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
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
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
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
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这不仅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我们所要
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
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
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
法,讲究艺术。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
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而是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
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在
写作时却不能如此。于是我们得尽量的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了。不合文法的字词难
免引起人家的误会,所以不好。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显得迂阔,而且可
笑。
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
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
的。
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
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
我还想在这里推进一步说,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
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我说“附着”是因为
“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这是社会的产物,
因为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的时候,个人才需要有所表达;而且表达的结果必须使对
方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
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因之,我们绝不能有个人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要使多
数人能对同一象征具有同一意义,他们必须有着相同的经历,就是说在相似的环境中接触
和使用同一象征,因为在象征上附着了同一意义。因此在每个特殊的生活团体中,必有他
们特殊的语言,有许多别种语言所无法翻译的字句。
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群体愈大,包括的人所有的经验愈
繁杂,发生语言的一层共同基础也必然愈有限,于是语言也就愈趋于简单化,这在语言史
上看得很清楚的。
可是从另一方面说,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也必然会因个人间的需要而发
生许多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所谓“行话”。行话是同行人中的话,外行人因为没有
这种经验,不会懂的。在每个学校里,甚至每个寝室里,都有他们特殊的语言。最普遍的
特殊语言发生在母亲和孩子之间。
我决不是说我们不必推行文字下乡,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开始抛离乡土社
会,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我要辨明的是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
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我而且愿意进一步说,单从文字和语言的角度去批判一个社会
中人和人的了解程度是不够的,因为文字和语言,只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并非唯一的
工具,而且这工具本身是有缺陷的,能传的情、能达的意是有限的。所以在提倡文字下乡
的人,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否则开几个乡村学校和使乡下人多识几个字,也
许并不能使乡下人“聪明”起来。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费孝通先生仅从熟悉社会只需要语言,不需要文字来解释为何乡土社会缺乏文字,不
免过于片面简单了。费孝通先生还是外来者,对乡村人不够了解。他们真的不想学习文
字?
首先,乡村里认字的人身份上就不一样,在大家眼里那是认字的、有学问的。
其次,从实用的角度说,认识字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了用场,可应不时之需,
即使在乡土社会里也是这样。有句老话说“艺不压身”,或者叫“技不压身”,认了字,
也是多了一门“艺”或“技”。比如,家里有人外出,写个信、念个信什么的。我在家读
书的时候,旧时代过来的老年人,基本上都不认识字,我就多次替别人念信、回信。比
如,如果做点小生意,记个账本,也需要文字。我的一个乡村出来的同龄朋友,他的母亲
与我母亲一样,不认识字。他家里做点小买卖,他母亲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谁来买东西赊
账,需要记下来谁谁买的什么,欠钱多少,她就发明了一套记录符号来记账,只有她自己
认识,多少年过去了还不会认错。
最后,如果认识了文字,也可以读些书,增加生活的趣味。虽然乡土社会有个书本不
