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汽车零部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_第1页
X汽车零部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_第2页
X汽车零部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_第3页
X汽车零部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_第4页
X汽车零部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余姚市长伦世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系列余姚市长伦世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系列页四、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1.目的通过发现不安全因素,在进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订和完善安全控制措施,以强制手段进行整改,从而达到消除隐患,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2.人员组成成立隐患排查治理和评价小组,由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管控管控人员、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单位负责人为组长,安全员为副组长。3.职责单位负责人作为小组组长,应对隐患排查、治理、评价工作全面负责。安全员是小组副组长,应协助组长,对隐患排查、治理、评价工作进行日常管理管控管控。其余成员应协助组长、副组长贯彻实施隐患排查、治理、评价工作的具体工作。4.管理管控管控要求4.1隐患排查治理和评价由组长牵头,实行交叉检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循环模式,实现排查到位,治理到位,验收到位。4.2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组织防范和整改。4.3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合适的合适的内容和具体相关相关计划,编制相应的检查表。4.4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在安全检查中的作用。4.5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认真做好检查和整改记录。4.6对发现的隐患,应立即进行风险分析,及时整改,整改后还应进行评价,确认整改是否验收合格。5.隐患排查治理频率5.1综合性隐患排查由公司负责人牵头,安全员、各部门负责人等参加,对本公司进行全面或重点检查,每年不少于2次。5.2日常安全检查(1)每位作业人员上岗都应认真履行岗位安全和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交接班检查制度,严格执行班中巡回检查制度,并作好记录;(2)单位负责人、安全员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业务,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有关人员进行整改。6.隐患排查的合适的合适的内容6.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机关颁布的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6.2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6.3各项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制度和规程的贯彻执行情况。6.4现场安全设施、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管控管控情况,是否符合安全规定。6.5个人劳动保护用品是否按规定正确使用。6.6有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6.7作业人员对本岗位危险因素和应急救援的知晓情况。6.8高温期间生产现场防暑降温设施、清凉饮料、防暑药品落实情况。6.9培训教育情况。6.10危险作业手续办理及安全监护人落实情况。6.11隐患整改落实等情况。6.12其他合适的合适的内容。7.程序与考核7.1下达整改通知书隐患整改指令的下达:针对发现的隐患应由单位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7.2隐患整改责任1)一般隐患的整改实行岗位负责制,由各部门负责人或安全员负责。2)重大隐患的整改实行单位负责人负责制,由单位负责人负责。3)隐患整改责任单位制定整改合适的合适的方案,做到“五定”,即:定相关相关项目、定时间、定责任人员、定资金来源、定安全措施。7.3实施整改各类隐患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整改完成,并以书面形式上报隐患整改指令下达部门(限期内未完成的相关相关项目要说明原因)。隐患整改下达部门进行整改复查并建立隐患整改台帐。7.4验收1)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提出验收要求,由下达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的单位负责隐患的整改验收。2)重大隐患应编制竣工验收报告。3)对暂时无法解决的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重大事故隐患,隐患整改责任单位除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当地政府(部门)报告。8.考核8.1凡在期限内未完成的隐患,对责任人处罚50~200元/项。8.2凡因隐患整改不及时而导致事故的,除按事故调查处理外,并取消相关负责人当年安全绩效奖。编制:施枫2016-11-1审批:五、安全教育培训制度1.目的为了提高公司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为规范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根据公司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适用公司所有员工。3.合适的合适的内容3.1人力资源部职责(1)审核、调整公司年度安全教育培训相关相关计划,并报公司批准下发;(2)负责组织实施经公司批准下发的安全教育培训,做好培训记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定,不断改进培训、教育工作;(3)建立相应的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档案等。3.2生产管理管控管控部(1)负责编制公司年度安全教育培训相关相关计划并在每年12月份上报人力资源部。(2)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3)监督、检查、指导各部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执行情况。3.3各部门(1)负责编制本部门安全教育培训相关相关计划并在在每年12月初上报人力资源部。(2)负责经公司批准的、由本部门实施的培训相关相关项目并建立教育档案。(3)对本部门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负责。3.4工作程序(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管控管控人员培训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管控管控人员上岗资格的培训,由办公室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送培,必须取得安全生产管理管控管控人员上岗资格证方可任职。2)其他中层及以上干部的安全教育一般每年进行一次,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生产管理管控管控部负责实施。3)安全生产管理管控管控人员是指各单位的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管控管控人员。4)安全生产管理管控管控人员培训的主要合适的合适的内容:①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②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③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基本理论;④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知识,安全生产专业知识,职业卫生常识等;⑤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与管理管控管控;⑥伤亡事故分析、统计、报告及职业病的调查处理方法;⑦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管控管控经验;⑧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⑨其他需要培训的合适的合适的内容。5)培训时间: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管控管控人员初次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2)企业新上岗的从业人员三级安全教育1)企业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包括调换工作岗位、离岗6个月以上重新回到原工作岗位或者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时的有关从业人员。2)对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应当进行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未经三级安全教育或安全考试不合格者不准参加生产或单独操作。3)公司级安全教育由生产管理管控管控部负责。人力资源部负责提供具体人数及制定教育相关相关计划,生产管理管控管控部组织实施。4)车间级和班组级安全教育由车间、班组负责组织实施。车间级安全教育由车间领导组织实施,班组级安全教育由班组长组织实施。5)培训合适的合适的内容:①公司级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合适的合适的内容: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及应急措施;有关事故案例等。②车间级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合适的合适的内容:本车间的安全生产状况和规章制度;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及应急措施;有关事故案例等。