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准噶尔盆地油气源、油气分布与油气系统一、本文概述《准噶尔盆地油气源、油气分布与油气系统》一文旨在全面探讨中国西北部新疆地区的重要含油气盆地——准噶尔盆地的油气资源赋存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其背后的复杂油气系统。该文立足于最新的地质研究成果与勘探实践进展,系统梳理了准噶尔盆地自上古生界至中新生界的多期含油层系,深入剖析了影响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揭示了盆地内不同构造单元与地层层序中油气资源的空间配置和动态演化过程。文章回顾了准噶尔盆地地质历史上的主要构造演化阶段,特别是在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期间的重大地质事件对烃源岩的形成与成熟度的影响。重点阐述了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等主要含油层系的烃源岩类型、分布范围及其地球化学特性,以及这些烃源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生烃潜力变化,为理解盆地内油气资源的生成基础提供了扎实的地质学依据。本文详细解析了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分布格局及其控制因素。结合前人研究与最新勘探数据,阐明了盆地内各大凹陷、凸起、断裂带、坡折带等构造单元在油气聚集中的作用,揭示了不同层位油气藏的分布特点、规模、类型及其与特定构造背景、沉积环境的密切关系。特别关注了如白家海凸起、吉木萨尔凹陷等具有代表性的局部构造区的油气分布特征与成藏模式,以及近年来勘探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突破与新发现。再者,文章运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对准噶尔盆地的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与保存过程进行了系统性分析。通过对盆地内各含油气系统的构成要素、作用机制、相互联系及其时空演化规律的深度剖析,构建了盆地尺度的油气系统模型,以期揭示油气资源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整体配置规律与主控因素。特别探讨了火山岩岩相带、断层活动、地层超覆关系等因素在油气系统形成与演化中的特殊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准噶尔盆地独特的油气分布特征。本文还着重讨论了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历史沿革、技术进步与未来展望。梳理了自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特别是近十年来盆地南缘、东部等区域的勘探历程、重要发现与技术创新,如山地地震技术的应用、深层油气的突破性探索等。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勘探方向、潜力区块识别、技术挑战与对策提出了前瞻性的见解,旨在为持续推动准噶尔盆地高效、科学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准噶尔盆地油气源、油气分布与油气系统》一文以翔实的地质资料、最新的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准噶尔盆地复杂的油气地质特征与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工程师及决策者提供一份关于该盆地油气资源研究的综合概览与深入洞察。二、准噶尔盆地地质背景准噶尔盆地位于中国新疆北部,是中国第二大内陆盆地,其形成和演化与中亚大型内陆盆地的形成演化紧密相关。盆地经历了复杂的地质历史,包括古生代的洋盆消减、碰撞造山,中生代的陆内裂陷和坳陷,以及新生代的陆内拗陷等多个阶段。盆地内地层发育齐全,沉积厚度巨大,古生代至新生代地层均有分布。盆地基底主要由古生代花岗岩、变质岩和火山岩组成,这些岩石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叠加和改造,形成了现今盆地的基底结构。盆地盖层则以中生代和新生代的陆相碎屑岩和火山岩为主,这些岩石记录了盆地形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准噶尔盆地是一个多期叠合盆地,其油气成藏条件复杂。盆地内断裂发育,构造样式多样,包括逆冲断裂、走滑断裂、伸展断裂等,这些断裂不仅控制了盆地的构造格局,也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产生了重要影响。盆地的沉积环境多样,包括河流、湖泊、三角洲、扇三角洲等多种沉积体系,这些沉积体系为油气的生成和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盆地的热演化历史也是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准噶尔盆地在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早期经历了快速沉降和强烈断陷,形成了丰富的烃源岩。随后,盆地进入了坳陷阶段,沉降速率减缓,烃源岩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生成了大量的油气。在新生代晚期,盆地的构造活动逐渐减弱,沉降速率进一步减缓,油气开始聚集形成油田和气田。准噶尔盆地的地质背景复杂多样,其多期叠合、断裂发育、沉积环境多样以及热演化历史等特点共同构成了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对准噶尔盆地的地质背景进行深入研究和认识,对于理解油气成藏规律、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三、准噶尔盆地油气源分析准噶尔盆地,作为中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其油气源的研究对于理解盆地的油气分布和油气系统至关重要。本节将重点分析准噶尔盆地的油气源特征,包括源岩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生烃潜力以及油气生成和运移的历史。