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道德的最髙境界是“圣人之德”,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一表述被世人认为是伦理
学“金律”的标准表达。其次,是比“金律”次一等的“君子之德”,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
“银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从肯定的层面推己及人的过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从否定的层面推己及人的过程。二者相比,肯定性“金律”要求人们积极、主动、自觉地做好事。“银
律”只是要求人们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这相对而言是被动的、消极的,比较容易做到。
圣人、君子层面的道德律,并不适用所有人际关系的协调,所以孔子并没有教条式地要求人们据此去
做,他认识到金律与银律有时不太具备现实可行性和现实价值。子贡赎了奴隶而不取金,孔子却批评他
“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
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救了溺水者,被救者用一头牛来酬谢他,子路
接受了,孔子却称赘了他,因为‘'鲁人必多拯溺者矣”,这就引出了孔子道德思想的第三个层次——“凡
人之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被认为是孔子道德思想的第三个层次,即道德“铜律”。铜律的行为原则虽
然是非道德的,然而这个非道德律也有积极作用,因为这一原则是对反道德行为的抵制。这句话的原文
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从这段话的上下文来解读,孔
子针对“以德报怨”而提出了“以直报怨”,表明了他对“报德”与“报怨”的不同态度,说明他对于突
破道德底线损人利己的行为是严厉谴责的。因为“以德报怨”固然是值得称赘的道德修养,但它一旦付诸
行动危害就甚大,小人做起坏事就可能变得肆无忌惮,法律惩恶的理由就不充足了,所以孔子坚决反对。
(摘编自关多义、张民省《论孔子“直”性思想的法学意蕴》)
材料二:
“以直报怨”的“直”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也是两千年来很多学者至今争论不休的话题。首先,
历史上的权威学者一直把“直”作为“正直”或“大公”来解释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对“以直报怨”的
注释是:“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但是,如果把“直”理解为“正直”,这
前后句的意思就会发生冲突。从语法结构上看,“以德报德”中两个“德”都是名词,而且意思都是“恩
惠”。“以直报怨”的“直”则是形容词,“怨”却是名词。一个句子中的两个词语的词性前后如此不一
致,显然不符合作为语言学家孔子的表述。而且,如果把“直”理解为正直之“德”,又把“直”的意思
看高了一层,就会使这句话变成了以“德”报怨,岂不是自相矛盾;后来,还有学者把“直”理解为“值
得”“对等”“同值”,这样以来,“以直报怨”的意思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血还血,以命
抵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行动准则,这等于说“直”是“怨”的替代,即孔子主张“以怨报
怨”。这种理解恐怕也不恰当。这种理解要求自己针对他人行为采取对等的反应,以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决
定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岂不使自古流传的“怨怨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等一些儒家宽厚温和的
做人教诲,也变成了无稽之谈!
因此,“以直报怨”的“直”,首先肯定不是“德”,其次也不是“怨”。既不是“正直”的意思,
也不是“对等”的意思,而是人天生的“直性”。《论语》中出现的“直”字还有两处,一处是“勇而无
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指的是一个人性格直爽却不懂礼仪会因说话刻薄而伤人;另一处是孔子给子路
讲“六言六蔽”的问题,孔子的第四条是“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以历代注家的解释,“绞”的意思
是语言尖刻,容易得罪人。这是孔子针对子路不加约束的性格说的,要求他做事情不能任着性子来,而应
该加强学习,否则“直”的美德也会变成“绞”的弊病,与人相处显得太尖刻。“以直报怨”的“直”与
这两处的直的意思是一致的,只不过在特定的别人加“怨”于我时,孔子认为不能再退缩,而应以“直”
的态度,“绞”(尖刻)的言语进行反击。表现为此时可以不受礼法约束而大声指斥、谴责,据理力争,
反映出一个人对不公平境遇的不屈服、不妥协的态度。
最低层次的道德价值律是反道德的铁律。套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句式,铁律表现为“己所不
