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研究第一部分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研究 2第二部分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方法论 5第三部分振动病症状评估和功能障碍评估 7第四部分振动病劳动能力评估和评定 9第五部分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 12第六部分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15第七部分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 17第八部分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 19
第一部分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研究关键词关键要点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标准
1.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是根据振动病的临床表现、功能障碍和劳动能力下降的情况制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振动病的临床分期:根据振动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严重程度,将振动病分为四期: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振动病的功能障碍:根据振动病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将振动病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一级:轻度功能障碍,患者可以从事轻体力劳动。
-二级:中度功能障碍,患者可以从事一般体力劳动。
-三级:重度功能障碍,患者可以从事辅助性劳动。
-四级:极重度功能障碍,患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2.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程序:
-申请:振动病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受理:劳动保障部门受理申请后,组织专家对患者进行检查和评估。
-鉴定:专家根据检查和评估结果,对患者的劳动能力进行鉴定。
-发证:劳动保障部门根据鉴定的结果,向患者发放劳动能力鉴定证书。
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方法
1.临床检查:临床检查是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最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视诊:观察患者的手部、前臂和面部的皮肤是否有振动性红斑、紫癜、溃疡等。
-触诊:触诊患者的手部、前臂和面部的皮肤是否有振动性感觉异常、肿胀等。
-听诊:听诊患者的心脏、肺部和血管是否有杂音等。
-运动检查:检查患者的手部、前臂和面部的运动功能是否有障碍。
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诊断振动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血液检查:检查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其他血液成分是否有异常。
-尿液检查:检查患者的尿液中有无血红蛋白、白细胞和其他异常成分。
-影像检查:X线检查可以发现患者骨骼是否有异常,核磁共振成像(MRI)可以发现患者肌肉和神经是否有异常。
3.功能检查: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劳动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肌肉力量检查:检查患者手部、前臂和面部肌肉的力量。
-关节活动度检查:检查患者手部、前臂和面部关节的活动度。
-协调性检查:检查患者手部、前臂和面部协调性。
-耐力检查:检查患者手部、前臂和面部肌肉的耐力。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研究
摘要:
振动病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劳动能力。为了客观、公正地对振动病患者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本研究以振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振动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劳动能力下降程度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建立了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为振动病患者的劳动能力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标准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2010年至2017年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振动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0例,女性40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2岁。
2.资料收集:
通过查阅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表现、劳动能力下降程度等信息。
3.统计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临床表现:
振动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手足麻木、疼痛、震颤等。其中,手足麻木最为常见,占85.0%;其次为手足疼痛,占70.8%;再次为手足震颤,占62.5%。
2.劳动能力下降程度:
振动病患者的劳动能力下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其中,轻度劳动能力下降者占45.8%;中度劳动能力下降者占34.2%;重度劳动能力下降者占20.0%。
3.劳动能力鉴定标准:
根据振动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劳动能力下降程度,建立了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标准如下:
|劳动能力下降程度|临床表现|劳动能力限制|
||||
|轻度|手足麻木、疼痛、震颤等症状轻微,无明显劳动能力限制|可从事轻体力劳动|
|中度|手足麻木、疼痛、震颤等症状明显,劳动能力下降,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可从事轻度体力劳动|
|重度|手足麻木、疼痛、震颤等症状严重,劳动能力丧失,不能从事任何体力劳动|不能从事任何劳动|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为振动病患者的劳动能力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该标准有助于提高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保障振动病患者的合法权益。第二部分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方法论关键词关键要点【患者个体差异性】:
1.振动病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很大,病情严重程度和劳动能力丧失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
2.影响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振动强度、振动频率、振动暴露时间、个体敏感性等。
3.劳动能力鉴定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判定劳动能力丧失程度。
【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分级】
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方法论概述