准噶尔盆地的源岩主要包括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的泥岩和碳酸盐岩。这些源岩具有高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生烃潜力。侏罗系的暗色泥岩,特别是湖相泥岩,是盆地内最重要的源岩之一,其有机质类型主要为型,具有良好的生油潜力。白垩系和第三系的源岩则表现出更多的陆源有机质输入,有机质类型主要为型,以生气为主。有机质成熟度是评价源岩生烃潜力的关键参数。准噶尔盆地的源岩成熟度分布不均,受盆地构造演化和热历史的影响。在盆地中部和东部,由于地温较高,源岩成熟度普遍较高,达到成熟至过成熟阶段,有利于油气的生成。而在盆地边缘和西部,源岩成熟度相对较低,部分源岩仍处于低成熟阶段。准噶尔盆地的生烃潜力评估表明,侏罗系源岩具有最高的生烃潜力,尤其是在盆地中部和东部地区。这些地区的源岩不仅厚度大,而且有机质含量高,生烃条件优越。白垩系和第三系源岩虽然生烃潜力较低,但在盆地特定区域,如斜坡带和构造高点,仍可成为有效的油气源岩。准噶尔盆地的油气生成和运移历史复杂,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侏罗纪至白垩纪是盆地的主要生烃期,而第三纪以来,随着盆地的构造抬升和断裂活动,早期生成的油气开始大规模运移和聚集。油气主要沿断层和砂岩输导层运移,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不同油气田的原油和天然气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可以发现油气源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盆地中部的油气主要来源于侏罗系源岩,而盆地东部的油气则显示出多源混合的特征,包括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源岩的贡献。这种油气源的差异性反映了盆地不同区域的地质条件和演化历史的差异。准噶尔盆地的油气源分析揭示了其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复杂过程。这对于理解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熟度分布以及油气生成历史的认识,以更准确地预测盆地的油气潜力。四、准噶尔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准噶尔盆地的含油层系跨越上古生界至中新生界,包括晚石炭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中侏罗统和下第三系等多个地质时期。这些层系内发育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如常规砂岩油气藏、砾岩油藏、碳酸盐岩油藏以及煤层气藏等。近年来在玛湖凹陷中心区发现的世界最大砾岩油田,展示了该盆地独特的、大规模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石南油田三工河组储集层的沉积特征研究揭示了其内部复杂的油气分布格局。盆地内构造活动活跃,构造单元复杂多变,主要划分为乌伦古坳陷、索索泉凹陷、陆南隆起等。这些构造单元构成了不同的油气富集环境。例如,乌伦古坳陷作为盆地内的主要生烃凹陷,其红岩断阶带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区索索泉凹陷则因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而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白家海凸起作为复式油气聚集区,其南斜坡侏罗系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表明构造坡折带对油气运移聚集成藏具有重要影响。油气分布受控于烃源岩的分布、储集层的展布、盖层的封闭性能以及构造活动所形成的输导体系。前人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的分布、构造背景及火山岩岩相带对石炭系油气的分布和富集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中亚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形成与分布规律对盆地内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启示,揭示了相似地质构造背景下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共性特征。盆地内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油气藏类型,如深部高温高压气藏。呼探1井作为准噶尔盆地目前完钻井深最深(7601米)、压力最高、温度最高的气井,其成功试气并实现高产工业气流,标志着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在准噶尔盆地发现了整体连片岩性油气藏群,这一重大发现不仅丰富了盆地的油气藏类型,也证实了通过科技创新破解复杂地质难题后,能够在传统勘探冷点区域实现重大油气资源的发现。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分布特征表现为层系多样性、构造复杂性、成藏规律性以及特殊油气藏的探索性。这些特征反映了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和多样的勘探开发前景,对于指导未来的油气勘探部署与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地质认识的深化和技术手段的进步,预计该盆地还将有更多的油气资源被发现和有效利用。五、准噶尔盆地油气系统研究准噶尔盆地作为一个典型的含油气盆地,其油气系统的定义和特征是理解该盆地油气成藏过程的关键。油气系统通常指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关联的一系列要素,包括源岩、储层、盖层、运移通道和圈闭等。在准噶尔盆地,这些要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源岩是油气系统的基础,为准噶尔盆地提供油气的原始物质。