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我国微商市场准入制度初探摘要微商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经营者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就可发布商品信息进而完成交易。在这个过程中,经营主体身份信息和信用评价的缺失导致政府部门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因此,一个符合微商发展模式的、合理的准入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微商市场准入的立法现状和问题,通过引入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数据库,结合信用评价制度等方面探索建立微商的市场准入制度,以期从源头上为微商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树立一个良好的规范。关键词微商市场准入监管微商作为国家“互联网+”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推动了电子商务行业的升级换代。但由于目前我国相关立法上存在层级较低、监管体系落后等诸多不足,尤其是缺乏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严重阻碍我国微商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尽快从源头上建立微商市场准入制度将为这一新兴行业的繁荣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一、建立微商市场准入制度的必要性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上半年中国移动网购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达4.1亿人,半年内增长了13.6%,其中移动网购用户达2.7亿人,在网购用户中的渗透率达65.9%。以“手机淘宝”、“京东”为代表的,借助网购APP运作的移动网购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纷纷登陆移动客户端,而有部分用户最先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为移动网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微商市场。微商市场的繁荣还在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创业者加入,其原因是与传统电商相比,微商市场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门槛低,目前进入微商市场的经营主体以自然人居多,不同于企业经营者和个体工商户要经核准设立登记取得营业执照,他们不用提交相关的证明文件,省去了繁琐的审批手续,可以随时开展经营活动。2.成本少、效益高,无需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支付保证金和网店维护费用,且节省高额的渠道费。在微商市场里,社交平台就是推广产品的专门渠道,通过好友的转发和分享,产品的浏览量是巨大的,这使得每位用户都可能成为潜在的消费者。3.灵活性强,一方面时间投入相对自由,可以随时发布,随时交易。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的波动,能够及时转变经营项目,大大降低了经营风险。二、我国微商市场准入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立法层级低,难以实际执行微商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外部法律环境,可是各类微商主体在进入市场时,现行立法的滞后已经不能满足其实际需要,面临着立法的真空状态。理应由立法者设定市场准入条件与程序的情况,由于立法真空的存在,并不能把不适格的主体拒之门外。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意思自治原则和法无禁止即自由的观念,既然现行立法并未规定微商市场准入的主体资格要件和程序,那么任何主体便可无限制地随意进出,其结果不可避免会造成对公共利益和消费者权益的损害,也会导致破坏公平竞争和交易秩序的市场隐患。现行的有关微商准入的立法中,无论是《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还是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发布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国家商务部的《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其性质都只是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立法层级较低,存在较大的漏洞,已经不能适应新兴微商市场的发展。比如,根据《网络交易管理办法》规定,从事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但实际情况是,大量存在的自然人经营者在尚未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的情况下就开始经营活动,这似乎是一项默认的规则。而法律没有规定具体的准入程序、条件和有关手续,也没有关于不适格主体的制裁措施,这些立法上的漏洞是造成微商市场准入混乱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弥补准入立法上的漏洞,使之同步于方兴未艾的微商市场的发展,是目前我国微商准入立法活动中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二)准入监管模式落后,无法适应微商市场发展需要我国现有的市场准入监管立法模式是依托传统的有形市场建立的,按现行法律规定对网络商品交易主体准入的监管是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可是微商凭借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交易,更具有虚拟性,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空间的概念。而现行法律对微商市场准入的监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一新兴市场的运行和发展。对此,工商管理部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监管领域的扩大,执法难度的增加、电子监管技术的运用。比如原先只需对本地有形市场主体资格准入进行监管,在微商模式下,范围扩大到本地甚至全国范围的无形网络市场;原先可以直接核实企业设立时的身份信息和有关书面合同,现在甚至连经营者的姓名、住所地、管辖地和适用的法律都很难确定。如果不及时优化微商市场的准入监管模式,会进一步地放任不适格主体的违法行为,扰乱市场秩序。因此,一方面国家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立法,对现行微商市场准入监管模式做出相应调整,建立起区域性、全国性的微商市场监管体系;另一方面,在微商主体准入的监管措施上,必须大量引入信息化、网络化等高科技的监管手段和方式,逐步建立起适应微商市场发展需要的市场准入监管网络。三、建立我国微商市场准入制度的建议(一)构建微商公共服务平台,申领电子证书,实现微商市场的准入首先,由移动社交服务提供商,即微信等移动社交软件运营商构建一个官方的微商公共服务平台。因此,企业或者自然人经营者想要进入微商市场都必须在此平台进行登记备案,提交其姓名、地址、有效的联系方式和经营范围等真实的身份信息,再由该平台负责向工商部门代为申领电子证书,其中具备登记注册条件的,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申领电子证书的途径与申领工商网监电子标识的方式类似,由平台作为申领人在工商与电子商务市场监管服务网站上在线提交其真实身份信息、企业基础信息等涉网信息即可,申领的所有的过程均是在网上进行,不会给申领人带来高额的成本。工商与市场监管部门对申领提交的信息不需要做全面、实质的审查,只需对信息表面真实性和一致性作出判断,如果按要求提交的信息完整且没有明显矛盾之处,又符合申领条件的,就应当发放电子证书。