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蚌埠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化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6个纵行,16个族B.第IA族的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第VIIA族的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C.每个短周期都既包含金属元素也包含非金属元素D.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2、Lv(中文名“鉝”,lì)是元素周期表第116号元素。Lv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Lv位于周期表第七周期第ⅥA族B.116290C.鉝的常见化合价可能有+6、+4D.116290Lv、116291Lv、3、如图所示,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b为阳极、a为阴极 B.通电一段时间后,d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Cu2++2e-=Cu D.若电路中转移0.2mole-,则d极增重6.4g4、某兴趣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装置。(1)a和b用导线连接,Fe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Cu
极发生_____反应,溶液中SO42-移向______(填“Cu”或“Fe”)极。(2)无论a和b是否连接,Fe片均被腐蚀。若转移了0.
4mol电子,则理论.上Fe片质量减轻____g。(3)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使如图装置中的铁棒上析出铜,而铁不溶解(作图表示)。_____(4)依据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反应原理设计原电池,你认为是否可行?理由是______。5、刻制印刷电路时,要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是还原剂B.属于化合反应C.氯化铁被氧化D.铜在反应中得电子6、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由C(金刚石)=C(石墨)ΔH=-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ΔH=+100kJ·mol-1,则该反应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D.己知2C(s)+2O2(g)=2CO2(g)ΔH1;2C(s)+O2(g)=2CO(g)ΔH2。则ΔH1>ΔH27、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根据同浓度的两元素含氧酸钠盐(正盐)溶液的碱性强弱,可判断该两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B.根据同主族两非金属元素氢化物沸点高低,可判断该两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C.根据相同条件下两主族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可判断两元素金属性的强D.根据两主族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可判断两元素金属性的强弱8、取一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此反应无光照也可发生C.试管内壁出现油状液滴D.此反应得到的产物是纯净物9、下列关于浓HNO3与浓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遇铁都发生钝化B.常温下都能与铜反应产生氢气C.露置于空气中,溶液质量均不变D.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均不变10、下列变化过程与化学反应无关的是()A.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溴水层接近无色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乙烯,溶液紫红色褪去C.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D.苯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11、实验室设计下列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A.制取NH3 B.干燥NH3C.Cl2“喷泉”实验 D.收集NO212、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NO2(g)2NO(g)+O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2V(O2)=V(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③NO2、NO、O2的浓度之比为2∶2∶1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A.②④⑥ B.①④⑥ C.②④⑤ D.全部13、在探究乙醇的有关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步骤及现象实验结论A在酒精试样中加入少量CuSO4·5H2O,搅拌,试管底部有蓝色晶体酒精试样中一定含有水B在乙醇燃烧火焰上方罩一冷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另罩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沉淀乙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在0.01mol金属钠中加入过量的乙醇充分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112mL乙醇分子中有1个氢原子与氧原子相连,其余与碳原子相连D将灼热后表面变黑的螺旋状铜丝伸入约50℃的乙醇中,铜丝能保持红热一段时间乙醇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A.A B.B C.C D.D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15、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A.v(W)=3v(Z) B.2v(X)=3v(Z) C.2v(X)=v(Y) D.3v(W)=2v(X)16、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和1molCO进行反应:2NO(s)+CO(g)N2(g)+CO2(g),测得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A.a点 B.b点 C.c点 D.d点17、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与对应的反应类型不相符的是A.乙烯与溴水—加成反应B.苯与浓硝酸—取代反应C.乙醇与钠—置换反应D.乙醇的燃烧—化合反应18、关于下列图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x
y
图象
A
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
碳的质量分数x的最小值等于75%
B
温度
食物腐败变质速率
C
卤素原子序数
卤素阴离子(X-)半径
D
碱金属元素原子序数
碱金属单质熔沸点A.A B.B C.C D.D19、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铝热反应 B.煅烧石灰石(CaCO3)制生石灰(CaO)C.C与CO2共热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20、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A.35Cl和37ClB.CH3CH2OH和CH3OCH3C.O2和O3D.H2O和H2O221、下列关于淀粉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式为C6H12O6B.不属于糖类C.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常温下其水溶液遇碘变蓝22、实验室用蓄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负极:Pb+SO42-=PbSO4+2e-,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今若制得0.05molCl2,这时电池内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A.0.025mol B.0.050mol C.0.10mol D.0.20mol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乙烯是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结合以下路线回答:已知:2CH3CHO+O2催化剂,加热2CH3COOH(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2)B的官能团是_______。