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实验中学八年级(上)9月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25/37/wKhkFmYXMbmAPzEQAAGzGwgMBvU984.jpg)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实验中学八年级(上)9月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25/37/wKhkFmYXMbmAPzEQAAGzGwgMBvU9842.jpg)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实验中学八年级(上)9月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25/37/wKhkFmYXMbmAPzEQAAGzGwgMBvU9843.jpg)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实验中学八年级(上)9月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25/37/wKhkFmYXMbmAPzEQAAGzGwgMBvU9844.jpg)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实验中学八年级(上)9月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25/37/wKhkFmYXMbmAPzEQAAGzGwgMBvU98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
物理试卷(9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
这一常识,可知留如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1.65mB.1.75mC.1.85mD.1.95m
2.李白在傕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
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A.行船和岸边B.岸边和行船C.都是行船D.都是岸边
3.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A.20zn/sB.10m/sC.2m/sD.5m/s
4.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D.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nl
5.汽车司机座位前,安装着速度计,它可以指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速度计的指
针如图所示,汽车用这个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距离是()
A.35km
B.2100km
C.70km
D.32.5km
6.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5,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
乙的速度之比是()
A.3:2B.3:1C.3:4D.4:5
7.在下列测量中,应选用毫米刻度尺的是()
A.测量人的身高B.测量跑道的全长
C.测量门窗玻璃的尺寸D.测量头发丝的直径
8.“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9.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0.小云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真
实值是()
A.3.2cmB.3.30cmC.3.3cmD.3.5cm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1.某百米短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10秒,如果他在前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9m/s;冲过终点的时速度达到
13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o
12.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
若小萌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lOmin到达学校,小萌家距学校m.
13.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2cm,14.74cm,14.73cm,
14.74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o
14.目前人类对宇宙的探知距离已达200亿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表示光在一年内所走过的路程,一光年
大小约为10167n。目前人们所认知的宇宙的长度就是所谓的“最长”,为m;人类所知的“最短”
应算电子直径了,不会超过10T8m,即不会超过
15.磁浮列车的开通使人们的生活变得快捷,它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从铁轨上“浮”起来的。我
国已开通的磁浮列车平均速度可达400km",而火车提速后的平均速度可达104km/h,如两车分别以上述
速度行驶208/cin,磁浮列车比火车少用九。
16.如图是甲乙两人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乙运动s时刚好追赶上
甲。
17.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4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8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
段的平均速度。
(1)小车通过4B段时测得时间如=16s,贝段的平均速度以8=cm/so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4B段的平均速度以-会偏(选
填“大”或“小”)。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
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o
18.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加勺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
8.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错误的步骤是,还缺少的步骤是用。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
读数都不相同,下列情况属于误差的是(多选)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8.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19.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
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
查询列车时刻表,如表。
车次萍乡北开南昌西到运行距离
G134608:3809:40240km
G169208:4910:05240km
G148209:1110:31240km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
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
20.近几年来,我国城市交通形成了地上公路、地下隧道、空中立交桥的立体式交通网络。如图所示,一列
20(hn长的轻轨列车,以15m/s的速度通过全长1.6km的立交桥,求这列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21.京张高速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采用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速度为350千米/时的智能化高速铁
路,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最高设计速度为350千米/时的智能化高速铁路。下表是G9101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
车站北京北河八达岭长城下花园北张家口
里程/千米01156125172
到站时间—11:4912:1112:3012:50
出发时间11:3711:5212:1312:33—
(1)列车从北京北到张家口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千米/时?(结果取整数)
(2)列车从清河到下花园北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米/秒?其间的新八达岭隧道长12010m,假设列车长
200m,则列车以该平均速度完全通过隧道所用时间是多少秒?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犯罪嫌疑人”的脚印的长度约为:25.10cm;
“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25.10cmx7=175.70cm=1.7570m;
由此分析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
故选:B。
由图读出脚印的长度,根据“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计算身高。
此题主要考查长度的测量和计算,属于基础知识。
2.【答案】A
【解析】解:(1)''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运动状态是“出”,青山是运动的,相对
于船来说的;
(2)“孤帆一片日出来”,研究的对象是“孤帆”,运动状态是“来”,船是运动的,相对于地面(或两岸、
青山)来说的;
故选:4。
(1)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2)作者从不同参照物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从古诗句中体会作者的意思所在。
(1)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需要对物体运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
(2)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跟参照物的选择有关系,参照物选择不同,结论就不同。
3.【答案】D
【解析】解:物体的速度。=彳=筌=5m/s;
t4s'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所以前2s内的速度是5m/s。
故选:0。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已知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
本题考查了求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求出物体的
速度。
4.【答案】D
【解析】【分析】
由路程和时间的图象知,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进行匀速运动。从乙车的路程和时间图象上任意选择一
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求出乙车的速度。甲车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甲车处于静止状态,甲没有通过距
离,从图象上读出乙通过的距离。从图象上读出6s后甲乙的距离,求出甲乙两车的距离。从图象中搜寻信
息,是最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掌握从图象中搜寻信息的能力。
【解答】
4如图,时间改变时,甲的距离不变,所以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的路程跟运动时间成正比,所以乙车进
行匀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B.甲车处于静止状态,运动速度为(hn/s,乙车的速度为"=?=嘿=26/5,不符合题意;
C.甲车处于静止状态,甲没有通过距离,乙车通过了10m的路程,不符合题意;
D6s后甲在l(hn位置,乙车在127n位置,所以甲乙相距2m,符合题意。
故选Do
5.【答案】4
【解析】解:根据上图可以看出此时汽车的速度u=70km/h,t==0.5/i,
那么汽车用这个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距离是s=vt=70km/hx0.5h=35fcm,
故选4.