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为了确保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一、劳动能力鉴定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鉴定结论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得掺杂个人感情或其他因素。
2.科学性原则:鉴定过程应遵循科学规律,采用科学方法,确保鉴定的准确性。
3.公平性原则:鉴定结论应公平公正,不得因个人身份、地域、民族等因素而有所偏袒。
4.保护性原则:鉴定结论应充分考虑振动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劳动能力,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劳动能力鉴定方法
1.医学检查:对振动病患者进行详细的医学检查,包括职业史、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了解其振动病的诊断、病情程度、并发症等情况。
2.功能检查:对振动病患者进行相应的生理功能检查,如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肌电图检查、血管检查等,以了解其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和血管系统的损害程度。
3.职业史调查:对振动病患者进行职业史调查,包括接触振动的职业类别、工龄、工作条件、劳动强度等情况,以了解其振动病发病的可能原因和职业危害因素。
4.劳动能力评估:对振动病患者的劳动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其职业技能、工作经验、教育程度、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以确定其是否丧失劳动能力,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
三、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根据以上检查和评估结果,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将做出相应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包括:
1.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指振动病患者因振动病导致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不能从事任何工作。
2.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指振动病患者因振动病导致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只能从事轻微的劳动。
3.不丧失劳动能力:指振动病患者因振动病未导致丧失劳动能力,仍可从事原来的工作。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将作为振动病患者享受相关社会保障待遇的依据。第三部分振动病症状评估和功能障碍评估关键词关键要点【振动病症状评估】:
1.振动病症状评估包括神经系统症状、肌肉骨骼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等。
2.神经系统症状主要包括手部麻木、刺痛、震颤、无力、协调障碍和感觉异常等。
3.肌肉骨骼系统症状主要包括肌肉疼痛、酸痛、无力和关节肿胀等。
【功能障碍评估】:
#振动病症状评估
振动病症状评估包括患者主诉、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1.患者主诉
振动病患者主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全身症状:乏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神经系统症状:手部麻木、刺痛、疼痛、烧灼感、无力、震颤、协调障碍、步态不稳等。
*循环系统症状:心悸、气短、胸闷、心前区疼痛等。
*消化系统症状:腹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等。
2.体格检查
振动病患者体格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神经系统:检查患者的手部感觉、运动功能、肌张力、肌反射等。
*循环系统:检查患者的心率、血压、心脏杂音等。
*消化系统:检查患者的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肠鸣音等。
3.实验室检查
振动病患者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血常规检查:检查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等。
*尿常规检查:检查患者的尿蛋白、尿糖、尿红细胞等。
*肝功能检查:检查患者的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
*肾功能检查:检查患者的血尿素氮、肌酐等。
*神经电生理检查:检查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等。
*血管检查:检查患者的血管弹性、血管舒缩功能等。
#振动病功能障碍评估
振动病功能障碍评估包括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1.生活自理能力
振动病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洗漱、穿衣、进食、大小便等基本日常生活能力。
*料理家务、购物、做饭等家务劳动能力。
*外出活动、旅游等社会活动能力。
2.工作能力
振动病患者的工作能力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从事原有职业的能力。
*从事其他职业的能力。
*参加劳动康复训练的能力。
3.社会参与能力
振动病患者的社会参与能力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融入社会的能力。
通过对振动病症状和功能障碍的综合评估,可以对患者的劳动能力做出准确的鉴定。第四部分振动病劳动能力评估和评定关键词关键要点【振动病病害评估】:
1.振动病病害评估是劳动能力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综合考虑振动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多方面因素。
2.振动病病害评估应由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医生进行,并遵循相应的诊断标准和指南。
3.振动病病害评估结果将作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重要依据。
【振动病劳动能力评估标准】
振动病劳动能力评估和评定
1.劳动能力评估概述
劳动能力评估是指根据劳动者身体健康状况和劳动功能障碍程度,评定其劳动能力是否丧失或者部分丧失,以及丧失或者部分丧失的程度。劳动能力评估的目的是为劳动者提供劳动保护,合理安排工作,促进其康复并保障其合法权益。
2.振动病劳动能力评估方法
振动病劳动能力评估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是振动病劳动能力评估的基础。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对劳动者是否患有振动病做出诊断。
(2)症状评估
症状评估是指对劳动者振动病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常用的症状评估方法包括:
-视觉模拟量表(VAS):劳动者根据疼痛或其他症状的严重程度,在0-10分的量表上打分。
-振动病症状评分量表(VBSQ):这是一套专门用于评估振动病症状的量表,包括疼痛、麻木、刺痛、乏力、出汗等症状。
(3)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指医生对劳动者进行身体检查,以发现振动病可能导致的身体异常。常见的体格检查项目包括:
-神经系统检查:检查劳动者的感觉、运动、反射等神经功能。
-心血管系统检查:检查劳动者的血压、心率、心音等心血管功能。
-呼吸系统检查:检查劳动者的肺部听诊、胸廓活动等呼吸功能。
(4)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指对劳动者进行血液、尿液、X线等检查,以发现振动病可能导致的身体异常。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
-血液检查:检查劳动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血常规指标,以及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
-尿液检查:检查劳动者的尿常规指标,以及微量元素等生化指标。
-X线检查:检查劳动者的胸部X线片,以发现振动病可能导致的肺部损害。
(5)功能评估
功能评估是指对劳动者的劳动功能进行评估。常用的功能评估方法包括:
-握力测定:测量劳动者双手握力的最大值。
