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福建省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福建省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福建省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福建省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福建卷)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的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你考试顺利!一、积累与运用(23分)1.在整理资料时,小语发现同学们经常会把古诗文中的“燕”和“雁”混淆,他打算围绕这一现象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理解。请你帮他将发言稿中空缺的诗文名句补写出来。(8分)孔子曾说:“① , 。”探究式学习其实就是学思结合的体现。在学习古诗文时,我们经常把“燕”和“雁”混淆。究其原因,还是大家对这两种意象的特点把握不到位。“燕”在古诗词中往往是春天、爱情等美好事物的象征。《浣溪沙》中,晏殊慨叹“③ ,④ ”,既流露了对繁华易尽的无奈,也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钱塘湖春行》中,白居易用“⑤ ,谁家新燕啄春泥”生动地展现了初春的蓬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初春的喜爱之情。“雁”在古诗词中往往抒发征人游子的感伤情绪。《使至塞上》中,王维用“⑥ ,归雁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诗人漂泊无定的感受;《次北固山下》中,王湾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写出“⑦ ,⑧ ”,寄托自己在羁旅中的乡思愁绪。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福建倚山临海,自古就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融合区①(yù)。传承八闽大地熠熠生辉的华彩文脉,拥有侨务大省、“海丝”核心区的独特优势,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福建故事,具有深厚的历史底②(yùn)、多元的文化形态和()的世界舞台。一个大国发展兴盛,必然要求文化传播力、文明影响力大③(fú)提升,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实现软实力和硬实力()。东海之滨,闽人追求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歇,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上扮演着()的角色。透过福建这扇窗口,使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2)依次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宽阔珠联璧合举足轻重B.宽阔相得益彰无足轻重C.广阔相得益彰举足轻重D.广阔珠联璧合无足轻重(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透过福建这扇窗口,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B.通过福建这扇窗口,使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C.透过福建这扇窗口,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D.通过福建这扇窗口,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3.名著阅读。(6分)校园艺术节期间,文学社开展“我为经典人物代言”的创意活动。请你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联系阅读经历,谈一谈你读过的名著中哪个人物是勇敢追梦、努力圆梦的代表。二、阅读(67分)(一)课外诗歌鉴赏(7分)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李白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睛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①此诗作于李白被赐金放还,游览宣城之时。谢朓北楼,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谢脁是南北朝时期南齐的著名诗人,少有才名。②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用极凝练的形象语言,写早晨登上谢朓楼远望的秋景与秋意。B.首联开门见山,全诗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一个“望”字生发出来的。C.颔联巧妙使用比喻,表现宣城如画般美丽的景色。D.“谁念”指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强调诗人对谢公的怀念。5.请分析颈联“寒”与“老”二字写出了怎样的秋色,并联系尾联说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汉武帝时,大苑之北胡人有献一物,大如狗,然声能惊人,鸡犬闻之皆走,名曰猛兽。帝见之,怪其细小。及出苑中,欲使虎狼食之。虎见此兽即低头著地,帝为反观见虎如此欲谓下头作势起搏杀之。而此兽见虎甚喜,舐唇摇尾,径往虎头上立,因溺①虎口,虎乃闭目低头,匍匐不敢动,溺毕下去,下去之后,虎尾下头起,此兽顾之,虎辄闭目。后魏武帝伐冒顿②,经白狼山,逢狮子。使人格之,杀伤甚众,王乃自率常从③军数百击之,狮子哮吼奋起,左右咸惊。王忽见一物从林中出,如狸④,起上王车轭,狮子将至,此兽便跳起在狮子头上,即伏不敢起。于是遂杀之,得狮子一。还,来至洛阳,三十里鸡犬皆伏,无鸣吠。(选自《博物志·卷三异兽》,有删改)【注】①溺:“尿”的古字。②冒顿:秦末汉初匈奴单于名。③常从:侍从,随员。④狸:兽名。即野猫。⑤轭:车辕前端驾在牛马颈上的曲木。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为反观/见虎如此/欲谓下头/作势起/搏杀之B.帝为反观见虎/如此欲谓下头/作势起/搏杀之C.帝为反观/见虎如此/欲谓下头作势/起搏杀之D.帝为反观见虎/如此/欲谓下头作势/起搏杀之7.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加点词方法提示然声能惊人查阅词典选择义项然:①正确,对。②这样,那样。③连词,表示转折,可是,却。