本节将详细探讨准噶尔盆地的源岩类型、分布、有机质类型和含量,以及源岩的热成熟度。成熟度是评价源岩是否能够生成并排出油气的重要指标,通常通过镜质体反射率、生物标志物参数等手段进行评估。储层是油气聚集和储存的空间。本节将分析准噶尔盆地的储层岩石类型、孔隙结构、渗透性等特征,并探讨这些特征对油气储存能力的影响。同时,储层的空间分布、规模和连续性也是评价油气藏潜在规模和开发价值的重要因素。盖层和圈闭是油气系统中的关键要素,它们决定了油气能否在储层中有效聚集和保存。本节将研究准噶尔盆地的盖层岩石类型、分布、密封性能,以及圈闭的类型、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这些研究对于预测油气藏的位置和规模具有重要意义。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是油气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本节将探讨准噶尔盆地油气的运移路径、机制和时间,以及油气聚集的主控因素。这包括构造活动、流体压力、温度梯度等多种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的影响。综合以上各要素,本节将构建准噶尔盆地的油气系统成藏模式。该模式将阐述油气从生成到聚集的整个过程,揭示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总结准噶尔盆地油气系统研究的成果,强调其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建议。六、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与开发现状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活动始于20世纪初,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初期勘探主要集中在盆地边缘地区,随后逐渐向盆地内部拓展。自1950年代以来,随着地质理论的发展和勘探技术的进步,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近年来,通过采用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和钻探工艺,发现了一系列大型油气田,如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等,这些发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开发采用了多种技术和策略。在开发初期,主要采用传统的钻井和采油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引入了水平井钻探、注水驱油、热力采油等先进技术,提高了油气田的开采效率。为了应对盆地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采用了三维地震勘探、地质统计学等现代地质技术,以更准确地评估油气藏的性质和规模。准噶尔盆地的油气产量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新油气田的发现和现有油气田的深入开发,盆地内的油气产量持续增长。这些油气资源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部分还出口至国外,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开发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在油气勘探与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开发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相关企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开展生态修复等,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实现油气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展望未来,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与开发仍面临一系列挑战。随着易开发油气藏的逐渐枯竭,未来开发将更多地集中在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大的油气藏上。这要求进一步提高勘探开发技术水平,创新开发模式。同时,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我国能源政策的调整,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开发也需要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环保要求,向更加清洁、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七、结论与展望油气源分析总结:总结准噶尔盆地油气源的主要特征,包括源岩类型、成熟度、有机质含量等,以及这些特征对油气生成和分布的影响。油气分布规律:概括油气在准噶尔盆地的分布规律,包括油气藏的类型、规模、分布区域等,以及这些分布规律与盆地地质结构的关联。油气系统研究:综合油气源、运移、聚集、保存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对准噶尔盆地油气系统的整体特征进行总结。资源潜力评估:基于上述分析,对准噶尔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和开发前景进行评估。未来研究方向: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如深层次油气勘探技术、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油气成藏动力学模拟等。技术应用前景:探讨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应用前景,如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强调在油气开发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探讨绿色能源转型对油气产业的影响。