(3)F是一种高分子,可用于制作食品袋,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4)G是一种油状、有香味的物质,有以下两种制法。制法一:实验室用D和E反应制取G,装置如图所示。i.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ii.分离出试管乙中油状液体用到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制法二:工业上用CH2=CH2和E直接反应获得G。iii.反应类型是___。iv.与制法一相比,制法二的优点是___。24、(12分)已知:有机物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现以A为主要原料制备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1)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D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2)反应①和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利用该反应制取乙酸乙酯的原子利用率为____________。(4)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试管甲上层为透明且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①实验结束后,振荡试管甲,有无色气泡生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和乙醇,应加入________,分离时用到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25、(12分)苯甲酸乙酯(C9H10O2)别名为安息香酸乙酯。它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已知:名称相对分子质量颜色,状态沸点(℃)密度(g·cm-3)苯甲酸122无色片状晶体2491.2659苯甲酸乙酯150无色澄清液体212.61.05乙醇46无色澄清液体78.30.7893环己烷84无色澄清液体80.80.7318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实验步骤如下: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g苯甲酸,25mL95%的乙醇(过量),20mL环己烷以及4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下图所示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h。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至呈中性。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和环己烷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④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mL。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实验中,圆底烧瓶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25mLB.50mLC.100mLD.250mL(2)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骤②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____________。A.65~70℃B.78~80℃C.85~90℃D.215~220℃(4)步骤③加入Na2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Na2CO3加入不足,在之后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5)关于步骤③中的萃取分液操作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D.放出液体时,应打开上口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6)计算本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_。26、(10分)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27、(12分)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所示:第一步:CH3CH2OHCH2=CH2+H2O;第二步:乙烯与溴水反应得到1,2-二溴乙烷。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下脱水生成乙醚(CH3CH2OCH2CH3)。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部分装置未画出):有关数据列表如下:乙醇1,2-二溴乙烷乙醚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无色液体密度/(g/cm3)0.792.20.71沸点/(℃)78.513234.6熔点/(℃)-1309-116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乙烯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a.引发反应b.加快反应速率c.防止乙醇挥发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4)在装置C中应加入_________(填字母代号),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SO2、CO2气体。a.水b.浓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5)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__________(填“上”或“下”)层。(6)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________(填字母代号)洗涤除去。a.水b.氢氧化钠溶液c.碘化钠溶液d.乙醇(7)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__________的方法除去。(8)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14分)Ⅰ.某温度时,在一个10L的恒容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1)反应开始至2min,以气体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比起始时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相等”下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时___________;(3)将amolX与bmolY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反应到某时刻各物质的量恰好满足:n(X)=n(Y)=2n(Z),则原混合气体中a:b=___________。Ⅱ.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⑤混合气体的颜色,⑥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1)一定能证明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2)一定能证明I2(g)+H2(g)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3)一定能证明A(s)+2B(g)C(g)+D(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注:B,C,D均为无色物质)Ⅲ.(1)铅蓄电池是常见的化学电源之一,其充电、放电的总反应是:2PbSO4+2H2OPb+PbO2+2H2SO4,铅蓄电池放电时,_______(填物质名称)做负极。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由5mol/L下降到4mol/L,电解液体积为2L(反应过程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求放电过程中外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2)有人设计将两根Pt丝作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向两极上分别通入乙醇和氧气而构成燃料电池。