容易,但只要识了字,有了书本就可以读了。
总之,即使在乡土社会文字还是需要的,并不是因为熟悉了,交流可以面对面,语言
比文字更方便,就真的完全不需要文字了。
(摘编自陈心想《走出乡土——对话费孝通〈乡土中国〉》)
I.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字传情达意“不完全”与“间接接触”有关,传达的情意应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
4口。
B.费孝通认为我们在说话时可以不注意文法,因为可以用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
用。
C.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并不是“愚”的表现,在直接接触中,文字不一定是最好的交流方
式
D.陈心想认为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的观点都过于片面简单了,费孝通不够了解乡村
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字作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无可补救的缺陷,我们只要讲究文法和艺术,就可以避免
文字的“走样”。
B.在写作时我们应尽量依着文法,不合文法的字词会引起误会;说话时如果用完整的句子
则显得迂阔可笑。
C.象征包含所有人共认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难免引起人们的相同反应。因此,
我们只能有社会的语言。
D.乡土社会的人觉得文字是鸡肋,并不需要文字也不想学习文字;陈心想则认为在乡土社
会里,文字还是需要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诗句可以支持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A.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4.简要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述角度有何不同。
5.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直面烦恼,认清孤独
——史铁生写给侄子小水的三封信(其一)
孤独不好,孤独意味着自我封闭和满足。孤独感却非坏事,它意味着希望敞开与沟
通,是向往他者的动能。以我的经脸看,想象力更强、艺术感觉更敏锐的人,青春期的孤
独感尤其会强烈:原因是他对未来有着更丰富的描绘与期待。
记得我在中学期间,孤独感也很强烈,但自己不知其名,社会与家人也多漠视,便只
有忍耐。其实连忍耐也不意识,但确乎是有些惶然的心情无以诉说。但随着年龄增长,不
知自何日始,却已不再恐慌。很可能是因为,渐渐了解了社会的本来面目,并有了应对经
验——但这是次要的,根本是在于逐渐建立起了信念——无论是对自己所做之事,还是对
生活本身。
那时我还不像你,对学习有着足够的兴趣,只是被动地完成着功课。所以,课余常就
不知该干什么。有时去去阅览室,胡乱翻翻而已。美术老师倒挺看重我,去了几回美术
组,还得到夸奖,却不知为什么后来也就不去了。见别人兴致勃勃地去了田径队、军乐
队、话剧队...A中颇有向往,但也不主动参加。申请参加,似乎是件不大好意思的事,
但也不愿承认是不好意思,可到底是因为什么也不深问。然而心里的烦恼还在,于是,更
多时候便只在清华园里转转。若有几个同学一块儿转还好,只是自己时,便觉心中、周围
乃至阴云下或阳光里都是空空落落的,于是很想回家。可真要回到家,又觉无聊,家人也
不懂你,反为家人的无辜又添歉意。其实自己也不弄懂自己,虽终日似有所盼,但具体是
什么也不清楚。
现在才懂,那就叫“成长的炀恼”。身体在长大,情感在长大,想象与思考的能力都
在长大,但还没能大到-----比如说像弈棋高手那样------眼看出许多步去,所以就会觉得
眼前迷茫,心中躁动。就好比一个问题出现了,却还不能解答;就好像种子发芽了,但还
不知能长成什么树;或就像刚刚走出家门,不知外界的条条道路都是通向哪儿,以及跟陌
生的人群怎样相处;烦恼就是必然。如果只是棵树,也就容易,随遇而安呗。如果压根是
块石头,大约也就无从烦恼,宇宙原本就是无边的寂寞。但是人,尤其还是个注重精神、
富于想象的人,在这世间便有了烦恼。人即烦恼——人出现了,才谈得上烦恼。
想象力越是丰富、理想越是远大的人,烦恼必定越要深重。这便证明了理想与现实的
冲突。现实注定是残缺的,理想注定是趋向完美。现实是常数,理想是变数。因而,没有
冲突只能意味着没有理想,冲突越小意味着理想越低、越弱,冲突越强,说明理想越趋丰
富、完美。善思考,想象,是你的强项;问题是要摆清楚务虚与务实的位置,尤其要分清
楚什么是你想做也能做的,什么是你想做却没有条件做的,什么是你不想做但必须得做
的。只要处理得当,这——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越强,创造力就越强。
所以,我看你从事艺术或思想方面的工作也许更合适。但不急,自始至终都是一条笔
直而无废步的路是没有的。路是趟出来的,得敢于去趟。但话说回来,对每一步都认真、
努力的人来说,是没有废步的,一时看不出作用,积累起来则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有用,甚
至有大用。况且,一切学习与思考的目的,并不都是为了可用,更是为了心灵的自我完
善。
我能给你的建议只是:直面炀恼,认清孤独,而不是躲避它、拖延它。内心丰富的
人,一生都要与之打交道;而对之过多的恐惧,只是青春期的特有现象。就像你,考试之
前紧张,一进考场反倒镇静下来了。就像亚当、夏娃,刚出伊甸园,恐惧尤甚,一旦上路
则别有洞天。要紧的是果敢地迈出第一步,对与错先都不管,自古就没有把一切都设计好
再开步的事。
记得有位大学问家说过这样的意思:别想把一切都弄清楚,再去走路;比如路上有很
多障碍,将其清理到你能走过去就好,无需全部清除干净。鲁莽者要学会思考,善思者要
克服的是犹豫。目的可求完美,举步之际则勿需周全。就像潘多拉盒子,每一答案都包含
更多疑问:走路也如是,一步之后方见更多条路。更多条路,又只能选其一条,又是不可
能先把每条都探清后再决定走哪一条。永远都是这样,所以过程重于目的。当然,目的不
可没有,但真正的目的在于人自身的完善。而完善,惟可于过程中求得。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孤独感意味着希望敞开与沟通,但也意味着自我封闭和满足,因此作者一直以来都非常
讨厌孤独。
B.伴随着人的成长,身体、情感、想象与思考的能力都在长大,但还没能大到一眼看到未