其次,在取得电子证书之后,要求经营者在移动销售页面上出示审查合格的电子标识、经营者身份信息以及经营业务信息,与未经审查的主体相区别,以此来实现微商主体准入的问题。这样消费者对商家主体资格就可以清楚地甄别,并且通过已掌握的商家信息合理地解决退货难、投诉难等问题。(二)建立信息数据库,定期审查微商主体进入与退出变动的频繁性加上经营活动的不稳定性要求对这些变化作出及时的修改和更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抽查检验,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检验结果。”因此,建议工商管理部门把微商经营者提交的相关信息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加以分类归档,定期审查。对于自动退出和被采取措施强制退出的部分主体要进行注销登记,如果经营主体改变经营范围、地址、联系方式的则应该及时修改,避免因为信息变更的滞后性对其监管和消费者维权造成不便。此外,建立完整的信息数据库也便于各地主管部门对其辖区内微商主体的经营情况进行快速全面地搜索查询。对于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能够及时审核处理,发现有经营者从事不法经营活动的,积极履行职责介入调查并作出相关的处理。(三)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由于微商市场的虚拟性和商业活动的趋利性,即使是已取得准入资格的经营者也会铤而走险,进行不诚信的经营,如虚假宣传、假冒注册商标、产品质量瑕疵、售后服务问题、网络诈骗等。而消费者如果仅仅知道经营者的身份信息,却对其信用水平不甚了解的情况下,通常不会安心购买甚至放弃在微商市场进行交易,这不利于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另一方面,某些以价格优势取胜的投机者会利用信用评价体系的缺失,以“劣币驱逐良币”的方式把那些优质商家排出微商市场,这样会加剧恶性竞争并且拉低整个行业水平。因此,建议微商公共服务平台和工商管理部门加强合作,联合消费者构建微商信用评价体系。在构建信息数据库的同时,为每一个登记在册的微商经营者建立信用评价制度。一旦受到消费者的举报和投诉,查证属实为商家的侵权或违约行为时,则相应扣除一定的信用基础分,并且及时反映到微商公共服务平台,同步更新。而消费者可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对商家进行多角度的评价,通过文字和图片形式描述产品质量、使用体会、商家服务态度,并且给出一个综合评分,该综合评分与信用基础分一起计入商家的信用评价系统。这样产生的信用制度可以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客观的参考再决定是否与该商家进行交易。(四)对违反准入制度的处理传统市场中,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商事主体要对其行为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对此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罚款、责令改正、吊销营业执照等措施。为更好地规范微商市场的准入机制,保护合法取得准入资格的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微商领域也可以参照上述法律,结合《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作出合理的规定。对于不经准入程序就开展微商经营的主体要进行严格处理。有权作出处理的机构是微商公共服务平台和各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但二者的责任和权限不同。主要体现在平台有权对其采取禁言、封号、加入“黑名单”公示等措施,并且负责向有关部门报告,而工商管理部门则要在其职权范围内根据不同情形依法作出处理,追究责任。四、结语作为一种符合现代商业发展规律和方向的新兴商业模式,微商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立法未作出及时回应,导致微商产生和发展初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乱象,处于监管缺失的状态。微商市场准入制度关系到经营者主体资格的确立,是规范其有序经营的第一道门槛,也是政府部门对其实施有效监管的有力抓手,且对消费者维权难现状的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市场准入制度在微商监管乏力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对微商市场准入问题进行了初步思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建立我国微商市场准入制度,促进政府部门有效监管微商经营活动贡献微薄之力。注释: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2015上半年中国移动网购行业发展报告.张晓霞.关于“微商”购物维权难引发的思考.现代商业.2015(2).29-30.刘俊海.电子商务主体及准入监管研究.法制与社会.2010(9).78.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李长兵.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科学·经济·社会.2011(1).155-158.内容摘要入境游在国际旅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作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已具备相当的规模。自入世以来,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迎来了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世界旅游服务贸易和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的总体发展情况,深入分析了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然后总结了我国当前入境游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关键词:入境旅游贸易、国际竞争力、对策
ABSTRACTInboundtourismoccupiesanimportantpositionintheinternationaltourism.China'sinboundtourismastheworld'sfourthlargesthostcountryhasformedaconsiderablescale.SincetheaccessiontotheWTO,thedevelopmentofChina'sinternationaltourismservicetradeusheredinanewroundof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ThispaperintroducestheoveralldevelopmentoftheworldtourismservicetradeandChina'sinboundtourismservicetrade,deeplyanalyses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ofChina’sinboundtourismservicetrade,andmakesaconclusionofsomeproblemsexistedintheprocessofdevelopmentofChina’sinboundtourismservicetrade,andonthisbasis,thepapertargetsanumberofproposedcountermeasuresatlast.KEYWORDS:InboundTourismTrade,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Countermeasures
