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的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性质和功能〔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1、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响。情绪、情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个体的需要时,个体就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感;否那么会带来消极的、否认的情感。如个体为自己的作品获奖感到快乐,为失去亲人而感到痛苦。2、情绪的表现形式:快乐、生气、痛苦、憎恶、恐惧等。3、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1〕主观体验——指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不同情绪有不同的主观体验,这就构成了情绪情感的心理内容。如:快乐和恐惧的内在感受不同,痛苦和惊奇的内在感受不同。〔2〕、外部表现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的模式。姿态表情:面部以外的身体部位动作,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语调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如快乐时,语调高昂、语速加快,痛苦时语调消沉、语速慢等。〔3〕生理唤醒情绪和情感也会引起生理反响,涉及广泛神经系统。不同情绪、情感的生理反响模式是不一样的。如:悲伤会导致高心率,而快乐却是低心率。虽然气愤和恐惧都会使心率加速,但气愤会导致高的皮肤温度,而恐惧那么导致低的皮肤温度。〔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1〕从需要的角度来区别情绪是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即心理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例如:友谊〕〔2〕从发生的角度来区别情绪发生得早〔出生后一个月后〕。是人与高等动物所共有的。情感发生得晚〔出身一年后〕。是社会个体开展到一定程度所有的主观体验,是人所独有的。〔3〕从稳定性的角度来区别情绪带有情境性〔不稳定〕当情境变化时,情绪也随之改变,因此,情绪是由当时、当地的环境所引起的。情感具有情境性,但更具有稳固性和长久性。一般不随情境变化而变化。〔4〕从行为表现的角度来区别情绪由客观事物的外表现象引起,具有直观性,冲动性,明显的行为表现。情感与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相联系,具有较少的冲动性,而有内隐性。2、联系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别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根底上形成的,情绪的积累形成了稳定的情感;情感通过情绪得以表达,如对母亲的感谢,往往在特殊的时候表现出来。情绪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涵着情感。例如接受喜欢的花很兴奋,就蕴含着对美的欣赏之情。二、情绪的外部表现〔一〕面部表情〔二〕姿态表情〔三〕语调表情悲:“库尔克斯”号核潜艇漂浮之后愤怒的巴勒斯坦少年和哭泣的儿童〔一〕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通过眼部肌肉、颜部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的。面部表情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
如通过眼神表达赞成或反对,“咬牙切齿”表示憎恨等。
1、人脸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表情作用:如研究发现:眼睛对表达忧伤,口部对表达快乐和厌恶很重要。愉快、感兴趣等正性情绪增加面部肌肉的活动,发怒、沮丧等负性情绪主要引起前额区和眉间的活动。真笑时,面颊上升,眼周围肌肉堆起,大脑左半球电活动增加;假笑时仅嘴唇肌肉活动,左半球的电活动没明显变化。识别以下情绪2、区分不同表情照片的难度上有差异:如吉特等人研究发现快乐、痛苦最易识别;恐惧、悲伤较难识别;疑心、怜悯最难识别。3、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在全人类意义是一致的:如艾克曼研究发现,来自10个不同国家的人对30张表情照片识别出现了高度一致性。〔二〕姿态表情1、身体表情:快乐时,手舞足蹈,捧腹大笑;恐惧时紧缩双肩等。2、手势表情:与言语一起使用:对言语起辅助作用,如表达反对、接纳等态度。单独使用:如表达开始、停止、同意、反对等情绪。研究发现手势表情是通过学习得来的,存在个体差异,以及民族和团体差异。〔三〕语调表情音调是人们沟通思想的工具,也是表达情绪的手段。例如:朗朗笑声表达愉快,呻吟声表达痛苦。播音员在转播球赛时,声音急促,高昂,表达紧张而兴奋的情绪;而播出领导人逝世的消息时,语调缓慢、消沉。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把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这三种非言语交往方式,统称为体语。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1、适应功能 有机体在生存和开展的过程中有多种适应方式。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开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如遇到危险时产生怕而呼救就是求生的一种手段。例如:婴儿早期通过情绪来传递信息,表达自己需要,获得成人的关心。成人生活中,通过情绪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生存状况和需要,如愉快说明生存状况良好,痛苦表示处境困难;同时根据对方情绪和情感了解对方的需要,并采取相应措施。2、动机功能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的根本成分。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最正确的活动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完成工作。如:适度紧张和焦虑可以成为行为动力,使人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情绪通过唤醒你对于正在经历或想象中事件的行动来完成他的动机功能。然后它会引导并维持你的行为指导到达特定的目标。〔当你爱上一个人〕3、组织功能:情绪的调控功能非常重要,情绪的好坏与唤醒水平会影响到人们的认知操作效能。1.促进功能:良好的情绪情感会提高大脑活动的效率,提高认知操作的速度与质量。耶尔克斯—道森定律说明情绪与认知操作效率的关系,不同情绪水平与不同难度的操作任务有相关联系。活动任务越复杂,情绪的最正确唤醒水平也越低。2.瓦解作用:情绪对认知操作的消极影响,主要表达在不良情绪对认知活动功能的瓦解上。如考试压力越大,考砸可能性越大。