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手抄报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精彩9篇_第1页
2024年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手抄报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精彩9篇_第2页
2024年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手抄报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精彩9篇_第3页
2024年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手抄报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精彩9篇_第4页
2024年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手抄报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精彩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手抄报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精彩9篇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手抄报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篇一■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基本特点。既简单明了,又能表达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用字母表示数的注意事项1、数字与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简写成““或省略不写。数与数相乘,乘号不能省略。2、当1和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3、数字和字母相乘时,将数字写在字母前面。■含有字母的式子及求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或利用公式求值,应注意书写格式■等式与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所以,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在列方程解文字题时,如果题中要求的未知数已经用字母表示,解答时就不需要写设,否则首先演将所求的未知数设为x.■解方程的方法1、直接运用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去解。如x-8=12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被乘数×乘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2、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如3x+20=41先把3x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3、按四则运算顺序先计算,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5×4-x=4.2,要先求出2.5×4的积,使方程变形为10-x=4.2,然后再解。4、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2x+7.8x=20先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为(2.2+7.8)x=20,然后计算括号里面使方程变形为10x=20,最后再解。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手抄报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篇二(一)分数乘法意义: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三)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b=c,当b>1时,c>a。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b=c,当b<1时,c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a×b=c,当b=1时,c=a。在进行因数与积的大小比较时,要注意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四)分数混合运算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五)分数乘法应用题——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已知单位“1”的量,求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单位“1”的量与分数相乘。2、巧找单位“1”的量:在含有分数(分率)的语句中,分率前面的量就是单位“1”对应的量,或者“占”“是”“比”字后面的量是单位“1”。3、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方法(1)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这个数量比单位“1”的量多(或少)的几分之几=这个数量;(2)单位“1”的量×[1+这个数量比单位“1”的量多(或少)的几分之几]=这个数量。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手抄报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篇三(1)角的静态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2)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角的符号:∠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1)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2)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3)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乘法是指一个数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xx(积)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如图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记作ab∥cd。平行线永不相交。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梯形是指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其中长边叫下底,短边叫上底;也可以单纯的认为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手抄报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篇四加法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减法性质a-b-c=a-(b+c)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分配律(a+b)×c=a×c+b×c除法性质a÷(b×c)=a÷b÷ca÷(b÷c)=a÷b×c(a+b)÷c=a÷c+b÷c(a-b)÷c=a÷c-b÷c商不变性质m≠0a÷b=(a×m)÷(b×m)=(a÷m)÷(b÷m)■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推广: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扩大ab倍。一个因数缩小a倍,另一个因数缩小b倍,积缩小ab倍。■商不变规律: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推广:被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除数不变,商也扩大(或缩小)a倍。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商反而缩小(或扩大)a倍。■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性质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要注意余数。如:8500÷200=可以把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100倍来除,即85÷2=,商不变,但此时的余数1是被缩小100被后的,所以还原成原来的余数应该是100.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手抄报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篇五(一)本单元知识网络:(二)各课知识点:知识点: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知识点: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知识点: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知识点: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2、学会读、写“0”。知识点: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2、会读写6—10的数字。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手抄报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篇六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主动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注意培养自学能力,学会看书。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让数学课学与练结合在数学课上,光听是没用的。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练。当遇到不懂的难题时,一定要提出来,不能不懂装懂,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细节问题。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1、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应省略乘。[5a]、[16xy]等。2、π是常数,因此也可以作为系数。它不是未知数。3、若系数是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4、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1)ab]写成[—ab]等。5、在单项式中字母不可以做分母,分子可以。6、单独的数“0”的系数是零,次数也是零。7、常数的系数是它本身,次数为零。8、如果是分数的多项式,那么他的系数就是他的分数常数,次数为最高次幂。