正文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一节选题背景和意义 1第二节研究的基本内容 2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2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第二章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3第一节旅游服务贸易的定义和特点 3一、旅游服务贸易的定义 3二、旅游服务贸易的特点 3第二节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 4一、世界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 4二、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的概况 5第三章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7第一节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7第二节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9第四章解决对策与展望 12第一节解决对策 12第二节对我国旅游业的展望 14第五章结束语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8第一章引言选题背景和意义旅游服务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对一国国民经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服务产业投入少,产出高,壁垒少。同时,旅游服务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全球旅游业每年所创造的附加值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它的增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产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旅游业为国家财政积累和创外汇都起到重要作用。旅游服务贸易也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广阔的新兴产业,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生活质量提升而获得持续增长的产业;同时,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也带来其国际交换范围和程度的扩展,旅游服务贸易增长势头迅猛,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愈益重要的份额。全球旅游服务贸易总收入在1980年只有1010亿美元,到2005年已达10810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将会在全球经济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就我国而言,笔者认为发展旅游服务贸易有以下几点现实意义。从经济上说,首先旅游服务贸易为我国的创汇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我国创汇的主导产业;其次,入境旅游贸易还起着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作用;尤其是当今“低碳”风盛行,发展旅游服务贸易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政治文化角度来说,发展旅游服务贸易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发扬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从社会的角度上来说,发展旅游服务贸易更是能带动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旅游经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事实上,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在我国服务贸易中的发展中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走在其他服务贸易的前面。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入境旅游取得了显著成绩。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1978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仅为180万人次,到2007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已经达到1.32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471.9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19.19亿美元。我国已成为亚洲第一旅游接待大国,也是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外汇收入居全球第六位。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与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日趋频繁,商务散客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但是和一些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从2008年以来,我国的入境旅游贸易连续遭受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不利因素的冲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有必要研究我国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找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这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在新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节研究的基本内容一、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区别介绍了旅游服务贸易和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的定义;第二部分对世界旅游服务贸易和中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概述;第三部分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做了深入的分析;第四部分梳理并分析了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第五部分针对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加以阐述。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全面深入的分析了世界旅游服务贸易和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概况与现状,对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办法,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应对新时期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冲击和挑战。
