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8(河南专用)(解析版)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8(河南专用)(解析版)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8(河南专用)(解析版)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8(河南专用)(解析版)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8(河南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河南专用)

第八模拟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

52岁的绍兴出租车司机,多日里每天跑车20小时;出差徐①的男人,日复一日串试设

备,晩上吃麦当劳十分钟度过44岁生日;35岁的爸爸,晩上在东莞居住,早上送完孩子后

又大巴连地铁赶去深圳打工……瑞丽居民的困顿、伊犁游客的②迫、西安全城的封控,让人

耿耿,有如身受……

那些粗粉的细节,那些奋力生活的轨迹,那些单调重复里的爱、责任和坚韧,真实映照

着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比滚动播报的全球新写疫情数字更加牵动人心。

但疫情终究改变了每一个人的日常,时间之矢已无法倒转,世界再也回不到从前。多少

坚固的东西都在烟③云散啊,那些耳边响起的崩裂声,仿佛低廻于时光深处的惊雷。

(节选自南方周末《每一次抉择都期待一场苦尽甘来》)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鄢疋做的一项是()(2分)

A.tiaoguanhuiB.diaoguanhuai

C.diaoguanhuiD.tiaoguanhuai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郡氐卿的一项是()(2分)

A.①洲②穹③销B.①洲②窘③消

C.①州②窘③消D.①州②穹③销

【答案】1.A2.C

【解析】L本题考查字音。

调试:试验并调整(机器、仪器等)。读音tiGoshh

冠:帽子。读音guGn。

低徊:形容萦绕回荡。读音dihUlo

故选A。

2.本题考查词语。

州:旧时行政区划单位。现在有的地方还保留这样的名称,如杭州、苏州。

洲I:①一块大陆和附近岛屿的总称。②河流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故"徐州"正确。

窘迫:十分为难。

穹:天空。

故"窘迫"正确。

烟消云散:像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故选C。

3.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古诗文名句。(8分)

不同的色彩词在古诗文中有不同的表达效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①,

"用墨色,点染风云,烘托岀诗人暗淡愁惨的心情。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②,"用浓重的胭脂色和紫红色渲染出黯然凝重的氛围,烘托出战地的

悲壮场面。岑参用"③,"(《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出红白映衬、

色彩鲜明的边塞雪天奇景。郦道元用"④,"(《三峡》)描绘出春冬之时

明净轻快、动静有致的三峡美景。

【答案】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纷

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

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俄顷、漠漠、燕脂、

凝、暮、辕、掣、湍、清、侄旷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名著阅读(4.5任选一题作答)(4分)

4.八(1)班某同学想阅读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长征》,请你从阅读纪实作品的基

本要求出发,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给予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答案】示例: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把握作品事实。比如读《红星照耀中国》,

先通过阅读序言、浏览目录,了解它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事实的;然后

阅读正文,边读边梳理,理清两个事实;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和“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

和未来。阅读《长征》可以参照此方法。

【详解】本题考查纪实性作品的阅读方法考查。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长征》也是。因此,它们之间的阅读方法可以通

用。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方法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首先可以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

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如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逢生

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

再次,阅读纪实作品,最重要的是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①应该从

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浴血奋战的历史中汲取营养;②要学习作者斯诺

作为新闻记者的敬业精神和探求真理的可贵勇气;③要善于参考相关资料,并联系当今的

社会实际进行分析和思考。

示例:阅读时,可以将这本访问记和其他有关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史、长征史等书籍结合在

一起阅读,相互参照。沿着作者揭秘延安边区政府的过程,阅读他对红军、红军领袖、边区

真实情况的记录,力求发现他对红星必将照耀未来中国之预判背后的事实真相。

5.走进《简•爱》,与人物的心灵对话,与高贵的精神同行,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简・爱》的作者是英国的,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勇敢地宣布了对罗切

斯特的爱。

②从整部作品看,简•爱经历了哪些挫折与磨难?从中可看出简•爱怎样的性格品质?