来,人可能会产生迷茫与躁动。
C.人即烦恼,对于注重精神、富于想象的人而言,更是如此;人有越是丰富的想象力,烦
恼必定越要深重。
D,没有冲突意味着没有理想;只要处理得当,我们的创造力会越来越强,就能消除理想与
现实的冲突。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时我还不像你”,作者现身说法,将自己与侄子做对比,将侄子的优异成绩与
“我”的无所事事形成对照。
B.“便觉心中、周围乃至阴云下或阳光里都是空空落落的”运用心理描写,真切地表现出
“成长的烦恼”。
C.本文语言与人物的身份极为相符,具有亲切感,在平实质朴的口语化表述中,又寓含精
辟入里的人生道理。
D.“好像种子发芽”运用比喻,“像刚刚走出家门”运用类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面对
未知时的迷茫感。
8.面对孤独,作者的心境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
9.根据选文,简要概括史铁生给了侄子哪些面对烦恼与孤独的建议。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祖文皇帝黄初元年春,正月,武王至洛阳;庚子,薨久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
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
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再
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浮自。
是时太子在邺,军中骚动。群僚欲秘不发丧,谏议大夫贾这逵以为事不可秘,乃发
丧。或言宜诸城守,悉用谯、沛人。魏郡太守广陵徐宣厉声目:“今者远近一统,人怀效
节,何必专任谯、沛以沮宿卫者之心。”乃止。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
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日:“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票食。鄢陵侯彰从长安来
赴,问逵先王玺翠所在,逵正色曰:“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凶问至
邺,太子号哭不已。中庶子司马孚谏日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
效匹夫孝也太子良久乃止,目:“卿言是也。”时群臣初闻王薨,相聚哭,无复行列。孚
厉声于朝日:“今君王违世,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万国,而但哭邪?”乃罢群
臣,备禁卫,治丧事。孚,懿之弟也。群臣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尚书陈矫曰:“王
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势攀
危也。”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今,策太子即王位,大赦。后改元延康。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一》,有删改)
【注】①曹操突然病逝洛阳,而太子曹丕远在邺城。曹操病逝前,急召爱子曹彰前往洛
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庶子司马孚谏日/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
B.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
/
C.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
/
D.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对之流涕”与“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两句中“或”字含义不同。
B.海内,古代指四海之内,即天下之意;文中指全国,“平海内”即统一全国。
C.绶,古代用来系官印或系勋章等东西的丝带,并用不同的颜色标志身份及等级。
D.社稷,“社”古代指土地之神,“稷”古代指五谷之神,后人用“社稷”来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知人善任,爱惜人才,奖惩分明,执法严明,生活俭朴,不崇尚富丽奢华。
B.魏王去世,大臣们想先保守秘密,暂不公布丧事,谏议大夫贾逵对此执反对态度。
C.青州兵擅自离队,大家认为应加以制止,贾逵不但不反对还要求给青州兵提供粮食。
D.鄢陵侯曹彰预谋反叛,询问魏王的印玺在何处,贾逵则认为曹彰不应该询问此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
(2)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
14.徐宣坚持不换城池守将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乌江亭①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渡易水②
[明]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泼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①楚汉相争时期,项羽率江东子弟攻打秦军,势力越来越大,但因项羽刚愎自用,
一意孤行,被汉军追至乌江边,乌江亭长备好渡船,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
数十万人,亦足王也”。项羽感觉没脸见江东父老而拔剑自刎。②公元1640年(明思宗崇
桢十三年),女真族统治者对明王朝虎视眈眈,国内义军风起云涌,威逼京城。陈子龙过易
水赴京,写下此诗。③并刀:并州刀,以锋利著名,后常指宝刀、宝剑。
15.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人才辈出,项羽或许可以返回江东卷土重来,杜诗对项羽重来抱有希望。
B.陈诗前两句写豪迈之士为国尽忠的急切愿望,该愿望由“并刀夜鸣”表现出来。