第二章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第一节旅游服务贸易的定义和特点一、旅游服务贸易的定义旅游服务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一种,是指一国(地区)旅游从业人员向其它国家(地区)的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并获得报酬的活动,包括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游,即国际收入游,又包括本国旅游者的出境游,即国际支出游。入境旅游是指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等海外游客来我国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并且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二、旅游服务贸易的特点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一种,自然具有与其它国际贸易(如国际货物)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苏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苏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第一,旅游服务贸易是不包含所有权转移的特殊交易方式,无法独立存在于合同之外。不像货物贸易通常要进行所有权的转让,旅游服务只是提供一种相关的服务,无法转移所有权。第二,旅游服务具有不可储存的特点。大部分服务是不能储存的,旅游服务也不例外,这一基本特点要求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必须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发生。通常情况下,旅游服务在生产的过程中,也同时被消费者消费,不存在储存的问题。第三,旅游服务贸易主要是以在境内向境外提供为主作为向外国提供服务的。旅游服务通常采用的形式是在境内接待外国旅游者。它不像其它服务贸易主要是以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向外国提供服务的方式,如银行业务、工程和零售服务等。第四,旅游服务贸易的主体具有广泛性。旅游服务贸易设计的主体包括国际旅游者、官方旅游机构、国际旅游组织以及在一国或地区登记注册批准营业的国际或国内私营旅游团体和旅游机构。其它国际服务贸易通常不会涉及这么多主体。第五,旅游服务贸易涉及法律的复杂性。各国对于服务贸易大多数采用立法进行调整,因而国内法规定成为了影响和控制旅游服务贸易活动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成为对外开放市场的法律依据。与货物贸易相比,旅游服务贸易设计的法律要复杂得多,因为其涉及到市场准入、人员签证、劳动力移动、投资限制等问题。第六,旅游服务贸易调整的法律关系具有综合性。在旅游服务贸易法律关系中,除出境旅游者所属国与入境旅游地国家基于双边、多边条约产生的法律关系外,还表现为旅游者同法定的旅游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关系、旅游者在国外与旅馆、商店、饭店及其它涉外旅游服务的机构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第二节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一、世界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根据WTO公布的数据,2007年世界旅游服务出口总额为862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出口总额的26.4%。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2007年,世界旅游服务出口总额为856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出口总额的26.3%,比2006年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前15位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出口额合计5009亿美元,占世界旅游服务出口总额的58.5%,比2006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美国旅游服务出口额为967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1.3%,继续保持第一大旅游服务出口国的地位;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中国紧随其后。表2-12007年世界旅游服务贸易前15位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排名国家和地区出口额(亿美元)出口占比(%)比上年增长(%)1美国96711.312.82西班牙5786.83.63法国5426.37.24意大利4275.02.55中国4194.923.56英国3764.42.77德国3604.20.68澳大利亚2222.612.29奥地利1892.24.010土耳其1852.29.711泰国1561.85.912希腊1551.8-0.313加拿大1551.80.214马来西亚1401.626.315中国香港1381.618.8合计500958.5-数据来源:UNWTOWorldTourismBarometerVolume6,No.2,June2008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显示,在未来几年里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10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将达到10亿人次,2015年12亿人次,2020年16亿人次,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消费收入将达2万亿美元,届时国际旅游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3.5%,旅游服务贸易将在全球经济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的概况近些年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飞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1978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为180万人次,到2007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已经达到13187万人次,当年接待人数比29年前增长了近73倍;同时,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总收入也从1978年的2.63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419亿美元,增长幅度超过158倍。入境旅游在国际贸易中相当于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下表列出了近十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发展状况,如表2-2所示,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从1997年到2006年,均占我国服务贸易37%以上,也就是说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外,我国的旅游创汇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占世界旅游服务贸易的份额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已成为世界10大旅游贸易国之一,2006年占世界旅游服务贸易的份额将近5%。