中等程度紧张是考试的最正确情绪状态。悲哀会影响工作或学习状态。4、信号功能 情绪情感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具有在人际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表情来实现的。人们通过表情动作传递信息,使人对环境事件的认识、态度和观点更易为他人感知和理解,成为人际行为的重要线索。第二节 情绪的生理根底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一〕情绪与大脑皮层额叶左侧与积极情绪和趋近行为有关,右侧与消极情绪和退缩行为有关。〔二〕情绪和边缘系统边缘系统是位于大脑半球到间脑并延伸到中脑的一段较大的、非均一的最原始的神经结构。包括丘脑,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等。实验:刺激猫的边缘系统一局部,恐惧反响消失;刺激连接区,猫就会出现兴奋反响,如嘶叫,跳扑等。个案:一位病人的杏仁核中有大量的钙,使之出现大脑功能紊乱,他不能识别恐惧表情,自己也没有恐惧表情。研究指出杏仁核是恐惧的反响中枢。〔二〕情绪和边缘系统海马与应激、抑郁有关。杏仁核与恐惧、愤怒、厌恶情绪有关。扣带回与情绪的激活有关。〔三〕情绪和下丘脑动物实验证明,下丘脑存在着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实验:1、刺激猫的下丘脑的不同部位,出现两种反响:争斗、发怒和逃避、恐惧。切除下丘脑以上脑组织,这些反响依然存在。可见下丘脑与情绪、动机有密切联系。2、自我刺激实验:在老鼠下丘脑背部埋上电极,另一端与杠杆相连,老鼠会不断按压杠杆。说明老鼠的下丘脑内部存在着一个快乐中枢。〔四〕情绪与网状结构网状结构靠近下丘脑的部位,功能在于唤醒,是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既是情绪表现下行系统的中转站,又是上行警觉激活系统的中转站。大脑向下发送信息引起情绪的各种外部表现,向上传送信息引起各种情绪激活状态,并经过大脑皮层活动产生主观体验。有人推论,抑郁症患者表现出的冷漠、对一切无兴趣,内心体验麻木,面无表情等病症可能是由于网状结构的功能遭到破坏而导致的。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一〕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情绪活动总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情绪活动时,交感神经系统开始活动,如肾上腺分泌增加,心血管发生变化,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肝脏输出更多血糖,消化系统活动减缓,使机体处在消耗能量状态。情绪活动后,副交感神经系统恢复活动,交感神经活动下降,使身体状况恢复到情绪发动前的平静状态,处于积累能量阶段。〔二〕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躯体神经支配着人的各种表情行为,是表情行为的活动根底。情绪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外部行为表现,所以,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如艾克曼〔1978〕,通过刺激面部肌肉组织,引起反响得到六种不同的面部表情模式:愉快、惊奇、厌恶、愤怒、恐惧和悲伤。这说明躯体神经系统是人的面部表情活动的生理根底之一。躯体神经系统与自主神经系统相互关系三、情绪与分泌系统人体内两种腺体: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不同情绪引起内外分泌腺的不同活动,影响激素分泌量的变化,它们也可以作为判定情绪状态的客观指标。特定情绪状态下,外分泌腺的活动会产生身体的相应变化,如悲哀或过分快乐会流泪,焦急恐惧会冒汗,并抑制消化腺活动,而愉快情绪会增强唾液、胃液和胆汁的分泌。特定情绪状态也会引起内分泌腺的变化,从而影响激素的分泌,如焦虑不安,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愤怒时,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增加。四、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1、我国古代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曾明确论述情绪对内脏活动的影响。指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百病生于气也,怒那么气上,喜那么气缓,悲那么气消,恐那么气下,惊那么气乱,思那么气结”。这不仅说明了不良情绪可以致病,而且说明不同情绪对内脏不同部位的影响。2、相传阿拉伯医学家伊本·西拿(1bn—Sina,约980一1037年),曾在动物身上进行过情绪实验。他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安置于不同的环境中生活:一只羊羔旁边拴一条狼,让这只羊羔总是看到面前可怕的威胁,由于恐惧而不思饮食逐渐消瘦下去,不久就死去了,另一只羊羔在正常的条件下喂养,没有这类惊恐的情绪体验,因而健壮地活着。这个别致的实验,说明了情绪是致病的一种因素。3、影响人体健康的致病因素错综复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因素是导致疾病的物理方面的原因,而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精神状态那么是心理方面的原因。情绪体验的人,易患各种慢性病。这样的人,由于大脑处于紧张状态,使激素的分泌发生了变化,降低了人体的免疫力而导致疾病。据调查,经过动乱不安的“人生剧变”者,慢性病发病率为80%;而生活“风平浪静”的人中,发病率只有30%。4、在治疗疾病方面,情绪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如: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治愈疾病抱有坚决信念的人,能够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在医药治疗的配合下,多人能战胜疾病,恢复健康。在我国医学文献中,有许多通过心理暗示、精神转移的心理治疗方法,治愈疾病的生动事例。中医气功疗法的根本特点也是通过深呼吸锻炼,稳定情绪,排除杂念使全身放松再加一些对机体功能的有益想象,从而起到精神对物质的反响作用,到达增强体质、治疗疾病的目的。第三节情绪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 观点: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响,而生理反响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①詹姆斯: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②兰格: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James〕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C.Lange〕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他们强调情绪产生是内脏活动和肌肉活动的产物。