③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合适的合适的内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生产设备安全装置、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事故案例等。6)培训学时:初次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复训教育1)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电焊工、叉车工等。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能独立上岗操作。特种作业人员由办公室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送培。(4)班组长教育1)培训对象为各部门(单位)的班组长2)班组长安全教育每年进行一次,由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3)班组长安全教育的合适的合适的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等)、公司的主要安全规章制度、班组安全管理管控管控知识、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知识和安全技术基础知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应急处置和救援等。4)培训学时: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5)职业健康教育1)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应掌握其职业危害因素的性质、危害机理、预防方法以及自救、互救的常识;2)重点了解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掌握本企业职业危害的分布情况和危害程度;3)应掌握预防职业危害的工程技术措施,以及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时应具备的相关职业健康知识。(6)全员教育1)全员教育为一年一次,由办公室负责制定教育相关相关计划,各部门负责实施。2)全员教育的主要合适的合适的内容:安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3)全员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要做到重点突出、形象生动、简单明了、喜闻乐见等,可采用授课、辅导考试、电化教育等方式进行。(10)相关方的安全教育1)相关方指来公司的下述人员:参观、学习、检查指导工作的人员、临时用工人员,短期、临时性的设备安装、调试、维修人员、施工人员等。2)对来公司参观、学习、检查指导工作的人员,临时用工人员以及短期、临时性的设备安装、调试、维修人员,其安全教育合适的合适的内容和方式由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依据实际情况确定。3)相关方的安全教育坚持“谁主管,谁教育;谁接待,谁告知“的原则。(11)日常性安全培训教育1)车间要根据车间安全生产特点,对在岗的员工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并作好培训记录。2)各部门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各工种规程考试,不及格者待岗学习,合格后方可上岗。3)在进行设备大修和危险性作业之前,检修和施工单位必须事先制定好书面安全技术措施,并上报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同时要对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前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监护制度。4)班组要坚持每天的班前会和每周一的班组安全活动,安全活动要有布置,有要求,有合适的合适的内容,有记录。5)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要经常利用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宣传安全文化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总结安全生产经验。3.5发放本作业指导书发放至各部门。编制:施枫2016-11-1审批: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管控管控制度1.目的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管控管控,规范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作业,保障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2.范围适用于全厂各部门、外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管控管控。3.合适的合适的内容3.1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负责对全厂特种作业人员的需求审核和岗位核定,建立健全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管控管控档案,并对全厂特种作业人员的生产作业活动进行安全监督和指导。3.2使用特种作业人员的车间、部门应建立健全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管控管控档案,不得随意变动特种作业人员的岗位。如遇作业者本人不适合该工作岗位或本单位因生产实际需要变动,必须事先报告办公室、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同意,方可变动。3.3特种作业的范围(1)电工(运行、维修)作业。(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3)起重作业(包括桥、塔、门式起重机驾驶、起重工等)。(4)厂内机动车辆驾驶作业。(5)压力容器操作(6)司炉工作业(7)登高作业3.4日常管理管控管控(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业技术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经有资质的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有关行政管理管控管控机构该发的有效操作证件方能上岗作业。(2)特种作业人员应熟知本岗位及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操作。(3)特种作业人员作业前须对设备及周围环境进行检查,清除周围影响安全作业的物品,严禁设备没有停稳进行检查、修理、焊接、加油、清扫等违章行为。焊工作业(含明火作业)时必须对周围的设备、设施、物品进行安全保护或隔离,严格遵守厂内用电、动火审批程序。(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严禁使用有缺陷的防护用品用具。(5)安装、检修、维修等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作业技术规程,作业结束后必须清理现场残留物,关闭电源,防止遗留事故隐患,因作业疏忽或违章操作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的,视情节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追究责任人责任,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6)特种作业人员在操作期间,发觉视力障碍,反应迟缓,体力不支,血压上升行身体不适等有危及安全作业的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作业,任何人不得强行命令或指挥其进行作业。(7)特种作业人员在工具缺陷、作业环境不良的生产作业环境,且无可靠防护用品和无可靠防范措施情况下,有权拒绝作业。(8)各车间、部门应加强规范化管理管控管控,对特种作业人员生产作业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教育。(9)安全管理管控管控人员、安全员有权对违章从事特种作业的行为进行制止和处理。3.5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发证和复审(1)各车间部门需要增加使用特种作业人员的,报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办公室核准后,书面报告经分管领导批准后,由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组织安排培训和考核。(2)特种作业人员在培训期间各车间、部门必须安排其参加脱产培训,受培训人员必须按时参加学习,参加考核。(3)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期限进行复审,复审不合格或未复审的,由市质监局吊销其“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得继续独立从事特种作业。(4)特种作业人员到期复审和新增特种作业人员的初审,由各车间向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提供需要复审、初审的人员名单,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负责组织进行安技培训。培训和考核结束后,将有关培训资料和证件交到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证件发放由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负责。(5)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件到期需要继续复审的,应当至少提前二个月将复审人员名单提供给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3.6外来人员在我厂范围内从事特种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本规定,特种作业监管部门应将本规定落实到外来作业单位和人员,确保安全作业。3.7对违章作业或管理管控管控者,按企业《安全生产奖励制度》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并记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内;对以下情况,由发证部门吊销“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并追究责任。(1)持证作业人员以考试作弊或者以其他欺骗方式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的;(2)持证作业人员违章操作或者管理管控管控造成事故的;(3)持证作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未立即报告造成事故的;(4)持证作业人员逾期不申请复审或者复审不合格且不参加考试的。