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编 世界史教师用书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编 世界史教师用书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编 世界史教师用书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编 世界史教师用书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编 世界史教师用书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码页码页/总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页(通史版)2018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三编世界史教师用书第十一单元西方工业文明的来临——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三维坐标·时空清]eq\a\vs4\al([三面解读·特征明])政治层面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继续在欧洲大陆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经济层面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工业文明向纵深方向发展,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科技文艺层面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成就。第29讲eq\b\lc\|\rc\(\a\vs4\al\co1(,,,,,,))“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知识点一“蒸汽时代”(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1)政治前提:18世纪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2)经济条件:资本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市场广阔的海外市场提供动力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3)直接动力:市场的需求急剧扩大,推动生产技术革命。2.过程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新阶段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3.影响(1)经济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生产组织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2)社会:城乡结构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3)思想文化: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业革命后产生三大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三大潮流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4)经济思想: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放任政策取代“重商主义”。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减少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1852年,英国议会发表声明,宣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5)消极方面: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工人遭受剥削日益严重。(6)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①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②受外国在华企业的诱导,中国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二)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条件市场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交通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表现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影响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面貌知识点二“电气时代”(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前提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2.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②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③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3)化学工业发展,令人瞩目。(4)科学技术推动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3.影响(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工业部门:诞生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3)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4)生产组织: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5)世界体系: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二)世界市场的发展1.原因(1)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2)交通通讯: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出现,加强了各地联系。2.表现(1)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非拉地区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2)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3.影响(1)建立起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主题一技术革新与产业重组——两次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条件史料(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探究]据史料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条件。[提示]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来源。劳动力:行会的瓦解和圈地运动,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政治前提:英国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史论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条件(1)制度先进: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度。(2)殖民霸权: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争夺,18世纪中期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3)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4)经济政策:英国政府全面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促进了工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史料一19世纪早期法国思想家傅立叶说:“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在文明制度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人都这样处在蓄意与群众斗争的状态中。”[探究]史料中现象说明了什么?[提示]史料反映了工业革命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人们追求私利的观念增强。史料二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探究]史料所述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史料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变化。[史论形成]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3)促使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普遍革命中发挥了作用。(5)促使社会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史料科学开始对工业没有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做出。相反,它们多半是由相应非凡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后,科学家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全球通史》[探究]结合史料,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提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多来自于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或技师,科学的作用尚不突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发挥显著作用。