欲,先施于人”。在孔子的道德思想中没有明确讲到这样的话,是后人根据“银律”的逻辑推出在现实社
会中实际存在的现象。“铁律”是与“金律”和“银律”背道而驰的反道德准则,也试图摆脱“铜律”必
然诉诸理性报复的规则,以“先施于人”的预设,做出损人利己甚至不利己的勾当。“先施于人”的策划
当然也是一种利益的博弈,只不过与“铜律”所要求的原则不同,它完全是赌徒式的非理性博弈。“铁
律”对于任何社会的安定和有序都是威胁,中国古代思想家也认识到了“铁律”对社会的危害,所以,不
断制定、修订法律把制止“铁律”作为惩恶扬善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关多义、张民省《论孔子“直”性思想的法学意蕴》)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己及人”的金律与银律,区别在于“主动”还是“被动”。
B.举子贡事例是为了论证孔子不会教条式地要求人们效法金、银律。
C.孔子称赞子路“受牛”,是因为他的行为吻合“凡人之德”。
D.孔子坚决反对“以德报怨”,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而无礼则绞”句中的“直”,指的是“人天生的直性”。
B.孔子认为面对别人的“怨”时,不能再退缩,而应“以怨报怨”。
C.“己所不欲,先施于人”的铁律,是最低层次的道德价值规律。
D.铁律完全是非理性博弈,不利于一切社会的安定和有序。
3.下列对道德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律较银律而言,境界更高,在于其要求人们积极主动地自觉地做好事。
B.银律是从否定的层面只要求人们不做伤害他人的事,具有被动性、消极性。
C.非道德的铜律行为有积极作用,这缘于它对反道德行为的抵制。
D.铁律是后人根据“银律”的逻辑推理出来的,并与之如出一辙的反道德律。
4.为了分析出“以直报怨”之“直”的内涵,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加以论述的?
5.请试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在联系?
【答案】1.B2.B3.D
4.①先驳论。文章先罗列历史上一些权威学者的论断,譬如“正值”“值得”“德”“怨”等内涵,然后从
语法词性、逻辑矛盾、儒家仁学等方面予以驳斥,否定“直”不是“德”“怨”“正直”“对等”等内涵。
②后立论。而后作者在驳论的基础上亮明“直”的内涵一一人天生的直性,再用《论语》中的语句“勇而无
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进行举例论证。
5.①中心一致。两则材料都是围绕“道德律”展开论述的,材料一重在论述金律、银律、铜律;材料二重在
论述铜律、铁律。它们构成了道德律四个完整的层次。
②前后相承。材料二对“直”内涵的论述,就是由材料一的铜律直接延伸开来。
【解析】
【I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为了论证孔子不会教条式地要求人们效法金、银律”错误。举子贡事例是为了论证“金律和银律有时
不太具备现实可行性和现实价值”。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应'以怨报怨'"错误。孔子提岀“以直报怨”。
故选B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D.”并与之如出一辙的反道德律”错误。“铁律”与“银律”背道而驰。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结合“'以直报怨'的‘直'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也是两千年来很多学者至今争论不休的话题。首
先,历史上的权威学者一直把‘直'作为‘正直'或‘大公’来解释的”分析可知,文章先罗列历史上一
些权威学者的论断,譬如“正值”“值得”“德”“怨”等内涵;
结合“从语法结构上看……一个句子中的两个词语的词性前后如此不一致,显然不符合作为语言学家孔子
的表述……这种理解要求自己针对他人行为采取对等的反应,以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决定自己对待他人的态
度,岂不使自古流传的‘怨怨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等一些儒家宽厚温和的做人教诲,也变成了
无稽之谈!”分析可知,然后从语法词性、逻辑矛盾、儒家仁学等方面予以驳斥,否定“直”不是
“德”“怨”“正直”“对等”等内涵。
综上可知,文章在分析“以直报怨”之“直”的内涵时,首先采用了驳论。
结合“因此,‘以直报怨'的‘直',首先肯定不是'德',其次也不是‘怨'。既不是'正直’的意
思,也不是'对等’的意思,而是人天生的‘直性’”分析可知,作者在驳论的基础上亮明“直”的内涵
一人天生的直性;结合“《论语》中出现的‘直'字还有两处,一处是'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
绞',指的是一个人性格直爽却不懂礼仪会因说话刻薄而伤人;另一处是孔子给子路讲‘六言六蔽’的问
题,孔子的第四条是'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分析可知,再用《论语》中的语句“勇而无礼则乱,直
