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高校教学创新驱动与推进路径研究_第1页
数智时代高校教学创新驱动与推进路径研究_第2页
数智时代高校教学创新驱动与推进路径研究_第3页
数智时代高校教学创新驱动与推进路径研究_第4页
数智时代高校教学创新驱动与推进路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数智时代信息科技和教育理念是高校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动因。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高校教师应依据信息科技和社会需求,改革创新课程内容;应用教育科技和教学理念,改革创新教学过程;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教学高质量发展。[关键词]信息科技;教育理念;教学模式0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数智时代,在高等教育领域,信息科技是重要的生产力,教育理念是重要的创新动力,两者驱动了高校教学改革创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信息科技和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为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机会,带来了挑战,客观上要求高校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过程必须进行创新。师生通过对信息科技和教育理念的掌握和应用,实现了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人才资源有了质的提高,促进了教学高质量发展。1信息科技驱动高校教学创新1.1信息科技驱动教学环境的开放互联网普及率提高使教学环境变得更加开放。“互联网+课堂”“智慧教室”接入互联网方便快捷,可以适时获得教学相关的资源。学习通、雨课堂、慕课等平台为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撑。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科技为教学提供了丰富全面的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封闭、单一的“教学孤岛”模式。基于互联网平台,各个高校可以获得不同学校、同类课程、不同层次的教学资源,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更加畅通,师生客观上处在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之中。1.2信息科技驱动专业课程的融合信息科技在社会各个领域深入应用,加速与各个专业融合。《中国高校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近年来,我国高校“智慧”“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交叉专业大批增设[1]。云计算、共享经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与传统专业课程高度融合,促进了传统专业课程向数智化专业课程转变,产生了一些新兴专业课程,导致部分传统专业课程需求减少或融合。1.3信息科技驱动教学水平的提高信息科技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引起了教学效率的提高,使其发生了量的变化,接着引起教学效果的提高,产生了质的变化。信息科技在教学各环节广泛应用,教师备课资源充分,提高了教师备课的效率和质量;多媒体教学效果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进一步丰富,师生互动效果进一步增强,提升了教学质量。1.4信息科技驱动教学模式的优化信息科技广泛应用,学习通、雨课堂、慕课等教学平台促进了教学模式优化。线上模式、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让更多专业课程有了更广阔的创新空间。运用信息科技和教学平台,提高了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效果,学生考勤管理、学生作业批改和分析、期末考核评价更加精准高效。信息科技驱动了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有利于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5信息科技驱动实践教学的创新传统实践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所限,实践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信息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兴起。国家虚似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官网显示,目前已有3302个实验中心,分为虚拟仿真实验课、线上实验课和混合式实验课,累计已有1300万次应用评价。信息科技的广泛应用驱动了教育科技公司加大实践教学软件平台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这些软件平台融合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促进了实践教学的创新。2教育理念驱动高校教学创新2.1创新理念驱动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创新”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发展理念。数智时代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之一。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传承知识、创新科技的重要任务,应该引领创新。信息科技在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教学借助信息科技,突破了传统单一的线下模式,形成了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线上模式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师生的教学效率,产生量的变化,而且在教师备课、學生预习、实时互动、课堂管理、课后作业、反馈交流、期末考核、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也实现了质的提高。2.2学生中心理念驱动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卡尔·罗杰斯的“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应以情感人,引导学生,赏识学生,唤起兴趣,创造氛围,促使学生发现、发展和完善自我,认知世界,获得新知。EDUCAUSE发布的《2022年度十大IT议题》报告建议,高等教育应构建以学生的成功为中心的可持续经营模式。国内的研究认为,高校应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根本,一切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的混合式教学创新。理论研究认为,翻转课堂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如建构主义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等。随着信息科技在高教领域的深入应用,师生可以选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增多,进一步促进了翻转课堂的应用和创新,翻转课堂在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方面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3立德树人理念驱动课程思政党的十七大确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高校教学恰当融入思政内容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客观要求。百年不遇之大变局,国际国内舆论环境复杂,不正当言论充斥网络,高校部分学生思政水平下滑。因此,“课程思政”逐渐成为高校课堂教学设计的必需内容。2.4高质量发展理念驱动一流课程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理念。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教育质量始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努力探索的热点问题。在高等教育领域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更为重要。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程度。