后来的研究者称之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詹姆斯认为情绪是一种躯体表达,是伴有明显的生理反响的心理过程。他〔W.James,1884〕认为:“在对我们周围的现实知觉之后,躯体便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对这些躯体变化的感受就是情绪。”例如,一般人认为当一个人面对陌生的场景演讲时,他首先紧张焦虑,然后才出现胃痉挛、发抖或结巴等身体反响。但詹姆斯认为,当一个人面对陌生的场景演讲时,他首先出现胃痉挛、发抖或结巴等身体反响,然后才变得紧张焦虑。不是因为悲伤才哭泣,恐惧才发抖,而是因为哭泣才悲伤,发抖才恐惧。詹姆斯认为对外界刺激的知觉首先引起躯体与内脏反响,随着我们知道或体验到这种反响,就导致了我们的情绪。丹麦生理学家卡尔.兰格〔1885〕提出了相同的观点。兰格认为,情绪受到两个相反的系统,即欲望的/愉快的和厌恶的/不愉快的系统的驱动。他说:“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的改变以及各个器官中血液量的改变,乃是激情真正的最初原因。”兰格认为自主神经支配加强和血管扩张的结果引起愉快,自主神经支配的减弱、血管收缩与器官肌肉痉挛引起恐惧。他说:“假设把恐惧的人身体病症除掉,让他的脉搏平稳,眼光坚决,动作迅速而稳定,语气强而有力,思维清晰,那么他的恐惧还剩下什么呢?”,所以情绪就是对机体状态变化的意识。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强调情绪反响中内脏反响和面部表情的重要性,两人都将情绪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外周生理变化,所以他们的理论也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内脏反响与其它生理反响确实影响着情绪,但认为情绪完全是外周生理变化结果那么是片面的。情绪的生理学理论,主要关注了生理唤醒与神经系统活动在情绪发生开展中的作用,情绪在进化上的根底以及情绪在神经生理学上的根底。情绪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生理过程,有着不同的神经生理根底。情绪与神经生理活动这样的密不可分,没有对神经生理的研究,是不能够深入理解情绪的。但情绪在本质上也不能够脱离认知,许多情绪心理学家还是把情绪研究的中心放在了情绪的认知特性上。情绪具有原发性的方面,但离开认知的情绪对于人类来说似乎是难以想象的。二、情绪的认知理论〔一〕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观点:①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②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阿诺德〔Arnold,1945,1970〕的情绪理论是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情绪认知理论。阿诺德认为情绪产生的根本过程是刺激——评价——情绪,阿诺德的情绪理论是以评价〔appraisal〕概念为依据的。她认为个体立即、自动而几乎不知不觉的评价所遇到的任何事情——关于它们与个体自身的关系。这会导致个体趋近个体评价为“好”的事情,避开个体评价为“坏”的事情,忽略那些无所谓的事情,除非个体对其做出别的评价。当然个体对于个体已经做出评价的对象会进行重新评价。评价是一种知觉补充的过程,使得个体产生一种做某种事情的倾向。如果这种倾向足够强烈,就被称为情绪,按照阿诺德的观点,任何评价都具有情绪体验的地位。在大局部新的体验中,记忆是个体评价的根底。任何新的事物依据过去的经验受到评价,新的事物或情境引发跟以往经验联系在一起的情感记忆,这样的情感记忆是个体过去评价的再度体验,这种体验不断扭曲个体的判断。阿诺德认为在评价的连环上,最后一个环节是想象。在个体行动之前,情境加上相关的情感记忆使得个体对未来做出推测。个体想象将要发生的事情对个体是“好”或者是“坏”。因此个体的的评价就依靠记忆与预期。阿诺德认为评价的过程几乎在一瞬间完成。阿诺德认为情绪产生是大脑皮层与皮层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产生的最重要条件。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元传至丘脑,在此更换神经元后传到大脑皮层,刺激情境在大脑皮层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及逃避、愤怒及攻击,这种态度通过传出神经将皮层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发奋送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这种来自外周的反响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评价,使得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如恐惧、愤怒、厌恶等情绪体验。阿诺德的情绪理论将情绪的产生与高级的认知活动联系起来,提出了第一个情绪的认知理论。这一理论把环境影响引向认知,把生理激活从自主神经系统推向大脑皮层,把认知评价与外周生理反响结合起来。〔二〕沙赫特的情绪理论 观点:对于特定情绪而言,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沙赫特〔Schachter,1959,1970〕对情绪持一种认知-生理观,但认为情绪状态主要取决于认知因素或者对情境的归因。情绪状态的特性是交感神经系统的一般唤醒,但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之间,唤醒的模式可能有所差异。个体根据引起这些状态的情境,根据个体典型的知觉模式来解释和归类这些情绪状态。简单的说,生理唤醒发生后,个体的认知对于什么引起了这种唤醒给予准确的方向,个体搜寻认知信念以理解身体改变或唤醒的情绪意义。沙赫特的根本情绪观点是情绪受控于生理唤醒与认知评价之间的密切联系与交互作用,其观点也被称为情绪的两因素理论。沙赫特设计了许多实验来证明他的两因素理论。〔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该理论萌生于60年代,至今已成为很有影响的情绪理论之一。汤姆金斯和伊扎德都认为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的功能,汤姆金斯认为,情绪就是动机,他否认了把动机归结为内驱力的看法,着重指出内驱力信号需要一种放大的媒介才能激发有机体去行动,起这种放大作用的正是情绪过程;而且情绪是比内驱力更加灵活和强有力的驱动因素,它本身可以离开内驱力信号而起到动机作用。伊扎德的动机论那么容纳了更复杂的内涵,他提出,情绪是一种根本的动机系统,他从整个人格系统出发建立了情绪-动机体系。伊扎德提出人格具有6个子系统:内稳态、内驱力、情绪、知觉、认知、动作。人格子系统组合成4种类型的动机结构:内驱力、情绪、情绪-认知相互作用、情绪-认知结构。在这庞大的动机系统中,情绪是核心,无论是与内驱力相联系的情绪,或是同知觉、认知相联系的情绪,抑或是蕴含在人格结构中的情绪特质,都起重要的动机作用。伊扎德进一步指出,情绪的主观成分--体验正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策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伊扎德的情绪理论还包容着更完整的内容,他从进化的观点出发,提出大脑新皮质体积的增长和功能的分化同面部骨胳肌肉系统的分化以及情绪的分化是平行的、同步的。