根据速度计可以看出此时汽车的速度,由速度公式就可算出行驶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公式,弄清速度计的读数是非常关犍的,属于一道基础题.
6.【答案】D
【解析】解:;s尹:s--1.21t甲:t乙=2:1,
s甲
,S-r汨"甲‘甲S甲,乙224
•,•n根+p据"=;可得:——s—=-X—=-X-=-
t"乙二s乙,5150
t乙
故选:0。
知道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之比和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求出速度之比。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计算过程要注意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要颠倒。
7.【答案】C
【解析】解:4、测量人的身高精确到厘米即可,故A不符合题意;
8、操场跑道长度有几百米,测量跑道的全长精确到厘米即可,不需要选择毫米刻度尺,故8不符合题意;
C、安装门窗玻璃,需要精确到毫米,所以应该选用毫米刻度尺,故C不符合题意;
。、发丝的直径约为80微米,所以不能选用毫米刻度尺,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刻度尺的选取要根据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来选取。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选择,属于基础题。
8.【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
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
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
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
4“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对接后,“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
变化,所以“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飞行器来说是静止的,故A错误;
BCD.“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
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8力错误,C正确。
故选Co
9.【答案】D
【解析】解:(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
均值的办法都可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C错误,。正确;
(2)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
B错误.
故选D
(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2)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
减小误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10.【答案】B
【解析】解:由图知:
上面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5cm=5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5mm;
木块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3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3cm。
下面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lnun,木块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3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30cm。
因为下面刻度尺的准确程度较高,所以木块的长度更接近于3.30cm。
故选:B。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注意长度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0开始的,读出
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一般说,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的准确程度越高。所以我们要根据具体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
具。
11.【答案】10
【解析】解:百米赛跑的路程s=100m,运动时间t=10s,运动员的平均速度:B=:=曙=10m/s。
故答案为:10。
已知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求运动员的平均速度问题,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要注意求平均速度只能用路
程比时间,要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2.【答案】静止的;3000
【解析】解:
小萌同学正在骑自行车去上学,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同学相对于与自行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
此小萌相对于自行车是静止的;
lOmin=600s
根据u=:可知,
小萌家距离学校的距离s=vt=5m/sx600s=3000mt.
故答案为:静止的;3000。
首先要确立题中的参照物,然后看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则物体运动,没有
变化则物体静止。
知道速度和时间,根据及=:求出小萌家距离学校的距离。
13.【答案】1mm14.73cm
【解析】解:从测量结果看,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n;
(2)物体长度的平均值为:1-4-.7-2-c-m-4--1-4-.7-2-c-7n-+-1-4-.74--cm--4-1-4-.7-3-cT-n-+-1-4-.7-4-cm-=1.4..73cmo
故答案为:1mm;14.73cm。
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
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准确值是不变的;
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算出结果,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数值,剩余的取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
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
14.【答案】2xIO26IO-
【解析】解:一光年大小约为1016g目前人类对宇宙的探知距离已达200亿光年,为200x108x1016m=
2x1026m;
10-18m=10-18x109nm=10-9nmo
故答案为:2X1026;10-9。
光在一年内通过得到距离叫光年。Inm=10-9mo
本题考查的是光年的基本概念;知道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5.【答案】1.48
,s208km6-7
【解析】解:磁悬浮列车的行驶时间t磁=二=痂砌=°,52九,
,八s208kmr.