【答案】①夏洛蒂・勃朗特

②示例:挫折和磨难:①简•爱自幼父母双亡;②寄住在舅妈家,受尽舅妈和表哥的虐待;

③被送往寄宿学校,受到校长和老师的严厉惩罚;④在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时,赢得

东家的尊敬和爱恋,不料在举行婚礼时却横生枝节,婚事受阻后离开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o

性格品质:勇敢坚强,有反抗精神,有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尊。

【详解】①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作品

讲述一位从小便成为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

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

习俗和偏见的精神,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②第一问考查名著情节的识记。

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不平等的待遇让她饱受欺凌,小小年纪就承受了别人

无法想象的委屈和痛苦,受尽了舅妈和表哥的虐待。后来舅妈将她送到洛伍德学校,又经常

被校长和老师惩罚,经历了多年的不平等对待和非人的虐待后,她终于毕业离开了学校。后

来,她做了桑菲尔德贵族庄园的家庭教师,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主人的尊敬和

爱恋,谁料命运对她如此残忍,以举行婚礼时又遭遇挫折,婚事受阻。便她执着于自己的理

想与追求,不改初心,最终收获了自由和爱情。

第二问考查分析名著人物形象。

简•爱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她并不以此自卑。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笨,显

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有顽强的生命力,富有反抗精神,从不向命运低头。

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

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从简•爱身上表现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

立、自强,有反抗精神,有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曇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鲁迅先生在众多领域都颇有建树。

②他一生研习不辍,留下600多万著译文字、3万多页手稿,古今中外版画4000多幅。

③他以无限的热忱、不懈的努力创造出惊人的成绩,令人感佩。

④在文学创作、文化历史研究、古籍校勘整理等方面,他都有开拓性贡献。

⑤他酷爱美术,喜爱钻研汉画像和碑帖,喜爱书籍装帧设计,还是篆刻高手。

A.⑤①②③④B.⑤④①③②C.①②⑤③④D.①④⑤②③

【答案】D

【详解】①句总领全文,点明写作对象,为第一句;④句"在文学创作、文化历史研究、

古籍校勘整理等方面"紧承"在众多领域",为第二句;⑤具体写鲁迅先生的成就,为第三句;

②总括写鲁迅先生的成就,为第四句;③总写鲁迅先生的精神与成绩令人敬佩,为末句。

故选Do

7.语言综合运用。(10分)

【材料一】短视频即短片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一般是在互联网新媒体上

传播的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不只是青少年沉迷短视频,一些成年人也在低头中感到

“时间知觉麻木”,在虚拟世界里“沉醉不知归路”。

短视频何以具有令人沉迷的用户黏性?短视频因其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传播扩散。

此外,传播参与者既有围观心态。也有自我表需诉求,而短视频能够实现双重满足。短小便

捷的传播形态,适应信息消费场景的碎片化;垂直深耕、算法推荐,实现精准对接用户需求。

短视频还以参差多态的内容,拓展人们认识世界的维度。

【材料二】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速发展的有关数据。(如图)

2016-2021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

⑴短视频令人沉迷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简要概括。(3分)

(2)阅读材料二中的图表,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⑶九年级的小楠同学,天天沉迷于那些她喜欢的短视频,成绩越来越差,家长和老师都为

她着急。作为同学,请你结合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劝说她好好学习,不要沉迷短视频。(4

分)

【答案】⑴①短视频因其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传播扩散。②传播参与者既有围观心

态,也有自我表露诉求,而短视频能够实现双重满足。③短小便捷的传播形态,适应信息

消费场景的碎片化,可实现精准对接用户需求。④短视频还以参差多态的内容,拓展人们

认识世界的维度。(答出三点即可)

(2)2016年以来中国短视频用户的规模不断扩大,但自2019年短视频用户增长率逐年降低。

⑶示倒一:小楠同学。你好!看短视须会浪费我们许多学习时间,如果我们把碎片化时间

都利用好,学习成绩的提高不用愁:再说短视频的有些内容是不适宜我们看的,老师和家长

都很担心你的学习,建议你尽量少看或者不看短视频。

示例二:小楠同学:你好!长期看短视频,会让我们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下降,

这也是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再说每次你看的视频多是平台针对你的喜好给你推送的,

长期看会产生依赖感,建议你少看或不看短视频。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让老师和家长放心。

【解析】(1)