则此燃料电池工作时,其电极反应式为:负极: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29、(10分)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1)除去粗盐中杂质(Mg2+、SO42-、Ca2+),加入的药品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A.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B.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后加盐酸C.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后加盐酸D.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2)步骤Ⅰ中已获得Br2,步骤Ⅱ中又将Br2还原为Br-,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写出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备钠单质的方法之一是将熔融NaCl进行电解,写出电解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某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现欲使溶液中的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变成4∶3∶2,那么要通入Cl2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的_____。(填选项)A.12B.13C.1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析】
A.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故A错误;B.第IA族的元素除氢元素外称为碱金属元素,第VIIA族的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故B错误;C.第一周期是短周期没有金属元素,故C错误;D.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如硅,锗,故D正确;故选D。2、B【解析】分析:结合稀有气体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116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其可能的性质;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关系计算中子数;根据同位素的概念判断三种核素间的关系。详解:根据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变化规律:118号元素为第7周期0族元素,以此前推,116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ⅥA族,A正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290-116=174,核外电子数为116,中子数多,B错误;Lv位于周期表第七周期第ⅥA族,化合价可能有+6、+4,C正确;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Lv的三种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D正确;正确选项B。3、B【解析】如图所示,根据电流方向可判断:b为正极、a为负极、c为阴极、d为阳极;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2e-=Cl2↑;阴极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A项,由上述分析知b为正极、a为负极,故A错误;B项,d为阳极,生成氯气为黄绿色,故B正确;C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2e-=Cl2↑,故C错误;D项,d极产生氯气,电极质量不变,故D错误。4、Fe-2e-=Fe2+还原Fe11.2不可行,因为此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无电子转移【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Cu-Fe-稀硫酸原电池中,铁单质的活泼性大于铜单质,所以铁电极上铁单质失去电子被氧化成Fe2+,作负极;铜电极上溶液中的H+得到电子被还原成H2,作正极。电子从负极经外借导线流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H+向正极移动,阴离子SO42-向负极移动。详解:(1)Fe电极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Cu电极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电极反应为:H++2e-=H2↑;(2)a和b不连接,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发生化学腐蚀;a和b连接,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两种腐蚀结果均是铁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上升到+2价,如果转移0.4mol电子,则理论有0.2mol铁单质被腐蚀,则Fe片质量减轻0.2mol×56g/mol=11.2g。(3)使如图装置中的铁棒上析出铜,而铁不溶解,则说明铁电极作正极,得到电子,那么应该选取比铁单质活泼的金属单质作正极,比如锌电极。(4)原电池的形成条件①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闭合电路;④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因此不能设计为原电池。点睛:本题重点考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原电池形成的条件①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闭合电路;④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原电池中,活泼电极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不活泼电极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电子从负极经外借导线流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5、A【解析】A.铜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铜是还原剂,A正确;B.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B错误;C.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氯化铁被还原,C错误;D.铜在反应中失去电子,D错误,答案选A。6、C【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能量与反应热和稳定性的关系,难度较小。详解:A.等质量的硫蒸气的能量比硫固体的高,故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故错误;B.金刚石变石墨为放热反应,所以石墨的能量低,石墨稳定,故错误;C.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即为该反应的焓变数值,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ΔH=+100kJ·mol-1,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故正确;D.前者为碳的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但由于焓变为负值,故ΔH1<ΔH2,故错误。故选C。7、C【解析】
A.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该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故A错误;B、氢化物沸点高低与晶体类型等因素有关,和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没有必然联系,故B错误;C、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的越容易,则该元素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故C正确;D、当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时,才可以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判断金属性的强弱,故D错误.故选:C.8、C【解析】试题分析:A、甲烷和氯气的反应是取代反应,错误;B、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需要光照条件,错误;C、甲烷和氯气生成由卤代烃,卤代烃不溶于水,因此试管内壁出现油状液滴,正确;D、甲烷和氯气反应,可以生成4种卤代烃和氯化氢,属于混合物,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甲烷和氯气反应。9、A【解析】A.常温下,Fe在浓硝酸、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故A正确;B.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常温下不反应,铜常温下能溶解于浓硝酸,但均不生成氢气,故B错误;C.露置于空气中,浓硝酸挥发质量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增大,故C错误;D.露置于空气中,浓硝酸易挥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浓度均降低,故D错误;故选。10、A【解析】