(1)然:怪其细小联系课文解释词义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2)怪:左右咸惊联系成语解释词义百废咸举(3)咸: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此兽顾之虎辄闭目。(3分)(2)于是遂杀之,得狮子一。(3分)9.本文介绍了汉武帝及魏武帝时期的两只异兽,请你说说二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并说说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水壶上的“祖国”田佳玉吴安宁①1950年,朝鲜战场上炮声隆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响彻祖国大江南北。他挥别父母,报名参军,心里满是即将穿上绿军装的兴奋。闷罐列车晃晃荡荡把他们带到了训练基地。在这里,他终于穿上了日思夜想的绿军装。②肥大的军装套在稚嫩的肩上,昔日的毛头小伙儿竟也添了几分成熟。他把腰带紧了又紧,展展衣服上的褶皱,不住地抚摸着帽子上的红五星。新发的绿漆水壶上也画着“八一”字样的红五星,背在身上别提多精神了。他捧在手里上看下看,怎么也看不够,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③他拿起小刀,坐在地上往水壶上一笔一划地刻着什么。④战友不解:“这是干啥呢?”⑤“新发的水壶,得刻上字,拿混了我可舍不得!”⑥天刚擦亮,他就投入训练。据枪瞄准时,班长让他们将水壶挂在枪口处负重加压。时间一长,他好像与水壶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们就像是一杆秤的两端,平衡而和谐。训练中,他目光如炬,汗珠滴落,双手却依旧稳稳地支撑着枪托,枪口的水壶不见丝毫晃动。⑦很快,3个月的新兵训练一结束,他们便踏上列车奔赴前线。车上,连长做动员并配发武器。虽然每天都在和武器装备打交道,但接到弹夹的那一刻,他分明觉得比平时要重一些,连长眼神里似乎也多了些意味。⑧涟川、铁原、华川、洪川,他一遍遍重复着地图上一个个陌生的地名。那时的他还不知道,他将在这些地方经历一场场生死战斗。⑨转眼月余,他已经成长为一名英勇的战士。这一次又是一场硬仗,他们的阵地是志愿军屯集转运物资的重要战略交通枢纽。而他们作为炮兵担负的任务就是死守阵地,掩护前方战友。⑩鏖战持续了几天几夜,他和战友趴在壕沟里,仔细盯着敌人的一举一动。他举起水壶,想再酣畅地饱饮一大口时,满满的一壶热水却早就冻成了冰疙瘩,没从瓶口流出一滴水。⑪敌军发了疯似的发起猛攻,炮弹雪花般砸向阵地,高地上没有任何可用的掩体,连炮架也被打坏了。没有炮架,他就扛起炮筒:“咱们的迫击炮可不能停啊,战友们还没撒下来。”炮弹在敌人中炸开,扛着炮筒的他一次次被震倒在地,又一次次口鼻流血地爬起来。⑫忽然,“扑通”一声,身旁的机枪手仰面倒下。机枪手捂着胸膛,躺在雪地上艰难地喘着粗气,“水……水……”⑬他的胸腔里就像是塞满了棉花,每一次吸的气好像刚到嗓子眼就又呼出去了,胸口疼得像要炸裂一样。他颤抖着,将水壶死死抱在怀里,贴在身上,想用自己的体温化开壶里的冰疙瘩。当水壶接触皮肤,刺刀般锋利的痛觉盖过了寒意,一股冷飕飕的风声直直地钻入耳朵,在身体里蔓延。他咬咬牙,却将水壶抱得更紧。他想给战友喝口水,哪怕只是一滴也好啊。⑭拿起水壶,一滴,两滴……仅有的几滴水滴进机枪手干裂的双唇间。⑮敌人再度发起猛攻,他猛地抬起头,擦干泪水模糊的双眼,颤抖着扛起炮筒,对准了敌人的方向……⑯他牺牲在了那片冰冻的土地上,身边那个尚未捂热的水壶一直陪伴着他。在军史里,人们或许可以隐约看到他的身影:志愿军部队在极度疲劳、粮弹缺乏的情况下,在每一个阵地上都与敌军展开反复争夺,并不断地以反击大量杀伤敌军。⑰70多年后,当人们小心翼翼地翻开那片埋藏了战火与硝烟的土地,用小刷子轻轻拂去泥土,人们发现了那个刻着字的军用水壶。深埋在地下70多年,瓶口的软木寒早已不见踪影,壶身上的绿漆脱落殆尽,斑斑锈迹让人辨认不出它当年的模样。⑱不久,水壶和烈士遗骸一起,在专机的护送下终于回到了祖国。⑲陈列在纪念馆的烈士遗物中,有生锈的纽扣、只剩下鞋底的战靴、残存的防毒面具……走到水壶跟前时,人们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目光汇聚在那个漆面斑驳、旧痕累累的壶身上,上面赫然刻着两个字:⑳“祖国”!(选自《解放军报》2023年12月4日,有删改)10.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与水壶“达成了某种默契”,说明作为新兵的“他”已训练有素。B.本文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便于直接、客观地反映事件的全貌。C.本文讲述了“他”在抗美援朝期间参军、训练,最后英勇牺牲的故事。D.战斗中,“他”将水壶死死抱紧,希望融化水壶里的冰疙瘩来给自己解渴。11.根据语境,赏析句子。(6分)(1)他把腰带紧了又紧,展展衣服上的褶皱,不住地抚摸着帽子上的红五星。(从描写角度赏析)(3分)(2)目光汇聚在那个漆面斑驳、旧痕累累的壶身上,上面赫然刻着两个字。(赏析加点词语)(3分)12.第⑦段说“接到弹夹的那一刻,他分明觉得比平时要重一些,连长眼神里似乎也多了些意味”,是什么让“他”觉得弹夹比平时重?连长的眼神里又多了什么意味?(3分)13.文章第段引用军史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14.伏笔是小说常用的手法,例如《智取生辰纲》中写天气酷热难当,杨志队伍内部发生矛盾,为生辰纲被劫埋下伏笔。本文也采用这一写法,请你找出一处伏笔,并说明其效果。(4分)(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17题。(12分)材料一:形象思维与文章之美①人的思维有两种基本形式: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借用形象来思考问题,是具体形象的变幻:逻辑思维是借用概念来思考问题,是逻辑的推演。②一般认为科学多用逻辑思维,艺术多用形象思维。但写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两种思维都会用到。在写作过程中,从宏观方面看,逻辑思维管主题思想的推演,形象思维管意境的创造;从微观方面看,逻辑思维管语法的严谨,形象思维管修辞的灵活。③我们读文学作品,实际上是在接收、玩味纸上的形象。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只给你“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这两个形象,你去想吧。形象思维之下,人们想了一千多年,有了琢磨不尽的美。是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李商隐。④作品中的形象虽然是具体的,但它已不是自己而另有了象征。人除了个体的思维,还参与群体思维,互相交流磨合。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形象模块”,一一对应内心的某种情绪。比如绘画中,蓝色为冷,红色为热,黄色为暖。生活中,东风表欢悦,西风表悲愁。作者在抒情时不直接说出那个“情”字,而取一个形象来指代,美就这样产生了。