[史论形成]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动力蒸汽电力发明者工匠科学家和工程师科技含量经验主义,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发展进程首发英国,逐步扩展到其他国家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始部门轻工业重工业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组织出现经济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济霸权欧美其他工业国家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经济思想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殖民扩张掠夺原料,输出商品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主题二世界连为一个整体——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史料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探究]史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史料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世界市场的影响,即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扩大,这一切都推动了整个世界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史论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阶段推动因素主要资本主要途径影响15世纪末至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商业资本欧洲殖民侵略、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工业资本商品输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私人垄断资本瓜分世界、资本输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贸易特点史料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马世力《世界史纲》[探究]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提示]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贸易比重降低;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且世界各国互相依赖;国际分工明显;欧美发达国家主导贸易的局面最终形成。[史论形成]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评价(1)奴役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控制着这些国家、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2)改造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旧思想、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整个世界进一步资本主义化。(3)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孤立状态,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命题视角感悟]视角一知识能力迁移考1.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的英国“工业帝国”。这说明殖民帝国的建立()A.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政治保障B.为“工业帝国”提供市场和资金C.为“工业帝国”提供劳动力和市场D.为“工业帝国”提供技术与资金解析:选B18世纪下半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大帝国,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且广阔的殖民地,刺激了英国市场不断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动力,故B项正确。2.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A.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解析:选A1876年(19世纪70年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所呈现的仍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美国和德国则是引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A项正确。视角二过程与方法灵活考3.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合理推论出()时间社会经济状况1760~1830年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1850年英国修建了大约9654千米的铁路1852年英国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1800~1850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A.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B.19世纪早期的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C.交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D.19世纪中期的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解析:选A根据“1800~1850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可知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收入情况,不能推断出贫富差距扩大,故B项错误;材料虽提到修建铁路,但只能说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无法直接得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信息,故D项错误。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这表明()A.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B.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C.交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D.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解析:选D从“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可知世界联系的加强,反映出世界市场形成把工业文明的成果推广到世界各地,故D项正确。视角三主流价值观引领考5.(2017·潮州模拟)1854年,英国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当时英国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这种现象()A.说明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B.提高了英国国民的素养C.迟滞了英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D.加快了英国环境立法的步伐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环境污染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由此可知有助于加快英国环境立法的步伐,故D项正确。6.“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据此说明工业革命后()A.社会分工渐趋细化 B.平等观念日益加强C.社会分配日趋合理 D.家庭稳定性逐渐提高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前,家庭为生存而组成,说明维系家庭的是经济,工业革命后,维系家庭的纽带是情感,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为劳动妇女提供走出家庭机会,她们拥有和男子平等的经济地位,工业革命前后维系家庭纽带的变化反映了平等观念日益加强,故B项正确。[仿真达标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清远调研)18世纪,英国等欧洲列强已经在海外获取了大量的土地和商业利益。英国城市中的市民都分沾了国家发展的利益,当时的……手工业生产,都不足以应付他们的生活需求。于是……第一波工业化生产出现。据材料,这一生产方式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广阔的海外市场 B.市民生活需求C.原手工作坊的技术积累 D.优越的政治制度解析:选B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这些殖民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开始出现机器化生产。根据“当时的……手工业生产,都不足以应付他们的生活需求。于是……第一波工业化生产出现”可知,市民生活需求是其直接原因。2.(2016·合肥质检)《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反映了()A.