A.苯与溴水不反应,发生萃取;B.乙烯含碳碳双键,能被高锰酸钾氧化;C.甲烷与氯气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D.苯乙烯含碳碳双键,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详解】A.苯与溴水不反应,发生萃取,则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为物理变化,故A选;B.乙烯含碳碳双键,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则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为氧化反应,故B不选;C.甲烷与氯气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则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为取代反应,故C不选;D.苯乙烯含碳碳双键,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则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为加成反应,故D不选;故选A。11、C【解析】
A.实验室制取氨气是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加热NH4Cl会产生NH3和HCl的混合气体,故A错误;B.NH3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B错误;C.Cl2易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实验C可以形成“喷泉”实验,故C正确;D.NO2能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2、A【解析】
①2V(O2)=V(NO2),未指明正逆反应,不能判断为平衡状态,错误;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符合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为平衡状态,正确;③NO2、NO、O2的浓度之比为2∶2∶1时,不一定是平衡状态,错误;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应为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达到平衡时,气体颜色不再变化,正确;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应为容器的体积不变,则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错误;⑥该反应是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发生变化,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正确,答案选A。13、D【解析】
A.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少量水分,应该加无水硫酸铜,搅拌,若试管底部有蓝色晶体证明有含有水,故A错误;B.在乙醇燃烧火焰上方罩一冷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另罩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沉淀证明乙醇中含有碳、氢元素,但不能证明是否含有氧元素,故B错误;C.实验过程中由于乙醇过量,无法确定乙醇分子结构;可以取一定量的乙醇与足量金属钠进行定量实验来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故C错误;D.将灼热后表面变黑的螺旋状铜丝伸入约50℃的乙醇中,铜丝能保持红热一段时间,说明乙醇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答案选D。14、A【解析】
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所以图中操作正确,选项A正确;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应用玻璃棒引流,选项B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已伸入到试管内,图中操作错误,会污染胶头滴管,应悬空滴加,选项C错误;D、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引起的后果是:量取的液体比实际体积偏小,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相平,选项D错误;答案选A。15、C【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系数之比,则根据方程式3W(g)+2X(g)=4Y(g)+3Z(g)可知A、v(W):v(Z)=3:3=1:1,A错误;B、v(X):v(Z)=2:3,B错误;C、v(X):v(Y)=2:4=1:2,C正确;D、v(W):v(X)=3:2,D错误。答案选C。16、D【解析】
由图可知,a、b、c点的正反应速率均大于逆反应速率,只有d点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由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为平衡状态可知,图中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d点,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建立,注意平衡建立的过程,反应一开始反应物浓度较大,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达平衡状态。17、D【解析】分析:A.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B.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是取代反应;C.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D.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详解: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A正确;B.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B正确;C.乙醇与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C正确;D.乙醇的燃烧是乙醇和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是化合反应,D错误。答案选D。18、D【解析】A、烷烃中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碳的质量分数增多,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其中C的质量分数为75%,故A说法正确;B、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故B说法正确;C、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半径增大,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故C说法正确;D、碱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降低,故D说法错误。19、A【解析】A.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故正确;B.煅烧石灰石是吸热反应,故错误;C.碳和二氧化碳共热是吸热反应,故错误;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为吸热反应,故错误。故选A。点睛:常见的放热反应为:1.酸碱中和反应;2.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3.燃烧反应;4.通常的化合反应;5.铝热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为:1.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2.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3.通常的分解反应等。20、B【解析】试题分析:A、35Cl和37Cl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A不正确;B、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CH3CH2OH和CH3OCH3的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C、O2和O3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C不正确;D、H2O和H2O2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D不正确,答案选B。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判断21、D【解析】A.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A错误;B.淀粉属于糖类,且属于多糖,B错误;C.淀粉能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C错误;D.常温下其水溶液遇碘变蓝色,D正确。答案选D。22、C【解析】