3.8本制度从下发之日起执行。编制:施枫2016-11-1审批:七、设备设施管理管控管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加强设备管理管控管控,结合本公司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设备是本企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企业各级管理管控管控部门必须坚持设计、制造和使用维修相结合,预防为主,使用、维护和相关相关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和更新相结合,技术管理管控管控和经济管理管控管控相结合,专业管理管控管控和群众管理管控管控相结合的原则,做好设备管理管控管控工作。第三条设备管理管控管控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定,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企业主要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管控管控,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选购、及时安装、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安全生产、适时改造和更新,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素质,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第四条企业各级领导要重视设备管理管控管控,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管控管控方法和科学技术新成果,不断提高企业设备管理管控管控和维修水平,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第五条设备管理管控管控实行分级管理管控管控。企业各级设备管理管控管控部门,负责对企业设备管理管控管控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第六条本企业生产用设备统一由技术部管理管控管控。其工作合适的合适的内容包括对设备规划、造型、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实行综合管理管控管控。第二章技术部的职责第九条技术部在设备管理管控管控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l)对全厂生产设备管理管控管控负全面责任。负责贯彻执行上级对设备管理管控管控与维修工作的方针、政策,条例和有关规定;实现设备管理管控管控的下述指标: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85%以上;主要生产设备运行状况良好;无重大设备事故。(2)协调好生产和维修的关系,搞好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修理工作,组织好维修备件的生产和供应。生产中不允许拚设备。(3)要根据上级有关设备管理管控管控和维修工作的方针、政策、条例和目标,负责制定企业的设备管理管控管控与维修的规章制度、管理管控管控办法,根据企业长远或年度经营的方针、目标,提出对本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工作要求和考核指标;布置检查设备维修、更新改造等管理管控管控工作,协调横向关系;掌握及正确使用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设备修理费用。组织审定设备大修理和更新改造相关相关计划及重大相关相关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拟定费用预算;负责组织对职工进行设备管理管控管控和维修方面的教育及技术培训;组织开展群众性的设备维修竞赛活动,抓典型,总结推广先讲经验;对重大设备事故的处理作出决定。第三章前期管理管控管控第十条技术部门必须负责或参与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自制设备、新建相关相关项目和零星购置设备的前期管理管控管控工作,包括调研、规划、购置(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特别是对关键设备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把好选型和安装验收质量关,为搞好设备的后期管理管控管控打基础。技术部要参与基建、改(扩)建工程公用设施(风、水、汽、电等)的设计审查和施工验收。第十一条对相关设备,技术部必须参与设备的选型调查和考察。在与设备供应商的谈判中,由技术部门负责提出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方面的要求,以及维修备品配件、润滑油品、维修人员培训、设备安装和维修所需的技术资料等要求。第十二条技术部门要广泛收集设备科技发展及市场信息和有关设备使用的意见,为做好设备选型提供依据。同时,要将新设备使用初期在质量、效率、运行中存在问题、故障情况及改善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向制造单位反馈。特别是关键设备,必须在索赔期内做好有关工作。第四章基础管理管控管控第十三条技术部门在办完设备验收手续移交生产时,必须按照规定逐台统一编号,建立设备卡片和台帐,建立设备档案,要做到随机附件和技术资料齐全。即做到帐帐相符,帐、物、卡相符。第十四条技术部根据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程度和对加工产品质量的影响,结合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设备停机对生产的损失,购置原值的大小等。第十五条将设备划分为重点预防维修设备(简称重点设备)、一般预防维修设备和事后维修设备,不同的设备采取不同的管理管控管控方法和维修方式。第十六条设备封存。因生产任务不足等原因,设备停用半年及以上应进行封存,并按规定办理封存手续;封存要有明显的标志。设备封存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维护,并采取防尘、防锈蚀、防潮措,指定专人保管、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所有封存设备都要达到完好设备要求,并列入设备检查范围。对于因工艺调整、产品转产或其他原因闲置2年以上不用的设备,技术部应积极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同时报请上级领导及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处理第十七条设备的调拨和移装。设备实行有偿调拨,调出设备应按分级处理胁要求进行审批;调出设备应随带原有辅机、附件及技术文件。企业内车间之间设备的移装,应由技术部门统一办理手续。第十八条设备的报废。设备主要结构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或经济上不宜修复、改装,对安全生产有影响,对环境严重污染或属国家政策规定必须淘汰的设备,可以办理报废。凡需报废的设备,应由企业领导、技术部技术人员,有经验的工人组成鉴定小组,根据使用部门提出的申请,进行复查、分析、论证定性,提出鉴定意见,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第十九条设备故障与事故。设备或零部件失去原有精度性能,不能正常运行,技术性能降低等,造成停产或经济损失者为设备故障。设备故障造成停产时间或修理费用达到下列规定数额者为设备事故。第二十条事故分类。一般事故:修复费用一般设备在500元~l万元者;关键设备在100D元~3万元者;或因设备事故造成全厂供电中断10~30分钟者,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修复费用一般设备达l万元以上者,关键设备达3万元以上者;或因设备事故而使全厂电力供应中断30分钟以上者为重大事故。特大事故:修复费用达5万元以上或由于设备事故造成全厂停产2天以上、车间停产1周以上者,为特大事故。事故发生后,企业应按设备分级管理管控管控的有关规定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原因,严肃处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大或特大事故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限一个月内将处据结果上报主管部门。设备事故要做到“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教自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所有事故都要查清原因和责任,按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林罚,触犯法律者要以法制裁。对设备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应加重处罚,并追究领导责任。设备事故频率应按规定统计,按期上报。对修复费用低于500元或全厂供电中断10分钟以下的设备故障,也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第二十一条动力设备要有专人管理管控管控,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保证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运行。一般动力设备、管道和线路安装、改装,须经企业技术部门审定,由企业主管领导审批。对于压力容器、变配电等重要设备的安装、改装、修理和更新报废,须按有关部门规定执行。第二十二条企业要建立、健全设备管理管控管控和维修的各种工作制度、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统一的表格、工作定额和动力管线竣工图纸。加强各种技术文件、图纸和档案管理管控管控,特别是动力管线竣工图纸的管理管控管控。设备技术档案、图纸资料应存放于符合档案管理管控管控要求的资料室中。第二十三条要加强设备管理管控管控和维修信息的积累、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工作,各种原始凭证、图表齐全,数据正确。技术部门规定的统计报表,应有专人负责统计,做到填写整齐、数据准确、上报及时。第二十四条企业要不断提高设备管理管控管控水平,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设备管理管控管控维修数据应用微机处理,以提高信息处理的质量和效率。第五章技术状态管理管控管控第二十五条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以保证正常运转。主要生产设备应按照设备磨损变异的规律,进行定期的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普查,统计、分析和考核设备完好率,便于及时和全面掌握设备技术状况,为编制维修相关相关计划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第二十六条设备发生故障,操作工人不能解决时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组织修理工人排除,并填好故障记录,对经常重复发生故障的部位,技术部门应认真分析,制订改善维修措施,尽量从根本上消除故障发生地原因。