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农资监管存在的问题几年来,工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不断总结红盾护农工作阅历,深化分析当前农资市场现状和进展形势的基础上,确定以构建长效监管机制为目标,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突出规范经营主体和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两项重点,进一步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工作,依法查处了一批农资违法案件,切实维护了农夫合法权益。但目前的农资市场秩序仍不容乐观,无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还时有发生。如何应对农资市场消失的新问题和简单局面,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的有效监管,使农夫用上放心农资,是摆在我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重要课题。现结合我局几年来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实践,谈一下当前农资市场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一、全市农资经营状况
目前,我市共有农资经营业户460户,其中,供销社系统网点24户,农业推广站10户,个体62户,分公司等企业364户。每年我市农资需求种子约5020吨,其中玉米3400吨,水稻120吨,大豆80吨,需化肥3万吨左右。
二、农资市场监管状况
每年在农资产品即将进入农资经营户之前,我局就进行多方面调查,分析今年农资市场可能消失的各种问题,有针对的讨论对策,提早部署。经过几年的红盾护农工作实践,我局确定了以“行为政府化、管理制度化、执法专业化、维权网络化”为护农行动目标,通过“市场巡查”和“农资质量抽查”,保证“职责到位、执法到位、服务到位”的基本工作思路。
农资经营主体是确保农资商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我局紧紧抓住这一点,在吉林市局的指导下,以国务院关于食品平安的《特殊规定》和即将实施《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方法》为契机,督促农资经营户建立落实了农资商品进销台帐、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质量跟踪、质量承诺、退市、备案、种子留样备查公告等一系列长效监管制度。在全地区领先推出了“农资商品进销货台帐”的统一制式管理,为解决经营户填写“两账两票,一卡一书”较繁琐的问题,2022年开头,我局对农资销售台帐、农资销售发票、信誉卡和农资经销质量承诺进行了整合,推行农资销售“一票通”。在“一票通”上公开了投诉举报电话,对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作出的承诺进行了规范,避开了霸王式格式条款。至2022年,我市“一票通”使用普及率达到了100%,实现了农资商品质量的可追溯监管,从源头上规范了农资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
抓住阶段重心,实施有效的市场巡查和农资质量抽查。护农行动开展以来,我局先后按季节特点和农夫群众反应的热点,对农资市场进行了多次的集中专项巡查整治,对肥料、种子、农药、农用柴油等农资商品进行了质量抽查检测,依法对经营不合格农资商品的企业分别赐予了惩罚,对一些情节严峻、恶意坑农的农资违法案件,我局排解了重重困难,一抓究竟、严惩不贷,维护了大农夫的合法权益。由于整治措施得力,一些农资行业的假冒侵权伪劣案件逐年下降,确保了农资商品平安,树立了工商部门农资打假护农的权威。
二、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无照或超范围经营行为仍有存在。个别不法商贩实行送货上门、走村串户销售等形式贩假、售假,多数为无照经营。由于流淌性较大,对于监管来说有肯定的难度。另外,一些村屯干部利用职权,私自购进农资销售给本村屯农夫猎取私利,这种无照经营行为隐藏性较强。个别农资经营主体在没有取得前置许可的状况下,超范围经营。主要表现在农药、化肥和散装种子经营方面:部分种子经营户超范围销售农药和肥料;部分在没有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状况下,超范围经营散装种子。
(二)农资外在包装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肥料虚假标注、标识标注不符合国家标准。二是农膜“三无”或合格证问题标注存在问题。三是改换包装制售假种子行为仍有存在。近年来,一些品种的种子,如“先玉335”玉米种子由于受到农夫的认可,供不应求,受利益驱使,仍有个别不法商贩私
自印制种子外包装,加工生产假冒侵权种子谋取暴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隐患。几年来,我局就查处假冒侵权种子案件达到60余件,涉案种子几千公斤。四是有的种子外包装标识或者标签内容不符合《种子法》的相关规定,存在标签内容不全、擅自涂改生产日期等状况。五是农药标识存在扩大范围现象。这些问题对于农夫来说很难防范,需要执法部门加强监管,并引导其规范。
(三)农资商品内在质量问题不容忽视。结合监测结果仅对肥料质量问题加以解析。1、偷减含量。有的复合肥生产厂家有意降低原料价格较高的磷钾含量,以降低生产成本。2、掺杂降成本。个别生产厂家将价格低廉的腐植酸装入袋中,称其为主肥料的混合物,将其与肥料同价销售,重量占到了整袋肥的1/10。3、氯离子含量超标。国家规定,当复混(合)肥料和掺混肥料中氯离子的含量大于3.0%时,应在包装物上标明“含氯”,以避开对忌氯作物如黄烟、果树等造成损害,由于硫酸钾价格较高,一些厂家为降低成本,擅自使用氯化钾做肥料原料,致使肥料氯离子含量超标。很多不法化肥生产和经销商就是因为农夫和监管部门很难通过肉眼辨别其内在质量,而有意实行这些不法手段制假售假,从而快速获得高额利润。
(四)农资自律管理意识不强。农资经营单位“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执行的还不到位,特殊是购进的小额农资产品的登记较少,致使商品溯源管理落实不够好,农资经营主体与供货商家之间进销货不索证索票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责任意识淡化;