设生成0.050mol氯气需转移的电子为xmol,根据2Cl--2e-=Cl2↑可知x=0.01,设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为ymol,放电时,铅蓄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消耗2mol硫酸转移2mol电子,则y=0.1,即消耗硫酸0.1mol。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H2C=CH2+Br2→BrCH2CH2Br羟基(或—OH)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分液漏斗加成反应原子利用率高【解析】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二醇;一定条件下,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则D为乙醇;乙醇在铜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乙醛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则E为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则G为乙酸乙酯;一定条件下,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则F为聚乙烯。【详解】(1)反应①为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CH2+Br2→BrCH2CH2Br,故答案为:H2C=CH2+Br2→BrCH2CH2Br;(2)B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OH,官能团为羟基,故答案为:羟基;(3)高分子化合物F为聚乙烯,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4)i.反应⑥为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故答案为: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ii.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则分离出试管乙中乙酸乙酯油状液体用分液的方法,用到的仪器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iii.一定条件下,乙烯与乙酸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故答案为:加成反应;iv.与制法一相比,制法二为加成反应,反应产物唯一,原子利用率高,故答案为:原子利用率高。【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注意对比物质的结构,熟练掌握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及相互转化,明确发生的反应是解答关键。24、CH2=CH2羧基加成反应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83%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漏斗【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基础知识,以及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1)A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即A为乙烯,其结构简式为CH2=CH2;反应①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反应②是乙醇的催化氧化,生成CH3CHO,反应③是乙醛被氧化成乙酸,因此D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2)根据(1)的分析,反应①为加成反应,反应④是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3)反应④是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原子利用率=期望产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比,假设生成1mol乙酸乙酯,则乙酸乙酯的质量为88g,产物的总质量为(88+18)g,因此原子利用率为88/(88+18)×100%=83%;(4)①试管甲中盛放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从试管中挥发出来的有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因此有2CH3COOH+Na2CO3=2CH2COONa+CO2↑+H2O;②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同时可以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之析出,因此分离时主要用到的仪器是分液漏斗。25、C使平衡不断正向移动C除去硫酸和未反应的苯甲酸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在受热至100℃时发生升华AD90.02%【解析】
(1)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g苯甲酸,25mL95%的乙醇(过量),20mL环己烷以及4mL浓硫酸,加入物质的体积超过了50ml,所以选择100mL的圆底烧瓶,答案选C;(2)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3)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这时应将温度控制在85~90℃;(4)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至呈中性。该步骤中加入碳酸钠的作用是除去剩余的硫酸和未反应完的苯甲酸;若碳酸钠加入量过少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在受热至100℃时苯甲酸升华;(5)在分液的过程中,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盖上玻璃塞,关闭活塞后倒转用力振荡,放出液体时,打开伤口的玻璃塞或者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的小孔,故正确的操作为AD;(6)0.1mol0.1molm(苯甲酸乙酯)=0.1mol×150g/mol=15g因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mL,那么根据表格中的密度可得产物的质量m(苯甲酸乙酯)=12.86×1.05=13.503g,那么产率为:ω=13.503/15×100%=90.02%。26、环形玻璃搅拌棒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偏小不相等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偏小【解析】