考查筛选信息。解答时,要明确题干要求,围绕文章中体现短视频令人沉迷的用户黏性的内

容进行分析概括。

通过材料一中"短视频因其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传播扩散”可以概括出短视频具有较强

的视觉感染力,容易传播扩散;

通过材料一中"此外,传播参与者既有围观心态,也有自我表露诉求,而短视频能够实现双

重满足”可以概括出:短视频能满足传播参与者的围观心态和自我表露诉求;

通过材料一中"短小便捷的传播形态,适应信息消费场景的碎片化;垂直深耕、算法推荐,

实现精准对接用户需求"可以概括出短视频适应信息消费场景的碎片化,实现精准对接用户

需求;

由材料一"短视频还以参差多态的内容,拓展人们认识世界的维度”可以得出:参差多态的内

容,拓展人们认识世界的维度。据此作答即可。

(2)

考查图文转化。

通过图表中2016至2019年短视频用户人数的增长,可以得出: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呈现

逐年递增的趋势;

从图表中2017年到2018年期间中国短视频用户107.0%的增长率可以看出,该时间段内短

视频用户规模及增速大幅提升;

从图表中2019年到2020年短视频用户持续增加,但增长率降低,可以预计出:2019年到

2020年后短视频行业用户规模及增速放缓,趋于稳定。据此作答即可。

(3)

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劝说小楠好好学习,可以结合"短视频”的特点来对她解释,比如"我

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零碎的短时间,如候车、等人、睡前、吃饭、排队、小憩......”,我们可

以抓住这些碎片时间学习;结合"传媒平台为了迎合受众,利用大数据,根据每一位用户的

观看喜好,为他们精准推送个性化内容。这更增强了用户的短视频观看黏度,提升了短视频

传播效果,使受众观看短视频产生较强依赖”,可知短视频会迎合用户,精准推送内容,让

我们形成依赖,耽误学习。结合材料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小楠同学:你好。我们现在是九年级的学生了,马上就要中考了,时间对我们来说十

分宝贵。如果天天沉迷短视频,会占据我们很多的时间。而且,短视频会迎合用户,精准推

送内容,让我们形成依赖,耽误学习。建议你少看或不看短视频,把宝贵的时间都用在学习

上,争取在中考中考上自己理想的学府。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

母亲的首饰盒

①几个月前回老家,在堂屋客厅里又看见了那只雪白的小盒子。盒子被弟弟每天擦拭,

纤尘不染,光洁明亮。

②这是母亲的首饰盒。四寸见方,外表白色。我左看右看,它怎么都不像一个首饰盒。

一是样式不像,首饰盒一般玲珑精致,它却既大又笨;二是颜色不像,首饰盒多色彩艳丽,

它却只有朴素的白色。母亲的首饰也很简单,就是逢年过节才戴的一对普通手镯,还有平时

戴在头上的一个塑料簪子。装首饰的盒子当然就算首饰盒了,母亲叫它首饰盒,父亲也叫它

首饰盒,所以在我们家,它就是名副其实的首饰盒了。

③这个首饰盒在母亲去世后由父亲收藏,我们几个作子女的,谁也没有去动它、打开它。

父亲病危时,把我和妹妹、弟弟叫到跟前,指着这个首饰盒,声音微弱地说;"这是你们母

亲留给我的遗物,你们看看吧。"我掀开盒盖,里面除了那对镯子和塑料簪子外,还有两小

一大的三张纸条。我先打开两张小纸条,上面分别写着“10元”和“30斤”。我瞬间明白

了,这是乡里先后两次救济我家的钱和粮食。我心里一阵激动:母亲是重情重义的人,平时

人家给的好处,她从不忘记,而且总是要我们不忘报恩。

④我又打开那张大纸条,上面一笔一画,歪歪斜斜写着三行字:“传友,我要走了……

后事不要公家九济,简单埋了。共产党对我们有恩,给我们太多了,以后能不要九济就不要

九济。开忠长大,叫他去参军。”

⑤“传友”是我父亲的名字。母亲没念过书,识字不多,将“救”字写成了“九”字。

看到母亲的字,我突然心酸起来,她的遗嘱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情,我止不住泪如雨下。