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手抄报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篇七一级知识点数与代数二级知识点数的运算三级知识点1、列竖式计算除法。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3、一步计算的问题4、两步计算的问题1、质量单位千克、克数与代数常见的量2、千克、克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3、24时计时法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图形的认识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1.周长的认识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一单元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和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1.计算:列竖式计算除法。2.口算: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3.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用乘法验算)。4.估算: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5.一步计算的问题:在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6.两步计算的问题:先求总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练习:(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62÷266÷672÷347÷7(2)口算:36÷360÷268÷290÷3(3)列竖式计算:39÷389÷467÷274÷3(4)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十多吗?64÷584÷395÷481÷3(5)王老师用72元买笔记本,如果每本单价是2元,那么能买多少本?李老师用60元买了20本笔记本,那么每本笔记本多少钱?(6)一副乒乓球拍26元,一个乒乓球2元,用50元买一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钱能够买几个乒乓球?第二单元认数1.认数、读数、写数。整千数:数位与顺序,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非整千数: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按顺序整理数。练习:(1)口算:201+4000800030006000202400+100(2)写一写:两个千加两个百加一个十是多少?(3)三千零二是由几个千和几个一组成?(4)9670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7在()位上,个位上是()。2.大小比较比较大小时的数学思考,比较大小的实际应用,非整千数最接近几千。练习:比较大小:3650和2520,7890和8790第三单元千克和克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它的质量。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惯以“物体有多重”代替“质量是多少”,因此没有使用“质量”这个词,仍然讲“有多重”。1.称一个物体有多重,一般用千克为单位。2.净含量是指包装袋内物品实际有多重。3.千克可以用kg表示,又叫公斤。4.从秤上读出物品的重量。5.称比较轻的物品,一般用克为单位。6.认识天平。7.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练习(1)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重()克?(2)2千克=()克(3)9000克=()千克第四单元加和减1.口算两位数加、减。解决与“倍”或“差”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练习口算:44+2532+5714+6876642.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练习手套的价格是12元,帽子的价格是手套的3倍,你能用线段画出来并算出帽子是多少钱吗?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1.24时记时法及它与普通记时法(12时记时法)的联系2.联系实际问题求经过时间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包括:求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求非整点时刻间的经过时间。(利用线段图)。求经过时间:记忆: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到达的时刻出发的时刻=经过时间3.两种计时方式的转化。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互相转化普通记时法24时记时法凌晨1时1时早晨5时5时上午8时8时中午12时12时下午1时13时下午2时14时晚上6时18时晚上7时19时晚上8时20时晚上9时21时深夜12时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记忆:中午12时以后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用钟面上的时刻加上12时。中午12时以后的时刻,用普通记时法表示,就用时刻减去12时。练习(1)图书馆的的公告牌上面写着:借书时间:12:0013:30,15:4017:00。图书馆每天的借书时间是多长?(2)用二十四小时计时法表示,:下午2:00,晚上9:00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边与角有什么特点。(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通常把长方形的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把正方形的每一条边都叫做边长。)2.探索、理解周长的含义及计算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物体某个面上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该物体某个面的周长)。练习(1)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求篮球场的周长。(2)操场长150米,宽70米,小强绕操场跑一周,小强一共跑了多少米?第七单元乘法1.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方法。(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2.三位数的中间或末尾是0时的乘法计算。3.连乘计算。练习:(1)200×3152×4261×3224×5(2)124×3×2115×2×4(3)一头牛一天吃20千克草,两头牛两天吃多少千克草?第八单元观察物体安排过一次“观察物体”,从物体(玩具、茶壶、汽车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并选择适宜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学习“观察物体”,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并用视图表示看到的形状。1.在知道物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基础上,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2.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往往是不相同的。3.进行简单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练习(1)在一个口袋里放3个红球,一个黄球,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还是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第十单元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计算。1.分数的表示:分子、分母、分数线。2.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手抄报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篇八购物【知识框架】购物1、买文具(小面额的人民币)2、买衣服(大面额的人民币)3、小小商店(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知识点】买文具(小面额的人民币)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2、体会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3、从实际问题中理解“付出的钱、应付的钱、应找回的钱”三者之间的关系。4、在购物情景中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买衣服(大面额的人民币)1、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能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上辨认。2、会计算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3、在购物活动中体会大面额人民币的作用,运用人民币的兑换知识,初步掌握付钱的方法。小小商店(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1.在购物情景中会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2.通过购物中的活动,了解付费的方式是多样化的。3.通过购物的活动,巩固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4.购物中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手抄报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篇九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不能带单位。注意:百分数是专门用来表示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的,表示两个数的比。1、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1)联系:都可以用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2)区别: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倍比关系,不表示具体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分数不仅表示倍比关系,还能带单位表示具体数量。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分数的分子只可以是整数。注意: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所涉及问题基本和分数问题相同,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不是百分数,必须把分母写成“%”才是百分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