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化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化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化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化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化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化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从本质上讲,工业上冶炼金属的反应一定都属于A.氧化还原反应 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由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B.雷雨闪电时,大气中产生了一氧化氮C.豆科农作物的根瘤菌使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3、恒温时向2L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X和Y,发生反应:2X(g)+Y(g)3Z(g)ΔH<0。Y的物质的量n(Y)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0~5min内,以X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0.02mol·L-1·min-1C.b点时该反应达到了最大限度,反应停止D.t0min时,c(Z)=0.75mol·L-14、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气)+O2(气)2SO3(气)。已知反应过程中的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2mol·L-1,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0.25mol·L-1B.SO2、SO3均为0.15mol·L-1C.SO2为0.4mol·L-1D.SO2为0.4mol·L-1,O2为0.2mol·L-15、下列图象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放热反应B.白磷比红磷稳定C.S(g)+O2(g)=SO2(g),△H1,S(s)+O2(g)=SO2(g),△H2,则△H1>△H2D.CO(g)+H2O(g)=CO2(g)+H2(g),△H<06、苯可发生如右图所示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现象①:液体分层,下层紫红色B.现象②:火焰明亮,冒浓烟C.溴苯的密度比水大D.间二硝基苯只有一种,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出现的结构7、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r的溶液是一种一元强酸,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8、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铜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c(SO42-)向锌电极移动,甲池的c(SO42-)增大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D.电流的方向:由铜电极经过导线流向锌电极9、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Y、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与X形成的化合物可与Z的单质反应,其中一种有机产物曾被用做麻醉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高正价:W<X<Y<ZB.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C.Y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难溶于水D.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10、同周期的X、Y、Z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3ZO4<H2YO4<HX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Z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由强到弱C.非金属性:X>Y>Z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由弱到强11、对于2A2(g)+3B2(g)C(g)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B2)=0.6mol·L-1·s-1 B.v(A2)=0.5mol·L-1·s-1C.v(C)=0.45mol·L-1·s-1 D.v(B2)=2.4mol·L-1·min-112、如图所示,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b为阳极、a为阴极 B.通电一段时间后,d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Cu2++2e-=Cu D.若电路中转移0.2mole-,则d极增重6.4g13、下列关于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油、裂化汽油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B.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水解C.CH3CH==CH2所有原子共平面 D.化学式C2H4O2表示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14、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kJ·mol-1,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ΔH=+285.5kJ·mol-1B.已知2C(石墨,s)+O2(g)===2CO(g)ΔH=-221kJ·mol-1,则石墨的燃烧热为110.5kJ·mol-1C.已知N2(g)+3H2(g)2NH3(g)ΔH=-92.4kJ·mol-1,则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N2和3molH2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最多可放出92.4kJ的热量D.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g)===H2O(l)ΔH=-285.5kJ·mol-115、下列溶液:①pH=0的盐酸,②0.5mol·L-1的盐酸溶液,③0.1mol·L-1的氯化铵溶液,④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⑤0.1mol·L-1的氟化钠溶液,由水电离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④②① C.①②③⑤④ D.⑤③④①②16、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CHC13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B.0.1molCnH2n+2中含有的碳碳单键数为0.1nNAC.2.8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为0.2NAD.1mol苯乙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4N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从物质A(某正盐)的水溶液出发有下面所示的一系列变化:(1)写出A~F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2)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鉴别物质F中阴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如图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已知X、Y、Z均为双原子单质,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甲可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乙溶于水即得盐酸。

请完成下列问题:(1)X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2)写出甲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甲。