第二十七条重点设备要实行点检(日常点检、定期点检)制度,掌握设备技术状态,逐步采用先进的监测和诊断技术实行状态监测维修,及早发现异常,做好预防措施。对压力容器和变配电等设备,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负荷或预防性试验。第六章使用、维护和修理第二十八条工人在独立使用设备前,须对其进行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维护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理论教育及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第二十九条经过考试合格发给设备操作证后,方可凭证独立操作。第三十条操作工人应掌握“三好”、“四会”,严格执行使用设备的“四项要求”、“五项纪律”(见附录)。第三十一条设备的使用要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对于多人操作的设备、生产线,必须实行机长制,由机长负责。对多班制生产的设备,操作工人必须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单班制设备应有运行记录。第三十二条操作工人要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设备。严禁超负荷、超规范、拼设备。如遇现场生产管理管控管控人员或上级强令操作工人超负荷、超规范使用设备时,设备管理管控管控部门有权制止,操作工人有权拒绝,井可越级上告。对违章指挥者应追究责任。第三十二条生产设备要严格执行日常维护(日常保养)和定期维护(定期保养)制度。第三十四条企业要根据生产特点和设备条件,采用预防维修方式。对于流水线、流程设备、全年无法停机的,应利用一切生产空隙安排好定期维修和检修,并认真安排好大修相关相关计划。对生产影响不大的一般设备,可采用事后维修方式。第三十五条维修工作要实行区域维修负责制。按照分工负责管辖范围,进行设备巡回检查、相关相关计划检修和故障检修,做好记录;对生产部门下达的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设备可利用率、检修相关相关计划、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相关相关计划完成情况作好记录统计,作为考核依据;对重点设备关键部位按规定要求进行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并作好记录。第三十六条企业要设置润滑站,车间要设润滑点,配备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和专职润滑工(本企业设备润滑工作由维修工和操作工完成),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要求的润滑设施;建立和健全润滑管理管控管控制度。对设备润滑要做到“五定”(定人、定质、定量、定点、定期),并开展根据油质状态监测换油的科学方法。第三十七条设备维修的基本合适的合适的内容1、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查(1)维护保养:是指人们为保持设备正常工作以及消除隐患而进行的一系列日常保护工作。按工作量大小和维护广度、深度:①日常保养:重点对设备进行清洗、润滑、紧固、检查状况。由操作人员进行。②一级保养:普遍地进行清洗、润滑、紧固、检查,局部调整。操作人员在专业维修人员指导下进行。③二级保养:对设备局部解体和检查,进行内部清洗、润滑。恢复和更换易损件。由专业维修人员在操作人员协助下进行。④三级保养:对设备主体进行彻底检查和调整,对主要零部件的磨损检查鉴定。由专业维修人员在操作人员配合下定期进行。(2)设备的检查: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工作性能、零件的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以求及时地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并能针对发现问题,提出维护措施,做好修理前的各种准备,以提高设备修理工作的质量,缩短修理时间。2、设备修理:设备修理是对设备的磨损或损坏所进行的补偿或修复。其实质是补偿设备的物质磨损。(1)设备修理的类型①小修:对设备进行的局部修理。拆卸部分零部件。设备的小修理是按定期维修规定的合适的合适的内容或针对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发现的问题,部分拆卸零部件进行检查、修整、更换或修复少量磨损件;同时通过检查、调整、紧定机件等技术手段,恢复设备使用性能。②中修:对技术质量部分解体,工作量较大。根据设备的技术状态,对设备精度、功能达不到工艺要求的某些相关相关项目按需要进行针对性修理。修理时一般要部分解体、修复或更换磨损机件,以恢设备精度、性能。③大修:全面的修理,对设备全部拆卸分解,彻底修理。设备的大修理是相关相关计划修理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一种修理。在大修时,要对被修设备进行全部解体,修理基准件,修复或更换全部磨损件,同时修理、修整电气部分以及外表翻新,从而全面消除设备修前存在的缺陷,恢复设备原有的精度、性能和效率。技术部要制订年、季、月、周修理相关相关计划,认真组织实施;主要生产设备大修理相关相关计划由总经理批准,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第三十八条设备修理相关相关计划必须纳入企业技术部门生产相关相关计划下达考核。要编制检查作业相关相关计划,包括修前技术准备和生产准备。第三十九条企业技术部门要组织好维修用备品配件的供应和保管工作,编制备件储备定额,建立备件储备卡;要积极处理积压,加快资金周转,保证经济合理储备。第四十条设备大修后的质量验收,以质量管理管控管控部门的专职设备检验员为主,会同技术质量部门和使用部门,组织维修工人和操作工人共同参加。承修部门应对承修设备的质量负责,在保修期三个月内,企业要考核大修理质量返修率指标。大修后的质量要求;恢复规定工作能力,达到原出厂或生产工艺标准。配齐安全装置和必要的附件,修理技术文件按要求及时归档。第四十一条要加强设备修理费用的管理管控管控。财务部门负责其监督检查。第七章改造与更新第四十二条设备改造与更新工作是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企业要根据产品发展规划,结合工艺改进和设备技术状况制订设备改造与更新相关相关计划。它是企业技术改造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质量部门负责制订年度相关相关计划,组织实施。第四十三条设备改造与更新合适的合适的方案的审批。一般设备的改造与更新,由企业技术质量部门提出合适的合适的方案,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凡纳入新建或技改相关相关项目中的重大设备改造与更新,应组织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技术质量部门应积极组织实施。第四十四条设备更新原则上是用技术性能先进的设备更换技术性能落后又无法修复、改造的老设备。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可以更新;(l)经过多次大修,技术性能不能达到工艺要求和保证个了产品质量;(2)技术性能落后,经济效果很差;(3)通过修理、改造虽能恢复精度及性能,但不经济;(4)耗能大或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进行改造义不经济;(5)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设备。第四十六条设备更新工作应在公司总经理的领导下,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并应举行以技术质量部门为主,生产、财务、质量、使用部门参加的论证会,研究更新合适的合适的方案,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由技术质量部门组织实施第四十七条对被更换(淘汰)的旧设备,应组织技术鉴定,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报废的压力容器及国家规定的淘汰设备,不准转售其他单位使用。第八章经济管理管控管控第四十八条购置新设备或设备进行重大改造,要在总经理领导下。技术质量部门胁同有关部门按照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的原则进行经济管理管控管控,对设备全过程管理管控管控的各个工作环节都要讲求经济效益。第四十九条要合理使用设备维修费用(包括大修理费用)。企业财会部门应会同技术质量部门对车间经费中的设备维护和检修费用下达分配指标,由技术质量部门控制使用,并对费用进行监督管理管控管控,力求经济合理。第五十条企业对设备的维修费用要进行考核,不断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力求用较少的设备投资,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九章教育与培养第五十一条要把设备管理管控管控维修人员的培训相关相关计划纳入企业的培训规划,把设备管理管控管控维修理论基础知识的教育列入企业职工教育的合适的合适的内容,并在时间、物资、资金上给予保证。分期分批培训在职职工,并将学习成绩列为竞赛评比和晋级条件之一。第五十二条结合工作需要,由技术质量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有相关相关计划地选送热爱设备工作、成绩优良的干部、工人参加厂外有关的各种专业培训班,接受设备管理管控管控维修方面的正规专业教育,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第十章奖励与惩罚第五十三条企业应积极参加各级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设备管理管控管控创优活动。经评定为各级设备管理管控管控优秀单位后,企业应对有关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以资鼓励。第五十四条企业应定期组织厂内设备管理管控管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奖活动,发表成果,树立标兵,表彰奖励先进,以推动设备管理管控管控维修工作的开展,并给予奖励。第五十五条维修工作要求知识面广,技术复杂,从事设备管理管控管控维修工作的人员待遇和奖励不低于相应工作条件的生产人员;在管理管控管控、维修和技术革新中有重大贡献的相关相关项目,应纳入科技成果奖进行评奖。第五十六条对设备维护不好的车间、班组及个人,应给予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应予经济惩罚。对违章操作、玩忽职守造成设备责任事故者,对失职造成设备严重失修、技术状况劣化的单位和责任者,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附录:一、“三好”、“四会”的解释。(l)管好、用好、维修好。(2)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二、使用设备的“五项纪律”解释。(1)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2)经常保持设备清洁,并按规定加油。