C.“易水潺溪云草碧”运用虚写,写作者联想到当年荆轲易水送别的情景。
D.这两首诗描写的形象,一个令人惋惜,一个视死如归,但都结局悲壮。
16.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回味往昔,梦醒时无限伤感的两句是
(2)韩愈《师说》中,从职责上,把教师界定为“”,而把那些童子
之师界定为““。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外婆家往北几十米的村边有一个好大的清水塘,每年夏季,清水塘的荷花开了,粉
的、红的、白的,仰天绽放,在碧绿的荷叶衬托下,犹如的仙女,让人
。每次到外婆家,总是要住上几日,我便跟着表哥玩,自然要到清水塘边观觉
-W--U-
何化。
记得那年夏天,冀中平原天旱不雨,白天火球似的太阳烤得大地发烫。我们这些光着
胺到处跑的男孩子,小脚丫儿被烫得火烧火燎的,巴不得跳进清水塘扎几个猛子才过瘾
呢!烈日下,村里的大人和孩子都,猫儿狗儿躲在阴凉处眯着眼睛打盹儿,地
里的庄稼都晒焉了,绿色的蛔蛔趴在高粱或苞谷的叶子上嘶哑地鸣叫着。这当儿,我们都
吩着一场荷花画,/巴太阳浇得暹滤漉的",把大.地灌得,雨淋.林的,——把庄榛洗得绿油油的。――人
和庄稼都应该像雨中荷花那么鲜活,那么精神。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画波浪线句子具有语言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露节气已是真正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
品的进补,①,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机体的损伤,影响了学习和工作。在此要提醒
大家,白露时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
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②。凡是因过敏引发支气管哮
喘的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燃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其中最常见
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而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
物为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钠盐饮食能增加支气管的反应性。在很多地区,哮喘的发
病率是与食盐的销售量成正比,这说明③。
在食物的属性中,不同的饮食有其不同的“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及“补
泻''作用»不同的属性,因为其作用不同,适应的人群也不同,但是都要随着节气的变化
而随时调节每个人的饮食结构。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
65个字。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
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日: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目:“此非吾所
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
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材料二:晋代车胤,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车胤在夏天
用练囊装萤火虫来照明,依然苦学不辍。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环境与成长”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在下周班会上发
言。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1~5题答案】
【答案】1.D2.B3.A
4.材料一:从文字的弊端来论述文字在乡土社会的非必要性。文字传情达意是不完全的,要
讲究文法和艺术,而在乡土社会里,面对面的直接接触,采用比较完善的语言即可达到传情
达意的目的,不必使用文字;
材料二:从文字的优点论述文字是被需要的。文章从认字能够彰显人的身份地位,可以作
为一门技艺,应对一些特殊情况,可以使人学会看书,增添生活趣味等方面来说明文字是
被需要的。
5.材料二采用“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
首先,采用反问句式:“他们真的不想学习文字?”提出问题。
接着,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论证乡土社会还是需要文字的:认字可彰显人的地位,让人
受到尊重;认字可作为一门技艺,应不时之需;认字可使人学会看书,增添生活趣味。
最后,得出结论:即使在乡土社会文字还是需要的。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仓库机械租赁合同范本
- 冻肉投放合同范本
- 加工制作合同范本门窗
- 产品推广居间合同范本
- 加盟合同范本奶茶
- 健身收购合同范本
- 出租黄色围挡合同范例
- 中国国家展览中心合同范例
- 住宅租赁房屋合同范例
- 2024年温州鹿城农商银行招聘笔试真题
- TCADERM 5015-2023 救护直升机院际患者转运规范
-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概念
- 水库清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Python深度学习实战-基于Pytorch全书电子讲义完整版ppt整套教学课件最全教学教程
- 2023年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13298-1991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考试题及答案
- 《地史学》第01章-绪论
- 《高级计量经济学》-上课讲义课件
- 常见眼底病基础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