多种情绪的分化是进化过程的产物,因此,才具有灵活多样的适应功能,从而导致情绪在有机体的适应和生存上起着核心的作用。每种具体的情绪都有其发生的渊源,都有特定的意识品性和适应功能。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继承和开展了达尔文关于表情的学说。从情绪的分化观出发,十分强调面部表情的重要性。他们指出,人类根本情绪的面部表情是先天程序化的模式,而且先天的面部表情参与到情绪发生的整个机制之中,面部运动的感觉反响激活情绪体验。伊扎德详细阐述了这一过程,描述了外界刺激事件引起感觉皮层和边缘系统的兴奋,激活在下丘脑或杏仁核内贮存的先天情绪模式,从而在面孔上显露为一种具体情绪的表情。这一表情活动向脑内的感觉反响引起皮层的整合活动,从而产生情绪体验。这就是表情的"面部反响"功能。在对情绪性质的阐述上,动机-分化理论既说明了情绪的产生根源,又说明了情绪的功能,为情绪在心理现象中确立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尤其在对人类婴儿情绪发生和功能的阐释上,具有创新性和极大的说服力。但是动机-分化理论对情绪与认知的联系缺乏具体的论证和阐述,这不失为其理论缺乏之处。艾利斯ABC理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ABC理论的根本观点。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ve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响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起了C。
(四)情绪ABC理论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成心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成心找我的岔子了。”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响。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不合理信念的几个特征:1.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怀有这样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开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变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认识其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
2.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艾利斯曾说过,过分概括化是不合逻辑的,就好似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其内容的好坏一样。过分概括化的一个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如当面对失败就是极坏的结果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过分概括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过失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致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按照埃利斯的观点来看,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这无异于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他具有人性,因此他主张不要去评价整体的人,而应代之以评价人的行为、行动和表现。这也正是合理情绪治疗所强调的要点之一。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到达完美无缺的境地,所以每个人都应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3.糟糕至极
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我没当上处长,不会有前途了。”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会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所以没有一件事情可被定义为糟糕至极。但如果一个人坚持这种“糟糕”观时,那么当他遇到他所谓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时,他就会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而一蹶不振。第四节、情绪和情感的种类〔一〕按情感状态分类1、心境:——是一个比较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使个体对所有事物都有着同样的态度体验。例如:一个人快乐的时候,周围的环境仿佛变得清晰明亮、赏心悦目。反之,当一个人心灰意冷的时候,良辰美景也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心境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这取决于客观刺激和人格特征。例如:失去亲人引起长时间的郁闷;性格内向的人更易受刺激的影响。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心境对人的一切活动都有影响:如消极悲观,这既会降低活动效率,同时也有害于身心健康。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有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通常由重大事情引起,如重大成功后的狂喜,突如其来的危险引起的异常恐惧等。激情常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表现。如恐惧时,毛骨悚然,面色如土;愤怒时,全身发抖,紧握拳头;狂喜时,手舞足蹈,欢呼跳跃等。激情状态下,人常出现“意识狭窄”现象,但虽然自控能力减弱,还是可以控制自己行为,因此不能以此作为不良后果的推脱。激情并不总是消极的,重大成功时兴奋,有很大鼓励作用。3、应激:——是一种反响模式,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有机体的平衡和负荷能力,或者超过了个体的能力所及,就会表达压力。例如:急驶中的司机突然发现距车很近的地方有个障碍物,就会产生应激状态,用急刹车防止事故的发生。