(3)遵守设备交接班制度。(4)管理管控管控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5)发现异常,立即停车,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三、维护设备的“四项要求”解释。(1)整齐: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白,线路、管道安全完整。(2)清洁:设备内外清洁;各滑动面、丝杠、齿条、齿轮等处无油垢、无碰伤,各部分不漏水、不漏油、切屑、垃圾清扫干净。(3)润滑:按时加油换油,油质符合要求;油壶、油枪、油杯齐全;油毡、油线、油标清洁,油路畅通。(4)安全: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和交接班制度;熟悉设备结构和遵守操作规程,合理使用,精心维护,安全无事故。编制:施枫2016-11-1审批:八、危险物品管理管控管控制度1.目的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管控管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制定本制度。2.范围公司全体员工。3.合适的合适的内容3.1危险物品的范围:本规定所称危险物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3.2从事生产、储存、保管、运输和使用危险物品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3.3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危险物品相关相关项目时须报请省、市安全管理管控管控部门审查和批准。相关相关项目建成后须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投产。3.4凡生产、使用危险物品的单位,必须编制相应的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制度,并经主管部门批准。3.5凡从事生产、使用危险物品的人员,必须熟知物品的危险性质、预防措施、物品保管、使用、安全防护及火灾扑救方法等。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和防护器材、会处理事故。3.6使用危险物品的受压设备(贮罐、塔、各类容器等)和使用危险物品场所的电气、仪表、报警、联锁等设施,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并要经常对其进行维护检测。3.7凡生产危险物品的场所,必须根据物品种类和性质设置相应的防火、防爆、防毒、通风降温、防腐、防潮、泄压、监测、报警、避雷及接地等安全设施。3.8生产危险物品的场所,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消防设施和防护器材。3.9危险物品的包装内,应附有与危险物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加贴或者拴挂与包装内危险物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标签。如发现有新的危害特性时,应当及时修订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3.10生产危险物品能产生静电的场所,均须有导除静电的设施。3.11储存和保管危险物品,必须进行验收登记,并定期检查。临时存放废旧危险物品,及时上报上级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进行处理。保管人员要选派责任心强、熟知危险物品性质和安全管理管控管控知识的人员担任。3.12危险物品要按其化学性质分类、分区,储存不准超量。到达储存限量时,储存时间不得超过3天。并留有相应的防火间距(通道)和通风口,储存地点距生产装置、罐区、管廊、电缆桥架、下水井等设施的安全防火距离不得小于30米。3.13相互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或灭火方法等不同的危险物品,不得同库储存,应设专用仓库、场地或专用储存室。3.14遇火、遇潮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物品,不准在露天、潮湿处存放,要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存放。对于怕冻、晒的危险物品,应有防冻、防晒设施。3.15储存和保管危险物品的场所,应采用先进的消防、通讯、报警、灭火装置,有毒物品应配备防护面具及隔离、消除、吸收毒物的设施,并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3.16储存和保管危险物品的仓库,须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并纳入要害部位的安全管理管控管控。3.17液化气充装站的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必须通过交通部门资质认定。未经资质认定的车辆,不得运输危险物品。3.18危险物品运输的驾驶员、押运人员等,必须掌握危险物品运输的安全知识,并经市交通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运输危险物品的驾驶员、押运人员等,必须了解所运载的危险物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运输危险物品,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3.19危险物品包装容器要牢固、密封,包装材料要适应物品的性能,发现破损、残缺、变形、分解等情况,应立即妥善处理。3.20回收的危险物品包装容器,不准改做他用。3.21包装和运输危险物品要贴印警示标志,标志应符合《危险货物包装标志》的规定。3.22危险物品不准超量充装,充装速度不得大于规定值。3.23装卸和运输危险物品要轻拿轻放,防止撞击、磨擦、拖拉、重压和倾倒。3.24化学性质或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危险物品不准混合装运。3.25装运危险物品车辆通过市区时,应遵守地方公安部门规定的行车路线和时间,中途不准随意停车。3.26运输危险物品的车辆,必须配备押运人员或保安人员。3.27报废和销毁有燃烧、爆炸、中毒和其他危险的废弃危险物品时,必须征得化工公司主管安全的部门和化工公司主管领导的同意。3.28批量报废、销毁危险物品时,必须制定安全处理合适的合适的方案。3.29负责报废、销毁危险物品的人员(包括监护人员),必须熟知物品的化学、物理特性及其安全注意事项。3.30危险物品在报废、销毁处理前,应进行分析、检验,根据物品的性质,分别采取分解、中和、深埋、燃烧等相应处理方法。3.31剧毒或对环境有污染的危险物品,不准直接排入下水,不准倾倒在地面上。3.32化学性质相抵触的危险物品,不准混合销毁。编制:施枫2016-11-1审批:九、重大危险源管理管控管控制度1.目的为贯彻加强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管控管控,做好重大危险源管理管控管控工作,防止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管控管控办法,制定本制度。2.概念界定2.1危险源是指公司范围内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它因素。即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2.2重大危险源是指公司在生产经营等各类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量的设备、设施或场所。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3.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管控管控,公司应根据本制度及本单位实际逐级建立、健全并落实重大危险源管理管控管控制度。4.管理管控管控合适的合适的内容及要求4.1公司是重大危险源管理管控管控的责任主体,必须确保重大危险源处于受控状态;公司负有监督管理管控管控的责任。各单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应逐级上报,接到问题报告后,公司应立即采取措施,协助并督促各单位解决问题。4.2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辨识与登记建档。公司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程序及本制度对单位的危险源进行全面清查并逐一登记,在此基础上逐一进行辨识,从中确定出重大危险源并对其进行评估、分级和建档。4.3重大危险源必须逐级上报至公司安全生产部。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管控管控部门必须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管控管控台账,并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规定将重大危险源情况上报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管控管控部门。4.4公司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管理管控管控制度及实施细则,逐级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管控管控要求和监控责任,针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管控管控与监控的技术措施及实施合适的合适的方案,并逐级上报至公司安全生产部部。4.5重大危险源现场管理管控管控:重大危险源应配置专人进行现场管理管控管控,以确保其随时处于受控状态。4.6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状况实行巡查、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的检查制度。4.6.1巡查:现场管理管控管控人员应每日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巡查并认真做好日巡查记录,发现问题应立即进行现场处理,重大问题应立即上报。4.6.2不独立核算的部门、车间、班组及工程相关相关项目部每周至少检查一次。4.6.3公司安全主管部门每月检查一次。4.6.4公司每季度检查一次;并随时抽查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管控管控现状;公司各级安全生产大检查应将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列为主要检查合适的合适的内容。4.7存在事故隐患和缺陷的重大危险源必须认真进行治理,不能立即治理的,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4.8公司所属各单位必须投入足够的资金以保证对重大危险源采取足够的管理管控管控措施与技术措施。4.9公司所属各单位应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各项措施。