表2-2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统计表(1997-2006)年份我国旅游出口贸易总量(亿美元)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1997120.7449.32.741998126.0252.82.841999140.9853.93.072000162.3153.83.402001177.9254.13.812002203.8551.84.172003174.0637.53.242004257.3941.54.062005292.9639.64.202006339.4937.14.50数据来源: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平衡表》整理而得但2008年以来,我国的入境旅游贸易连续遭受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不利因素的冲击,2008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1300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其中,外国人2433万人次,下降6.8%;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570万人次,下降0.1%。2009年8月,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实现1109.19万人次,同比增长3.06%。其中外国人201.35万人次,同比增长5.47%。这是我国入境旅游08年5月连续15个月下降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2009年1至10月累计,我国入境旅游人数10507.3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3.18%,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17.9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71%。
第三章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与存在的问题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定义为:通过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资产条件,不断创新出更好的资产转换过程,从而创选出更多的附加价值,为一国积累更多财富的能力。无论是从盈利能力角度还是从市场占有率角度来看,进出口情况都是反映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这里将以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为基础,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两个指标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测评。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胡蕲.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SpecialZoneEconomy,2009,(4):161-163.:①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是指一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反映一国出口的整体竞争力,即:出口市场占有率=出口总额/世界出口总额。将该指标应用于旅游服务贸易产业,即一国旅游服务出口总额与世界旅游服务出口总额之比,反映该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市场的比例。比例高说明出口竞争力强,也可以直接反映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实状态,以及各国竞争力或竞争地位的变化,经济分析意义明显。胡蕲.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SpecialZoneEconomy,2009,(4):161-163.表3-1各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2002年-2006年)国家/年份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西班牙0.06520.07580.07110.06760.0700美国0.17340.15500.14820.15080.1170意大利0.0560.05940.0570.0520.052法国0.0680.0710.0550.0620.063中国0.0430.0330.0410.0430.046日本0.01790.01650.01780.01770.0178德国0.03940.04310.04350.04140.045英国0.04200.04220.04450.04290.046加拿大0.02190.01970.02020.01950.0200墨西哥0.01810.01740.01700.01690.017数据来源:WTO官方网站从表3-1数据中,可发现从2000-2006年,美国占据了大约世界15%左右的市场,其市场能力不容小觑,目前是最有绝对竞争优势的国家。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的市场占有率均在5%以上,从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在旅游市场上占有优势位。英国、德国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在3%-4%间徘徊,也显示了一定的实力。日本和加拿大在2%上下波动,并呈上升趋势,有一定的竞争力。从年度变动趋势来看,美国与意大利的市场占有率在2002年开始一直呈下降趋势。西班牙、法国、日本、德国、墨西哥、加拿大的市场占有率相对保持平稳状态,而中国虽然2003年因为受到“非典”的严重影响,市场占有所下降,但排名仍然稳定,而且2004年己经出现了恢复的迹象,这说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仍有一个继续上升的空间,原有基础比较好,发展也较稳定。②贸易竞争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即TC指数,也称为贸易专业化系数,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TC指数又称比较优势指数或可比净出口指数,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总体上能够反映出计算对象的比较优势状况。因为它是一个剔除了各国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也排除了因国家大小不同而使得国际间数据的不可比较性,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比较优势指数具有相当的可比性。其公式为TC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它的取值范围是[-1,l],当指数越接近0时,说明竞争优势接近平均水平,如果指数越接近1时就说明竞争优势大,反之则说明行业竞争力小。表3-2我国服务贸易竞争指数(2002年-2006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Sx(亿美元)203.85174.06257.39292.96339.49Si(亿美元)153.98151.87191.49217.59243.22TC0.140.0617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6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从表3-2中的指数数据我们可发现,2002-2006年这5年之间,我国的TC指数一直在0.1之间浮动,接近平均水平,说明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具有相对微弱的出口竞争力,与我国国民的出国消费数额相比,可发现外国游客带来的外汇收入相对是比叫较少的。旅游资源、产品的丰富度和旅游服务的创汇能力仍然值得我们思考。由于目前对出境游仍然是有所限制,从长期来看,未来一旦开放,出境游势必发展迅速,而出口要赶上这样速度,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压力很大。如果设定一个标准把TC指数分成6类,即指数在0.6-1为极强的比较优势,0.2-0.6为较强的比较优势,0-0.2之间为较弱的比较优势,比较劣势相似推出。那么我国明显属于优势较弱的国家。