⑥母亲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去世了,年仅36岁。她原来身体很好,当过支前模

范,听人说,她在全村妇女中做的“支军鞋”最多。可后来父亲身体不好,家里的重活都压

在了母亲身上,把身体给累垮了。乡政府看到我家确实围难,又考虑到母亲是支前模范,便

先后救济了我家10元钱和30斤玉米。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此,善良而要强的母

亲一直过意不去,几次说,这钱和粮食不该要。没想到,母亲当时还记了账,并把纸条工工

整整地折叠好,珍藏在了首饰盒里。

⑦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常对几个孩子讲,新中国成立前我们村近百口人没有一寸土

地,都是依靠租种地主的土地生活,所以得名“租地村”。自从共产党来了,穷人分得了土

地,村民的生活才渐渐好起来。她要我们不能忘本,还特意嘱咐我长大后去参军,保家卫国,

决不能再让老百姓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⑧母亲去世后,父亲一心抚养我们三个孩子,不管生活遇到多大困难,父亲都不愿意向

国家伸手,怕添麻烦。我19岁那年,按照父亲要求、母亲遗愿,参加了解放军。参军第三

年时,家中房子老到快要倒塌了,只能再建新房,可是盖房又缺钱。邻居对我父亲说,你是

军属,找找政府,一定会帮忙解决困难的。可我父亲不愿意张这个口,最后是向亲友借钱,

才把房子盖成了。后来又有一次,父亲因病住院一个多月,花了不少钱。一位好心的医生得

知他是军属,对他说,像你这种情况,只要找到县里,或多或少都会得到接济。父亲听了,

还是摇头。

⑨过去村里很多人都说他倔,称他为“倔老头”;也有人说他傻,叫他“傻老头”。我

也认为父亲是一个只要面子不顾家的人。直到看见了这几张纸条,我才知道,为什么父亲一

直当宝贝一样珍藏着母亲的首饰盒,原来里面珍藏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直到看到了母亲

的遗嘱,我才突然明白,为什么父亲那样“倔”又那样“傻”……

⑩那天,看完首饰盒里的纸条,我望着病床上的父亲,想起去世多年的母亲,禁不住泪

水奔流……

刨老家回来几个月了,我的眼前还时常浮现起那只雪白的首饰盒,光滑洁净,明亮澄

澈。我想,它将会一直亮在我的心里。

(作者:王开忠)

8.本文采用了插叙的手法,请按文中主要事件的发展顺序,根据提示把脉络补充完整。(3

分)

①玲②母亲教育"我们"不要忘本,并嘱咐"我"长大去参军玲③玲④父亲盖房、

生病都不向政府张口,大家都叫他"倔老头"玲⑤

9.第⑦段提到"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请结合全文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母亲是个什么样的

人。(4分)

10.文章是如何表现父亲遵守母亲的遗愿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

11.文章结尾的“我想,它将会一直亮在我的心里”意蕴丰富,请结合本文的内容和主旨写出

你的理解。(5分)

【答案】8.母亲得到救济,把记账的纸条放在首饰盒里母亲去世时,把首饰盒留给

父亲"我"看到首饰盒中的字条,恍然大悟。9.①知恩图报:在受到政府救济后,母亲

一直心怀感恩,把记账的纸条珍藏在首饰盒里,还教育子女不能忘本。②积极能干:母亲

当过支前模范,是全村做"支军鞋"最多的。父亲身体不好后,母亲挑起了家里所有的重

活。10.①正面描写。因为母亲遗嘱中说以后能不要救济就不要救济,所以父亲盖房、

看病缺钱,始终不去找政府帮忙,而是向亲友借钱,摇头拒绝医生的建议。②侧面描写。

村里人误解父亲,称他为"倔老头""傻老头",侧面衬托了父亲的憨厚和善良,以及对母亲遗

嘱的遵守。③"不管……都""可""还是"等词语的运用,突出了父亲即使在家境困难的时候,

也坚持遵守母亲的遗嘱。11.示例:母亲的首饰盒一尘不染、光洁明亮,它所代表的母亲

知恩图报、善良厚道的精神品质让"我”铭记在心。母亲、父亲是中国广大普通劳动人民的优

秀代表,作者用"一直亮在我的心里"表达了对这一群体的赞美之情。

【解析】8.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注意是按“主要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填。