及时进行培训、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与修订,以确保预案的有效性与可靠性;4.10各级单位均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管控管控档案;记录重大危险的辨识、危险等级、管理管控管控方法、技术措施、巡查、检查情况、隐患整改等情况。4.11重大危险源必须设置标有重大危险源名称、等级、影响程度及范围等情况的明显警告标志;各单位应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信息告知本单位员工及影响范围内的相关单位和人员。4.12对各类接触与使用重大危险源的员工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4.13当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4.14各单位应加强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告地方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管控管控部门和有关部门,以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能够及时掌握有关情况。一旦发生本单位不能处理的情况,应立即报告属地政府有关部门,并同时报告上级公司,以便及时调动有关方面的力量进行处理,以避免事故的发生。4.15公司及所属单位应贯彻执行国家、地区、行业的技术标准,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改进管理管控管控,提高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管控管控水平,提高重大危险源的可控性。4.16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办公室负责解释。编制:施枫2016-11-1审批:十、作业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制度(一)交叉作业管理管控管控制度1.目的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安全生产方针,明确各生产检修单位在交叉作业中的各自安全责任,提高生产检修现场安全文明生产检修的管理管控管控水平,避免因交叉作业引发事故,保证检修相关相关项目和生产检修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保障机械、设备免受损失,特制定本办法。2.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各车间、外委承包、检修及协作单位。3.合适的合适的内容3.1术语和定义(1)凡一项作业可能对其他作业造成危害、不良影响或对其他作业人员造成伤害的作业均构成交叉作业。(2)交叉作业的范围是指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的有关工作,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和干扰其工作的。主要表现在土石方开挖、爆破作业、设备(检修)安装、起重吊装、高处作业、脚手架搭设拆除、焊接(动火)作业、生产用电、运输、其他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作业等。3.2交叉作业的分类:A类交叉作业:相同或相近轴线不同标高处的同时生产或检修作业。B类交叉作业:同一作业区域不同类型的专业队伍同时生产或检修。C类交叉作业:同一作业区域不同分包单位同时生产或检修。D类交叉作业:同一相关相关项目由不同分包单位同时生产或检修。3.3交叉作业的特点和危害两个以上作业活动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作业,因作业空间受限制,人员多,工序多,机械设备复杂,联络不畅等;所以作业干扰多,需要配合、协调的作业多,现场的隐患多、造成的后果严重。可能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触电,火灾、淹溺等。3.4交叉作业的管理管控管控要求为保证双方或多方的生产或检修安全,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条之规定:“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应当签订区域联保协议(附后),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管控管控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门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通过区域联保协议互相告知本单位生产的特点、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以使各个单位对该作业区域的安全生产状况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3.5交叉作业的管理管控管控原则:(1)同一区域内各生产或检修方,应互相理解,互相配合,建立联系机制,及时解决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并尽可能为对方创造安全工作条件和作业环境。(2)在同一作业区域内生产或检修应尽量避免交叉作业,在无法避免交叉作业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作业。双方在交叉作业或发生相互干扰时,应根据该作业面的具体情况共同商讨制定具体安全措施,明确各自的职责。(3)因工作需要进入他人作业场所,必须以书面形式(交叉作业通知单(附后),通知单一式三份生产或检修双方及厂部各执一份)向对方告知;说明作业性质、时间、人数、动用设备、作业区域范围、需要配合事项。其中必须进行告知的作业有:土石方开挖、爆破作业、设备(检修)安装、起重吊装、高处作业、脚手架搭设拆除、焊接(动火)作业、生产检修用电、材料运输、其他作业等。(4)双方应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作业的技能,自我保护意识,预防事故发生的应急措施和综合应变能力,做到“四不伤害”。(5)交叉作业双方检修前,应当互相通知或告知本方检修作业的合适的合适的内容、安全注意事项。当生产或检修过程中发生冲突和影响生产或检修作业时,各方要先停止作业,保护相关方财产、周边建筑物及水、电、气、管道等设施的安全;由各自的负责人或安全管理管控管控负责人进行协商处理。生产或检修作业中各方应加强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和可预见的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生产检修安全和质量。3.6交叉作业的安全措施(1)双方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高处作业时,应在作业前对生产检修区域采取隔离措施、设置安全警示标识、警戒线或派专人警戒指挥,防止高空落物、生产检修用具、用电危及下方人员和设备的安全。(2)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起重吊装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对各方工作的安全影响,制定起重吊装合适的合适的方案和安全措施。指派专业人员负责统一指挥,检查现场安全和措施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起重吊装作业。与起重作业无关的人员不准进入作业现场,吊物运行路线下方所有人员应无条件撤离;指挥人员站位应便于指挥和了望,不得与起吊路线交叉,作业人员与被吊物体必须保持有效的安全距离。索具与吊物应捆绑牢固、采取防滑措施,吊钩应有安全装置;吊装作业前,起重指挥人通知有关人员撤离,确认吊物下方及吊物行走路线范围无人员及障碍物,方可起吊。(3)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焊接(动火)作业时,必须事先通知对方作好防护,并配备合格的消防灭火器材,消除现场易燃易爆物品。无法清除易燃物品时,应与焊接(动火)作业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并采取隔离和防护措施。上方动火作业(焊接、切割)应注意下方有无人员、易燃、可燃物质,并做好防护措施,遮挡落下焊渣,防止引发生火灾。焊接(动火)作业结束后,作业单位必须及时、彻底清理焊接(动火)现场,不留安全隐患,防止焊接火花死灰复燃,酿成火灾。(4)各方应自觉保障生产检修道路、消防通道畅通,不得随意占道或故意发难。运输超宽、超长物资时必须确定运行路线,确认影响区域和范围,采取防范措施(警示标识、引导人员监护),防止碰撞其他物件与人员。车辆进入生产检修区域,须减速慢行,确认安全后通行,不得与其他车辆、行人争抢道。(5)同一区域内的生产检修用电,应各自安装用电线路。生产检修用电必须做好接地(零)和漏电保护措施,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各方必须做好用电线路隔离和绝缘工作,互不干扰。敷设的线路必须通过对方工作面,应事先征得对方得同意;同时,应经常对用电设备和线路进行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6)生产检修各方应共同维护好同一区域作业环境,必须做到生产检修现场文明整洁,材料堆放整齐、稳固、安全可靠(必须有防垮塌,防滑、滚落措施)。确保设备运行、维修、停放安全;设备维修时,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派专人看守、切断电源、拆除法兰等),谨防误操作引发事故。3.7各类交叉作业安全责任规定:(1)A类交叉作业中,上部生产检修单位为责任方,其生产检修人员应为下部生产检修人员提供可靠的安全隔离防护措施,确保下部生产检修人员的安全,下部生产检修人员在隔离设施未完善之前不得生产检修。(2)B类交叉作业,由生产检修单位相关相关项目经理、检修师在生产检修前对各方做明确的安全交底,着重明确各方责任、安全责任区;确定防护设施的维护与完善。各方必须严格按交底执行。(3)C、D类交叉作业由公司相关相关项目负责人划分安全责任区,明确各方安全责任。(4)交叉作业中的隔离防护设施及其他安全设施由责任方提供。当责任方因故无法提供时,我公司将指定由另一方提供,其费用及日常维护费用由责任方承担。(5)交叉作业责任方必须确保隔离设施及其他安全设施的完整、可靠性。由于此设施缺陷而导致人身伤亡事故及设备、设施、料具损坏责任由责任方承担。(6)某处出现交叉作业安全责任不清时。各方应暂停生产检修,报我公司相关相关项目负责人,由我公司明确安全责任,待责任方完善安全措施后方可生产检修。(7)交叉作业的各生产检修队伍在作业前必须对工人进行交叉作业的安全教育,并做有针对性的分项、分工种、分工序的安全技术交底。各单位负责人要经常检查、指导工人工作,及时纠正工人的违章行为。(8)公司各级部门、人员有权对各类交叉作业安全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由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向其下发《限期落实整改通知书》,对于接到通知书后仍然不按期落实的生产检修单位,公司将责其停工整顿,并按该单位严重违章论处。3.8考核对因违反本办法不负责任、玩忽职守造成事故的将按照相关制度严格考核,直至追究刑事责任。(二)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制度1.