①在图中方框内绘出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③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室温下将40g已磨成粉末的Ba(OH)2•8H2O和20gNH4Cl置于250mL锥形瓶中,迅速搅拌将固体药品混合均匀,20s后用带有玻璃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瓶口,玻璃管口悬挂一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如图所示。试回答:(1)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的变化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作出相关解释_______。(2)若将锥形瓶中的Ba(OH)2•8H2O和NH4Cl换成__________,也可出现装置内温度降低的现象。20、实验室需要配制0.50mol·L—1NaCl溶液480mL。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使整个操作完整。(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最小砝码为5g)、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等质量的两片滤纸。(2)计算。配制该溶液需取NaCl晶体____________g。(3)称量。①天平调平之后,应将天平的游码调至某个位置,请在下图中用一根竖线标出游码左边缘所处的位置:②称量过程中NaCl品体应放于天平的____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③称量完毕,将药品倒人烧杯中。(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移液、洗涤。在移液时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流,需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________处,改用____________加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7)摇匀、装瓶。21、在FeCl3溶液蚀刻铜箔制造电路板的工艺中,废液(含有Fe2+、Fe3+、Cu2+)处理和资源回收很有意义。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处理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2)由溶液B生成溶液C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溶液C中金属阳离子的试剂是____(填名称)。(3)检验固体E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灼烧时,用于盛放固体E的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4)铁红用途广泛,可用于焊接钢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

金属的冶炼原理是将金属的化合物通过还原的方法使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详解】金属的冶炼原理是将金属的化合物通过还原的方法使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单质,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肯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是分解反应,可以是置换反应,一定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金属冶炼,注意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和原理,注意反应类型的判断是解答关键。2、A【解析】

A.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属于不同化合态的氮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故A错误;B.雷雨闪电时,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氮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属于氮的固定,故B正确;C.根瘤菌把氮气转化为氨,氮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属于氮的固定,故C正确;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氮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属于氮的固定,故D正确;故答案为A。3、D【解析】

由图可知,b点时Y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平衡形成过程中Y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1.0-0.5)mol=0.5mol。【详解】A项、该反应的焓变ΔH<0,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项、由图可知,Y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1.0-0.8)mol=0.2mol,0~5min内,以Y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Y)===0.2mol·L-1·min-1,由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反应速率之比可知,v(X)=2v(Y)=0.4mol·L-1·min-1,故B错误;C项、b点时Y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没有停止,故C错误;D项、t0min时,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Y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1.0-0.5)mol=0.5mol,由反应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平衡时c(Z)=3c(Y)=3×=0.75mol·L-1,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注意平衡变化图象,注意平衡状态的判断以及反应速率和变化量的计算,把握好相关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及运用是解答关键。4、A【解析】

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据此分析判断。【详解】2SO2(g)+O2(g)⇌2SO3(g),某时刻(mol/L)

0.2

0.1

0.2极限转化(mol/L)0.4

0.2

0极限转化(mol/L)

0

0

0.4A.SO2为0.25mol/L,S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的浓度为0.4mol/L,实际浓度为0.25mol/L小于0.4mol/L,故A正确;B.反应物、生产物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减小,只能一个减小,另一个增大,故B错误;C.SO2为0.4mol/L,SO2的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SO2的浓度最大为0.4mol/L,达到平衡的实际浓度应该小于0.4mol/L,故C错误;D.SO2和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和O2的浓度分别为0.4mol/L、0.2mol/L,但SO3不可能完全转化,达到平衡SO2的实际浓度应该小于0.4mol/L,O2的实际浓度应该小于0.2mol·L-1,故D错误;答案选A。5、D【解析】