①空:结合⑥段的"乡政府看到我家确实围难,又考虑到母亲是支前模范,便先后救济了

我家10元钱和30斤玉米......没想到,母亲当时还记了账,并把纸条工工整整地折叠好,珍

藏在了首饰盒里"可概括出,母亲得到救济,把记账的纸条放在首饰盒里;

③空:结合⑧段的"母亲去世后,父亲一心抚养我们三个孩子,不管生活遇到多大困难,

父亲都不愿意向国家伸手,怕添麻烦"和⑨段的"直到看见了这几张纸条,我才知道,为什

么父亲一直当宝贝一样珍藏着母亲的首饰盒,原来里面珍藏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可概括

出,母亲去世后,把首饰盒留给父亲,父亲精心珍藏;

⑤空:结合⑨段的“直到看见了这几张纸条,我才知道,为什么父亲一直当宝贝一样珍藏

着母亲的首饰盒,原来里面珍藏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可概括出,"我"看到首饰盒中的字

条,恍然大悟。

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③段的"我心里一阵激动:母亲是重情重义的人,平时人家给的好处,她从不忘记,而

且总是要我们不忘报恩"和⑥段的"没想到,母亲当时还记了账,并把纸条工工整整地折叠

好,珍藏在了首饰盒里"可以看出,母亲重情重义,知恩图报;

结合⑥段的"她原来身体很好,当过支前模范,听人说,她在全村妇女中做的‘支军鞋'最多。

可后来父亲身体不好,家里的重活都压在了母亲身上,把身体给累垮了”可概括出,母亲积

极能干。

10.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结合⑧段"母亲去世后,父亲一心抚养我们三个孩子,不管生活遇到多大困难,父亲都不愿

意向国家伸手,怕添麻烦。......邻居对我父亲说,你是军属,找找政府,一定会帮忙解决困

难的。可我父亲不愿意张这个口,最后是向亲友借钱,才把房子盖成了。后来又有一次,父

亲因病住院一个多月,花了不少钱。一位好心的医生得知他是军属,对他说,像你这种情况,

只要找到县里,或多或少都会得到接济。父亲听了,还是摇头”可以看出,这是正面描写,

直接表现父亲遵守母亲的遗愿;

从⑨段的"过去村里很多人都说他倔,称他为‘倔老头';也有人说他傻,叫他‘傻老头我也

认为父亲是一个只要面子不顾家的人......直到看到了母亲的遗嘱,我才突然明白,为什么父

亲那样‘倔'又那样'傻'......"可以看出,这是对父亲的侧面描写,通过写别人的反应来表现父亲

遵守母亲的遗愿;

⑧段“母亲去世后,父亲一心抚养我们三个孩子,不管生活遇到多大困难,父亲都不愿意向

国家伸手,怕添麻烦......可我父亲不愿意张这个口......父亲听了,还是摇头"中,运用"不管......

都""可”"还是,,等关联词语,突出强调父亲的做法,表现他遵守母亲的遗愿。

11.本题考查主旨理解。

结合①段"几个月前回老家,在堂屋客厅里又看见了那只雪白的小盒子。盒子被弟弟每天擦

拭,纤尘不染,光洁明亮"可以看出,母亲的首饰盒一尘不染、光洁明亮;

结合⑨段的“直到看见了这几张纸条,我才知道,为什么父亲一直当宝贝一样珍藏着母亲的

首饰盒,原来里面珍藏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直到看到了母亲的遗嘱,我才突然明白,为

什么父亲那样‘倔'又那样'傻'…."可以看出,首饰盒代表着父亲和母亲知恩图报、善良厚道的

精神品质;

结合⑩段的"我望着病床上的父亲,想起去世多年的母亲,禁不住泪水奔流……"可以看出,

我感动于父亲母亲的精神品质,他们是普通劳动者的代表,我内心对他们充满了崇敬与赞美。

12.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问题。(12分)

【文本一】

①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年轻观众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着双重误区:一方面认为年

轻人喜欢的都是“无脑剧”“傻白甜”“雷人风”;另一方面认为传统文化都是“高冷

范”“夫子腔”“古董货”。这种认知上的错位,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播始终在原有的“小天