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对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管控管控,防止发生缺氧、中毒窒息等事故,特制订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在本公司内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单位和人员。3.合适的合适的内容3.1职责(1)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是本制度的制定单位,负责本制度的修改、督察。(2)其他相关单位是本制度的协助单位,负责本制度的执行。(3)作业相关人员必须对整个作业过程负责。3.2定义(1)受限空间:公司内各类塔、槽、罐、炉膛、锅炉、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坑(池)、下水道或其它封闭、半封闭场所。(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进入或探入受限空间进行的作业。3.3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1)受限空间作业实施作业票管理管控管控,作业前应办理《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票》(以下简称《作业票》)。(2)安全隔绝1)受限空间与其他系统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2)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3)与受限空间相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地封堵。4)受限空间带有搅拌器等用电设备时,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上锁并加挂警示牌。(3)清洗或置换受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受限空间盛装(过)的物料的特性,对受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1)氧含量一般为18%~21%,在富氧环境下不得大于23.5%。2)有毒气体(物质)浓度应符合GBZ2的规定。3)可燃气体浓度: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下同);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4)通风应采取措施,保持受限空间空气良好流通。1)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2)必要时,可采取强制通风。3)采用管道送风时,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4)禁止向受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5)监测1)作业前30分钟内,作业单位应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2)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3)采样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4)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小时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应连续监测。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5)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6)采样人员深入或探入受限空间采样时应采取4.6中规定的防护措施。(6)个体防护措施受限空间经清洗或置换不能达到4.3的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方可作业。1)在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必要时作业人员应拴带救生绳。2)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3)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护品。4)在产生噪声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7)照明及用电安全1)受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2)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3)临时用电应办理用电手续,按GB/T13869规定架设和拆除。(8)监护1)受限空间作业,在受限空间外应设有专人监护。2)进入受限空间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3)在风险较大的受限空间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并随时保持与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联络。4)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并应掌握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人数和身份,对人员和工器具进行清点。(9)其它安全要求1)在受限空间作业时应在受限空间外设置安全警示标志。2)受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3)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4)作业人员不得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中不得抛掷材料、工器具等物品。5)受限空间外应备有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用品。6)严禁作业人员在有毒、窒息环境下摘下防毒面具。7)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8)在受限空间进行高处作业应按《高处作业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制度》的规定进行,应搭设安全梯或安全平台。9)在受限空间进行动火作业应按《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制度》进行。10)作业前后应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作业人员离开受限空间作业点时,应将作业工器具带出。11)作业结束后,由受限空间所在单位和作业单位共同检查受限空间内外,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封闭受限空间。3.4职责要求(1)作业负责人的职责1)对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负全面责任。2)在受限空间作业环境、作业合适的合适的方案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安全要求后,可安排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3)在受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停止作业。4)检查、确认应急准备情况,核实内外联络及呼叫方法。5)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受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2)监护人员的职责1)对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负有监督和保护的职责。2)了解可能面临的危害,对作业人员出现的异常行为能够及时警觉并做出判断。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和交流,观察作业人员的状况。3)当发现异常时,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并帮助作业人员从受限空间逃生,同时立即呼叫紧急救援。4)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3)作业人员的职责1)负责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入受限空间实施作业任务。作业前应了解作业的合适的合适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2)确认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3)遵守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管控管控规定,正确使用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4)应与监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5)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如发现作业监护人员不履行职责时,应停止作业并撤出受限空间。6)在作业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3.5《作业票》的管理管控管控(1)《作业票》由作业单位负责到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办理。(2)一处受限空间、同一作业合适的合适的内容办理一张《作业票》,当受限空间工艺条件、作业环境条件改变时,应重新办理《作业票》。(3)作业结束后,要立即将《作业票》交回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每丢失一份罚款作业单位50元。《作业票》保存期限至少为1年。3.6考核(1)凡违反本制度相关规定的罚款50-500元。(2)情节严重的或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交由公司研究决定。(三)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制度1.目的明确企业生产区域内的动火作业定义、安全要求、安全场所及《动火安全作业证》的管理管控管控,加强企业防火防爆的全面管理管控管控,有利于企业生产区域内的动火作业安全,保障公司财产、设备、人身安全,有利于企业生产安全顺利运行,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企业生产区域易燃易爆场所的动火作业。3.合适的合适的内容3.1动火作业:在禁火区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以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电钻、砂轮工具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的临时性作业。