辛弃疾本来要说愁,说出口的却是“天凉好个秋”;孟郊本来要说中榜后的狂喜,说出口的则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它们都是用相应的形象来进行象征、比喻。所以,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⑤形象思维把许多形象的模块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不分先后,没有因果,相互融合,浑然一体。这种随机组合,依据背景、语境的不同,可以变幻无穷。同是面对秋天的树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积极兴奋的;“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消极愁怨的。有时还将物、人的形象相融,像中国古代山水画,于深山古寺、茂林修竹间,点上几个小人儿。李渔的小品文中有一段写芭蕉:“蕉之易栽,十倍于竹,一二月即可成荫。坐其下者,男女皆入画图。”明明是写蕉,却突然请来人的形象,人的灵魂转附于蕉叶之上,顿然满纸生辉。⑥总之,文章是靠形象的形状、颜色、声音、寓意等来创造和平衡美感的。(作者:梁衡。有删改)材料二:①文章写好了能给读者创造一个美好的意境,让读者如入仙境。②第一层是形境,客观形象的美,是靠形象来说话的。要求干净利落,如在眼前。凡属于我们眼睛看到的外界的东西,作者移来纸上,再现场景,有声有色,这样制造出来的美的意境都属于“形境”注意,只是眼睛看到的,心里想到的不在此列。③第二层是情境,抒情的美。凡属于作者内心的情绪,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作者移来纸上感动读者,引发共鸣,这样制造出来的美的境地都属于“情境”。④第三层是理境,哲理的美,就是讲道理,为什么美。北京有很多房子盖得稀奇古怪,老百姓就编了很多段子来讽刺,但是建筑师说我这个多么多么好,还得过奖。李瑞环先生评论这个事情时说什么叫好呢?一个东西,外行说好,内行能讲出好在哪里,那这个东西就是真的好。文章写作也是这样,你将客观的形象、内心的感情塑造了一种美,这还不够,最后还要能讲出美的道理,它为什么美。所以在文章中哲理的美这一层是非常难的。(选自梁衡《形境、情境、理境,文章的三层之美》,有删改)15.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开篇介绍两种思维的不同,是为了突出写作中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B.材料一的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点明了论题,简洁明了,启发读者一探究竟。C.蓝色为冷,红色为热,黄色为暖,这就是人们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形象模块”。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典型形象,极具文采和说服力。16.小语认为材料一第③④⑤段均介绍了“形象”与文学作品的关系,这三段的顺序可以调换。你赞同她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5分)17.材料一阐述了形象思维与文章之美,材料二中的三层境界与其有相似之处。请你结合所学和材料一的阐述,从“三层境界”的角度具体阐述《天净沙·秋思》创造的“美”。(4分)(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12分)材料一:2023年全国“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开幕。国家队代表、体育协会、合作企业、社会各界群众健身代表、新闻媒体等约4000人参加。8月8日前后,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围绕“全民健身,绘就幸福生活”主题,加大优质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组织开展全年龄、多项目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供免费的高水平科学健身指导,将训练备战与健身指导相结合,推动国家队运动员、教练员进学校、进社区,传播积极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选自人民网,有删改)材料二:在家门口,市民运动有了好去处。2024年1月14日,记者从泉州市洛江区获悉,为有效缓解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实现学校体育设施与民共享,该区首批12所学校体育场试点向社会开放。据悉,自学校体育场对外开放以来,吸引了周边群众包括学生、村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等一批又一批的人来校运动、锻炼。开放学校运动场这一举措既提升了学校运动设施的利用率,促进资源共享,还有效提升周边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从校园的热闹程度就可以看出,体育场地向群众开放这一举措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回应了民生需求,更推动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实施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我校实施体育场所对外开放,开放的人群主要是社区群众和学生,上学期间开放的时间是晚上6:40到7:40,节假日开放的时间是每天下午4:00到晚上9:30,开放的场所主要是篮球场、室外乒乓球场、足球场等场所。”洛江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彭池水说道。首批12所学校体育场试点向社会开放为群众提供家门口锻炼的好地方,打通了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材料三:2023年8月8日是我国第15个“全民健身日”,今年的主题是“全民健身绘就幸福生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全民健身日来临前,某市统计局于7月深入该市八个区县开展实地调研。收取中小学负责人及家长问卷累计7396份,全面了解中小学生锻炼情况。1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23年全国“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群众健身代表参加。B.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围绕活动主题,多措并举,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C.为了实现学校体育设施与民共享,洛江区所有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D.学校篮球场、室外乒乓球场、足球场等场所的开放提高了资源利用率。19.