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安市2024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农业的起源众说纷纭,西方学者贝廷杰认为是源于人口增长的压力;也有学者认为是气候变化导致的;还有学者认为是竞争宴享的结果;另有富裕采集说、社会结构变迁说等等。据此可知()A.历史学的学术研究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B.历史研究具有多元视角C.历史学的研究有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D.历史研究深受时代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世界。关于农业起源,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了不同观点,表明历史研究具有多元视角,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关于农业起源的观点是先后提出的,未提及后来的观点吸取了先前研究成果,不能得出“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排除A项;材料提及关于农业起源的观点的内容,未提及其影响,不能得出“有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不同时代关于农业起源的不同观点,不能得出“深受时代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汉代的征兵制度“一个壮丁,二十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要他为国家服兵役,则应该顾及他的家庭负担。所以当时规定,从二十三岁起,照理他可以有一年储蓄来抽身为公家服役了。”钱穆意在强调该制度()A.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B.具有强制性和义务性C.保障了农民的生活 D.兼具经济性和道德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可知,钱穆认为,汉代征兵制度将男丁开始服兵役的年龄确定在23岁,既满足的国家需要,又考虑了个人的家庭负担,兼具经济性和道德性,D项正确;材料中钱穆肯定服役年龄的确定有合理性,而非批评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具有强制性”,排除A项、B项;材料本意是汉代征兵制度一定程度上考虑百姓的生活需要,但服役仍然是百姓的负担,而非保障农民生活的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3.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有两处场景描写:如左图一座衙门口有很多卫兵,可是他们都在东倒西歪的晒太阳,甚至有几个还睡着了。右图驻扎在城外的禁军来城中打酒,一路上嬉皮笑脸的驾车回营地。这反映了当时()A.商业发展繁荣 B.国家盛世一统C.军纪亟待整顿 D.社会管理失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北宋(中国)。据材料可知,该画作中描绘了士兵散漫的行为,这需要整顿军纪,C项正确;材料涉及士兵情况,未涉及商业发展,排除A项;北宋未完成国家的完全统一,排除B项;材料涉及士兵的情况,未涉及官府对社会的管理,排除D项。故选C项。4.下表所示是清前期各项财政收入比较情况,由此可推知当时()清代前期诸项财政收入比较简表(税银单位:万两)年代地丁银盐课关税杂项收入(岁入)总额岁入比例(%)岁入比例(%)岁入比例(%)顺治九年21268721291004
2428康熙二十四年27278827691204
3123雍正三年300786443131354
3585乾隆十八年2938727011743011
4069乾隆三十一29916157412540117494858嘉庆十七年2958745791448112
4013道光二十一年2943717491843511
4125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B.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C.财政收入持续增加 D.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清前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地丁税有所下降,但盐税、关税比重上升,因此清前期商品经济有所发展,A项正确;清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后该政策被打破,排除B项;财政收入先升后降,排除C项;清朝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了,排除D项。故选A项。5.“何以中国”一直以来是我国学术界研讨的重要命题。唐人孔颖达解读“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规定“以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为两国之界:河以南诸地,尽属中国,河以北诸地,尽属俄国。”根据材料,下面说法正确的()①孔氏之“中国”以中原文化为标准②条约之“中国”具有主权国家含义③“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④“中国”内涵从文化认同感转为政治归属感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的中国。根据“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孔氏之“中国”以中原文化为标准,①正确;根据“以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为两国之界:河以南诸地,尽属中国,河以北诸地,尽属俄国”可知,《尼布楚条约》中的中国具有主权国家的含义,②正确;综合材料内容可知,“中国”的内涵从文化认同转为政治归属,④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对“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③错误。故选C项。点睛】6.1866年,俄国驻华公使倭良嘎哩向总理衙门提出在黑龙江内地贸易的要求。奕䜣回复指出,按照中俄《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的规定,中俄只能在两国交界以及黑龙江、松花江两岸贸易,俄国商人不能进入黑龙江内地贸易。这表明奕䜣()A.继续坚守传统华夷观念 B.积极主动发展对外关系C.奉行对俄部分开放政策 D.具有一定近代外交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奕䜣拒绝俄国驻华公使的要求援引了中俄之间签订的条约的规定,这是近代外交的表现,说明奕䜣具有一定近代外交意识,D项正确;奕䜣援引中俄之间的条约来拒绝俄国驻华公使的要求,是其具有一定近代外交意识的体现,并不是坚守传统的华夷观念,排除A项;奕䜣援引中俄之间的条约来拒绝俄国驻华公使的要求,体现了其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但不是积极主动发展对外关系,排除B项;奕䜣拒绝了俄国公使的要求,因此不能体现奉行对俄部分开放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7.1900年,梁启超曾说,“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这类对于奴隶性认知,逐渐从个别的激烈批评蔓延开来,成为一种国人的自我观感。