而无礼则绞”“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进行举例论证。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三段,第一段论述了金律、银律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它们的区别;第二段指出金律与银律有时不
太具备现实可行性和现实价值,从而引出孔子道德思想的第三个层次一一“凡人之德”,即道德“铜
律”。
材料二共有三段,第一段紧承材料一的最后一段中“直”的论题展开,即由材料一的铜律直接延伸,否定
“直”不是“德”“怨”“正直”“对等”等内涵;第二段,亮明“直”的内涵一一人天生的直性;第三
段,论述“最低层次的道德价值律是反道德的铁律”。
据此可知,两则材料的中心一致,都是围绕“道德律”展开论述,材料一重在论述金律、银律、铜律:材
料二重在论述铜律、铁律。它们构成了道德律四个完整的层次。且前后相承。材料二对“直”内涵的论
述,就是由材料一的铜律直接延伸开来。
(二)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支队政委(节选)
王愿坚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爬不上去。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
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
里攥着呢。
见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紧了,突然问我:“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
“怎么不成!”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的脸被拂晓时的月光一照,更是苍白,简直像是块白石头刻
出来的。
“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
“一定!”
他扭身戳了戳正在酣睡的林大富。小伙子一骨碌爬起来,愣眉愣眼地问:“政委,要出发?”
“不,有任务!”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对我说:“咱们到那边竹林里去。”
我疑疑惑惑地背起他,来到了那片竹林边上。这时,启明星贼亮贼亮的,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了。老
胡四下里看了看,选了一棵大毛竹,靠在上面坐下来,又问了我一句:“真的叫你干啥你干啥?”
“真的,快说吧!"我被他弄得又糊涂又心焦。
“好!”他伸手从挎包里掏出两根绳子,“噗”的一声扔在我面前,然后两手往竹子后面一背,厉声
说:“把我绑起来!”
“该不是叫伤口疼得他神经错乱了吧?”我想,本想不干,无奈已经有言在先了,我一面绑,一面问
“这是干啥?你疯啦?”他没搭我的腔,只是一个劲叫着:'’绑紧点,绑紧点!”等我们把他两手绑好,
他又把那条伤腿伸开,蹬住了另一棵竹子:”把这也绑住!"我们也照办了。
看看我们都弄妥了,他咬咬牙说:“来,使劲挤它!”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我叫过小林,轻经地打开了他伤口上的布带子。伤口,像个发得过了
火的开花馒头,又红又肿,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
“快,快下手哇!”他在催我。
“我,我干不来!”我痛苦地说。
“你答应过我嘛,黄兴和同志!”他哀求似地说,“你总不能瞪着眼看我受罪呀,是不是?俗话说
'伤口出了脓,比不长还受用',帮我挤挤就好了。好了,那不给队上减少了个累赘?又可以多帮你干点
工作。”对我说完软的,又对小林来硬的:“林大富同志,'三大纪律'头一条就是服从命今,我命令
你:挤!”
我横了横心:“干!”便让小林抱住他的腿,我两手握着伤口按下去。随着手劲,我觉得手底下他的
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问:“老胡,怎么样?”
“没关系,你,你别管我!”
我继续用力挤着伤口,这会儿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却又不敢看。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减少些
痛苦,我故意把话岔开来:“老胡,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
“说……说不上…”他低声回答。他把“上”字说成了“桑”,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再追上来怎么办呢?"我又问。
“嗯……”他猛地抖了一下,那两株竹子也跟着索索地抖一阵。
“要是真来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
“嗯……”他又是一阵猛抖。
一连两次问话没有回答,我心慌了,扭头向他望了望,只见他两手紧紧抠住地面,那被痛苦扭歪了的
脸上,汗水顺着那浓黑的眉毛和鬓角,一串串地流着。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压下想住手的打算,火辣辣地喊了声小林:“快,快去化杯盐水来!”