阅读材料三中的图片,你读出了哪些信息?请简要概括。(3分)20.育才中学开展“我运动,我健康”主题活动,作为学生会文体部的成员,请你结合三则材料,给本次活动拟写一份倡议书。(6分)倡议书同学们:为了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学校开展“我运动,我健康”主题活动。学生会文体部给大家提出以下倡议:一、;二、;三、。育才中学学生会文体部2024年4月18日三、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汽车导航里有这样一句话:您已偏航,已为您重新规划路线,请在合适的位置掉头。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开车,对人生也有非常深刻的启迪意义。有的人选择在合适的位置掉头,有的人明知已偏航却仍执意走下去,最终探索出了新的道路……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我选择掉头”或“我选择不掉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福建卷)语文·全解全析(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的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你考试顺利!一、积累与运用(23分)1.在整理资料时,小语发现同学们经常会把古诗文中的“燕”和“雁”混淆,他打算围绕这一现象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理解。请你帮他将发言稿中空缺的诗文名句补写出来。(8分)孔子曾说:“① , 。”探究式学习其实就是学思结合的体现。在学习古诗文时,我们经常把“燕”和“雁”混淆。究其原因,还是大家对这两种意象的特点把握不到位。“燕”在古诗词中往往是春天、爱情等美好事物的象征。《浣溪沙》中,晏殊慨叹“③ ,④ ”,既流露了对繁华易尽的无奈,也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钱塘湖春行》中,白居易用“⑤ ,谁家新燕啄春泥”生动地展现了初春的蓬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初春的喜爱之情。“雁”在古诗词中往往抒发征人游子的感伤情绪。《使至塞上》中,王维用“⑥ ,归雁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诗人漂泊无定的感受;《次北固山下》中,王湾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写出“⑦ ,⑧ ”,寄托自己在羁旅中的乡思愁绪。【答案】①学而不思则罔②思而不学则殆③无可奈何花落去④似曾相识燕归来⑤几处早莺争暖树⑥征蓬出汉塞⑦乡书何处达⑧归雁洛阳边【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作时,注意易错字的书写,如“罔”“殆”“蓬”“雁”等。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福建倚山临海,自古就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融合区①(yù)。传承八闽大地熠熠生辉的华彩文脉,拥有侨务大省、“海丝”核心区的独特优势,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福建故事,具有深厚的历史底②(yùn)、多元的文化形态和()的世界舞台。一个大国发展兴盛,必然要求文化传播力、文明影响力大③(fú)提升,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实现软实力和硬实力()。东海之滨,闽人追求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歇,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上扮演着()的角色。透过福建这扇窗口,使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2)依次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宽阔珠联璧合举足轻重B.宽阔相得益彰无足轻重C.广阔相得益彰举足轻重D.广阔珠联璧合无足轻重(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透过福建这扇窗口,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B.通过福建这扇窗口,使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C.透过福建这扇窗口,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D.通过福建这扇窗口,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答案】(1)域蕴幅(2)C(3)C【解析】(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辨析。“宽阔”指(心胸、见识等)开阔,不狭隘。“广阔”指广大宽阔。结合后文中的“世界舞台”,可知应选“广阔”。“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珠联璧合”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由前文中的对象“软实力和硬实力”可知“相得益彰”更恰当。“无足轻重”指无关紧要。“举足轻重”指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二者意思相反。根据语境,第三空应选“举足轻重”。(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画横线的句子成分残缺,“透过”和“使”同时使用,使得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使”3.名著阅读。(6分)校园艺术节期间,文学社开展“我为经典人物代言”的创意活动。请你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联系阅读经历,谈一谈你读过的名著中哪个人物是勇敢追梦、努力圆梦的代表。【答案】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作为一名无私的革命战士,他的梦想就是“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在他追梦的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与挫折,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工地上的磨难,都没能使他倒下,反而使他更加勇敢坚强。即使最后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依然投身于写作,以另一种方式践行生命的誓言。