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B.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C.工业化改变传统家庭结构D.机器主宰人们的社会生产解析:选B材料说明,工人们从“家里”集中到工厂中,劳动状态从“自由自在”变成“没有生命不知疲倦”,事实上反映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故B项正确。3.19世纪初期,欧洲内陆的运输量出现史无前例的盛况,因而掀起改善陆路交通的高潮,但仍无法缓解货物拥塞的情况。这种情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各国大力保护关税使货物流通受阻B.拿破仑战争导致港口贸易陷入困境C.各国征收高额租税使运输成本提高D.工业革命迅速扩展使各地产量大增解析:选D工业革命之后对于原材料、商品的运输需求迅速增长,与之相对应的交通建设落后于运输增长需求,从而导致货物运输受阻的情况出现,故D项正确。4.19世纪末期,英国的家庭人数开始减少。这种趋势先在上层社会和自由职业中开始,不久影响到其他中产阶级,最后影响到工人阶级,工人中也一度出现了节育。这反映了()A.大机器时代工人的生育观念得以修正B.工人主观上更愿意少生孩子尽快脱贫C.智能型职员群体成为工业化的主力军D.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国内竞争日趋激烈解析:选D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国内竞争加剧,英国社会自上而下都害怕因为生育而失去已有的职位或工作岗位,故D项正确。5.(2017·东北三省四市联考)1839年,英国棉纺织厂女工14.6万人,占棉纺工人总数的56.45%,毛纺织厂女工占工人总数的69.5%,丝织厂占70.5%,麻纺厂占70.5%。1851年,英国在业女性283万余人,30年后就业女子达388.5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C.社会分工细化,妇女思想解放D.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解析:选A从“1839年”,可知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劳动强度降低,妇女可以和男子一样从事工业劳动,社会角色转变,这是材料中女工比例不断上升的根源,故A项正确。6.(2016·湖北八校联考)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道:“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材料表明()A.预测到帝国主义阶段东西方的差距B.所有落后国家早晚要走发达国家道路C.不发达工业国家以及非工业国家也将被迫卷入到普遍的竞争的斗争之中D.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也会内部产生类似于工业发达国家那种内在的矛盾解析:选B发达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即所有落后国家早晚要走发达国家道路,故B项正确。7.“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C.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D.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解析:选D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社会结构组成方式及其关系格局,其中社会阶层结构是核心,材料中涉及“穷困潦倒没有贵族身份的人,成为了权势顶峰”体现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故D项正确。8.下图是近代世界贸易图,图中箭头代表贸易路线,它作为史料可以研究的主题是()A.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欧洲商业革命B.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C.15~19世纪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解析:选D注意示意图的出发点是英国,反映了英国在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即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成为世界工厂,产品运销世界各地,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D项正确。9.右图是近代以来世界工业生产发展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a时期美德工业优势越来越大B.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国际局势的稳定C.a、b两时段的发展都得益于科技进步D.该图体现了全球各地联系越来越强解析:选Ca时期英国工业优势明显,故A项错误;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a时段的发展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b时段的发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项正确;全球联系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10.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下列与材料中所指的“它”最相关的是()A.早期殖民扩张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选D“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反映的是垄断组织,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11.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A.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C.政府最早进行了福利国家的建设D.工业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解析:选D这一时期德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政府颁布法律建立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12.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B.工业革命与科技的进步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解析:选D注意题干的时间是1901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与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和蒸汽时代无关,D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鄂尔多斯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45年秋天,马铃薯晚疫病首次渡过大西洋,袭击了爱尔兰,致使当年农民一无所获。马铃薯在1846年再度绝收,而饥荒持续着。对抗饥饿的办法显然是从国外进口谷物,以缓解爱尔兰的困境。问题是根据当时的法律,这些进口物品必须被课以沉重的进口税。当时所谓的《谷物法》,便是一场长期论辩的核心。贵族阶层的地主希望保留这些限制谷物进口的法案,而由工业家所领导的反对联盟,则要求废除它们。随着爱尔兰的饥荒造成重大危机,最终马铃薯决定了这场论辩的胜负。经过1846年5月的一场表决,《谷物法》被废除了。——摘编自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材料二维多利亚王朝早期,当时人们广泛认为中产阶级正在取得胜利。人们说1846年废除《谷物法》削弱了土地贵族政治经济的支柱。马克思和恩格斯甚至在1850年说:“唯一残留下来的贵族属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英国贵族的丧钟真得敲响了么?从长远来看,是没有疑问的。不过在贵族得以延长其统治和以自己的世界观教育其继承者以前,丧钟尚未敲响。权力是和平过渡的,其回报是上流集团的新成员们在时间上给以宽限,并接受贵族的许多价值观念。双方的敌对情绪开始淡化。1846年以后,地主们的利益不再那么明显地与工业或者资本相对立。大地主的收益越来越多地来自铁路、运河、矿山和在城市的财产。英国历史上乐于将新财富并入原有财富的模式,在18世纪晚期被地域上和宗教上孤立的工业财富的爆炸性增长破坏了,这时又完全恢复起来。实业家的孩子允许成为上层阶级一份子的代价是放弃相对孤立的一个世纪里形成的、面向生产的文化。——摘编自马丁·维纳《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废除《谷物法》的社会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废除《谷物法》的历史作用及废除过程中表现出的政治智慧。(13分)解析:第(1)问,爱尔兰发生严重马铃薯晚疫病,并造成灾荒,废除《谷物法》是为了缓解爱尔兰的困境,再结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来分析。第(2)问,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析其影响。人类文明的进步有时需要妥协,反映了其智慧。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爱尔兰发生严重马铃薯晚疫病,并造成灾荒;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更多民主权利;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提出与传播。(2)作用:经济上,有利于缓解饥荒,推动英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土地贵族转变经营方式,投资于近代产业。政治上,缓解了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利于代议制民主的完善和发展;壮大了英国社会中产阶级的力量。思想上,冲击了重商(贸易保护)主义,有利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推动工业资产阶级接受贵族的价值观念(或者贵族的价值观念资产阶级化)。