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然后滑过指缝掉落到脚下的草
丛里。我停住了手。这才觉得自己的脊背一阵发冷,原来衣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我俩把他的伤口用盐水洗净,包扎好了,然后解开绳子,扶他在草地上平躺下来。他紧闭着眼,像睡
着了似的。我撩把野草擦着手,坐到他的身边,小林正在掰着他的手指,他手里紧握着一把潮湿的泥土。
太阳已经出来了。阳光淡淡地洒在他的险上。他无力地睁开了眼,深深地吸了口气,说:“老黄,痛
——啊!”
汗珠映着阳光,晶亮晶亮的。我觉得自己的眼睛仿佛被这晶亮的反光刺得发痛,一滴咸咸的东西滚下
来,流到了嘴角上。
(有删改)
文本二: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陈毅的伤口始终愈合不了,到了1935年6月,他已不能行走。游击队缺医少药,只有四种成药:八公
丹、万金油、人丹和济公水。陈毅把万金油涂在伤口上,再换上新纱布。不久,伤口情况有所好转。®
夏天,陈毅还能一痛一拐地走路,可是到了9月,伤口变得疼痛难忍,腿也肿了起来,为了去南雄开
会,他不得不拄着拐棍,脚步蹒跚地翻山越岭。这时他决定彻底治疗一下他的腿伤。他叫警卫员把他伤口
中的脓挤出去。警卫员看到陈毅痛得脸色发白,急忙停下手来。陈毅命令他继续挤,警卫员说他下不了
手。陈毅已经痛得浑身发抖,"好吧,”他说,“用绳子把我捆起来,这样我就不会发抖了。”警卫员把
陈毅的腿捆在树上又继续挤,直到把脓挤净并挤出了一片碎骨头才停下。然后,用盐水冲洗了伤口,用涂
过万金油的干净布包扎好。陈毅痛得像得■了舞蹈病似地浑身发抖,但不久就恢复了自制力,笑着说:“这
回它不会再反攻了。”的确如此,伤口彻底愈合了,再也没有发作。②
[注]①见陈丕显回忆录《赣南三年游击战争》。②材料来自1984年3月23日对胡华的采访。
(过家鼎等译,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依次写到“月光一照”“启明星贼亮贼亮的”“太阳已经出来了”,既推进了情节发展,也暗
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
B.文本一中的老黄是小说叙述者,也是“手术”的实施者,小说通过描写他不敢下手、不敢看等情形,
烘托了老胡的刚毅。
C.文本二中陈毅“术”后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这样的话语既带着战争年代的特定色彩,也
表现出陈毅的乐观与幽默。
D.通过对老胡和陈毅战胜身体痛苦的描写,两个文本不仅写出了战斗生活的艰苦卓绝,更写出了革命信
仰的巨大力量。
7.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8.这两个内容相近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答案】6.A7.①意志坚强:为了继续战斗,能够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②处事果断:一旦决定“手
术”,坚决实施;③善于做思想工作:为了说服战友,或说理,或命令,或请求,切实有效。
8.①文本一是小说,可以虚构;文本二是纪实作品,强调真实。②文本一运用场景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
写、行动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塑造了老胡这一艺术形象;文本二以采访、回忆录等为基础,记录了陈毅的
真实经历。③文本一以描写为主,语言生动形象;文本二以叙事为主,语言平实简洁。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错误,文中“月光一照”“启明星贼亮贼亮的”“太阳已经岀来了”
主要是推进情节发展,如一开始“月光一照”才能体现老胡的苍白的脸色,所以有了下文挤脓血的情节;
接着“启明星贼亮贼亮的”意味着时间的推移,挤出脓血势在必行:最后“太阳已经出来了”意味着挤脓
血的危险过去,所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不能暗示主人公心理的变化。
故选A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把我绑起来!”“来,使劲挤它!”“帮我挤挤就好了”可知,老
胡腿部受伤化脓,影响行动,且从后文“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可知,后面还有追兵,这种情
况之下,老胡果断让人帮助把腿部的脓血挤出,体现出处事的果断。
由“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听得岀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没
关系,你,你别管我!”“他猛地抖了一下”“他又是一阵猛抖”“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
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可知,当时没有器械,也没有麻药,是生生挤出腿部的脓血,甚至挤岀
了两片碎骨片,这些内容体现出老胡意志的坚强。
从当时的情境来看,老胡腿部中弹、伤口化脓、病情严重,为了继续战斗,只能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之下用
土法疗伤,为了说服战友,他和“我”说理,如“你总不能瞪着眼看我受罪呀,是不是?俗话说‘伤口出
了脓,比不长还受用',帮我挤挤就好了。好了,那不给队上减少了个累赘?又可以多帮你干点工作”,
对小林命令,如“林大富同志,'三大纪律'头一条就是服从命今,我命令你:挤”,这说明老胡善于做
思想工作。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体特征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明确两个文本的文体。文本一是小说,文本二是纪实文学。
然后结合两种文体的特点分析二者艺术表现上的差异。
文本一是小说,小说是可以虚构的,在对老胡的塑造之中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式,如为了让
“我”和林大富把他绑起来,他说“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不,有
任务!”,这些是语言描写,如"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这是动作描写,同时文中借助场景描写进行
烘托,借助“我”和“林大富”进行衬托,作者借助这些方式塑造了一位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
文本二是纪实文学,所以重在真实,以采访、回忆的方式展现陈毅的疗伤的过程,这是真实的记录,没有
环境的烘托渲染,真实展现当时的画面。
从语言来看,文本一是小说,在描写疗伤的过程中,有细致的描写,语言生动形象,而文本二主要是叙述
事件,讲述了陈毅必须采用土法疗伤的原因以及疗伤的过程,叙事简约,语言平实简洁。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孝公据崎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宛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呑八荒之心。当
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呑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嚴抄而鞭笞天
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
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妆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