地”里打转,无法创造出有效触达当下年轻人的传播路径和话语方式。久而久之,年轻人对

传统文化渐渐失去兴趣,转而在“二次元”等潮文化中寻找精神慰藉甚至价值坐标。由此可

见,传统文化与年轻人之间缺少一个连接彼此的桥梁。

②然而,搭建这样一座沟通的桥梁并非易事。都说传统文化是宝藏,可那些宝物都深藏

在历史的泥土中,距今动辄几百年、几千年。要寻得宝物并为我所用,必须经过勘探、挖掘、

淬炼、提取、加工等若干过程。由于深埋于历史的泥土中太久,传统文化有的已变成坚硬的

化石,有的身上布满了尘埃,要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光泽,除了要拂拭掉尘埃,还要为其穿

上亮丽的外衣——运用现代化的表达解码传统文化之美。比如《国家宝藏》第三季开篇,随

着国宝盒子的无限延伸,无数文物在国宝盒子的屏幕内奇幻变化,讲解员张国立走进通道,

舞台瞬间变成充满文物的“宇宙星河”,节目在场景设计中充分运用了虚拟现实技术,让观

众仿佛身临其境,惊喜不断。

③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大众展示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让普通观众对严肃话题产生兴趣,

进而去感受历史的厚重,最终给人以震撼和自豪感,这是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共同经验,

但传统文化的传播若仅仅停留于此还远远不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利用大众传

媒为公众多上一些厚重又鲜活的传统文化课,更要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植入每个

人的内心,逐渐培养起国人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传统文化之美需要年轻化表达》,有删改)

【文本二】

①近些年,“国风”成为年轻人追逐的一种潮流,街头的“汉服热”、热销的博物馆文

创产品、国风音乐、国风电子游戏等甚为流行。有网友表示:“希望能让传统文化'活'在

我们身边,希望能出现更多有文化底蕴并且'接地气'的作品。”

②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时代赋予的命题,也是曾小

敏一直在思考的课题。“对数字经济的理解和应用较为滞后、片面,这是传统文化产业普遍

存在的问题。”传播传统文化一定要让传统文化的自信构建在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中。在曾小

敏代表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极具生命力的,在新时代也能焕发新活力。她还说:“在

坚守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同时,还要创作更多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和年轻人更愿意接受的文艺

精品。”

(摘编自《将希冀写在下一个五年》,有删改)

【文本三】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工作,在陕西、山西等多地考察时,都专门强调了要加大文

物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党的十九届五

中全会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文化建设必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②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中华文化经典的无形内核便是中国精神,有形

载体就是中华典籍。要重视文献典籍的力量,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典籍镌刻着中国精神,

是破解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发展的精神密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

知识体系,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文献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源泉。

(摘编自《文献典籍镌刻着中国精神、民族灵魂》,有删改)

(1)下列对三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示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是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共同经验。

B.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植入人们的内心,培养文化自信。

C.坚守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创作更多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文艺精品二者相互矛盾。

D.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加大文物的保护力度,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

E.中华文化经典的有形载体是中国精神,无形内核是镌刻着中国精神的中华典籍。

⑵文本一第二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⑶请你根据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内容,针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两点建议。(4

分)

【答案】(1)CE

⑵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运用现代化的表达解码传统文化之美,能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

光泽。

⑶①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②传统文化产业改变对数字经济的理解和应用较

为滞后、片面的情况,积极寻求传播传统文化的途径。

【解析】⑴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选项来分析。

C.有误,【文本二】第②段"在坚守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同时,还要创作更多符合现代生活方

式和年轻人更愿意接受的文艺精品”分析可知,"坚守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创作更多符合现代

生活方式的文艺精品二者相互矛盾〃理解错误;

E.有误,根据【文本三】第②段"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中华文化经典的无

形内核便是中国精神,有形载体就是中华典籍"分析可知,"中华文化经典的有形载体是中国

精神,无形内核是镌刻着中国精神的中华典籍"说法错误。

故选CEo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根据"比如《国家宝藏》第三季开篇""节目在场景设计中充

分运用了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惊喜不断"可知,划线句运用举例论证的方

法。结合上文"要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光泽,除了要拂拭掉尘埃,还要为其穿上亮丽的外衣