这说明了()A.清政府新政已经具备思想基础 B.国人痛恨清政府腐败C.民族危机加深促使国人思想进步 D.民众思想认识普遍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这类对于奴隶性的认知,逐渐从个别的激烈批评蔓延开来,成为一种国人的自我观感”可知,梁启超认为国人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中国数千年来腐败的根源,说明这一时期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推动了国人思想的进步,C项正确;国人是认识到国家腐败的根源,和清政府的新政没有关系,排除A项;国人痛恨的并不仅仅是清政府的腐败,而是认识到腐败的根源,排除B项;是越来越多的国人在认识到腐败的根源,但并不能据此说明民众思想普遍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8.1911年1月21日,英国巡捕打死一名中国人力车夫,湖北地方政府以及清廷偏袒洋人、镇压民众,制造“汉口惨案”。《大江报》刊文指出,“中国情势,事事皆现死机,处处皆成死境”,“爱国之志士乎?国之健儿乎?和平已无望矣!”。《大江报》发表此言论()A.表达了对清政府的不满 B.号召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压迫C.揭露汉口惨案的真相 D.痛斥清政府的腐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1年(中国)。据材料可知,该报纸刊文表达了对汉口惨案的极大愤慨,对清政府的不满,A项正确;材料反映该报对清政府的不满,未涉及要反抗帝国主义压迫,排除B项;材料只是表达了对惨案的愤慨,未在报纸上揭露真相,排除C项;该报表达对清政府的不满,而不是痛斥区政府的腐败,排除D项。故选A项。9.1935年11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全大会上的外交报告》称:“和平未到完全绝望之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复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否则即当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这说明()A.国民党坚定抗战的决心 B.国民党对日态度有所变化C.中日民族矛盾即将成主要矛盾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5年11月(中国)。根据材料“1935年11月”“和平未到完全绝望之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复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否则即当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使得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使得国民党对日态度有所变化,B项正确;此时国民党仍有妥协,抗战决心并不坚定,排除A项;1935年华北事变使得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即将”一说不恰当,排除C项;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10.安徽省委要求六安地委1961年全区应压缩城镇人口8.55万,1963年全区应减少职工2.1万人,安徽省委作出这一要求旨在()A.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 B.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C.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状况 D.全面纠正“左”倾错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611963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61年到1963年安徽六安地区减少城镇人口和职工数量。结合所学可知,1959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从1960年冬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因此六安地区的措施是为了缓解城市粮食供应紧张,C项正确;1952年地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排除A项;安徽省委举措出于缓解经济困难,并不是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排除B项;这一举措是纠正“左”倾错误,但主要目的是缓解粮食供应紧张。排除D项。故选C项。11.对图中地区文明发展表述正确的是()A.建立以土地为纽带的等级制度 B.发明“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C.德里苏丹国实行政教合一统治 D.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根据图示内容和所学可知,图示中的区域是南亚区域,在这一区域建立的德里苏丹国实行了政教合一的统治,C项正确;建立以土地为纽带的等级制度的是中世纪的欧洲,排除A项;发明“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的是古代美洲的阿兹特克人,排除B项;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的是古代西非的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排除D项。故选C项。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西欧人不再被扩张中的伊斯兰教围困在欧亚大陆西端。相反,他们已通过赢得对印度洋的控制,从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而俄罗斯人则已通过征服西伯利亚,从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现在一个能以全球规模而不仅仅是以欧亚大陆规模起作用的新的中心已崛起”。这段材料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A.促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B.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改变C.引发了宗教战争 D.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西欧人不再被扩张中的伊斯兰教围困在欧亚大陆西端。