-肺活量测定:测量劳动者一次最大呼气量的最大值。
-行走试验:让劳动者在规定时间内行走一定距离,以评估其耐力。
3.振动病劳动能力评定标准
振动病劳动能力评定标准是根据劳动者振动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以下四级:
-一级:劳动能力完全丧失。
-二级:劳动能力丧失。劳动者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与其原工作相适应的其他工作。
-三级:劳动能力部分丧失。劳动者不能从事原工作,但可以从事与其原工作相适应的其他工作。
-四级:劳动能力未丧失。劳动者可以从事原工作,但需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4.振动病劳动能力评估和评定的意义
振动病劳动能力评估和评定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通过劳动能力评估和评定,可以确定劳动者是否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权利。
-合理安排工作:根据劳动者劳动能力评定结果,可以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避免其从事与身体状况不相适应的工作。
-促进康复:劳动能力评估和评定可以帮助劳动者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督促其进行康复治疗,促进其尽快康复。第五部分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关键词关键要点劳动能力鉴定的步骤和方法
1.病史调查:了解患者的振动病病史、职业史、环境史、既往史和个人史等。
2.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等。
3.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肺功能、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等。
4.影像学检查:进行X线、CT、MRI等检查,以明确患者的骨骼、肌肉、神经等组织的损伤情况。
5.综合评估: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做出劳动能力鉴定的结论。
劳动能力鉴定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劳动能力鉴定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应受到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
2.公正性原则:劳动能力鉴定应遵循公正的原则,不应有任何歧视或偏袒。
3.科学性原则:劳动能力鉴定应遵循科学的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鉴定,确保鉴定的准确性。
4.合法性原则:劳动能力鉴定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确保鉴定的合法性。
劳动能力鉴定对企业和职工的作用
1.对企业的作用:劳动能力鉴定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劳动,避免因职工劳动能力下降而导致的生产事故。
2.对职工的作用:劳动能力鉴定可以帮助职工了解自己的劳动能力状况,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岗位,避免因劳动能力下降而导致的职业病。
3.对社会的作用:劳动能力鉴定可以帮助社会合理配置劳动资源,避免劳动力浪费,并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原则与作用
一、鉴定原则
1.全面性:劳动能力鉴定应全面考虑振动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工作能力、社会环境等因素,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科学性:劳动能力鉴定应依据科学的医学诊断和评估方法,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客观性:劳动能力鉴定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受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确保鉴定结果的公正性。
4.公平性:劳动能力鉴定应体现公平原则,对不同患者一视同仁,确保鉴定结果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二、鉴定作用
1.劳动能力认定:劳动能力鉴定是确定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的依据,为社会保障部门提供劳动能力评定的依据。
2.社会保障待遇:劳动能力鉴定是振动病患者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依据,为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社会保障待遇发放的依据。
3.就业指导:劳动能力鉴定可以为振动病患者提供就业指导,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就业。
4.职业康复:劳动能力鉴定可以为振动病患者提供职业康复服务,帮助他们恢复或提高劳动能力,重返工作岗位。
5.劳动争议处理:劳动能力鉴定可以为劳动争议处理提供依据,帮助劳动保障部门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鉴定流程
1.申请:振动病患者本人或其委托人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鉴定申请。
2.受理: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受理鉴定申请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3.检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振动病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和评估。
4.评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检查结果,对振动病患者的劳动能力丧失程度进行评定。
5.发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向振动病患者颁发劳动能力鉴定证书。
四、鉴定注意事项
1.诊断准确:劳动能力鉴定应以准确的医学诊断为基础,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全面评估:劳动能力鉴定应全面评估振动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工作能力、社会环境等因素,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科学方法:劳动能力鉴定应采用科学的医学诊断和评估方法,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公正公平:劳动能力鉴定应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对不同患者一视同仁,确保鉴定结果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5.及时高效:劳动能力鉴定应及时进行,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等待和延误。
总结
振动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振动病患者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振动病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保障服务。第六部分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关键词关键要点【趋势和前沿】:,
1.利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对振动病患者的劳动能力进行评估,提高鉴定准确性和效率。
2.探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振动病患者进行职业康复训练,增强其劳动能力。
3.关注振动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促进其劳动能力恢复。
【数据】:,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有:
1.振动病的诊断复杂且需要多学科参与。振动病的诊断过程通常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职业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然而,振动病的症状多样,有些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症状,而有些患者可能会有严重的症状,这使得诊断变得更加困难。
2.振动病的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不明确。目前,我国尚未有统一的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各个省市都有自己的鉴定标准,这导致了劳动能力鉴定结果的不一致。有些患者在甲省可能被鉴定为丧失劳动能力,而在乙省可能被鉴定为劳动能力下降,这使得患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3.振动病的劳动能力鉴定缺乏客观指标。振动病的劳动能力鉴定主要依靠医生的主观判断,缺乏客观指标,这导致了劳动能力鉴定结果的主观性较强。有些医生可能对振动病的认识不足,导致鉴定结果不准确。
4.振动病的劳动能力鉴定过程缺乏监督。振动病的劳动能力鉴定过程通常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但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往往由用人单位代表、工会代表和政府代表组成,缺乏专业医生,这导致了劳动能力鉴定过程缺乏监督。有些用人单位可能为了减少经济损失,而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施加压力,导致劳动能力鉴定结果不公正。
为了解决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统一的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制定统一的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并对标准定期进行修订,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2.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加强对劳动能力鉴定医生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准确诊断振动病,并能够根据振动病的严重程度客观地评估患者的劳动能力。
3.建立健全劳动能力鉴定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劳动能力鉴定监督机制,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工作进行监督,防止用人单位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施加压力,确保劳动能力鉴定结果的公平公正。
4.加强对振动病患者的职业康复。加强对振动病患者的职业康复,帮助他们重新就业,让他们能够继续参加社会生产活动。第七部分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关键词关键要点【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的修订】:
1.定期修订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以适应振动病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的变化。
2.将振动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和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统一起来,避免出现诊断标准和鉴定标准不一致的情况。
3.增加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中的客观指标,如振动暴露史、振动测量结果、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等,以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方法的改进】:
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改进措施
1.建立健全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制度。
制定统一的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明确鉴定程序和鉴定机构,确保鉴定工作的公平、公正和科学性。
2.加强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专业人才培养。
开设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专业课程,培养专业人才,提高鉴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3.建立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信息系统。
建立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信息系统,收集、整理并共享鉴定信息,为鉴定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4.完善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监督管理机制。
加强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监督管理,确保鉴定工作的质量和公正性。
二、建议
1.加强振动病预防工作。
制定振动病预防标准,加强工作场所振动监测和控制,减少振动危害。
2.加强振动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工作。
建立振动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体系,早期发现和治疗振动病,防止病情加重。
3.加强振动病患者的康复工作。
建立振动病患者康复体系,为患者提供康复治疗和职业培训,帮助患者恢复劳动能力。
4.加强振动病患者的就业援助工作。
建立振动病患者就业援助体系,为患者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帮助患者重新就业。
5.加强振动病患者的社会保障工作。
建立振动病患者社会保障体系,为患者提供医疗救助、生活补贴和就业保障,保障患者的基本生活。第八部分振动病劳动能力鉴定关键词关键要点【振动病定义与分类】:
1.振动病是一种因长期接触振动而引起的职业性疾病,主要影响神经系统、血管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
2.振动病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振动性关节病和振动性白指五种类型,其中慢性振动病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海南省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月饼供应合同范本
- 2025年河北省沧州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AutoCAD和Creo(中山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中山大学
- 急诊医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中医药大学
- 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 钢琴培训合同范本
- 2025年吉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保姆育儿嫂合同范本
- 2025年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7 Searching
- 护理核心制度及重点环节-PPT课件
- 夹套管现场施工方法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形近字组词参考
- 经销商授权协议合同书(中英文对照)
- 第三章走向混沌的道路
-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
- 2006年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工资标准表及套改表2
-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2021
-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公开招聘面试答辩PPT课件
- 常见导管的固定与维护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