来维护统治,最终导致“安史之乱”并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宋太祖积极采取削弱地方权力的方式来维护国家稳定,但形成内重外轻局面,最终宋亡。元统治者采用行省制,达到了内外相维的目的,巩固了统治。对明清及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3、古代统治者为维护统治,一直在不断实践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期达到内外相维的理想状态。考点点拨一轻重相维——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沿革(一)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萌芽(二)秦朝:郡县制1、春秋——分封制开始解体2、战国——封建政治制度开始萌生“春秋到战国,世袭特权推翻,制约经济解放,凝固的定型消失了,许多新的力量都在潜滋暗长,都在迈步向前”。——钱穆《国史大纲》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意义是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划时代的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壹(一)家天下,兵不复起……黔首(百姓)康定,利则长久。——《秦绎山刻石》(三)汉朝2、汉武帝时:推恩令、刺史制度、酎金夺爵材料一: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
--徐天麟《两汉会要》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然诸侯原本以大,末被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前汉书》“推恩令”和“酎金夺爵”
——瓦解王国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多立诸侯,王国领地不过数县,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后来,汉武帝又以“酎金”借口,削夺106个列侯爵位。
设置刺史:汉武帝时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各置刺史一人,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东汉时监察区“州”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州刺史(州牧)拥有行政权,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1、汉初:郡国并行---外重内轻【典例1】(2023·新课标五省卷)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典例2】(2021·山东卷)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下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真题再现时期调整概况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四)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也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但在不断限制地方势力发展的情况下,三级行政区的实际管辖范围都在缩小。(五)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隋初,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六)唐朝①设“道”:“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来,道变成了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②节度使:唐玄宗为了巩固边防,在边境设置“藩镇”,长官为“节度使”。影响:部分节度使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统治。唐初所奠定的内重外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提醒】在安史之乱后到黄巢之乱前,大部分藩镇是不完全割据的,即使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唐末黄巢之乱爆发,才出现普遍的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唐代后期的藩镇里,东南藩镇从财力上支撑朝廷。边疆藩镇、东南藩镇与中原藩镇构成了一个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的整体结构,从而维系唐王朝相对稳定地统治了一百多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典例1】(2021·湖南卷)据研究,唐代白居易(772—846)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势力膨胀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典例2】(2018年新课标Ⅰ卷)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变式练习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认识(1)积极作用: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2)消极作用:政府效率低下、财政负担沉重、出现“三冗”局面、积贫积弱。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矫枉过正(七)宋朝——内重外轻【典例1】(2022·全国乙卷)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典例2】(2019年新课标卷Ⅲ)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真题再现(八)元朝——行省制元:1271年-1368年都城:大都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适度分权、内外相维特点:①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行省权力大而不专)②一署多员与长官制结合。(集体议事)③行省设置上“犬牙相错,打破山川形便”。④体现出的“南向治国理念”。(“南向控制”)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意义:材料: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九)明清1、明朝:
废行省,设三司。明初废行中书省,设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
由于三司条条分割、运转不灵,另置巡抚,以“巡行天下,安抚军民”,逐渐总揽一省之权。巡抚适应了提高统治效率、整肃军备的需要。2、清朝:改省制,设总督、巡抚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层级:省之下设府(直隶州),府下设县(州),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体制。(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解析】但材料没有反映其行政权力的扩大,故A项错误;明初地方分设三司,分权的同时也导致地方行政效率降低,巡抚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司、巡抚与六部的关系,因此不能说明六部的权限被削弱,故C项错误;派遣巡抚不能体现地方行政权力的扩大,因此没有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对立的缓解,故D项错误。真题感悟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朝代地方行政区划最高行政级别秦朝郡、县郡西汉郡(国)、县二级(汉武帝设13州部“刺史”,西汉的“州”是监察区,不是行政区)东汉州、郡、县州魏晋南北朝隋朝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道、州、县(唐中期以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统兵征战,部分节度使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道宋朝路、州、县三级路元朝设行中书省,形成了省、路、府、州、县省明朝废行中书省,但省的格局并未改变,设三司分权清朝省、府(州)、县(州)三级演变趋势①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听命中央;②沿袭变革,下稳上动。集权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重监督。小结【典例1】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专令水衡都尉所属的钟官、辨铜、均输三官负责铸造新的五铢钱,名为三官钱。他还责成各郡国把以前所铸的钱币一律销毁,所得铜料输给三官。汉武帝此举
A.打击了地方诸侯B.稳定了市场秩序
C.根除了割据势力D.健全了货币体系【典例2】元代规定,行省所收取的财赋七成上供中央,三成地方留用,行省还要遵照朝廷的命令,额外提供钱谷,以弥补中央财赋支出的不足。据此判断,元朝
A.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B.中央财政始终处于亏空状态
C.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D.行省完全丧失财政管理功能变式训练素养感悟材料:秦朝按户口多少,将县分为上、下二等。降及魏晋,调整为上、中、下三等。其后历代因循,时有变化。及至明朝,改以钱粮多寡,将府、州、县划分为上、中、下三等。
清雍正年间创设了新的政区等级划分“冲繁疲难”制度,“地当孔道曰冲,政务纷纭曰繁,赋多逋欠曰疲,民刁俗悍、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终止劳动协议
- 难治性伤口病因介绍
- 药物滥用性头痛病因介绍
- 7.1《反对党八股(节选)》【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 七年级政治知识让人生更美丽2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真题 专题07 阅读理解(说明文)(安徽专用)
- 2022-2023学年天津四十七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 电子装接实36课件讲解
- 2023年旋涡式鼓风机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年公路养护项目融资计划书
- T∕CCOA 24-2020 棕榈仁饼(粕)
- 清水饰面混凝土施工工法
- 聚乙烯天然气管道施工技术交底(完整版)
- 道德讲堂制度上墙资料
- 北航飞行力学理论与应用课程大作业第组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6 《表里的生物》阅读专项训练题
- 真空过滤机滤布褶皱问题
- 浑南房地产场发展历程
- 维修电工基础知识课件.ppt
- 工程结算单(样本)
- 日常物业管理服务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