智慧:人类文明的进步有时需要妥协。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对比表(1890~1910)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年份国别1890年1910年英国145171德国71112法国3647.9奥匈帝国19.729俄国10.930意大利4.55上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概括其中两个有关欧洲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论证。(12分)解析:首先,根据表格提取两则有效信息。1910年与1890年相比,表中所有国家数值都有增长,故可以得出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德国增幅最大,而意大利增幅最小,其他国家的增幅也存在不同的差异,又可以得出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发展存在不平衡。其次,要对两则信息分别加以说明。如:能源消耗多少意味着工业水平的发展程度高低不同,而表中欧洲主要国家能耗都有增长,说明各国工业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答案:信息一: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都得到了发展。说明:近代工业发展以煤为主要能源,能源消耗量的增长意味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表格中所列欧洲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都得到了增长,也就说明各国的工业化水平得到了提高。信息二: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发展极不平衡。说明:近代工业发展以煤为主要能源,能源消耗量的多少意味着工业化程度的不同;表格中所列欧洲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极不平衡,也就说明工业化的发展程度不平衡。(注:此材料信息丰富,若答德国工业化发展最迅速、意大利工业化程度最低等,或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第30讲eq\b\lc\|\rc\(\a\vs4\al\co1(,,,,,,))近代民主政治扩展与科学社会主义知识点一法国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背景:艰难的共和之路。(1)1789年法国革命爆发后,废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2)1870年普法战争后,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3)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宪法,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2.宪法内容产生方式权力职责议会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掌握立法权,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①掌握行政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高级官员②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3.历史影响(1)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艰苦斗争,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总统等关键职位。(2)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德意志的统一(1)背景:19世纪中期四分五裂,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2)结果: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统一。2.帝国宪法(1)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产生方式权力职责皇帝世袭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及决定对外政策宰相由皇帝任命主持内阁工作,只对皇帝负责议会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要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2)联邦政体: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3.影响(1)积极影响:推动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跻身强国之列。(2)消极影响: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知识点二科学社会主义(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1.历史条件经济随着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阶级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爆发,要求政治权利,表明工人阶级已经觉醒,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观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另一方面批判继承优秀的思想理论成果2.诞生(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主要内容: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3.历史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二)巴黎公社1.历史背景(1)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以武力解散国民自卫军,导致了巴黎两大阶级矛盾的激化。2.公社成立1871年3月18日革命爆发;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3.革命措施(1)政权建设: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保障人民的权利。(2)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等。4.失败原因没有掌握经济命脉,没有联系其他革命力量,没有发动广大农民,没有成熟政党的领导。5.历史意义(1)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一、日本明治维新(选修1)1.历史条件(1)农民遭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2)日本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工商业者不满幕府的严厉控制和肆意掠夺。(3)统治阶级内部的中下级武士产生了反抗思想。(4)“黑船事件”使日本面临严峻的民族危机。(5)倒幕派推翻幕府体制,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2.主要内容(1)政治上,废藩置县,确立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2)经济上,改革币制;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3)文化教育上,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系;生活习俗推进西化。(4)军事上,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并辅以武士道教育。3.历史影响(1)进步性: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亚洲强国;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选修1)1.改革背景(1)内忧:①政治: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②经济: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③思想: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十二月党人反对沙皇封建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2)外患:克里米亚战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2.内容(1)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2)经济: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还要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租。(3)组织: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3.改革影响(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三、法国“雄狮”拿破仑(选修4)1.主要活动与贡献(1)1795年平定王党叛乱。(2)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掌握了政治军事大权。(3)1804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组织编撰《民法典》。(4)对外战争: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给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2.历史评价(1)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2)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进一步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3)多次与反法同盟进行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在其后期进行的战争中,他侵犯了许多国家,掠夺和奴役了欧洲各国人民。