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江县停洞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测试七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将“589年”和“杨坚”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历史信息是()A.隋朝的建立 B.开通大运河 C.开创科举制 D.隋朝的统一2.隋初,有些家庭的户籍虚报年龄,或老或小,避开丁男(年龄达到国家法定赋税徭役起征标准)年龄段;有些游手好闲者,逃匿在外。针对这一现象,隋文帝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度量衡 B.编订户籍 C.加强中央集权 D.创立进士科3.它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提供了一个晋升的机会,只要参加考试,任何人都可能凭借自己的学识取得成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科举时代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政府、家族乃至整个社会又给予成功者以极大的荣誉,从而形成激发全社会奋发向上的道德力量。作者强调了科举制()A.制度的权威性 B.功能的综合性 C.地位的神圣性 D.影响的社会性4.(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任)其耕稼,此则富矣。”这段话体现了唐太宗()A.以民为本,发展生产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C.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D.广纳贤才,知人善任5.这位皇帝弘扬“贞观”引“开元”,为盛世局面的开创作出重要贡献,以下史实与这位皇帝有关的是()A.虚心纳谏,重用魏征 B.发展科举,创立殿试C.发展经济,开凿运河 D.重用汉臣,迁都洛阳6.“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鼓励士人参加科举考试,严格考察官吏政绩;“开元盛世”时期,唐玄宗选贤举能,裁减冗官。据此可知,造就唐朝盛世局面的其中一个因素是统治者()A.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重用贤能 D.发展经济7.机汲是唐朝人发明的农业工具,主要是在地势高处设计索道,利用索道倾斜度,水桶自动滑下汲水,大大减少靠人力或畜力来回运送的劳动量。这反映了唐朝农业()A.严重依赖水利工程 B.善于利用科学技术 C.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D.带来巨大经济效益8.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面《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可以用来研究()A.江南地区开发过程 B.唐朝手工业的发展 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D.唐朝城市布局特点9.唐朝诗人王建在《凉州行》中写道:“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诗歌反映了当时唐朝()A.民族之间的交融 B.商业贸易的繁荣 C.对外交往的频繁 D.农业技术的发达10.唐诗中有大量关于歌舞、球类、龙舟、武艺、踏青、爬山等活动的描写,并有大量描写女性活动的作品。王维有诗云:“蹴鞠(指足球)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这说明唐代()A.社会生活充满活力 B.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C.诗歌出现繁荣局面 D.统治者推崇力量美11.我们通过研究唐代的诗人和诗篇发现,杜甫恋君爱民、关怀社会;李白痴想神仙、洒脱不羁;王维淡漠世情、静观自适。这体现出唐诗()A.不关注现实社会 B.成为君主的统治工具C.风格呈现多元化 D.具有极强的教化作用12.“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材料表明唐朝()A.文学艺术繁荣 B.都市生活繁华 C.民族交往频繁 D.中外交流频繁13.观察下图,唐朝自755年后人口急剧下降的原因是()A.爆发安史之乱 B.发生严重灾荒 C.社会矛盾尖锐 D.皇帝荒废朝政14.黄巢有一首诗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下列对这首诗反映的史实解释正确的是()A.五代十国北方战乱不休 B.朱温建立后梁灭亡唐朝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D.开始形成藩镇割据局面15.据史书记载,五代中原时期的开国君主和同时期南方政权的开国君主有很多人曾经担任节度使。如后梁的建立者是宣武节度使,后晋的建立者是河东节度使。由此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该局面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B.政权已经完成统一C.南方的各个政权完成统一 D.中原地区的王朝十分安定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4分)材料二: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运河开凿的特点。(2分)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其二)(3)材料三为什么说“此河”的开通使隋炀帝“共禹论功不较多”?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4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都江堰、大运河修建理念的共同点。(2分)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图解历史】材料一:下列是某班举办的“图解唐朝历史”的探究活动,请你根据图文提示和所学知识,完成图解中画线处所缺内容。(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A、B处“盛世”的名称和唐玄宗统治后期使唐朝国势发生巨大转折的历史事件。(3分)【诗解兴衰】材料二:诗歌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杜甫《忆昔二首》(节选)诗歌二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垂老别》(节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诗人杜甫在《忆昔二首》和《垂老别》中对唐朝社会景象描述的不同之处。(4分)【感悟认识】材料三: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他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速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对此你有何认识?(6分)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一中“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和“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4分)材料二:唐代安西、北庭都护府的建立,不仅使隋朝丝绸之路的主线西移,而且形成众多支线。唐太宗时,丝绸之路向西南延伸,从长安出发可经西藏再到印度。海上丝绸之路也有新发展。大运河的开通连接了南北地区,运河沿岸的扬州面对出海口,连接陆上丝绸之路,沟通南北往来,成为国际交往的门户。从广州出发到波斯湾、红海等地的航线已经开通。——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丝绸之路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6分)(3)综合以上探究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并谈谈你的认识。(4分)19.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至今令人神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表中②处的经济发展状态,并分析出现这一态势的主要原因。(4分)材料二: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摘编自《旧唐书》(2)根据材料二,说说被称为“天可汗”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被称为“天可汗”的原因。(4分)材料三: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朝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3)根据材料三,举例说明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这些进展对唐朝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国家实现兴盛所需要具备的要素。(4分)

参考答案1.D2.B点拨:本题考查隋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材料旨在强调为了躲避赋税和徭役,隋初出现了虚报年龄、逃匿在外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统一后编订户籍,对每户人口数量进行核对,使得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大大增加了赋税收入,B符合题意。故选B。3.D4.A5.B6.C7.B点拨:材料主要强调了唐朝人利用机械运动原理发明了机汲,使得汲水劳动量大大减少,这反映了唐朝人善于利用科学技术改进农业工具,B符合题意;机汲是汲水工具,不是水利工程,且严重依赖水利工程说法错误,A排除;材料中未体现“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和“带来巨大经济效益”,C、D排除。故选B。8.D9.A10.A11.C12.D13.A14.C15.A16.(1)目的:根治岷江的水患,发展川西的农业。(2分)作用:有利于灌溉与防洪。(2分)(2)特点: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贯通了南北水系;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任答两点,2分)(3)原因: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2分)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分)(4)共同点:利用自然条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分,言之有理即可)17.(1)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事件:安史之乱。(3分)(2)不同之处:《忆昔二首》描述了开元年间盛世景象,《垂老别》描述了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4分,类似亦可)(3)原因:唐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中央权力衰微,藩镇割据日趋严重;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朱温逐渐控制朝政,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任答两点,4分,类似亦可)认识:治国理政要以人为本,关爱民生;统治者要勤勉治国,不忘初心;要居安思危,励精图治;贪图安逸、任人唯亲会导致朝政黑暗乃至亡国等。(任答一点,2分)18.(1)“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玄奘西行;“把唐文化传播四方”:鉴真东渡。(4分)(2)表现: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增加;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延伸至非洲沿岸。(3分)原因:经济繁荣;国家统一稳定;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任答三点,3分,符合史实即可)(3)特点:海陆交通并举;范围广;具有双向性。(任答两点,2分,类似亦可)认识:开放的政策促进中外频繁交往;中外交流推动社会的发展。(任答一点,2分,类似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