保尔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和忘我的革命献身精神,为梦想奋斗终身,无怨无悔。【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的感悟。抓住题干关键词“追梦”“圆梦”(须答出人物为实现梦想做出的不懈奋斗与努力),在此基础上围绕人物的“奉献”精神,结合名著具体内容进行阐述即可。二、阅读(67分)(一)课外诗歌鉴赏(7分)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李白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睛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①此诗作于李白被赐金放还,游览宣城之时。谢朓北楼,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谢脁是南北朝时期南齐的著名诗人,少有才名。②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用极凝练的形象语言,写早晨登上谢朓楼远望的秋景与秋意。B.首联开门见山,全诗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一个“望”字生发出来的。C.颔联巧妙使用比喻,表现宣城如画般美丽的景色。D.“谁念”指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强调诗人对谢公的怀念。5.请分析颈联“寒”与“老”二字写出了怎样的秋色,并联系尾联说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4.A5.“寒”是寒冷的意思,指由于炊烟之寒,连橘柚也浸透寒意;“老”是苍老的意思,由梧桐之“老”引入诗人心神之“老’。颈联描绘了一片苍凉寂寞的秋色。尾联慨叹自己“临风怀谢公”的心情无人能理解,既表达自己对谢公的怀念之情,也表达政治失意的惆怅、落寞之情。【解析】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项,由“山晚望晴空”可知诗人登上谢朓楼的时间是傍晚。5.本题考查赏析诗句及分析思想感情。作答本题理解诗句意思是关键。作答第一问时,要理解“寒”和“老”二字的意思,“寒”表示寒冷,“老”表示苍老,二字指出秋色的特点是苍凉寂寞。作答第二问时,要明确尾联的意思,即“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眺北楼来,迎着萧瑟的秋风,怀念谢公呢”由此联和注释①中的“作于李白被赐金放还”可知表达了诗人对谢公的怀念之情,以及政治失意的惆怅、落寞之情。(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汉武帝时,大苑之北胡人有献一物,大如狗,然声能惊人,鸡犬闻之皆走,名曰猛兽。帝见之,怪其细小。及出苑中,欲使虎狼食之。虎见此兽即低头著地,帝为反观见虎如此欲谓下头作势起搏杀之。而此兽见虎甚喜,舐唇摇尾,径往虎头上立,因溺①虎口,虎乃闭目低头,匍匐不敢动,溺毕下去,下去之后,虎尾下头起,此兽顾之,虎辄闭目。后魏武帝伐冒顿②,经白狼山,逢狮子。使人格之,杀伤甚众,王乃自率常从③军数百击之,狮子哮吼奋起,左右咸惊。王忽见一物从林中出,如狸④,起上王车轭,狮子将至,此兽便跳起在狮子头上,即伏不敢起。于是遂杀之,得狮子一。还,来至洛阳,三十里鸡犬皆伏,无鸣吠。(选自《博物志·卷三异兽》,有删改)【注】①溺:“尿”的古字。②冒顿:秦末汉初匈奴单于名。③常从:侍从,随员。④狸:兽名。即野猫。⑤轭:车辕前端驾在牛马颈上的曲木。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为反观/见虎如此/欲谓下头/作势起/搏杀之B.帝为反观见虎/如此欲谓下头/作势起/搏杀之C.帝为反观/见虎如此/欲谓下头作势/起搏杀之D.帝为反观见虎/如此/欲谓下头作势/起搏杀之7.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加点词方法提示然声能惊人查阅词典选择义项然:①正确,对。②这样,那样。③连词,表示转折,可是,却。(1)然:怪其细小联系课文解释词义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2)怪:左右咸惊联系成语解释词义百废咸举(3)咸: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此兽顾之虎辄闭目。(3分)(2)于是遂杀之,得狮子一。(3分)9.本文介绍了汉武帝及魏武帝时期的两只异兽,请你说说二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并说说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4分)【答案】6.C7.(1)连词,表示转折,可是,却;(2)惊异,感到奇怪;(3)皆,都。8.(1)猛兽转过头来看它,老虎就闭上眼睛(2)于是人们就击杀了它,得到了一头狮子9.相同之处:体型小,动物都很害怕它们,甚至能让高大的猛兽臣服。(2分)启示:不要小看任何人或事物,即使是看起来弱小的或不起眼的。(2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6.本题考査文言文断句。解答本题,首先要疏通句意,然后根据句意分析判断。这句话的意思是:武帝的看法恰恰与众相反,他看到老虎这副模样,认为老虎是打算低头蓄势,将会跃起身来搏击并杀死猛兽。据此不难断句。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考生可根据所给方法提示推断文言词语意思。第(1)空,结合文言文语境,此处指异兽虽像狗一样大,但声音使人吃惊,将给出的义项代入验证,可知此处“然”表示转折,意为“可是,却”。第(2)空,联系课文可知,“固以怪之矣”中“怪”意为“惊异,感到奇怪”,故这里也是此意。第(3)空,联系成语可知,“百废咸举”意思是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故此处“咸”意为“皆,都”。8.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语句的翻译。翻译时,运用“直译+意译”的方法:先字字落实,再根据语境进行“调”“补”“删”,使表达自然通顺,意思完整无误。此外,还要注意将关键词和句式翻译准确。注意(1)句中“顾”“辄”的翻译,(2)句中“遂”的翻译,以及“得狮子一”句式应调整为“得一狮子”。9.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即可,如第一段“大如狗”“帝见之,怪其细小,(表明此兽体型小)“然声能惊人,鸡犬闻之皆走”“虎见此兽即低头著地”“匍匐不敢动”(表明此兽能使鸡犬害怕,能使老虎臣服)。再如第二段“如狸”(像野猫,表明此兽体型小)。“此兽便跳起在狮子头上,即伏不敢起”(表明此兽能制伏狮子)。由此可得两只异兽相同之处:体型小,动物都很害怕它们,甚至能让高大的猛兽臣服。启示结合文言文内容作答即可。参考译文:汉武帝时,大苑国北面有胡人献来一只动物,像狗那么大。可是叫声使人吃惊,鸡和狗听到这声音都纷纷奔逃,人们称它为猛兽。