应激状态分为:慢性应激和急性应激急性应激:短暂的唤醒状态,伴随着典型的进攻或撤退模式。慢性应激:长期的唤醒状态,会持续很长时间,使人感到即便内在资源和外在资源加在一起,也不再能满足压力事件的要求。〔二〕按社会性内容分类1、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道德标准在不同时代、民族、社会中是不同的。如果个体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个体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受到别人的积极评价。2、理智感:——是指个体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如求知欲,解决问题后喜悦之感,为真理献身的自豪感等。3、美感:——指个体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审美标准:
不同文化背景下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的地方。如人们普遍认为仙鹤是美的,但对皮肤的颜色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美感的来源:a.自然景象和人类创造物:如桂林山水,武汉黄鹤楼。b.社会道德品质和行为特征:舍己为人,乐于助人的行为带给人美的评价。第三节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一、小学生情感开展的根本特点。在整个心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小学生的情感开展也表现出新的特点:1、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小学生以学习活动为其主导活动,因而其大量的情感内容主要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相联系,学习的成败,集体的地位,同伴之间的关系,都使儿童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同时,小学生的各种社会性情感也在不断地开展起来,大大充实了儿童的情感世界。2、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情感表现还是比较外露、易冲动的,但其情绪体验逐步深刻。
例如,关于儿童恐惧的研究发现,学前儿童的恐惧主要涉及个人平安和对动物的恐惧。小学生虽然也同样害怕黑暗、怪物、生病,怕被车撞倒,怕被狗咬伤,等等,但更多的是对学校的恐惧,如怕学业不佳、考试成绩不好,怕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怕遭到同学的嘲笑,等等。小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与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行为标准、道德标准等联系起来。3、情感更富有稳定性。虽然小学生的情绪仍然具有很大的冲动性,他们不善于掩饰,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与学前儿童相比,他们的情感已逐渐内化,小学高年级学生已逐渐能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以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随着儿童对学校生活的适应,他们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小学生尚未面临升学、求职等重大压力,因而其根本情绪状态一般是平静而愉快的。二、小学生高级情感的开展特点。高级情感指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刚刚开始和开展,直到小学以后,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儿童的各种高级情感才进一步开展起来。1、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开展。〔1〕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人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如果认为他人或自己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符合道德标准,就会产生满意、肯定的体验,如爱慕、敬佩、赞赏、热爱、欣慰、荣誉等情绪体验;如与道德标准不相符合时,就会产生消极、否认的体验,如羞愧、憎恨、厌恶、愤怒等。由此可见,道德情感的产生与道德认识紧密联系,只有在根据人已具有的种种道德观念、道德信念,对事物进行道德判断的过程中才有可能产生种种道德情感体验。道德情感的内容是复杂多样的,如有自尊心、荣誉感、义务感、责任感、同志感、友谊感、人道主义的情感、爱国主义的情感、集体主义的情感等等。〔2〕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开展我国心理学家对儿童的道德情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①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处于不断开展的过程之中。低年级儿童主要是以社会反响作为自己情感体验的依据,中年级儿童那么主要是以一定的道德行为标准为依据,而高年级儿童那么开始以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作为依据。②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的开展具有明显的转折期,一般是在小学三年级。③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的开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同道德范畴的情感体验有所不同,如义务感、良心范畴等情感体验开展较早较好,而与政治道德感有关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开展那么相对较晚,水平也较低。
④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儿童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变化进程中,情绪经验积累和概括起着重要作用。⑤自然的、直接的由客观现实引起的情感体验,以及具有高度概括性并带有鼓励作用的崇高道德观,对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前者引起小学儿童强烈的、具有感染功能的情绪体验,后者那么是由于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的,对道德情感的开展起着内部稳定性的作用。2、小学生理智感的开展。所谓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同人的认识活动的成就获得、需要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索追求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相联系,如在解决一个难题后产生兴奋感,面临问题时产生强烈的“一显身手”的渴望感,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产生的焦虑或不安,遭受失败时的挫折感以及取得成功时的成就感,等等,都是理智感的表现。