(五)连锁经营尚不完善。连锁龙头企业、设立企业对下设网点的农资尚不能实现较大比例配送,有的配送比例相当低(如农业技术服务公司),有的根本就不配送(如乡镇供销社、乡镇农技站的下设网点),只收取所谓的“管理费”、“加盟费”,放任网点自主进货,而对网点自采农资疏于管理、不加监控,且有些经营企业的主管部门对其下属企业要求不严,导致上有关职能部门要求的农资监管措施落空。
(六)农资违法手段更加隐藏。
由于近几年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加之农夫自我维权的意识不断提高。农资违法经营者的违法行为由过去的半公开化转为其他隐藏形式。如过去公开推销未审种子,现在套取审定号销售种子;过去销售不合格肥料在商店和仓库,现在为躲避检测,直接让生产厂家送货到农夫家中,给执法部门的正常执法带来了诸多的难度。
(七)监管漏洞仍不时消失,部门分工和法定监管职责有待进一步确定。
尽管农资领域有多个监管部门,但由于农资经营门槛的渐渐降低,农资经营主体逐年增多,执法人员的相对数量日渐短缺,加之监管部门的法定职责未得到合理确定,造成监管漏洞仍不时消失。法定职责的未合理确定也时常造成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商的状况发生,加重了经营者的负担。
四、工商部门监管对策
从上面可以看出,农资违法行为已经从主体资格不合法,外在包装不合格为主向内在质量不合格方向进展,违法的行为和方式更加隐藏。作为农资市场监管的主要职能部门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找准农资市场监管的切入点,准时处置和应对消失的新状况、新问题,切实抓好红盾护农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成立政府农资市场监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应在省一级开头设立,领导小组作为政府农资市场监管的协调议事机构,实行工商、农业、质检、供销等部门季度联席会议和突发大事议事制度,明确职责,负责协调处理突发性紧急事务,讨论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检查议事各方工作的落实状况。这里的明确职责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部门分工的规定来明确,必需依法行政。例如根据国务院“三定”方案要求,工商部门负责流通领域农资商品质量监管,质监部门负责辖区生产领域产品质量监管,农业负责对种子、农药等商品的指导和监管等,避开为了部门争利,越权执法、执法扰商,杜绝监管漏洞。另外要对全市农资经营户建立农资经营的经济户口档案,各部门把握的农资经营单位有关注册、资质、经营、生产、销售和质量监测等涉及监管需要的信息要实行动态共享机制,打破行业壁垒,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
(二)加大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的宣扬力度。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方法》实施的契机,加强对农资经营者、市场开办者有关农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执行的训练培训力度,监督关心经营者完善自律制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及其他有效的宣扬方式,增加农夫法律意识和解决农夫实际问题,强化农资经营者是流通环节农资商品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增加农资经营主体的自律经营、诚信经营意识。
(三)加强巡查,准时预警。农资市场的很多问题都是在巡查和专项检查中发觉的,所以在农资上市的集中期,各基层工商局要仔细做好巡查工作,加大对农资经营主体的巡查密度,要从查营业执照、经营者仓库、进销货台帐建立等方面入手,准时发觉问题农资,准时立案查处。并做好巡查文书记录和巡查信息录入工作,要使每一次巡查都在工作中得以体现,避开应巡查不到位而产生的失职状况的发生。同时要乐观推行市场监管的预警机制,省、市、县局可将发觉的重大农资经营隐患和问题,以及监测不合格的农资,加以分析处理,准时发布监管预警。指出问题的所在和应加强的措施,明确监管的方向,指导基层工商分局和一线执法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巡查的检查工作,将坑农害农的违法经营行为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不合格农资不出库、不入田,将农夫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严格执法,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在农资集中上市期,工商部门集中执法力气,紧紧围绕种子、肥料、农药、农机等重点品种,严峻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从检查农资经营主体资质、产品外包装和产品内在质量入手,严峻打击生产、销售国家禁用农资商品,虚假标注,制售假冒伪劣、商标侵权、欺诈消费者等的违法经营行为。在行动中应建立和知名企业联席会议、联合打假和线人举报制度,不断拓展案件线索。要通过与注册部门沟通,锁住违法经营者的基本信息,对于不能主动接受惩罚和监管的坚决不予年检。要通过开展送法下乡、集中销毁假劣农资、对大案要案公开曝光等方式,在社会形成强大的红盾护农舆论态势,以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五)开展监测,把好农资商品质量关。农资商品质量监测是把好农资商品质量关的关键环节,是发觉案源的最有效途径。仔细做好监测方案,在检测工作中要聘请特地的技术人员开展抽检和指导工作,要注意抽检程序和抽检样品的数量。要重点针对疑似问题农资开展检查工作,对经检测不合格的农资要加大清查力度,对经营严峻不合格农资的行为予以重点打击,并将检测结果准时向社会公布,发布消费警示,引导农夫放心消费,乐观实施不合格农资召回、下架、退市制度,坚决把不合格的农资清除出市场。
(六)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素养。应先从强化执法队伍素养入手,通过邀请专家授课、现场指导等行式,对基层一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让其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