武帝见了,对这猛兽长得小感到奇怪。等到将它放出林苑的时候,想让虎狼吃掉它。老虎见了这猛兽,马上把头低下来贴到地上,(周围的人都认为老虎胆怯,)武帝的看法恰恰与众相反,他看到老虎这副模样,认为老虎是打算低头蓄势,将会跃起身来搏击并杀死猛兽。然而这猛兽见了老虎十分高兴,它舔舔嘴唇,摇摇尾巴,径直跳到老虎头上站着,然后往老虎口中撒尿,老虎只是闭着眼低着头,趴在那儿一动也不敢动,这猛兽撒完尿后才从虎头上下去,下去之后,老虎尾巴低垂,稍稍抬起头,猛兽转过头来看它,老虎就闭上眼睛。后来,魏武帝曹操讨伐匈奴单于冒顿,途经白狼山时,遇上了狮子。武帝派人与狮子格斗,死伤很多,武帝就亲自率领卫队几百名士兵围攻,狮子咆哮怒吼着一跃而起,四周的人都惊恐不已。忽然,武帝看见有个怪兽从林中出来,样子像野猫,跳上武帝的车轭,狮子将要过来,这怪兽就跳起来站到狮子的头上,狮子马上伏地,不敢起来。于是人们就击杀了它,得到了一头狮子。回程,来到洛阳,三十里鸡犬都伏在地上,没有鸡鸣狗吠的声音。(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水壶上的“祖国”田佳玉吴安宁①1950年,朝鲜战场上炮声隆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响彻祖国大江南北。他挥别父母,报名参军,心里满是即将穿上绿军装的兴奋。闷罐列车晃晃荡荡把他们带到了训练基地。在这里,他终于穿上了日思夜想的绿军装。②肥大的军装套在稚嫩的肩上,昔日的毛头小伙儿竟也添了几分成熟。他把腰带紧了又紧,展展衣服上的褶皱,不住地抚摸着帽子上的红五星。新发的绿漆水壶上也画着“八一”字样的红五星,背在身上别提多精神了。他捧在手里上看下看,怎么也看不够,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③他拿起小刀,坐在地上往水壶上一笔一划地刻着什么。④战友不解:“这是干啥呢?”⑤“新发的水壶,得刻上字,拿混了我可舍不得!”⑥天刚擦亮,他就投入训练。据枪瞄准时,班长让他们将水壶挂在枪口处负重加压。时间一长,他好像与水壶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们就像是一杆秤的两端,平衡而和谐。训练中,他目光如炬,汗珠滴落,双手却依旧稳稳地支撑着枪托,枪口的水壶不见丝毫晃动。⑦很快,3个月的新兵训练一结束,他们便踏上列车奔赴前线。车上,连长做动员并配发武器。虽然每天都在和武器装备打交道,但接到弹夹的那一刻,他分明觉得比平时要重一些,连长眼神里似乎也多了些意味。⑧涟川、铁原、华川、洪川,他一遍遍重复着地图上一个个陌生的地名。那时的他还不知道,他将在这些地方经历一场场生死战斗。⑨转眼月余,他已经成长为一名英勇的战士。这一次又是一场硬仗,他们的阵地是志愿军屯集转运物资的重要战略交通枢纽。而他们作为炮兵担负的任务就是死守阵地,掩护前方战友。⑩鏖战持续了几天几夜,他和战友趴在壕沟里,仔细盯着敌人的一举一动。他举起水壶,想再酣畅地饱饮一大口时,满满的一壶热水却早就冻成了冰疙瘩,没从瓶口流出一滴水。⑪敌军发了疯似的发起猛攻,炮弹雪花般砸向阵地,高地上没有任何可用的掩体,连炮架也被打坏了。没有炮架,他就扛起炮筒:“咱们的迫击炮可不能停啊,战友们还没撒下来。”炮弹在敌人中炸开,扛着炮筒的他一次次被震倒在地,又一次次口鼻流血地爬起来。⑫忽然,“扑通”一声,身旁的机枪手仰面倒下。机枪手捂着胸膛,躺在雪地上艰难地喘着粗气,“水……水……”⑬他的胸腔里就像是塞满了棉花,每一次吸的气好像刚到嗓子眼就又呼出去了,胸口疼得像要炸裂一样。他颤抖着,将水壶死死抱在怀里,贴在身上,想用自己的体温化开壶里的冰疙瘩。当水壶接触皮肤,刺刀般锋利的痛觉盖过了寒意,一股冷飕飕的风声直直地钻入耳朵,在身体里蔓延。他咬咬牙,却将水壶抱得更紧。他想给战友喝口水,哪怕只是一滴也好啊。⑭拿起水壶,一滴,两滴……仅有的几滴水滴进机枪手干裂的双唇间。⑮敌人再度发起猛攻,他猛地抬起头,擦干泪水模糊的双眼,颤抖着扛起炮筒,对准了敌人的方向……⑯他牺牲在了那片冰冻的土地上,身边那个尚未捂热的水壶一直陪伴着他。在军史里,人们或许可以隐约看到他的身影:志愿军部队在极度疲劳、粮弹缺乏的情况下,在每一个阵地上都与敌军展开反复争夺,并不断地以反击大量杀伤敌军。⑰70多年后,当人们小心翼翼地翻开那片埋藏了战火与硝烟的土地,用小刷子轻轻拂去泥土,人们发现了那个刻着字的军用水壶。深埋在地下70多年,瓶口的软木寒早已不见踪影,壶身上的绿漆脱落殆尽,斑斑锈迹让人辨认不出它当年的模样。⑱不久,水壶和烈士遗骸一起,在专机的护送下终于回到了祖国。⑲陈列在纪念馆的烈士遗物中,有生锈的纽扣、只剩下鞋底的战靴、残存的防毒面具……走到水壶跟前时,人们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目光汇聚在那个漆面斑驳、旧痕累累的壶身上,上面赫然刻着两个字:⑳“祖国”!(选自《解放军报》2023年12月4日,有删改)10.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与水壶“达成了某种默契”,说明作为新兵的“他”已训练有素。B.本文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便于直接、客观地反映事件的全貌。C.本文讲述了“他”在抗美援朝期间参军、训练,最后英勇牺牲的故事。D.战斗中,“他”将水壶死死抱紧,希望融化水壶里的冰疙瘩来给自己解渴。11.根据语境,赏析句子。(6分)(1)他把腰带紧了又紧,展展衣服上的褶皱,不住地抚摸着帽子上的红五星。(从描写角度赏析)(3分)(2)目光汇聚在那个漆面斑驳、旧痕累累的壶身上,上面赫然刻着两个字。(赏析加点词语)(3分)12.第⑦段说“接到弹夹的那一刻,他分明觉得比平时要重一些,连长眼神里似乎也多了些意味”,是什么让“他”觉得弹夹比平时重?连长的眼神里又多了什么意味?(3分)13.文章第段引用军史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14.伏笔是小说常用的手法,例如《智取生辰纲》中写天气酷热难当,杨志队伍内部发生矛盾,为生辰纲被劫埋下伏笔。本文也采用这一写法,请你找出一处伏笔,并说明其效果。(4分)【答案】10.D11.(1)运用动作描写,(1分)写出了“他”细心、反复整理军装的样子,表现出“他”对军装的珍惜,对终于成为一名战士的自豪与骄傲。(2分)(2)“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1分)说明“祖国”二字在漆面斑驳、旧痕累累的壶身上仍然十分醒目,显得尤其突出,代表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更代表着万千战士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2分)12.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要奔赴前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他觉得弹夹比平时更重一些。(2分)“他”即将奔赴前线,连长眼神里多了一份对“他”的期许。(1分)13.引用军史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1分)点出“他”是志愿军战士的代表,这里的“他”已经不再是个体,而是代表整个志愿军群体。