四、无产阶级革命家(选修4)1.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1)理论贡献:①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晚年致力于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研究,1867年出版《资本论》。(2)革命实践活动:①1846年初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第二年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②1848年创办《新莱茵报》;1864年成立“国际工人协会”。③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写了《法兰西内战》,系统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2.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1)理论研究:①创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②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③对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中的一些新现象,作了深入研究和探讨。(2)革命实践:指导和推动成立第二国际,推动了19世纪末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主题一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政权组织形式——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史料一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之后建立君主立宪制。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48年和1870年分别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和第三共和国。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探究]依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法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提示]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发展通过不断革命的方式,发展道路曲折、反复。确立了共和政体: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总统。法国受到传统小农思想和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的影响。史料二漫画1:木桶的木条是德意志的各邦,箍木桶的铁条指德意志帝国颁布的各项法令:《银行法》《货币法》《度量衡法》。漫画2:年老的俾斯麦仍然身手不错,德国的经济如同俾斯麦在杠上运动一样,迅速腾飞。——以上均选自《西方漫画史》[探究]结合史料二及所学知识,评价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提示]进步性:建立了法制基础上的政治体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局限性:专制主义浓厚,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引发了世界大战。[史论形成]比较法德两国资本主义代议制的不同项目法兰西共和国德意志帝国国家元首选举产生的总统;名义上拥有很大的权力世袭的君主;集立法、行政、军事大权于一身行政机构行政权归总统;总统权力受议会限制皇帝任命宰相,宰相只对皇帝负责立法机构立法权归议会下议院虽是立法机构,但所有法案都须经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政体形式议会制共和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多角度认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史料一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国家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代议制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形式。由于各国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由于议员职责重大,这就要求议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方法、知识和能力,具有参政议政的素质和经验。[探究]史料反映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是什么?[提示]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史料二资产阶级代议制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来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政府在执政期间坚决执行本党意志与政策。总统和总理、首相都拥有巨大行政权力,不但领导内阁,而且可以控制议会。[探究]史料二反映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是什么?[提示]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史论形成]全面认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的背景、运作模式及影响(1)背景:①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政治上: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力。③思想上: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2)运作模式:①议会权力:议会由选举产生,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②运行原则: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实行权力制衡原则,民主化、法制化和制度化。③政党政治:实行政党政治。政党在执政期间推行本党意志和政策。(3)影响:①政治上: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促进了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②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上: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主题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史料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之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探究]史料所提到的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上述使命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提示]使命:无产阶级以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生产力。目标:增加生产力总量。[史论形成]对《共产党宣言》的全面认识(1)《共产党宣言》是国际无产阶级第一个具有新思想原则、新组织结构的共产主义政党的政治纲领。1847年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恩格斯为其起草了纲领,即《共产党宣言》。(2)《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党宣言》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任务和策略原则;批判了形形色色的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同时还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3)《共产党宣言》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的前程。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史料一公民们!你们的公社已告成立。3月26日的投票,对这次胜利的革命,起到了批准作用。——巴黎公社公告(1871年3月29日)史料二(巴黎公社)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几乎都参加了投票。……公社委员及其他公职人员除了接受群众监督之外,还可以根据人民的意见,随时撤换。……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刘祚昌《世界通史》[探究](1)史料一中巴黎公社公告如何体现了无产阶级政权性质?(2)史料二中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体现了什么思想?分析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提示](1)史料表明巴黎公社委员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人民对公职人员拥有监督权和罢免权,这是公社实行无产阶级民主的伟大实践。(2)思想:民主平等。历史作用: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防止国家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防止人们去追求功利,影响社会的公正。