中国要成为旅游贸易强国还有一段距离,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发展旅游业。通过对各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相比较可以看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拥有一定的资产条件和竞争优势,指数处于波动有所上升状态,总体水平处于中游地位,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些差距。我国虽然是旅游服务贸易大国却不是强国,所以必须继续培养竞争优势以提高我国未来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这样我国才能在未来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我国入境旅游业虽然发展很快,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或不足。第一,旅游产品单一。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我国的旅游产品却主要借助于一些热点城市,属于观光游;产品类型过于单调,与国际旅游高层产品细分、多样等的特点有所差距,不能满足海外旅游多方位的需求。第二,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管理和保护滞后。邝文芬.加速发展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64-68.近些年来,我国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缺乏统筹规划、全面安排,有些项目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经济技术论证,盲目上项目,把有限的资金使用在很多项目上,使一些项目的开发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在景区的开发建设中,乱开乱挖、画蛇添足,不注意景区景点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现象非常普遍,景区的人工化、城镇化的问题比较突出;人造景观低水平、近距离重复建设的现象很突出。一些项目的开发只注重项目本身,而没有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特别是一些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如交通、饭店、服务、管理等不适应旅游项目开发的要求。另外,一些旅游区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使旅游风景区的综合旅游价值大打折扣。邝文芬.加速发展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64-68.第三,地区发展不平衡。赵银德,彭雪玲.我国入境旅游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9,(6):79-10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非常明显,入境旅游在全国省区之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存在广泛的差异。我国旅游贸易的区域结构特点是“东重西轻”。旅游外汇收入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历年来东部地区旅游外汇收入都高于西部地区7倍以上。全国旅游外汇收入前10位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有8个(粤、京、沪、闽、苏、浙、辽、鲁)处于东部地区。一方面由于东部地区作为沿海地区更接近海外客源市场,具有发展入境旅游的先天优势;另一方面是经济的优先发展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入境旅游的优先发展,也带来了地区之间入境旅游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我国入境旅游地区之间差异非常明显。这种失衡的状态所造成的东部地区的旅游业负荷长期超载与中西部地区的丰富旅游资源闲置并存的现象,非常不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赵银德,彭雪玲.我国入境旅游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9,(6):79-101.第四,投资宣传力度不大。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被抛弃。现在世界很多旅游大国,甚至我国周边国家,每年都投入几千万,平均每个过夜海外旅游者的宣传促销投入为5美元,在有限的国际市场上争夺各国游客。像奥地利这样的小国,其旅游宣传局在国外开设许多代表处,除了德国、瑞士等传统客户外,还努力开拓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客源,争取吸引更多其它国家的游客。英国现有700多个旅游咨询中心,重点为外国游客服务,提供旅游咨询,开展宣传活动。相反,我国作为世界旅游大国却在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上投入较少,对旅游市场宣传和开发重视不够,每年投入大概在400万美元左右,平均每个过夜海外旅游者的宣传促销仅为2元至3元人民币。这明显与我国入境旅游大国的身份和地位不符,同时,也不利于我国今后入境旅游的长远健康发展。第五,国际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国际旅游业普遍存在着“小、散、弱、差”的现象。企业经营规模小,专业化水平较低,粗放式经营,成本较高,效益较低,竞争能力较差。有些企业还没有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府主管部门还进行一些行政性干预,企业的自主权没有完全落到实处;有些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步伐较迟缓,尚未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些企业经营手段落后,技术能力差,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发旅游市场的能力不强,使企业丧失了很多机会;有些企业经常利用价格搞恶性竞争;有些企业自律性差,不讲信誉,甚至强买强卖,假冒伪劣,欺诈游客,对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了冲击,严重损害了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国际竞争力;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也直接影响了各旅游业企业的战略规划能力、营销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合作能力。我国有一大批旅游高等院校和已开设旅游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成人院校及中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巨大。但是由于很多院校的专业设置不能与市场紧密结合,使得现实中我国旅游业经营管理人才相当缺乏,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现实发展的需要,从管理者到一般从业人员很多都没有受过专业化的教育或培训,整体素质偏低。第六,要素方面的问题。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对外国旅游者有很强的吸引力。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具有巨大的人力资源。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主要是依赖于这两种资源。但如今我国许多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环境退化问题。