(1分)这个故事是志愿军战士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缩影,军史的引用丰富了故事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旨。(2分)14.示例:第③-⑤段写“他”在水壶上刻字,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文未水壶上的“祖国”育前后呼应,结构严谨。(2分)突出了人物形象,表明“他”一直都将祖国深埋心中,也体现出“他”对祖国的赤诚与热爱。(2分)【解析】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第13段“他想给战友喝口水,哪怕只是一滴也好啊”可知,“他”希望捂热水壶给战友解渴,故D项表述错误。1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围绕所给的赏析角度,结合句意及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联系语境可知,新兵训练结束,即将走向前线的“他”,此时接到的不仅仅是弹夹,更是一种责任(英勇杀敌,冲锋陷阵)与使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因此“他”感觉弹夹比平时要重。连长带“他”上战场,眼神中充满了对“他”的期许。13.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军史记录历史,引用军史可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同时,军史表明“他”是志愿军部队的一员,因此对“他”的赞颂扩展到对整个志愿军部队的赞颂,从而使主旨(志愿军一腔赤诚、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等英雄品质令人敬仰)得到深化1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伏笔是指在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前段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一般能使文章结构紧密,增加文章起伏。同时还能够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第⑤段并未交代“他”在水壶上刻写的内容,直到文末才揭晓谜底,因此这是一处伏笔。这样的伏笔使“他”的爱国之情在最后揭晓谜底时显得更加深厚、浓烈,人物形象也因此更加突出。(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17题。(12分)材料一:形象思维与文章之美①人的思维有两种基本形式: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借用形象来思考问题,是具体形象的变幻:逻辑思维是借用概念来思考问题,是逻辑的推演。②一般认为科学多用逻辑思维,艺术多用形象思维。但写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两种思维都会用到。在写作过程中,从宏观方面看,逻辑思维管主题思想的推演,形象思维管意境的创造;从微观方面看,逻辑思维管语法的严谨,形象思维管修辞的灵活。③我们读文学作品,实际上是在接收、玩味纸上的形象。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只给你“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这两个形象,你去想吧。形象思维之下,人们想了一千多年,有了琢磨不尽的美。是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李商隐。④作品中的形象虽然是具体的,但它已不是自己而另有了象征。人除了个体的思维,还参与群体思维,互相交流磨合。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形象模块”,一一对应内心的某种情绪。比如绘画中,蓝色为冷,红色为热,黄色为暖。生活中,东风表欢悦,西风表悲愁。作者在抒情时不直接说出那个“情”字,而取一个形象来指代,美就这样产生了。辛弃疾本来要说愁,说出口的却是“天凉好个秋”;孟郊本来要说中榜后的狂喜,说出口的则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它们都是用相应的形象来进行象征、比喻。所以,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⑤形象思维把许多形象的模块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不分先后,没有因果,相互融合,浑然一体。这种随机组合,依据背景、语境的不同,可以变幻无穷。同是面对秋天的树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积极兴奋的;“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消极愁怨的。有时还将物、人的形象相融,像中国古代山水画,于深山古寺、茂林修竹间,点上几个小人儿。李渔的小品文中有一段写芭蕉:“蕉之易栽,十倍于竹,一二月即可成荫。坐其下者,男女皆入画图。”明明是写蕉,却突然请来人的形象,人的灵魂转附于蕉叶之上,顿然满纸生辉。⑥总之,文章是靠形象的形状、颜色、声音、寓意等来创造和平衡美感的。(作者:梁衡。有删改)材料二:①文章写好了能给读者创造一个美好的意境,让读者如入仙境。②第一层是形境,客观形象的美,是靠形象来说话的。要求干净利落,如在眼前。凡属于我们眼睛看到的外界的东西,作者移来纸上,再现场景,有声有色,这样制造出来的美的意境都属于“形境”注意,只是眼睛看到的,心里想到的不在此列。③第二层是情境,抒情的美。凡属于作者内心的情绪,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作者移来纸上感动读者,引发共鸣,这样制造出来的美的境地都属于“情境”。④第三层是理境,哲理的美,就是讲道理,为什么美。北京有很多房子盖得稀奇古怪,老百姓就编了很多段子来讽刺,但是建筑师说我这个多么多么好,还得过奖。李瑞环先生评论这个事情时说什么叫好呢?一个东西,外行说好,内行能讲出好在哪里,那这个东西就是真的好。文章写作也是这样,你将客观的形象、内心的感情塑造了一种美,这还不够,最后还要能讲出美的道理,它为什么美。所以在文章中哲理的美这一层是非常难的。(选自梁衡《形境、情境、理境,文章的三层之美》,有删改)15.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开篇介绍两种思维的不同,是为了突出写作中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B.材料一的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点明了论题,简洁明了,启发读者一探究竟。C.蓝色为冷,红色为热,黄色为暖,这就是人们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形象模块”。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典型形象,极具文采和说服力。