小学生理智感的开展表现在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小学生的求知欲在不断扩大和加深,如学习兴趣在整个小学时期表现出如下开展趋势:①从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开展到对学习的内容、对独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②从笼统的、泛泛的兴趣,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的分化性兴趣。如对小学生学科兴趣分布情况调查研究发现,最喜欢体育、语文、美术这三门课程的学生之和占调查总人数的76.2%,而最不喜欢美术、音乐和其他〔英语、地理〕的学生占29.5%。③从对具体事实的兴趣开展到初步探讨抽象和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④阅读兴趣从课内阅读开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开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普小读物⑤从对日常生活的兴趣,逐步扩大和加深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兴趣。儿童的求知欲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扩大和加深知识的一种学习动力,保护、鼓励和培养小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可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学习和掌握知识。3、小学生美感体验的开展。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美的特征产生的情感体验,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界事物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人的美感体验有两个特点:第一,对审美对象的感性面貌特点,如线条、颜色、协调等的感知,是产生美感的根底;第二,对美的对象的感知与欣赏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并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每一个人由于审美观的不同,对同一对象的美感体验也会有所不同。美感早在儿童2--3岁后就开始开展起来,在绘画、音乐、舞蹈、表演、阅读等活动中,幼儿的美感逐渐开展起来,而随着生活、学习范围的扩大,小学生的美感进一步开展。全国儿童青少年心理研究协作组对我国儿童的美感体验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分形体-塑像欣赏〔动物造型和人体造型〕、声音-音乐欣赏〔民歌、传统歌曲、流行歌曲〕两类。结果发现:①小学低年级儿童已能很好地欣赏动物塑像,与高年级儿童的感受体验成绩十分接近。但对人体造型欣赏还处于开展过程之中,随着年级的增长,他们对人体造型美的体验逐渐深刻,美感欣赏能力逐渐开展。②在音乐美感欣赏上,小学高年级学生与中学生一样,认为流行歌曲通俗,易懂,旋律优美,更能引人入胜,产生美的愉悦体验。这一方面是因为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流行歌曲到处“流行”,小学生已对其十分熟悉,而对于传统歌曲和民歌却接触不多。另一方面,小学生受知识的局限,并且缺乏深刻的人生体验,对词曲优美、气势磅礴的传统歌曲和民歌缺乏心灵的共鸣,而流行歌曲那么以其简单易上口的旋律和节奏为小学生们所易接受,并产生情感体验。第五节应激与挫折心理应激;在某种刺激〔应激源〕作用下,个体在觉察〔认知〕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应对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响〔应激反响〕表现出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2011-4陈瑜老师课件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应激源——能引起机体稳态失调并唤起适应反响的紧张性刺激物。理论上一切环境变化〔刺激〕都是潜在的应激源。应激源可引起应激反响但反响程度不同。应激源可以有益也可以有害。心理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应激源〔一〕应激源的概念•应激源——能引起机体稳态失调并 唤起适应反响的紧张性刺激物。 躯体性应激源应激反响:因应激源的作用而导致个体在生物心理、社会方面发生的变化〔一〕生理反响〔二〕心理反响三〕行为反响心理应激反响①初期:◆适度的警觉◆积极的思维◆注意力集中◆动机的调整适度的紧张和焦虑②末期:◆过度唤醒〔焦虑〕◆紧张◆过分的情绪唤醒〔冲动〕◆低落〔抑郁〕◆恐惧◆愤怒◆认知能力降低◆自我概念不清心理反响情绪反响:–焦虑是应激反响中最常出现的情绪反响,是人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忧等情绪状态。–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有特定危险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威胁的情景时的情绪状态。–抑郁表现为悲哀、寂寞、孤独、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状态,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等。–愤怒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阻碍或恢复自尊,常可激起愤怒。行为性反响:回避与逃避行为敌对与攻击行为退化与依赖行为无助与自怜行为物质滥用其他特殊行为反响应激的中介因素生物性中介因素心理社会中介因素◆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特征挫折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的障碍。心理学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响。第六节焦虑与抑郁症抑郁症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五大疾病,而且很快升至第二位;WHO估计:全世界抑郁症亿;西方国家抑郁症患病率为3-20%;美国每年有1100万人患抑郁症,每年因抑郁症造成的损失超过200亿美元;各年龄人群均可能患抑郁症,女性居多;抑郁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情感障碍;一种情绪障碍:以情绪低落,悲伤、失望、兴趣下降、无乐趣为主要特征,常伴随紧张不安,失眠早醒,体重下降,周身不适等躯体病症。抑郁症的典型表现核心病症:心境低落、兴趣减退、乐趣丧失无趣、无欲、无助、无能心理病症:焦虑、自责自罪、精神病性病症、记忆力下降,认知扭曲自杀观念和行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生物病症:以早醒为特征的睡眠紊乱、性欲下降、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精力丧失。