[史论形成]综合认识巴黎公社(1)两大矛盾看原因:民族矛盾(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普鲁士大军压境)与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要解散国民自卫军的武装——直接原因)。(2)两大措施看性质:政权建设(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和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经济措施已经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些措施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3)两大败因看结果:主观: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发动农民;客观: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力量强大,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不成熟(根本原因)。(4)两大经验:坚持暴力斗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现无产阶级专政。(5)两大教训: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必须尽力巩固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命题视角感悟]视角一知识能力迁移考1.(2017·湖南六校联考)“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现象()A.说明法国宪政思想和法治理念还不如英国和美国B.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C.说明浪漫主义情怀影响法国对立法和法律的态度D.反映出法国国内、国际战争频繁影响了宪法的制定解析:选B根据“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无理论说明”可知各种政治势力斗争激烈,无法达成广泛一致,从侧面反映出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故B项正确。2.(2017·豫晋冀三省调研)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A.促进世界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B.使工人斗争富有了科学性C.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D.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解析:选B材料中没有提及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说明了工人斗争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但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视角二过程与方法灵活考3.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种现象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D.外国侵略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解析:选C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应当是促进法国共和制度的稳定,故A项错误;1789~1875年期间只出现过一次复辟,因而不会造成“频繁地更换宪法”,故B项错误;题干中“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说明了共和制度在确立过程中艰难曲折,故C项正确;结合相关史实可知外国侵略势力并未打断法国的民主化进程,故D项错误。4.下图是《巴黎公社委员成分结构图》材料反映出巴黎公社()A.群众基础比较广泛 B.无产阶级妥协退让C.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经过民主选举产生解析:选A材料中“委员成分结构”复杂,说明有广泛性,故A项正确;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工人比例最高,与“妥协退让”不符,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与“民族”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选举,与题中“材料反映出”不符,故D项错误。视角三学术成果创新考5.史学家钱乘旦说:“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法国模式发生转折的主要原因是()A.共和派与君主派势均力敌 B.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C.革命使经济发展缓慢 D.英国“光荣革命”的影响解析:选B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法国的资产阶级地位提高,具备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基础,而非用对抗或革命的方式解决问题,故B项正确。6.有学者指出:“那种对德意志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作者对近代德国政体的看法是()A.带有明显的专制色彩 B.国会是最高立法机关C.皇帝掌握国家行政权 D.具有一定的民主成分解析:选D由材料“那种对德意志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国会享有立法权”可知,作者认为德国政体具有一定的民主性,故A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中只说“国会享有立法权”,而且德国国会的立法必须获得联邦议会及德皇的同意,所以不能说国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皇帝掌握国家行政权,故C项错误。[仿真达标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法国宪政之路由大革命肇始,以《人权宣言》为基准,1875年之后,宪政制度逐步得到广泛认同。法国式宪政道路的基本特征是()A.无成文宪法却有稳定的宪政制度B.宪法行二百年而基本体制不变C.启蒙思想影响下宪政坚决彻底D.在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中曲折前进解析:选D法国在将近百年的民主建设过程中有过成文宪法,但出现君主制与共和制的反复更替,宪政制度不稳定,故A项错误;法国革命过程中帝制与共和制反复更替,宪法也不断变化,故B项错误;法国社会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宪政道路并不坚决彻底,故C项错误;法国大革命后共和制与帝制反复斗争,最后建立了民主宪政,故D项正确。2.(2017·黄冈质检)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等。1870年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意味着()A.工人的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B.民选议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C.元老院的政治地位无足轻重D.皇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解析:选B材料中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被废除,使工人的权益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切实保障”明显夸大,故A项错误;因为议员得到了请愿的权利、议会的辩论记录要公布,说明民选议会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扩大,地位也相应得到提高,故B项正确;元老院虽然受到削弱,但作为议会上院在法国的政治生活中仍然不可或缺,并非“无足轻重”,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规定表明专制统治的消弱,故D项错误。3.下表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所规定部分内容的比较。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议会,总统由议会选出,权力受议会限制德国皇帝世袭;宰相由皇帝任命;联邦议会的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下列对其说明正确的是()A.法国最早实践了分权政治B.德国强化了君主专制体制C.都是民主政治影响的产物D.都体现了维护国家的统一解析:选C美国1787年的三权分立原则,就远早于法国,故A项错误;德国1871年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故B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所规定的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都属于近代民主政治的范畴,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国家统一问题,故D项错误。4.(2016·丹东质检)有人抱怨说,法国1875年宪法只有两条,第一条:总统具有一切权力;第二条:总统不得内阁批准不能行使任何权力。该观点认为法国()A.共和制确立历经曲折 B.内阁凌驾于总统之上C.议会制约总统的权力 D.内阁独掌国家行政权解析:选C“法国1875年宪法只有两条”强调宪法内容,与“历经曲折”不符,故A项错误;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内阁由总统任命,故B项错误;“总统不得内阁批准不能行使任何权力”可以看出内阁议会对总统有制约作用,故C项正确;1875年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故D项错误。5.(2017·海口调研)近代德国的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共同行使颁布法律的职权,议员通过公开的直接普选产生。帝国议会每年由德皇召集,联邦参议院只有在得到德皇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解散议会。这表明当时德国()A.行政体制体现出专制性 B.帝国议会享有司法权C.