愚學苜;鵜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成阳,销锋鏑,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
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
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
尼,墨翟之贤,翅奉、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
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崂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
宋、卫、中山之君也;锄後棘矜,非错于钩戟长镖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
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黎大,比权量力,
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歹枣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靖
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塔,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孝公/据靖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
之心
B.秦孝公据幡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
心
C.秦孝公据嵋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字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
心
D.秦孝公/据蜡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
之心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敲扑是古代的刑具,长的叫“扑”,短的叫“敲”。此处“敲扑”代指严酷的刑罚。
B.“黔首”是先秦时期对百姓的贱称。当时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称“黔首”。
C.陶朱即范蠡。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用“陶朱”来作为富人的代称。
D.万乘即万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万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极力开拓疆域,巩固其地位。气势赫赫,不可一世。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向南
向北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秦始皇用武力统一天下,使国势达到极盛;又用暴政统治人民,暴虐也达到极点。反衬下文秦朝灭亡
的迅速,也为后文强调“仁义”埋下了伏笔。
C.曾经横扫诸侯国联盟的秦军,面对地位低下,才智不足,缺乏号召力和指挥作战能力的陈涉及其领导
的人数不多、武器简陋的起义军,反被一击成溃。
D.作者从领袖地位、作战能力军队素质和装备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对比,指出后者远不如秦的
力量强大,结局却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3.文章极力铺叙了秦始皇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请简要概括。
【答案】9.C10.B11.D
12.(1)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疆,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
(2)砍下树木做武器,举起竹竿做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如同回声似的应和他,担着粮食
如影随形地跟着他。
13.(1)修筑长城,巩固边防;
(2)愚民政策,“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3)弱民政策,“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4)防民政策,“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秦孝公占据着嶠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
权力,有统一天下的雄心。
“秦孝公”是主语,“据”是谓语,“靖函之固”是宾语,“秦孝公据靖函之固”是独立完整的句子,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
“以窥周室”是“君臣固守”的目的,前后连接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是先秦时期对百姓的贱称”说法错误,“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秦始皇时期开始作
为官方辞令使用,不是贱称。
故选B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指出后者远不如秦的力量强大”说法错误,依据原文“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
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擾棘矜,非错于钩戟长钱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
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可知,应是“后者远不如九国之师的力量强大”。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乃”,于是;“藩篱”,边疆;“却”,使……退却。
(2)“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赢”,担着;“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依据文中“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可知,秦始皇巩固政权,派蒙恬修筑了长城
来巩固边防;
依据文中“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可知,秦始皇为巩固政权采取了愚民政策:焚烧诸
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
依据文中“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铜,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可知,秦始皇为巩固政权
采取了弱民政策: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
依据文中“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
卒陈利兵而谁何”可知,秦始皇为巩固政权采取了防民政策: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派遣好
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参考译文:
秦孝公占据着靖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
力,有统一天下的雄心。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
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
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
她,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
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
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
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
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
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
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
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
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
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
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
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崎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
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靖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
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
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
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
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
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崂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
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
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
客至
李弥逊
客至旋盥栉,出门惊两翁,
山川十年隔,风雨一轩同。
人事等飘瓦,生涯各转蓬。
时危命如羽,忧乐酒杯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客至旋盥栉”描写了诗人因为有客将至而临时梳洗的细节。
B.“出门惊两翁"一“惊”字,尽显出诗人因为客至而惊喜的感情.
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飘瓦、蓬草以人的性格,抒发颠沛流离之感。
D.尽管时局危艰,命运难料,但诗人依然表现岀杯酒释忧愁的豪迈。
15.请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14.C15.久别重逢的惊喜;颠沛流离的苦楚;命运如羽的忧虑;时局危难的感慨;面对乱世淡
定自若的豪迈。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拟人手法”错误。是比喻,用“飘瓦”“蓬草”比喻漂浮不定的人事。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出门惊两翁”,“出门”句生动描绘主客初见的细节,一个“惊”字见深情,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惊喜。
“人事等飘瓦,生涯各转蓬”,人事就好像随时可能坠落的瓦片,人生就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表达了颠沛
流离的苦楚。
“时危命如羽”,时局危艰,命运难料,如同轻忽的羽毛。表达了命运如羽的忧虑,时局危难的感慨。
“忧乐酒杯中”,诗人与客人相聚在一起,百感交集:人生无常、世事飘零,今日重聚,不要想那么多,
让我们举杯同饮,所有的悲喜都在这一杯中了。表达了面对乱世淡定自若的豪迈。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
(2)《〈老子〉四章》中以树为喻,指出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开始萌发的两句是:“
(3)《将进酒》中的“,”,抒发了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
定了“饮者”的地位。
(4)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
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
现实。
(5)李商隐《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经远去,流露出无限怅惘的情感的句子是
【答案】①.君子喻于义②.小人喻于利③.合抱之木④.生于毫末⑤.古来圣贤皆寂
寞⑥.惟有饮者留其名⑦.邪曲之害公也⑧.方正之不容也⑨.此情可待成追忆⑩.
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査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毫,寞,惟,邪,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八音弹唱俗称“八大行”,由八人分持月琴、八角琴、三弦琴、大胡、中胡、京胡、竹笛、竹点八种
乐器边奏边唱而得名,是于贵州省平塘县塘边镇一带的一种民间艺术。八音弹唱表演形式热
烈,古朴自然,风格独特,在演奏自制乐器的同时,配以的民族服饰,辅以气氛热烈的歌舞
表演,浓郁的乡土气息»所演奏的自创歌曲音色丰富,音域宽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通过政府采购、牵线搭桥等形式,带领八音弹唱文艺队到省内外参加文化展演,将八音弹
唱这门草根艺术推上更加的舞台»通过市场化的表演,传承了民间弹唱技艺满足了群众文化
震索".养旦达奏旗人员增加了收八音弹唱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建设多彩
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助推器。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流传独具特色扑面而来广阔
B.留传别出心裁扑面而来广大
C,流传别出心裁纷至沓来广阔
D留传独具特色纷至沓来广大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成立的“百人布依八音弹唱队”,是平塘县不断加大对地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力度的结果。
B.平塘县引导成立“百人布依八音弹唱队”,近年来地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力度不断加大。
C.近年来,平塘县不断加大对地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力度,引导成立“百人布依八音弹唱队”.