从精品课程到金课,从慕课到一流课程,教育部一直在引导高校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教育部主导在高校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建设10000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0000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包括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的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各类型课程,掀起了一场高校“质量革命”。3推进高校教学创新的路径数智时代信息科技和教育理念成为驱动高校教学创新的两大重要动因。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坚持立德树人,聚焦教学创新,打造一流课程,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大赛明确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课程创新解决实际问题有成效,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中,应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恰当应用信息科技手段,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层次,潜心钻研,探索创新,形成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3.1依据信息科技和社会需求,改革创新课程内容随着信息科技在各行各业工作中深入应用,智能工作效率极大提高,社会对低端人才的需求急剧下降,客观上要求依据信息科技和社会需求,改革创新课程内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截至2021年末,全国企业的数量达到4842万户,其中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贡献度越发凸显。这也决定了大部分毕业生毕后会到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就业,客观上要求高校加强各行业中小企业的教学和实践研究。信息科技赋能各行业高速发展,高校专业课程更新加快,适时改革创新专业课程内容,满足信息科技和社会需求,为教学创新奠定基础。3.2应用教育科技和教学理念,改革创新教学过程3.2.1“互联网+备课”,提供高质量教学内容教育科技的发展为教师技能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现在的备课不再是局限于教材的封闭、单一的备课,而是基于教材的“互联网+”开放、丰富的备课。互联网为教学备课提供了丰富充分的教学资源。政府相关部门官网、专业研究机构官网、各行业上市公司官网、各视频平台、慕课、电子期刊等为教学备课提供了实时、动态、权威、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教师备课不再局限于梳理准备传统知识,而是一个创新知识的过程。在发达的“互联网+”条件下,不同渠道来源的知识积累碰撞,激发教师备课的思维和灵感,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备课中,各行业全部上市公司的年报、重大事件公告等资料可以在行业协会、财经类网站中免费快速获取,为分析决策提供了最新的数据支撑。一些重要的专业名词、概念、理论、人物可以随时从互联网中链接。WEPVPN的应用实现了备课可以随时查询相关的研究现状和成果,将教学和研究有机融合,相互促进。3.2.2“互联网+授课”,实施高质量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应用日益广泛,提高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学习通平台、雨课堂、慕课等教学手段的应用,扩大和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时空范围。学生的学习不再单纯是在课堂上,还可以在课前和课后;不再单纯听任课教师一个人讲授,还可以共享同领域其他学校更多的课程[2]。线上各类教学技术的应用,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更加灵活高效,课程考核评价的手段丰富多样,考核结果全面透彻,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更加精准到位。在一个基于信息科技的开放性教学环境中,知识的边界被打开放大,教与学的灵感更容易被激发,有利于促进师生的教学创新。各大视频平台为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一段恰当的互联网小视频可以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身临其境,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专业,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学习报国的家国情怀。3.3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改革创新教学模式3.3.1分层设计,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分层教学的理论源于“因材施教”,现实依据是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目的多样化。在高校中,虽然入学时都是同一层次招生,但是可能因地区录取分数差异、学习动力和努力程度差异、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异,入学后一段时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逐渐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单一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影响教学效果和教育目的的实现。现有高校的分层教学模式有两种,一是按班分层培养。入学后学生重新分班,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的还定期考核,动态调整。这种模式实施难度大,不利于教学管理,一定程度上还影响教育的公平性。而且有的专业本身只有一个班,也无法再进行分班管理。二是教学分层设计。这种模式实施成本低,灵活性强,也容易被学生接受,更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大学三年级开始,学生的学习动机、需求和兴趣已经多样化。“学习有用性”的短期利益驱动思维,使得学生想将所有时间放在自己想干的事情上。从短期来看,一些专业课程很难与他们的学习目标直接挂钩。传统单一的专业知识讲授很难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教学分层设计是将教学内容设计分为基本知识模块、决策分析模块、理论研究模块和课程思政模块。基本知识模块和课程思政模块是基础,通过了这两个模块的内容,就达到了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可以及格;决策分析和理论研究模块,引导学生深入专业知识的学习[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有弹性地在某个模块多投入时间学习。通过不同知识模块的内容设计,丰富了知识的呈现形式和考核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对学生的分层次教学。3.3.2翻转设计,锻炼学生创新个性理论上,课堂翻转可以改变传统“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但是,课堂翻转的实施对师生要求较高。教师既要提前准备,精心设计,学生还要及时配合。大学生传统的学习习惯通常不愿意提前耗费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准备。单纯从成本的角度考虑问题,学生更愿意机械单调地听教师讲课,而不愿意动更多的脑筋。课堂翻转实质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互动,实现了“教师来导,学生来演”的教学方式。恰当有效的课堂翻转,可以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教与学的创新。课堂翻转需要结合学生的基础、能力和课程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专业课,专业知识和思维体系初步建立,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分析和研究能力。学生即将毕业走向社会,自我独立性越来越高,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跃跃欲试。课堂翻转能够适时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挑战和锻炼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