相反,他们已通过赢得对印度洋的控制,从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而俄罗斯人则已通过征服西伯利亚,从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现在一个能以全球规模而不仅仅是以欧亚大陆规模起作用的新的中心已崛起”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使得西欧人找到了一条新的商路,推动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推动了世界格局发生改变,B项正确;材料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改变,“促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改变,未涉及宗教战争,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但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13.马拉于1789年9月12日创办《人民之友报》。该报代表了中下层民众的利益,曾多次揭露宫廷内幕,批评大资产阶级的当权派,并且坚决地主张消灭封建制度,将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1792年,《人民之友报》改名为《革命日报》。对材料相关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的进行是其发生的根本原因B.拿破仑时期颁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C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国王“统而不治”D.法国从旧制度向现代制度的过渡的重大事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1789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推动法国从旧制度向现代制度的过渡的重大事件,因此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法国从旧制度向现代制度的过渡的重大事件,D项正确;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由于工业革命,法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初,排除A项;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并不是拿破仑时期颁布的,而是美国的1787年宪法,排除B项;法国没有建立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的是英国,排除C项。故选D项。14.1921年秋天,列宁主张从当年春天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初的粮食税和商品交换退到“由国家调节商业”,退到以货币为媒介的流通。“1921年春季,我们在经济方面实行了退却,我们在1921年的秋冬和1922年初,还要继续退却”。据此推知,对该时期的经济政策解读合理的是()A.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B.重心是国家和农民关系调整,运用市场机制C.为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物质基础D.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性质具有一致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俄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退到以货币为媒介的流通,其重心是国家和农民关系调整,运用市场机制,B项正确;1921年俄国内战已经结束,不存在要给前线供应粮食的现象,排除A项;为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物质基础的是斯大林模式,而不是新经济政策,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性质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个环节,排除D项。故选B项。15.20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政府进行了多次货币贬值以鼓励出口,还进行了工业转型,却导致了大量的裁员和社会紧张局势。然而,在80年代初期,英国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与英国经济好转相关的举措是()A.实行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息率B.政府加强经济管制,减少开放与竞争C.扩大福利开支,减少公共品市场化D.政府减少经济干预,鼓励自由市场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20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政府进行了多次货币贬值以鼓励出口,还进行了工业转型,却导致了大量的裁员和社会紧张局势,说明7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失灵,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政府减少经济干预,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措施进行经济改革,在80年代初期,英国经济形势逐渐好转,D项正确;“实行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息率”会增加政府的债务,不利于英国经济好转,排除A项;“政府加强经济管制,减少开放与竞争”体现了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它不利于英国经济好转,排除B项;“扩大福利开支,减少公共品市场化”会加剧英国的财政负担,排除C项。故选D项。16.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乌克兰危机延宕,巴以冲突战火又起,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攻击、跨国犯罪、生物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挑战持续上升。为此,当今世界各国应该()A.搞意识形态对抗,固守非黑即白思维B.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C.构建单极世界,坚持集团对抗D.筑起小院高墙,实行脱钩断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乌克兰危机延宕,巴以冲突战火又起,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攻击、跨国犯罪、生物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挑战持续上升”可知,当今世界非传统安全挑战持续上升,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为此,当今世界各国应该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B项正确;“搞意识形态对抗,固守非黑即白思维”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构建单极世界,坚持集团对抗”不利于维护世界稳定,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筑起小院高墙,实行脱钩断链”不利于维护世界稳定,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题(本大题3小题,共52分)17.