尚不具备近代社会特征 D.皇帝有权解散参议院解析:选A材料反映出行政体制中德皇拥有很大的权力,体现出专制性,故A项正确;帝国议会享有立法权,故B项错误;“议员通过公开的直接普选产生”,已经具备近代社会特征,故C项错误;参议院相当于德国的联邦议会,材料没有反映出皇帝有权解散联邦议会,故D项错误。6.1873年,为对付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俾斯麦提出新闻出版法草案,帝国议会担心草案会损害言论自由,没有通过。1878年5月俾斯麦借德皇威廉一世遇刺事件提交“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这表明()A.议会支持社会主义运动B.德国议会政治已趋成熟C.议会依法拥有立法权力D.俾斯麦与议会矛盾尖锐解析:选C材料“帝国议会担心草案会损害言论自由,没有通过。1878年5月俾斯麦借德皇威廉一世遇刺事件提交‘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体现帝国议会依法行使立法否决权,故C项正确。7.铁血宰相俾斯麦说:“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任何一个有养老金的人,都会比那些没有这样期望的人更容易得到满足,更容易管理。”这反映了当时德国()A.政治家以联邦议会进行斗争B.摆脱了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C.用非暴力手段加强社会控制D.以民主制度实现了社会公平解析:选C俾斯麦强调运用福利手段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故C项正确。8.1844年6月4日,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指出,工人们“毫不含糊地、尖锐地、直截了当地、威风凛凛地厉声宣布,他们反对私有制社会”。材料反映出()A.起义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欧洲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C.起义的斗争目标设定显然过高D.起义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解析:选D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与“1844年”不符,故A项错误;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已开始表明欧洲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故B项错误;工人们积极争取政治权利,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不是“过高”,故C项错误;工人们“反对私有制社会”,表明了起义的性质,故D项正确。9.(2017·江西名校联考)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难抑兴奋激动的心情说:“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恩格斯意在说明()A.欧洲各国正在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各国工人组织已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C.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D.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解析:选D1890年资产阶级已经确立其在欧洲的统治,欧洲各国还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条件,故A项错误;此时第二国际内部存在修正主义,工人组织还未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故B项错误;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故D项正确。10.(2017·株洲检测)“巴黎公社委员瓦尔兰和茹尔德都曾任公社的‘财政部长’,曾经支配过400万法郎。但他们却两袖清风,不为金钱所动。他们家距财政部大楼并不是很近,但他们始终坚持步行上下班。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乘坐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巴黎公社委员如此廉洁,若从制度建设角度看,这主要得益于()A.巴黎公社是一个民主自治机构B.巴黎公社委员是民主选举产生的C.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社委员D.巴黎公社立法、行政、司法权分立解析:选C民主与廉洁无必然联系,民主自治机构不是导致公社委员廉洁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民主选举不会影响委员行使职权是否廉洁,故B项错误;人民可以监督罢免公社委员,可以促使公社委员秉公守法,不敢贪污受贿,故C项正确;巴黎公社没有采用三权分立体制,故D项错误。11.巴黎公社的机关报《公报》在1871年3月20日的社论中说:“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已经了解到: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了解到: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据此可知()A.无产阶级政权建立是历史的必然B.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政权C.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D.巴黎公社政权的特点是权力集中解析:选C根据材料“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暴露了法国政府的腐朽、软弱,成为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原因,因此当时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机,故C项正确。12.(2017·晋中名校联考)俄罗斯巴枯宁认为巴黎公社既没有依赖于一个先锋队,也没有掌控国家或者企图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政府。巴枯宁认为巴黎公社()A.缺少有效的和统一的政权管理B.缺乏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而最终失败C.没有工人参加而缺乏群众基础D.没有采取维护人民利益的革命措施解析:选A巴枯宁认为巴黎公社没有“一个先锋队”、没有“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政府”,缺少有效的和统一的政权管理,故A项正确;巴枯宁认为巴黎公社缺乏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这只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不够全面,故B项错误;“没有依赖于一个先锋队”是指缺少政党领导,而非没有工人参加,故C项错误;巴枯宁的观点没有反映出巴黎公社是否采取维护人民利益的革命措施,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摘编自刘金源《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1)依据材料一,分析法国为什么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民主政治的经济因素是什么?(10分)(2)依据材料二理解美国的宪法为什么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表现在哪些方面。(11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中妥协的认识。(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前两句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实际要求回答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确立共和政体的史实;第三小问,结合工业革命完成后,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强的社会状况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的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可知谈判和妥协政治机制的创立与实践,保证了美国宪法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第二小问,从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参议院与众议院,国会、总统与最高法院之间的关系入手。第(3)问,从原因看,妥协是双方势均力敌的结果;从结果看,妥协能够达到预期的政治目标,防止社会动荡;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答案:(1)法国的专制主义过于强大;大革命后法国社会陷入动荡;工业进程缓慢。1875年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法国为民主共和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2)宪法创立的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谈判妥协修正。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3)妥协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稳转型;妥协是双方力量对比的结果;妥协是一种艺术,是有原则的;体现的平等对话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和发展。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马克思认为,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兰西国家银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着数以十亿计的法郎,而公社却对此原封不动,也未派人保护。