——运用现代化的表达解码传统文化之美〃分析可知,具体形象地论证运用现代化的表达解

码传统文化之美,能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光泽。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根据【文本一】第①段"久而久之,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渐渐失去兴趣,转而在‘二次元'等潮

文化中寻找精神慰藉甚至价值坐标。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与年轻人之间缺少一个连接彼此的

桥梁”概括得出:社会上纠正对年轻观众和传统文化的认识误区,创造出传统文化能有效触

达当下年轻人的传播路径和话语方式;

根据【文本一】第②段"要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光泽,除了要拂拭掉尘埃,还要为其穿上亮

丽的外衣一一运用现代化的表达解码传统文化之美”概括得出: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

众关注;

根据【文本二】第①段"希望能让传统文化'活’在我们身边,希望能出现更多有文化底蕴并

且‘接地气'的作品""对数字经济的理解和应用较为滞后、片面,这是传统文化产业普遍存在

的问题”概括得出:传统文化产业改变对数字经济的理解和应用较为滞后、片面的情况,积

极寻求传播传统文化的途径。

三、古诗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9分)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

虎丘,中秋游者尤盛。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

红粉笙歌①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②。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

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③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

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

夜半游。”真知言哉!

(节选自李流芳《游虎丘小记》)

【注】①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②恶(wti):厌恶。③趺坐:两脚盘腿打坐。

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漬流见底水尤漬冽山漬水秀

B.五色车辉阡陌客通百感客集

C.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关怀备至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复岀焉无以复加

14.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5.语段(一)在句式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16.两位作者都钟情自然,他们分别发现了怎样的自然之美?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13.D14.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15.语段(一)

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16.语

段(一)作者笔下的自然绚烂多彩,充满了勃勃生机。语段(二)作者笔下的虎丘在月夜之

下空荡清幽,呈现出本真之美。

【解析】1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清澈/清澈/清新、秀丽;

B.互相/交错/交融、汇集;

C.具备/详尽/全,尽;

D.都译为“再、又";

故选Do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

充完整。重点词有:颓,坠落;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竞,争相。

15.本题考查句式特点。

根据(一)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可知,(一)

文多用四字句形成对偶,读起来朗朗上口,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根据"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可知,本文长短句相结合,整散句相结合,于整齐中有变

化,富有变化的美感。

16.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一)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可知,(一)文描绘了清澈的溪流,高耸的山峰,翠绿

的竹、林,欢愉的动物,描绘的景色富有生机与活力,色彩绚烂;

根据(二)文"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

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可知,在半夜时作者与友人来到虎丘,

在月下静静对坐,此时并无其他友人,作者享受心与景的交融,侧面表现了虎丘在月夜之下

空荡清幽,呈现出大自然的本真之美。

【点睛】(一)参考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

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

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

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

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二)参考译文:

虎丘在中秋时游人极多。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非常曼妙,游

人也还不多,风吹过建在高处供人乘凉赏月的楼台,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

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今年的春天,我曾和无际一起在这里

拜访仲和。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

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我一生中造访虎丘

两次,(也就这一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

游。"说的真对啊!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4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彿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7.词的上下片是如何过渡的?(2分)

1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2分)

【答案】17.上片结尾二句是天帝的问话,下片开头二句是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巧妙过

渡。18.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

的不满。

【解析】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上片结尾的两句"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写词人梦中得遇天帝,天帝

他热情而又有诚意询问词人将去往何方。以梦中天帝关切的询问收束上片,引出下片“我报

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词人的回答(满腹才华,屡遭不幸),一问一答,巧妙过渡。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词的上片是词人描写的梦境;下片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

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

奋力挣扎的苦闷;"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连

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四、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一个不欣赏自己的人,是难以快乐的。一一三毛

材料二

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一一歌德

材料三

欣赏他人,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心中有美景,眼里才不会有泥潭。

材料四

被别人欣赏,能使自己获得信心,愈加出色。

欣赏自己是一种自信,欣赏别人是一种姿态,被别人欣赏是一种幸福。在现实生活中,你一

定有很多欣赏与被欣赏的经历,跟这种经历有关的人和事是怎样的?对于"欣赏",你又有怎

样的思考和认识?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述自己与"欣赏"有关的故事。

(2)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谈你对"欣赏"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①写记叙文,要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议论文,要观点明确,论述有理