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非特异性的躯体病症:肠胃道功能紊乱症状、尿频、胸闷、气短等。①反响性抑郁〔心因性抑郁〕 有抑郁,但不一定有兴趣减少, 无典型早醒,无典型晨重夕轻②继发性抑郁〔病症性、体因性抑郁〕 继发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药物:抗精神病药物、降压药、西比灵等。③原发性抑郁〔内源性抑郁〕 典型抑郁症 心境恶劣〔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焦虑症概论正常人在面对困难或有危险的任务,预感将要发生不利的情况或危险发生时,可产生焦虑〔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这种焦虑通常并不构成疾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或者说焦虑是一种积极应激的本能)。只有当焦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才构成焦虑病症,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阻碍人应付、对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阻碍正常生活。焦虑症(Anxietydisorders)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常见神经症.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发病于青壮年期,男女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我国的调查研究显示:焦虑症在一般居民中的发病率为2%,其中41%为广泛性焦虑,33%为情境性焦虑。精神障碍病人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有某种形式的焦虑障碍,而且随着社会竞争日趋剧烈,生活中应激因素增加,心理不适应等焦虑反响势必增多,应引起大家的重视。临床上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1、惊恐障碍,指反复的、有时为不可预料的焦虑或惊恐发作。发作突如其来,让人极端痛苦,持续几分钟或更久一些。在惊恐障碍中,发作不限于发生在特定的可预料的情境中,而可在任何情境中。惊恐发作后会持续担忧再次发作(1)在没有客观危险的环境下发作,或发作无明显而固定的诱因,以致发作不可预测。(2)两次发作的间歇期,除了害怕再发作外,没有其他明显病症。(3)发作的典型表现常是病人在日常活动中,突然出现强烈恐惧,好似即将要死去〔濒死感〕或即将失去理智〔失控感〕,使病人难以忍受。同时病人感到心悸,好似心脏要从口腔跳出来,有胸闷、胸痛、气急、喉头堵塞窒息感,因此惊叫、呼救或跑出室外。有的伴有显著植物神经病症,如过度换气、头晕、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也可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等痛苦体验。(4)发作突然,10分钟内到达顶峰,一般不超过1小时。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发作的经过。此种发作虽历时较短暂,一般5~1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即可自行缓解仍如常人,但不久又可突然再发。病人发作频繁,1个月内至少有3次,或者首次典型发作后继之以害怕再发作的焦虑常持续1个月以上。(5)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况或某一类环境〔不可预测性〕,大多数病人在间歇期因担忧再次发病而紧张不安,并可出现一些植物神经活动亢进病症,称为预期性焦虑。在发作间歇期,多数病人因担忧发作时得不到帮助,因此主动回避一些活动,如不愿单独出门、不愿到人多的场所、不愿乘车旅行等,或出门时要他人陪同〔此时并有广场恐惧症〕。惊恐发作病人也可并有抑郁病症,有的有自杀倾向,需注意防范。(6)惊恐发作作为继发病症〔惊恐发作综合征〕,可见于多种不同的精神障碍,如恐惧症、抑郁症等,并且需要与某些躯体疾病,如癫痫、心脏病发作等鉴别。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以持续、全面的、过度的焦虑感为特征,这种焦虑与周围任何特定的情境没有关系。典型的表现常常为担忧自己或亲戚患病或发生意外;异常地担忧经济状况;过分担忧工作或社会能力。GAD患者的焦虑病症是多变的,可出现以下病症:持续性担忧,其特征是过分和不切合实际的担忧,并出现一系列躯体病症和情绪障碍,包括震颤、肌肉疼痛、坐立不安、失眠、出汗、腹部不适、头昏眼花、注意力难以集中、易怒和敏感。患者担忧的内容通常超过两个不同的生活事件,比方健康、金钱或事业前途等,这种现象持续6个月以上。其具体病症包括以下四类:身体紧张、自主神经系统反响性过强、对未来无名的担忧、过分机敏。这些病症常常同时存在。身体紧张:常常觉得自己没有方法放松,全身紧张,坐立不定,来回走动,眉头紧锁,表情严肃,长吁短叹。自主神经系统反响强烈: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常常超负荷工作。易出汗,眩晕,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时冷时热,手脚冰凉或发热,面部发红或苍白,胃部难受,大小便频繁,喉头有阻塞感。心理治疗1.解释性心理治疗主要为支持性心理治疗。向患者说明疾病的性质,减轻精神压力,鼓励患者坚持治疗方案。组织同类患者参加小组治疗,相互帮助,取得更好的效果。2.认知疗法分三步:提供信息,适度保证;识别和盘诘负性自动想法,协调检查能够促进认识转变;系统的认知疗法。结合行为疗法,形成认知行为治疗。3.行为治疗系统脱敏法,放松训练,暴露刺激疗法。4.生物反响疗法〔二〕药物治疗治疗焦虑症最常用的药物为苯二氮卓类,其中以安定最为常用。完完完完完完完完完完第七节 情绪的调节一、什么是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指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与调节,以适应外界情景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如情绪的增强与减弱,积极情绪的调节,消极情绪的调节,对自身情绪体验、认知和行为的调节,对与情绪有关的外界情景的调节。二、情绪调节类型1、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内部调节:来自个体内部,如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如通过认知改变情绪,让因一次考试没考好而绝望的学生,认识到只要努力还可以进步,给他以信心。外部调节:如轻松的环境可以降低人的紧张情绪,遇到困难时,朋友在身边可以使人感到抚慰等。2、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修正调节:对负性情绪进行调整和修正,如降低狂怒。维持调节:主动维持对自己有益的正情绪,如快乐、兴趣等。增强调节:对情绪进行积极干预,如对抑郁或冷淡进行增强,到达积极情绪状态。第八章意志
第一节意志概述一、意志的意义爱迪生
爱因斯坦
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特征就是它的意志