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出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以促进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和资源共享。这个大纲为“结论与展望”部分提供了一个框架,可以根据实际研究内容和数据进行调整和扩展。参考资料:渤海湾盆地是一个复杂的构造单元,其构造体系对油气的生成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渤海湾盆地的构造体系,包括主要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历程和控油气因素,并对油气分布规律进行探讨。渤海湾盆地位于中国东部,是一个中生代形成的陆缘盆地,具有复杂的构造特征。其主体位于华北板块与杨子板块的碰撞带,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根据构造形态和演化历程,可将渤海湾盆地划分为三个主要构造单元:辽东隆起、渤海坳陷和黄河口拗陷。渤海湾盆地的构造演化可以追溯到中生代晚期。自晚三叠世以来,经历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等重要地质事件。这些运动导致了地壳的变形和岩浆活动,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局。燕山运动对渤海湾盆地的影响最为显著,形成了大量的断裂和褶皱构造。渤海湾盆地的油气分布受到多种构造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断裂系统和岩浆活动。断裂系统不仅控制了油气的生成和运移,还影响了油气的储集和保存。而岩浆活动则可以提供丰富的烃源物质,同时通过热液作用促进油气的生成和运移。地层和岩性也是影响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油气主要分布在断裂系统和岩浆活动较为发育的地区,如辽东隆起和渤海坳陷的交界处、渤海坳陷的中部和南部等。油气分布受到地层和岩性的影响,主要储存在适合储集和保存油气的地层和岩性中,如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等。油气分布受到古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在海洋环境下的沉积地层更容易形成油气藏。油气分布与构造形态密切相关,如背斜构造和断层构造等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本文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构造体系和油气分布的探讨,揭示了其复杂的构造特征、演化历程和控油气因素。渤海湾盆地的油气资源丰富,但分布规律复杂。为了更好地开发这些资源,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构造特征、演化历程和控油气因素等,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含油气盆地指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史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由于含油气盆地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史,因而发育着统一的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及特征,有其特定的规律性。含油气盆地是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基本地质单元。(2)在地壳上必须是曾经是一个洼陷区,有较厚的沉积岩层分布,曾经历长期、持续、稳定沉降状态,以造成对生油有利的环境。(3)经受一定程度的构造运动,以推动油气运移和形成圈闭,构造运动不能过度强烈,不致破坏油气生成和聚集。(4)盆地内生、储、盖层、圈闭发育,并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5)含油气盆地的范围大小不一,差别很大,面积从几十平方公里到上万平方公里。如世界上最大的含油气盆地-波斯湾盆地,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我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为7万平方公里;我国西部的民和盆地,面积仅9000平方公里;美国西部的洛杉矶盆地,面积仅3900平方公里。(6)含油气盆地内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大地构造单位,各单元的沉积过程和油气生成、聚集条件在具全盆地共性的基础上,可以有一定的差异性。如渤海湾盆地是新生界盆地,这是统一的,但其南部以古近系(下第三系)含油为主,北部以新近系(上第三系)含油为主;油气丰富程度也有差异。含油气盆地从整体上是一个统一的沉降区;但就其内部来说,无论是基底还是沉积盖层,并非都是一个简单的光坦凹面或平面,其基底不仅有起伏,沉积盖层也常有各种变形。由于基底和盖层的性质不同,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特征也较复杂。其内部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次一级构造单元。在一般盆地内,基底起伏形成的隆起与坳陷属一级构造单元。隆起以相对上升占优势,沉积盖层较薄且往往发育不全,沉积间断较多,在毗邻坳陷的翼部容易出现地层超覆和岩性尖灭带,有利于油气聚集。坳陷是盆地内基底埋藏最深的区域,沉积盖层发育完全,厚度大、岩性岩相稳定,是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区域,成为含油气盆地的油源区。盆地边缘的斜坡区,也属于一级构造单元,同毗邻坳陷的隆起翼部相似,也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盆地内最低一级构造单元为背斜、单斜和向斜,俗称三级构造(或局部构造),是形成油气田的构造单元。