比如水污染,水土流失加重,植被覆盖量下降,动植物有效保护范围不断缩小,却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目前各地区基本上没有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旅游地的建设开发既缺乏科学指导,又缺乏合理监督。加上我国大多数旅游者与管理者的环保意识不强,不文明现象层出不穷,致使稀有的旅游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且,我国的旅游信息服务是比较薄弱的环节。除了航空售票和酒店业务广泛采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外,其他领域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还比较低。我国旅游景区的医疗救护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卫生条件比较差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第七,我国旅游法规的建设与旅游业的发展规模极不相称,法律法规严重欠缺。“旅游法”及其相关的法律,如“旅游安全法”,“饭店法”,“旅游安全管理法”至今尚未出台。第八,旅游服务贸易还是敏感性的产业。旅游服务贸易对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乃至自然因素等都很敏感。这些因素产生的影响使旅游服务贸易在某一特定时期或地区内有很大的波动性,影响旅游需求。如金融危机、我国08年的汶川地震、西藏打砸抢烧事件,09年的新疆打砸抢烧事件和甲流,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第九,我国入境旅游业缺少品牌支撑,缺少创新。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旅游服务贸易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四章解决对策与展望解决对策在分析了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笔者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第一,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胡蕲.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SpecialZoneEconomy,2009,(4):161-163.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有着发展旅游服务贸易的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条件。首先,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政府应该成立了有关机构,加强立法工作。此外在保护历史文物方面,每年也要拨出一定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其次,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国的优势,进行现有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由单一产品结构向多层次产品结构的转换,除了要进一步丰富发展我国传统的旅游文化产品如山水风光、文物古迹,还应该建立各种类型的度假村拓展市场。在可持续性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之上,开发生态旅游产品,符合我国环境保护国策。创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丰富产品的内涵,提高其文化感染力、突出地方特色、民族风情、加强旅游项目的参与性,也符合国际旅游发展潮流。如美国的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每年有大约3700万人参观这里的迪斯尼乐园、制片厂和海洋世界,精明的奥兰多人为保持景点的恒久魅力,增加游客的新鲜感,经常举办古典音乐会或国外的传统文化展览。充分满足旅游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胡蕲.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SpecialZoneEconomy,2009,(4):161-163.第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加强区域合作。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低损耗、可重复利用的特性,同时旅游资源本身容易被破坏,这要求我们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合理开发、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在对旅游发展进行综合规划的基础上,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之路。在地域上相邻或者资源上互补的地方可以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形成集聚效应,在统一的规划下形成有机结合的旅游产品和路线,从而避免孤立分散的景点造成游客旅游成本的加大。第三,优化旅游产业区域结构。针对我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严重,整体呈“东重西轻”的区域结构特点,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以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均衡发展,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加快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建议:首先,通过体制创新,促进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实现优势旅游资源向优势旅游产品的转换。通过加快体制创新,改善旅游投资环境,以吸引旅游投资,促进旅游资源转化。第二,通过政策倾斜和市场化运作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西部地区虽然主要交通骨架布局已经形成,但是西部地区省区之间的交通网络尚未形成,这样旅游业发展的交通瓶颈依然存在,增加了旅游者的旅游成本,这种现象应尽快加以改变。第三,增加对外开放的口岸和国际航线数量。国际航线数对入境旅游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西部地区的国际航线数量明显偏少,截止2007年底,宁夏、青海和西藏等省区尚未开通国际航班,因此西部地区应广泛通过直航、转航和旅游包机等方式增加国际航线数量,促进西部地区入境旅游的发展。第四,加大营销宣传力度。我国在旅游目的地海外营销推广中,应当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举办各种推介会、旅游年等活动或推行各种促销优惠措施,扩大在旅游客源国的宣传力度,重点培育外国人入境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对于美国市场则应着力进行旅游产品的推广,从产品质量上让美国居民感觉到物有所值,抵消由于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竞争劣势。同时,亚太地区的旅游竞争异常激烈,我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如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及韩国等纷纷加大促销力度,争夺客源市场。因此,我国和周边国家在旅游发展上的合作不应该再局限于市场推广这一范畴,汉文化圈内各国各地应该跳出各自的区域框架,在整体旅游发展策略和规划方面进行沟通、协调和合作,达到产品优势的互相补充,市场推广的共同合作及客源市场的共同分享,从而取得多赢的局面,为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第五,加强导游文化素质的培养,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游客对导游的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满足于感性认识,而是侧重于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旅游作为一种文明活动,导游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显得格外重要,导游不仅要熟悉我国礼仪,还要熟悉被接待游客所属国或民族的礼仪,以体现一种大国的风范。