他们向银行请求借钱,马克思认为他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全部没收银行的资产。公社为防备谴责而选择不去没收银行的资产。结果银行资产被搬运到了凡尔赛,武装凡尔赛的军队。——《共运百科:无产阶级政权史——巴黎公社史》评论材料中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的主要观点。(要求:围绕材料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开放性历史论述试题在高考评卷时,分观点、论证层次、语言三个方面赋分。首先必须准确无误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观点时,必须有概括性的表述。其次,史实应准确,论证应充分,且史实能充分支持观点。第三,应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从材料信息看,马克思从许多角度分析了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首先分析这些原因的合理性。其次,应从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角度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就当时的生产力而言,经济发展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最后,运用史实进行评述。答案:马克思分析了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他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一是没有乘胜追击临时政府的反动军队,造成他们的反扑;二是没有全部没收法兰西银行的资产,使政权丧失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这说明法国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的不成熟,是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当时法国的无产阶级还缺乏取得革命胜利的客观历史条件,即19世纪70年代初的法国尚处于资本主义的“青年时代”,经济发展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这才是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另外,公社对团结农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发动广大农民,也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一、知识纵横贯通——思维拓广度(一)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1)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2)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3)工场手工业为工厂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经验,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2.区别类别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垄断组织时期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手段以手工劳动为基础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规模相对于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规模较大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规模较大,工人集中垄断组织通过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形成,规模空前强大影响成为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针对训练]1.有学者指出,在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立的托拉斯中,有316家托拉斯控制了美国制造业资本的40%以上。其中有78家大公司控制着各部门产量的50%以上,有26家控制80%以上。材料表明托拉斯()A.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结果B.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C.使自由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D.已控制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命脉解析:选A根据“在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立的托拉斯中,有316家托拉斯控制了美国制造业资本的40%以上。其中有78家大公司控制着各部门产量的50%以上,有26家控制80%以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托拉斯控制着美国大量的资本和生产,是垄断的一种,故A项正确。2.下表为英国社会各阶层人口与财富统计,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贵族中间阶层下层人口财富人口财富人口财富1688年1.2%14.1%31.7%59%67.1%26.9%1803年1.4%15.7%31.6%59.4%67%24.9%A.英国完全废除进出口的禁令B.工业革命深入开展C.自由主义发展成为垄断主义D.贫富差距日益拉大解析:选B英国完全废除进出口的禁令反映出贸易保护向自由贸易发展,应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A项错误;从图表可知贵族与中间阶层的财富总量上升,只有下层民众财富下降,反映出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导致贫富差距拉大,故B项正确;自由主义发展为垄断主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贫富差距拉大是图表的直接表现,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二)法国和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项目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总统德意志皇帝国家元首产生方式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世袭国家元首任期任期制终身制国家元首权力掌握国家实权(行政权)掌握国家实权政府首脑总统宰相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总统对议会负责政府宰相不对议会负责政府的产生经众议院同意总统任命由皇帝任命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皇帝和宰相[针对训练]3.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通过代议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同时,也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合法的政治斗争平台。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最能体现这一“平台”的是()A.联邦体制 B.帝国议会C.联邦议会 D.国家元首解析:选B联邦体制属于德意志政体,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帝国议会由男性公民普遍投票选出,体现了材料中“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合法的政治斗争平台”的信息,故B项正确;联邦议会并不代表议员个人意志,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是各邦君主的集中体现,故C项错误;国家元首是由德皇担任,材料中没有体现该种信息,故D项错误。4.(2017·昆明质检)有史家评价某部宪法: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仅限于分别阐释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许多人相信,这部宪法只是一部临时性宪法。然而,恰恰是这样一部临时性宪法竟通用了65年之久。形成这部宪法如此特点的原因是()A.英国的历史、国情和民主趋势的结合B.美国克服邦联制下无政府状态的必然C.德国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影响D.法国共和派和保皇派斗争妥协的产物解析:选D英国的《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明确规定英国为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美国的1787年宪法有序言、正文,有理论说明,故B项错误;德国的1871年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政体,故C项错误;法国的1875年宪法,又称为“一票共和”,是共和派、君主派、立宪派相互妥协的产物,故D项正确。(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1.由空想到科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示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2.由理论到实践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迅速蓬勃发展起来,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社会主义由理论发展到实践。3.由理想到现实《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二战后,东欧出现了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八个社会主义国家,亚洲也出现了中国、朝鲜、越南、蒙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