优美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
如果说情绪会明显地影响人的健康的话,那么,意志将直接制约人的成功,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就没有成功。一、意志的含义〔一〕什么是意志意志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据此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内外部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意志行为是人类特有的行为。社会生产劳动是意志产生的根底。〔二〕意志的特征1、自觉的目的性意志行动是人经过深思熟虑,对行动目的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所采取的行动,离开了明确的目的就无意志可言。2、行为调节和控制意志对行为的两种调节功能:鼓励和抑制功能3、克服苦难影响因素:行动目的;对行动后果的认识;知识和物资的准备。二、意志与认知、情绪和情感,动机的关系意志与认知、情绪和情感是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一〕意志过程与认识过程的相互关系意志过程与认识过程具有密切关系1.意志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离开了人的认识过程,意志过程就不可能产生。2.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影响。没有人的意志努力,就不可能有认识过程,更不可能使认识活动过程深入和持久。因为在认识活动过程中,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要克服困难,就需要做出意志努力。〔二〕意志过程与情绪和情感过程的相互关系意志过程与情绪和情感也存在着密切关系1.情绪和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当某种情绪和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作用的时候,这种情绪和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2.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人的理智。个体在工作或学习中面对困难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来加以调节和控制,从而使自己的意志行动服从理智的要求。〔三〕意志与动机的关系动机是意志活动的激活,指向,调节作用。不同性质的动机对人具有不同强度的推动和维持力量。第二节意志行动过程意志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受意志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为。意志行为又分为:简单的意志行为,复杂的意志行为,执行命令的意志行为。一、复杂的意志行为〔一〕决策阶段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它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以及意志行动的动因,是意志行动不可缺少的准备阶段。这一过程包括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方法和制定方案等环节1、动机斗争人的意志行动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激发人的行为的内部动力。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是指动机之间相互矛盾时对各种动机权衡轻重,评定其社会价值的过程以及排除意志的内部障碍的过程。〔1〕.双趋冲突又称为接近—接近型冲突,指个体必须对同时出现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进行选择时产生的难以取舍的心理冲突,即“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但两者不可兼得时的内心冲突。〔2〕.双避冲突又称回避—回避型冲突,指个体必须对同时出现两个具有同样强度的负面目标进行选择时产生的心理冲突,这实际上是一种“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式的由于选择困难而使人困扰不安的心理冲突。双避冲突会出现两种状况。第一种是犹豫不决或优柔寡欢,这是因为当个体的选择移向其中一个目标时,这一目标的威胁性便增强,将个体推向另一目标,于是另一目标的威胁又会增强,这样就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动机冲突,使个体产生焦虑。第二种是逃避或拒绝选择。逃避可以是离开冲突的实际情境,或在思想上逃避,如做白日梦〔3〕.趋避冲突又称接近—回避型冲突,指个体对同一目标既想接近又想回避的两种相互矛盾的动机而引起的心理冲突。趋避冲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个人对同一个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好而趋之,恶而避之。〔4〕.多重接近—回避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居家养老食堂合同(2篇)
- 2025年度O2O电商代运营团队培训与支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酒吧服务员全职雇佣合同规范文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生物科技园开发与管理承包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绿色环保办公楼房地产买卖代理合同3篇
- 基于二零二五年度的采购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摄影摄像与后期制作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板材模板设计与制造技术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力系统用变压器安装及节能降耗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土地购置与绿色生态农业合作合同3篇
- 银行会计主管年度工作总结2024(30篇)
-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秋季学期学校办公室工作总结
- 上海市12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三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附答案集锦
- 长亭送别完整版本
- 《铁路轨道维护》课件-更换道岔尖轨作业
- 股份代持协议书简版wps
- 职业学校视频监控存储系统解决方案
- 《销售心理学培训》课件
- 2024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