16.小语认为材料一第③④⑤段均介绍了“形象”与文学作品的关系,这三段的顺序可以调换。你赞同她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5分)17.材料一阐述了形象思维与文章之美,材料二中的三层境界与其有相似之处。请你结合所学和材料一的阐述,从“三层境界”的角度具体阐述《天净沙·秋思》创造的“美”。(4分)【答案】15.A16.示例:我不赞同小语的观点。材料一第③④⑤段虽均介绍了“形象”与文学作品的关系,但这三段是按照形象的接收与玩味、形象的象征义与比喻义的运用、许多形象模块的有机组合这三个层面,由浅入深地阐述“形象”与文学作品的关系。这样阐述更符合人们的认知逻辑。如果调换顺序,论证思路就变得混乱了。(意思对即可。有明确的观点1分,分析合理4分。若只有观点没有分析不得分。)17.【示例】第一层:客观形象的美。从“枯藤”到“西阳”,十个具体的形象勾勒出一幅萧瑟、苍凉的深秋暮色图。第二层:抒情的美。尾句的“断肠人”使得羁旅中的愁苦之感扑面而来,引人共鸣。第三层:哲理的美。《天净沙·秋思》靠形象思维来创造美感,十个具体的形象不分先后,没有因果,随机组合在一起,结尾再传神地点出“断肠人”,人与景合而为一,产生震撼人心的美。(能结合所学,从“三层境界”的角度合理论述即可)【解析】15.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阅读材料一第①②段可知,这两段先介绍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区别,然后指出写作中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具体表现,并未提到写作中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孰优熟劣,故A项“是为了突出写作中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16.本题考查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把握。仔细阅读第③④⑤段,抓住关键语句“实际上是在接收、玩味纸上的形象(第③段)”“都是用相应的形象来进行象征、比喻(第④段)”“形象思维把许多形象的模块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第⑤段)”可知,这三段是按照形象的接收与玩味、形象的象征义与比喻义的运用、许多形象模块的有机组合这三个层面,由浅人深地阐述“形象”与文学作品的关系,这样的安排符合人们的认知逻辑。据此,考生组织语言作答即可。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拓展探究。第一步:找出材料二中对“三层境界”的阐述,并与《天净沙·秋思》建构起关联。(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12分)材料一:2023年全国“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开幕。国家队代表、体育协会、合作企业、社会各界群众健身代表、新闻媒体等约4000人参加。8月8日前后,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围绕“全民健身,绘就幸福生活”主题,加大优质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组织开展全年龄、多项目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供免费的高水平科学健身指导,将训练备战与健身指导相结合,推动国家队运动员、教练员进学校、进社区,传播积极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选自人民网,有删改)材料二:在家门口,市民运动有了好去处。2024年1月14日,记者从泉州市洛江区获悉,为有效缓解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实现学校体育设施与民共享,该区首批12所学校体育场试点向社会开放。据悉,自学校体育场对外开放以来,吸引了周边群众包括学生、村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等一批又一批的人来校运动、锻炼。开放学校运动场这一举措既提升了学校运动设施的利用率,促进资源共享,还有效提升周边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从校园的热闹程度就可以看出,体育场地向群众开放这一举措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回应了民生需求,更推动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实施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我校实施体育场所对外开放,开放的人群主要是社区群众和学生,上学期间开放的时间是晚上6:40到7:40,节假日开放的时间是每天下午4:00到晚上9:30,开放的场所主要是篮球场、室外乒乓球场、足球场等场所。”洛江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彭池水说道。首批12所学校体育场试点向社会开放为群众提供家门口锻炼的好地方,打通了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材料三:2023年8月8日是我国第15个“全民健身日”,今年的主题是“全民健身绘就幸福生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全民健身日来临前,某市统计局于7月深入该市八个区县开展实地调研。收取中小学负责人及家长问卷累计7396份,全面了解中小学生锻炼情况。1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23年全国“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群众健身代表参加。B.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围绕活动主题,多措并举,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C.为了实现学校体育设施与民共享,洛江区所有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D.学校篮球场、室外乒乓球场、足球场等场所的开放提高了资源利用率。19.阅读材料三中的图片,你读出了哪些信息?请简要概括。(3分)20.育才中学开展“我运动,我健康”主题活动,作为学生会文体部的成员,请你结合三则材料,给本次活动拟写一份倡议书。(6分)倡议书同学们:为了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学校开展“我运动,我健康”主题活动。学生会文体部给大家提出以下倡议:一、;二、;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