3.2易燃易爆场所: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管道、阀门等。重点防火单位:机房车间、维修车间、氧气、乙炔瓶库。3.3动火作业分类根据公司生产环境,动火作业可分为特殊危险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1)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存储易燃易爆物品装置、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它特殊危险场所的动火作业。(2)一级动火作业:在设备停机的状态下的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3.4动火作业安全防火要求(1)一级动火作业安全防火要求1)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2)凡盛有或盛过化学危险物品的容器、设备、管道等生产、储存装置,必须在动火作业前进行清洗置换,检查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3)高空进行动火作业,其下部地面如有可燃物、易燃气体(氨、油)管道、电缆沟等,应采取措施,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4)拆除管道的动火作业,必须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及其走向,确定管道介质彻底清除再动火。5)在地面进行动火作业,动火点附近如有可燃物、易燃气体管道、电缆沟等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6)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护,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它有效的安全防火措施,配备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7)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及压力表等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8)使用气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米,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均不小于10米,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9)动火作业完毕,应清理现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2)特殊危险动火作业的安全防火要求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在符合一级动火作业规定的同时,还须符合以下规定:1)在下列情况下不准进行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①生产不稳定情况下。②设备、管道等腐蚀严重的情况下。2)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必须落实安全防火措施,动火作业时,车间主管领导、主管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人员、生产主管负责人必须到现场。3)动火作业前,生产单位要通知相关部门,使之在异常情况下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4)动火作业现场的通排风要良好,以保证泄漏的气体能顺畅排走。3.5《动火安全作业证》的管理管控管控(1)《动火安全作业证》为两联,申请时需注明特殊危险动火或一级动火。《动火安全作业证》的格式见附录。(2)《动火安全作业证》的办理程序和使用要求:1)《动火安全作业证》由申请动火负责人(班组长、工段长)办理。2)动火负责人,检查动火作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确认安全措施可靠并向动火人代安全注意事项后,将《动火安全作业证》交给动火人,动火人必须在《动火安全作业证》上签字确认后方可动火。3)《动火安全作业证》不准涂改,不准异地使用或扩大使用范围。4)《动火安全作业证》一式两份,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和动火人各持一份备查;(3)《动火安全作业证》的审批:1)特殊危险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由动火地点所在部门主管领导初审签字,经主管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复检签字后,报生产部负责人终审批准。2)一级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由动火地点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初审签字后,报主管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审批即可。3.6职责要求:(1)动火负责人(班组长、工段长)必须在动火作业前检查动火部位及动火周围,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动火人接到《动火安全作业证》后,要核对证上各项合适的合适的内容是否落实,审批手续是否完备,若发现不具备条件时,有权拒绝动火,并向主管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办公室报告。(2)动火人必须随身携带《动火安全作业证》,安全管理管控管控人员负责检查本标准执行情况和安全措施落实情况,随时纠正违章作业。(3)特殊危险动火、一级动火,安全员必须到现场。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防火安全注意事项。作业完成后,检查现场,确认无遗留火种,方可离开现场。(4)动火作业的审查批准人审批动火作业时须亲临现场,了解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审查并明确动火等级,检查、完善防火安全措施,审查《动火安全作业证》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在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签字批准动火作业。3.7动火作业六大禁令(1)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2)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3)不进行清洗、置换不合格、禁止动火。(4)不消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5)不作动火前检查分析,禁止动火。(6)没有安全消防措施,无人监护,禁止动火。(四)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管控管控制度1.目的为加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管控管控,避免人身触电、火灾爆炸及各类电气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同时也适用于进入公司作业的外来施工单位和人员。本制度管理管控管控范围为各部门正式运行电源上所接的一切临时用电。3.合适的合适的内容3.1临时用电审批程序(1)在运行的生产装置和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一般不允许接临时电源。确属生产必须时,在办理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的同时,按规定办理用火作业许可证。(2)本企业内部部门的临时用电,由用电部门持用火作业许可证、电工作业操作证到技术质量部办理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3)本企业以外单位需临时用电时,由用电单位持用火作业许可证、电工作业操作证、施工许可证等到技术质量部办理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须经用电或施工主管单位负责人签字。3.2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有效期限应与用火作业许可证一致。3.3临时用电管理管控管控(1)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一式三联,第一联由技术质量部存档,第二联交供电执行岗位保存,第三联由临时用电执行人保存。(2)临时用电结束后,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第一联由供电执行岗位签字后,由用电执行人交供电主管部门技术质量部注销。(3)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保存期为1年。3.4有自备电源的施工队其自备电源不得接入电网电源。3.5用电结束后,临时施工用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立即拆除,由用电执行岗位的技术人员、供电执行部门技术质量部共同检查验收签字。3.6临时用电必须严格确定用电时限,超过时限要重新办理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的延期手续,同时办理相关的继续用火作业许可证手续。3.7安装临时用电线路的作业人员,必须具有电工操作证方可施工。严禁擅自接用电源,对擅自接用的按严重违章和窃电处理。电气故障应由电工排除。3.8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必须按供电电压等级正确选用,所用的电气元件必须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要求,临时用电电源施工、安装必须严格执行电气施工、安装规范。(1)在防爆场所使用的临时电源,电气元件和线路要达到相应的防爆等级要求,并采取相应的防爆安全措施。(2)临时用电的单相和混用线路应采用五线制。(3)临时用电线路架空时,不能采用裸线,架空高度在装置内不得低于2.5米,穿越道路不得低于5米;横穿道路时要有可靠的保护措施,严禁在树上或脚手架上架设临时用电线路。(4)采用暗管理管控管控埋设及地下电缆线路必须设有“走向标志”及安全标志。电缆埋深不得小于0.7米,穿越公路在有可能受到机械伤害的地段应采取保护套管、盖板等措施。(5)对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盘、配电箱要有编号和防雨措施,配电盘箱门必须能牢靠关闭。(6)行灯电压不得超过36伏;在特别潮湿的场所或塔、槽、罐等金属设备内作业装设的临时照明行灯电压不得超过12伏。(7)临时用电设施必须安装符合规范要求的漏电保护器,移动工具、手持式电动工具应一机一闸一保护。3.9临时供电执行岗位送电前要对临时用电线路、电气元件进行检查确认,满足送电要求后,方可送电。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