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七门堰是位于安徽舒城县境内杭埠河(古称龙舒水、巴洋河)中段的引水灌溉工程,由汉高祖刘邦伯兄之子、羹颉侯刘信创建,距今约2223年。《舆地纪胜》记载,刘信视“舒城水源出于西山之峻岭,势若建瓴”,乃于“七门岭下,阻河筑堰,曰七门。开渠建片责,引河流东北,载之平陆,条分支贯,灌田八千余顷。”又于七门岭之东修筑乌羊、片曹片责两堰,“灌田两千余顷”,史称“七门三堰”。明宣德年间,知县刘显定七门堰引水例,“上五荡用忙水,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七月底接堰水灌田。下十荡用闲水,每年八月初一至次年三月底,引堰水灌塘、陂、沟,蓄水灌田。”此制度一直沿用至民国。“使强者不得过取,弱者不致失望”,该制度开创性地实行忙闲轮灌制,完美契合七门堰灌溉体系。清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记载:“沙湾之地,厥宜泄水”,古人已早早认识到弯道环流效应。七门三堰,取水口均设置在河流凹岸,成功实现水沙分流,实现了弯道环流理论的运用。又记载:“山冈之地,最宜蓄水,因高就下,可塘可堰,渟潴灌溉,利饶耕作”。在灌溉系统建设中,古人充分利用湿地形态,“串荡成渠,连塘为蓄”。串连十五荡,形成输水干渠,疏浚塘,荡、沟、渠,串联互通。——摘编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报道材料二作为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的淠史杭工程始建于1958年,历时14年骨干工程基本建成通水。汧史杭灌区发源于安徽省六安市,润泽江淮,是新中国治淮工程衍生的重要成果,联通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水系,灌溉供水范围涉及安徽、河南两省4市17个县(区),灌区国土面积1.4万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098万亩。65年来,汧史杭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未来,六安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奋力推动六安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去”。——《人民日报——洪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周年》(2023年08月18日16版)(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水利建设的意义,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答案】(1)特点:政府重视;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分配水资源;尊重科学规律;创新性;(2)意义:①促进了农业的发展;②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③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⑤改善了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启示:①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③必须坚持保障国家安全;④必须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特点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古代的水利建设多由政府主导建设,所以体现了政府重视;根据“‘舒城水源出于西山之峻岭,势若建瓴’,乃于‘七门岭下,阻河筑堰,曰七门。开渠建片责,引河流东北,载之平陆,条分支贯,灌田八千余顷。’”、“古人已早早认识到弯道环流效应。七门三堰,取水口均设置在河流凹岸,成功实现水沙分流,实现了弯道环流理论的运用”得出尊重自然规律;根据“上五荡用忙水,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七月底接堰水灌田。下十荡用闲水,每年八月初一至次年三月底,引堰水灌塘、陂、沟,蓄水灌田”得出合理分配水资源;根据“该制度开创性地实行忙闲轮灌制,完美契合七门堰灌溉体系”、“在灌溉系统建设中,古人充分利用湿地形态”得出尊重科学规律;综合材料可知具有创新性;【小问2详解】本题是意义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水利建设的意义根据“灌溉供水范围涉及安徽、河南两省4市17个县(区),灌区国土面积1.4万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098万亩”、“汧史杭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等信息可知,主要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善了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的启示综合所学可知,水利建设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保障国家安全;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言之有理即可。18.江淮大地人杰地灵,在历史长河中产生过许多位历史文化名人。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李鸿章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他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进而得以长期手绾兵符,掌握着当时在国内堪称装备精良的淮军,创建了近代化的北洋海军;以镇压农民起义有功,而出任封疆大吏,活跃在晚清政坛上长达40年之久。李鸿章本人不无得意地说自己“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梁启超甚至说:“自李鸿章之名出现于世界以来,五洲万国人士,几于见有李鸿章,不见有中国。一言蔽之,则以李鸿章为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要之,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曰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亦势不得不手中中国近世史:此有识所同认也。”可见李鸿章对于近代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之大。然而,世人在不同时期对李鸿章的评价却相差悬远。稍微对历史有点兴趣的人都可能会了解到:早先李鸿章一直背着“卖国贼”的恶谥,被目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却逐渐被推崇为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倡始人和先驱者。