有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

名。

【答案】参考例文

记叙文:

美就在我们身边

习惯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我们总是马不停蹄地从这一站奔到那一站,却忘记了用心慢

慢欣赏身边的风景。

傍晚,放学了,校园里热闹非凡。操场上,几个爱好篮球的同学忙里偷闲,利用放学后

的一小段时间,释放着自己的青春活力。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不偏不倚投进了篮筐,耳边

顿时响起"帅""漂亮"的赞叹声。我的目光又被一个奔跑身影吸引,那个同学背着书包,喘着

粗气,在跑道上一圈一圈地跑着。我忍不住喊:"放下书包跑,轻松点。”"这叫负重锻炼!"

他高声地丢下一句,继续向前跑去。我一下子明白了:现在的负重,是为了将来的轻松,青

春年少的我们,就应该有这样的勇气和毅力。青春是美丽的,而奋斗的青春,更美。

夕阳西下,天空逐渐变得昏暗,我静静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个阿姨用甜美的嗓音喊我:

"小姑娘,买点水果吧。"循声望去,店铺前微弱的灯光中,一个卖水果的阿姨微笑着望着我。

我不禁诧异,这个时间应该收摊了。"阿姨,您为什么这么晚了还卖水果啊?""我白天要上

班,只能晚上出来卖水果。家里老人住在乡下,冬冷夏热的,怕他们身体受不了,所以,我

想买一套房子接他们出来住......”阿姨望着远方,若有所思。我买了两个苹果,虽然没有吃,

但却感觉到了甜的滋味。在这个城市里,和阿姨一样有梦想的人,都在努力奋斗着,虽然辛

苦,但因为有了梦,心一定是甜的。

太阳带走了最后一缕光,只剩下黑暗的幕布笼罩天空。路灯下,一个老奶奶推着坐在轮

椅上的老爷爷,慢慢地走着。他们一边走一边聊着,脸上漾着安详的笑容。老奶奶还不时停

下车,一会儿帮老爷爷拽拽衣服,一会帮他整整头发,我被这温暖的画面深深感动了。不由

使我想到了我的爷爷奶奶,几十年日子虽过得平平淡淡,也有过争吵和埋怨,但到老了却谁

也离不开谁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多少人羡慕和追求的爱情啊,这可能是我们忙碌一

生最美好的结局吧。

当我们不断奔跑去追逐落日的余晖、天边的彩霞时,请暂时驻足,望望脚边的池塘,那

里也有天光云影,那里也有波光粼粼。用心欣赏,最美的风景就在我们身边。

议论文:

要学会自我欣赏

人们常常把"自信心"挂在嘴边,家长说,人要有自信心,老师也说要有自信心,并且时

时刻刻在给我们打气。不过,要是给一个心理极其自卑的人去打气,使他重新投到学习和工

作当中,恐怕没那么容易。这个问题就在于他没有发觉自己的潜能,没能很好的欣赏自己。

放眼看世界,从古到今,有哪一个人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不管名人,不管平常人,都有

自己的高峰期和低谷期。那些自卑的人从头到尾就知道抱怨,从来不知道低谷里面蕴藏着多

少宝藏,是极其可悲的。而那些名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会有一个好的心态,或许外人给他们

安慰,但最主要的是,他们可以在自己的低谷挖掘自己的潜能,从而自己欣赏自己。这才是

胜者之能。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一岁半就双目失明,这是她人生的一个低谷,但是她对人生没有

放弃,凭借着她的老师和她那自我欣赏的心态,艰难的跨进了中学校门,而后又走进了美国

的学府一一哈佛大学,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如果没有她自我欣赏的心态的话,如果她在半

路上自暴自弃的话,恐怕海伦・凯勒的名字就鲜为人知了吧!

古人云:"朽木不可雕也。”当周处和蛟龙、白额虎并称为“义兴三害"时,他在人们眼里

肯定是朽木吧!但是周处使"三害唯余其一"并找到陆云,使他改邪归正,恐怕,这时候,朽

木就变成了良材。这里面也少不了周处自我欣赏的心态。

自我欣赏其实就是自信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