第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交通和信息产业等旅游支持性产业。①合理规划旅游交通。在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时,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还要合理安排,提高运力。旅游旺季的旅客运输,凸现了铁路、航空运力的相对不足。在现有条件下,铁路运输加挂车厢,加开临时列车;航空运输增开航班,增加包机服务,在一些景点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小型机场,在运力压力比较大的机场搞好技术改造,实行弹性航运制。②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各类旅游企业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加快和完善信息化,建立内部的资产管理系统,建立计算机预订系统,依靠互联网进行旅游产品的市场宣传和营销。金融配套服务到位。拓展银行在网上的业务范围。统一各个银行选用的通信平台及银行标准,形成全国统一的银行体系,简化人们在线消费实时结算的手续。让旅游消费者在进行旅游活动时实现真正的一卡通,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的服务。第七,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完善相关立法。邹滨.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广西财经学报,2009,(22):97-101.实践证明,我国旅游业发展历程中政府主导与市场结合是有效的,在发展旅游服务出口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强化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加强政府与企业各界的联动。政府能够更加关注不同部门的利益协调,应通过政府的干预建立公平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为企业的竞争提供一个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维护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在旅游业发展规划制定、调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改善和保护环境、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形象推广宣传和市场环境优化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邹滨.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广西财经学报,2009,(22):97-101.第八,提高抗拒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短期内,入境旅游业还受到突发事件的冲击作用。近年来在国内和国际上所发生的如“非典”、“9,11”、“地震”等一系列突发性事件对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均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提高入境旅游业的风险意识,注重风险管理。发展旅游业必须具备风险意识,在制定旅游规划时,就必须考虑危机管理,要有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危机的心理准备和机制,以免在突发事件袭击下措手不及。要分散时空格局对入境旅游的影响,降低突发性旅游事件的时空关联性的影响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加强宣传。实践表明,基于诚实和透明之上的良好的沟通是对抗突发性旅游事件的关键。二是加强对突发性旅游事件影响空间的管理与协调。这主要表现在,根据突发性旅游事件发生区域和影响程度分出危机区域、缓冲区域和非危机区域,这样既可降低非危机区域受关联影响的程度与可能性,也降低旅游者出行的风险,真正体现对旅游者的人文关怀,实现突发性旅游事件冲击中供需双赢的局面,将是提高我国入境旅游人数的重要突破口。第九,提高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旅游产品创新。缺少深度和有效的开发,和周边国家(地区)旅游资源的相似性以及单一的旅游目的地使我国入境旅游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首先要借助区域旅游合作,提升和增加整个区域旅游的吸引力。要提高旅游产品档次,做到内容丰富、健康、环境文明、清静,基础设施配套较好,餐饮娱乐具有当地特色,各重点旅游城市都有档次较高的与餐饮结合的晚间娱乐场所,从而满足入境旅游者的较高需求。其次,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加大旅游精品的开发。坚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基础”的方针,在文化观光、度假休闲、会议旅游、特色旅游等方面力争多推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再次,要利用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秀丽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整体环境。做好整体规划,做到设施配套,协调发展,以优化整体旅游环境。第十,开发多元化旅游市场。在继续巩固港澳台、东南亚等近程市场的同时,要重视美、日、韩、欧等发达国家的旅游客源传统市场的进一步开发,更要有远见的开拓印度、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旅游客源,使我国入境旅游呈多元化、多层次发展。第二节对我国旅游业的展望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国旅游经济运行经受重大考验的一年。在金融危机影响持续蔓延的情况下,甲型H1N1流感疫情又突然而至,对我国旅游经济形成了双重冲击。尽管如此,凭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基本面,在旅游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海南客运服务考试题
- 吉首大学《基础乐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操作系统原理实验》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艺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配器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行草临摹》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CG插画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大众保养套餐合同范本大全
- 2024年大楼车库出租合同范本
- 藏族民宿合伙人协议书范文
- 盐酸安全知识培训
- 万盛关于成立医疗设备公司组建方案(参考模板)
- 停线管理规定
-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阅读题及答案(一)
- 大型展会对城市会展业发展影响文献综述会展专业
- 乡镇结核病防治工作职责
- 机组启动试运行工作报告
- 礼仪队工作计划三篇
- 互补输出级介绍
- 中波广播发送系统概述
- (完整版)管道代号对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