(1)由于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搅拌,所以还缺少环形玻璃棒。(2)由于该实验要尽可能的减少热量的损失,所以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的。(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会导致热量的损失,所以所得中和热数值偏低。(4)如果改变酸或碱的用量,则反应中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是变化的,因此反应中放出的热量是变化的。但由于中和热是在一定条件下,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因此所求中和热数值是不变的。(5)由于氨水是弱碱,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而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偏小。27、CH2=CH2+Br2―→CH2BrCH2Brd安全瓶的作用c下b蒸馏溴的颜色完全褪去【解析】分析:(1)根据乙烯的加成反应书写;(2)根据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脱水剂条件下加热到140度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分析解答;(3)从防止气体压强突然增大角度分析解答;(4)根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解答;(5)根据1,2-二溴乙烷密度大于水,不溶于水分析解答;(6)根据溴的性质类似与氯气,分析解答;(7)依据乙醚与1,2-二溴乙互溶,二者熔沸点不同选择分离方法;(8)根据溴水为橙黄色,如果完全反应,则D溶液中不存在溴分析解答。详解:(1)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故答案为CH2=CH2+Br2→CH2BrCH2Br;(2)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脱水剂条件下加热到140度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所以要制备乙烯应尽可能快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减少副产物乙醚的生成,故答案为d;(3)装置B的长玻璃管可以平衡装置中的压强,起安全瓶的作用,故答案为安全瓶;(4)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能够与乙醇脱水生成的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气体,二者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液反应,为除去乙烯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气,应选择碱性溶液;a.二氧化碳水溶性较小,吸收不充分,故a不选;b.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与浓硫酸不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吸收,故b不选;c.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气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被吸收,故c选;d.碳酸氢钠不能吸收二氧化碳,故d不选;故选c;(5)1,2-二溴乙烷密度大于水,不溶于水,所以: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故答案为下;(6)a.溴更易溶于1,2-二溴乙烷,用水无法除去溴,故a不选;b.常温下Br2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2NaOH+Br2═NaBr+NaBrO+H2O,再分液除去,但1,2-二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容易发生水解反应,低温下,可用氢氧化钠出去溴杂质,故b选;c.NaI与溴反应生成碘,碘与1,2-二溴乙烷互溶,不能分离,故c不选;d.酒精与1,2-二溴乙烷互溶,不能除去混有的溴,故d不选;故选b;(7)乙醚与1,2-二溴乙互溶,二者熔沸点不同选择,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二者;故答案为蒸馏;(8)溴水为橙黄色,如果完全反应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所以可以通过观察D中溴水是否完全褪色判断制备反应已经结束;故答案为D中溴水完全褪色。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合成实验,主要考查了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涉及制备原理、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条件控制、对操作分析评价等。解答本题需要注意1,2-二溴乙烷密度大于水且难溶于水,能够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28、0.01mol/(L·min)相等变大7:5①③④⑤②④铅2C2H5OH+16OH--12e-=2CO32-+11H2OO2+4e-+2H2O=4OH-【解析】Ⅰ.分析:(1)根据化反应速率v=∆c∆t来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2)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mn,混合气体密度ρ=mV来判断详解:(1)反应开始至2min,以气体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0.2mol10L2min=0.01mol/(L∙min),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0.01mol/(L∙min);
(2)混合气体密度ρ=mV,从开始到平衡,质量是守恒的,体积是不变的,所以密度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mn,从开始到平衡,质量是守恒的,但是n是逐渐减小的,所以M会变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相等;变大;
(3)根据图示的内容知道,X和Y是反应物,X、Y、Z3X+Y⇌2Z(设Y的变化量是x)
初始量:a
b
0
变化量:3x
x
2x
平衡量:a-3xb-x
2x
当n
(X)=n
(Y)=2n
(Z)时,a-3x=b-x=4,则a=7x,b=5x,所以原混合气体中a:b=7:5,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7:5。Ⅱ.分析: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此分析。详解:(1)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①正确;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故②错误;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③正确;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④正确;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一直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⑤错误;⑥只要反应发生就有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⑥错误;故选:①③④;
(2)对于反应I2(g)+H2(g)⇌2HI(g),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一直不变,故①错误;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故②错误;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一直不变,故③错误;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直不变,故④错误;⑤混合气体的颜色说明碘蒸气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⑤正确;故选:⑤。(3)对于反应A(s)+2B(g)C(g)+D(g),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一直不变,故①错误;②根据ρ=mV,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因V不变,说明气体质量一定,即浓度不变,故②正确;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一直不变,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学老师2022新学期工作计划
- 学生会主席年度工作规划3篇
- 设计师年度工作总结汇编15篇
- 班主任手册周工作计划内容
- “三生教育”心得体会6篇
- 因个人原因的辞职报告(15篇)
- 中国法制史 第四章 刑事法律制度
- 2025年高速精密平板切纸机项目发展计划
- 兄弟赡养父母协议书(2篇)
- 公共关系专家中介合同(2篇)
- 2025版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知识产权法》期末纸质考试总题库
- 医药销售培训课程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膝关节炎阶梯治疗
- 设备日常维护及保养培训
- 行业背景、经济运行情况及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配电室维护协议书
- 2024年度工作总结模板简约干练风格
- 2024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 2025届东莞东华高级中学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