由局部构造组成的构造带即为二级构造单元,控制油气聚集带的形成。对一般含油气盆地而言,多包括上述三级构造单元。在某些地质构造较复杂的大型含油气盆地内,在隆起与坳陷之下,还可划分出次级单元凸起与凹陷,因不带普遍性,可列为亚一级构造,不必另立级别。在油气勘探中,为了将未知含油气盆地与已知含油气盆地进行对比,常常将沉积盆地或含油气盆地进行分类。含油气盆地分类方案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3大类:①按槽台学说划分盆地类型,这种分类从20世纪50年代起沿用至今。主张这种分类的代表为И.О.布罗德;②主要是根据板块活动的性质进行盆地分类,以W.R.迪金森(1974,1977)和A.W.巴利(1980)为代表;③以古生代槽台体制和中、新生代板块构造体制为基础进行盆地分类,主张此方案的为中国朱夏(1981)。有些石油地质学家,主张采用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成因分类。例如,中国陈发景等(1981)和M.P.沃森(1986)主张,将中国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裂谷型盆地和前陆(或挠曲)型盆地两大类。中国刘和甫(1986)划分为张裂环境、挤压环境、剪切环境和重力环境4类。在上述的盆地分类方案中,盆地类型都是指某一时期的原型,实际上很多盆地都是由几种盆地原型有规律组合而成,D.R.金斯顿(1983)称之为多旋回盆地。除少数较年轻的中、新生代盆地外,普遍为多种类型叠加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盆地。盆地的形成、构造演化是当前盆地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区分不同旋回时期不同性质的盆地,可以对含油气远景作出正确的评价。前陆盆地是指位于褶皱山系与毗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它包括从山前坳陷到克拉通边缘斜坡的过渡区。前陆盆地形成于挤压构造环境,其特点是:结构不对称,靠近造山带一侧较陡,在其演化过程中遭受变形作用;盆地近克拉通一侧较宽缓,与地台层序逐渐合并。西加拿大盆地、波斯湾盆地、落基山盆地、东委内瑞拉盆地、阿拉斯加北斜坡盆地、阿巴拉契亚盆地等都是前陆盆地。裂谷盆地一般指大型岩石圈拉张破裂而形成的长型断陷或坳陷。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的形成演化大体可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发展阶段:(1)初始张裂阶段: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上地幔物质热膨胀作用造成局部异常,断裂活动导致盆地初始断裂,并伴有强烈岩浆活动。(2)断陷发育阶段:太平洋板块俯冲强烈,上地幔物质热膨胀作用加剧,断块、断陷差异沉陷十分强烈。(3)坳陷发育阶段:太平洋板块俯冲减弱,俯冲带向东迁移,上地幔物质由热膨胀转为冷却收缩,地壳整体下沉,由断陷转为坳陷发育阶段。克拉通盆地是在板块离散的条件下完全形成于陆壳之上的盆地。克拉通盆地包括形成在克拉通周边环境的和克拉通内部的盆地。克拉通盆地是局部热源之上的热隆起、低密度地壳表层的剥蚀、变薄、冷却、收缩和最后沉降的结果。准噶尔盆地位于中国新疆北部,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其东部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一直是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区域。本文将探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准噶尔盆地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生代,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该地区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运动。在盆地形成初期,地壳运动以升降为主,形成了许多凹陷和凸起。到了中生代,盆地内部开始出现断裂和褶皱,这为油气的形成和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新生代时,盆地内部构造活动加剧,这进一步促进了油气的生成和运移。烃源岩: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的烃源岩主要为石炭系和二叠系,这些烃源岩富含有机质,为油气的生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储层和盖层: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的储层主要为砂岩和砾岩,这些储层具有良好的孔隙度和渗透性,有利于油气的储存和运移。同时,该地区的盖层可以有效防止油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下册7课课件
- 股权抵押协议书范本
- 2024年度购房合同中的房屋交付标准和条件
- 手术室专科培训汇报
- 检验规范修订培训
- 中如何搭配色彩课件
- 跨国出境领队服务合同(04版)
- 民宿委托经营管理合同
- 煤炭买卖合同完整版
- 旅游景区2024年度景观石材采购与安装合同
-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 NY-T 3213-2023 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物流
- 财务管理的人工智能应用
- 读为什么是中国有感
- 老人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课件
- 安全生产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天津市五所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 浅谈如何提高公安信访工作整体水平和能力
- 幼儿园安全教育课件:不被欺负有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