A.从图像1可知,金刚石所具有的能量高于石墨,所以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A项错误;B.白磷能量高于红磷,所以红磷比白磷稳定,B项错误;C.气态硫的能量高于固态硫,所以气态硫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固态硫,由于放热反应,,故ΔH1<ΔH2,C项错误;D.由图4可以看出,CO2(g)和H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CO(g)和H2O(g)具有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则CO(g)和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为放热反应,ΔH<0,D项正确。答案选D。6、D【解析】A、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不反应,液体分层苯的密度小于水在下层,下层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选项A正确;B、苯中含碳量高,燃烧时火焰明亮,冒浓烟,选项B正确;C、溴苯的密度比水大,选项C正确;D、无论苯分子中是否存在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出现的结构,间二硝基苯也只有一种,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7、C【解析】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为氯气,所以Z为氯元素。结构转化关系分析,p为甲烷,s为甲烷的取代物,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说明m为水,q为次氯酸,根据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所以W为氢元素,X为碳元素,Y为氧元素,Z为氯元素。A.原子半径的关系为碳>氧>氢,故错误;B.元素的非金属性顺序为氯>氧>碳,故错误;C.氧的氢化物为水,常温下为液态,故正确;D.碳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碳酸,是弱酸不是强酸,故错误。故选C。8、B【解析】在上述原电池中,锌电极为负极,锌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成锌离子。电子沿着外接导线转移到铜电极。铜电极为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在铜电极上得到电子被还原成铜单质。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而阴离子向负极移动。A、铜电极为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在铜电极上得到电子被还原成铜单质。正确;B、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而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但是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SO42-不能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并且甲池中硫酸根不参加反应,因此甲池的c(SO42-)不变。错误;C、锌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铜离子在铜电极上沉淀,锌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每沉淀1mol,即64g铜,就补充过来1mol锌离子,其质量为65g,所以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正确;D、电子的方向是锌电极由经过导线流向铜电极,则电流方向相反,铜电极(正极)经过导线流向锌电极(负极)。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这类题时只要判断出原电池的正负极及电极反应,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9、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难度一般。详解:曾被用做麻醉剂的有机物为三氯甲烷,所以说明是甲烷和氯气反应,即W为氢元素,X为碳元素,Z为氯元素,根据W、Y、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分析,Y为镁元素。A.四种元素的最高正价分别为+1、+4、+2、+7,故错误;B.X的单质肠胃为固体,故错误;C.氢氧化镁不溶于水,故正确;D.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故错误。故选C。10、C【解析】

A.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由于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3ZO4<H2YO4<HXO4,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Z<Y<X,因此原子半径Z>Y>X,A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就越弱。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Z<Y<X,所以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由弱到强,B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由于酸性H3ZO4<H2YO4<HXO4,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Z<Y<X,C正确;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Z<Y<X,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由强到弱,D错误。答案选C。11、C【解析】

按照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分析;【详解】以A2为基准,利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A、v(A2)v(B2)=23B、v(A2)=0.5mol·L-1·s-1;C、v(A2)v(C)=21,v(AD、v(B2)=2.4mol/(L·min),合v(B2)=0.04mol·L-1·s-1,根据选项A的分析,v(A2)=0.027mol·L-1·s-1;综上所述,反应速率最快的是选项C;答案选C。12、B【解析】如图所示,根据电流方向可判断:b为正极、a为负极、c为阴极、d为阳极;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2e-=Cl2↑;阴极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A项,由上述分析知b为正极、a为负极,故A错误;B项,d为阳极,生成氯气为黄绿色,故B正确;C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2e-=Cl2↑,故C错误;D项,d极产生氯气,电极质量不变,故D错误。13、A【解析】

A.植物油、裂化汽油中均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因此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A正确;B.糖类中的单糖不能水解,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水解,B错误;C.CH3CH=CH2中含有甲基,而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4个原子构成四面体,因此丙烯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错误;D.化学式C2H4O2表示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可能是乙酸和甲酸甲酯组成的混合物,D错误;答案选A。【点睛】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和难点,注意只要掌握好甲烷、乙烯、乙炔和苯等有机物的结构特点,然后借助碳碳单键可以旋转而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不能旋转的特点,以及立体几何知识,各种与此有关的题目均可迎刃而解。14、D【解析】

A.氢气的燃烧热指的是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kJ·mol-1,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ΔH=+571kJ·mol-1,A不正确;B.已知2C(石墨,s)+O2(g)===2CO(g)ΔH=-221kJ·mol-1,在该反应中,石墨没有完全燃烧生成CO2,故石墨的燃烧热不是110.5kJ·mol-1,B不正确;C.已知N2(g)+3H2(g)2NH3(g)ΔH=-92.4kJ·mol-1,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故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N2和3molH2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不可能生成2molNH3,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92.4kJ,C不正确;D.指的是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l)ΔH=-285.5kJ·mol-1,D正确。综上所述,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D,本题选D。15、B【解析】