D.近年来,平塘县不断加大对地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力度,“百人布依八音弹唱队”因此成立。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市场化的表演,传承了民间弹唱技艺,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并且让表演人员增加了收入。
B.市场化的表演,让表演人员增加了收入,并且传承了民间弹唱技艺,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
C.通过市场化的表演,让表演人员增加了收入,并且传承了民间弹唱技艺,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
D.通过市场化的表演,传承了民间弹唱技艺,让表演人员增加了收入,并且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
【答案】17.A18.C19.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流传:传下来或者传播开。既可以指地域层面的由此及彼,又可以指时间层面的由前往后;留传:遗留下
来传给后代。根据语境,此处指八音弹唱在贵州省平塘县塘边镇一带传播开来,所以用“流传”恰当。
独具特色:事物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色彩、风格等。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别出心裁”常用
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与众不同,材料中是说“民族服饰”,用“独具特色”恰当。
扑面而来:朝着你的方向过来。纷至沓来:纷纷来到,连续不断地到来。句子中是用来修饰“乡土气
息”,它不是接连不断地到来,而是让你一下子感受得到,用“扑面而来”恰当。
广大:强调四面八方扩展开去非常之大。广阔:(面积、范围、领域)广大宽阔。此处用来修饰“舞
台'',用“广阔”更适合。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
由括号后的“通过政府采购、牵线搭桥等形式”“带领参加文化展演”等句子可知,陈述主体应该是“平
塘县”。
A.陈述主体是“百人布依八音弹唱队”;
B.陈述主体由“平塘县”变化为“近年来地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力度”,主语前后发生了变化;
D.陈述主体由“平塘县”变化为“百人布依八音弹唱队”,主语前后发生了变化。
故选Co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
(1)滥用介词“通过”导致主语缺失,应将“通过"一词删掉,排除CD:
(2)“传承了民间弹唱技艺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并且让表演人员增加了收入”分句语序不当,应是
“让表演人员增加了收入,并且传承了民间弹唱技艺,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排除A。
故选B。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
病毒听着很吓人,但它与人类一直协同进化。它们能与人类长期纠缠,:第一,病毒需要人
体做宿主。它需要寄生在活的宿主细胞之内并依赖于宿主细胞提供病毒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体系、能
量和场所。第二,人类发展需要病毒。,相反,它们有修复四千种人类混乱基因的特殊能力。我
们可以把准确的基因附在经过处理没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之进入有缺陷的细胞,让这些细胞得以修
复。我们应该凭借高超的智慧,在与病毒的斗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减少病毒对人类的伤害。
此外还需要提醒的是,本来部分病毒已经与宿主之间达成了默契,而人类的不恰当行为,破坏了这些
默契,最终导致了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从这个角度看,与其,不如认真反思自己,学会与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店铺消防设施合同:关于消防设施设备维护、检测及费用承担的约定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品牌形象策划设计合同
- 超市服务课程设计
- 2024年度房地产开发商借款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美发店战略规划与发展合同
- 超市供电的课程设计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家居设备购买合同:某消费者与智能家居设备供应商之间的购买合同
- 2024年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合同
- 土方外运合同
- 2024年度金融服务合同with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及费用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大作业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 羽毛球基本功的学与练-教学实施报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 GB/T 28181-2022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 JJG 667-2010液体容积式流量计
- GB/T 8733-2007铸造铝合金锭
- GB/T 37970-2019软件过程及制品可信度评估
- 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巧与拙”导写及范文
- GB/T 32638-2016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 GB/T 18915.2-2002镀膜玻璃第2部分:低辐射镀膜玻璃
- GB/T 17919-2008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
- 白酒品鉴会邀请函(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