——欧阳跃峰《李鸿章和他的幕府们》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我心目中的李鸿章”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选角度,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本题为开放式试题,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心目中的李鸿章——中国近代重要政治家李鸿章,中国清末民初的一位伟大政治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出生于安徽省,自小聪明机智,才情出众。在政治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广泛的影响力。李鸿章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洋务派”代表人物。他热衷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变革意见。他积极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建设,努力引进外国的工业、军事和教育知识,促进了中国的国家建设和发展。此外,李鸿章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之一。他参与了对外的一系列重要谈判,与英国、俄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进行交涉,为中国争取了许多有利条件。他希望通过外交手段维护国家利益,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保持中国的独立和尊严。然而,李鸿章也有一些争议和批评。他在签订《马关条约》时被视为“卖国贼”,被一些人认为是对中国利益的背叛。但从整体上看,李鸿章的政治理念是为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发展而努力。他的开明思想和远见卓识为中国带来了进步和机遇。总的来说,我心目中的李鸿章是一位具有远见和勇气的政治家。他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一生展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与执着追求。【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近代(中国)。首先,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我心目中的李鸿章”为主题拟写题目。题目:示例:我心目中的李鸿章——中国近代重要政治家。其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论述过程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论述: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李鸿章,中国清末民初的一位伟大政治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出生于安徽省,自小聪明机智,才情出众。在政治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广泛的影响力。根据材料“他创建了近代化的北洋海军”“晚年洋务”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李鸿章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洋务派”代表人物。他热衷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变革意见。他积极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建设,努力引进外国的工业、军事和教育知识,促进了中国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此外,李鸿章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之一。他参与了对外的一系列重要谈判,与英国、俄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进行交涉,为中国争取了许多有利条件。他希望通过外交手段维护国家利益,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保持中国的独立和尊严。根据材料“稍微对历史有点兴趣的人都可能会了解到:早先李鸿章一直背着“卖国贼”的恶谥,被目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然而,李鸿章也有一些争议和批评。他在签订《马关条约》时被视为“卖国贼”,被一些人认为是对中国利益的背叛。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却逐渐被推崇为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倡始人和先驱者。”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但从整体上看,李鸿章的政治理念是为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发展而努力。他的开明思想和远见卓识为中国带来了进步和机遇。最后,小结升华,呼应题目。总的来说,我心目中的李鸿章是一位具有远见和勇气的政治家。他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一生展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与执着追求。1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989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已高达13000亿美元,相当于被统计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由于发达国家实行紧缩政策,以及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减少了对某些初级产品的需求,世界市场上初级产品的价格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船回租协议书
- 谷歌租赁协议书
- 员工非正常死亡协议书
- 花圃认养协议书
- 联养购买协议书
- 老公拒赌协议书
- 恒大悦珑湾认筹协议书
- 考证服务协议书
- 电气维护费合同协议书
- 比亚迪维修试车协议书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完整版2025年
- 2025年日历表(A4版含农历可编辑)
- MOOC 数值天气预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2届高考英语复习:最后一节英语课(13张PPT)
- 加强评标专家管理实施方案
- 股票实战技巧(一)薛斯通道_CCI_DMI经典指标组合
- 小学生德育教育ppt课件
- 配电箱系统图
- 精选静电感应现象的应用练习题(有答案)
- 初中音乐--人声的分类--(1)pptppt课件
- 小作坊生产工艺流程图(共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