水的电离平衡:H2OH++OH-,在水中加入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可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酸溶液中OH-是水电离的,碱溶液中H+是水电离,结合Kw=c(H+)×c(OH-)进行计算;【详解】水的电离平衡:H2OH++OH-,水电离出的H+等于水电离OH-,①pH=0的盐酸中c(OH-)==10-14mol·L-1,即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1;②0.5mol·L-1的盐酸溶液中c(H+)=0.5mol·L-1,溶液中c(OH-)==2×10-14mol·L-1,即水电离出的c(H+)=2×10-14mol·L-1;③NH4Cl为强酸弱碱盐,NH4+水解,使NH4Cl溶液显酸性,促进水的电离;④0.1mol·L-1NaOH溶液中c(OH-)=0.1mol·L-1,水电离c(H+)=10-13mol·L-1;⑤NaF为强碱弱酸盐,F-水解,使NaF溶液显碱性,促进水的电离;③和⑤促进水的电离,由于NH3·H2O的电离程度小于HF,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水解程度大于F-,即氯化铵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大于NaF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综上所述水电离出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③⑤④②①,故选项B正确;答案选B。16、C【解析】A、标准状况下,CHCl3是液体,所以不能用Vm求算,选项A错误;B、烷烃分子中两个相邻的碳原子形成一个碳碳单键,所以CnH2n+2中含有的碳碳单键数为(n-1)NA;选项B错误;C、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为:CH2,所以二者的含碳量相同,n(C)==0.2mol,所以所含碳原子数为0.2NA;选项C正确;D、苯环不含碳碳双键,所以1mol苯乙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NA,选项D错误。答案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NH4)2SO3(NH4)2SO4SO2NH3K2SO3K2SO4K2SO3+Br2+H2O=K2SO4+2HBrF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可以加入盐酸、氯化钡溶液看是否产生沉淀来鉴别【解析】

根据框图可知,A即与酸反应生成气体C,又与碱反应生成气体D,则A为弱酸弱碱盐;C与氨水生成A,D与C的溶液反应生成A,则D为NH3,A为铵盐;A的浓溶液与稀H2SO4反应生成B和C,则B是(NH4)2SO4,F为K2SO4;A的浓溶液与KOH溶液反应生成E和D,E和溴水反应生成K2SO4,则E为K2SO3、C为SO2、A为(NH4)2SO3。【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NH4)2SO3、B为(NH4)2SO4、C为SO2、D为NH3、E为K2SO3、F为K2SO4;(2)E→F的反应为K2SO3溶液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SO3+Br2+H2O=K2SO4+2HBr;(3)F为K2SO4,阴离子为SO42-,可用酸化的BaCl2检验SO42-,具体操作是取少量F的溶液加入BaCl2和盐酸的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SO42-的存在。18、NH3+HCl=NH4Cl(合理给分)Ca(OH)2和NH4ClNH3•H2O⇌NH4++OH―【解析】

已知X、Y、Z均为双原子单质,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则X为氮气;甲可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则甲为氨气;乙溶于水即得盐酸,则乙为HCl;单质Y为氢气;单质Z为氯气。【详解】(1)X为氮气,其电子式为;(2)甲和乙分别为氨气和HCl,混合时反应生成氯化铵,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3)①甲为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则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装置为;②实验室通常用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试剂为Ca(OH)2和NH4Cl;③氨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其为弱碱,使酚酞溶液变红,电离产生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OH―。19、变蓝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NH3+H2ONH3•H2ONH4++OH-硝酸铵固体和水【解析】

(1)Ba(OH)2•8H2O和NH4Cl反应生成NH3,NH3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铵根和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有关的方程式为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NH3+H2ONH3•H2ONH4++OH-。(2)由于硝酸铵溶于水也吸热,则将锥形瓶中的Ba(OH)2•8H2O和NH4Cl换成硝酸铵固体和水,也可出现装置内温度降低的现象。20、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14.6左盘搅拌,加速NaCl溶解玻璃棒,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中1~2cm胶头滴管【解析】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到0.1g)、药匙、等质量的两片滤纸、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因此还缺少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2)要配制0.50mol/LNaCl溶液480mL,需要500mL容量瓶,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m=0.5L×0.50mol/L×58.5g/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