提速后的火车的行驶时间t火=般=丽丽=2h,
磁悬浮列车比火车少用的时间1=t火一t磁=2h-0.52/1=1.48/1。
故答案为:1.48«
先求出磁悬浮列车的行驶时间,然后求出提速后的火车行驶的时间,两者之差就是少用的时间。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运用,难度不大。
16.【答案】2
【解析】解:由图象知,
横轴代表运动时间,单位是s;纵轴代表路程,单位是m;甲乙两人的运动轨迹是两条直线,所以都做匀速
直线运动。
其中,甲运动的时间是3s,通过的距离是30m;乙运动的距离也是30m,所用时间是3s-Is=2s.所以乙运
动2s时刚好追赶上甲。
故答案为:2o
首先对图象进行分析,明确横轴、纵轴代表的物理量及采用的标度,然后明确图线表达的物理意义,最后
利用公式或物理规律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s-t图象(是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了解与掌握,并且会正确读函数
图象,要理解函数图象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并从中获取准确的信息。
17.【答案】25。小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4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
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4c段的时间与4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解析】解:
(1)小车运动距离”B=80.0cm—40.0cm=40.0cm,tAB=1.6s,
小车通过4B段的平均速度:。=泮=当等=25.0cm/s;
以BL6S
(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3)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4c段
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小明的方案不正确。
故答案为:
(1)25.0;
⑵小;
(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4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
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1)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运用公式"=: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
(2)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3)根据后半段路程速度的大小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求出平均
速度。
18.【答案】AC将步骤C改正为F,步骤F应该为:用铜丝线圈的总长度人除以铜丝的圈数ri,即得细铜丝
的直径dD、B、E、FABC
【解析】解:(1)测量铜丝直径的正确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铜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
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n,计算出金属丝的直径d,
所以步骤4没有必要;
计算铜丝的直径,应该用铜丝绕圈的总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故步骤C错误;将步骤
C改正为F,步骤F应该为:用铜丝线圈的总长度,2除以铜丝的圈数小即得细铜丝的直径由
(2)改正后,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B、E、F;
(3)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
例如:
A、人在绕线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4符合题意;
8、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8符合题意;
C、铜丝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C符合题意。
。、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故答案为:(1)4C;将步骤C改正为F,步骤F应该为:用铜丝线圈的总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加即得细
铜丝的直径由
(2)D、B、E、F;(3)ABC。
(1)一根细铜丝的直径太小,刻度尺无法准确测量,故应采用累积法间接测量;
(2)同样的方法无论将该细铜丝密绕在锥形铅笔上还是圆柱铅笔上,线圈的长度,不变,据此分析:
(3)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的人或工具的原因,导致测量值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叫误差。
此题主要考查积少成多法的应用,我们在遇到我们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时,就要认真思考,寻求间接的
测量方法;本题同时考查了判断误差来源,误差是由测量工具或测量时人的因素造成的,误差与错误不同,
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消除。
19.【答案】解:(1)由图知,s=30km,限速V=60km//i,由"=:可得,驾车到萍乡北站所用的最少时间:
»=*部产°3九=3。丽,
他们8:20开车出发,到达萍乡北站的时间为8:50,
由于到站时火车G1692已出发,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爷孙俩只能赶上G1482车次;
(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G1482到达南昌所用时间t'=10:31-9:11=lh20min=80min,
总路程s'=240km,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s'240kmrec,/r
"=i7==超瞅6/九。
答:(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爷孙俩最快能赶上G1482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180km"。
【解析】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交通标志牌和列车时刻表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1)由交通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跆拳道理论考试》课件
- 《食品加工学》课件
- 环境监测复习测试有答案
- 《电波传输》课件
- 《制定发展措施》课件
- 《语言学概论》课件
- 保险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博商课件
- 班组长上讲台课件
- 《海参海蜇养殖技术》课件
- 《诗歌结构技巧》课件
-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解决方案
- 高考英语单词3500分类记忆(精编版)
- 许慎《说文解字》(全文)
-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动态等级评定检查表
- 我国应急通信保障能力评估体系探究(金)
- 井控-井口套管头装置⑥课件
-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方案
- 变配电室受电方案
- 新起点小学英语一年级上册单词卡片(共23页)
- 译林版五下英语1-3单元电子稿
- 墙面钢筋网砂浆抹灰加固方案(共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